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股市怎么啦像要踏天专家解读一下
最近股市连续下跌,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很多投资者再次被套。股民在股市里一个接一个被割韭菜,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应该如何看待股市,如何投资股市?让我们看看经济学和心理学中有哪些理论可以指导我们。先看相关理论,再看具体建议。01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基于可获得信息的股票价格反映公司价值经济学中有一种股票投资理论叫做“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关于资产价值的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每一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都有许多基金经理跟踪,他们每天密切关注新闻事件,进行基本面分析并预测公司的发展前景,以确定股票的价值。他们在认为价格低于其价值时买入股票,在价格高于其价值时卖出股票。整个市场的供求平衡决定了股价。也就是说,认为股票被高估的人数和认为股票被低估的人数刚好平衡。当信息改变时,股票价格也会改变。当有关公司前景的好消息公布时,价值和股价都会上涨。当公司前景恶化时,价值和价格都会下跌。在任何时候,股票价格都是基于现有信息对公司价值的最佳估计。这就是有效市场假说。股票市场存在非理性行为。西方经济学通常假设参与经济活动的人是理性的。这个假设大体上足够准确,但是人总会有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这也是行为经济学蓬勃发展的原因。有效市场假说也假设买卖股票的人都是理性的。然而,股市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股价有时会偏离理性预期的真实值。股价的波动,一部分是心理原因造成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些人的大脑因中风和疾病而受损,削弱了他们的情感感知,但他们在投资时比其他人做得更好。投资中的情绪干扰往往会导致不好的结果。另外,人们在考虑一只股票时,不仅要估计企业的价值,还要预测其他人对这只股票的看法。股市存在自我实现的现象。一旦人们预期股票会下跌,人们就会倾向于抛售,股票就会真的下跌。人们预期股票会上涨,倾向于购买,所以股票真的会上涨。投资者不仅选择自己的优先股,还预测他人的行为,选择市场上他人偏好的股票。如果他们认为别人会卖出,他们希望在股价进一步下跌之前尽快卖出。如果你预测到别人会买,你就赶紧买,赶上股价上涨。在坠机的过程中,媒体和各种传言都会关注对坠机的解释。解释性的新闻故事进一步降低了人们的预期,下跌的股价会跌得更厉害。当股价上涨时,反过来,解释性的新闻故事进一步强化了利好消息,这也是股市投机泡沫的原因之一。03指数基金的良好表现证明了有效市场假说的有效性。因此,有效市场假说并不完全准确。然而,许多关于金融市场的研究表明,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非常好的理论。根据有效市场假说,股票价格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因为现有的信息(影响当前市场价格的信息)已经被充分考虑,我们无法预测未来影响市场的信息。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战胜市场是不可能的。有很多证据表明,股票价格非常接近,如果不是完全随机的话。一支股票第一年的情况和第二年的情况几乎无关。所谓的股市走势技术分析,并没有经过科学验证。许多关于金融市场的研究也证实,从长期来看,通过购买好股票和出售坏股票来获得高于股市平均回报的回报是极其困难的。支持有效市场假说的最有力证据来自指数基金的表现。本质上,指数基金买的是所有股票,主动型基金只买自己认为最好的股票。在美国这样成熟发达的证券市场,长期来看,主动型基金的业绩往往不如被动型基金。因为主动型基金交易频繁,产生了更多的交易成本,需要收取更高的费用给职业基金经理发工资。指数基金的良好表现优于主动基金,有力支持了有效市场假说。国内情况略特殊,市场不够发达,散户占比较大。平均来看,主动型基金略好于被动型基金。那么,为什么很多投资者认为通过精挑细选股票,就可以通过炒股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呢?他们为什么频繁买卖股票?原因之一是控制的错觉。