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2017年对外直接投资下降原因

2017年对外直接投资下降原因

发布时间:2021-08-16 18:40:28

① 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1.投资因素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来源于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对外扩张,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主要有,追求高额利润投资动机、资源导向型投资动机、市场导向型投资动机、效率导向型投资动机。其中,资源导向型投资偏重于生产要素的获及与供应的便利化市场;市场导向型投资受东道国市场规模、容量、成长空间、市场消费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2.融资因素
经营融资困难,资本劣势明显对于刚进入外贸领域的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资金周转周期长,企业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去提升跨国经营的层次。而且,按照我国银行目前的贷款程序,许多企业在银行缺乏相关的信用记录,很难在银行通过单据抵押等方式提前支取货款或进行贷款。据调查,除了万向集团有国外银行贷款外,几乎所有企业的融资都来自母公司的支持。
3.技术因素
自主创新不强,产品竞争力弱从国际上来看,浙江省在培育出口主导产品的价格性能比都居于劣势,特别是高档产品的核心技术也仍然依靠引进,对发达国家创新的产品进行仿制和改造,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使得对外投资的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多集中在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产品和技术大多属于模仿性质,创新较小、竞争力不强,以进入低端市场和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为主,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4.东道国政治因素
东道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对外资区位决策产生显著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还受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某地的宣传和税收优惠、地价优惠等条件的吸引。前者使外商和跨国公司了解当地投资环境;后者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本利润率,这是跨国投资的根源所在。
5.东道国经济因素
经济规模是反映经济活动能力的重要指标。GreenCunningham(1975),邓宁(1980),Schneider和Frey(1985)都表明,东道国经济规模是FDI区位分布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东道国市场规模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投资规模的大小。一些有关对欧洲的外商直接投资的经验性研究表明: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着重要的正面作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和新加坡等往往成为跨国公司竞相投资设厂的国家。

② 中国本土投资减少的原因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较2003年增加了1000多亿美元,达到2520亿美元并创下历史纪录,然而,美国2004年底通过的、并于2005年实施的《本土投资法》却让这一景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数据显示,2005年第一、第二季度,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为269.97亿美元和336.09亿美元,这比2004年第一、第二季度的523.67亿美元和584.25亿美元分别减少了48.45%和42.47%。综合计算,美国2005年上半年606.06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比2004年上半年的 1107.92亿美元减少了501.86亿美元,减少幅度达到45.3%。

美国商务部给出了今年上半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下降的原因:“这是《本土投资法》的激励。”

“美国《本土投资法》的核心,就是将针对美国公司海外收益的所得税税率由35%下调至5.25%,期限为一年,条件是将这些收益投资于美国。这旨在鼓励美国公司将海外利润返回美国,而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度量该法案的实际影响。”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孙建平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实际上,已经有很多知名的跨国公司拜倒在了《本土投资法》的诱惑面前。英特尔宣布将斥资3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兴建芯片厂,“决定在亚利桑那州建厂是因为该州改变了税制,而《本土投资法》也保障了公司从海外汇回的数十亿美元利润的利益”。此外,今年7月份IBM表示将汇回90亿美元海外收益,而百事公司也表示会将大约75亿美元的海外收益汇回国内。《本土投资法》的这一威力,也被称为对美国海外投资的“虹吸效应”。

申银万国研究所研究员陆文磊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从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可以看到,2005年以来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而跨国公司资本大量回流美国,与美联储持续不断加息一起成为支持美元汇率的最重要原因。

实际上,近期汇市在有关经济数据公布后也有很多反常的走势,外汇通分析师杨俊表示:“汇市这种怪异的走势,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忽视了美国《本土投资法》对美元的支撑作用。如果把汇市比作汪洋大海,对于美国公司滞留在海外的资本而言,《本土投资法》则像是一座灯塔。”

