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4g芯片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

4g芯片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9 09:42:45

① 对芯片行业前景的看法

中国“芯”发展迅猛

在政策大力支持下,国内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发展迅猛。艾媒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为115.5亿元,未来5G商用的普及将催生AI芯片在军用、民用等多个领域的应用需求,中国政府也有望趁5G的领先优势,倾注大量资源发展AI芯片,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

在政策、市场、技术等合力作用下,中国AI芯片行业将快速发展,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将持续加强,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市场需求分析投资前景预测》。

② 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目前的情况怎么样前景如何

我这里有一份。要的话可以给你发一份。

2011 年 1月 2日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关键词:中国集成电路现状
集成电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发 展迅速,技术日新月异。2003年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无论从质还是从量来说都不 算发达, 但伴随着全球产业东移的大潮, 中国的经济稳定增长, 巨大的内需市场, 以及充裕的人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已然崛起成为新的世界集成电路制造中心。 二十一世纪, 我国必须加强发展自己的电子信息产业。 它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促进科技进步的支柱,是增强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基 础的集成电路产业必须优先发展。只有拥有坚实的集成电路产业,才能有力地 支持我国经济、军事、科技及社会发展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 1998 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为 22.2 亿块,销售规模为 58.5 亿元。 到 2009 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为 411 亿块,销售额为 1110 亿元,12 年间产量 和销售额分别扩大 18.5 倍与 20 倍之多,年均增速分别达到 38.1%与 40.2%,销 售额增速远远高于同期全球年均 6.4%的增速。 二、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重大变化 2008年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重大变化的一年。 全球金融危机不 仅使世界半导体市场衰退,同时也使中国出口产品数量明显减少,占中国出口总 额1/3左右的电子信息产品增速回落,其核心部件的集成电路产品的需求量相应 减少。 人民币升值也是影响产业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为在目前国内集成电 路产品销售额中直接出口占到70%左右, 人民币升值对于以美元为结算货币的出 口贸易有着重要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整体销售额 增幅将减少1.2到1.4个百分点,在即将到来的2011年里,人民币加速升值值得关 注。 三、中国集成电路产品产销概况 中国集成电路产品产销概况 中国集 200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产业发展周期性低谷呈现出增速逐季递减状态, 全年 销售总额仅有1246.82亿元,比2007年减少了0.4%,出现了未曾有过的负增长局 面;全年集成电路产量为417.14亿块,较2007年仅增长了1.3%。近几年我国集成 电路产品产量和销售额的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2003—200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增长情况
图2 2003—200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销售额增长情况 由上图可知,最近几年我国集成电路产品销售额虽逐年上升,但上升的速度却 缓慢,这是因为在国务院18号文件颁布后的五年中,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产品销 售额一直以年均增长率30%以上的速度上升, 是这个时期世界集成电路增长速度 的3倍,是一种阶段性的超高速发展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年 均增长率能保持在世界增长率的1.5倍左右已属高速发展,因此,在2007年以后,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年增长速度逐步减缓应属正常势态, 在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周 期性低谷阶段,20%左右的年增长率仍然是难得的高速度。世界经济从美国次贷 危机开始逐步向全世界扩展,形成金融危机后又向经济实体部门扩散,从2008
年开始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产生影响,到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危机明显爆发后,中 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就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形成了第四季度的跳水形态。图3 是这个变化过程。
图3 2006Q1-2008Q4中国集成电路产品销售收入及同比(季期)增长率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产业环境的改善, 抵御金融危机的影响政策 十分显著。2008年1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 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对集成电路企业所享受的所得税优惠十分 重视。日前通过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又把“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 电路产业体系”作为未来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的三大重点任务之一,在五大发展举 措中明确提出“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实施集成电路升级”。2005年由国务院发布的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确定 并安排了16个国家重大专项,其中把“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 产品”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列在多个重大专项的前两位; 2008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这两个重大专项的实施方案,为 专项涉及的相关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中国各级政府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的积极支持和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实, 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 响。 四、中国集成电路产品需求市场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在中国市场上对集成 电路产品的需求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势态,并成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关注点,即使 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的需 在国内外半导体产业陷入低迷并出现了负增长的2008年,
