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马云是日本人投资的为什么要说美国人投资的
最初是中国人投的,后来是小日本投的,在后来是美国人投的,
但是美的比例最大
Ⅱ 马云成全球华人首富,而他在美国就有万亿资产,真正的隐形首富,他是谁
虽然马云在财富榜上超越了李嘉诚,成为全球华人首富。不过作为商界超人,李嘉诚的投资方向,还是经常受到大众的关注。李嘉诚在全球有52个港口,遍及26个国家,并拥有287个泊位的经营权,其中包括全球10个最繁忙集装箱码头中的五个。另外他在全球有超过14400家零售店,平均每天收入3个亿。
李嘉诚是亚洲最富有的中国人和最富有的人。虽然被马云和许家印这些互联网和房地产巨头超越,但李嘉诚在香港的地位和声望是无与伦比的,已经连续20年成为香港首富。而且李嘉诚刻意选择了“藏富”。李嘉诚愿意让外界了解的只是财富的一小部分。而他真正的财富帝国远不止于此。都说财不露富,从李泽钜的经历来看,还是有点道理的。
马云成全球华人首富,而他在美国就有万亿资产,真正的隐形首富,鉴于李泽钜的事件,李嘉诚家族的每年的安保开支就达到10亿左右。由此可见,富豪的生活,也没想象中的那么好。作为一个普通人,想要成为李嘉诚那样的财富神话,还是比较遥远的,还是知足常乐就好。
Ⅲ 马云为什么在美国上市
中国上市要求企业盈利状况非常好,但阿里巴巴正在扩张期,所以从净利润角度来讲,并不占优势。但是未来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美国上市要求中,对净利润和现金流数据没有绝对要求的,所以能够上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美国股市现在是牛市,而且有全世界的投资者,能够募集到更多的资金。
希望采纳!!
Ⅳ 马云说美国13场战争浪费14万亿 美国人怎么看
根据那篇报导来说,马云有两个主要观点:一是美国战略错误,打仗乱花钱,比如过去30年美国在13场战争中浪费了14万亿美元,而没有将其用于投资基建和教育,帮助普通民众”。其二,美国大公司赚了大钱,钱都流向华尔街,但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损失了19.2万亿美元,洗劫了白领、毁灭了全球3400万就业。” 马云还说,如果这些钱不是流向华尔街,而是投资了中西部,开发那里的产业,则会带来很大的改变。”
不过呢,钱对美国来说不缺才对,毕竟,美国政府一直在大量印刷美元,可是也没见美国有贬值的现象,美国现在还欠中国人钱呢。
Ⅳ “精明”的马云:主动给美国“送”400亿,为什么让美国因此亏损万亿
通过马云的经历,我们发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是很难获得的,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但是并没有被野心牵着走,他把自己的野心当成目标,不断地追逐。尽管经历了许多次的失败,仍旧对未来抱有信心。
马云也很看重情商,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靠的是情商,不败靠的是智商,马云的高情商,成功地把一切困难都化成了机遇,才有了今天世界知名的阿里巴巴。
Ⅵ 马云加入美国国籍了吗
截止2020年8月,马云没有加入美国国籍。马云不可能加入美国国籍。
生于浙江杭州,中国企业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为亚洲首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董事长),他是淘宝网、支付宝的创始人,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主席兼全球董事会成员,华谊兄弟董事。
(6)马云美国投资扩展阅读:
人物经历
1991年,马云初次接触商业活动,集资3,000人民币创办海博翻译社。头一个月,收入人民币700元,但房租高达人民币1,500元。他于是利用转手小商品交易的方式,从广州、义乌等地进货,成功养活了翻译社,还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
1995年,马云在出访美国时首次接触到因特网,回国后和他的妻子,还有同为老师的何一兵于1995年4月创办网站“中国黄页”,专为中国公司制作网页,其后不到三年时间,他们利用该网站赚到了人民币500万元。
1997年,他为中国外经贸部开发其官方站点及中国产品网上交易市场。1999年,马云正式辞去公职,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尤其是B2B业务。2003年秘密成立淘宝网,2004年创立独立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支付宝,两者目前在中国市场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阿里巴巴是全球领先的B2B网站。
2006年马云成为央视二套《赢在中国》评委,还用中国雅虎和阿里巴巴为《赢在中国》官方网站提供平台。2013年5月10日,在淘宝十周年晚会上宣布,马云卸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CEO)一职,由陆兆禧接任。
2018年8月29日,支付宝(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法人发生变更,由马云变更为叶郁青;2018年9月10日,马云宣布2019年9月10日起,他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董事长),届时由张勇接任。
Ⅶ 马云投资的美国共享衣橱有何特点
近几年,国内悄然刮起了共享经济这阵风,全面步入了共享时代,什么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各种共享系列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层出不穷。而今天,就着重谈一谈共享衣橱。“使用而不是占有”成为促使共享经济活跃的新风向,租赁经济愈加成为一种时尚。近期,在共享经济投资界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将目光瞄向了美国租衣平台Rent the Runway(RTR)。
都知道,女士对衣服向来是抱有“喜新厌旧”的态度,共享衣橱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女性对衣服单一性的烦恼,短期租衣极大满足了这一需求。阿里巴巴集团投资RTR“共享衣橱”的背后,是否是想借机收购RTR呢?这一点相关公司未给出明确的回复,但可以肯定的是,此番重金投资,无疑借RTR来完善阿里巴巴在租赁业务上的布局。
