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上海商品房销售面积

上海商品房销售面积

发布时间:2021-01-18 08:24:35

上海近几年的情况

一、房产开发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增幅减缓

近几年上海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逐年扩大。2003年,上海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刚刚超过900亿元,此后几年以年均100亿元的幅度增长。2007年,上海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创历史新高,达到1307.53亿元,比2006年增长2.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9.3%。

从这几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幅度看,2003年和2004年增长较快,分别为20.3%和 30.4%,2005—2007年仅保持个位数的增长,尤其2006年和2007年仅有百分之二点几的增长率。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中商品住宅比重下降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看,商品住宅的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从2003年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75.5%下降至2007年64.1%。与之相对应的商品住宅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占比分别下降下12.5%和15.8%,2007年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中商品住宅的比重分别为 71%和72.6%。

三、商品房新开工面积持续下降

受房地产宏观调控影响,上海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自2005年上半年起持续下降,而且降幅呈逐年扩大趋势。2005—2007年,上海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依次为4.4%、9%和 19%,其中商品住宅降幅更大,达到6.9%、15%和22.6%。受新开工面积持续下降的影响,近两年上海市商品房竣工面积增长出现放缓迹象,分别仅比2005年、2006年增长5.8%和3.2%,而2003年、2004年增幅曾高达 25.6%和38.2%。

四、商品房销售波动较大

近几年上海市商品房销售波动较大。2003年、2004年上海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增长,分别比2002年、2003年增长20.5%和38.9%,但自2005年国家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以后,上海市商品房销售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2005年、200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出现了9.5%和4.2%的下降。

自2007年起,上海市商品房销售面积 (3694.96万平方米)出现报复性增长,比2006年增长22.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3279.17万平方米,增长25.4%,一举超过历史销售最高年份2004年的3233.74万平方米的规模,扭转了2005年以来连续两年商品住宅销售下降 (2005年同比下降12%、2006年同比下降 8.1%)的趋势。

2008年以来,在房价滞涨的情况下,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的观望更多体现为成交量的下降。2008年4月份,上海住宅新建商品房成交14150套,销售面积147.3万平方米。环比3月份签约套数减少3494套,减少19.8%;签约面积减少33万平方米,减少18.3%;成交面积与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 25.9%。5月份较4月份增加32.6万平方米,环比面积增比22.1%,但与2007年同期日成交量相同,仍下降了2%-3%;与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26.5%。 2008年上海市累计新建商品房成交量为736.5万平方米,与2007年相比下降20.5%,与2006年相比,下降17.6%。

五、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国比重下降

从全国范围来看,2007年,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1307.53亿元),列在江苏(2515.86亿元)、广东 (2510.05亿元)、北京(1995.82亿元)、浙江(1820.84亿元)、山东(1519.07亿元)、辽宁(1497.58亿元)和四川(1331.49亿元)之后,居全国31个省、市、区的第八位,位次比2006年下降3位,投资额占全国(25279.65亿元)及东部地区(15639.64亿元)的比重分别为 5.2%和8.4%,比2006年分别下降了1.4个和1.9个百分点;增幅(2.5%)分别比全国(30.2%)和东部地区 (26%)低27.7个和23.5个百分点,排名全国31个省、市、区的倒数第二位,仅高于西藏(-7.2%)。

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房地产市场调整直接影响了上海房地产投资热情。2008年1—4月,上海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6.69亿元,与2007年同期基本持平,增长0.4%。房地产方面,1—4月,受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整的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呈低速增长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412.14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0.9%,增幅比1—3月回落5.5个百分点,比2007年同期大幅回落14.6个百分点。

⑵ 上海共有多少套住房

2006年3月17日

为了摸清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构成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未来人口状况的发展趋势,为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本市于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本市调查的样本量为53万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在市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工作。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1778万人,与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137万人,增长8.35%;年平均增加27.4万人,年平均增长1.62%;其中,外来常住人口为438万人,占24.63%。

