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限购令政策下如何认定二套房
国务院限购令颁布之后,强调各省市要根据各自的具体状况制定适合当地的限购政策,从目前各地方政府颁布的具体限购政策来看,限购的具体房屋数量上有所差异,但是政策的基本形式大同小异。什么是限购令?我们以北京市限购令的政策为蓝本,同时参考其他城市的具体政策,为您详细介绍:限购令是指对已经拥有一套住房的户籍居民家庭,对持有有效暂住证,在本市没有住房的购房人,且连续五年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家庭,限购一套住房;对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家庭,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家庭,以及无法提供本市暂住证、连续五年以上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限购令的限制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一)限制购房数量。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员为本市户籍居民的家庭),限购两套住房,住建部将会同多个部门完善信息共享和购房人资格审查。(二)限制二套房银行贷款。在住房信贷政策方面,要求切实实施差别信贷政策,要求各金融机构和公积金管理中心对二套房购房者切实执行首付比例不低于六成,贷款利率1.1倍的政策。(三)限制纳税或社会保险缴纳年限。无本市户籍但持有有效暂住证的,需要连续五年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才可以享受一套购房资格。二、?限购令的主要着眼点在于限制购房者买房数量,那么?一般来说认定为二套房的主要有以下六种情形:(一)父母名下有住房,以未成年子女名义再购房。根据新的政策,家庭成员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即未成年子女也是被划为家庭范畴的。所以以未成年子女的名义申请贷款购房时,就会按照二套房政策执行。(二)个人名下有全款购买的住房,再贷款购房。过去只“认贷”,这种情况不算二套房,但现在加了“认房”,虽然没有贷过款,但只要是在房屋产权交易系统中能够查到名下有房产,在不卖掉且申请贷款的情况下,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三)个人名下有贷款购买住房,结清出售后再贷款购房。目前银行对二套房认定是“认房又认贷”,也就是说虽然贷款买的房产出售以后,家庭名下已没有任何住房,但因为其之前有贷款记录,再申请房贷也会被算作二套房。(四)婚后双方共同贷款购房,离异后一方再申请贷款购房。只要央行的征信系统中能够查到房贷记录,那么即便离异后房产判给一方,另一方再贷款购房时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这使得很多试图通过“假离婚”来规避二套房新政的想法得到一定程度的抑止。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限购令,?”相关问题的解答。实践中,很多人采用假赠真卖的方式来规避税款和限购令,这样做对买方来说存在以下很多风险,一是可能会导致赠与合同无效,一旦出现纠纷,严重的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二是对买家来说,如何约定付款方式,这是一个难题,因为赠与人在赠与财产,转移权利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买家已经支付了定金,对出售方也没有约束力。当事人一般对于本地的限购政策了解的并不清楚,为了规避先行政策可能会采取一些违法法律政策的方式完成交易,但是这种交易中当事人的权利是没有保障的,对于自己的实际情况是否符合限购令下的购房政策,如何防范上述法律风险,最好咨询专业的房产律师。
『贰』 目前上海已有2套房,但是还有一套房产要继承过户,这套房产可以顺利继承过户吗谢谢!
1如果你只是单纯问限购问题的话,那没问题的。继承不查限购。
2不过也是要办继承手续的。产证上几个人的名字,谁过世了。先后顺序。几个孩子。你补充一下我再回答你。
『叁』 限购令新政下,外地人在上海,想购买二套房,有什么办法
你可以这样,以自己孩子的名义买,或者用你父母或者直系亲属的名义买。过几年等政策变了再过户到自己的名下。另外就是找人了。现在政策正紧张住了都不太好弄。
『肆』 在上海,本人单身。名下二套房,其中一套为继承房产,请问限购吗
上海市限购政策:目前对拥有本市户籍单身人士限购1套住房,像你这种情况肯定属于限回购范围的。(继承答的也算)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你是未成年的时候和父母共有在一本产证上的(必须在2011年1月28号之前)现在是可以以买婚房的名义再购一套的,但是你另外还有一套继承来的房子,估计那就没戏了。
『伍』 什么是限购令,限购令政策下如何认定二套房
1、“限购令”是2010年4月30日北京出台“国十条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的:从5月1日起版,北京家庭只能新权购一套商品房,购房人在购买房屋时,还需要如实填写一份《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如果被发现提供虚假信息骗购住房的,将不予办理房产证。这是全国首次提出的家庭购房套数“限购令”。
2、根据新的规定,三种情况将被认定二套房:
1)借款人首次申请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如在拟购房所在地房屋登记信息系统(含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系统)中其家庭已登记有一套(及以上)成套住房的;
2)借款人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一套(及以上)住房,又申请贷款购买住房的;
