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上海渤源资产

上海渤源资产

发布时间:2022-07-01 19:29:07

『壹』 请跟我来城隍庙/请跟我来普陀山 作文

参考一下资料,加上你的话
---------------------------
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由于上海城隍庙内供奉的上海城隍神在上海地区的特殊地位,在近六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城隍庙道观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上海地区百姓的热心支持。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在“文革”时期,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1994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道教信徒的支持下,上海城隍庙在短短六年的时间里,便基本完成了一期修复工程。今天的上海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六个殿堂,总面积约一千余平方米。
------------------------------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上海地区供奉城隍由来已久.早在宋淳佑七年(1247),华亭即立城隍庙.上海在 置县前,也供祀城隍于淡井庙,以作为华亭县城隍行殿,后人称老城隍.明朝开国 后,于洪武二年(1369),诏封天下州县城隍府神为显佑伯. 相传上海的城隍神姓秦,名裕伯,字景容.为宋代尤图阁学士秦观八世孙. 元时累官至福建行省郎中.元末避兵扬州,转徙上海.当时占据苏州的张士城派人 前往招用,为其拒绝.吴元年及洪武初年,朱元璋几次淮备起用秦裕伯,秦均称疾 不出.初定天下的朱元璋对于秦裕伯隐卧上海甚感不安,这位生性多疑的皇帝深虑 由此"海邦不靖",即下手渝:"海浜民好斗,裕伯智谋之士而居此地,坚守不起, 恐有后悔."手谕的意思十分明白,秦裕伯只得应召人朝,次年拜待制,旋为治书 待御史.洪武三年,设科取士,与刘基同为京畿主考官.洪武六年(1373)病卒, 葬于上海长寿里.为"释主疑,明民志,不惜一身之去就,为国人请命也",因而, 海滨之民怀着感激与敬重,奉祀其为城隍神. 永乐年间,上海知县张守钓将原位于县西北的霍光行祠改建成具城隍庙.据至 元《嘉禾志》引《吴越备史》载,相传吴王孙皓病重时,有神附体一小黄门,对孙 皓言道:"华亭谷东南有盐塘,风潮为害,非人为所能防.臣本汉霍光也,愿统部 属镇之."遂立庙祀汉博陆侯霍光,是为上海祀奉霍光之始. 上海的霍光行祠又常称为金山神庙.金山庙改成城隍府后,前殿仍奉祀金山神 霍光坐像,后殿则供奉秦裕伯.改建之初,城隍庙规模尚小,以后历代都有所修葺. 全盛时,包括有大殿,中殿,寝宫,星宿殿,阎王殿,财神殿,文昌殿等殿堂.清 康熙四十八年(1709),在庙侧起造东园.乾隆时,由全县士商捐纳,购潘氏豫园 故址,归城隍庙,称西园.重加兴修,所费资产累巨万,极泉石之美,以作娱神乐 神之用.