③ 中国外汇储备缩水的原因有哪些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影响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央行在外汇市场的操作;外汇储备投资资产的价格波动;由于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的计量货币,其它各种货币相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可能导致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外汇储备的定义,外汇储备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资金运用记账时会从外汇储备规模内调整至规模外,反之亦然。

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每个月外储的变化可能会有不同的具体原因。比如,今年11月份的下降,外汇局有关负责人分析是因为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美国大选后非美元货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呈现贬值、债券价格也出现回调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外汇储备规模出现下降。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累计下跌超过6%。由于美元升值明显,很多境内企业和个人选择持有外汇资产,这种“藏汇于民”也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1月银行结售汇逆差334亿美元,较上月的146亿美元逆差扩大逾一倍,且为连续第17个月出现逆差。分析人士指出,11月美元持续走强、人民币快速贬值,导致购汇意愿更加强烈,是导致结售汇逆差扩大的最主要原因。

去年8月,央行有关负责人解释当月外储下降原因时分析称,无论是央行在外汇市场进行操作,向市场提供外汇流动性;还是外汇储备委托贷款项目在8月份进行了一些资金提款,其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境内其他主体持有外汇资产的增加,这意味着企业、居民和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更加丰富,这是我国“藏汇于民”战略的体现,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最后外汇天眼提醒广大投资者,在进行外汇交易前,一定要对平台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如遇到无法判断的外汇平台,可在外汇天眼APP中进行查询,平台真假,一查便知~

外汇天眼APP-全球交易商监管查询APP

④ 外交部回应中国对澳投资断崖式下跌,原因是什么

根据记录,中国对澳洲的投资仅为20笔,远远不如2016年的111笔(160亿澳元)。其中,86%的投资来自中国企业在澳洲设立的子公司,而不是直接来自外资企业。澳洲所获中国投资突然骤减,意味着中国投资者已经把该国视为一个投资困难地。近年来,由于澳洲屡屡加强对外资投资的审查,中国投资者也在慢慢远离该国,退出了多个在澳投资项目。蒙牛发布公告称终止收购澳洲乳企雄狮,澳洲因此损失6亿澳元投资。

此外,澳洲失去的不仅仅是中国资金的青睐,其他国家资本对澳投资兴趣似乎也越来越小。联合国报告称,2020年该国的外国投资总额大跌46%。如果澳洲还不作出补救措施,中国乃至其他外资也将逐渐远离该国,澳洲经济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作为参考,2020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货物出口价值为1480亿澳元,也就是说,澳大利亚对华出口价值743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很大可能将遭到这14国的“瓜分”。除了中澳贸易大降温之外,在澳大利亚加大对中资审查力度的背景下,中国投资者对澳投资也是“兴趣寥寥”。

据英媒报道,2020年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额同比下降61%至10亿澳元(约合50亿元人民币),和2016年165亿澳元的峰值直接削减了155亿澳元(约合777亿元人民币)。拉动经济的“两条腿”都瘸了,澳大利亚的好日子也不长了。

⑤ 全球经济衰退的原因

1> 现在全球经济并未发生危机 最多是衰退 reccession和depression差别很大的
2>美国是世界最大经济体 多数国家都依附于它而发展繁荣 美国出问题大家都跑不了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2>美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很大问题 看到的金融风波是少数企业的现象 美国有上万家银行 倒了一半吗 没有 那叫什么危机啊
3>次贷危机本质上是美国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 而实体经济未跟上虚拟经济的发展步伐导致的经济本能的回调 这是正常现象
4>你看到的全球经济困难其实是各国遇到不同困难 多数国家都是因为石油等能源和矿石以及粮食价格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现象 究其原因还是世界经济经过了多年快速发展以后导致能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 大家都需要 但来源就那么多上涨是自然的结果 等大家冷静下来就好了

