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一带一路的区别
然而,今天要建设的“一带一路”,已经不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它要坚持互通互补互利、实现共赢。它的成败关键要看能否形成利益共同体,但凡是加入和合作的邦国,都能够从中受益,这也是一个能够让后代子孙们受益的伟大事业,值得拭目以待。
2. f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政策是什么意思新闻一直说国家发展战略,可是海上丝绸之路在哪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海上丝绸之路没有具体的路线,而是欧洲,西亚与中国贸易来往的航线,中国有宁波,泉州,广州三个港口
3. 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中国哪些地区
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专广西。属
21世纪初,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中亚各国希望与中国扩展合作领域,在交通、邮电、纺织、食品、制药、化工、农产品加工、消费品生产、机械制造等行业对其进行投资,并在农业、沙漠治理、太阳能、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合作,为这块沃土注入“肥料”和“生机”。
在现代交通、资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贸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
(3)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海自贸区扩展阅读: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极大改善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环境,形成新的对外开放前沿与经济增长段,西部地区的面貌及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将再上一个台阶。通过参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所谓“塌陷地区”的国家将有机会重新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逐步消除贫困与落后,这又有助于根除极端势力、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活动的温床。
新丝绸之路将把世界经济最活跃的两个地区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不仅有利于促进贸易、繁荣经济,更有利于东西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源自不同民族、文化、种族的群体的相互包容。
4. 丝绸之路经济带途径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经济走廊,是实现内陆地区同沿边通关协作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政策措施的沟通与协调,建立长期稳定的区域经贸合作机制
加强亚欧国家的政策沟通,制定区域合作规划和措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区域合作,形成区域大开放、大融合新格局,实现区域内自由贸易。一是构建有效协调机制。加强各国政府间的贸易政策沟通与协调,推进区域内关税互惠、交通运输、资金以及信息等领域的合作,消除贸易壁垒。二是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协商制定和推进区域合作的战略规划,分步骤、分阶段落实各项合作任务。三是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双边及多边谈判进程,建立多边融资平台,实现区域内贸易、投资便利化,打造高效率的一体化经济区。
(二)加强贸易、能源通道的互通互联,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随着新亚欧大陆桥投入使用,中哈第二条铁路开通,渝新欧铁路高效运营,欧洲西部—中国西部国际公路、中吉乌铁路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运输体系正逐步形成。加快完善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打造陆路、空中、信息三条丝绸之路,推动各国签订交通便利化协定,加快建立连接太平洋和波罗的海的国际运输走廊,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体系。一是要加大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战略性交通援助、资金支持和技术输出,鼓励中国企业承揽境外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二是提高陆路运输口岸的工作效率,加快建设新口岸。进一步发挥跨国铁路的联运优势,实现便利、高效、安全运输。三是加强对跨国能源运输管道的建设与维护,确保能源运输管道安全运营。四是推进区域内贸易投资便利化,降低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成本的物流。五是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健全合作机制,扩大成员国合作的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互联互通,将释放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巨大潜能,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
(三)建立新的合作理念与模式,开创区域经济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传统的区域合作相比,是一种包容的、共赢的、开放的新型合作交流模式。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促进各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开放包容、求同存异,互惠互利,将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宗教信仰、资源禀赋、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紧密相连,共享发展成果。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在制度上更为灵活、合理,是一种创新的合作理念与模式,经贸合作与民心交流并重,软实力与巧实力相辅相成。以政策沟通为主导,互联互通为基础,经贸合作为支撑,通过经济合作带动政治、文化交流,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果惠及地区内各国民众;以全球视野和包容开放的态度博采众长,深化欧亚各国经济合作,提升区域一体化程度,促进区域稳定与繁荣;以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吸引力和软实力,营造维护区域稳定的良好氛围,保证区域内各国经济安全;以深化全面合作,寻求共同发展为共识,以合作、竞争和创新为基础,共建繁荣、稳定、充满活力的亚欧大陆。
5. 丝绸之路经济带所经过的地区和主要国家
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
丝绸之路,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5)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海自贸区扩展阅读
建设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中国将在“新丝绸之路”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将会引进产业、聚集人口,这将使西部地区更快发展,并为中西部省区的机电产品、特色农产品、特色食品等货物向西出口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1、有助于中国周边外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经济带的建立与周边大国息息相关,周边外交环境要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有力的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外兼顾,统筹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应对地区大国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重铸。
2、有助于构建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国际经济新格局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对于构建大合作大发展的全球经济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国家间经济紧密度的增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多,合作范围不断扩大。
相关区域经济合作的国家通过签订相关协议消除贸易壁垒,从而扩大了进出口规模,优化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增强了区域组织的国际竞争力。
3、有助于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拓展中国战略空间。
西部地区是保证中国战略安全的重要区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西部地区开发建设,有利于维护国防安全,有利于中国战略纵深发展,有利于确保能源供应,有利于经济安全。
“丝绸之路经济带”包含欧亚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种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国家中,当然存在着对发展战略、模式和政策的不同选择,在经济文化合作中就避免不了各种障碍和阻力。
“政策沟通”就是“对经济发展进行交流、协商,最终制定出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的共同发展扫除障碍,提供政策支持。
4、有助于培育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推动经济重心西移。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有利于中国西进战略的开展。中国在“新进”战略上提出了不少新的构想,但总体来说都是为了加强中国和周边国家多方面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使得各国互惠互利,“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作为中国“西进”战略的正式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
