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广州市2019年的固定投资总额

广州市2019年的固定投资总额

发布时间:2021-08-15 16:38:01

❶ 为什么公布直接投资总额,不公布间接投资额

公布直接投资总额不公布间接投资工作是为了让你有更多的遐想。

❷ 投资总额和项目总投资的区别是什么

投资总额和项目总投资的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

投资总额,是指矿山建设工程所需的总投资费用,用以反映建设工程的计划单价,并作为计划投资、拨款施工和对工程进行经济核算的依据。

项目总投资是指拟建项目全部建成、投入营运所需的费用总和。项目投入总资金由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三部分组成。

2、范围不同

在工程建设中,投资总额分成两种,一是项目资本金,二是项目总投资(包含项目资本金和贷款)。投资总额是该项目的总体的资金需求,投资总额是外商投资企业法中的特有概念,在内资企业中并不存在投资总额的概念。在组成上,投资总额实际上包括投资者缴付或认缴的注册资本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借款。

3、包含内容不同

项目总投资具体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

在组成上,投资总额实际上包括投资者缴付或认缴的注册资本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借款。

(2)广州市2019年的固定投资总额扩展阅读:

在对外资的实际监管中投资总额具有四方面意义

1、依据投资总额确定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

2、依据投资总额确定外商投资企业免税进口自用设备的额度。

3、依据投资总额确定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贷款的额度。

4、依据投资总额确定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权限划分。

❸ 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关系

两者间的区别主要有: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中不包括5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则包括相应统计的投资。
二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包括部分无形固定资产的净增加额,即用于矿藏勘探的支出、计算机软件等,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包括相应部分。
三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扣除了由于出售、易货交易和实物资本转移而转出的旧固定资产价值,而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扣除相应的价值。

❹ 2019年广州五险一金缴纳比例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2009年广州市五险一金缴纳比例:
1.养老保险:
(1)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20%,个人:8%
(2)私企、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非本市城镇户口员工,新参保的私人注资总额超过50%以上的区街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单位:11%,个人:8%
2.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基金由单位缴费,个人不缴费
3.生育保险:
单位按缴费工资的0.7%交纳,个人不缴费
4.失业保险:
单位按缴费工资的2%交纳,城镇户口职工按1%交纳,农民合同制职工个人不缴费
5.医疗保险:单位:8%,个人:2%
6.住房公积金:单位:5%-20%,个人:5%-20%

❺ 广东省为什么没有2018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根据我以前在省级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工作过的经验,你可以查该省前一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然后按一般固定资产形成率95%计算,就可以推算出固定资产形成额了。这个经验计算公式是假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期是一年。

