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南海局势分析的资料

南海局势分析的资料

发布时间:2022-09-19 14:19:59

① 南海局势分析

南海局势错综复杂,其博弈的国家牵扯众多,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河东盟国家。但最主要的是中美两国。其他国家只是趁火打劫。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的呢:
1.经济上大力发展与东盟国家的联系,特别是菲律宾和越南的关系。这样的目的不是中国多么的仁慈,而是为了积累更多的反制手段,有朝一日,让这两个国家对中国深度依赖,这样才能在合适的时机内通过经济武器,一举摧毁这两个国家的经济。
2.外交上,实施连横战略,对东盟实施分化瓦解。打掉菲律宾企图绑架整个东盟和中国对抗的图谋。同时支持菲律宾的敌对国和不友好势力,当然是秘密的。
3.军事上,大力发展两栖力量和兵力投送能力。大力发展两栖攻击舰,航空母舰,大型运输机和反潜艇能力。形成足够的威慑力,和绝对的军事优势,做到动用武力的时候能够一举解决掉菲律宾的军事实力。

② 近期南海局势的时政材料

我第7集团军空军部队出动了100架多种类型的战斗机在中国南海领域进行了实战演习。一般情况下,中国在党报上发布声明,就已经说明事情已经非常严重。下面看下党报上的报道:“有关各方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原则立场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随意让某些国家乘机“蚕食”中国的领土。在这一问题上作出严重的战略误判,势必付出应有的代价。”
近期随着越南,菲律宾在南海不断在南海闹出动静,南海争端已经进入白热化。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大国从本地区和平考量一直主张和平来解决当前南海争端已表现出 大国胸襟和克制,但越南,菲律宾似乎没有收手的打算。最新消息显示越南要继续在南海开采石油,菲律宾在南海拆除中国设置的标示,接下来美菲还要在此举行军 演。
这无疑再次验证一个道理:面对狼子野心,必须动刀。虽然中国当前从地区大局考量一直保持克制,但是菲越在南海继续肆意妄为显然将对中国核心利益造成侵害, 历史一再证明面对中国核心遭侵犯,中国始终不怕打仗,坚决亮剑给野心家致命打击。

③ 中国南海的现在局势如何

南海局势分析:中国造航母促使南海局势提前复杂化

综合近期以来关于南海问题纠纷的新闻事件,包括菲律宾立法抢占黄岩岛、马来西亚总理宣称对弹丸礁拥有主权、以及近日的中美南海摩擦事件,笔者得出了标题中的观点。

当然,这里说的不是说中国造航母是导致南沙问题的根源,而是要说,中国制造航母的消息促使本已存在的矛盾提前爆发。虽然中国航母现时只是只闻其声,但其潜在的威慑力已经迫使菲、马等国坐不住了。

毋庸置疑,在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面前,牵扯其中的所有国家似乎都心存幻想,希望能从中分得一被羹。这包括美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甚至小国文莱。但是各位必须明白,所有这些国家对南海的企图并非是今时今日才有的,那为什么近期以来南海问题都一股脑的冒出来了呢?

笔者认为,这与中国近期频频发出要制造航母的消息有关。这些国家知道一支现代化的航母战斗群对于中国在维护南海利益中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必须在中国航母出世前做点什么,从而获取今后与中国进一步交涉的砝码。

在此有必要对一支成熟航母舰队的作战威力加以介绍。尽管中国的航母还未问世,但我们可参考美国航母舰队的组成来分析。

美国航母战斗群的作战编成一般根据使命任务和威胁环境确定。一个具有较高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的航母战斗群均具有防空、反潜、反舰和对岸攻击等作战能力。一般使用以1艘航母为核心组成的战斗群(称为单航母战斗群),通常配有4艘防空型导弹巡洋舰、4艘反潜型导弹驱护舰和1~2艘攻击型核潜艇。

从作战纵深来看,美军航母战斗群具有攻防纵深大、层次多和火力强的特点。以第一层外防区为例,其纵深防区可距母舰185~400公里。航母战斗群主要作战兵力为航母舰载机,包括近50架携有空空导弹的战斗机、约70架攻击机、20架反潜机,可以配合战斗群中的攻击型核潜艇在1000公里舰队活动范围内的海域实施反潜作战;战斗群内各平台所携约350枚“战斧”巡航导弹可对460公里以内的水面舰艇或2500公里以内的敌地面目标实施常规或核攻击。

由此,航母舰队的作战威力可见一斑。南海南北长约2970公里,东西宽约1670公里,一旦中国的航母在建成并进驻南海领域,将有效的提高中国对该领域的主权维护。这对于周边那些有贼心无贼胆的小国来说将形成巨大的威慑作用。这也是这些国家纷纷在中国官方基本确认建造航母后所做出主权要求的原因,颇有些投机取巧的意味。

美国也意识到南海在未来战略中重要性,因此也会参与进来,除了与东南亚各国加强军事联系之外,就是进一步窥探中国在该海域的军事状况以及海洋条件,以为日后可能的冲突做准备。但碍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美国一开始选择了一条没有携带武器的间谍船到南海活动,遭到中国抗议后旋即又派出宙斯盾军舰前来护航,这一方面暴露了美国担心与中国交恶,同时也铁定了心要在南海问题上找到一席之地。

当然,南海问题的集中爆发还有其他原因,如当前几乎所有媒体都聚焦中国正在召开的“两会”;还有就是中国今年将在和谐的气氛中迎接建国六十周年;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摸准了中国的脾气,他们料定中国不会草率的与任何国家和地区发动一场战争。

应该说,这些国家操作南海议题已经达到了预期目的,如果中国真的默默无闻,那么他们也算拣了个大便宜。可是中国会吗?南海问题到底该怎样解决?谈判还是战争?