府基一度达 70 亩,称盛一时.其时,江南奉祀城隍"尤谨",开堂皇崇, 寝阁羽卫,"庙制辄拟古诸侯,又极池台园囿之观,吴越所在者皆然,而上海为尤 盛".与盛大的庙宇相一致,上海人对于城隍神有着特别虔城的奉祀:先是松江民 俗,每重祷献,而于城隍庙尤甚,如祈病祈福,富室用全猪羊,贫者用三牲首,日 元虚晷,佥云城隍有炅,能祸福人,别府铯无此事.除夕日,家家户户备牲醴,前 往城隍庙瞻拜.牲醴香烛,源源而来,香火称旺一时.每年清明,中元,十月朔, 城隍神出巡祭厉坛,迎送间,彩旗,灯幡,鼓乐,戏妓,烟火,舆马,备极豪华, 隆重,"虽王侯不能拟,官府不能禁".历经数世,在沪人的心目中,上海的城隍 神"御灾捍患,素者威灵",士民对其感恩戴德.清代曹一士曾应邑民之请,为城 隍神作《颂序略》,其中记载了送样一则故事:顺治十年秋,一直在海上坚持抗清 斗争的张名振引兵人吴淞.苏州总兵王璟时掌军务,督战上海,见对方旌旗蔽空, 海艘鱼贯而入,一时竟不知所措.是役,清兵溃败.不久,江宁巡抚周国佐按临上 海,王璟深恐其畏敌逃避之迹败露,遂先发友制人,诬告上海百姓犯通海之罪.周 国佐信以为真,决定屠城,淮备从南浦至静安寺,承数烧杀.上海知县阎绍庆及乡 绅曹垂灿等闻知,急忙赶赴抚台行营,长跪陈请,愿以全家百口性命为保.自朝至 暮,再三恳求.周国佐仍一意孤行,下令鸡鸣时分纵戮.夜半,城隍神显形巡抚官 廨,朱袍象简,赫立阶下,周国佐见之,心意稍动.稍顷,城隍神又显形,对着周 国佐"直视摇首者数四".于是,周国佐收回屠城之令,全城百姓终于免遭屠戮. 这一传说,反映出上海的老百姓已将能保有家室,安享太平归功于城隍神之赐. 也有说城隍作为神,是由《礼记》中所渭"天子大蜡八"而来.天子要祭八 种神,其中有"坊"与"水庸",大略是对城堑,护城沟渠之祭,这是对城市守护 神的祭札.明代人陆容《菽园杂记》卷五谈到了城隍之祀:城隍之在祀典,古无之. 后世以高城深池,捍外卫内,必有神主之,始有祠事.惑于理者,衣冠而肖之,加 以爵号,前代因袭,其来久矣.后世的城隍正是被赋予了城市守妒神的面目与功能, 御灾难,安生聚,垂丰穰,庇百姓.城隍庙亦就因此成为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祭典 埸所.地方官府朔望进香,祈晴祷雨,并常藉以宣讲乡钓.士庶禳病祈福,牲醴香 楮,祷献报赛.这也就难怪城隍庙庙宇崇闳,香火繁盛. 自清末以来,上海的城隍庙又多出一重功能.当时辟出西园的部分,租于商 家.此例一开,园中广设商店,竟成集市,城隍庙各种土特产,美味食品的声名不 胫而走.另外,东,西园园囿之胜号称一邑之冠,游赏者颇多.各种花会,如四月 下旬兰花会,九月中旬菊花会等,常设于东,西园,各神庙会,灯会又常以城隍庙 为盛.三月二十八日,传乃城隍夫人诞,上海街巷悬灯亦一如天后. 作为海滨城市,上海的城隍庙还兼有着护海功能.明初城隍庙改建之时,大 门有坊,其额曰"保障海隅".清同治时又加封"护海公",匀天后神合力护庇南 来北往的海舟,"上海地濒溟渤,华夷于兹互市,北达燕齐,南连闽粤,舳舻衔尾, 鳞萃麕集,往往惊涛骇浪中,神之灵异与天后相佐佑".进出黄浦的船艘,则必向 天后官,城隍庙烧香祈祷."惯驾沙船走北洋,船头四望白茫茫.得归庆幸团团会, 天后城隍遍爇香."每次城隍庙修葺,不仅上海商民踊跃捐赠,不恤财力以助,四 方富商巨贾也皆"捆载辐辏而集".上海城隍庙由此得以称盛兴旺.

