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汽轮机厂是国企为什么改革改工人,不改领导,降工人的本,领导工资这么多裁掉几个一样降本
想法有些极端。
我们要相信党,听党的安排,按照党的指挥去做,明白党的意思,理解党的方针,不会怀疑党的决策。
其实我们现在的工资平均最低才三千块。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一些技术,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我们自己的文化水平,最大优势的为党和民众奉献我们的努力。
㈡ 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在岗职工如今待遇怎么样
首先,九十年代国企改革之后还能留在国企的员工,相对来说都比较有能力,待遇肯定不错。其实国企改革一直都在进行中,相对于私企来说,国企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且很多国企的业务本身就关系到了社会民生,可以说国企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都起到了一个定海神针一样的作用。在我国九十年代国企改革中,没有被精简掉,能继续留在国企的人,相对来说都是能力有可取之处的人,当然也有一些有能力想闯荡的人,在国企改革中选择拿补偿下海经商,至今已经过去了二三十年,这些人如果还在岗的话,大部分成了国企的中坚力量或者管理人员,待遇肯定是不错的。
最后,现在国企招聘越来越正规了,想进国企并不容易。现在国企竞争也非常激烈,想进国企很不容易,像中石油、中石化、四大国有银行、国家电网、邮政、烟草、铁路、公路等等大型国企招聘都非常严格,而且基本上招得都是应届生,要网申、笔试、面试,甚至面试通过后得体检都是差额体检,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竞争都非常激烈;而一些市属、省属国企在招聘上也倾向于招聘应届生,都不太喜欢人员频繁流动。
㈢ 多地国企改革细化方案推出高管们拿多少年薪
记者获悉,一方面,上海、广东、山东、江西等多省市纷纷开始制定国企改革相关细化方案。其中,继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资监管体系将成为改革
重点,薪酬改革试点也将扩大;另一方面,国资委等相关部门正在积极酝酿政策,通过扩大试点的方式,逐步增加国企高管的市场化选聘比例。
新一轮国资国有企业改革处于正在进行时。本轮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要加快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完善薪酬确定机制,合理确定薪酬水平,规范福
利性待遇,健全薪酬监督管理机制。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制度改革究竟何去何从,如何通过薪酬制度改革,促进企业长期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国民经济的支柱作
用,是当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以前我们强调的是效率,这一轮广州的薪酬改革我认为更强调的是公平。”在谈及薪酬制度时,广州市国资委总经济师罗俊茯在第二届国企改革前沿论
坛上表示,广州在薪酬的分类监管分类考核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主要分为竞争类和准公益类,竞争类又细分为一般竞争、金融企业和平台公司三类。三类的考核指标
略有不同,对于准公益性企业,强调社会效益的指标;金融企业等完全竞争性企业的薪酬制度,则将结合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改革完善。
薪酬应做到“能增能减”,已经是薪酬制度改革的共识。在这一轮参与重组、混改等大动作的企业中,不少企业都将改革作为契机,推进激励机制的改
革。例如铁塔公司,在成立以后将分配与工作绩效挂钩,定岗定薪、岗变薪变,薪酬水平依据绩效情况能增能减,充分发挥员工活力。今年完成混改的东方航空物流
有限公司也在薪酬改革方面提出了“一人一薪,易岗易薪”的原则。据悉,混改后“脱马甲”的员工薪酬不再由层级决定,而是随岗位变动。
贵州茅台集团也于今年5月原则通过了《薪酬制度研究工作方案》,开启茅台集团的薪酬制度改革。茅台集团总经理李保芳表示,要尽快制定出台一套薪
酬制度改革方案,主要着眼于解决各系统薪酬水平失衡、结构碎片化、岗位不明及分配“大锅饭”等突出矛盾,逐步建立以岗位价值为基础,反映劳动力市场价值,
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绩效紧密挂钩的薪酬制度和增长机制。下一步,茅台集团将对岗位价值进行有效评估,确保分配的合理性,并建立健全多元化薪酬体系,确保分
配的科学性和分配制度的公平性。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上一阶段薪酬改革的“限薪令”为薪酬改革拉开序幕,而目前的薪酬体制改革则应该和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等工作
结合起来。他表示,薪酬改革的重点是“能增能减”,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就在于对国企高管干部进行分类定性。“目前央企国企中,高管还是‘一揽子’,行
政干部和经营干部没有分开。”李锦说,这其实意味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代表者没有分开。他建议加快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做到行政、经营两分开,才能使薪酬制
度的改革顺利进行。
政策不同,拿到手的也不同。
㈣ 建筑国企改革后待遇会不会变差
国企待遇分两部分(工资和福利)工资一般变化不会太大,福利会差很多,特别这两年~~ 望采纳
㈤ 国企改革工资怎么调整
这个局不知道了。。。。。
㈥ 国企改革中企业如何进行工资决定机制改革
这个问题问过中大咨询的专家,围绕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改革,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升国有企业效率,调动国有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现行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由于市场化分配程度不高、分配秩序不够规范、监管体制尚不健全等问题难以适应改革发展需要,中大咨询提出了以下方案:
1.改革政策解读
2. 工资联动指标体系构建
3. 工资总额调节机制设计
4. 工资总额管理模式优化
5. 内部工资分配体制完善
㈦ 在国企1万的工资算高吗
有些人说进了国企,基本上养老不用愁了。进国企就意味着有份铁饭碗。基本现在在国企上班,每月差不多有6000/7000,甚至高的每月1/2万也是有的。
现在国企改革了,优胜略汰,不一定就是别人说的铁饭碗。也有下岗的时候,但是哪怕是最低岗位,只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也能实现月入过万的目标。国企看重的是你对企业的贡献,只有企业有很好的效益了,你收入才能往上涨。大家觉得那?