中国外交部已经表态,中国对南海“9段线”内的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在北京参加两会的高级军官也放话,称中国军队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后续的发展估计应该是先要继续讨价还价的,如果谈不拢的话局部冲突估计在所难免。
------------------------------
http://..com/q?word=%D6%D0%B9%FA%C4%CF%BA%A3%CF%D6%D4%DA%BE%D6%CA%C6&ct=17&pn=0&tn=ikaslist&rn=10&lm=0&fr=search

④ 南海局势分析

得强硬啊,在这方面俄罗斯是最好的榜样,凡是在我们海域内违法建的可以直接强制国有,不服的大炮说话,打坏了也不吃亏,没有投资一分钱用现成的。中国不是没有这实力,而是缺少这方面的勇气,安逸生活太久了,也应该松松筋骨了,台湾也是美国不是要卖什么新式武器给它吗,好啊,您卖吧,在他买完后还没学会使用或没有成军直接收回,让美国佬看看啥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国与国的较量最终还是飞机大炮说的算。。。。。
还有你跑越南领海建几个油井试试,肯定是刀兵相见,不管你有多强,一个字打,南海所面临的问题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蒋介石内战、抗美援朝哪个面临的问题不比南海的大,最终还是解决了,船到桥头自然直,对别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中国在落后时都没有屈服何况现在。。。。

⑤ 急求!!!南海局势是怎么回事来龙去脉是什么,中国与各国在此事的关系,现在怎么样了/

南海已成为阻挡中国崛起无法回避的门槛 1946年11月,一位名叫林遵的海军军官带领4艘舰艇从广东虎门出发,驶入中国南海的深处。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这支海军舰队要完成的是进驻接收西沙和南沙群岛的历史任务。从那时候起,中国军人勒石西沙、竖碑太平岛,是现代中国第一次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 当然,众所周知,中国在南海的天然主权在历史的烟尘中不停地受到干扰和质疑。甚至在很多时候,这种干扰只能通过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在最近的两会上,从解放军代表到地方代表,有不少人提出了南海的主权问题,提案和谈话中对南海问题关注的密集程度实为少见。而仿佛是为了从客观上印证这种关注,就在两会进行过程中,中国船只和美国侦察舰艇在南海发生了直接对峙。 相信这种不同国家舰船之间在南海的对峙已经不是第一次。但是中美舰船的对峙却少有见诸报端。至少在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之后,人们很少看到来自南部国门的大国较量报道。但是媒体上的平静并不等于波涛中的祥和。美国国防部在中美南海摩擦之后放言,美国还将继续从事南海的侦察活动,这至少说明了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南海已然成为大国全球利益的前沿阵地。从当年EP-3侦察机在南海上空对中国的情报侦察,到如今海上侦察船的频繁活动,南海已经成为不少国家对华侦察和制约的前沿。其洋面之广阔、水域之深厚、各国利益之错综复杂,正是大国伸手染指的绝好机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发展,南海上穿行的航船越来越多,石油勘探的需求日益增强,对南海的主权行使要求也更加迫切。 长期以来,中国在南海有争议地区所秉承的原则一贯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主要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路线所决定,当然也不乏我国海军一度缓慢发展,在南海行使主权的尴尬。但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责任的加强,南海已经成为了中国无法回避的崛起门槛。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这个海域的主权主张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更应该增强。而行使主权的方式虽然不至于强硬到剑拔弩张,但是也应当符合中国对周边外交的需要。中国能够向亚丁湾派遣舰队行使国际责任,那么更有理由在南海维护一个至少是祥和稳定的局势。如果一个国家在崛起的门槛上失语,那么它不但无法跨越大国所设置的崛起屏障,同样无法跨越自我的崛起心理。 中国要成为大国,的确要跨越不少技术门槛和心理门槛。南海正是这样一个集中了发展战略和发展心理的焦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中,守土有责、视边疆如民族生命一直是一种神圣,这种神圣能否在一个国家的未来中继续延续和衍生,将决定这个民族未来的生存空间。

