⑴ 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方法有什么大的区别
巴菲特做多
索罗斯做空
⑵ 索罗斯的资产是多少
因其资产是金融资产,弹性极大,底数在百亿美元。
⑶ 索罗斯投资哲学及谏言
投资哲学:
1.金融世界不稳定、乱成一团,这与许多人想的不一样。主宰金融市场的是大众投资者的心理面,即群众本能,找出群众何时以及如何拥向某种股票、货币或商品背后,成功的投资人就能抢到先机。
2.以索罗斯看来,投机者的一窝蜂行为并不能用经济学中的价格供求论去解释。市场往往受到群体情绪的冲击时上时下。在现实世界里,买卖的决定取决于人们抱有怎样的预期。
3.凡事总有盛极则衰或否极泰来的时候,狂涨之后就是狂跌,狂跌则孕育着大涨。要想从中获利,重要的不仅仅是认识到形势的转变不可避免,还在于找出这个转折点。
投资谏言:
1.觉察混乱状态,可以致富。
2.主宰金融市场的是心理面。简言之,就是群众本能。
3.想在金融市场生存下去,有时必须急流勇退。
4.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基本上都有缺陷或扭曲。
5.市场参与者不只带着偏见操作,他们的偏见也能影响事件的发展轨迹。
6.一旦你获悉市场正在想些什么,就往反方向跳跃,赌出乎意料的事件发生
⑷ 索罗斯的投资方法是什么
索罗斯投资秘诀之一:突破被扭曲的观念
索罗斯是大师级的金融理论家,他总是静若止水,心气平和,即不纵情狂笑,也不愁眉紧锁,他拥有参与投资游戏的独特方法,拥有认识金融市场所必需的特殊风格,具有独特的洞察市场的能力。而使其成功的首要秘诀,则是他的哲学观。
早年,他一心想当一名哲学家,试图解决人类最基本的命题---存在。然而他很快得出一个戏剧性的结论,要了解人生的神秘领域的可能性几乎不能存在,因为首先人们必须能够客观地看待自身,而问题在于人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于是他得出结论-人们对于被考虑的对象,总是无法摆脱自已的观点的羁绊,这样,人们的思维过程不可能获得独立的观点用以提供判断依据或对存在给予理解。这个结论既对他的哲学观也对他观察金融市场的角度影响深远。
不能得出独立的观点的结果就是,人们无法穿透事理的皮毛,毫无偏颇地抵达真理。也就是说,绝对完美的可知性相当值得怀疑。如索罗斯所言,当一个人试图去探究他本人所在的环境时,他的所知不能成其为认识。
索罗斯演绎出这样一个逻辑:因为人类的认识存在缺陷,那么他能做的最实际的事就是关注人类对所有事物的那些存有缺漏和扭曲的认识---这个逻辑后来构成了他的金融战略的核心。
人非神,对于市场走势的不可理解应是正常现象,然而当市场中绝大多数投资者对基本面因素的影响达成共识,并有继续炒作之意时,这种认知也就处于危险的边缘了。市场中为什么会出现失败的第五浪以及第五浪延长后往往出现V型反转,以索罗斯的哲学观,我们就很容易可以找出答案了。
在此,我们暂且不对索罗斯的哲学观作评论,旨在探讨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首要应该解决问题,那就是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将会使其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以更广阔的视野,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市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处惊不乱,从容应对,最终获得成功。索罗斯投资秘诀之二:市场预期
索罗斯认为,古典经济学理论家们所建立的完全自由竞争模式,即在一定条件下,对自身利益的无节制的追求将使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从而达到平衡。而这种平衡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出现过,在价格波动剧烈的金融市场中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他认为供求关系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市场参与者对市场行为的预期,而这些行为正是由这些预期所决定的。所以预期的作用在供求关系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索罗斯的投资观念,人们并不能对自已所处的环境做出完全的认识,因此人们根据预期做出买、卖决定,对市场价格形成影响,同时这种市场行为又反过来影响着期他参与者的预期。不仅是价格的涨势汹涌吸引了众多的买家,而且买入行为本身也有推动价格继续上扬。形成一个自我推进的趋势。因此索罗斯认为正是由于供求关系与市场预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市场行为成为未来走势的不可确定的动因。即市场的走势操纵着需求和供给关系的发展。
实际上索罗斯在金融市场的行为更具有投机性,在夸大的市场预期中寻求投资机会。表面上看,轻视价格变化的内在规律,而关注参与者预期对价格变化的影响。然而他正是通过对市场预期与内在运行规律的偏差的纠正来达到投资获利的目的。
与金融市场所不同的是,在农产品市场上,自身季节性供求变化规律更加明显并处于主导地位。市场预期所产生的买卖行为可以短期内操纵供求关系,却无法形成持续性影响。由于农产品保值性较差,夸大了的预期不能真实反映供求关系而发生价格的剧烈波动,因而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上预期的夸大性表现尤为突出,对其的纠错也尤为频繁,值得参与者关注。
稿源: 世界商业报道 编辑: 倪晓春
