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近几年的情况
一、房产开发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增幅减缓
近几年上海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逐年扩大。2003年,上海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刚刚超过900亿元,此后几年以年均100亿元的幅度增长。2007年,上海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创历史新高,达到1307.53亿元,比2006年增长2.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9.3%。
从这几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幅度看,2003年和2004年增长较快,分别为20.3%和 30.4%,2005—2007年仅保持个位数的增长,尤其2006年和2007年仅有百分之二点几的增长率。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中商品住宅比重下降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看,商品住宅的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从2003年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75.5%下降至2007年64.1%。与之相对应的商品住宅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占比分别下降下12.5%和15.8%,2007年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中商品住宅的比重分别为 71%和72.6%。
三、商品房新开工面积持续下降
受房地产宏观调控影响,上海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自2005年上半年起持续下降,而且降幅呈逐年扩大趋势。2005—2007年,上海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依次为4.4%、9%和 19%,其中商品住宅降幅更大,达到6.9%、15%和22.6%。受新开工面积持续下降的影响,近两年上海市商品房竣工面积增长出现放缓迹象,分别仅比2005年、2006年增长5.8%和3.2%,而2003年、2004年增幅曾高达 25.6%和38.2%。
四、商品房销售波动较大
近几年上海市商品房销售波动较大。2003年、2004年上海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增长,分别比2002年、2003年增长20.5%和38.9%,但自2005年国家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以后,上海市商品房销售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2005年、200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出现了9.5%和4.2%的下降。
自2007年起,上海市商品房销售面积 (3694.96万平方米)出现报复性增长,比2006年增长22.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3279.17万平方米,增长25.4%,一举超过历史销售最高年份2004年的3233.74万平方米的规模,扭转了2005年以来连续两年商品住宅销售下降 (2005年同比下降12%、2006年同比下降 8.1%)的趋势。
2008年以来,在房价滞涨的情况下,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的观望更多体现为成交量的下降。2008年4月份,上海住宅新建商品房成交14150套,销售面积147.3万平方米。环比3月份签约套数减少3494套,减少19.8%;签约面积减少33万平方米,减少18.3%;成交面积与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 25.9%。5月份较4月份增加32.6万平方米,环比面积增比22.1%,但与2007年同期日成交量相同,仍下降了2%-3%;与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26.5%。 2008年上海市累计新建商品房成交量为736.5万平方米,与2007年相比下降20.5%,与2006年相比,下降17.6%。
五、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国比重下降
从全国范围来看,2007年,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1307.53亿元),列在江苏(2515.86亿元)、广东 (2510.05亿元)、北京(1995.82亿元)、浙江(1820.84亿元)、山东(1519.07亿元)、辽宁(1497.58亿元)和四川(1331.49亿元)之后,居全国31个省、市、区的第八位,位次比2006年下降3位,投资额占全国(25279.65亿元)及东部地区(15639.64亿元)的比重分别为 5.2%和8.4%,比2006年分别下降了1.4个和1.9个百分点;增幅(2.5%)分别比全国(30.2%)和东部地区 (26%)低27.7个和23.5个百分点,排名全国31个省、市、区的倒数第二位,仅高于西藏(-7.2%)。
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房地产市场调整直接影响了上海房地产投资热情。2008年1—4月,上海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6.69亿元,与2007年同期基本持平,增长0.4%。房地产方面,1—4月,受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整的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呈低速增长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412.14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0.9%,增幅比1—3月回落5.5个百分点,比2007年同期大幅回落14.6个百分点。