❻ 2019年我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53.13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1.1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46.97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15.01亿元,增长12.1%,全市经济在总量、速度、结构、质量等方面全面向好。
一是从总量看,全市经济规模迈上新的台阶,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753.22亿元,总量突破7000亿元大关,近年来一年突破一个千亿大关。
二是从增速看,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4.3和1.9个百分点,继续稳居全省第一,且逐季提升,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增速分别为11.5%、11.6%、11.8%和12.0%,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处于平稳上扬轨迹。
三是从结构看,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3年全市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8%,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为十年来首次上升。
四是从质量看,转型创新发展取得新进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2013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99亿元,同比增长19.1%,高于规模工业增幅5.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1.0%,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促进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全市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全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将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累计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进度的80%以上。
(二)三次产业稳步发展
一产平稳增长。农业生产克服了宏观经济环境和复杂气候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52.25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平稳,蔬菜产量增长7.8%,猪、牛、羊出栏数分别增长0.3%、2.7%和1.8%。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实现经营收入105亿元,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23.4%。
工业趋稳回升。全年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653.28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居全省第一,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4和4.3个百分点,工业发展逐步由“一业独大”向“多点支撑”转变,大部分行业快速增长,新增企业拉动作用明显,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增速加快,全年实现增加值分别增长56.2%、36.6%和20.4%,分别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速42.2、22.6和6.4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今年有望成长为新的千亿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小微企业发展加快,全年实现增加值995.11亿元,同比增长30.3%,增速提升4.2个百分点,既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速16.3个百分点,也远高于大中型企业增速;小微企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6.0%,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
三产发展加快。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增幅提升0.1个百分点,旅游、房地产、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2013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大关,达1006.3亿元,同比增长28.5%;房地产销售面积达184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5%,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77.33亿元,同比增长17.7%,在全市服务业各行业中增速居第一位。
(三)三大需求稳中有升
从投资看,逐月回升。2013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93.39亿元,同比增长20.1%,投资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特别是6月以来,投资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呈现逐月提升的态势。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829.32亿元,同比增长30.8%,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0.7个百分点。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53.61亿元,同比增长11.8%,呈逐步回升态势。民间投资相关政策的出台对激活民间投资作用较为明显,2013年全市完成民间投资3093.47亿元,同比增长27.0%,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67.3%,成为全市投资主动力。
从消费看,稳中向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1.97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稳居全省第一,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0和0.3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业平稳增长,全年分别增长22.7%和14.3%;住宿、餐饮业出现较大回落,分别下降5.8%和增长7.3%,同比分别回落18.3和7.4个百分点。从主要商品来看,汽车销售增速同比提升,全年实现零售额550.4亿元,增长28.2%,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石油类商品销售稳步回升,全年实现零售额197.65亿元,增长22.7%,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中西药品销售增幅回落,全年实现零售额146.61亿元,增长16.3%,同比回落32.7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商品热销,受黄金价格持续走低,珠宝类商品销售趋好,成为市场消费的一大亮点,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45.1%,提升12.5个百分点。
从出口看,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8.93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出口额61.66亿元,同比增长19.2%,出口额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3和1.6个百分点。
(四)三大收入增长平稳
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全市财政总收入达883.89亿元,同口径增长19.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6.63亿元,同口径增长23.8%,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9%,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企业收入稳步提升。1-11月全市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6834.69亿元,同比增长13.4%,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404.9亿元,同比提升23.6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662元和19712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2.6%,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五)运行环境相对宽松
物价涨幅相对温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低于3.5%的调控“上限”,在省会城市中居第14位,涨幅处于平均水平。金融存贷稳步增加。2013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首次突破万亿,达10148.76亿元,比年初增长15.3%,其中个人存款达3507.51亿元,比年初增长16.6%,呈现较快增长;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9633.02亿元,比年初增长12.5%。就业人数稳步增长。由于经济总体平稳增长,就业形势较好,201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93万人,高于前两年水平。为民办实事顺利推进。全市44项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促进就业、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等领域效果显著。