⑸ 股票常识中索罗斯投资寻找差距作何解释
市场的动作毫无理性和逻辑,金融市场也是在不平衡的状态中运转,市场参与者的看法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当这种差距可以忽略不计时,则无须考虑,当差距变大,即须成为考虑因素,因为市场参与者 的看法将受到影响。股票常识中索罗斯投资突破被扭曲的观念索罗斯早年一心想当一名哲学家,他的哲学观对他的投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索罗斯认为,人们对于考虑的对象,总是无法摆脱自己观点的羁绊,顺理成章,人们的思维过程也就不能获得独立的观点,其结果是人们无法透过事物的现象,毫无偏颇地洞察其本质。他由此得出结论,人类的认识存在缺陷,金融投资的核心就是要围绕那些存在的缺陷和扭曲的认识做文章。股票常识中索罗斯投资发现联系任何预测未来的想法归根结底都是有偏见的和不全面的,市场价格总是呈现为“错误”的走向。
事实上,预期反映的并不是纯粹的未来事态,而是已受到目前预期影响的未来事态。索罗斯认为,市场参与者的偏见和现实事态的进程存在反作用联系,从而导致两者之间必然缺乏一致性。金融市场动荡不定、混乱无序,那么炒股的关键就是把握这种无序,这才是生财之道。股票市场的运 作基础是基于群体本能的,关键是能在群体本能生效的一刻作出迅速的反应。“我沉迷于混乱,那正是 我挣钱的良方,理解金融市场中的革命性进程。
⑹ 索罗斯,罗杰斯和巴菲特他们的投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分别是商品股票、外汇、期货三大类资产著名的交易者,他们三位谁的投资功力是最高的呢?首先,索罗斯和罗杰斯获利都是建立在高杠杆交易的基础上,而巴菲特更多是靠资金的规模和资金的低成本获利,他的获利方法一方面在于选股的眼光独到,一方面带有浓厚的保险资金追求安全性的投资风格。巴菲特的长期投资和保险资金的特点密不可分,保险资金就是追求长周期收支平衡的业务,长期投资和长期资金是匹配的。保险资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对股市的投资长期安全稳定的获利,并且高于投保者的保费,保险资金就赢了。连巴菲特自己也承认经营效益最好的不是他管理的资金而是他管理的保险公司。巴菲特的商业价值链主要赢利点在于保险,他的经营模式是保险+价值投资这种复合的增长方式,理解这一点就对巴菲特的投资功力有所了解了。巴菲特不仅要关注于投资,还要关注保险公司的经营,因为有两个关注,所以他势必分心。
索罗斯和罗杰斯原来是合作伙伴,他们双剑合璧的时候也是量子基金效益最好的时候,收益率超过同期的彼得林奇和巴菲特,(1970年罗杰斯与索罗斯共同创立了量子基金,他在量子基金的十年里,量子基金的复合收益高达37%,超过同期巴菲特的29%和彼得林奇的30%。),他们两个谁的投资功力更高确实很难说。但他们成名都源自高杆杆交易,高杆杆交易比低杠杆交易更接近投资的本质:前者更加要求风险控制和利润成长达到平衡,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股票作手回忆录》中的杰西·利维摩尔四次破产,技术分析大师江恩也输给了高杠杆交易,谁能在高杠杆交易上长期获利,谁才是投资世界真正的王者。
高杠杆交易现在越来越复杂,期货和现货对冲,期权又和期货对冲,期权又属于过于复杂的衍生品。在期货交易市场上流传的信条是:市场总是对的,不要和趋势做对。由于高杠杆放大了风险,就要去极其精确地判断趋势、时间窗口和波动区间。但是市场的波动率是无法控制的,大多数交易者选择了跟随市场的策略。索罗斯则提出了反身性理论,他认为由于投资者的群盲性市场经常是错误的,交易者要利用市场的错误进行交易。反身性理论是索罗斯外汇交易的基础。罗杰斯则是一个把价值投资用于期货这个以趋势交易为主的市场上,他常常是看到了某种商品长期的价值成长趋势,然后再进行中期的操作。由于外汇市场过于宏大与复杂,操作难度更大,索罗斯很难象90年代成为市场的领跑者。而罗杰斯预测未来商品市场依然有牛市,我觉得罗杰斯仍有可能在21世纪继续走在时代的前列,尤其他是三大交易者中最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的人。罗杰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周游列国,他比巴菲特好动;索罗斯虽然视野宏大,但是有些高高在上,罗杰斯则是依靠自己的双脚踏上每一块可能出现投资机遇的土地。我更看好罗杰斯一些,但是索罗斯对于海航的投资说明他的潜能无限,他有时会扮演股权投资者。
⑺ 索罗斯与巴菲特的投资简介及投资特点。
索罗斯比较注重的是影响股市情绪,靠恰到好处影响股市情绪而赚钱,有点投机的感觉,不是一般人可以学的,而且风险比较大;而巴菲特更注重的是投资,更注重的基本面就是不关注股市本身而去关注他所看好的公司,他看好的公司在合适的时间有足够的安全周边巴菲特会毫不犹豫的买入,买入后不管这个公司的股票涨跌只要这个公司的实质没变那么他就会长期持有,巴菲特更看重长期投资,短期的投资不管是风险和回报都是巨大的,对巴菲特而言简直是赌博,股市从短期看是一个投票机从长期看是一个称重机,所以巴菲特注重的是投资那些实际价值被市场先生低估的好公司,这就需要能算出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 一个善于通过影响股市情绪而在短期赚钱,一个关注公司内在长期持有好公司的股票而投资赚钱
⑻ 索罗斯投资秘决怎样理解
