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奔驰女车主事件落幕,给整个汽车市场带来了什么启示
我们来捋一下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始末
3月27日,女车主前来提车,发现发动机漏油,要求退款或换车。4月8日,销售人员告知按照三包法,只能换发动机。4月9日,女车主前往4S店理论的视频被人拍到并上传网络,然后事件升级,引发热议。
事件处理结果
和解协议主要内容包括:
1、更换同款的奔驰新车,但依旧是以贷款的方式购买;
2、对该车主此前支付的1万余元“金融服务费”全额退款;
3、奔驰方面主动提出,邀请该车主参观奔驰位于德国的工厂和流水线等,了解相关流程。
4、赠送该车主十年“一对一”的VIP服务;
5、为女车主补办生日(农历),费用由对方全额支付。
事件给大众启示
1、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遇事的时候要表达的有条理,不要激动。你的目的是解决事情。
2、反驳要有理有据!个人维权的时候要有信息,不要不自信。
3、长期以来,汽车的金融服务费都是一项隐形、强制的费用。奔驰女车主将这项费用摆到了台面,4S店以后未必会取消这项费用,但至少以后你买车时,你能避免稀里糊涂交一笔没用处的钱。
4、开发票、扣税需要对公账户,公司间交易往来需要对公账户转款。交钱的都要开发票,不要被忽悠。
事件给财务人启示
财务的职业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如果女车主是做财务的,一眼肯定能识破“金融服务费”的骗局,税务什么的一定能联想到,所以说,财务还是很有前途的。
但是作为财务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还是要不断学习的,现在的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的很快,如果不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的。
⑵ 奥迪,奔驰那些汽车有股票吗,怎么知道它们的股票,几百块可以买吗
奔驰的母公司叫戴姆勒,在德国上市。戴姆勒股票
⑶ 关于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奔驰事件,问一个问题:是除了奔驰,奥迪,宝马收取金融服务费,别的车,比如别克,
金融服务费是最近五六年在汽车销售行业内普遍采用的灰色收入项目,因此西安奔驰女事件中突然出现了『金融服务费』的议题一下子对当前国内的汽车销售业态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由于涉嫌金融信贷违规行为、偷税漏税行为等多重的违法违规行为,很多以往所谓优质的汽车销售企业的面具画皮被『金融服务费』问题所揭开,因此西安奔驰女事件的走向已经从产品与服务质量争议转向了更大且不确定的层面,愈发引人瞩目了……
⑷ 66万的奔驰事件反应了哪些问题为什么那么火
今天看了奔驰发的声明,注意,是声明不是道歉,所以致:黑心4S,你特么不就一卖回车的吗!你特么赚答的是国人的钱,别把自个儿当洋屁给放喽,干嘛把姿态放那么高,梅赛德斯奔驰真想做黑心企业,可以,不做正式道歉就这样继续作死下去,你们很快就可以滚出中国市场了!加油
⑸ “失控奔驰”最大受害者是谁
就目前的消息来看,最大受害者应该是“奔驰品牌”,在事件之初受到各方猜忌,还要对车主进行宽慰,并对汽车进行测试,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信誉成本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⑹ 对于西安66万买奔驰的事件你们怎么看呢
应该提高所有商家的违法成本,不然消费者太被动了。
质量问题严重的,要从重处罚。
⑺ 奔驰漏油事件,影响股票市值吗
看资产质量和前期炒作程度。重组的新进入的资产与原来的资产相比质量如何,所占比重多少,还有前期有没有内幕信息泄漏,有没有疯狂炒作过。这些都是判断重组类股票后期走势的重要依据,与当前市值没有太大关系。
⑻ 为什么有人说奔驰事件的结果是最后奔驰公关成功的离间了舆论
“奔驰汽车维权事件”剧情反转,固然与奔驰汽车以及销售公司的“危机公关”有一点的关系;但是主要还是维权事件的本身,是否经得起事实真相的考验。
这一次“奔驰维权事件”,带给网络社会很多教训。一是在事实真相还没有完全清楚的背景下,就轻易给事件定性;二是情绪化的言论,无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三是“撒泼式维权”,不值得大众社会呼应,此乃有悖于法制精神。
前期奔驰新车漏油事件起因:是一位自称女硕士的女车主,在西安利之星奔驰4S店花费66万元购买了一台奔驰新车。结果提车后刚刚行驶一公里就发现新车漏油,本可以做退换货处理的新车,在当地4S店再三推脱下最后只能做换发动机处理,硕士女车主无法忍受如此屈辱悲愤下,坐到4S店展车上哭诉维权。
⑼ 女研究生奔驰事件你最关心的是谁
我最关心的是女研究生的安危。毕竟女研究生势单力薄,这次的事件牵扯过多,影响了很多人的利益,担心女研究生以后会受到威胁和恐吓。
⑽ 西安利之星“奔驰”事件最后会以什么结果收场
放心吧,这事最后只有官方出面解决,奔驰4s店重罚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