整体来看,长沙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业面临下行压力。从近年来长沙工业发展看,规模工业增速呈现下行态势,在2010年达到24.0%的峰值之后出现了向下“拐点”,2012年增长16.8%,2013为14.0%,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工程机械和食品制造业两产业集群等回落明显,同比分别回落13.5和6.9个百分点。市场需求依然不旺,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8.5%,同比依然回落,同时企业利润增速趋缓,这些都不利于企业扩大生产。二是投资项目支撑不足。从全省来看,我市投资增速依然偏低,2013年全市投资增速低于全省6.0个百分点。从续建项目来看,项目数量和规模均出现下降,今年续建项目1772个(不含房地产项目),比上年减少13.1%,续建工程量1083.02亿元,比上年减少10.1%,续建项目中亿元项目个数虽然增长,但续建项目投资总量下降8.6%,续建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为6.71亿元,比去年下降17.5%。三是消费需求增长乏力。2013年全市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但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严控政府性消费、居民收入增幅出现回落以及刺激消费政策结束等因素影响,加之支撑全市消费快速增长的商品单一,汽车、成品油等热点商品经过近几年高速增长之后,拉动作用减弱,而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全市消费增速低于预期,2013年增速创近年来新低。从未来看,提升消费需求的动力尚不明朗。
二、2014年长沙经济展望
2014年全球经济有望出现一定程度好转,我国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全市经济有望延续平稳态势。
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复苏在波动中逐步加强,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趋势得到进一步确认,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趋于改善,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减速、发达国家的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有可能拖累我国经济发展。
从国内发展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较快增长阶段,一些新的增长拉动因素正在形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号角,体制机制改革有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经济结构和增长质量有望进一步优化,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有望延续。
从全市发展看,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仍具有较多有利条件。
一是从政策层面看,作为“两带一部”的首位城市,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日趋明显。省委对长沙发展提出了“六个走在前列”的新要求,并向长沙下放45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这些将为长沙今年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提升“三量”、力行“五推”的发展要求,必将推动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从消费需求看,长沙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核心城市,未来信息产业、绿色产业、健康产业、文化教育产业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如2013年全市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0.7%,提升23.7个百分点;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同比增长137.8%,提升99.1个百分点,反映出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提高生活质量的享受类商品销售成为消费品市场的热点领域。同时,传统消费热点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全市城镇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6.5辆,与发达国家、发达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汽车有关的服务产业有望快速发展。
三是从城市发展看,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将为长沙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这对长沙是重大利好。长沙交通枢纽优势与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在提升城镇化质量方面大有可为,预计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将达到70%,从人口构成看,非农业人口占比为37.2%,具有一定发展潜力,今后推动城镇居民市民化,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将为消费和投资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是从增长动力看,投资增长蕴藏潜力。目前,大河西投资正处于高峰期,带动示范作用明显,县域融城步伐的加快,高铁新城、空港新城等重点片区的加快推进以及交通设施、棚户区改造、社会民生、生态环境投资持续扩大,投资领域和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从2013年全市民间投资看,增速比全部投资增速高6.9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85.8%。随着民间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全市投资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
三、加快长沙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4年全市经济发展应围绕“稳中求进、新中求进、好中求进”的总基调,稳住工业和投资两大支撑点,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消费、扩大开放度。
(一)突出抓大产业,稳工业增长。坚持把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重点引进一批企业总部、研发中心,推动有实力大企业与本地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平台,加快技术改造优化升级,着力提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规模发展新兴产业、高端发展主导产业、升级发展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工业由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分散布点向集聚集群转变。
(二)全力抓大项目,保投资增速。适度的投资规模、合理的增长速度是确保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要启动一批重大后备项目,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的储备,加快启动地铁三号线、万家丽城市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二是要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建议将产业投资纳入对区县(市)考核,促进产业加快转型。三是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高楼盘品质、加大楼盘配套功能,增强对市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四是进一步鼓励民间投资,进一步加强民间投资政策的研究和落实,对相关政策措施进行全面梳理和完善,积极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三)重视服务业,提三产贡献。一是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服务业牵涉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应尽快成立服务业发展和考核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奖励措施。二是加大对现代服务业扶持力度。加快金融、房地产、现代物流、文化产业、休闲娱乐、信息服务等重点产业发展;以获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为契机,以建设农产品现代物流业为主导,加快电子商务、社区商业、商贸物流等配套产业建设。
(四)构筑区域中心,促消费升级。立足当前,汽车和石油类商品是我市目前消费两个最大类商品,应加大对中高档汽车销售企业发展引导和扶持力度,抓住公车改革带来的私车购买量增长契机,继续做大做强全市汽车产业,同时带动石油类等上下游商品的销售,确保汽车行业继续发挥支撑作用。着眼长远,积极推动消费转型创新,以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为目标,加快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优势,鼓励和引导发展新兴商务业态,通过节会等多种形式扩大消费品市场辐射力。
(五)着眼大开放,扩外向经济。外向型经济是长沙发展中的“短板”,应着眼“三倍”的长远目标,抢抓国家大力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历史性机遇,打造综保区、出口基地、进口基地、开发园区四大平台,推进品牌带动、平台优化、主体培育、外贸扩张、外经拓展、全域开放、环境优化等八大工程,加速长沙国际化进程,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❼ 计算年末投资总额