⑥ 影响2017年经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我国经济政策的因素:
一、长期因素,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周期性下行,从高位向中位下行似乎是一种趋势。
1、总量方面,经济增长将从高速向中速转换。
2、在结构方面,中国再想像过去一样靠高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我国的投资规模已经50万亿了,63.6万亿GDP中有如此大的投资规模,再扩大投资规模将受到空间限制。还有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制造业规模发展得过大,再继续刺激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也受到国际市场和国内需求不足的强烈约束。由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过剩,新兴产业成长缓慢,结构调整将面临剧烈阵痛。
在调整过程中,传统产业首先要淘汰或转移,这会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而另外一部分人通过创新将会获益,这种博弈跟过去30多年以来不一样,过去是各个行业都在扩张做大,大家都能赚钱,差距不过是你赚得多、他赚得少而已。
现在,结构调整到了传统产业被淘汰转移,会使一部分人丧失就业岗位而利益受损;新兴产业成长上升,又使一部分人从发展创新中受益,但由于新兴产业成长是慢变量,获益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因此,本阶段产业转型中,新兴产业的成长和扩张,必然要以一部分传统产业淘汰为代价,比如网络销售(O2O)给传统商业带来极大的冲击。
二、消费增长缓慢。
我国需求结构转换已经爆出好消息,消费占GDP的比重有了微弱上升,投资的比重下降了。但是,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相比,我国的投资占GDP比重依然太高,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太低。当前我国遇到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在压缩“三公”消费之后,私人消费没有及时补上,造成总消费增长缓慢。压缩“三公”消费,把以往豪华的、奢侈的、超常规的GDP挤掉,使膨胀的消费消了肿。
但消肿以后,私人消费增长填补不了公共消费减少的那一块,所以总消费“池”的水没增加多少。当前和今后,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投资能不能再增长,而是消费在需求结构转换中不能实现正常上升。
居民消费倾向低影响消费。2014年第四季度央行对50个城市的两万居民问卷结果显示,81.3%居民愿意多投资多储蓄,仅有18.7%的居民倾向更多消费。这么多人愿意多储蓄,消费增长能加快吗?储蓄等于什么?储蓄长期等于投资,投资等于产能,产能等于国内消费加出口,当国内消费不足、出口乏力时,我国将面临严重产能过剩压力。居民消费不足,消费动力不强,关键是我们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还有社会保障水平太低。我国城乡居民现在面临的问题,一是没钱不能消费,二是有钱不敢消费,关键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
实际上,引起中国消费动力不足的关键是,有40%的中低收入阶层的人,没有解决消费动力问题。我国40%的中低收入阶层,除了日常消费外,一生只能干四件大事,买房子或建房子,结婚生子,子女教育,看病养老。如果这些人收入水平不提高,后顾之忧解决不了,消费正常增长将是不可能的。
我国的GDP绝对不能与美国以及发达国家比,其原因:
1、在GDP中我国的投资比重过高,西方国家是消费比重高,GDP中消费比重越高与居民福利距离就越近。因为,消费特别是家庭消费,本身就是居民的直接福利。
2、我国的GDP质量差,发达经济体盖栋房子一百年不拆,我们盖一个房子几十年就拆了;建一座桥一百年不拆,我们有的不到两年就塌了。
3、我国投资中还有许多“高大上”建设,跟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福利太遥远,大广场、现代化剧院、豪华政府大楼、摩天大厦、各种现代化会议中心等,给低收入人群带来的福利是非常少的 。
所以长期高投资并不能将中国带向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行列,必须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当前我国消费和储蓄比,储蓄永远快于消费。过去14年中国总消费增加了5.7倍多,储蓄增加了8.2倍。消费慢于储蓄,最后结果只能是储蓄支撑投资加快增长,投资加快增长加剧产能过剩矛盾。
三、落后产能淘汰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成长缓慢,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从生产投资看,当传统的产业被淘汰或转移之后,新兴产业成长缓慢,传统产业改造滞后,导致经济增长率下滑。落后产能是污染、坏的GDP,当这些坏的GDP被淘汰后,绿色的、好的GDP没上来,最后经济增长必然要下滑。因为落后产能淘汰是快变量,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成长是慢变量,快慢之间必有一段空档期,在空档期缺乏接续产业条件下,经济增长是不会太快的 。
四、房地产。
房地产市场可能不会出现明显抬头倾向,一、二线城市可能趋稳,三、四线城市还会延续微弱下行,全国总体趋稳,既不会出现大幅度上升,也不会出现大幅度滑坡。但是,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一般要占我国总投资的55%以上,制造业不景气,房地产不回升,总投资也难以有起色,这将直接影响今年经济增长。

