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产品是指以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产品为基础,以杠杆性的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产品。
金融衍生产品的作用有规避风险,价格发现,它是对冲资产风险的好方法。但是,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风险规避了一定是有人去承担了,衍生产品的高杠杆性就是将巨大的风险转移给了愿意承担的人手中,这类交易者称为投机者,而规避风险的一方称为套期保值者(hedger),另外一类交易者被称为套利者这三类交易者共同维护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述功能的发挥。
(1)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
(2)根据原生资产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
(3)根据交易方法,可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
基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基金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集合大家的力量,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投资方式。例如,信托投资基金、单位信托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在现有的证券市场上的基金,包括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具有收益性功能和增值潜能的特点。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因为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出资者不要求投资回报和投资收回,但要求按法律规定或出资者的意愿把资金用在指定的用途上,而形成了基金。
通俗解释 假设您有一笔钱想投资债券、股票等这类证券进行增值,但自己又一无精力二无专业知识,而且你钱也不算多,就想到与其他10个人合伙出资,雇一个投资高手,操作大家合出的资产进行投资增值。但这里面,如果10多个投资人都与投资高手随时交涉,那时还不乱套,于是就推举其中一个最懂行的牵头办这事。定期从大伙合出的资产中按一定比例提成给他,由他代为付给高基金手劳务费报酬,当然,他自己牵头出力张罗大大小小的事,包括挨家跑腿,有关风险的事向高手随时提醒着点,定期向大伙公布投资盈亏情况等等,不可白忙,提成中的钱也有他的劳务费。上面这些事就叫作合伙投资。
理财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理财品种很多,基金业可以作为一种理财产品去投资。风险比较小,收益相对稳定。
B. 衍生工具基金是什么意思
正常的普通基金是投资于股票、债券、期货或者短期理财产品的
而衍生工具基金是投资于比如期权或者一些类似于对赌之类的合约
国内一般没有这些基金,发达地区已经有很多了,属于高风险的产品
C. 跪求金融市场信用交易的意义以及弊端,金融衍生交易的意义和弊端,消费者信用的作用和风险。
资本市场作为舶来品,多年来我国一直跟在西方后面照搬西方成熟模式,缺乏创新与特色。信用交易制度在成熟市场国家已经被广泛运用且证明效果良好,目前在国内受到各方热捧,拟订中的《证券法(草案)》也明确采纳了这种制度。笔者认为,信用交易制度的出台,应充分考虑到我国投资者的素质和风险承受能力,券商的风险监控水平以及监管机构的监管经验,应当慎行。
在现行法制环境下,证券融资融券交易被归于禁止之列。《证券法》明确规定“证券交易以现货进行交易”,禁止证券公司“从事向客户融资或者融券的证券交易活动”。但现实中,虽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为股民“透支”情况仍然盛行,方式越来越隐蔽,引起的诉讼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必酿成金融风险。“堵”不如“疏”,不如使之合法化,通过制订规范的操作流程和风险监控程序让处于半地下的融资融券活动从隐蔽走向规范,及时暴露出什么问题也可以及时控制风险。
众所公认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单边市。行情好大家都争相杀入赚钱,行情跌则争相斩仓止损,客观上形成了“共振”效应,加倍放大了股指的振荡幅度。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2年,我国股票市场的年平均波动幅度达30%左右。参与各方利益高度一致,一赚俱赚,一损俱损,只能做多,不能做空,导致市场一味地追高。而在完善的融资融券制度下,可以通过买空、卖空组合锁定收益与损失,即使遭遇熊市也可以利用做空机制回避风险,使市场本身具备价格稳定器的作用。而且长时间以来,伴随市场的低迷,我国沪深股市均交投惨淡,常常一天成交量两市加起来不到100亿元。而证券市场要实现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维持一定的交易活跃程度是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拓展券商的融资融券渠道,进而活跃股市交易,是应时之需。
目前我国的证券行业处于全面亏损局面。据统计,近两三年来每年中国证券公司亏损均高达数百亿元。相当多券商处于亏损甚至破产边缘,券商的困境最终会形成连锁反应传递到整个金融市场,形成金融风险。而目前国内券商的赢利方法有限,收入仍大部分来自交易手续费,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股市行情的好坏。开辟信用交易,为券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有利于我国证券业成功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培养一批优秀的券商。