Ⅷ 马云的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前要做那些准备
主要就是财务规范。一、前期准备
A. 你应何时开始准备?
你应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为上市做准备。股票和货币巿场的易变性要求你必须在短期内就行动。当你最终作出上巿决定时,你不会愿意去解决那些本可以早就解决的问题。公开招股的时机来去非常之快,对特定行业的公司尤其如此。
1. 在你计划上巿前就开始象上巿公司一样运作。
a) 审计财务报告
包括经营管理部门对财务数据作出讨论和分析。可以考虑提供季度报告,虽然非美国公司并不被要求这么做,但是巿场希望你这样做,尤其当你希望在你的所有股东中美国股东占重要部分时。
b) 公司管理方式
例如构成董事会各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如审计委员会、报酬委员会等。
公司管理方式必须在呈报文件中说明,在公司申请上巿时也会受到全国性证券交易所的审查,同时对许多投资人特别是大机构投资人来说也是一个考虑因素。
c) 业务计划和预测 (3-5 年) -- 提出一个明确的战略。
投资银行在决定助你上巿之前会坚持要求该事项。
d) 股票期权计划
如果能在初次公开招股前成功地建立股票期权计划,你可以为你公司的关键人员提供定价远低于初次公开招股价格的期权。
2. 在你希望上巿前尽可能早地组成工作团队。
a) 董事会
外部董事很难在短期内找到。
需要向他们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货币/股票薪酬方案。
可能需要董事和职员的责任保险。
b) 律师
提前聘用你的美国证券律师将让你有机会去发现是否可以与其良好合作。
在初次公开招股进程中律师担任重要角色,因此,你一定要确信你有一个可以良好合作的律师。
如果因进行全球招股而需聘用其它国家的律师,你应尽可能聘用对美国证券披露要求至少有些熟悉的律师。
c) 会计师
应和会计师合作建立扎实的审计基础。
会计师应熟悉美国 GAAP。虽然在多种公开文件中都可以使用母国会计准则,但你的会计师将必须在呈报文件中解释母国会计准则与美国 GAAP 的区别并提出详细的对帐表。
d) 投资银行
见下文 G 项。
e) 管理人员
你将需要一些比以往技能更高的人员,特别是在首席财务官的层位上。
f) 审计师
审计师必须按美国 GAAS 及适用的证交会规则审计呈报给证交会的财务报告。
g) 存托人
如果你决定在交易所上巿美国存托凭证而不是股票,你将需要一个美国存托人对其提供"保荐"。
3. 如何知道你已准备妥当?
