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吴,是现在什么城市
东吴不是一个城市。
吴国(222年5月日—280年5月1日 ),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
东吴包括我国现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省的完整地区,以及江苏、广西、安徽、湖北省和重庆、上海市、还包括现今越南的北部地区。
(1)东吴新趋势分析扩展阅读:
据《晋阳秋》记载,孙吴在公元280年(天纪四年),设4州,43个郡,313个县。而据陈健梅的统计,孙吴在公元280年灭亡时共领有4州、45郡、2都尉、1典农校尉、2属国及328县。
“吴”作为地理概念本来是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封建时代常被用作爵位、国号的名称。
孙坚为汉末吴郡富春人,因军功积累一直做到长沙太守。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向江东发展,公元196年,东汉朝廷封孙策为“吴侯”。孙策死后,其弟孙权接掌兵权。公元220年,曹魏建立,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就以“吴”为国号。
为区别于前12世纪至春秋战国之际存在的诸侯国吴国,以及五代时期杨行密建立的吴国,史学界一般在前面加上统治者的姓氏称之为孙吴。因其居于三国之东,而有东吴之称。从中原看,孙吴地处长江之外,故有时其统治地域也称江表。
2. 东吴的经济有什么发展
东吴的军队以舟师为主,步兵次之。孙吴水军发达,设有水军基地和造船厂,所造名为“长安内”的战船,可容载士兵千余人。其精锐军队有车下虎士、丹阳青巾军与交州义士等。还有设有山越兵、蛮兵、夷兵等少数民族部队。
东吴的经济有显著发展。当时因为战乱,北人南来,加上山越人接受孙权安抚,从山区移居平地,使得东吴劳动力增多。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就是后来江苏常州、镇江、无锡一带昀大。
丝织业开始在江南兴起,但织造技术还不高,所以蜀锦成为重要的输入物资。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
由于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业很兴盛,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
南海诸国。230年,东吴的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我国的台湾省,这是祖国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昀早记载。吴国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扶南诸国。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建业。
3. 苟延残喘的东吴在蜀亡后,是怎样坚持十七年的
道史2019-12-02 18:56:32
司马昭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灭掉蜀国,却没有趁势发动灭吴之战。而是17年之后,东吴才被晋武帝灭掉。要知道当时的东吴没有了蜀汉作为盟友,只能孤身一人的对抗强大的司马氏集团。再加上当时东吴的发展趋势是呈现衰弱的,如此这般想要对抗司马氏是不可能的,它也最终只能步蜀汉的后尘。那么蜀汉被灭后,东吴集团为何还能坚持长达17年之久呢?
也就是说,司马氏想要灭掉东吴,必须要花费灭蜀两倍的代价才可能成功。而对于刚经历灭蜀之战和平叛淮南的西晋来说,兵力、粮草、钱财等各方面都消耗过大,必须要花费一段时间恢复才有可能有这个能力去灭吴。而这就给了孤立无援的东吴存活的时间,直到公元280年才被西晋灭亡,也就是蜀汉被灭后的第17年。
4. 001322东吴新趋势分红我买了4万今天还余额多少
中午新趋势分红,买了47000余额,应该比四万少了分红额
5. 三国中的东吴是现在的哪里
孙吴的疆域范围,北至庐江郡(现江苏中部),南通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西达交趾郡(广西东部),东临东海,涵括我国现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省的完整地区,以及江苏、广西、安徽、湖北省和重庆、上海市、还包括现今越南的北部地区。
孙吴疆域的经略始于195年(汉兴平二年)孙策渡江,讨平江东刘繇、严白虎等地方势力,略有东汉扬州刺史部的大半地区,丹阳、吴郡、会稽、豫章、庐陵、庐江六郡,此时期的政区建置主要以县级政区为主。200年(汉建安五年)孙策死,孙权继位。
孙权时,鼎立局面逐渐形成,孙吴在原江东六郡的基础上,出兵深入各郡险地征讨山越,还向西向南拓展。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长沙、江夏、桂阳等地及士燮所据的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得荆州之南郡、武陵、零陵等地,基本占据荆州,奠定了孙吴疆域的轮廓。公元221年,吴国将南岭以南诸郡以今天广西北海市合浦为界,以北广州,以南为交州,不久即合并。