有这种错觉的人倾向于认为随机事件是相互关联的,并认为他们可以预测和控制随机事件。股民喜欢自己精挑细选,自己买卖股票,喜欢这种掌控感,仿佛可以比一个“有效市场”做得更好。控制的错觉导致人们过度自信。考虑到交易成本,实际上会给他们带来损失。如何投资股市降低风险我们都知道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降低风险的方法之一就是分散投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想投资股市,除了根据风险偏好配置高风险资产(如股票)和低风险资产(如货币基金、银行理财)外,股票本身也要多元化。当股票数量从1增加到10时,风险降低约50%,当股票数量从10增加到20时,风险降低13%(见下图)[4]。但是,当有20-30只股票时,进一步增加股票数量的风险只会略有下降。所以可以选择20只左右的股票进行投资。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对于散户来说,随机挑选20只股票并不比耗时的精心挑选20只股票差。因为价格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没有股票比其他股票更好。对三笑来说,花大量时间研究企业信息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想更省力或者省钱,也可以利用指数基金实现分散投资。05如何选择买卖股票的时机,巴菲特给出的最佳单一指数当然,增加所买股票的种类是不可能消除所有风险的。分散投资可以消除个股带来的风险,但不能消除股市整体下跌带来的风险。经济是周期性的。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大多数公司都会出现销售额下降,利润下降,股票收益下降。至于经济的周期性,有一个翻译过来的30分钟动画短片(由桥水公司创始人Radario讲解)给出了很好的解释。可以搜索“经济机器是如何运转的”。股市也表现出周期性。如果你踩对了鼓,每个周期都能受益匪浅。当然,不要幻想可以在最低点买入,在最高点卖出。没有人是圣人,但是有没有什么指标可以说明股市是处于高位还是低位呢?我们如何判断什么时候该满仓,什么时候该做空?巴菲特有一个指标可以参考,就是“股票总市值/GNP”。既然GNP接近GDP,我们也可以用GDP代替GNP。巴菲特认为这个指标可以用来判断股市是否过热。每当这个指标超过100%时,就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巴菲特曾说:“这个比例在揭示你需要知道的东西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很可能是任何时候衡量股市估值的最佳单一指标。”“如果这个比例在70%或80%左右,就是买股票的好时机。如果这个比例接近200%,就像1999年和2000年的情况一样,那我们买股票就是在玩火。”巴菲特给出的具体比例是针对美国的情况。对于中国这样的中等收入国家,买卖时机比美国低,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来确定。从长远来看,股市是一个很好的投资理财渠道,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投资渠道,就要有投资而不是投机的心态。你应该中长期持有一批股票,作为保值增值的手段,而不是梦想一夜暴富,不要跟风,避免羊群效应带来的损失。同时,你要关注关键指标,适时买卖。(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参考资料:1。N·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2009) 2。大卫·g·迈尔斯,《社会生理学》(2005) 3。沃伦·巴菲特,《股市上的沃伦·巴菲特》《财富》第144卷第12期,80(2001)4。Meir Statman,“多元化投资组合中有多少只股票?”金融与数量分析杂志22,353(1987)
2. 巴菲特有一个著名的判断泡沫的公式,就是市值除以这个国家的gdp
这东西管个屁用,按这个算中国股市还要暴涨,但可能吗,6000点的时候gdp多少,现在gdp涨了多少倍,股市却只有4000点
3. 巴菲特认为股票总市值占GDP的比例在70%到80%左右,股指才能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可是我在百度上
上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查总市值后相加,除以GDP
4. 巴菲特曾说股市总市值是GDP的70%~80%时值得买入!现在只有69%,为何所有人都认为接下来大盘
股市是艺术,不是科学。
