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只含两个变量目标规划问题图解分析法
图解法的基本思想:
在坐标平面x1Ox2上,作出(GP)的各约束条件对应的直线;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每一目标函数,根据其和约束条件直线的关系找出其最优解集合,这些最优解集合的交集即为(GP)的有效解集合Kvs.
在找各单目标规划的最优解时,要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逐一考虑,低优先级的目标不能以牺牲高优先级的目标为前提.
当某单目标规划不存在最优解时,可取其“最优的”近似有效解.
教学解析实例请看:http://wenku..com/link?url=-5yfLqLZ7co8s_INHSoQV3r38tt2XwjK6AAw_
B. 张大爷的果园里种了5行梨树,每行12棵。这片果园是一块长60米,宽16米的长方形,平均每棵梨树占地
平均每棵梨树占地:
60x16÷(5x12)
=960÷60
=16(平方米)
这道题属于应用题。而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把含有某些数学关系(例如: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等)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叙述出来,这样所形成的题目叫做应用题。任何一道应用题都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已知条件(简称条件),第二部分是所求问题(简称问题)。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了应用题的结构。
(2)图解分析法解释扩展阅读:
应用题类型:
图解分析法:这实际是一种模拟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针对性,数学教学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调配问题等,多采用画图进行分析,通过图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根据题目内容,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解之。
亲身体验法:如讲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
C. 图解分析法和小信号模型分析法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是什么
图解法得有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必须要很精确的作图,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因此,通常用来作定性分析,如静态工作点的大致位置,失真情况。小信号模型是比较精确的模型,可以用来手工计算,通常用来作定量分析。同时,它也是电路模拟软件所使用的器件模型的简化。
D. 多碎屑三角图解分析
利用石英、长石及岩屑的三端元组分分析可以判别物源区的构造环境(Dickinson,1985);构造演化是盆地沉积碎屑充填的主要控制因素。一旦盆地形成,盆地周缘地区将形成由于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因素破碎或分解成的沉积碎屑,搬运和沉积到盆地就形成沉积岩。因此盆地中的沉积物就保存了盆地形成演化及沉积构造环境的线索。
(1)砂岩的矿物学组成及物源信息
砂岩的矿物按照密度可以划分为轻矿物和重砂矿物两大类,密度分界是2.86g/cm3。轻矿物组分主要有石英、长石和岩屑;重砂矿物也称为副矿物(关于重砂矿物的物源分析下文详述)。砂岩中超过2/3的矿物是石英。石英的产出形式有两种,单晶石英和多晶石英。石英通常具有波状消光,这是由于其源岩的变形或者是由于砂岩自身的变形而造成的。砂岩中多晶石英往往是变质源区很好的指示。多晶石英颗粒以及具有波状消光的石英较单晶无波状消光的石英在沉积环境中具有较低的稳定性。因此,含有单晶石英并不表现出波状消光的砂岩从矿物学角度具有更高的成熟度。长石虽然是火成岩和变质岩中常见的矿物,但相对于石英,长石在接近地表的环境下稳定性要低于石英。因此长石只占砂岩的10%~15%。砂岩中的长石组成如下:①斜长石,通常表现与钠长石连晶,多来自火成岩和变质岩物源。如果斜长石还表现出分区现象,那么这种长石很可能是来自火成岩物源。②碱性长石,正长石和微斜长石来自火成岩和变质岩源区;透长石来自火山岩源区;微条纹长石,为钾富集的碱性长石和钠富集的碱性长石的共生,很可能来自于深成的火成岩源区。由于长石在沉积环境中不稳定,砂岩中多数长石表现出蚀变结果。因此在长石表面或者沿着长石晶体的裂缝有微晶粘土矿物生长。