信用交易虽具有上述好处,但使用不当,也易滋生弊端。当信用交易失控之际,往往会形成市场震荡,暴涨暴跌。对投资者来说,融资融股会促使其过度投机,掌握不当会造成快速破产,危及券商经济利益和社会秩序。信用交易也容易给市场造成一种资金充足的假象,以致管理者对市场供需情况不能真正掌握,当问题发生后,缺乏经验的监管当局会尝试用行政管理手段管理股市,在短期内一刀切,必然造成券商和透支者集中平仓,将给已经十分脆弱的股市再度打击,雪上加霜。
因此,笔者认为,信用交易的推行,必须严格设定交易品种,加强对参与方的资格认证,并控制信用额度与交易规模,改革完善现有涨跌停等风险交易制度并辅之以先进的信息技术的适时监控系统。监管机构也要提高监管水平,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实践中应选择一些优质券商和优质股票进行试点,逐步放开、扩大,从点到面,从试行到完善,不能操之过急。(
D. 什么是一个金融衍生品交易员的自白
《一个金融衍生品交易员的自白》是一本关于金融衍生品的实战教科书。书中版揭露了金融衍权生品的创造过程,向读者展示了高盛、摩根士丹利、荷兰银行3大投行内幕,是一本来自金融风暴制造者的分析和自省的金融小说。作者是高盛集团前资深银行家石川哲也,他以小说的形式,虚构了一位叫安德鲁‧多佛的角色,希望避开互相指责之风,还原信贷动荡的真实故事,让读者了解并理解这些信用衍生品被创造的真实过程。作者希望借此引导社会做集体反思,希望全球经济可以在汲取教训的基础上,真正崛起,迈向又一个繁荣期。
E. 信用衍生工具是什么
其意指买卖双方,一方利用缴付权利金,将信用风险转让给另一方。 近年出现专门用于信用风险保护的信用衍生工具,它是一个金融和约:和约期限内特定信用事件发生时,一方有权要求另一方给予一定支付。和约需要准确定义信用事件,通常指不能支付所要求的金额、破产、拒付债务、实质性债务重组、严重影响未来违约可能性的少数其他事件,甚至可以定义为信用评级变化。 信用衍生工具是一种金融合约,提供与信用有关的损失保险。对于债券发行者、投资者和银行来说,信用衍生工具是贷款出售及资产证券化之后的新的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 信用衍生工具是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革新,它们允许分离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将各自卖给可以接受该风险的各方。信用衍生工具主要有信用互换或称信用掉期(Credit Swaps)、信用期权(Credit Options)、总收益掉期(total return swps)、信用基差期权(credit spread option)和信用关联票据(Credit-Linked Notes)几种主要形式。
F. 股票,债券,基金和金融衍生品四种有价证券的区别特征是什么
股票是股份公司(包括有限公司和无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 股票
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为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股票一般可以通过买卖方式有偿转让,股东能通过股票转让收回其投资,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不是债权债务关系。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有限责任,承担风险,分享收益。
股票特点:
(l)不可偿还性。股票是一种无偿还期限的有价证券,投资者认购了股票后,就不能再要求退股,只能到二级市场卖给第三者。股票的转让只意味着公司股东的改变,并不减少公司资本。从期限上看,只要公司存在,它所发行的股票就存在,股票的期限等于公司存续的期限。 (2)参与性。股东有权出席股东大会,选举公司董事会,参与公司重大决策。股票持有者的投资意志和享有的经济利益,通常是通过行使股东参与权来实现的。 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大小,取决于其所持有股份的多少.从实践中看,只要股东持有的股票数量达到左右决策结果所需的实际多数时,就能掌握公司的决策控制权。 (3)收益性。股东凭其持有的股票,有权从公司领取股息或红利,获取投资的收益。股息或红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公司的盈利分配政策。 股票的收益性,还表现在股票投资者可以获得价差收入或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通过低价买入和高价卖出股票,投资者可以赚取价差利润。 (4)流通性。股票的流通性是指股票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数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价对交易量的敏感程度来衡量。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价格对成交量越不敏感(价格不会随着成交量一同变化),股票的流通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股票的流通,使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上卖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现金。通过股票的流通和股价的变动,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相关行业和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和盈利潜力的判断。 那些在流通市场上吸引大量投资者、股价不断上涨的行业和公司,可以通过增发股票,不断吸收大量资本进入生产经营活动,收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 (5)价格波动性和风险性。股票在交易市场上作为交易对象,同商品一样,有自己的市场行情和市场价格。