所以没有精确的数学模型。
巴菲特被套30%的事情多了去了。
5. GDP与股市,与股价
一、两个概念
GDP:国际上通用的量化宏观经济的数据,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一般教科书给它下的定义是:一年当中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值。
这个定义中值得注意的概念是最终产品,最终产品是相对于中间产品而言的。中间产品可以认为是一种原材料产品,是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的。比如说,做衣服用的布就是中间产品,而衣服就是最终产品。
证券化率:沪深两个证券市场的总市值与GDP的比率。它是衡量一个国家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股市投资价值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大师的标准
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认为,虽然证券化率作为分析工具有其局限性,但是,如果只选择一个指标来判断任何时刻市场的估值水平,它可能是最好的指标……当该比值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准时,就应当被视为一个严重的警告。
巴菲特说,就美国市场而言,如果证券化率降到70%-80%的区间,就比较适合买入。如果证券化率逼近200%时你再买入,就是在玩火。
巴菲特这样说的确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美国股市在2000年崩盘的时候,上市公司总市值约占GDP的190%,日本1990年年初股市崩溃的时候,上市公司总市值也占到其GDP的180%。
三、我国的情况
2007年8月9日收盘后,沪深两市总市值达到21.14万亿元,而2006年我国的GDP总量是21.09万亿元人民币。这是沪深两市总市值首次超过GDP总量,也就是说,这一天,我国的证券化率首次超过了100%,当天上证指数是4,754点。按照巴菲特的观点,这个点位证券化率100%,风险并不大。
2007年,中国GDP总量为246619亿元,截至昨天,2008年5月19日,深沪两市总市值为190113 46593=236706亿元),证券化率为96%。如果2008中国GDP增长10%,则动态证券化率为87%。2007年10月16日,股市达到最高点6100点,当日深沪总市值为34.92万亿元,当日证券化率为140%。
假设中国股市和美国不同,证券化率逼近150%股市就要崩溃,那么按照比率,中国股市证券化率降到60%以下才有投资机会,对应的点位大致是2600点。
当然,这是指的整个市场,不是说沪指到了2600点的时候才能买股票,相信任何点位都有低估的股票,和值得投资的公司。
6. 中国和美国资产证券化标的资产的区别
事实上,巴菲特原话说的是股市总市值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率,但因美国GDP和GNP之间的实际差异极小,因此在测算这一指标时,GNP逐渐被GDP取代。《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项指标在1999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1999年全年以及2000年中的一段时间,这一比率接近200%,这是一个强烈示警信号,此时买股已是火中取栗。2000年,美国股市总市值/GDP总量比重高达183%,随之而来的便是美国股市互联网泡沫破灭。
芝加哥宏观投研机构比安科研究公司创始人詹姆斯·比安科在2014年2月发布的一份图表报告也印证了股市市值与GDP之间的关系。
2001年网络股泡沫破灭,道琼斯指数从高点大幅回挫2000点时,很多人都在讨论重返股市的时机。但当时股市总市值仍相当于美国GDP的133%,所以巴菲特并未轻举妄动。美国股市随后从2000年3月24日最高的1552.87点,到2002年10月10日最低跌到768.63点,32个月下跌超过50%。
而在2007年,房地产泡沫与信贷泡沫爆发之际,美股总市值占GDP比重为135%。这些危机都发生在股市总市值被高估的背景下。
根据巴菲特的分析,过去80年来,当美国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率在70%~80%时,则买入股票长期而言可能会让投资者有相当不错的报酬。
在经过2008年美股大跌之后,这一指标在2009年下降到73%左右,给了巴菲特一个充分的入市理由。正如市场所看到的,美股至此迎来长牛。
A股仍存上行空间?
那么,A股市场是否也遵循这一规律呢?