抛开复杂的(F/A,6%,3)系数,从直观数学去理解,
第一年末投资300万元,
第二年内末累计投资=300*(1+6%)+300万元
第三年容末累计投资=[300*(1+6%)+300]*(1+6%)+300=955.08万元

❽ 2019年广东经济规模突破多少万亿答案

2019年广东经济规模突破10万亿。

2019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狠抓“六稳”工作落实,各地各部门继续深入落实省委提出的“1+1+9”工作部署,经济延续平稳发展态势,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

(8)广州市2019年的固定投资总额扩展阅读

上半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增速连续57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4.3%;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增长26.0%。

铁路运输业投资恢复性增长17.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34.2%。教育医疗等民生投资快速发展,教育业投资增长37.0%;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40.8%,粤东西北地区共有17家医院的整体搬迁、易地扩建项目完成投资超过1亿元。

市场消费较快回升。上半年,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7%,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汽车类商品零售增速回升,对国五库存车加大促销力度,以及在国五新车登记期延长、珠三角区域内国五排放标准轻型汽车四年内可以互迁等利好政策叠加刺激下。

6月当月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3.7%,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速比一季度提高7.9个百分点。此外,消费升级类的商品,如通讯器材类、中西药品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保持两位数增速,分别增长14.8%、21.0%和10.9%。

❾ 2019年广州有多少个人

2019年人口普查还没有开始。

2017年广东常住人口11169万人,比上年增加170万人。常住人口进一步向珠三角中心城市集聚。广州、深圳两个超级大城市的人口分别比上年净增45.49万人和61.99万人,两市常住人口增幅占同期全省以及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量的63.22%和89.44%。

预计广州老年人口在2020年将达到180万人,此外,还有流动老年人口(又称候鸟式老年人)约80多万人。

(9)广州市2019年的固定投资总额扩展阅读:

人口民族

2017年,广州市常住人口1449.84万人,城镇化率为86.14%。年末户籍人口897.87万人,城镇化率为79.69%。截至到2018年5月底,广州市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967.33万人,户籍人口911.98万人。

1、民族

2015年,广州有少数民族人口71.8万人,分属55个少数民族。其中,户籍少数民族人口8.8万人,非户籍少数民族人口63万人。

2、华侨

广州市“毗邻港澳,华侨众多”,是全国最大的侨乡都市,2015年末,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归侨、侨港澳眷属近400万人,其中市内归侨侨眷、侨港澳眷属近160万人。

占广州户籍人口近1/5,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近240万人,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及港澳地区。

3、外籍人士

广州作为对外贸易的窗口,外籍人士众多,2013年,从广州各个口岸入境出境的外国人达到520.6万人次。截至2014年10月25日,在广州居住的外国人为11.8万人,其中亚洲人口为5.7万人,欧美人口3.6万人,非洲人口1.6万人。

❿ 投资总额

未分配股利不计入投资总额 。

阅读全文

与广州市2019年的固定投资总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票期权通俗 浏览:653
远期外汇价牌 浏览:284
股票上的融表示什么 浏览:739
理财资金算作银行自有资金吗 浏览:200
美元汇率现在是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356
什么是外汇交易的点差 浏览:486
十英镑人民币 浏览:412
股票陈文 浏览:823
津贴买理财 浏览:262
中国股指期货的事件 浏览:564
油菜籽期货相关外盘品种合约 浏览:733
科创板基金靠谱吗第一批 浏览:791
理财女销售 浏览:174
080012基金亏损多少 浏览:180
投资最终结果盈和亏或平 浏览:318
投行融资案例 浏览:41
民生货币理财 浏览:516
如何看股票的资金流入 浏览:18
中投届投资有限公司 浏览:938
合伙企业从事股权投资 浏览: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