Dickinson(1979,1985)将砂岩的岩石学组成应用于不同构造背景,而发明了Dickinson图解(克拉通物源区、大陆地块物源区、火山岛弧、岩浆弧物源区或者是再循环造山带物源区均在各类三角图解上有相应的区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李忠等,2000;郑洪波等,2001;于兴河等,1994)。Dickinson图解法经过不断发展改进(Dickinson,1979,1982,1983,1985,1986),目前已有Q-F-L、Qm-F-Lt、Qt-F-L、Qp-Lv-Ls、Qm-P-K等5种三角图样式。这些三角图主要是Dickinson对现代和古代10000多砂岩样品研究后提出的模型,根据物源区板块构造背景划分出3个一级:大陆板块、岩浆岛弧和再旋回造山带;以及10个次级物源区类型:大陆板块包括克拉通内部、过渡大陆和基底隆起、岩浆岛弧包括切割岛弧、过渡弧、未切割岛弧和混合区、再旋回造山带包括石英再旋回、过渡再旋回、岩屑再旋回。
Dickinson图解强调物源区构造控制了砂岩骨架颗粒的来源和性质,并且侧重于古代板块构造物源区类型的解释。虽然,沉积物风化、搬运、成岩过程也会对以上解释有所影响,但砂岩的Dickinson三角图解法岩相分析,目前来说是阐释多数沉积物源区总体构造背景的可靠办法。
(2)小河坝组砂岩的岩石学物源分析
A.Qm-F-Lt和Qt-F-L三角图解分析
利用Steve J. Baedke和Todd A. Thompson编制的TriPlot2.0版本三角图软件,将统计的碎屑含量数据(Qm-F-Lt和Qt-F-L)投点到Dickinson三角图解上(图3.3)。其中Qm-F-Lt分别使用了Dickinson的1983年和1985年两种图解。在研究区志留系小河坝组,Dickinson的Qm-F-Lt三角图解(图3.3)上可看出,研究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的碎屑物源成分主要落在了克拉通内部和石英再旋回造山带的范围内。其中大部分落在了石英再旋回造山带的范围内。Dickinson的两种辅助图解Qt-F-L和Qm-F-Lt三角图解显示了全部样品集中在再循环造山带物源区,进一步证明了物源区的特征。Qm-F-Lt和Qt-F-L三角图解显示出基本相同的特征,反映了物源区板块构造特点完全一致的特点。岩屑类型和石英成因分析表明物源区以沉积岩和岩浆岩物质为主,这与再旋回造山带和混合区的构造地层组成特点相符。
图3.3 研究区小河坝组Qm-F-Lt、Qt-F-L三角图解
B. Qp-Lv-Ls及Qm-P-K三角图解分析
Qp-Lv-Ls三角图反映的是对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的进一步细分,分为克拉通前缘碰撞缝合带及褶皱-逆掩带、火山弧造山带、俯冲带和上述作用的混合造山带四类。从研究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所做Qp-Lv-Ls三角图(图3.4)可以看出,纵向上整个小河坝期都没有典型的火山弧物源区和俯冲带物源区,表明华南古陆和扬子板块的拼接没有形成典型的火山弧带,也没有典型的俯冲消减带。前人的研究也表明本区火山岩的分布较均匀,扬子与华夏之间至今未见有加里东期的俯冲带蛇绿岩套和岛弧火山岩的存在。华南加里东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呈北东走向的武夷山和云开大山地区,在湖南东南部分地区也有出露,主要分布于上虞-政和-大埔断裂以西的华夏地块范围内,湖南东南地区出露的岩体位于扬子地块范围内(王德滋等,2003;周新民等,2003)。华南加里东花岗岩数目不少,规模相差悬殊,总出露面积2万余平方千米。但由于缺少与其相匹配的同期火山岩系,加里东花岗岩在成岩方式上可能相当独特,但近10年来,对其研究程度较低,资料陈旧,最新研究成果很少。
图3.4 研究区小河坝组Qp-Lv-Ls、Qm-P-K三角图解
加里东晚期花岗岩(<420Ma)被认为是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相互碰撞的产物(水涛等,1988;孙明志等,1990;王德滋等,2003)。但扬子与华夏之间至今未见有加里东期的蛇绿岩套和岛弧火山岩,因此华南加里东期花岗岩形成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周新民(2003)认为,加里东花岗岩可能在挤压环境下,在中地壳-中上地壳深度,由华夏地块古、中元古代基底物质改造而成,所以没有发生同时期的火山岩和超浅成侵入岩。加里东期花岗岩均分布在中上志留统与中上泥盆统构成的角度不整合以南区域。在江南雪峰山隆起区侵入有较多的中志留世末-晚志留世初的花岗岩类岩体(年龄为416~423Ma)。