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资者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基金(Fund)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基金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例如,信托投资基金、单位信托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在现有的证券市场上的基金,包括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具有收益性功能和增值潜能的特点。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因为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出资者不要求投资回报和投资收回,但要求按法律规定或出资者的意愿把资金用在指定的用途上,而形成了基金。
基金与股票两者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反应的经济关系不同,股票反映的是所有权关系,基金反映的是信托关系 第二,股票属于直接投资工具,筹集的资金主要投向实业,基金属于间接投资工具,其筹集的资金主要投向有价证券等金融工具 第三,风险水平不同,股票的直接受益取决于发行公司的经营效益,不确定性强,风险较大,基金主要投资于有价证券,其收益可能高于债券,投资风险可能小于股票。 股票的话,是你自己在证券公司开立一个个人炒股账户,自己独立买卖股票的行为。 基金说得简单点就是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拿基民的钱帮投资人做一个股票投资组合,用你的钱去买若干只股票,优点是规避单一股票带来的风险性。
金融衍生产品是指以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产品为基础,以杠杆性的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产品. 金融衍生产品(derivatives)是指其价值依赖于基础资产(underlyings)价值变动的合约(contracts)。这种合约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标准化的。标准化合约是指其标的物(基础资产)的交易价格、交易时间、资产特征、交易方式等都是事先标准化的,因此此类合约大多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如期货。非标准化合约是指以上各项由交易的双方自行约定,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比如远期协议.
金融衍生产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零和博弈
即合约交易的双方(在标准化合约中由于可以交易是不确定的)盈亏完全负相关,并且净损益为零,因此称"零和"。
2、跨期性
金融衍生工具是交易双方通过对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变动的趋势的预测,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一定的条件进行交易或选择是否交易的合约。无论是哪一种金融衍生工具,都会影响交易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未来某时间上的现金流,跨期交易的特点十分突出。这就要求交易的双方对利率、汇率、股价等价格因素的未来变动趋势作出判断,而判断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交易者的交易盈亏。
3、联动性
这里指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与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紧密联系,规则变动。通常,金融衍生工具与基础变量相联系的支付特征有衍生工具合约所规定,其联动关系既可以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也可以表达为非线性函数或者分段函数。
4、不确定性或高风险性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后果取决于交易者对基础工具未来价格的预测和判断的准确程度。基础工具价格的变幻莫测决定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盈亏的不稳定行,这是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高风险的重要诱因。
5、高杠杆性
衍生产品的交易采用保证金(margin)制度.即交易所需的最低资金只需满足基础资产价值的某个百分比.保证金可以分为初始保证金(initial margin),维持保证金(maintains margin),并且在交易所交易时采取盯市(marking to market)制度,如果交易过程中的保证金比例低于维持保证金比例,那么将收到追加保证金通知(margin call),如果投资者没有及时追加保证金,其将被强行平仓.可见,衍生品交易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
6、契约性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是对基础工具在未来某种条件下的权利和义务的处理,从法律上理解是合同,是一种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信用基础上的经济合同关系。
7、交易对象的虚拟性
金融衍生产品合约交易的对象是对基础金融工具在未来各种条件下处置的权利和义务,如期权的买权或卖权、互换的债务交换义务等,构成所谓“产品”,表现出一定的虚拟性。
