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至宏国际产业基金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安全性怎么样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相比有哪些区别?
公私你分明了吗?
首先,投资目标不一样。公募基金投资目标是超越业绩比较基准,以及追求同行业的排名。而私募基金的目标是追求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但同时,私募投资者所要承担的风险也较高。
其次,两者的业绩激励机制不一样。公募基金公司的收益就是每日提取的基金管理费,与基金的盈利亏损无关。而私募的收益主要是收益分享,私募产品单位净值是正的情况下才可以提取管理费,如果其管理的基金是亏损的,那么他们就不会有任何的收益。一般私募基金按业绩利润提取的业绩报酬是20%。
此外,公募基金在投资上有严格的流程和严格的政策上的限制措施,包括持股比例、投资比例的限制等。公募基金在投资时,因为牵扯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公募的操作受到了严格的监管。而私募基金的投资行为除了不能违反《证券法》操纵市场的法规以外,在投资方式、持股比例、仓位等方面都比较灵活。
私募和公募的最大区别是激励机制、盈利模式、监管、规模等方面,具体的投资手法,尤其是选股标准在同一风格下都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将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作个对比的话,公募基金的合理之处,私募基金基本上都具备,而公募基金的缺陷,私募基金往往还能克服。公募基金的特点是四权分立、信息透明、风险分担,但实际上这些优点是打折扣的。基金持有人参加基金大会成本很高,基金发起人实际上控制了基金大会和基金经理等相关人员的任命,这使公募基金的四权分立实际上只有三权分立。
公募基金的信息披露是半个月公布一次投资组合,信息是滞后的,而私募基金的出资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基金运作情况。对于风险,公募基金发起人实际上分担得很少,而私募基金呢,保底合约下的风险完全由管理人承担,分成合约及保底加分成合约下的风险,管理人也是与出资人一起分担的。
目前的公募基金是最透明、最规范的基金。公募基金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资格有严格的规定,对基金资产的托管人也有严格的规定,基金托管人在中国实际上就是银行,因为它的注册资本必须达到80亿元。封闭式公募基金每周还要公布一次资产净值,每季度还要公布投资组合。公募基金因为在光天化日之下,所以还要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所以,一般公募基金的资产安全性在一般人看来更安全,也容易接受。
规模的问题,私募基金比较小,公募基金比较大。公募基金是透明的,业绩每周每个月都会公布,私募基金没有公开审计和披露,所以一般人很难知道。就像存银行,银行给的利息好,申购资金极增,所以公募很容易做大。而私募即使他说自己做得好,你很难相信,而且他的门槛高,所以公募基金是一个狠角色,私募基金很难做到。巴菲特他曾经投资公司,他找他的姨妈、牙医来投资,他一直做,从1956年做到公募基金1965年,大概做了10年才做了260万美元,而他每年增长30%,他做到了20亿人民币。彼德林奇的基金他只有2000万美金,而且拿到手之后,1976年到1989年13年翻了29倍,他的增值数是0.2亿一下子增到140亿。就是说,你要做规模大的肯定公募基金快,而私募基金体力就不行。
大有大的好处,大有大的坏处,大的就像大象就跑得慢了,矮的就跑得快了。那么公募基金压力不那么频繁,不像股价那么频繁。那么私募基金没有的短期业绩排名的压力,那么这个压力不要想压力非常大。巴菲特74、75还在做投资,他告诉大家,"我是很健康,还可以继续做,"而彼德林奇40多岁就退休了,因为压力太大了,做不了了。所以做私募基金的经理没有做到很大的,而做公募基金的是可以做很久的。私募基金是短期的,因为它的压力更大,你必须比公募做得更好,人家才会转到你私募这边。
私募基金的缺点正是公募基金的优点,而私募基金的优点恰恰是公募基金的缺点。私募基金是在市场机制下的产物,因此它的运作机制就很灵活,一切就是要为出资者赚钱,否则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
折叠。一方面,基金业的高速发展及政策面的放宽鼓励了基金产品的创新,各基金公司竞相推出新产品以吸引投资者注意,从销售情况看,投资者对于基金创新的认同也明显高于缺乏创新的基金产品;
人怪象一怪象一
公募基金怪象一
职业生涯大多不过3年熊市离职格外多