Ⅱ 上海浦东所有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名称以及详细地址
序号
公司名称
1
上海超飞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
上海环龙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
3
上海市工业系统房地产联合总公司
4
上海福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5
上海佳鑫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
6
上海鹏程宝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7
上海跃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8
上海望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9
上海大家置业有限公司
10
上海不夜城联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11
上海彭浦商品住宅开发总公司
12
上海和田城市建设开发公司
13
上海市闸北区城市发展投资总公司
14
上海浦联房地产发展公司
15
上海申地房地产有限公司
16
上海新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7
上海机电工业房地产公司
18
上海和玉房地产有限公司
19
上海运和房地产有限公司
20
上海扬波房产开发经营公司
21
上海星苑实业有限公司
22
上海名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3
上海北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24
上海凯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5
上海不夜城欣泰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26
上海合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Ⅲ 房地产发展的历史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历史
第一阶段: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
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1992年后,房地产业急剧快速增长,月投资最高增幅曾高达146.9%。房地产市场在局部地区一度呈现混乱局面,在个别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
1993年底宏观经济调控后,房地产业投资增长率普遍大幅回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5至2002年)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998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四阶段:价格持续上扬,多项调控措施出台的新阶段(2003年以来)
2003年以来,房屋价格持续上扬,大部分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明显。随之而来出台了多项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
最早是1978年,至今已经走过了30年历史。
(3)2013年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扩展阅读:
2012中国500强房企的库存已达到4.9945万亿元(超过2011年中国GDP的10%)?存货均值同比增加50.34%?增幅较2010年进一步攀升6.47个百分点?平均每家500强房企的存货已达到99.89亿元?创历史新高。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曾对媒体表示?据测算?2012年开发商因房屋库存需要支付的资金成本约为3450亿元?而2011年房地产全行业赢利也丌过5000亿元左右。2013房价走势分析如果2012年销售额再下降?则房地产行业整体上将接近盈亏平衡的边缘。
据此估计2013年房地产走势?房地产企业撑丌了多长时间。如果房地产商能熬过2012?则房价走势2013中国必然拉开大崩溃的序幕。
据中国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房价走势分析?2012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431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住宅投资3713亿元?增长23.2%?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949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97605万平方米?增长32.8%。
Ⅳ 中国未来房地产最保值及最佳投资城市是哪些
上海
沪上一位具有 20 多年房地产开发经验的开发商坚定地表达了人们对上海的信
心:“如果我们相信中国最终会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那么上海将会比肩其它
国际化大都市,如伦敦、巴黎、纽约和东京。”另一个投资人也表示:“上海是我最喜
爱的城市。这里的市场颇具规模,对于境外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这位开发同时提到,“未来 3 年,上海核心区域的开发机会将会进一步减少。增
长将会出现在浦东,如浦东南部的临港、奉贤以及金山;会出现在中国的汽车中心安亭,
尤其是在电动车方面;还会出现在张江以及漕河泾高科技产业园。北外滩(虹口区)将
会与陆家嘴一起形成一个金融圈,从陆家嘴向北跨越黄浦江(到北外滩)更为便利,这
一区域将成为陆家嘴的延伸区,”黄浦江沿岸的陆家嘴金融区土地存量非常有限,基本
上没有可供开发的土地。北外滩通过两条隧道与陆家嘴相连,并且在过去几年中写字楼
项目日渐增多。
2014 年的报告中,我们注意到一些受访者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非核心区域如虹桥
交通枢纽等地新开发写字楼项目的巨大存量对核心区域现有写字楼租金和入驻率的影响。
在过去一年中,写字楼租金和入驻率情况相对稳定,因为非核心区域实际入市的项目数
量有限。非核心区域绝大多数项目都是在近两三年前开建的,目前仍处于在建阶段。但是,