二、自然变动

本市常住人口的出生数为12.39万人,出生率为7.04‰;死亡人口为10.7万人,死亡率为6.08‰;本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6‰。其中,本市户籍人口的出生率为6.08‰;死亡率为7.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6‰,连续第13年保持负增长。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893万人,占总人口的50.22%;女性为885万人,占总人口的49.78%。性别比为100.90(以女性为100)。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58万人,占总人口的8.88%;15-64岁的人口为1408万人,占总人口的79.1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12万人,占总人口的11.94%。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3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48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762万人,占总人口的99.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6万人,占总人口的0.9%。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32万人,增长了8.1%;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6万人,增长了60%。

六、受教育程度

全市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1719万人,其中,具有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8.78%,大专程度的人口占9.31%,高中程度的人口占24.84%,初中程度的人口占35.78%,小学程度的人口15.82%。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大学及以上程度人口的比重提高了3.34个百分点,大专比重提高了3.4个百分点,高中比重提高了0.95个百分点,初中比重减少了2.43个百分点,小学比重减少了3.83个百分点。

七、家庭户人口

全市共有家庭户62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667万人,集体户人口为11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6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14人。

八、城乡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584万人(注1),占总人口的89.0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94万人,占总人口的10.91%。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9个百分点。

⑶ 上海是用套内面积计算商品房的吗

产证面积,包括套内面积和公摊面积。
上海都是这样的。从房产证实施以来就这样了。

⑷ 上海满5年唯一房产出售应缴多少税

你要交一个差额5.65%的营业税卖出的价钱减掉当初你买进的价钱这就是差额

⑸ 上海人买房子一个家庭不能超过多少平方

上海只有限制购买套数政策,没有限制购买平方政策。

上海限购令细则暂定在上海市已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能提供自购房之日起算的前2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对在本市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不能提供2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违反规定购房的,不予办理房地产登记。

(5)上海商品房销售面积扩展阅读:

上海公积金差异化政策:

在区分首套和二套购房的前提下,调高对第二套改善型购房的首付比例至普通商品房50%和非普通商品房70%、二套普通商品房贷款利率上浮10%、二套普通商品房个人贷款最高限额下调10万元,并停止向已有两次公积金贷款记录的职工家庭再行发放贷款。

借款人以公积金缴存账户余额确定贷款额度的倍数从40倍下降到30倍;严格执行住建部还款能力的计算比例调减为每月还本额占工资基数不超过40%,以及对第二套改善型住房认定标准的口径。

⑹ 上海市房屋产权证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房屋建筑面积+公共部分(指的是房子的楼梯、电梯井和进门大厅等的公用部分)的平均面积!
还有 一般电梯井和阳台都是算一半的面积的!
所以上海的产证上会发现很多面积不一定是整数的 可能还有2位小数!

⑺ 求上海五角场地区住宅房产市场分析报告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和商品住房新开工面积下降
作为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最大的地区,上海市的房地产市场止住了前几季度的迅速发展态势,发展趋缓。1-11 月,上海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41 亿元,同比增长11.3%,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1.5个百分点;商品住房新开工面积为19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
二、商品住房交易量逐步回升趋稳
上海市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量8月起回升,8-11月,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分别为247 万、339 万、349 万、382 万平方米。可见宏观调控政策稳定了部分观望者的信心,促使他们开始购房,刺激了市场的需求,促使商品住房的交易量上升。1-11 月商品住房销售面积2461 万平方米,其中市场化商品住房销售面积1608万平方米。按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统计,今年1—11月,上海普通住房占成交总量的76%,预计全年比重可达75%,超过年初确定的65%以上的目标。最新的11 月的中房指数显示新建住宅价格已经回落到2005 年1月的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与2005 年5月的最高水平相比,下降了10%。这是该指数自1999年以来首次出现年终同比下降。