基金经理的离职在今年无疑格外引人注目。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今年上半年,一共有136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发生了变化,至少30家基金公司的71人次离任。截至目前,有记录的615名基金经理中,有232名现已不再担任基金经理。
离任的不仅仅是基金经理,还有基金公司高管。仅6月份,就有10家基金公司发布了高管变更公告,涉及高管16名。若把目光延长到2008年以来,另有中欧、东吴、南方等5家基金公司发布了涉及公司总经理、督察长等高管的变更公告。
高频率离任及跳槽的背后,是基金经理任职周期的"三年之痒"。有统计显示,十年来,历史上基金经理总人数611人,任期在3年以内的423人,也就是说,近7成基金经理的公募生涯不超过三年。
目前基金经理中,基金经理岗位从业年限在5年以上的仅有长盛、国泰、嘉实等21家基金公司旗下29名基金经理;而其中从业年限超过7年的则只有华夏、华安、富国等7家基金公司旗下7名基金经理。
华夏大盘基金经理王亚伟、汇丰晋信龙腾基金经理林彤彤、华安宏利与安顺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尚志民,分别以基金经理岗位工作年限10.06年、9.91年、8.95年成为服务年限前三位的基金经理,而服务10年以上的只有王亚伟。
折叠怪象二
业界牛人挂冠而去80后嫩肩挑大梁
在基金经理离职潮及高管变动的背后,凸现的是业界精英的流失。公募基金
6月,素有基金经理教父之称的易方达投资总监江作良金盆洗手,退出公募基金行业。江作良的离去一度引发业内人士良多感慨。作为易方达基金公司"元老"级人物之一,江作良曾参与易方达基金公司的筹建,历任易方达旗下基金科汇、易方达平稳增长的基金经理、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投资总监、副总裁。
在江作良之前,基金业内已有多名"重量级"人物发生了变动。5月23日,南方基金公告显示,公司副总经理许小松辞职。而年初,南方基金另一位副总经理邓召明也公告离职。
一边是业界精英的撤离,一边是基金经理资历的普遍降低。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李薇在其新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现任基金经理以"新手"居多,383名基金经理中有115人岗位从业经历不足1年,比例将近1/3。所有在任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仅仅为485天,刚好一年多,而一轮经济周期的最短时限也在5年之上。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仓促上阵的基金经理中,竟然不乏80后的身影。这些基金经理被业界毫不客气地冠之以"菜鸟"头衔。而恰恰就是这些"菜鸟",管理着动辄数十亿、数百亿的基金资产。
折叠怪象三
熊市不期而至"青年才俊"多摔跤
"我们的资产还安全吗?"在市场震荡加剧的时代,面对越来越多的"菜鸟"经理掌控公募基金,基民未免担忧,业绩能否获得保障。
担忧并非杞人忧天,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在今年以来风险加大的市场环境下,32只现任基金经理在任时间超过3年的股票基金,业绩较同类基金平均业绩高出约20%。相关从业经验在5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所辖的基金业绩波动风险较小,8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所辖的基金超额收益表现则更为稳定。
银河证券分析师李薇指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人才流失呈现加速状态,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应高度关注基金经理因素的影响。李薇称,虽然基金经理变动对基金业绩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但是盲目地跟随明星基金经理,频繁转换基金品种并非明智的投资选择。事实上,以今年以来的数据来看,对于基金而言,基金经理的持续任职对于基金的稳定业绩表现而言更为重要。
㈡ 公募基金的人才之殇
职业生涯大多不过3年熊市离职格外多
基金经理的离职在今年无疑格外引人注目。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今年上半年,一共有136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发生了变化,至少30家基金公司的71人次离任。截至目前,有记录的615名基金经理中,有232名现已不再担任基金经理。