⑥ 介绍一下海洋局势及争端,少些评论,多谢介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南海局势发生深刻的变化。周边国家和域外势力纷纷调整战略和南海政策,不断挑战中国南海政策和权利主张。南海形势从总体稳定正逐步趋向动荡,不确定因素不断地增加。斗争性质也从海洋权益之争上升为海洋战略博弈。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南海局势将保持总体无战事、局部对峙和冲突难免的状态。既针锋相对,又斗而不破,是各方所共同把握的政治外交尺度和斗争策略。
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其中包括菲律宾和越南等南海争端国,将继续保持良好的政治外交关系和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与此同时,各方围绕南海海洋权益的争夺与战略博弈将更加复杂和深刻。菲律宾和越南等南海争端国大搞“大国平衡”,在经济上求助中国,在安全上求助美国,不断地借助域外势力与中国抗衡,企图巩固其在南海已经非法攫取的利益。美国等域外势力的不断介入,不仅是自2010年以来南海局势骤然紧张的重要动因之一,而且也将给南海地区带来更多的不稳定因素。挑唆和支持周边国家在海上争端问题上与中国保持适度紧张和对抗,蓄意歪曲中国和平崛起的形象,给中国施加种种压力,符合美国战略利益。因此,正确分析南海问题及其形势,在坚决捍卫中国领土、主权和安全的基础上,与周边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既是当前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也将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
一、当前南海总体态势
(一)南海及南海诸岛的自然概况
南海自然海区总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包括南海主体海域、北部湾和泰国湾。南海海域纵跨约2000公里,东西横越约1000公里。南海几乎整个地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北部邻接中国海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等各省区,东侧与菲律宾群岛相邻,南部邻接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西至越南、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部分领土。中国领土的最南点曾母暗沙就位于南沙群岛最南端,北纬3°58‘,东经112°17’。南海四周由许多海峡与太平洋和印度洋沟通,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海上运输的“生命线”,其中马六甲海峡被誉为是南海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