在未来的几个月甚至几年中,将有大量新项目入市,供应量将会非常可观。
一位在核心与非核心区域均拥有大量写字楼的开发商认为:“核心区域的情况应该是
不错的,非核心区域面临着压力,因为多数新入市写字楼都在非核心区域。”非核心区
域的供应总量是非常清楚的 — 尽管一些项目可能会出现延迟竣工的现象 — 但未来的
市场需求不清晰。非核心区域的写字楼市场将会如何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几年
中有多少需求可以实现。积极因素包括项目一期开业的位于虹桥交通枢纽附近的全球最
大的会展中心,其总建筑面积约为 147 万平方米;还有日渐成熟的高铁站与上海虹桥国
际机场相连,使得这一地区成为通往长三角地区以及东北亚主要门户城市最便捷的区域。
另一位开发商认为虹桥交通枢纽“有望成为长三角地区的CBD(中央商务区)
深圳
去年,推动深圳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中央政府决定将前海区设定为经济特区,
并给予大量优惠政策。
深圳的写字楼市场空置率经历了很大程度的下滑 — 由 2014 年第一季度的 7.5% 下
降至 2015 年第一季度的 4.6%。在所有的一线城市中,深圳的办公楼市场表现最佳。一
位研究分析师表示,在今后几年中,每年新增写字楼面积将达到100万到200万平方米,
较近年来每年50 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水平有大幅上升。新增面积主要来自福田区和南山
区的后海和前海地区。但是,由于需求强劲,他并不认为租金会降低。一位投资者预计,
深圳将会很快超过广州,成为广东省最大的写字楼市场。
深圳的住宅市场相对稳定,价格指数年同比增长0.7%,是唯一出现增长的一线城市。
一位受访者表示,相比北京和上海的平原地形而言,深圳的多山地形限制了可开发土地
的供应。2015 年 4 月,深圳新住宅供应量同比下降11%,也是唯一供应量下跌的一线城
市。其结果是深圳的新建住宅库存消化周期在一线城市中最低 — 仅为 8.2 个月,有出
现新建住宅短缺的可能性。一位调查分析师表示,在过去一年中,深圳旧居民区的再开
发步伐有所放缓,这也会影响未来新住宅的供应,尤其是在核心区域。
深圳的零售物业和办公楼市场则受益于较低的历史投资水平。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0 年到 2013 年间,深圳的办公楼和零售物业投资位列第 21,居于南京(第 20 位)
和哈尔滨(第 22位)之间。
深圳的另一个有利因素是拥有中国大陆所有城市中最大的移民人口基数,这一点对
于住宅市场尤为有利。与北京、上海和广州相比,深圳的移民人口占比最高。2012 年,
深圳的常住人口接近 1060 万,其中 770 万,也就是 73% 的常住人口是外来移民;而上
海的外来移民占比为40%;北京 37%;广州则是 35%。与其他一线城市不同的是,深圳
的本地人口非常有限,在1980 年中央政府宣布这一地区为经济特区之前,深圳只是一个
小渔村,当地人口数量很少。深圳是中国私募股权产业和 IT 产业的发祥地,华为技术公
司就诞生于此。这座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企业家和熟练的高科技产业工人,他们都得益于
快速发展的 IT 产业。深圳与香港接壤,而香港的房价居全球最高之列,深圳与香港的不
断整合将有助于深圳住宅市场的发展。
网络推出石器时代页游啦,带你回忆青春,还没玩过石器时代的out啦!!! 暴击!暴击!我还以为游戏大招喃,原来是萌宠的名字哈哈。
北京
很多受访者都对北京有深刻的见解,尤其是涉及这座城市的宜居性和城市规
划。其中一位开发商谈到:“北京不适于居住。交通规划很糟糕。北京和上海不同,郊
区市场不活跃。”而另一位开发商则表示:“现在的问题是过度拥挤和交通堵塞。”今年,
北京的城市宜居性评分仍近于垫底 — 位列第 31。
尽管居住环境较差,北京仍然是被机构投资者认为必须前往的两个市场之一。北京
的一位房地产开发商解释说:“城市宜居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房地产市场仍然由就业机会驱动。”
今年,北京表现最好的物业类型仍然是办公楼。从去年至今,办公楼平均月租金保
持平稳,2015 年 4 月,办公楼平均月租金为 382 元人民币 / 平方米,比上海高出 40%。
2015 年 4 月,北京办公楼的空置率仍然维持在 5.4% 的较低水平,在一线城市以及主要
的二线城市中最低。需求主要来自 IT 产业。一位在北京拥有办公楼项目的开发商表示,
最近她的公司在望京地区新完工的办公楼里绝大部分租客都是从事 IT 行业的公司。她还
补充说,中国大陆排行前十的IT公司中有 8 家总部设在北京。
办公市场的强劲需求和相对疲软的零售物业市场导致愈来愈多的购物中心转型成为
办公楼。北京的一位研究分析师介绍说:“在北京,把零售物业转型为写字楼的例子比
比皆是。”可能零售购物中心转型为办公楼的趋势在中关村表现得更为明显,这片围绕
着北大和清华校园的区域被誉为“中国硅谷”。很多以前用于电子产品批发的大楼正在
转型为办公楼。
到2017年,北京商务中心区计划完工的甲级办公楼面积将达到250万平方米,另一
位分析师透露。不过,他并不认为这些新增面积会为市场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原因不仅
包括较高的自用比率,而且竣工时间可能后延,再加上开发商以及许多顶级金融机构的
财务状况非常良好。他还表示北京商务中心区以及金融街办公楼的高昂租金迫使愈来愈
多的租客选择前往非核心区域落户,例如丰台和丽泽商务区。
广州
一线城市中,几位受访者认为广州的城市等级应该位于另外三座城市之下。
一位在广州投资房地产的投资者表示:“即便我们在广州进行了投资,我也并不十分喜
欢这座城市。广州的定位非常尴尬。广州从未得到任何政府支持,不过这一形势现在有
所好转。”另一位投资者则认为他们在广州投资的零售物业表现不佳,在过去几年中,
项目的租金涨幅有限。
另一位投资者的观点则较为乐观,他认为:“广州与武汉的经济发展都很强劲,而
地价却相对较低,位置也不错。那里的地产更具吸引力。这两座城市具有更多的创新精神,
不过项目执行风险也比较高。一些 IT 公司也选择将总部设在那里。”受访者们还特别强
调了珠江新城南部的琶洲,政府将促进那里的IT 产业发展。
广州的办公楼租金基本保持平稳,2015 年第一季度平均月租金为 163 元人民币 / 平
方米,仅相当于北京的 42%或上海的 60%。2015 年第一季度办公楼空置率为 6.7%。
在广州附近一座城市开发项目的一位开发商表示:“广州正在优化其经济结构,迁
出了一些低端制造企业。”他还盛赞了该市的城市规划,认为道路系统设计得非常好。
一位广州研究分析师看好广州办公楼市场的长期表现。他认为珠江新城已经发展成熟,
许多项目的入驻率都接近 100%。另外,他也提到附近的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发展速度比之
前的预期要慢一些。