离任的不仅仅是基金经理,还有基金公司高管。仅6月份,就有10家基金公司发布了高管变更公告,涉及高管16名。若把目光延长到2008年以来,另有中欧、东吴、南方等5家基金公司发布了涉及公司总经理、督察长等高管的变更公告。
高频率离任及跳槽的背后,是基金经理任职周期的“三年之痒”。有统计显示,十年来,历史上基金经理总人数611人,任期在3年以内的423人,也就是说,近7成基金经理的公募生涯不超过三年。
目前基金经理中,基金经理岗位从业年限在5年以上的仅有长盛、国泰、嘉实等21家基金公司旗下29名基金经理;而其中从业年限超过7年的则只有华夏、华安、富国等7家基金公司旗下7名基金经理。
华夏大盘基金经理王亚伟、汇丰晋信龙腾基金经理林彤彤、华安宏利与安顺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尚志民,分别以基金经理岗位工作年限10.06年、9.91年、8.95年成为服务年限前三位的基金经理,而服务10年以上的只有王亚伟。 业界牛人挂冠而去80后嫩肩挑大梁
在基金经理离职潮及高管变动的背后,凸现的是业界精英的流失。
6月,素有基金经理教父之称的易方达投资总监江作良金盆洗手,退出公募基金行业。江作良的离去一度引发业内人士良多感慨。作为易方达基金公司“元老”级人物之一,江作良曾参与易方达基金公司的筹建,历任易方达旗下基金科汇、易方达平稳增长的基金经理、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投资总监、副总裁。
在江作良之前,基金业内已有多名“重量级”人物发生了变动。5月23日,南方基金公告显示,公司副总经理许小松辞职。而年初,南方基金另一位副总经理邓召明也公告离职。
一边是业界精英的撤离,一边是基金经理资历的普遍降低。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李薇在其新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现任基金经理以“新手”居多,383名基金经理中有115人岗位从业经历不足1年,比例将近1/3。所有在任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仅仅为485天,刚好一年多,而一轮经济周期的最短时限也在5年之上。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仓促上阵的基金经理中,竟然不乏80后的身影。这些基金经理被业界毫不客气地冠之以“菜鸟”头衔。而恰恰就是这些“菜鸟”,管理着动辄数十亿、数百亿的基金资产。 熊市不期而至“青年才俊”多摔跤
“我们的资产还安全吗?”在市场震荡加剧的时代,面对越来越多的“菜鸟”经理掌控公募基金,基民未免担忧,业绩能否获得保障。
担忧并非杞人忧天,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在今年以来风险加大的市场环境下,32只现任基金经理在任时间超过3年的股票基金,业绩较同类基金平均业绩高出约20%。相关从业经验在5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所辖的基金业绩波动风险较小,8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所辖的基金超额收益表现则更为稳定。
银河证券分析师李薇指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人才流失呈现加速状态,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应高度关注基金经理因素的影响。李薇称,虽然基金经理变动对基金业绩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但是盲目地跟随明星基金经理,频繁转换基金品种并非明智的投资选择。事实上,以今年以来的数据来看,对于基金而言,基金经理的持续任职对于基金的稳定业绩表现而言更为重要。
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基金考虑基金经理因素影响时,不妨多倾向于对团队稳定性的考虑,可以回避部分基金经理变更频繁或近期出现剧烈变动的投资品种,更多地倾向投资相对稳定的品种。
㈢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理事成员
第一届理事会抄
会员理事(按姓氏笔袭画):于华 王立新 邓召明 田仁灿 刘建平 刘晓艳 江先周
许小松 余晓晨 吴晓辉 李勍 李爱华 杨东 杨新丰 陈敏 周月秋 尚健 林传辉
林利军 范勇宏 金旭 赵学军 郭特华 崔伟 韩勇
非会员理事:孙杰 曹殿义 胡家夫 钟蓉萨 汤进喜
会长:洪磊
专职副会长:曹殿义 胡家夫 钟蓉萨 汤进喜
兼职副会长:于华 刘晓艳 江先周 陈敏 周月秋 林利军 范勇宏 金旭 赵学军
第一届监事会
监事(按姓氏笔画):刘树军 何宝 陈昌宏 周一烽 高良玉 裴长江
监事长:高良玉
副监事长:刘树军
秘书长:汤进喜(兼)