求市场仍保持着增长的势头, 这是由中国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销售额保持着10%以 上的正增长率所决定的。 中国最近几年的集成电路产品市场需求额变化情况如图 4所示。
图4 2004-2008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需求额 五、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结构 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业三业并举,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研发水平和生产能 力不断增强,产业链基本形成。随着前几年 IC 设计业和芯片制造业的加速发展, 设计业和芯片制造业所占比重逐步上升,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2006年设计业的销售额为186.2亿元, 比2005年增长49.8%; 2007年销售额为225.7 亿元,比2006年增长21.2%。芯片制造业2006年销售额为323.5亿元,比2005年增 长了38.9%; 2007年销售额为397.9亿元, 比2006年增长又23.0%。 封装测试业2006 年销售额为496.6亿元,比2005年增长43.9%;2007年销售额为627.7亿元,比2006 年增长26.4%。2001年我国设计业、芯片制造业、封测业的销售额分别为11亿元、 27.2亿元、161.1亿元,分别占全年总销售额的5.6%、13.6%、80.8%,产业结构 不尽合理。 最近5年来, 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IC 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设计业和芯片制造业在产业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到2007年我国 IC 设计业、芯片 制造业、封测业的销售额分别为225.5亿元、396.9亿元、627.7亿元,分别占全年 总销售额的18.0%、31.7%、50.2%。 半导体设备材料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在设备方面, 65纳米开始导入生产, 中芯国际与 IBM 在45纳米技术上开展合作,FBP(平面凸点式封装)和 MCP(多
芯片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开发成功并投入生产,自主开发的8英寸100纳米等离 子刻蚀机和大角度离子注入机、12英寸硅片已进入生产线使用。在材料方面,已 研发出8英寸和12英寸硅单晶,硅晶圆和光刻胶的国内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不断 增强。
但是2008年,国内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与封装测试三业均不同程度的受 到市场低迷的影响,其中芯片制造业最明显,全年芯片制造业规模增速由2007 年的23%下降到-1.3%,各主要芯片制造企业均出现了产能闲置、业绩下滑的情 况;封装测试业普遍订单下降、开工率不足,全年增幅为-1.4%;集成电路设计 业也受到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的影响, 由于重点企业在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方 面所做的努力部份地抵御了市场需求不振所带来的影响, 全年增速仍保持在正增 长状态,为4.2%,高于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增幅。如图5所示。
图5 200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基本结构
六、集成电路技术发展 集成电路技术发展 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从改革开放之初 的 3 英寸生产线,发展到目前的 12 英寸生产线,IC 制造工艺向深亚微米挺进, 封装测试水平从低端迈向中 研发了不少工艺模块, 先进加工工艺已达到 100nm。 高端,在 SOP、PGA、BGA、FC 和 CSP 以及 SiP 等先进封装形式的开发和生产
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IC 设计水平大大提升,设计能力小于等于 0.5 微米企业比 例已超过 60%,其中设计能力在 0.18 微米以下企业占相当比例,部分企业设计 水平已经达到 100nm 的先进水平。设计能力在百万门规模以上的国内 IC 设计企 业比例已上升到 20%以上,最大设计规模已经超过 5000 万门级。相当一批 IC 已投入量产,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有的还进入国际市场。 总之,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战略产业,其已成为一些 国家信息产业的重中之重。 2011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将勉励更好的发展环 境,国家政府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增加,新的扶植政策也会尽快出台,支持研发 的资金将会增多,国内市场空间更为广阔,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发 展速度,占全球市场份额比重必会进一步增大!! !
附录: 附录: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大事记(摘自网络)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大事记(摘自网络) 1947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 1956 年,中国提出“向科学进军”,把半导体技术列为国家四大紧急措施 之一。 1957 年,北京电子管厂通过还原氧化锗,拉出了锗单晶。中国科学院应用 物理研究所和二机部十局第十一所开发锗晶体管。当年,中国相继研制出锗点接 触二极管和三极管(即晶体管) 。 1959 年,天津拉制出硅(Si)单晶。 1962 年,天津拉制出砷化镓单晶(GaAs) ,为研究制备其他化合物半导体打 下了基础。 1962 年,我国研究制成硅外延工艺,并开始研究采用照相制版,光刻工艺。 1963 年,河北省半导体研究所制成硅平面型晶体管。 1964 年,河北省半导体研究所研制出硅外延平面型晶体管。 1965 年 12 月,河北半导体研究所召开鉴定会,鉴定了第一批半导体管,并 在国内首先鉴定了 DTL 型(二极管――晶体管逻辑)数字逻辑电路。1966 年底, 在工厂范围内上海元件五厂鉴定了 TTL 电路产品。 这些小规模双极型数字集成电 路主要以与非门为主,还有与非驱动器、与门、或非门、或门、以及与或非电路 等。标志着中国已经制成了自己的小规模集成电路。 1968 年,组建国营东光电工厂(878 厂) 、上海无线电十九厂,至 1970 年建 成投产,形成中国 IC 产业中的“两霸”。 1968 年,上海无线电十四厂首家制成 PMOS(P 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 路(MOSIC) 。拉开了我国发展 MOS 电路的序幕,并在七十年代初,永川半导体研 究所(现电子第 24 所) 、上无十四厂和北京 878 厂相继研制成功 NMOS 电路。之