在已建成的零售商业区内,零售物业市场基本保持平稳。但是,一位研究分析师认
为来自线上零售商的竞争使得经营廉价电子产品和其他消费品的沿街商铺的销售额出现
下滑。
广州的住宅市场基本呈健康发展态势。2015 年 4 月,广州新建住宅存量消化周期为
11.6 个月,同比增长 23%。
南京
2013年,南京的投资和开发前景排名分别列第九和第11位,此后,这座城市一路攀登,
跃居第五,并有坐稳趋势。南京的投资前景评分较去年提高了2.3%,这也让它坐稳了第
五的位置;不过开发前景的评分略微下降了 1.2%,使它的开发前景排名由第四跌落至第
五位。受访者认为南京的投资前景“一般”,但发展前景“良好”。
江苏省是中国大陆最富裕的省份之一,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南京无疑已经跃升
为长三角地区四大经济强市之一,其他三座城市分别为上海、杭州及苏州。
今年,许多受访者普遍对南京持积极态度。一位熟悉南京的开发商认为:“选择城
市的关键标准是看大学以及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还有新兴产业方面的投资。南京、西安、
武汉和成都都是具有这种优势的城市。”他还表示南京计划将于2015 年下半年开始开发
江北新区 — 一个类似陆家嘴的开发区。
另一位开发商认为:“南京具备很好的城市肌理,有望成为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城市。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选择南京作为首都。南京近些年来表现不俗,同时也在推进民
营经济的发展。此外,政府也在着力提升环境质量。南京具有成为第5个一线城市的潜力。
而且,南京的城市规划做得很好,政府的思想也更为开放。”
谈到南京,许多受访者就会把南京和毗邻上海的竞争对手苏州做比较。苏州很早就
开始发展经济,直到现在,南京在 IT 以及高附加值制造业方面仍然落后于苏州。但是南
京具有更强的高等教育基础,而苏州则缺乏享有盛誉的高校。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
而且位于江苏省中心位置,这两个因素被认为是投资南京办公楼市场的积极因素。总部
或区域办事处设在上海的公司,通常更愿意将办公室设在南京,而不是苏州。
一位熟悉南京的开发商则以更为谨慎的态度看待南京的办公楼市场。他表示,在南
京租用写字楼的跨国公司或国内公司的规模往往要比落户上海的公司小很多,常见的租
用总面积一般都在 500-1000 平方米。南京的办公楼市场以散售为主,一位研究分析师认
为。
京沪高铁的贯通也让南京受益匪浅。该市的新建住宅存量消化周期仅有有8.5个月,位
于消化周期最短的城市之列。
杭州
2015年,受访者对杭州的投资前景评分提高了 6.3%,开发前景评分略升0.5%。
在投资前景排行榜上,杭州站稳了第10的位置;而在开发前景排行榜上,杭州则由第11
位上升至第10 位。杭州的投资和开发前景评级均为“一般”。
很多受访者认为,人们之所以对杭州失去了热情是因为这里的市场波动性比较大。
但是,由于浙江是中国最富庶的省份之一,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许多人认为杭州的
地产市场将会从强劲的经济增长中获益良多。
对新建住宅供应过剩的担忧似乎有所缓解。新建住宅存量消化周期同比下降 34% 至
13 个月,新建住宅存量同比增加 9%。一位在杭州有两个项目的住宅开发商介绍说,今
年受中央政府放宽信贷政策的影响,杭州的住宅价格正在缓慢增长,销售量则出现了大
幅攀升。尽管由于需求有限,去年杭州政府大幅减少了土地出让数量,但他看到了开发
商的现金状况有所改善,因此重新拾起了拿地的兴趣。
一位在杭州有项目的开发商表示:“我们的项目位于杭州郊外。杭州核心区域增长
有限,未来的增长会出现在郊外。”一位投资了杭州商业地产的投资者表示:“杭州的
办公楼市场不及广州。钱江新城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对甲级办公楼的实际需求较低。
今后5-10 年间,租金会出现上涨。”
一位研究分析师指出为了提高入驻率,钱江新城办公楼的业主们要求的租金相对较
低,以期吸引核心区域的办公楼租户。
Ⅳ 上海六条措施稳定房地产投资,房企:将缓解企业当前压力
2020年4月10日,上海市政府召开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一级巡视员王扣柱透露,上海市政府制订了《上海市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将于近期印发。
政策中提及要激发社会投资活力,而企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75%以上,主要是房地产开发和制造业两大板块。
此次政策提出保持土地市场交易平稳有序、加快经营性用地出让节奏、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减轻房企入市成本压力、提高存量土地投资强度等。
业内人士指出,稳定房地产投资是激发社会投资活力的重要渠道,出台房企土地投资相关政策,同时减轻房企入市压力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有房企人士亦表示,政府提出“减轻房企入市成本压力”的措施,大家肯定是欢迎、叫好的,因为疫情,年初房地产销售影响较大,对房企的现金有一定影响,延缓缴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家的压力。
具体而言,此次涉及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措施共计6条:
一是保持土地市场交易平稳有序。疫情防控期间,对采取定向挂牌出让的地块,取消现场交易环节,直接电子挂牌交易并确认竞得。对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地块,现场交易环节通过网络方式进行。顺延开竣工和投达产履约时间,消除疫情对土地出让合同履约的影响。
二是加快经营性用地出让节奏。夯实土地供应计划,适当增加年度土地供应量。针对不同出让方式,采取差别化入市管理。
三是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存量工业用地经批准提高容积率和增加地下空间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支持利用划拨土地上的存量房产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土地用途和权利人、权利类型在5年过渡期内可暂不变更。
四是减轻房企入市成本压力。今年开工建设的住宅项目可延期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延期缴纳土地增值税。
五是降低制造业项目用地成本。保障重点转型区域制造业用地规模。协调推进桃浦、南大、吴淞、吴泾、高桥等重点区域整体转型,降低项目落地成本。