Qp-Lv-Ls三角图中,小河坝组的再旋回物源区具有克拉通前缘的碰撞缝合线及褶皱-逆掩带物源区和混合造山带物源区,但是两者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小河坝组砂岩主要以克拉通前缘的碰撞缝合线及褶皱-逆掩带物源区为主,混合造山带物源区所提供碎屑所占比例已经较前期大大减少,这表明小河坝期华南古陆已经缓慢地向西北方向推进相当一段距离,和扬子板块的拼接已经相当接近,两个板块之间的混合造山带范围已经被大大压缩。
Qm-P-K三角图解主要用单晶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的含量来判别大陆物源(包括克拉通前缘)、洋盆物源(包括俯冲带)和火山岛弧物源区。前述Qp-Lv-Ls三角图解已经分析了扬子与华夏之间至今未见有加里东期的俯冲带蛇绿岩套和岛弧火山岩的存在,Qm-P-K三角图解也进一步证明了以上观点。此外,Qm-P-K三角图还表明,整个志留系小河坝组的砂岩均来自于大陆块物源区,具有非常突出的极高成熟度和稳定度的特征,这表明志留系小河坝组的物源区可能本身沉积的陆源碎屑物就具有高成熟度和高稳定度的特征。
利用碎屑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志留系的物源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了以下规律:在研究区志留系小河坝组通过单碎屑分析发现,从岩屑类型、岩屑含量及砂岩的成分成熟度来看,研究区志留系整体上以变质岩岩屑+沉积岩岩屑为主,含量由南东向北西方向逐渐降低,砂岩的成分成熟度由南东向北西也是逐渐升高。通过多碎屑分析发现,在研究区志留系小河坝组,在龙山水田坝、宣恩板寮、湘西花垣卡棚水库、重庆秀山溶溪、南川三泉、石柱漆辽、武隆江口、建深1井等地其数据点主要落在Qm-F-Lt三角图解的石英再旋回造山带和克拉通内部区域。
E. 教学内容分析方法有哪些
分析教学内容的基本方法有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使用卡片法等。
1.归类分析法
归类分析法主要是研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点。例如:一个国家的省市名称可按地理区域的划分来归类,人体外表各部位的名称可由上向下,按头、颈、躯于、上肢、下肢分类等。确定分类方法后,或用图示、或列提纲,把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从形式上看,该示意图与后面将讨论的层级分析图相似,但在归类分析中,各知识点之间本质上不存在难度的层级关系。
2.图解分析法
图解分析法是一种用直观形式揭示教学内容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内容分析方法,用于对认知教学内容的分析。图解分析的结果是一种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地从内容和逻辑上高度概括教学内容的一套图表或符号。如历史教学中,可以用几条带箭头的线段及简洁的数字、符号来剖析一次著名战役的全过程,其起因、时间、地点、参战各方人数、结果等都被反映在图解之中。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分析者容易觉察内容的残缺或多余部分以及相互联系中的割裂现象。
3.层级分析法
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这是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即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获得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他们必须具有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又需具备哪些再次一级的从属能力?依次类推……。可见,在层级分析中,各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难度等级--愈是在底层的知识点,难度等级愈低(愈容易),愈是在上层的难度愈大;而在归类分析中则无此差别。
层级分析的原则虽较简单,但具体做起来却不容易。它要求参加教学设计的学科专家、学科教师和教学设计者熟悉学科内容,了解教学对象的原有能力基础,并具备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4.信息加工分析法
信息加工分析法由加涅提出,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这种心理操作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构成教学内容。例如求算术平均数的解题过程即反映了这种信息加工过程。