孙权称帝后,孙吴疆域稳定下来。经过孙权的苦心经营,孙吴疆域“西屠庸蜀之郊,北裂淮汉之涘,东苞百越之地,南括群蛮之表”[80]。此时期的政区建置主要从郡县深险之地及北界西界敌对势力的经略着手。
孙亮、孙休在位期间,三国鼎立格局相对稳定,境内也较为安定,处于平稳发展时期,此时期的政区建置主要示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作局部调整。264年(永安七年),孙吴为便于治理,从交州划出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另设“广州”。交广二州的行政区划设置为后来历代所沿用。
孙皓时期,三国鼎立局面瓦解,处于吴晋南北实力极不均衡的对峙局面,在外有西晋王朝势力频频介入,及内部叛乱势力与敌对政权遥相呼应的情形下,此时期的政区建置体现为统县政区的划小,其中广、交二州在军事行动中,孙吴投入大量的军事和人力,刺激了地区开发,辟置了大量新县及规划新郡。
(5)东吴新趋势分析扩展阅读:
孙吴的科学发展:
1、地理
在地理方面,孙吴的学者严畯曾写过《潮水论》。这是现所知最早的一篇潮汐学专著,是我国气象学与海洋学的开端。
三国末期孙吴将领沈莹著述的《临海水土志》,记载了台湾原住民山夷与大陆百越民族同根同源的文化渊源关系;并从地理方位、气候和地形,以及居民的生产习俗等方面,记述了台湾岛的自然环境及高山族的社会生活发展情况。这一著作对当时的台湾人民的生活有详细的描写,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
2、天文
在天文历法方面,孙吴科学家对天体的探讨十分活跃,孙吴的天文学家王蕃以浑天论名于当世,提高了测定黄赤交角的精确性;陈卓则把源于战国时代的天文学家石申、甘德、巫咸等三家学派所著星图命名的恒星,加以综合,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全天星官系统。
他以二十八宿为基础,再将石、甘、巫咸三派天文学家所定的星官,并同在一起,去其重复,存其不同,绘成全天星图,构建了一个全天星官系统。陈卓的全天星官系统一直沿用到近代。他的这一标准一直是后世天文学者制作星图和浑象的重要依据,并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3、数学
在数学上,汉末三国时期天文、历法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在孙吴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数学家,取得了数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成果。其中以赵爽的《周髀算经注》最为著名。
赵爽是第一个对《周髀算经》进行认真而全面研究的学者。他的研究分为:解释文字,推演数学理论,补图等三个方面,突出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以“弦图”证明勾股定理。二是对“出入相补原理”的运用。
他在“勾股圆方图”书中采用“弦图”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这一方法比外国同类方法早约一千年;在研究二次方程得出的结论,与“韦达方程”类似,但比韦达早了一千三百多年。孙吴学者阚泽对圆周率也很有研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就是借鉴了他的成果。
6. “可是这一个新的难题就愁到了东吴的都督”这“新的难题”指的是什么
制订了火攻曹营的计策,却缺乏实施的条件——缺东风。
7. 东吴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
经济的发展,与外界交往的增加,促进了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知专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属如虞翻、陆绩、韦昭。
佛教开始在江南传播,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的西域僧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
8. 三国时期的东吴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东吴的疆域包括现在的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海南几省和湖南,湖北,江苏的一部分地区。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
东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
东吴原有32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8)东吴新趋势分析扩展阅读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台湾(时称夷洲),这是我国的政治势力第一次达到台湾。
孙吴领有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