南海诸岛是位于南海的中国许多岛屿、沙洲、岩礁、暗礁、暗沙和浅滩等自然地形(以下简称为“南海岛礁”或“自然地形”)的总称,共有岛、礁、沙、滩等各种自然地形约300多个。这些自然地形分布范围极广,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止黄岩岛,南北绵延约1800公里,东西分布约900多公里。按照这些自然地形的分布位置,中国历来将它们分成四大群岛进行管理,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根据1983年4月24日中国地名委员会受权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南沙群岛共计189个名称,其中包括群岛、岛屿14个,沙洲6个,暗礁134个,暗沙35个。
目前,东沙群岛在中国台湾的管辖之下;西沙群岛在中国大陆的管辖之下;中沙群岛,除了黄岩岛之外,均位于水下,处在中国大陆的管辖下;南海群岛,除了中国驻守的8个岛礁(大陆驻守7个,包括永暑礁、华阳礁、赤瓜礁、东门礁、南薰礁、渚碧礁和美济礁;台湾驻守南沙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之外,其他40余个岛礁分布被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争端国所非法侵占。
南沙群岛是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群岛。主要岛屿有太平岛、南威岛和中业岛等20余个,其余的多为高潮时被淹没、低潮时高出水面的低潮高地,以及暗礁和暗沙等自然地形。
(二)南海形势及其发展趋势
近年来,从总体上看,南海形势复杂多变。从各具体领域角度看,情况亦各有不同。
从政治角度看,南海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和政治力量对比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从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关系看,中国与这些国家均保持着友好政治关系,即使是与南海争端国家之间,也保持着正常关系。在对待南海问题上,东盟其他成员国的立场和态度并非完全一致。除了这些域内国家之外,一些域外国家也逐渐介入到南海事务中,在南海地缘政治构建和政治力量对比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包括美国和日本等国,其中代表者是美国。
中美之间的合作必要性日增,海洋方向的战略博弈也初现端倪。在美国看来,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对美国在世界海洋的传统霸权地位构成潜在威胁,甚至在一些方面已经构成了挑战。目前,美国调整了其亚太战略,南海是美国亚太战略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防范和遏制中国在南海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已成为美国近期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
目前在南海,美国与菲律宾和越南等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战略利益,即制衡和围堵中国。越、菲等国唯恐中国强行夺回它们在南海的既得利益,急需借助域外势力抗衡中国。不过,菲律宾和越南等国也应吸取当年格鲁吉亚的经验教训,不要幻想着一旦它们与中国之间的海洋争端激化,美国会为了帮助它们而不惜直接卷入与中国的冲突。因此,在政治层面看,南海地区是战略博弈的新舞台。
从经济角度看,在全球经济低迷情况下,中国经济相对稳定发展,对于南海地区国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与美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均保持着重要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关系。中国与包括南海周边国家在内的东盟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与日俱增。因此,对于中国与越南和菲律宾等南海争端国来说,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本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
从军事角度看,目前各方均保持克制,均不愿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在南海争端中,各国均慎用海军,一般派出的均属于非军事化的行政执法力量。不过,美国和日本已先后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菲律宾的军事合作和援助,帮助菲提高海上军事能力。美国、印度也加强了与越南的军事交流与合作。俄罗斯则快速地恢复与越南之间传统的军事合作关系。总之,在域外势力的扶持下,菲律宾和越南等南海争端国正掀起一轮军备建设的热潮。
从南海自然资源勘探开发角度看,目前,被大力开发利用的南海自然资源主要是渔业资源和油气矿产资源,天热气水合物等新型资源尚处于调查研究阶段。在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在争议海域,中国渔民渔船常面临着被周边国家非法抓扣的威胁。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面,马来西亚、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常年在争议区里与外国公司合作,非法掠夺争议区的油气资源,与之相反的是,迄今为止,中国在南海争议海域没有打过一口油气井。
总之,在南海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关系。中国始终持克制的立场,而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罔顾中国的善意和忍让,绝不接受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倡议,践踏“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大肆掠夺争议区的油气资源。越南已与世界多国油气公司签署了上百个合作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合同,几乎将整个南海争议区划分为200多个油气对外招标区。今年6月,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越南国会通过了《越南海洋法》,将中国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正式写入立法。
为了应对越南越来越肆意的挑衅,今年中国采取了一些反制措施,例如,国务院正式宣布设立三沙市,作为掌管南海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一级地方行政建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首次在南海争议区划定9个油气招标区块,对外公开发布。这些区块均位于中国与越南之间的争议海域内,不涉及其他争端国。南海自然资源争端将继续存在,是影响南海局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存在着因资源问题而引发局部对峙或对抗的可能性。
从国际舆论角度看,可以说2010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自那时起,南海争端被炒作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关于南海争端的舆论宣传态势与1990年代末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从媒体报道看,在1990年代末之前,南海争端只偶尔在各种媒体中有所报道,而从近两年看,涉及南海争端的报道几乎天天可见。另一方面,从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等机制看,在1990年代末之前,几乎从来没有将南海争端列为会议的正式讨论议题。而自2010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东盟会议上高调宣称要保障“南海航行自由”、美国在南海有重大利益之后,两年以来,南海争端几乎成了东盟各级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今年甚至发展到一个极端,即由于菲律宾无理要求将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写入会议文件,导致今年东盟外长会议无法达成一致,未能发表联合声明,这是东盟成立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
从法律角度看,中国在南海的权利主张具有双重依据,包括一般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而周边国家基本上只有一个依据,即《公约》(此问题将在下文详述)。
二、“南海问题”的由来及其复杂的背景