“西进”战略是一套旨在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政策的“再平衡”。“丝绸之路经济带”目的在于崛起中的中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重新划定周边势力范围,并且奠定了中国成长为全球大国周边基础。
6. 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牵涉到多少个国家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如下:
包括东亚的蒙古,东盟10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文莱和菲律宾);
西亚18国:(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希腊、塞浦路斯和埃及的西奈半岛);
南亚8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尼泊尔和不丹);
中亚5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独联体7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
中东欧16国:(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马其顿)。
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
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7. 请问丝绸之路经济带具体有哪些城市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版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权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8. 海上丝绸之路经过那些国家
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国家具体是这些:主要是由泉州或广州开始启航,在途经海南岛、环王国(今越南境内)、门毒国、古笪国、龙牙门、罗越国、室利佛逝、诃陵国、固罗国、哥谷罗国、胜邓国、婆露国、狮子国、南天竺、婆罗门国、新度河、提罗卢和国、乌拉国、大食国、末罗国、最后到达三兰国。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
(8)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海自贸区扩展阅读;
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
1、构建和平稳定周边环境。
周边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是在新形势下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战略选择。
它将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深化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有利于搁置争议、增进共识、合作共赢,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繁荣共进的周边环境。
2、深化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球范围内市场、技术、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制订新的国际区域经贸安排继续主导世界经济发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形势下应对挑战、用开放倒逼改革的重要途径。
3、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新起点上科学谋划经济发展,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不仅有助于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而且对促进区域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大大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9.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状况
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分别成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已成为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第一,塔吉克斯坦第二大投资来源国。
未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经贸、金融、投资等领域合作将不断扩大,经济合作的内容将更加丰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建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关国家的共识。上合组织在其中期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金融、能源、通信、农业四大领域的经济合作。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与中亚国家间建成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网、能源管道的互联互通网络,发展与中亚国家的资金流、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的合作,激活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中国政府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公路、电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吉乌公路、塔乌公路、塔境内输变电线等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经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随着区域内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连接本地区的能源、交通、电信等网络已初显轮廓。
2012年,中国政府在上合组织峰会上承诺,向中亚提供100亿美元贷款,主要用于中亚地区铁路、公路、光缆、石油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资金的注入,将加快中亚各国经济建设的步伐。上合组织正着手建立开发银行等金融合作机制,为合作项目提供融资平台,这将给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间的经贸合作增加动力,为未来各领域合作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持久动力。
知名物流专家、现代物流报常务副主编杨达卿指出,古丝绸之路的本质就是服务于亚欧之间的商贸和物流通道。要把丝绸之路从线形的“商贸路”变成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带”,首先要有现代交通和物流的基础保障,这样才能吸引企业入驻,才能形成产业生态链。要实现互联互通,如果只重视铁路和公路干线,就只是画平行线,难以形成生态圈。丝绸之路需要信息化支撑和系统化服务的现代物流。首先,要在现有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区基础上,建设适合的物流园区和信息平台,建设园区平台是圈点。其次,要规划和嫁接好贯穿东西的泛亚铁路和泛亚公路等物流主干线。嫁接物流干线是连线。再则,要完善运输干线与仓储分拣、信息服务和区域配送相结合的物流网络。建设物流网络是铺片。“点线片”结合的交通物流体系,才有利于区域融合,有利于建立经济带。 推进旨在降低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成本的物流、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是全球性的大趋势,也是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要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提升海关、交通运输、出入境检验检疫、金融、信息交流等功能领域的合作显得非常重要,须加强各国有关政府部门和国家之间的贸易政策协调和沟通。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以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三部曲。自贸区建设成为包括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内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远期目标。
2013年,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基础和组织机制正在不断完善中。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了负责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员国经贸部长会议机制,下设高官委员会和海关、质检、电子商务、投资促进、发展过境潜力、能源、信息和电信等重点合作领域专业工作组,担负着落实峰会及总理会议在经贸领域的决议的重任。各专业工作组加强海关互助、海关统计等方面合作与协调,已经建立了技术法规、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信息交流的程序和机制,研究协调和完善合格评定程序的方法等。上海合作组织实业家委员会和银行间联合体为各国企业合作搭建了平台。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金融主管部门交流增加,2009年11月召开了首届央行和财政部长会议,积极探讨地区融资领域合作。由中方牵头的国家开发银行开展授信和融资额度规模已超过500亿美元。
中国与俄、吉、哈三国先后签署边境贸易本币结算协议,推进了相互贸易合作。下一步,各国将推进区域内货币互换,推动离岸贸易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其他金融合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