『贰』 如何跳出“兴亡周期律”

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当一个旧的王朝开始脱离实际、脱离人民,也就开始了它的衰落。新兴集团顺应当时需要,起来造反,取而代之,建立新王朝。然后,慢慢嬗变,走向反面,新兴变没落,再被人民推翻。不断 打倒旧王朝,不断建立新王朝,循环往复,历经几千年,完成朝代更替。
一九四五年七月四日,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做何感想?答曰:“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亲眼所见的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乃至一国家,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初时聚精会神,无人不用心,不卖力。历时长久,惰性发作,到风气养成,虽大力无法扭转。且无法补救。”,“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
诤友黄炎培的“周期律”,引起毛泽东深深地忧虑和思考。七届二中全会上,印发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作为学习文件,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向全党、全国郑重宣告:不学李自成。把建立和掌握新政权视为进京赶考,意味深长。进入北京后,毛泽东再邀黄炎培,深入研究“周期律”,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才能不敢松懈。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究竟如何跳出“周期律”?毛泽东思考、探索、实践了几十年。
瑞金时期依法铲除腐败分子谢步升、左祥云、唐达仁。延安时期挥泪杀掉黄克功、肖玉壁。解放后忍痛枪毙刘青山和张子善。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在私营工作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所有这些,无一不彰显毛泽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信心。然而,这些举措只治标,不治本,难以跳出“周期律”。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触动了一些同路人。章伯钧、罗隆基等资产阶级右派公然向党要官、要权、要“轮流坐庄”,挑战人民民主专政,复辟资本主义。
“浮夸风”、“共产风”、“瞎指挥”,给经济建设造成严重影响,苏联毁、撤专家,更让中国经济雪上加霜,暂时的经济困难让党内外一些人对三面红旗发生动摇,倒退思想开始滋长,
贪污、腐败是对党和国家机体的慢性腐蚀;复辟、倒退则是对国家机体的直接戕害。听之任之断然跳不出“周期律”
“四清”或“社教”历经四年,仍然治标不治本。
一九六六年,毛泽东时年七十三岁,近古稀老人再次发动文化大革命。文革中派系林立、矛盾重重,支持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逆水行舟,艰难异常,惊涛骇浪,险象环生。“无可奈何花落去”,毛泽东日薄西山,精疲力尽。“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慷慨之气,一去不返。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八十岁了。人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了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和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它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唧唧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件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都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办?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暮年毛泽东终究没能 跳出“周期律”,抱恨终生。“周期律”成为他不解的心结。

毛泽东对民主政制知行不合一的历史真相

谁能真正跳出历史兴亡的周期律?答案是否定的。
客观世界中,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都有一个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由强到盛,然后又经历由盛到衰,由衰到弱,最后消亡的过程,兴亡相随,是在普遍不过的事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同样遵循这样一个普遍的规律。任何想使自己的权力、组织、政党能够千秋万代,永远成为统治者的思想和行为,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事实都将证明,那完全是徒劳的,因为这是违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
“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 “人亡政息”、“求荣取辱”,谁能跳出这一历史兴亡的周期律?纵观历朝历代,都没有人能跳出这一历史兴亡的周期律。
一人、一家、一组织、一政党,在取得成功、夺取政权之后,从古到今,无一例外地就是要巩固自己的地位、政权,并且都无一例外的要想做到“千秋万代、万岁万万岁”,但又无一例外地进入到历史兴亡的大轮回中,没有任何人、任何家族、任何组织能做到千秋万代,万岁万万岁!
为何?因为 “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 “人亡政息”、“求荣取辱”,这一历史兴亡的周期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基于人的本性而产生的。所以,想要“千秋万代,万岁万万岁”的思想和行为,是违反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所以,没有人能跳出这一历史兴亡的周期律。
历史兴亡的规律是由人的思想行为范畴决定的,而人的思想行为范畴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人的一些固有本性,如私心、功利心、占有欲、不可遏制的各种非理性欲望、喜新厌旧的思维等等,在这些本性的共同作用下,体现到政治生活中,就表现为一个社会历史兴亡的周期律。因此,只要是人,而不是神来主宰历史,他们就很难摆脱人的本性束缚,那么也就难以跳出历史兴亡的周期律。
也就是说,这种历史兴亡周期律时由人的本性引起的社会现象。承认这种客观现实,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每一个政党,能够正确的对待个人、组织、政党、政权的兴亡,少做、或者不做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事,更不应该用武力镇压的方式遏制普通民众对政权、执政者的自由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在一个相对平和的环境中不断前进,否则的话,兴亡事既然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爆发摧毁旧政权的激烈革命的爆发那将是不可避免的。
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有一段著名的“延安窑洞对”,探讨的是历史兴亡的周期律,有没有可能跳出这个历史兴亡的周期律?谁能跳出这个历史兴亡的周期律?
1945年,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访问有什么感想。黄炎培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他希望中共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
黄炎培指出,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兴亡周期律。他特别提到了“人亡政息”的历史现象。“人亡政息”,出自《中庸》。原文是:“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意思是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令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时,其政令都能得到执行;他们亡故后,其政令便停止执行了。也就是政令的贯彻因人事更迭而中断;政治局面因执政者的代谢而改变。
毛泽东听了黄炎培的一番话,当即自信地回“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十分赞同毛泽东的答话。事后还写下了自己对毛泽东答话的感想:“我想: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律,怕是有效的。”
黄炎培对数千年来,政权兴亡的历史总结是非常客观的,也对以毛泽东在执掌政权后可能出现的变化表示了担忧。而毛泽东以民主理念表现出的要跳出这种历史兴亡周期律的自信,让当时的很多人,包括黄炎培这样的名士来说,的确是倍受鼓舞的。
然而,真的有人能跳出黄炎培所说的历史兴亡周期律吗?事实并不那么简单。