⑦ 2016年全年进出口下降0.9%是怎么回事

2月21日,电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指出,2016年,商务事业稳中向好,为国民经济作出积极贡献,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他介绍称,流通促消费快速发展,降成本成效明显;对外贸易实现回稳向好目标,其中,全年进出口24.3万亿元,下降0.9%,降幅收窄6.1个百分点;此外,双向投资进入新阶段。

三是双向投资进入新阶段。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全年实际使用外资8132亿元(折1260亿美元),增长4.1%。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下降13%的背景下,充分证明全球资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全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3万亿元(折1701亿美元),增长53.7%。

⑧ 截止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是怎样

据商务部、外汇局统计,2019年,我国对外全行业直接投资8079.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

⑨ 进入21世纪后,国际直接投资格局是否有新变化

国际投资格局又称全球投资格局,现在的局势即第一二题的答案请看下面的文章:
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

二战后,国际直接投资得到高速发展,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投资方式。尤其是7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增长速度快速提高

二战以来,世界范畴的对外直接投资有了空前的增长。据统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1960年为555亿美元,1976年增至2872亿美元,1981年达到5250亿美元。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外国直接投资是外来资本的主要来源。根据对9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统计,1981年到1985年期间,外国直接投资在其长期资本流入总额中的比重为30%,而1986年到1990年期间,这一比重增加到74%,而且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双向流动

国际直接投资较之间接投资的风险更大,因此投资者除追求盈利外还寻求安全性。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的投资环境要优于发展中国家,投资者自然而然地就将发达国家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市场。

二战前,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向基本上是单向的,通常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将其资本投向自己的附属地、附属国。二战后,尤其是7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直接投资主要转向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在国际直接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以美国为例,1950年美国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中,发展中国家占48.8%,发达国家占48.2%,1960年发展中国家占34%,发达国家占60.6%,1980年发展中国家占24.7%,发达国家占73.5%。据统计,1990年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额占世界直接投资总额的80%,美、欧、日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占世界直接投资总额的83%,其吸收的外来直接投资额占世界各国吸收直接投资总额的70%。1996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950亿美元,占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85%,当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为2080亿美元,占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60%。可见,主要发达国家占据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垄断地位。在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格局中,美国的霸主地位逐渐丧失,欧、日地位不断上升,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尽管如此,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吸收国。

(三)亚太地区和拉美地区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集中地区。

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不断相对减少的同时,把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逐步集中在那些经济发展较快、市场容量较大、基础设施较好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巴西、墨西哥、亚洲“四小龙”等。

拉美地区是吸收外国投资较早、较多的地区。拉美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在1950年为77亿美元,到1980年增至625亿美元,增长了8.1倍。80年代中期以后,拉美国家吸收外资的速度减慢,主要是墨西哥、巴西等国在利用外资政策上的失误而造成巨额外债负担的影响,以及一些国家政局不稳等因素所起的负面作用。但拉美经济又有所改善,特别是阿根廷、智利和墨西哥等国的经济政策的变化,增强了国内、国外投资者的信心,刺激了这一地区外国直接投资的复苏。

亚太地区在1986年取代了拉美地区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吸收外国投资的地区。在1988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中,59%是投向亚太地区的。1995年流向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达到650亿美元,约占全球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总额的2/3。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投资者曾纷纷撤资,但随着金融危机的解决亚太地区又成为吸收直接投资的有力竞争地区。