(一)“南海问题”是何时出现的?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南海争端起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自那个时期起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争端国陆续开始侵占中国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遭到中国的抗议和反击,以至于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发生过两次中越南海局部武力冲突。不过,即便如此,南海争端都没有成为地区性的热点或焦点问题,南海局势总体上一直是和平稳定的。
但是,2009年前后,南海局势开始发生变化,2010年是南海局势的转折点。美国在完成其亚太战略部署和南海政策调整之后,与越南相互利用,借越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之机,高调介入南海事务。代表性事件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当年的东盟地区论坛的多个场合,高谈南海“航行自由”问题,并宣称美国在南海有国家利益。
近年来,越南和菲律宾极大地改变其南海斗争策略,采取“多管齐下”手段。在与中国关系方面,它们在高唱与中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不断地增强各自在南海的实际存在,巩固和维护各自在南海已侵占岛礁和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等方面的既得利益。与此同时,越南和菲律宾还采取隐瞒事实真相和歪曲事实等手段,扮演在南海“饱受中国欺负”的被害者形象。在东盟内部,菲律宾和越南则不遗余力地绑架东盟其他成员国“一致地”对付中国。
在越菲之间,它们已取得谅解,暂时搁置了它们之间原也存在的南沙岛礁领土争端和海域划界争端,密切配合,公开挑战和否定中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并共同为美国快速介入南海争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对域外势力方面,越南和菲律宾急迫地将美国拉入南海,以抗衡中国;它们快速地增强了与日本和印度等其他域外国家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合作关系,利用这些国家与中国之间存在的海洋争端或缺乏战略互信等因素,以及这些国家对于南海战略地位的高度关注等问题,博取这些国家的支持,将它们也拉入南海事务。
与此同时,越南和菲律宾等国还违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加紧在争议区单方面开发建设,引发南海紧张局势。一直以来,越南在所侵占的岛礁上大肆活动,包括出台国家政策鼓励往争议岛屿上移民和发展旅游;加紧对侵占岛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医院和教堂等;在岛上搞议员选举和演习练兵等活动;在争议区从事油气自然勘探调查活动,并与西方和印度一些油气公司签订了大量的油气勘探开发合同。同时,还大打法律战和舆论战,有计划召开国内外研讨会和国际舆论宣传,特别是调动海外人员加大对美国议会的说服工作;越南还提交了南海北部和南部的外大陆架划界案。一旦中国针对这些非法活动进行阻拦,越南和菲律宾就大造舆论,宣称中国“欺负”它们了。
(二)美国的南海政策
历史事实证明,南海问题的冷热与美国地区战略和南海政策是息息相关的。近年来美国大力炒作“南海问题”也是为了实现其亚太战略目标。从本质上看,美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南海政策与其初始阶段是一脉相承的。美国南海政策形成于冷战时期,其核心是争夺战略控制权。
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争夺西北太平洋的战略控制权,南海作为西北太平洋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也属美苏战略争夺与控制范围之内。冷战结束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和越南从柬埔寨撤军,美国对南海地区军事存在重要性认识有所下降,遂将其南海政策调整为“中立”,实际上是较大地削弱了南海在其全球战略中的重要程度。
在此时期,对于南海主权争端,美国采取的是中立的立场,“不支持任何一方”。此后,为保留其在安全利益受到影响时调整立场的选择权,美国政要的言论开始小心地避开有关中国在南海地区的领土主权问题,转而通过强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重要性来表达对南海海洋权利的关切。
20世纪90年代,菲律宾和越南利用中国重视战略机遇期和维护周边稳定的机会,加强了在南海的侵权活动,不仅不断地巩固建设其非法侵占的岛礁,而且不断地引进西方油气公司,争夺南沙海域的油气资源。1990年代中后期,中国开始对这些非法活动忍无可忍,在提出抗议的同时采取了相应的反制行动,例如,进驻并建设美济礁。
由于苏联解体,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大为减弱,美国逐渐将中国视为在本地区的潜在战略对手,并随之调整其南海政策,并且很显然地,此阶段的美国南海政策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直接相关。美国片面地将中国在南海针对越南和菲律宾等国的挑衅行为采取的反制行为视为是中国在南海的势力扩张,将中国对南海的合法权利主张视为是一种“威胁”,认为有可能演化成较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声称将可能对美国在南海的至关重要海上交通线构成威胁。
1995年5月10日,美国国务院代理发言人谢利就南沙群岛问题发表了一项正式声明,宣称“维持航行自由是美国的基本利益”等内容。该声明除继续在南海主权归属问题上坚持蓄意的模糊姿态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明了美国在该地区的主要政策意图,即:对主权争端各方观点不予置评;南沙群岛问题应该以和平手段解决;反对以武力手段解决这一争端;不管最后以何种方案解决,南海上的航行自由不应受到影响。1995年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正式决定对于南海问题的立场将从“不表态”改变为开始“表态”。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和美国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南海问题在美国对华战略中的权重加大。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相对实力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独断专行的能力,美国开始重视通过外交等“巧实力”,实现其维护全球霸权地位的目的,南海争端被美视为其遏制中国所能使用的巧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将南海问题作为“抓手”,笼络亚太地区和南海周边国家,企图“包围”和“遏制”中国。
美国企图通过有限度地激化南海争端,恶化中国与南海争端国家之间的关系,搅乱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局势,为其插手南海地区事务制造借口,为中国制造困境,以便达到遏制中国、迟滞中国迅速发展步伐的目的。美国企图通过“搅浑水”手段,将涉及各国发展与安全的航行自由问题混入“南海问题”,达到将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域外国家拉入南海地区,改变本地区政治力量对比格局,减弱中国日益增强的地区影响力的目的,为其争夺本地区安全事务主导权创造条件。
但是,与此同时,中美利益交织日益复杂深化,美国暂不希望与中国在周边海域发生直接冲突。为此,近年来,美国采取了推出“代理人”和充当“和事佬”的策略,快速地实现其南海政策从“不介入”到“积极介入”的转变。
一方面,美国通过给越南和菲律宾一些“甜头”,使它们甘愿充当美国在南海方向挑战和公开对抗中国的“代理人”。2010年以来,美国以多种方式加强与越南和菲律宾的政治和军事关系,例如,目前美越的关系是“越战以来最好的”。美国利用越南和菲律宾等国与中国之间存在的海洋争端以及这些国家需要借助外力抗衡中国的战略需求,通过挑唆、拉拢、暗中支持等手段,鼓动越南和菲律宾不断地公开挑衅和对抗中国,导致这些国家与中国之间业已存在三十余年、各方相对克制的海洋争端迅速激化,演变成为所谓的“南海问题”。
另一方面,美国试图充当调解“南海问题”的“和事佬”。美国国务卿等高官高调频频出击,利用东盟多边平台和各种场合,渲染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影射中国“不遵守国际规则”,为其争夺和掌控南海地区安全事务主导权营造舆论氛围。自2010年以来,美国国务卿和防长等美国军政高官要员轮番地利用东盟各个级别的会议及记者招待会等多个平台,以及与菲、越双边高层互访、对话和联合军演、强化军事合作等场合和方式,高调炒作“南海问题”,以貌似中立的“和事佬”身份,强行要求中国接受“以多边方式和平解决南海争端”,试图强行介入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争端。