05 年前三季度,国家对二手房交易征税的政策使二手房交易活跃程度降低,但是本季度以来,在政府有步骤有计划的调控下,上海市房地产市场基本比较稳定,二手房交易逐渐恢复,成交面积11月开始回升,为121 万平方米。1-11 月累计成交面积1853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5%;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2%。
三、价格指数下降幅度逐月减小
05 年四季度,在宏观政策的影响下,上海市的房价小幅上涨,但涨幅逐月减小。8-11月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指数月环比分别下降1.6%、1.3%、1.2%、0.8%,1-11月累计环比下降2.5%; 05 年11月,上海市的住房平均销售价格为6655 元/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7.6%,增幅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回落9.8 个、5个、1.4个百分点。
四、短期炒作行为得到控制
房地产市场秩序更趋规范,短期炒作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外地人购房面积占总量的比例也由4月份的28%下降至11 月的14%左右。
五、豪宅售价租金均有微调,区域差别明显
2005 年第四季度的上海豪宅市场基本上显现出一个比较平稳的态势,虽然租金与售价均有所下降,但是降幅较小,租金微降0.67%,售价微降1.5%。由于市场观望气氛仍在延续,豪宅市场的平均售价也从2005 年第三季度的3132 美元/平方米,小幅下调约1.5%,目前市场均价为3084 美元/平方米。

随着新年来临,跨国公司外派人员租赁豪宅物业的需求开始减少,豪宅租赁市场进入传统淡季。四季度,豪宅物业的空置率较之2005年第三季度略有上调,小幅回升至11.4%;平均租金则从2005年第三季度的25.50美元/平方米/月下降至25.33 美元/平方米/月。

豪宅市场租赁价格的区域差别较大,其中尤其以卢湾区和静安区表现突出。由于这两个区域为服务式公寓集中地,因此区域平均租金表现很高,分别达到37.82 美元/平方米/月和31.39 美元/平方米/月。而徐汇区、长宁区及浦东新区陆家嘴板块等地,租金水平明显低于这两个区,其中浦东新区陆家嘴板块的市场平均租金只达到20.6美元/平方米/月。

在过去的2005整年中,高端住宅和豪华住宅的租金分别上涨了7%和3%。由于价格下跌而租金上涨,此类投资的回报率会提高,为未来投资者提供机会。预计到2006年,由于豪宅新增供应量将达到较高水平,因此空置率将会上升至15%。虽然外资企业对于豪宅的租赁需求较为稳定,但由于未来市场的供应量较大,租金预计会向下调整,同时销售市场也将延续2005 年下半年开始以来的盘整下调走势。
六、租赁业巨头看好高端物业
04 年第四季度,高端服务式公寓和豪华服务式公寓的价格有微量上升。但是从整年来看,其价格还是有较大的增幅,其中最高端的服务式公寓的价格甚至上涨了近20%。这吸引了一部分机构投资者看好本类型物业的投资。

摩根士丹利购买的锦麟天地逸兰公寓于2005 年第四季度开始大规模的市场租赁推广,并取得不错成效。服务式公寓市场预期看好,其入住率普遍在85%到90%之间。威斯汀宣布将其服务式公寓部分转回为酒店用途,因此降低了市场上服务式公寓的供应数量。
七、写字楼市场竞争激烈,乙级写字楼市场堪忧
作为商用物业,写字楼的投资效能较之住宅更为突出。目前上海写字楼市场的投资回报率基本在6%-8%之间,高于住宅,因此在住宅市场萎靡的背景下,写字楼成为投资客们新的投资领域。2005年上海写字楼的租金大幅上扬30%,各区空置率都保持在个位数。然而相对于上海的甲级写字楼,乙级写字楼的状况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了。乙级写字楼市场无论从空置率、租金,还是投资前景上,都不容乐观。上海中原数据显示:目前上海乙级写字楼市场的平均租金水平为0.4 美元/平方米/天,空置率在20%左右。从目前来看,上海市全年甲级写字楼累积新增供应将近200 万平方米,供求矛盾将会有所缓解,租金水平继续稳步上升;乙级写字楼市场相对比较稳定,供略大于求。未来两三年内,上海的写字楼市场将会是一个稳步上升的过程。强劲的购买需求,势必刺激上海的写字楼市场的供应,使得更多的开发商趋向于出售所持有的新旧物业。甲级写字楼由于基本处于统一管理,所受影响不大,但对于乙级写字楼来说,由于小业主众多,不利于统一管理,从而造成租金水平的参差不齐,严重时,甚至导致不同物业、同一物业间的恶性竞争,对于上海写字楼市场的发展极其不利,会造成短时期内,写字楼市场的供应过于集中,不利于市场的消化,更加不利于上海写字楼销售市场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八、城市改造改变了传统区域地位
上海近年来一直在进行城区的扩展和改造,市政规划及市政建设的交叉作用,使得一些地区的价值得到提升,房地产传统区域地位发生改变。如上海市政府规划的12个现代服务集聚区(尤其是大连路沿线、苏州河沿线、张江地区、五角场新江湾等地区)会形成新的房产概念高地,重塑一批文化内核板块,从而带动周边楼宇的升值机会。由于市政规划的密集投入及服务产业比重的加大,都将会给这些区域板块带来升值潜力。