(四)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流向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和服务行业

二战前,国际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采掘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业。二战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石油、矿产资源的国有化和民族经济的发展,外国垄断资本对采掘业投资的比重逐渐下降,对制造业部门投资的比重明显上升。而在占国际投资绝大部分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直接投资中,虽然投向制造业的比重仍然较大,比如截止1988年底,美国对西欧的直接投资44.6%集中在制造业,西欧对美国的直接投资42.8%也集中在制造业。但随着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外国直接投资的重点行业从传统的制造业逐步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如计算机、新能源、精密机械和生物工程等。出此之外,还继续投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的行业。另外,第三产业中的一些行业,如金融、保险、不动产等也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热点。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在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部门结构中之所以占有较大比重,是与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密切关联的。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对国外第三产业投资的增加,既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结果和表现,又将推动东道国乃至整个世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第三个问题的答案:
中国日益成为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格局的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的崛起,标志着国际直接投资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变。与两年来亚太地区外资流入的减少形成鲜明的反差,投资中国与外资在华并购的热潮正在升温。由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并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格局开始产生显著的影响。例如,2001年,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东道国不是美国,而是中国。而且,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正在从东南亚迁往中国。造成这一状况的因素,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是中国劳动力廉价所致。实际上,一向被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状况正在发生变化。资料显示,外资企业的中国职员的劳动力成本已高于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而且,随着外资大量流入和国内企业吸引力的提高,使得对合格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加上中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正在不断完善,这些都在加大外企的投资成本。因此,影响中国外资流入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开始下降。

其实,真正影响和加快外资流入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的市场优势和制度优势(如投资政策及其透明度)正在上升。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入世”后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保障,都坚定了跨国公司投资信心。仅从中国的外资政策方面看,在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中国政府本着鼓励外商投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原则,增加了鼓励类目录,由过去的186条增加到262条;减少了限制类,由112条减少到75条。同时,放宽了外商投资的持股比例限制,并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和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络系统首次例外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商业等领域。

正是在此背景下,大量的跨国公司却纷纷表示要加大对中国的投资规模。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它们的全球战略都将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投资对象。中国投资市场的国际竞争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小到钟表、眼镜,大到汽车、航空,竞争的硝烟都将达到空前激烈的程度。仅以汽车业为例,在大众、丰田等巨头南北割据的情况下,不甘落后的日产公司亮出大手笔,投资85.5亿元(10.3亿美元)与东风汽车公司组建一家新公司,双方各持50%股份,要在2006年实现55万辆汽车的年销售目标。

在新的外资政策导引下,外商已不再满足于已往的合资等投资方式。2002年前8个月,外商独资企业占新批外资企业总数的65.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3个百分点,体现出日益明显的外商“独资倾向”。伴随着中国允许国有企业向外资出售股权政策的出台,外资在华并购必将呈现迅速升温的现象。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在将它们的地区总部迁入北京和上海。2002年上半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上海的步伐明显加快,累计已超过70家,其中以信息技术产品公司以及物流、航运等行业的跨国公司居多。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台湾企业在外资流入大幅减少的同时,对大陆却显示了极大的投资热情,其中2002年上半年的新增投资有88%都投在长江三角洲。而且,台湾电子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投资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的并购活动有可能率先走出低谷,成为全球并购形势中最为活跃的地区。随着中国开始向外资出售国有企业股权和有关外资并购法规的完善,外资并购的可操作性将不断提高,外资并购热潮将从2003年继续升温。同时,作为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已居世界第六位的经济大国,中国对外投资能力也必将迅速提高。尤其是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中国对世界直接投资增长的贡献度会越来越大。作为周边国家,其他亚太地区国家也纷纷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加上亚太新兴地区现已成为国际资本最重要的避险地区,因此,可以预计,整个亚太地区正在酝酿着以中国为核心的新一轮企业兼并高潮 。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