从建党88年、建国60年以来的情况看,毛泽东当年要跳出中国历史兴亡周期律的自信推断要实现,也是不现实的,还有很大难度。或者说,毛泽东的判断本来就不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首先,“人亡政息”这一规律已经在毛泽东本人身上得到了验证。事实上,毛泽东在位时,经过多年实践,确立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和方针政策,称为“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去世之后,他所确立的各项政策和治国理念基本上已经被彻底改变。在现在的中国,“毛泽东思想”已经基本不提,虽然还不时提到毛泽东,但那更多的只具备象征意义,已经没有任何实际导向作用了。
毛泽东在位时,对体制内的官员们太过严厉,把他们当成了继续革命的对象,这为他身后“人亡政息”埋下了最大的隐患。从毛泽东身后的历史看,正是这些当时被他作为继续革命对象的体制内官员们,复出之后把他确立的所有方针政策全部废除,“人亡政息”的事实表明,毛泽东的自信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也是不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包括他个人的历史发展规律的。
自邓小平让毛泽东“人亡政息”之后,确立了自己的方针政策和治国理念,现在称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吸取毛泽东被“人亡政息”的教训,对体制内的官员及其亲属后代,是倍加关爱。现在我们知道,很多高干子弟都成为了高官,没有成为高官,也已经成为一方富豪,或者至少也是个政协委员、什么理事之类的。
具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根据研究室、中央党校研究室、中宣部研究室、中国社科院等部门一份联合调查报告的数据,截至2006年3月底,中国内地私人拥有财产(不含在境外、外国的财产)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有27310人,超过1亿元以上的有3220人。在超过1亿元以上的富豪当中,有2932人是高干子女。他们占据了亿元户的91%,拥有资产20450余亿元。而考证其资产来源,主要是依靠家庭背景的权力资本。
高干子弟在亿万富翁中占91%的极高比例,那么,中、低级干部及其子弟们,在千万富翁、百万富翁中占的比例又是多少呢?还没有见到有人统计具体数据,但凭我们对周围有钱、有势的家庭和个人观察,这个比例一定不小!
因此,这些体制内的群体对他是很满意的,所以在邓小平身后,虽然历经两代,仍然还在高举“邓小平理论”,没有出现“人亡政息”的结果。
那么有了“邓小平理论”,就能跳出“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吗?恐怕也是困难的。因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群体仍然只是体制内的获利群体,体制外很多利益受损或者获利很少的群体,早已对其产生了怀疑,并极力否定之。
回顾邓小平主政以来三十年的历史看,体制内的人及其亲属后代们都非官即富,或者是又官又富,至少捞个什么委员、理事之类的做做,获得了巨大荣耀和财富,因此,体制内不会出现毛泽东式的“人亡政息”。
但他们正在走向另一条不归路,那就是“求荣取辱”。的确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体制内的人在追求荣耀、追求财富上,可以说是捷足先登,业绩辉煌,举世瞩目,令普天下人无不仰视。