后,又研制成 CMOS 电路。 七十年代初,全国掀起了建设 IC 生产企业的热潮,共有四十多家集成电路 工厂建成。 1972 年,中国第一块 PMOS 型 LSI 电路在四川永川半导体研究所研制成功。 1973 年,我国 7 个单位分别从国外引进单台设备,期望建成七条 3 英寸工 艺线,最后只有北京 878 厂,航天部陕西骊山 771 所和贵州都匀 4433 厂。 1976 年 11 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 1000 万次大型电子计算机,所 使用的电路为中国科学院 109 厂(现中科院微电子中心)研制的 ECL 型(发射极 耦合逻辑)电路。 1982 年,江苏无锡的江南无线电器材厂(742 厂)IC 生产线建成验收投产, 这是中国第一次从国外引进集成电路技术。 1982 年 10 月,国务院为了加强全国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领导,成立 了以万里副总理为组长的“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 制定了中 国 IC 发展规划,提出“六五”期间要对半导体工业进行技术改造。 1983 年,针对当时多头引进,重复布点的情况,国务院大规模集成电路领 导小组提出“治散治乱”, 集成电路要“建立南北两个基地和一个点”的发展战 略,南方基地主要指上海、江苏和浙江,北方基地主要指北京、天津和沈阳,一 个点指西安,主要为航天配套。 1986 年,电子部厦门集成电路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七五”期间我国集 成电路技术“531”发展战略,即普及推广 5 微米技术,开发 3 微米技术,进行 1 微米技术科技攻关。 1989 年 2 月,机电部在无锡召开“八五”集成电路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 了“加快基地建设,形成规模生产,注重发展专用电路,加强科研和支持条件, 振兴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战略。 1989 年 8 月 8 日, 厂和永川半导体研究所无锡分所合并成立了中国华晶 742 电子集团公司。 1990 年 10 月,国家计委和机电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的座谈 会,并向党中央进行了汇报,决定实施九 O 八工程。 1995 年,电子部提出“九五”集成电路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 CAD 为突破口,产学研用相结合,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合作,强化投资,加强重点工 程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促进集成电路产业进入良性循环。 1995 年 10 月,电子部和国家外专局在北京联合召开国内外专家座谈会,献 计献策,加速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11 月,电子部向国务院做了专题汇报, 确定实施九 0 九工程。 1997 年 7 月 17 日, 由上海华虹集团与日本 NEC 公司合资组建的上海华虹 NEC 电子有限公司组建,总投资为 12 亿美元,注册资金 7 亿美元,华虹 NEC 主要承 担“九 0 九”工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项目建设。 1998 年 1 月 18 日,“九 0 八” 主体工程华晶项目通过对外合同验收,这 条从朗讯科技公司引进的 0.9 微米的生产线已经具备了月投 6000 片 6 英寸圆片 的生产能力。 1998 年 1 月,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向国内外用户推出了熊猫 2000 系 统,这是我国自主开发的一套 EDA 系统,可以满足亚微米和深亚微米工艺需要, 可处理规模达百万门级,支持高层次设计。 1998 年 2 月 28 日,我国第一条 8 英寸硅单晶抛光片生产线建成投产,这个
项目是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半导体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进行的。 1998 年 4 月,集成电路“九 0 八”工程九个产品设计开发中心项目验收授 牌,这九个设计中心为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五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下四 研究所、上海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深圳先科设计中心、杭州东方设计中心、广东 专用电路设计中心、兵器第二一四研究所、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和航天工 业 771 研究所。这些设计中心是与华晶六英寸生产线项目配套建设的。 1998 年 3 月,由西安交通大学开元集团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行设计开发 的我国第一个-CMOS 微型彩色摄像芯片开发成功,我国视觉芯片设计开发工作取 得的一项可喜的成绩。 1999 年 2 月 23 日,上海华虹 NEC 电子有限公司建成试投片,工艺技术档次 从计划中的 0.5 微米提升到了 0.35 微米,主导产品 64M 同步动态存储器(S- DRAM) 这条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从此有了自己的深亚微米超大规模集 。 成电路芯片生产线。 2000 年 7 月 11 日,国务院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 干政策》 随后科技部依次批准了上海、西安、无锡、北京、成都、杭州、深圳 。 共 7 个国家级 IC 设计产业化基地。 2001 年 2 月 27 日, 直径 8 英寸硅单晶抛光片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 目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建成投产;3 月 28 日,国务院第 36 次常务会议通过 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 。 2002 年 9 月 28 日,龙芯 1 号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同年 11 月,中国电子 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率先研制成功直径 6 英寸半绝缘砷化镓单晶, 实现 了我国直径 6 英寸半绝缘砷化镓单晶研制零的突破。 2003 年 3 月 11 日,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为国内 IC 设计 第一股。 2006 年中星微电子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随即珠海炬力也成功上市。 2007 年展讯通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08 年《集成电路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重点建设北京、天津、上海、 苏州、宁波等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