⑦ 南海局势分析!!

中国现占有西沙群岛,台湾占有东沙群岛,中沙群岛仅黄岩岛露出水面,现中菲黄岩岛对峙中。中国同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有南沙岛礁主权及管辖海域争议,同印尼、文莱有管辖海域争议。中国主张拥有除泰国湾以外的几乎全部南海海域的管辖权以及其内岛礁主权。中国对区内任何一方都具有压倒性军事力量。但南沙群岛离大陆较远,无供大型军舰停泊的港口和码头,不宜大量驻军。即收的回但守不住。且中国的国际中形象似乎不太好,有欺人太甚的意思,在国际舆论中中国是受谴责的一方。如果武力收复,破坏中国和平崛起的承诺,回到国强必霸的历史老路上来。加上美国重返亚太,南海为世界贸易交通要到,全球三分之一的航运需经过南海水道,故美国不能让中国全完占有南海,以免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其所为需保证南海的航行自由,即保证美国在任何时候都有把军事力量投送到南海的权利以确保其利益不受损害。中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加剧暴露,国内民怨沸腾,且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如果处理不好会有损政府和党的合法性。所以中国可以打,但是要考虑到国际社会的反应以及国外国内可能给中国造成的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南海的确有大量的油气资源,实际上南海周边国家的开采大都集中在没有争议的近海海域,所以新闻中说越南打了多少多少油井盗采中国资源实际上有夸大嫌疑,是为了激发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有西方评论说中国目前的情况有类似于二战之前纳粹德国的意思......

⑧ 给我提供一些南海的资料

南海

南海,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北接中国广东、广西,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为面积3,500,000平方公里(1,351,350平方哩)的深海盆。四周较浅,中间深陷;平均深度1,212公尺,最深处达5,559公尺。西部有北部湾和泰国湾两个大型海湾。汇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以及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中国在南海中的重要岛屿有海南岛和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以及黄岩岛等。南海海区主要属热带、赤道带气候,温度高,年变化小,生物种类丰富。沿海河口一带为良好渔场,稚鱼成长后又向近海洄游。在深海区有随海流前来的金枪鱼、旗鱼、鲣鱼、鲨鱼等远洋性鱼类。近年来在珠江口、莺歌海、西沙群岛等海域海底均已发现石油。南海为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交通要冲,但岛礁众多,水深变化大,有些海域是航行上的危险地带。

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北接中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作经澎湖到台湾东石港)一线同东海分界。东南至菲律宾,南至加里曼丹岛,西南至越南和马来半岛等地。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北部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注入。平均水深1,212米。位居热带,海底高台上多珊瑚礁,大陆架富石油。盛产鱼、虾和名贵海产。

从东海往南穿过狭长的台湾海峡,就进入汹涌澎湃的南海了。南海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海四周大部分是半岛和岛屿,陆地面积与海洋相比,显得很小。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于北部,主要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由于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阔水深的南海总是呈现碧绿或深蓝色。南海地处低纬度地域,是我国海区中气候最暖和的热带深海。南海海水表层水温高(25℃~28℃),年温差小(3℃-4℃),终年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南海盐度最大(35%),潮差2米。

南海的自然地理位置,适于珊瑚繁殖。在海底高台上,形成很多风光绮丽的珊瑚岛,如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海诸岛很早就为我国劳动人民发现与开发,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土包括大陆、岛屿和干出礁这些陆地及其沿岸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水域,这些水域有人叫作“蓝色的国土”。国土范围和面积均应以国家权威机关公布为准。南海诸岛的岛屿和干出礁的陆地面积,国家或海南省国土部门似未公布。南海诸岛的领海基线,国家只公布了一部分,大部分未公布,领海和毗连区的范围和面积自然也未宣布。根据掌握的图件(可能不是最新的、比例尺不是最大的),初步量算出南海诸岛陆地面积(表1),仅供政府公布前作参考。南海诸岛陆地面积小,为5286.5平方公里,但散布范围广,拥有大量“蓝色的国土”。据《海洋法公约》而测算,1个远离大陆的珊瑚礁干出礁或小岛,至少可以拥有1543km2的领海和431015km2的专属经济区海域。”(参考中科院赵焕庭的论文“南海诸岛的主权、资源与开发”)

南海水产丰富,盛产海龟、海参、牡蛎、马蹄螺、金枪鱼、红鱼、鲨鱼、大龙虾、梭子鱼、墨鱼、鱿鱼等热带名贵水产。

中国最大的外海——南海

南海是中国最大的外海。

南海的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约等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但最深处却有5567米。如果把2座南岳衡山叠起来放到南海里,最上面的山头离水面还有近700米的距离。

南海是我国南部的近海,它的南部是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西面是中南半岛,东面是菲律宾群岛。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东北部经台湾海峡和东海与太平洋相通,南部经马六甲海峡与爪哇海、安达曼海、印度洋相通,东部经巴士海峡通苏禄海。

南海地处热带,海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珊瑚碓和珊瑚岛,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湛蓝的海面上。这些岛碓总称南海诸岛,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曾母暗沙、南沙群岛和黄岩岛。

东沙群岛有着丰富的水产,如海龟、墨鱼和海参等。西沙群岛是一个鸟儿的世界,岛上堆积着厚厚的一层鸟粪,可以作肥料。中沙群岛和其他群岛不同,还是一群没有露出水面的珊瑚碓。南沙群岛是南海中面积最大、岛碓最多的群岛,属海南省管辖;它最南端的曾母暗沙,是我国领土的最南端。