然而,在他们追求、并获得非凡荣耀和财富的时候,体制外的人则表现了极大的不满,仇富、仇官正在成为普通民众的基本思维。他们取得荣耀和财富的事实,并没有博得普通民众从心中发出的赞扬,相反,他们正在被普通民众视为极大的耻辱。他们获得的荣耀,事实上已经被相当部分的普通民众视为的耻辱。
他们获得的官职、财富和政协委员之类的物质占有、政治荣誉,并没有得到普通民众的认可,而是更多的增加了普通民众的不满和仇恨。一些偶然小事件诱发的打砸烧机关、警用车辆等等事实告诉我们,他们正在走向一条“求荣取辱”的不归之路。他们在不断追求财富、荣誉的同时,也正在不知不觉的把自己置于广大普通民众的对立面,也正在向“取辱”的归宿走去。
贫富差距无休止扩大,将使“邓小平理论”也同样会有“人亡政息”的结果,“邓小平理论”也无法跳出历史兴亡的周期律。不过,这次让“邓小平理论”“人亡政息”的,不会是体制内的群体,推动其“人亡政息”的力量主要是体制外的,利益受到损坏的群体。
从历史的经验看,这种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过程,也就是社会革命在酝酿的过程,也就是当权者由兴到亡的过程。虽然一些体制内的所谓精明人士已经感到了这种危机,并试图改变这一进程,但趋势一旦形成,逆转也是不可能的了。
客观的看,组成组织、政党的仍然是人,而不是神,那么他们应该具有人的本性,因此,所作所为也难以跳出人的思想行为范畴。因此,其不能跳出中国历史兴亡的周期律,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毛泽东之所以自信的得出:有了民主就可以跳出这一周期律的推断,一方面是他过高的估计了他领导的党的成员们的思想觉悟;另一方面,他没有考虑到中国没有实现民主的现实;再者,恰恰是“千秋万代”、“革命江山要万年红”、“要跳出这一兴亡周期律”的思想,阻碍了民主的实现,这种思想阻止了民众实施自由选择和有效监督的权力。没有民主也就谈不上民众对官员的监督。所以,毛泽东的自信推断,也应该是一个脱离实际的推断。实际上,任何所谓“千秋万代”、“万岁、万万岁”,那都只不过是脱立人类社会发展实际的空想、梦想了。
那么民主了,就能做到一人、一家、一组织、一政党的千秋万代、万岁万万岁的执政当权了吗?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观察世界上的民主国家,其执政当权的人和政党则是换的更快,而民主国家的相对稳定,则正是建立在执政当权的人和政党的相对不稳定基础上的。实际上,执政当权者的不稳定并不代表社会的不稳定,而执政当权者的稳定也不代表社会的稳定。民主国家中这种频繁的变更的好处,在于不会使矛盾累积恶化,因此,爆发激烈社会革命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回顾建党88年、建国60年来的历史,不难看出,要跳出“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 “人亡政息”、“求荣取辱”的历史兴亡周期律,恐怕也是很难的。毕竟不管他们是怎样先进、又怎样伟大的什么党,但他们的基本组成也是人,并不是神。既然是人,就会受到人的本性、人的弱点的束缚,那么也就无法跳出由人的本性、弱点决定的社会历史兴亡的周期律。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兴亡周期律的客观性,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每一个执政党、每一个执政者,正确看待权力更替,正确看待个人、组织、政党的兴亡,不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抵抗历史的潮流,从而诱发更严重的社会革命,引起更大的社会灾难。
试问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风流人物,谁能真正跳出历史兴亡的周期律?过去、现在、将来,具难矣,原是人的本性决定!