③ 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详解

行业概况

1、行业定义

电源管理集成电路(IC)属于模拟芯片,是电子设备的电能供应心脏,负责电子设备所需的电能变换、分配、检测等管控功能。电源管理芯片是电子设备中的关键器件,其性能优劣对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直接影响,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和设备中,是模拟芯片最大的细分市场之一。

电源管理芯片同步电子产品技术和应用领域升级,产品种类繁多。主要类型包括:电源管理、AD/DC、DCDC、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CPU电源监测电路、负载开关、LED驱动器等。广泛应用于手机与通讯、消费类电子、工业控制、医疗仪器、汽车电子等应用领域,随着物联网、新能源、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电源管理芯片下游市场持续发展。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芯片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④ 芯片危机蔓延至小家电产业,这次芯片危机是因为什么

芯片危机蔓延至小家电产业,这次芯片危机是因为什么?芯片制造行业现在出现很多问题,首先来说缺少芯片已经蔓延到各个领域,这种情况是如何出现,实际上是一个综合原因,造成下面给大家具体说明,朋友们可以参考下面分析:

第三,由于垄断技术,从而导致全球出现芯片危机:

对于目前世界芯片技术发展走势来看,垄断已经成为一个巨大危机,现在在芯片生产链方面,只有某些企业具备全面生产能力,可是他们在整体的布局上都是使用了垄断性的技术,从而让全球很多企业没有这样的生产能力,这就导致芯片供应出现了很多的缺口,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会造成芯片危机,所以打破技术垄断是未来芯片解除危机的唯一方法,也是未来芯片行业一个繁荣向上的基础。芯片技术被垄断,对于世界来讲是一个灾难,特别是一些企业,对于芯片技术的控制,已经造成了全球技术方面的危机,从而芯片危机也会爆发。