图1.8显示的是求算术平均数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到,用信息加工分析法能够清晰地说明当学习者掌握了教学目标规定的技能以后,将能够做什么。
在许多教学内容中,完成任务的操作步骤不是按"1→2→3→…→n"的线性程序进行的。当某一步骤结束后,需根据出现的结果判断下一步怎么做。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使用流程图表现该操作过程。流程图除直观地表现出整个操作过程及各步骤以外,还表现出其中一系列决策点及可供选择的不同行动路线。
信息加工分析不仅能将内隐的心理操作过程显示出来,也适用于描述或记录外显的动作技能的操作过程。
5.使用卡片的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的工作细致复杂,常有必要对分析结果进行修改,补充或删除一些内容。因此,需掌握一种计划技巧,较有效的计划技巧是使用卡片。具体方法是,将教学目标和各项内容要点分别写在各张卡片上,对它们的关系进行安排,经讨论修改后,再转抄到纸上。使用卡片的主要特点是灵活,便于修改及调整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另一特点是形象直观,便于讨论时交流思想。下面是使用卡片时的一些具体技巧:
1. 每张卡片写一个要点(如一个单元目标或一项从属技能),便于增删内容、调整位置。 2. 使用彩色卡片,同一层次或同类的内容用相同色彩的卡片,这有助于分类。例如,概念用白色、规则用黄色等。
3. 制作一种专用的展示板,用于辅助分析并展示分析结果,使参加讨论者对教学内容分析的结果一目了然。磁性白板就是一种有用的展示工具。
4. 建立一套卡片编号系统,便于理顺各张卡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分析结果定稿后的记录整理。
F. 假设存在进口石油价格的外生性下降。用图解分析法来解释这样的冲击将如何影响
这存在进口石油价格的外,生性下降的话,那肯定是每一个地方的条件不一样。
G. BJT放大电路分析方法有2种:图解分析法和小信号模型法
图解分析法是一种近似的方法,但功能强,还可以分析晶体管的非线性工作状态,譬如微波功率放大晶体管的分析。
小信号模型法是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但只能用于晶体管的线性、小信号状态分析,因为这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才具有相同的频率,可以给出一种等效电路(等效电路元件的数值确定)——小信号模型。小信号模型也适用于较高频率的分析,只要不超出线性工作范围;所以小信号模型有低频等效电路,也有高频等效电路。当然,在微波工作时除外,因为这时往往有许多寄生效应将会带来非线性效应。
在大信号(信号幅度很大)情况下就不是这样,这时输入一个频率的信号,就有可能产生出多个频率的信号——如大功率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等,这时就不能采用一个统一的等效电路来分析,但可用图解法分析。
H. 什么是图解法
图解法是物理教与学的实践中最重要的方法和工具之一,它的应用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选取力学、电学中的几个例子进行图解法分析,以引导学生掌握和应用图解法,提高学习兴趣、拓展思路、启迪创新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I. 图解法分析放大电路用在什么场合
图解法,对理解三极管的工作直流偏置电压、三极管的交流动态范围等,比较直观;
但是这个分析法,只能用于有独立偏置的三极管电路里,而且以共射极电路为主,而不适用于自给偏置的三极管电路,如在集电极通过电阻给基极偏置,发射极有接地电阻,等等,也就是说,此方法不适合分析有反馈的电路,同时也没法给出输入输出阻抗信息,也不考虑结电容的问题,因此,大致来说,图解法只适用于低频、无反馈,输入基极信号相对比较大的,共射极电路中。
J. 受力分析中图解法和相似三角形法有什么区别(恳请大神详细说明,谢谢!)
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往往涉及三个力,其中一个力为恒力,另一个力方向不变,但大小发生变化,第三个力则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包括大小和方向都变化。
而相似三角形法力的大小和方向变化的肯定多,我们都是应用不了图解法才应用相似三角形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