3)贷款人通过查询征信记录、面测、面谈(必要时居访)等形式的尽责调查,确信借款人家庭已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
『陆』 什么是限购令,限购令政策下如何认定二套房
一、什么是限购令?国务院限购令颁布之后,强调各省市要根据各自的具体状况制定适合当地的限购政策,从目前各地方政府颁布的具体限购政策来看,限购的具体房屋数量上有所差异,但是政策的基本形式大同小异。什么是限购令?我们以北京市限购令的政策为蓝本,同时参考其他城市的具体政策,为您详细介绍:限购令是指对已经拥有一套住房的户籍居民家庭,对持有有效暂住证,在本市没有住房的购房人,且连续五年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家庭,限购一套住房;对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家庭,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家庭,以及无法提供本市暂住证、连续五年以上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限购令的限制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一)限制购房数量。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员为本市户籍居民的家庭),限购两套住房,住建部将会同多个部门完善信息共享和购房人资格审查。(二)限制二套房银行贷款。在住房信贷政策方面,要求切实实施差别信贷政策,要求各金融机构和公积金管理中心对二套房购房者切实执行首付比例不低于六成,贷款利率1.1倍的政策。(三)限制纳税或社会保险缴纳年限。无本市户籍但持有有效暂住证的,需要连续五年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才可以享受一套购房资格。二、限购令政策下如何认定二套房?限购令的主要着眼点在于限制购房者买房数量,那么限购令政策下如何认定二套房?一般来说认定为二套房的主要有以下六种情形:(一)父母名下有住房,以未成年子女名义再购房。根据新的政策,家庭成员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即未成年子女也是被划为家庭范畴的。所以以未成年子女的名义申请贷款购房时,就会按照二套房政策执行。(二)个人名下有全款购买的住房,再贷款购房。过去只“认贷”,这种情况不算二套房,但现在加了“认房”,虽然没有贷过款,但只要是在房屋产权交易系统中能够查到名下有房产,在不卖掉且申请贷款的情况下,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三)个人名下有贷款购买住房,结清出售后再贷款购房。目前银行对二套房认定是“认房又认贷”,也就是说虽然贷款买的房产出售以后,家庭名下已没有任何住房,但因为其之前有贷款记录,再申请房贷也会被算作二套房。(四)婚后双方共同贷款购房,离异后一方再申请贷款购房。只要央行的征信系统中能够查到房贷记录,那么即便离异后房产判给一方,另一方再贷款购房时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这使得很多试图通过“假离婚”来规避二套房新政的想法得到一定程度的抑止。
『柒』 在外地有房,在上海买房是否算二套房
在外地有房,在上海买房是不算第二套房的。
根据《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贷款人应对借款人执行第二套(及以上)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一)借款人首次申请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如在拟购房所在地房屋登记信息系统(含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系统,下同)中其家庭已登记有一套(及以上)成套住房的;
(二)借款人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一套(及以上)住房,又申请贷款购买住房的;
(三)贷款人通过查询征信记录、面测、面谈(必要时居访)等形式的尽责调查,确信借款人家庭已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
(7)上海二套房限购政策扩展阅读:
《上海限购令细则》第七条 自本意见发布之日起,暂定在本市已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能提供自购房之日起算的前2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对在本市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不能提供2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违反规定购房的,不予办理房地产登记。
『捌』 上海二套房政策
若通过我行办理住房贷款(含一手楼和二手楼)/ 首付比例规定如下:版
1.首套房,比例最低权30%,即贷款金额最高不超过所购房产价值的70%(不实施“限购”的城市调整为不低于25%)
2.二套房,比例最低40%,即贷款金额最高不超过所购房产价值的60%。
具体您的可贷金额需您提交相关资料,网点审核之后才能确定,您可以直接与当地网点个贷部门联系咨询。
『玖』 已婚。名下与配偶共有一套房,与父母共有二套房,这些房子都是2011年上海房产限购政策出台前购买,请
新出台的政策说第一套贷款还清还算是手套,既然你共有两套,把其中一套你的名字去掉,另外一套已经还清贷款
『拾』 2016年3月上海买房新政策解读,住房限购政策,购买第二套房首付多少
1、目前国家最新的二套房贷款政策为二套房首付最低为总房款的40%以上。
2、二套房贷款利率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具体要看贷款人的个人征信和收入能力综合确定的。
3、二套房的契税为总房款的3%,部分城市按照最新的政策具体收取范围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