评论 | 3 0

cainiaozou | 十五级 采纳率23%
擅长: 个人理财 购物 历史学
其他类似问题
2007-06-27理财市场概况??
2009-06-16试论述国际投资布局的历史演变及其主要原因。 7
2009-02-01恒银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的概况和真实情况,希望了解者能及时回复,...
2011-03-29国际黄金期货即时行情在哪可以理解到?最近想投资国际黄金期货,...
2012-07-23熊猫金币有投资价值吗?就当前局势 24
更多关于进入21世纪后,国际直接投资格局是否有新变化的问题>>
按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举报| 2009-01-18 22:19PhantomLZH | 五级
2008年,在这个中国习俗中带有吉祥之意的年份,巨亏、破产、接管等悲剧却笼罩着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发达经济体,令世界经济恶梦连连。目前,恶梦还在恶化。时近年底,我们不妨对2008年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的财经恶梦进行简要盘点。

因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并逐步扩散至全球金融市场,2008年初以来,美国相继有加利福尼亚印地麦克(IndyMac)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破产,花旗等银行出现巨额亏损,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银行收购。联储连续七次的大幅降息仍未能阻止美国次级抵押市场走向崩溃,9月7日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国政府接管;9月14日~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美林证券被收购、美国国际集团(AIG)陷入财务危机。9月25日,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9月29日,美联银行被收购。9月,欧洲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富通集团濒临破产,英国最大房贷银行布拉德福--宾利银行继诺森罗克银行之后被国有化。10月10日,日本大和生命保险公司宣布破产。次贷危机的加速蔓延同时也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信贷紧缩和股市大幅下挫。9月16日,美元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升至6.44%,创下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10月6日~10日,全球股市经历"黑色"一周。包括全球23个金融市场的大摩MSCI环球指数一周累跌两成,是自1970年有纪录以来的最大一周跌幅。11月20日,道琼斯工业股票创下2003年3月以来的收盘新低,标准普尔500指数创下1997年4月14日以来的最低收盘水平。

作为经济的晴雨表,金融市场的表现折射出市场对未来经济的担忧,而一系列的实体经济数据也验证着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金融危机,由此引发的经济下滑正在向全球实体经济领域扩散。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长环比折年率下降0.3%,创2001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大降幅,9月份工业产值月降2.8%,创1974年12月以来最大降幅,10月份失业率创下1994年3月以来的最高,10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1967年以来的最低。欧元区连续两个季度经济负增长,10月份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1992年以来的最低位,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等经济体三季度经济增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日本经济也出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

解读当前中国经济两个关键词

回顾2008年中国经济工作,热点比较多,但是,有两个关键词特别值得一提。一是放缓,即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二是回落,即物价总水平回落。

第一个关键词:放缓

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工业生产加速下滑,制造业景气指数回落。10月份,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长率继7、8、9三个月连续回落之后,在没有奥运停产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仍呈现加速回落之势。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增幅比上月低3.2个百分点,增幅回落幅度比上月扩大了1.8个百分点。10月份,重工业仅增长7.3%,增速比轻工业慢3个百分点,这是近6年多来首次出现重工业增速慢于轻工业增速的局面。

从人民银行调查的数据看,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将进一步放慢。人民银行5000户工业企业调查显示,9月份,企业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0.05%,而去年同期则增长34.45%。10月份以来,国内外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出现暴跌,这将迫使在三季度前拥有大量存货的公司计提巨额存货跌价损失准备,并最终反映在企业利润报表中,这在金属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和采掘业中表现尤为明显。

二是国内外需求趋弱,投资、消费、进出口增长减速。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看,1~10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2%,增速比前9个月减慢0.4个百分点,其中10月当月同比增长24.4%,增速比上月减慢4.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明显下滑。