8、交易目的的多重性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通常有套期保值、投机、套利和资产负债管理等四大目的。其交易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所涉及的基础金融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而在于转移与该金融商品相关的价值变化的风险或通过风险投资获取经济利益。
此外,金融衍生产品还具有未来性、表外性和射幸性等特点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债券购买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债券持有人)即债权人。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是固定利息证券(定息证券)的一种。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债券可以上市流通。在中国,比较典型的政府债券是国库券。人们对债券不恰当的投机行为,例如无货沽空,可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
债券作为一种债权债务凭证,与其他有价证券一样,也是一种虚拟资本,而非真实资本,它是经济运行中实际运用的真实资本的证书。
债券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和金融工具具有如下特征:
1.偿还性
债券一般都规定有偿还期限,发行人必须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
2.流通性
债券一般都可以在流通市场上自由转让。
3.安全性
与股票相比,债券通常规定有固定的利率。与企业绩效没有直接联系,收益比较稳定,风险较小。此外,在企业破产时,债券持有者享有优先于股票持有者对企业剩余资产的索取权。
4.收益性
债券的收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债券可以给投资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带来利息收入:二是投资者可以利用债券价格的变动,买卖债券赚取差额。
债券和股票的区别
股票和债券虽然都是有价证券,都可以作为筹资的手段和投资工具,但两者却有明显的区别。
1.发行主体不同
作为筹资手段,无论是国家、地方公共团体还是企业,都可以发行债券,而股票则只能是股份制企业才可以发行。
2.收益稳定性不同
从收益方面看,债券在购买之前,利率已定,到期就可以获得固定利息,而不管发行债券的公司经营获利与否。股票一般在购买之前不定股息率,股息收入随股份公司的盈利情况变动而变动,盈利多就多得,盈利少就少得,无盈利不得。
3.保本能力不同
从本金方面看,债券到期可回收本金,也就是说连本带利都能得到,如同放债一样。股票则无到期之说。股票本金一旦交给公司,就不能再收回,只要公司存在,就永远归公司支配。公司一旦破产,还要看公司剩余资产清盘状况,那时甚至连本金都会蚀尽,小股东特别有此可能。
4.经济利益关系不同
上述本利情况表明,债券和股票实质上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有价证券。二者反映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债券所表示的只是对公司的一种债权,而股票所表示的则是对公司的所有权。权属关系不同,就决定了债券持有者无权过问公司的经营管理,而股票持有者,则有权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5.风险性不同
债券只是一般的投资对象,其交易转让的周转率比股票较低,股票不仅是投资对象,更是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对象,其交易转让的周转率高,市场价格变动幅度大,可以暴涨暴跌,安全性低,风险大,但却又能获得很高的预期收入,因而能够吸引不少人投进股票交易中来。 另外,在公司交纳所得税时,公司债券的利息已作为费用从收益中减除,在所得税前列支。而公司股票的股息属于净收益的分配,不属于费用,在所得税后列支。这一点对公司的筹资决策影响较大,在决定要发行股票或发行债券时,常以此作为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G. 信用衍生产品的功能
1、分散信用风险
信用衍生产品的出现使信用风险管理有了属于自己的技术,通过信用衍生产品可以将信用风险从其它风险中剥离并转移出去,从而较好地解决了银行在风险管理实践中的信用悖论问题。借助于信用衍生产品,银行既可以避免信用风险的过度集中,又能继续保持与客户的业务关系,无疑对传统银行业的经营理念具有革命意义。
通过信用风险的定价和交易,可以推动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信用风险市场之中,使得金融市场上信用风险的承担者从银行扩展到保险、基金、企业等各种不同类型机构,提高了金融市场整体风险抵抗能力。
2、提高资本回报率
金融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可通过预期收益与意外损失两个参数来表示,其中,预期收益依赖于利差和信用损失,意外损失的计算则基于许多信用同时违约的假设。预期收益和意外损失的比是一个类似于夏普比率的指标。通过减少意外损失高、预期收益低的资产,或增加有正贡献的资产,来提高预期收益和意外损失的比率,可以达到提高资产组合预期业绩的目的。如果没有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参与者只能通过购买或出售金融资产才能实现上述目标。但利用信用衍生产品,则很容易实现这些策略,提高金融资本回报率。
3、提高基础市场流动性