南海是一个丰饶的渔场,海中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鲐鱼、墨鱼、海龟、红鱼等。其中的大黄鱼是一种重要的海产资源。这里的鱼类从不游往外国的海域,似乎恋着自己的家乡,因而有"中国家鱼"的美称。南海的金丝燕用海藻和唾液做巢,这种巢就是珍贵的滋补品燕窝。

海南岛是南海上镶嵌的最大的一颗明珠,海南有人口400多万,于1988年正式成立经济特区,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南海现状

在南海50多个可以住人的小岛或浅礁中,有一半多被越南占据,中国大陆仅保有8个,最大的太平岛被台湾当局控制,剩下的一小部分则被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占据。南海局势不明,对中国今后海洋生存空间埋下了不安定因素。中国南海舰队要在10年完成南海部署,争取有利国际环境,夺回属于中华民族的领土。

南海的历史

汉代就对南海诸岛有过记载。元代史料更是将“千里长沙”(即今天的南沙群岛)划入海南岛的管辖范围。明代郑和下西洋曾途经西沙和南沙,并留下了南海海域航海图。

到了现代,我国在南海主权的最主要依据是传统疆域线,即“九段线”。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接收了南海诸岛。1946年,国民党当局有感于南海海域地图混乱,展开了南海划界工作。当时负责划界的一艘军舰名为“永兴”——西沙群岛最大的岛屿永兴岛就因此得名。

1947年,当时的“内政部”完成了南海划界,即“九段线”。这条线最南到北纬4°的曾母暗沙,奠定了今天中国南海疆界的基本走向。黄岩岛也在“九段线”中国领海范围内。

另据有关专家介绍,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另一个佐证是,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时,以北纬118°划界,以北为菲律宾领海;但是黄岩岛的位置约为117°48’,在法理上也在菲律宾国土以外。

现在的菲律宾相关法律将一些远离海岸超过200海里的地方都划到了其领土范围内,这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

“在1947年划界之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周边国家一直没有提出异议。这就在国际法意义上产生了历史性主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张植荣介绍,“南海争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发现。”

同时南海争端的起源与当时的历史因素也有关。当时,联合国正在制定海洋法,而海洋法长期对划界原则定义模糊不清。模糊的划界原则给了一些国家可乘之机。

http://ke..com/view/15793.htm?fr=ala0

⑨ 南海问题的内容是什么

南海问题包括一系列复杂的争端,其产生的根源是有关国家歪曲事实、非法侵占中国的南海诸岛并动用一切手段企图将侵占行为合法化。近年来,美国等国还利用“南海航行与飞越自由问题”、“中国搞南海军事化”等伪命题进行炒作,无理指责和诽谤对中国政府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正当行为,破坏南海地区稳定,企图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南海问题的内容:

一、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经营南海诸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海诸岛实施主权管辖,从未放弃过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和其他相关权利。1939年,日本非法侵占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二战结束后,根据1943年中美英《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的规定,日本将窃取的中国领土,包括台湾和澎湖列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归还中国,中国通过编制地名、公布地图、行政建制、军事驻守等方式宣示了主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同样一直坚持并采取实际行动维护南海诸岛的主权。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和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均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有三点需要特别澄清:一是无人定居的领地不一定是无主领地,就像房子没有人住不等于房子没有主人一样;二是无论是传统的国际法还是现代的国际法,都没有以地理位置远近来决定海洋岛礁的领土主权归属这种说法;三是20世纪70年代之前,南海诸岛属于中国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认知,没有任何国家提出异议。

随着南海海域丰富的油气资源被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起,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陆续开始侵占中国南沙群岛岛礁,这种武力侵占行为是国际法所明令禁止的。中国不承认并坚决反对把南沙群岛部分岛礁被武力侵占的状态说成是“既成事实”或“现状”,因为有关国家的武力侵占行为是非法和无效的。为了维护地区局势稳定,中国始终保持高度克制,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有关争端,但这种克制决不能解释成中国政府默认放弃了被侵占岛礁的主权。

二、“南海断续线”不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48年,中国政府以对外公布南海断续线的方式,重申中国自古以来在南海拥有的领土主权和其他相关权利。包括南海沿岸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在很长时期并未提出任何异议,也没有哪个国家政府就此提出外交交涉,包括美欧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版的地图均据此将线内的南海海域标绘为中国疆域。

现行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获得通过,1994年正式生效。该公约在总结近代以来国际海洋法诸多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明确规定了不同类型的海洋区域管辖权,为当代国家间的海洋划界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但该公约不涉及岛礁等领土主权归属认定,也不否认国家间采取协商方式解决涉海争端。该公约中有很多关于历史性所有权、历史性海湾的规定,并不反对在它之前已经形成的历史性权利。

南海断续线重申了中国自古以来拥有的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的主权和相关权益。从国际法层面看,领土主权问题是习惯国际法调整的范围,不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调整的范围。因此,不能把该公约作为评判南海断续线合法性的唯一或主要依据,更不应允许利用该公约将任何侵犯和损害一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合法化”。一些国家将海洋划界问题与岛礁主权归属问题相混淆,指责南海断续线违反《公约》,实质上是在挑战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三、不存在所谓的“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受到影响”