黄大能说,缅怀是最好的纪念。中共成立80年来,在各种战争和斗争中,牺牲了多少革命先烈才取得今天这样的局面?!这些先烈里,既有人,也有民主人士和无党无派的普通民众。不了解过去的历史,就不知成功之不易;不了解先烈们的事迹,就不知民族独立富强之不易。在中共建党80周年的日子里,黄大能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后来人能知道革命之不易,知道中华民族在20世纪里取得自己命运的转折是非常不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

缅怀过去,才能更清醒地把握未来。黄大能说,人民选择,历史选择,也是历尽曲折的。他父亲、我国职业教育的开创者、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创始人黄炎培为了救国救民,在20世纪上半叶进行过各种各样的努力和尝试,然而却屡遭失败。1945年7月,将近古稀之年的黄炎培以国民参政员的身份访问延安,头一次亲眼目睹了的施政政策和解放区的成就,大为感慨。后来他又与毛泽东促膝长谈。黄炎培在肯定了边区的成就之后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他希望中共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说:我们已找到了新路,这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大能说,这次长谈,使父亲从此扭转了他历来对中共执政的忐忑不安,他从延安、从毛泽东身上看到,中国是有出路的,这出路就在那里。从此以后,他坚定不移跟着走。开国之初,大半生恪守“不为官吏”信条的黄炎培终于出山,担任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务院副。黄炎培说,领导的是人民自家的,他当副不是做官,而是为人民做事。

经过50多年的风雨坎坷之后重温这段历史,黄炎培的儿子黄大能说,只要看一看给曾经和现在中国、给我们百姓带来了什么,就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中华民族的独立靠中国,中华民族的富强和远大未来仍然要靠中国。

早年曾英国、为中国建材科学辛勤耕耘了一辈子的黄大能说,在中国成立80周年的时候,他既为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而倍感钦佩,为国家、民族命运的巨大变化而倍感自豪,但是同时,他也希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

黄大能说,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综合国力还不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相对来讲还比较弱;与此同时,某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千方百计企图阻止中国的崛起,他们害怕中国的崛起。国内外的这些情况表明,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中,必定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风险,对此,执政的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敢于并善于应对这些挑战和风险

黄大能同时指出,对于来说,如何克服党内腐败问题是当前其自身建设中的头等大事。他说,过去人民反对满清,就是因为它腐败;后来人民反对国民党,还是因为它腐败。一定要高度重视腐败问题,坚定不移地清除党内腐败,这是安定民心、建设国家的政治基础。他希望在中共成立80周年的时候,党内外的同志们能好好反省一下当年在延安毛泽东和他父亲那段关于“周期率”的谈话。

『叁』 北京祝渤源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北京祝渤源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是2014-11-25在北京市朝阳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乡大洋路168号院二层A088。

北京祝渤源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5318253905M,企业法人郑海银,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北京祝渤源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物业管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城市园林绿化;人才中介服务;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机动车停车管理服务;经济贸易咨询;会议服务;承办展览展示活动;企业管理咨询;投资咨询;投资管理;资产管理;市场调查;包装服务(不含气体包装);家庭劳务服务;翻译服务;打字、复印;汽车装饰;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体育运动项目经营(高危险体育项目经营除外);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企业策划;计算机系统服务;房地产信息咨询;技术推广服务;清洁服务(不含餐具消毒);文艺创作;计算机技术培训;电脑动画设计;公共关系服务;道路货运代理;仓储服务;维修仪器仪表;修理家用电器;修理制冷空调设备;销售服装、鞋帽、箱包、建筑材料、日用品、玩具、家具、五金交电(不从事实体店铺经营、不含电动自行车)、汽车配件、针纺织品、花卉(不含芦荟)、家用电器、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矿产品、电子产品、文具用品、机械设备、通讯设备、照相器材、仪器仪表、金属材料、工艺品、体育用品、润滑油、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及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医疗器械(限I类)、化妆品、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汽车租赁(不含九座以上客车);花卉租摆。(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人才中介服务、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48039165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12453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北京祝渤源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阅读全文

与上海渤源资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博时主题行业基金净值上证指数 浏览:325
苏宁易购投资方向 浏览:41
百洋股份有投资价值吗 浏览:627
养老目标基金什么时候发布的 浏览:459
博通集成直的投资吗 浏览:700
融资平台网 浏览:442
草甘膦原粉价格 浏览:460
期货指数里面没有多开吗 浏览:895
5千港币等于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637
证券投资二十四堂课在线阅读 浏览:235
蚂蚁集团公募基金融资额 浏览:633
新基建融资建议 浏览:45
理财讲座报告 浏览:563
快涨停股票 浏览:704
华中数控属于哪个基金 浏览:832
招商证券股指期货手续费调整 浏览:257
融资计划书模板怎么写 浏览:29
第一理财年化 浏览:637
基金净值公告方式 浏览:502
绿化贷理财安全吗 浏览: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