信用衍生产品把金融资产中的信用风险分离出来,并通过信用分层、信用增级、破产隔离等金融工程尤其是信用工程技术,重新改变金融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将其改造成可交易的金融产品,从而大大增强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此外,信用衍生产品是对金融市场的一次重新整合,使金融机构能进入更多的市场领域,相当于把所有的市场都联系起来,这有助于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4、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在有信用衍生产品的金融交易中,由于出现了信用风险的第三方购买者,极大地减轻金融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有力地促进了金融市场上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信用衍生产品的持续交易也会使金融市场上的一些隐蔽信息更加公开,增强市场的透明度,这样金融资产的价格就能反映出更多的市场信息,金融资产的定价也更为有效。
H. 什么是衍生工具基金
一个基金,其目的是通过买卖投资衍生工具来盈利,用处是一般市场好坏跟该基金关系不大,而且投资对冲渠道更多
I. 金融衍生工具和信用衍生工具是一样的吗
信用衍生工具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一种,因为信用衍生工具是以信用风险作为标的物的,而金融衍生工具范围比较大,还可以以货币、证券、实物等等作为标的物。
J. 信用衍生工具的发展前景
1、信用衍生产品面临的障碍
目前,一些观察家指出全球市场信用风险的增长要大于利率风险和流动风险,信用衍生产品作为管理日益增长的信用风险的主要工具之一被广泛应用,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然而这种乐观的评价忽视了一些实际问题,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目前还面临着一些障碍因素。 首先,信用衍生产品交易的文件非常复杂、冗长,信用事件的定义也很困难,由信用事件产生的纠纷有时导致该产品的失败。尽管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了标准的违约指数产品,ISDA制定了标准的合同文本,但这些只是解决了部分产品的问题,该市场的标准化程度与利率衍生产品和汇率衍生产品相差较大。
其次,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流动性和产品种类受到局限。大量的信用衍生产品交易被限制在少数银行中,少数作市商控制市场价格。根据OCC的数据,美国七大银行占据了商业银行系统信用衍生产品96%的名义价值。由于中等银行的客户多为小公司,并不为大多数投资者所熟知,因此这些企业的贷款不易找到信用保护的卖方。信用衍生产品种类也受到局限,交易只能集中在一些规模较大企业的债券和贷款上,对于规模较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则缺少可交易性,目前只能采用信用资产组合的方式分散风险,而无法转移风险。在技术方面,缺少标准的违约风险模型和定价公式。
此外,目前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金要求制约了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国际清算银行BIS对信用衍生产品的条例中,银行在使用信用衍生产品降低银行风险时,并没有认可的风险降低,不仅没有减少贷款的资本金要求,而且银行必须建立另外的风险头寸,这实际增加了资本金的要求。
2、信用衍生产品的前景展望
尽管信用衍生产品市场面临着许多障碍,然而信用衍生产品作为转移信用风险的新工具,其发展有利于金融的稳定性毋庸置疑。它使银行信用组合多样化,增加其承受冲击的能力。贷款者不再过分依赖借款者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从而减少信用的脆弱性。未来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将进入新发的展阶段。 信用衍生产品市场份额将发生变化。非银行机构的比重将不断加大,银行不再成为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主导者。其他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公司、共同基金等将纷纷涉足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并占据重要地位。据BBA报道,保险机构在1999年已经购买7%的信用风险保护,同时卖出23%,这一数字在今后还将增加。养老基金也增加了其风险暴露。
新产品的推出。虽然传统的信用违约互换还将占据主要市场,估计信用违约互换占全部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3/4。然而,信用衍生产品今后的增长将以新的风险转移工具为主,如组合证券化(synthetic securitisations)。
信用衍生产品监管的变化。尽管一直存在修改资本充足率的构想,但直到2001年9月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资本充足性才做出了一个新框架,其中包括决定消除信用衍生产品的残留风险(resial risk)因子。新协议明确指出:“降低信用风险的技术如信用衍生产品的近期发展使银行风险管理的水平大幅度提高。”
电子交易平台的建立。J. P. Morgan和Creditex已经开发了信用衍生产品的电子交易平台。该平台的建立将加强交易的透明度和流动性。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平台同时提供了丰富的信用衍生产品信息资源。J. P. Morgan开发的Creditex电子交易平台不仅为参与者创造了谈判交易平台,而且提供文本、历史数据以及交易对手的相关信息。未来信用衍生产 品市场是IT与信用衍生产品结合的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向互联网不断渗透,从物质世界发展到虚拟空间。相信在未来的2到5年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将转移到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将更加快速地交易,定价更加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