事实上,各国依据国际法在南海享有正常的航行和飞越自由,这一点各有关国家从未存在分歧,也从未遇到过任何阻碍。中国和南海沿岸各国在这方面都尽到了应尽的义务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大部分能源和海上货物贸易运输经过南海,作为南海最大的沿岸国,维护南海航行自由既是国际法的要求,也符合中国自身国家利益。因此,中国坚定不移维护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与安全,确保航道航行畅通。中国也希望有关国家严守国际法,尊重沿岸国主权、安全和相关权益。

真正威胁南海和平稳定和航行飞越自由的,是美国等个别国家打着“行使航行和飞越自由”口号,在南海炫耀武力,抵近侦察,甚至派军舰战机抵近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临近海空挑衅,制造紧张局势,威胁中国主权和安全。

美国没有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在南海问题上一直主张所谓的“航行和飞越自由”,这是基于1979年美国政府推出的一项外交和军事性质的“航行自由计划”而来。美国政府认为当时第三世界沿海国扩大海洋权主张的形势损害美国霸权,为抗衡即将诞生的新的国际海洋法制度、最大程度维护美国军事力量出入各大洋的自由和机动性,美国制定该“航行自由计划”,自行判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所谓“过度海洋主张”,并向这些国家和地区海域派遣军舰和军机,以显示美国不接受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权利主张。这种“航行和飞越自由”超出了国际法中的“航行自由”范畴,其理论和实践毫无国际法依据且十分霸道。比如,国际法没有非常明确地规定关于领海基线的画法,一些国家的领海基线采用直线画法,早在1951年国际法院就确认这一画法“不违反国际法”。但美国将该直线画法称作“过度海洋主张”而不予承认。再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相应管辖权,其他国家需予以尊重。但美国认为,在12海里的领海以外就算国际水域,美国有权开展包括军事航行在内的任何活动。美国所主张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到底合不合理、合不合法,明眼人一看便知。

美国炒作“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纯粹出于政治和军事目的,是在为美国军舰和战机抵近有关国家近岸海域侦察制造借口。美国把美军在南海的大量存在说成是对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的基本保障,却把中国军事力量成长说成是对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的主要威胁,这是颠倒黑白,宣扬另一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美国用军舰军机抵近甚至进入中国有关岛礁邻近海空域,进行长时间、大范围、高频度的活动,早已不属于航行自由的范围,而是严重的政治和军事挑衅,极易导致不测事件发生,是十分危险的,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予以应对。

四、指责中国开展南沙岛礁建设、污蔑中国搞南海“军事化”毫无道理

近年来,中国在南沙群岛部分驻守岛礁上开展了陆域吹填及岛礁设施建设等工程,这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不针对任何国家,不会对各国依据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造成任何影响,也不会对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中国南沙岛礁建设除满足必要的国防需求外,更多是为各类民事需求服务,以更好地履行中国在海上搜救、防灾减灾、海洋科研、气象观察、生态环境保护、航行安全、渔业生产服务等方面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岛礁建设,无论规模多大、速度多快均无可非议。

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部署必要军事设施,采取措施保护岛礁及人员和设施安全、应对各种威胁,这与各国普遍做法一致,不存在“军事化”问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坚持通过谈判磋商和平解决争议。这些政策是一贯和明确的,不会改变。事实上,美国炒作渲染南海问题,加大其军事存在,频繁派军机抵近侦察,炫耀武力,开展有针对性军演,推动地区军备升级,甚至派军舰军机到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临近海空进行挑衅,这些行为才是危险的军事化行动和对南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美国要求中方承诺不在有关岛礁建设军事设施,不在南海保持军事存在,这是企图剥夺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自卫权。以此指责中国搞南海“军事化”,是彻头彻尾的颠倒黑白,中国也绝不会接受。

⑩ 南海局势

南海局势不容乐观,这将是一场长期的,艰难的博弈。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侵占中国的岛屿领海的事实将长期存在,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争端将长期影响相互关系,从而影响中国摆脱美国围堵中国的图谋。南海局势使中国陷入了南海困局,进退两难。

阅读全文

与南海局势分析的资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千三百欧元兑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391
破净值股票 浏览:63
信托50 浏览:589
5月9曰原油价格 浏览:267
投资类企业分类 浏览:543
阿状理财 浏览:414
如何用股价指数进行投资 浏览:984
投资哪个网贷平台返利高 浏览:231
青岛外汇交易培训 浏览:699
黄金价格4月3日 浏览:735
什么贷款软件可以当天放款 浏览:748
汇添富科创解冻资金好久到账 浏览:546
股票知识知乎 浏览:813
北京专业珠宝翡翠小企业贷款2016 浏览:935
富国中证指数分级基金净值 浏览:196
通过c轮融资 浏览:700
哪些基金收益高稳健 浏览:286
融资平台融资模式 浏览:321
中国黄金集团投资公司 浏览:937
如何把握股票时间和价格关系 浏览: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