⑻ 上海房产税的建筑面积算地下室吗房产证的建筑面积是不是按照预售登记证明上饿面积算的

1、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按房产余值计征的,年税率为版1.2%
2.按权房产出租的租金收入计征的,税率为12%。但对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用于居住的,可暂减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

⑼ 求2001-2008上海市内各区的(房屋交易均价、成交总面积、成交量)(以月为单位) 急!!!

上海的房产局官网查查有在资料不。或者去上海大型的房屋中介所问问了。

⑽ 上海房地产近年的发展情况,急急!!!!

房地产发展的综合性指标能够有效地反映房地产的历史状况,还能够正确反映房地产的全面、系统、综合的状况,更能够通过部分或大部分的指标预测、规划或计划,更直观的表达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往我们见到的指标往往是表达某些方面的意思,不同的指标发布机构有着不同的指标发布目的,本文主要概括性地描述房地产发展综合性指标的类型,以及其表述的涵义,以便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系统地去认识各类指标。

一、房地产发展的主要社会指标

从房地产发展的社会指标看,具有从居住面积指标向环境和服务指标、从公众性指标向保障型指标、从比例性指标向总量性指标的三个转变,体现出住房的社会需求变化。

人均居住面积和使用面积。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或使用面积是最重要的住房指标之一,也是考核一个城市住房状况的重要指标。1996年以来,上海人均居住面积与人均使用面积不断增长,人均居住面积由1995年的8平方米增长到2007年的16平方米以上,人均使用面积由1995年的11.1平方米增长到2007年的23平方米以上,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人们从对住房数量的追求转向对住房质量的需求,对于人均住房面积指标在讨论中带来了普遍的质疑,有专家提出用套数和质量指标来表达居住水平更为确切。鉴于指标的可比性,根据人口增长情况、住房建设发展和旧区改造拆迁等指标测算的结果,预计在2010年上海人均住房居住面积可达到18平方米以上,使用面积在26平方米左右,在住房数量上进入亚洲大型城市的先进水平。此后,笔者认为,这一代表居住规模水平的指标的社会意义将越来越小。

住房成套率。住房成套率是表达房屋居住品质的一项指标,上海由2000年的74%上升到2004年的92.5%,到2010年,住房成套率将达到95%以上,届时这一指标也会成为历史性指标。

小区品质率。这是一类新的发展指标,随着居民对居住品质的要求,这类指标将会不断创新和发展。随着上海菜单式全装修和“四新”成果集成应用有序推进,“四高”优秀小区的建设量已达到全市当年住宅竣工总量的40%。四高小区比例提高50%。未来,环保型、节能型和节约型小区和建筑的指标将会不断建立,标准也会不断提高,形成新的指标趋势,如,上海住宅节能率在未来三年内将会达到65%的比例。