索罗斯是索罗斯基金会的创办者,在1970年时,他和吉姆·罗杰斯一起创立了量子基金。在接下来十年间,量子基金回报率每年大约142.6%,共回收了33.65倍的利益,也创造了索罗斯大部份的财富。索罗斯的财富至少要比联合国中42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要高,富可敌42国,其一生率领的投机资金在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翻江倒海。英镑危机,净赚10亿1992年,德国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德国的官方货币马克兑美元的汇率也因此不断攀升。德国春风得意,英国经济却一直处于不景气的境地,它需要实行低利率政策,以刺激经济的增长。但德国政府却因为财政上出现了巨额赤字,担忧引发通货膨胀,于1992年7月把贴现率升为8.75%。但英国政府却受到欧洲汇率体系的限制,必须勉强维持英镑对马克的汇价。而一场英镑的旷世危机的导火索也由此被点燃:过高的德国利息率引起了外汇市场出现抛售英镑而抢购马克的风潮。
在过去的200年间,英镑一直是世界的主要货币。然而到了1992年9月,投机者开始进攻欧洲汇率体系中那些疲软的货币,英镑首当其冲。人非神,对于市场走势的不可理解应是正常现象,然而当市场中绝大多数投资者对基本面因素的影响达成共识,并有继续炒作之意时,这种认知也就处于危险的边缘了。市场中为什么会出现失败的第五浪以及第五浪延长后往往出现V型反转,以索罗斯的哲学观,我们就很容易可以找出答案了。在此,我们暂且不对索罗斯的哲学观作评论,旨在探讨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首要应该解决问题,那就是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将会使其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以更广阔的视野,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市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处惊不乱,从容应对,最终获得成功。
⑼ 索罗斯是如何在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获利的
先买入大量小国家货币,推高汇率,等当地货币大幅升值后,通过外汇市场买入大量空间,用自己持有的本地货币猛砸,同时发布利空消息,使当地货币大幅贬值,自己在外汇空单上获利,但对于亚洲小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许多国家货币现在都还没有升回去。
索罗斯向美国借入大量泰铢,之后和其他基金经理开始大量抛售泰铢,泰国汇市立刻波涛汹涌、动荡不宁,泰铢大幅贬值,他就可以以很低的汇率买入泰铢,再还给美国,从中赚钱。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如1美元等于1泰铢,索罗斯借入30亿泰铢,之后抛售泰铢变成30亿美元,同时与其他基金经理也大量抛售泰铢,泰铢大幅贬值。贬值後,1美元等于10泰铢,索罗斯再用3亿美元买入30亿泰铢还钱。从中索罗斯就赚了27亿美元。
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1930年8月12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本名捷尔吉·施瓦茨(Gyoumlrgy Schwartz),慈善家,货币投机家,股票投资者。
现任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和开放社会研究所主席,是外交事务委员会董事会前成员。在美国以募集大量资金试图阻止乔治·布什的再次当选总统而闻名。
其一生率领的投机资金在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翻江倒海,刮去了许多国家的财富。
2015年1月22日,乔治·索罗斯宣布终极退休。以后他不再管理投资,将全力推动慈善事业。
2018年12月,乔治·索罗斯获得2018年FT(英国《金融时报》)年度人物。
⑽ 索罗斯的核心投资理论什么
正反馈是经典控制论中的术语,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在股票期货外汇等金融市场中索罗斯反身理论的“反身性”其实本质上就是正反馈。反身理论是索罗斯的核心投资理论。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与投资者的关系是:投资者根据掌握的资讯和对市场的了解,来预期市场走势并据此行动,而其行动事实上也反过来影响、改变了市场原来可能出现的走势,二者不断地相互影响。因此根本不可能有人掌握到完整资讯,再加上投资者同时会因个别问题影响到其认知,令其对市场产生“偏见”。其实可用此理论解释近期螺纹钢期货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一个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宏观,产业背景。当前的宏观,产业情况是前期的大宗商品长期低迷,钢材库存维持在低位,价格持续阴跌,为保增长国家强推基建推动需求短暂上涨,但供给一时无法跟上,打破了平衡。国家特别提出钢铁和煤炭行业的共给侧改革。14年以来持续降准降息特别在今年以来的新增贷款增加释放了天量的流动性,资金看似泛滥,却只是在金融系统空转。游资在股市房市无法得到较大收益,却因为外汇管制,货币无法有效流出国外。大众最担心的是手中货币的贬值。这时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上涨吸引了大量的流动性,推动价格上涨,上涨的价格反过来吸引所有投资者的眼光,反过来进一步吸引更多的资金,螺纹钢期货成为宇宙第一期货品种,单日成交金额达到60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