从居民消费增速看。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082.7亿元,名义增速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降至22.0%;实际增速也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降至16.6%。从进口增长幅度看。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与上月相比出现萎缩,进口总值下滑较为明显。10月份,进口同比增长15.6%,增速比上月低5.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9.9个百分点,创2007年7月以来的最低进口增速。进口速度的大幅下滑也表明国内有效需求减弱。
第二个关键词:回落

可以从两个角度解读物价总水平回落:一是从上游价格看,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幅度与9月份相比显著扩大。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比9月份降低4.0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1999年以来的最高值。采掘业产品和黑色金属压延价格涨幅分别比9月份下降7.4和9.4个百分点。

二是从最终消费价格看,CPI同比涨幅继续下降。1~10月,CPI累计同比上涨6.7%,涨幅较1~9月低0.3个百分点,累计同比涨幅延续近6个月的下降态势。经济运行中,将出现通胀和通缩交替出现的情况。

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三大特点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演变,11月初,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中国潜在投资领域广阔,民生改善领域广阔,提升国内需求空间巨大,而物价总水平的回落也为理顺基础产品价格机制提供了时机。因此,无论是保增长,还是防通缩,中国宏观政策回旋的余地都很大。只要政策落实得当,2009年中国经济完全可能进入一个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区间,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具体说,2009年中国经济或将出现三大特点:

(一)货币和财政政策联手转型

2008年11月9日,财政政策从实施多年的"稳健"转向"积极",货币政策从年初的"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大措施。据初步匡算,落实这一揽子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同1998年发行2700亿元国债刺激经济的政策相比,此次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不仅重视投资,更关注改善民生和提升消费。

(二)2009年经济增长有望保持稳定从消费来看, 2009年经济增长减速会对居民收入产生负面影响,政府降低税负和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措施都会对改善居民收入产生积极作用。扩大内需是缓解明年结构失衡的重要内容,在来自经济增长放缓和积极财政政策反作用下,预计社会消费增长上半年有所回落,下半年会逐步回升,全年会比2008年有所下降,但仍会保持较高水平。

从投资来看,2009年投资的增长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及所带动的社会投资会使得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甚至超过2008年的增速。

从进出口来看,外需减弱会影响出口,但净出口增速下滑并不明显。

(三)2009年通货膨胀率将大幅下降初步预计,2008年全年最终消费价格上涨6%左右。2009年,由于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将促使物价总水平进一步回落,同时也为基础产品价格改革、农产品(13.67,0.44,3.33%,吧)价格改革提供了时机。

从对CPI产生影响的三个因素食品价格、非食品价格和狭义货币(M1)看,2009年食品价格涨幅会因粮食最低保护价格提高13%而保持与2008年相对稳定的上涨幅度;非食品价格涨幅出现进一步回落可能性更大;M1余额涨幅下降会因宏观调控转向积极趋于稳定,对CPI下降发挥稳定作用。总体看,2009年在CPI涨势会在2008年上半年惯性向下后趋于稳定。预计2009年我国价格水平将大为降低,通胀和通缩交替出现的情况将仍有发生。

阅读全文

与2017年对外直接投资下降原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春生科技基金 浏览:819
沈阳新松股票代码 浏览:29
天能锂电投资理财是骗局吗 浏览:96
渤海信托电话 浏览:210
工资贷款包装犯罪吗 浏览:95
人民币的兑换哪个币最高 浏览:304
再生铜投资 浏览:70
传统外汇海星 浏览:897
期货外汇公司 浏览:388
掌众金额小额贷款 浏览:502
华天科技股票分析 浏览:746
海星股票 浏览:589
3900港元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714
帮贷宝贷款靠谱吗 浏览:92
ADx融资 浏览:380
p2p理财图片 浏览:939
国元证券基金托管 浏览:578
今日菜百黄金价格多少钱一克 浏览:29
速卖通外汇申报 浏览:89
人造肉概念股票基金 浏览: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