六是提高存量土地投资强度。精准实施混合用地出让、容积率提升、标准厂房分割转让、绿化率区域统筹等政策,高效利用存量土地。
中梁地产战略总经理曹俊浩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针对上述政策,我们的投研部门进行了研究,觉得这些新政策不仅能提升行业效率,合理对冲疫情不可抗力影响,也能有效地缓解当前的企业压力,给企业更多的发展机会。比如,我们中梁目前就正在积极寻求参与上海城市更新的机会,营造新的增长空间。
禹洲集团东部区域投资部门总监龚婷也指出,新政体现了政府在疫后积极进行复工复产,通过政策扶持和措施落地,提振市场信心,抵抗疫情后效,减缓企业压力的同时给予发展动力。禹洲自2004年布局上海以来,参与城市开发和综合建设,今后也会积极把握政策,参与城市更新,持续深耕上海。
不过,也有房企人士直言,此次政策力度较为缓和,主要是针对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对疫情后房企的复工复产的直接影响较小。其认为,受疫情影响地方政府面临财政压力,政策中提到“加快经营性用地出让节奏,适当增加年度土地供应量”主要是借由土地投资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同时提及“减轻房企入市成本”来鼓励房企拿地投资。
上海城市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资深地产人士邵明浩表示,该政策明确增加供应的规模,一定程度上弥补因旅游和其他行业的损失带来的财政压力。同时,近年来上海一直在强化推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增加容积率有利于存量土地的提高效率,改变了过往低于招拍挂地块出让效率的历史问题。“减轻房企入市成本压力”, 降低企业资金压力,有利于项目更好开发,也有利于企业集中资金进行土地购买,进行正常的经营运转。
Ⅵ 谁知道上海的一,二.三级的所有房地产公司
希望能帮的上
1.上海绿地集团
2.大华集团
3.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上海中星(集团)有限公司
5.上海万科城市花园发展有限公司
6.上海市农工商房产(集团)有限公司
7.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
8.上海瀛通(集团)有限公司
9.上海建工房产有限公司
10.中华企业有限公司
11.上海凯迪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12.中海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13.上海东苑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14.上海静安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15.上海新长宁(集团)有限公司
16.上海中环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17.上海三湘集团有限公司
18.上海金外滩(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19.上海中远三林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20.上海建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21.上海证大置业有限公司
22.上海中邦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23.上海鹏欣(集团)有限公司
24.上海正阳(集团)有限公司
25.上海中房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26.上海永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27.上海城建(集团)公司
28.上海达安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29.上海恒大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30.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
31.上海西部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32.上海宝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33.上海闵行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34.上海城投置地有限公司
35.上海兴盛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36.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
37.上海静安城建投资置业有限公司
38.上海珠江投资有限公司
39.上海中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40.上海浦东伟业房地产开发总公司
41.上海康桥半岛(集团)有限公司
42.上海绿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43.上海中福地产置业有限公司
44.上海静安(地产)有限公司
45.上海城开(集团)有限公司
46.上海市上投房地产有限公司
47.上海顾村房地产开发公司
48.上海好世置业有限公司
49.上海中凯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50.上海住宅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Ⅶ 我国房地产未来前景
我国房产最近几年每年平均涨幅为30%,依照这样的涨幅,是很难持续的。这其中的原因可以说是很多,相信有这样的趋势肯定有一定的多空方的角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可是由于现在房市价格处于高位,再上涨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打个比方,加入房价50万的时候涨个30%是65万,如果到了200万了,再涨个30%就是260万!也就是说现在买套房子如果不是为了想套住自己话建议现在最好别买,建议租房住为好,相信你有这个问题绝对是年轻一族,年轻人现在工作租房比较好,其中最好的一点就是工作到哪儿,租房就可以租在旁边,这样可以节省了上下班拥挤和堵车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最主要的是现在房价高的好多人买了都会难受的,买套价格便宜的吧,地理位置不好不说,对于工作创业的人也有很多不方便,建议先好好挣钱攒钱创业,等几年自己能力强了,再考虑这个事情吧,这也防止把父母的养老钱给喂了房子。再者,虽然房价最近调控也降不下来,心也不要太着急,估计2011年由于国家投资还会维持在高位,货币政策所谓的稳健,房价不会降的,但是眼光放远点,待上五六年,当你有更多的积蓄了,工作比较稳定了,再买个适合自己的房子就很好了,到那时估计房价应该可以了!安心创业吧,先别考虑这个了,免得失去今生的创业发展机会!现在买房和买套一样!