a) 追踪你的竞争对手和同行业中的其它公司 ---- 登上他们的邮寄名单以获得股东报告。
b) 与行业中数家主要投资银行保持联系 ---- 培养长期关系。
B. 为何要上巿?
1. 有利之处
a) 为公司增加资本/提高借贷基础/增强国际资本流动。
b) 方便个人股东股份流通。
c) 有利于吸引和保留关键雇员----股份奖励机制非常重要。
d) 声望/可见性。
e) 为兼并其它公司提供了现金之外的货币(即股票)。
2. 不利因素
a) 披露敏感信息——进行初次公开招股之时及之后需不断披露,可能包括主要客户的名称和交易量。
b) 有可能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
c) 支出——费用和时间。
d) 为短期内(即在报告期限内)取得最大收入而作出财务决定的压力。
e) 受股票巿场不良条件的不利影响。
你是否"成功"可能按非你能控制的因素来衡量。
f) 程序倒转的难度和费用。
对少数股东的信托义务。
这已不再是"你的"公司。
C. 在美国上巿与在母国上市
1. 在美国上巿
a) 你应遵守证交会的披露要求,该披露要求可能比你所习惯的要求或你的母国的规定或股票交易所的规定更繁重。
b) 但是,对"外国"公司的披露要求的繁重程度要比对"美国国内"公司的要求轻些。
c) 为尽可能提高股票价格,承销商可能坚持在管理方式及少数股东保护措施等你母国的法律并未明确要求的方面作出规定。
2. 在美国之外上巿
a) 你可以在最初规避证交会的披露要求。
b) 但是,未经注册你不能向美国个人及机构出售你的股票,而注册必将遵从披露要求。
c) 同样,"外国"证券在证券交易所上巿,即使没有公开招股,你也将承担披露义务。
3. 在美国国内及国外同时上巿。
a) 由于必需遵守相冲突的法律以及,例如,在每个国家均进行路演的需要,同时在一个以上国家上巿是很困难的。
b) 在美国国内或国外作初次公开招股,然后在其它巿场作后继招股可能更容易些。
D. 上巿的替代方式;非传统的融资形式
1. 创业资本融资
2. 雇员融资
3. 债券
4. 低速增长战略
5. 研究开发合伙
E. 上巿前应考虑的结构性问题
1. 股本结构
a) 一种还是两种股票。
b) 公司章程中反收购的规定。
c) 清理股本结构——清除优先股、认股权证等。
2. 法律结构
a) 考虑公司所受管辖权的改变。
b) 检查或有债务。
c) 检查股票记录是否符合发行手续。
d) 将相关公司合并为一。
请记住,这将需要额外的审计时间。
e) 保证主要合同均有约束力且为长期合同。
投资银行和巿场不喜欢不确定性。
3. 公司清理
a) 更新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记录。
b) 将非正式的惯例成文化。
c) 清理内部交易,例如贷款、关联交易合同、租赁、异常的"小帐"—— 招股说明书可能要求对此进行披露。
d) 考虑预先将主要文件译成英文以加快登记程序。
4. 雇员持股计划
保证这些计划有足够的股票并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支持你在初次公开招股后的发展计划。
5. 招股前兼并
可能需要审计被兼并公司的财务报告,这将极大地影响你的时间安排。
F. 程序性问题
"抢跑"——某些文件在呈报前不得公开;
"安静期"——决定上巿后的一段时期内,公司促销将受到限制。
G. 选择投资银行所需的信息
1. 投资银行最近主承销的初次公开招股的信息,包括:
a) 发行人名称
b) 证券种类
c) 承销规模
d) 承销价差
e) 首次发行价
f) 开盘价
g) 首次上巿一周、一月、一年后的价格
h) 以百分比表示的股票出售明细表(即零售比例、机构购买比例以及美国/非美国购买比例)
i) 招股说明书
2. 行业经验和背景
取得投资银行中关注你所在行业的分析师的最近报告。
3. 拟订的承销安排的条款和条件,包括承销价差
如果承销商使用意向书应提供承销安排的草案。
4. 关于招股规模和证券种类的推荐
初次发售与二次发售。
5. 对于将承办你本次招股的负责人,找到曾由该人负责上巿的公司中可以证明该人能力的人
打电话给他们!