住房最低保障面积。住房最低保障面积是指政府为社会提供的住房保障居住面积或使用面积的底线,也是居住最低的标准线。这一面积的设计和划分十分关键和敏感,标准过低会被认为社会进步缓慢或居住贫富差距过大;标准过高又会使保障人群过多和改善面积过大,使得政府无力承受。一般认为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按照实际需要,如一张床、一只桌、一个柜等生活所需基本空间,估计出基本的住房面积;另一种是按照人均住房面积的一半左右的标准进行划分(这种方法类似于最低保障收入的划分)。上海在历史上曾经确定过2.5平方米、4平方米和6平方米为最低住房面积标准;笔者认为不超过人均8平方米居住面积的标准相对比较合理,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适用于上海;笔者还认为,应该对不同人口的户型做相应系数调整,上述标准对三口人的家庭比较合适。

住房保障享受面和廉租家庭户数。按照上述标准,对于对低收入者符合保障条件的住户住房保障面将达到一定的标准,如98%以上,同时,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享受廉租住房的保障家庭户数将成为关键性的指标,笔者认为,这一指标将从最近的3-5万户,快速地提升到10万户以上。

住房促进享受面和经济适用房享受户数。住房提高货政府和单位的各类资助,使得中等收收入家庭能够买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可以加快解决住房问题的步伐。笔者认为,这一指标的户数数量应该达到廉租房家庭的两倍以上。

物业管理类指标覆盖率。物业管理是居住着民主权利的表现,包括对已交付使用房屋的物业管理覆盖率(希望达到80%以上),其中住宅物业管理覆盖率更希望在98%以上,住宅前期物业管理要全部实现招投标;业主大会组建率希望在90%以上;住宅维修资金的首次归集要基本全部到位。

二、房地产的产业经济类指标

从房地产的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可以和宏观经济接轨的产业与投资指标上,包括产业规模和投资规模。从长期看,企业数量和结构、从业人员数量等也会成为产业中关心的指标。

房地产增加值及其占GDP比例。10多年来,中国和上海的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房地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相应迅速上升,上海房地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从1990的0.5%上升到2000年的5.5%和2004年的8.4%,目前仍在7%以上的水平。标志着房地产业成为上海新的支柱产业。一般认为,房地产占GDP的比重在6—8%时,与GDP的均衡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房地产投资总额及其比例。1996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逐年下降;2000年起开始稳步上升。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至2007年,房地产投资规模达1300亿元左右。未来几年,上海将保持房地产投资占全上海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的基本格局。

房地产企业数量和房地产从业人员数量规模限于资料和篇幅,本文不予展开。

三、房地产开发建设的主要指标

房地产建设从土地供应、开工和在建面积到竣工面积,构成了完整的建设内容,也在统计中能够比较全面反映房地产开发状况的指标。同时,旧城改造从土地存量再开发利用角度反映了另一方面的建设需求。

土地出让面积。土地出让面积决定了房地产开发的生产资料基本资源的供给状况。在1996-1999年期间,土地出让面积基本保持平稳态势。2000年以后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01-2004年,共出让土地24967公顷,其中经营性用地14052公顷。2004年以后,由于土地出让招投标制度的建立,出让面积明显减少。目前,房地产经营用地年平均供应2500公顷左右,其中住宅占70%以上,基本满足上海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需要。在出让土地中,政府储备土地所占的比重希望能够达到20%左右。

房屋竣工面积。在上述土地资源供给的情况下,上海房屋竣工面积自1995年以来,一直在3000—3500平方米之间徘徊,其中只有1997年2003年两个年份超过3500万平方米的高位。未来两三年,竣工面积将回落到三千万平方米以内。竣工面积回落是长期性的趋势,预计未来十多年,平均将以每年以一百万平方米左右的竣工面积的回落速度。