Ⅷ 上海的房地产开发商有哪些呀
上海绿地集团
大华(集团)有限公司
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中星(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万科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农工商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新长宁(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东方城市花园有限公司
上海建工房产有限公司
上海静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浦东新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中海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瀛通(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城投置地有限公司
上海证大置业有限公司
上海鹏欣(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西部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明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上海中房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中环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城建(集团)公司
上海静安城建投资有限公司
合生创展集团上海珠江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达安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康桥半岛(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宝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永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顾村房地产开发公司
上海建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住宅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中建房产(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正阳(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东鼎投资经营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东渡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城开(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三湘(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景瑞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凯德置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地区)
上海兴盛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闵行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顺驰投资有限公司
旭辉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静安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中福地产置业有限公司
上海中凯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金外滩(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市上投房地产有限公司
中邦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
Ⅸ 升龙集团的创始人是谁
升龙集团的创始人是林亿。
上海升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升龙集团)由国内版著名企业家林亿先生于1999年创办于福建,发展于全国,集团总部位于上海市陆家嘴。上权海升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国性、多元化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集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及资产管理的城市综合运营商。
(9)2013年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扩展阅读:
上海升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经营业务涉及房地产投资、商业物业经营管理、酒店开发建设及经营管理、金融投资、物流贸易等多个领域。现已在香港、上海、天津、厦门、武汉等多个国内一线城市成功开发地标性的高品质城市综合体,并成为中国少有的跨国运营的大型房地产集团。
上海升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已在澳洲、北美、欧洲等地设有办事处,积极开发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