首先需要确定使用GNP还是GDP。《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公开数据计算得知,中国过去16年GDP与GNP差距很小,波动在-0.78%到2.89%之间,因此基本可以用GDP代替GNP进行估算。
2007年底,A股总市值占GDP比重达到127%,为16年来最高值,而根据这一比率最合理区间在70%~80%间最合理的理论,127%意味着股市将走入危险期,后来的事实确实也印证了这一点。2008年沪指收于1820点,暴跌65.39%。同年,A股总市值占GDP的比率下降到43%,已明显低于70%~80%的合理区间;2009年,总市值占GDP比重达到71.3%,当年上证指数反弹79.98%,重返3000点。
从近期数据看,截至2014年末,A股总市值达到372547亿,市值占同期GDP比重达58.5%。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股上市节奏加快,居民资产配置的优化调整,这一比率的分子增大几率很高,截至3月13日,沪深两市的总市值已达421081亿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15年GDP增长目标定为7%左右,相较于前几年9%左右的增速放缓,换言之,该比率分母增幅变小。这意味着总市值占GDP比重极有可能较2014年继续增加,但是否能达到70%~80%范围仍是个未知数。
不过,有一条基本原则已经成为共识,即任何一个经济体在给定时期内,股市总市值/GDP指标应当有一个合理的上限,超过就意味着泡沫。
7. 全球股市总市值和全球gdp比例怎么看
这个没有一定的比例的,因为股市总是波动的,而且股市是经济的先行指标。
8. 我国股票市场总市值与GDP之比多少是合理的
巴菲特提出一个判断市场估值高低的原则:市场总市值与GDP之比的高低,反映了市场投资机会和风险度。如果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率在70%~80%之间,则买入股票长期而言可能会让投资者有相当不错的报酬
由于美国和英国大量的国外上市企业,他们股票总市值占GDP高位常常在150%以上,属于高位区域。所以当比率在70%~80%之间,就是低谷区域了。大致相当于高位的一半的位置。
目前我们3000点的位置,大概这个比值是70%,是不是就低估了呢?
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我们的股票市场不仅没国外企业,国内的许多优秀企业都跑到国外上市去了。2000年这个比值最高只有48%;05年最低的时候这个比值只有17.7,07年最高有127%;08年最低的时候又降到43%,今年6月15日的时候,比值又变成110%。发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国家核心的企业多数已经上市了在这几年中。
按照最近目前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对比来看,最高值与最低值应该在0.4-0.5的样子,考虑到从前两年开始,又有一批股票上市,我们把比值提高一些,大概在0.45-0.55,或者0.5-0.6。所以按照巴菲特的理论,在中国的具体情况这个比值应该是45%~60%之间,取中位数,同样也是对比美国,大概就是gdp的一半的位置50%的样子吧。对应的点位是2400点的位置。
9. 巴菲特指标是什么这个指标有什么作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巴菲特指标的来历,故事是这样的巴菲特在《财富》杂志发布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是说他对当前股票市场的看法。在这篇文章中呢,他提出了一个判断股市整体估值也就是股票走向的指标,后来就被人们称为“巴菲特指标”。
10. 中国股市几个最低点的时候GDP各是多少,最高点的时候GDP是多少
有人说中国股市跌到2400,有人说1800,有人说1600!无从考证!巴菲特说股市高低与GDp有比率关系50%至110%,目前两市总市值43、8万亿,GDp超过88万亿,股市不是底,也会深跌
巴菲特提出一个判断市场估值高低的原则:市场总市值与GDP之比的高低,反映了市场投资机会和风险度。如果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率在70%~80%之间,则买入股票长期而言可能会让投资者有相当不错的报酬
由于美国和英国大量的国外上市企业,他们股票总市值占GDP高位常常在150%以上,属于高位区域。所以当比率在70%~80%之间,就是低谷区域了。大致相当于高位的一半的位置。
目前我们3000点的位置,大概这个比值是70%,是不是就低估了呢?
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我们的股票市场不仅没国外企业,国内的许多优秀企业都跑到国外上市去了。2000年这个比值最高只有48%;05年最低的时候这个比值只有17.7,07年最高有127%;08年最低的时候又降到43%,今年6月15日的时候,比值又变成110%。发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国家核心的企业多数已经上市了在这几年中。
按照最近目前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对比来看,最高值与最低值应该在0.4-0.5的样子,考虑到从前两年开始,又有一批股票上市,我们把比值提高一些,大概在0.45-0.55,或者0.5-0.6。所以按照巴菲特的理论,在中国的具体情况这个比值应该是45%~60%之间,取中位数,同样也是对比美国,大概就是gdp的一半的位置50%的样子吧。对应的点位是2400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