二、进行证券公开发行:注册登记程序
A. 证券公开发行的时间表
注册登记程序在"开球"会议后至少需 120 天。主要日期和步骤如下:
1. 选择一家承销商
2. 准备和提交注册说明书(需 4-8 周或更长时间,取决于所需公司信息是否能取得)
3. 证交会审查程序(5-7 周)
4. 路演(2-3 周)
5. 定价
6. 成交(定价后 3 天;若根据巿场收盘价定价则为 4 天)
7. 上巿,如适用(定价后 3 天)。上巿申请一般包括提交注册登记文件副本和某些其它信息。
B. 注册说明书:目的和内容
1. 招股人使用注册证明书以符合 1933 证券法的信息披露要求。
1933 证券法规定凡在美国向公众发行的证券除被豁免者外必须注册登记。注册登记开始于向证交会呈报注册说明书,注册说明书呈报前不得发出任何出售要约。证交会宣布注册说明书生效前,不得出售任何证券。
2. 注册说明书的内容取决于适用的证交会报表
a) 注册说明书的第一部分是招股说明书,是给予投资人的信息披露文件。证交会报表 F-1 表述了非美国公司进行初次公开招股所要求的内容。
· 风险因素
· 募集资金用途
· 摊薄
· 出售证券的持有人
· 发售计划
· 对将被登记的证券的介绍
· 列名的专家和律师的利益
· 有关申请登记人的信息(包括对你公司业务、财产和诉讼的详细介绍)
· 财务报告和经营管理部门对财务数据的讨论和分析(经审计的两年资产负债表、经审计的三年收入和现金流量表及证交会规定的五年主要的财务数据)。
b) 第二部分包括供公众审阅的但未包括在给予投资人的招股说明书中的信息。第二部分包括对公司最近三年出售未注册登记证券等情况的披露。第二部分也要求公司呈报各类证明文件,包括某些并非在正常业务过程中签订的合同。对于高度机密的合同可提出保密审查请求。
c) 第二部分要求提交的证明文件包括律师对于发行的证券的有效性的意见。该意见受当地(即非美国)法律管辖。非美国律师通常不出具正式书面的法律意见书。但是,当地律师应熟悉该意见书的要求并确信当地法律允许根据美国证券招股与承销惯例出具意见。
d) 根据规则 430A,如果注册说明书中的招股说明书省略了发行价和某些承销信息,注册说明书仍可被宣布生效,但被省略的信息应包括在一般于定价后 2 个营业日内向证交会呈报的最后稿的招股说明书中,或包括在注册说明书的生效后的修订文件中。
3. 招股说明书扮演双重角色:销售工具和免责凭证
a) 招股说明书必须"讲述公司的故事"至令公司和承销商满意的程度。同时,招股说明书也应是保护公司及其董事、管理人员以及承销商免于承担潜在责任的"免责凭证"。
b) 注册说明书一般通过全部招股人员会议起草。公司的美国律师一般主持这些由公司及其非美国律师、承销商及其美国及非美国律师以及会计师多方参予的会议。这些会议的举行是征集和验证公司信息的基础。
c) 审计师的安慰函。
4. 目前对所有美国公司均实施电子呈报,但"外国私人招股人"通常以书面形式呈报。但是,一旦一个外国申请注册登记人进行电子呈报,他将不能在随后的文件呈报中使用书面形式。
C. 证交会官员的审查
1. 对信息披露的审查
证交会对注册说明书进行审查以确定有关公司经营和发展的信息已经完全披露。证交会并不对公司或公司发行的证券进行评论。证交会对注册说明书的批准并不构成其对该证券发售的推荐。
2. 证交会的审查官员
对注册说明书进行审查的证交会代表包括:审查注册说明书陈述部分的官员;审查财务报告的会计部门的代表;以及接受上述审查人员汇报的"部门主管"。部门的副主任具有最后决定权。
Ⅸ 马云投资3000w美金给那个人他叫什么
孙正义给阿里巴巴投资3000万美元
Ⅹ 马云为什么跑到美国上市
主要有以下原因:
1、务在中国,管理层在中国,但是资金来源与注册点都是境外。中国目前禁止外资控制信息企业,外资风投一般都会拒绝被投资企业在国内上市(事实上,被外资实际控制的互联网企业不可能在国内上市,可变实体在中国证监会看来是非法的)。
2、从监管的角度看,中国对于上市企业的要求比较高,要求企业连续盈利。企业结构不会那么复杂。阿里巴巴的控股结构牵扯很多子公司,相互控股。
3、从企业注册的角度,中国目前是工商登记,而美国是商事登记,后者对于企业本身的要求很低。在上市环节,国内审批时间非常长。而2009年纽交所向纳斯达克看齐之后,上市要求比国内低得多。作为全球最激进的交易所,纳斯达克甚至允许双重股权(阿里巴巴没有在香港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港交所坚持同股同权)阿里巴巴管理层股份不是很多,但是表决权却比一般股东还要大。主要是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VIE结构,所谓VIE,是指通过一系列合同,将一个公司的经济效益传递给第三方。日本软银集团和美国雅虎公司正是通过这种结构持有阿里巴巴实行有效的“多数所有权”。)
4、美国是巨大的融资市场,阿里巴巴认为其融资额217.6亿美元,在中国很难实现。
5、牵扯到的税务、审计和时间成本高昂。阿里巴巴集团之前为上市所做的准备,包括文件、期权等方面,都是按照境外规则设计。如果转回境内,一是面临大量税收,二是需要按照境内的会计准则重新设计。“税务、审计的成本都是非常惊人的,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6、登陆A股也不利于阿里巴巴的国际化进程。
阿里巴巴这类庞然大物,最终还是国内的上市制度不适合他们的发展。或者说这类互联网企业不适合中国的上市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