㈣ QDII基金前景如何
海外进入危机 愈演愈烈 还是回避为好
现在可以定投
基金定投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平均投资成本,因为定投的方式是不论市场行情如何波动都会定期买入固定金额的基金,当基金净值走高时,买进的份额数较少;而在基金净值走低时,买进的份额较多,即自动形成了逢高减筹、逢低加码的投资方式。
定投首选指数型基金,因为它较少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只是被动的跟踪指数,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情况下,长期定投必然获得较好收益。而主动型基金则受基金经理影响较大,且目前我国主动型基金业绩在持续性方面并不理想,往往前一年的冠军,第二年则表现不佳,更换基金经理也可能引起业绩波动,因此长期持有的话,选择指数型基金较好。若有反弹行情指数型基金当是首选。
国外经验表明,从长期来看,指数基金的表现强于大多数主动型股票基金,是长期投资的首选品种之一。据美国市场统计,1978年以来,指数基金平均业绩表现超过七成以上的主动型基金。
因此我建议你主要定投指数基金,这样长期来看收益会比较高!
易方达上证50基金是增强型指数型股票基金,投资风格是大盘平衡型股票。该基金属高风险、高收益品种,符合指数型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
基金经理林飞除了担任上证50基金经理之外该基金经理还担任了指数基金深证100ETF的基金经理,作为指数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其具有较强的指数跟踪能力和主动管理能力。2008年1季报基金经理表示,50指数基金将继续在严格控制基金相对基准指数的跟踪误差等偏离风险的前提下,根据对市场结构性变化的判断,对投资组合做适度的优化和增强,力争获得超越指数的投资收益,追求长期资本增值。
易方达管理公司是国内市场上的品牌基金公司之一,具有优异的运作业绩和良好的市场形象。公司目前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1374亿元,旗下囊括了12只权益类基金和6只固定收益类基金。今年以来公司权益类基金净值排名出现了较大分化,整体业绩有一定下滑,但长远看公司中长期投资实力仍较强。
上证50ETF:上证50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于2004年1月2日正式发布,指数简称为上证50,指数代码000016,基日为2003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0点。上证50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方法,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优质大盘企业的整体状况。
华夏中小板:华夏中小板ETF的标的指数为深圳交易所编制并发布的中小企业板价格指数,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备选成份股。为更好地实现投资目标,还可少量投资于新股、债券及相关法规允许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㈤ 投资债券型基金选哪只最好
对于在弱市中,应该购买股基还是债基,银行理财经理的说法也不一。大部分银行理财经理认为,在弱市中如果要购买基金,应该选择债券型基金,虽然其收益比较低,但是风险相对小,一般而言能够取得正收益。但也有少数理财经理认为,市场大跌之后,下跌空间已经相当有限,可以选择股票型基金进行“抄底”。 除此之外,基金业内人士对于弱市中选择股基还是债基也发生了分歧。信诚三得益债券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毛卫文表示,目前市场比较低迷,在市场前景尚未清晰之时,选择债基比较好。而与此观点截然不同的是,国联安基金公司总经理许小松表示:市场越是困难越要发行股票型基金。 事实上,短期而言,虽然选择债基风险较低,但是市场已经处于从最高6124点下跌到昨日的2431点,A股市场相当一部分的“泡沫”已经被挤掉,而中国长期经济一定是向上的,一旦市场出现反转,股票型基金收益肯定大幅超过债券型基金,因此从长期而言,持有债基的机会成本或许会远高于股票型基金。 可以说,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选择债基也许可以获得中短期的“安稳”,但长期可能会由于收益未能跑赢通胀而大大的“不安稳”;相反选择股基可能面临中短期的“不安稳”,像上述抄底者一样,短期被“套”,但长期却可能收获超额收益带来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