㈧ 2015年国企工资改革,国企改革工资待遇怎么变化
估计不会有什么消息的,都别再做梦了。我们单位之前都是同工同酬,2015年国家电网实行”三集五大“县供电公司全部上化国家电网公司。给我们来了个差异化管理。年底的福利要比正式职工少一万元,而且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都取消了。你觉得同工同酬...
㈨ 去国有企业公司上班一般工资有多少啊
国企的薪资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一直都被大家热议却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揭秘
国企一把手一年可以挣到多少钱
㈩ 国有企业改革的薪酬改革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正在进行,目前上海、北京、广东等多地已明确出台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多地在方案中提出,将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企领导薪酬水平,并明确了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的时间表。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部署央企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央企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
会议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这是多年来中央管理企业高管薪酬调整的一次大动作。
这次薪酬制度改革,触动利益最大的群体将是金融央企主要负责人。
根据《财经》独家获得的消息,由人社部牵头、财政部等部委参与的对央企主要负责人的薪酬调整方案初稿已经草拟完毕并开始征求意见。而这份计划草案一个主要建议是,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薪酬将削减到现有薪酬的30%左右,削减后不能超过年薪60万元。根据这样的规定,平均薪酬较高的金融企业高管削减数额最大。
《财经》还获悉,暂停近五年的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管和员工股权激励亦有望近期内正式启动试点。
这两项新政,将成为未来金融机构和央企薪酬改革的核心。
部分央企主要负责人薪酬削减后过低的,可能会根据企业需要而进行适当上调。
实际上,由人社部牵头、多部委组成的央企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调研从去年上半年就已开始,调研范围囊括了所有中央管理企业,包括金融机构。
这次出台的薪酬制度改革,就是要缩小不同领域央企主要负责人之间的差距,拉平金融和实业的薪酬水平。
同为中组部管理的部级官员,央企部分负责人的薪酬比公务员系统的部级官员高数倍甚至数十倍,这些央企负责人同样享有升迁到更高官阶的机遇。如果不从系统进行改革,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这些金融企业最高领导的薪酬大幅度低于下级员工,也将是奇怪的事。
央企主要负责人的薪酬制度调整,亦是一系列改革的第一步,未来还将对央企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具体负责企业运营的管理人员则要以市场化定价原则招聘,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中管干部则主要以股东代表的身份负责对企业的看护。
由财政部主导的国有金融企业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相关方案已经完成最后一轮征求意见,即将正式试点。这份计划主要看点是,为发挥对国有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长效激励机制,将对国有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计划推行用国有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一定比例的薪酬购买所在公司的股票,从而达到持股目的。试点成熟后,将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全面推开。像民生银行这种民营机构并不在试点范围之内。
财政部将率先在银行领域启动试点,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有望成为首批试点机构。
最近,银行半年报的业绩发布会上,中行和交行行长分别表示,力争让本公司成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优化股权、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国际竞争力,中行将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中行行长陈四清说。交行行长彭纯也表示,交行正在研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争取先行先试。
实际上,两家上市银行股权已经多元化,而深化混合所有制就包含薪酬制度改革和股权激励措施等。
金融领域的高管薪酬平均高于其他国有企业由来已久,源于从2002年开始的国有银行改革。以五大银行为首的国有银行改革,将国有银行彻底推向了市场,在资本市场框架内公开、透明运作,并严格接受市场的监督。在这次改革中,国有银行的高管薪酬大幅度提升,整个银行系统员工的薪酬也得以全面提升。
这些国有银行的主要负责人仍然属于中组部管理的干部,仍然享受相应级别的干部待遇,由此就形成了薪酬市场化、职务身份并未市场化的现象。
业内人士表示,国有金融机构不可避免地存在政府和市场两种身份的人员,薪酬改革也应该明确两种身份的不同,针对不同身份采取不同的职务职责和薪酬体系,不应忽视不同领域人才的特殊性,可以适当体现行业差异。同时,应给部分人员自由选择身份的机会。
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014年11月6日在北京召开。为了统筹推进国资改革,国企薪酬领导改革小组已经成立,具体方案或将加速面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马凯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委员、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勇主持会议。说明央企高管薪酬改革已经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以往的经验证明,薪酬改革如果仅是部委这一层级,可能由于不同的利益诉求难达成共识,但上升到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委员亲自挂帅的层面,反映了中央要突破改革掣肘的决心。
会议透露了国企负责人薪酬改革的四个方面,即健全国有企业薪酬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企业负责人与职工之间的合理分配关系,合理调节不同企业负责人之间的薪酬差距,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形成合理有序收入分配格局。除此之外,各地还需要“完善薪酬形成机制,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健全薪酬监督机制,统筹规范薪酬外的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