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商品房开工面积决定了房地产建设新增规模;而施工面积表现了总体建设规模,间接决定了供应的后劲。一般情况下,年度施工面积是开工或竣工面积的三到四倍,如果两倍以下,则预示以年份供应量将会减少;多于四倍时预示着供应大幅度放量。如,2004年全社会房屋施工面积达到11023.24万平方米,为当年竣工面积的3443.02万平方米的三倍。当前,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将保持在3000万平方米以上水平,年施工面积将保持在一万平方米左右的水平,可以支持每年约2800万平方米的房屋竣工量。

新建商品房的区域分布的三个环线比例。2004年,上海市有关部门就计划从土地供应入手,调整住宅建设的区域分布,以实现在建住宅内环线以内、内外环间、外环线外的分布各占20%、50%和30%,并预计用2-3年使住宅建设的区域布局更为合理。目前,根据网上住房供应量,这一比例为10%、40%和50%。这说明从区域分布上,上海增量房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不断外移的趋势。

房屋拆迁户数与面积。通过“拆、改、留、修”并举,上海的旧区改造成果显著。过去若干年,上海平均每年动迁居民10万户左右,拆迁居住房屋达约600万平方米。近年,上海每年动迁居民5—7万户左右,拆迁居住房屋达约300万平方米左右,以满足保障城市建设、世博会动迁和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需要。

四、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指标

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角度看,在有竣工面积带来的增量房供应的市场基础上,更加关心存量房(二手房)市场和租赁等其他市场的并重。从长远看,租赁市场和存量房市场将占主流地位,按照西方国家的经验,成熟的房地产市场中二手房的交易量占到70%-80%,这一情况将可能在2010年以后很快出现。

增量房市场的房地产销售面积。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上海新建商品房的供给和需求市场迅速形成,市场规模逐年升级。从需求角度来看,新建商品房销售量呈逐年攀升的势头,1995年突破500万平方米,1998年突破1000万平方米,2003年突破2000万平方米。根据这一趋势,增量房市场受到竣工面积的左右和竣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例的影响,在供需平衡的条件下,新建住房销售面积未来将保持在2500万平方米左右。

存量房市场的存量房交易量。自1994年实行公有住房出售政策至2002年底,上海共计想市民出售成套公有住房153.5万套,建筑面积达8355.1万平方米,占全市可出售总量的80%以上,约占全市住房总量的40%。公有住房出售的快速推进,不仅明晰了住房的产权关系,而且也为市民进入房地产市场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随着住房市场的完善,上海存量房市场的交易规模在2003年首次与增量房持平,预计在未来若干年,增量房与存量房交易的比例将回缓慢上升。预计到2010年,存量房的交易规模将突破3000万平方米。

商品房租赁市场。1996年至今,随着整个房地产业的逐步成熟,商品房出租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已达到1000万平方米左右。由于租赁市场的特殊性和隐蔽性,这一官方指标被明显低估。预计到2010年,上海登记房屋出租的规模将达到2000万平方米以上,年平均增长速度在25%以上,市场发育速度加快。

房地产价格。房地产价格是房地产市场中最敏感的指标。关于市场价格的构成有许多种。一是从统计方法上看,包括官方统计的新房销售平均价格、各类价格指数等;也有学者提出了中位价格标准等。二是从市场分类上看,有租赁价格或二手房等分类、也有房型分类、区域分类、用途分类等。三是从品质上看,如装修房等。

阅读全文

与上海商品房销售面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冰剑投资 浏览:304
融资合格证 浏览:801
sei投资财经新闻 浏览:821
江苏融资租赁 浏览:562
100兰特折合人民币 浏览:949
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浏览:192
长和股票价格 浏览:240
财经金融股票 浏览:246
大牛市满仓买基金能翻几倍 浏览:379
股票投资者账户金额信息 浏览:724
竖线写价格指标 浏览:769
网智天元股票 浏览:275
招商至远理财 浏览:980
6块美金等于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753
银行外汇点差多少 浏览:607
基金广发稳健净值 浏览:136
境外汇款电子银行 浏览:266
连续涨停的股票怎么操作 浏览:858
2018年12月24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浏览:955
中信证券重组定价格 浏览: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