⑤ 国产芯片订单量井喷,国产芯片有哪些竞争优势呢

国产芯片订单量井喷,国产芯片有哪些竞争优势呢?我国现在芯片产业发展越来越快速,人才也开始越来越集中,现在随着芯片供应链比较紧张,中国芯片确实具有非常强大竞争力,下面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朋友们参考:

第三,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为芯片行业竞争优势提供了最大可能性:

每一个行业想要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经济土壤,作为中国芯片企业,他们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市场经济模式,在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来看,已经成为世界上有吸引力的国家。由于中国经济良好,市场庞大,所以能够让中国芯片企业具备巨大的竞争力,从而让整个企业没有后顾之忧,毕竟守着这样大的经济市场,根本不愁没有销路,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中国企业具备先天竞争优势,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这个竞争优势是其他国家企业不具备的。

⑥ 四部委为推进芯片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什么政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虽然没有国界,但是肯学家有国界。我们只有自己掌握最核心的科学技术,才可以更好的发展。不能在核心领域获得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我们的经济命脉别人说掐断,就会毫不留情的掐断。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国家也是鼓励高新技术的不断创新。芯片行业作为,高新技术的代表行业,也是获得了很大的优惠政策。12月17日,四部委也是重新明确了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可以享受的相关优惠政策。具体来看,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三、弥补亏损年限延长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除了税收减免和减半的优惠以后。在弥补亏损年限方面也是给予很大的优惠力度。属于符合规定的企业,以前5个纳税年度尚未弥补完的亏损,可以享受最长10年的补亏年限。

各位,对于芯片行业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您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股票,芯片行业前景如何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芯片产业,一方面具备比较优势的中游制造环节已出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国内芯片产业依然还是处于发展初期,关键领域芯片的自给率仍然较低。分析人士表示,以芯片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其涌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国及世界经济转型发展的风向标,也是新兴产业崛起的一次契机。随着我国芯片产业的持续发展及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该领域已开始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数据显示,目前已上市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超过20家,有70家半导体和元器件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多家上市公司借力A股市场实行海外并购。机构投资者在半导体公司的股权占比已超过35%,有的甚至更高。而根据三季报披露显示,共有18只芯片概念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社保基金、险资、券商、QFII等四大机构身影。其中,长电科技、士兰微、东软载波、纳思达、晶方科技、通富微电等6只个股均为上述机构在今年三季度新进或增持的品种。

此外,当前芯片国产化政策的支持也在不断加码。根据《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芯片自给率将达到40%,2025年将达到50%。以目前的7%自产率为基点,年复合增长率将超20%。未来10年我国将是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也将有望成为以芯片制造为首的半导体产业领域全球引领者,产业链上有望将形成数万亿元的“大蓝海”市场。至2030年左右,随着全球集成电路厂商在中国建厂,我国成为全球半导体生产和应用中心将是大概率事件。

芯片设计位于半导体产业的最上游,是半导体产业最核心的基础,拥有极高的技术壁垒,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沉淀。目前,国内企业在 CPU 等关键领域与国外企业仍有较大的技术差距,短时间内实现赶超具有很大难度。但从近几年的产业发展来看,技术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同时,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半导体的背景下,逐步实现芯片国产化可期。以上就是给您分析的中国芯片行业发展前景了。
1、看历史收益和去年收益以及近期年报收益,收益和增长率是最能体现一个上市公司是否赚钱的最直接的要素,如果收益和增长率较高,那么自然这个上市公司具有股票投资价值。
2、看历史分红,一般说来好的公司都会经常性的进行股票分红和配股,如果一个公司自上市以来就很少分红或者从不分红的话,那么自然就不具备长期投资的价值了。
3、看所处行业,当前部分传统行业处于发展的瓶颈期,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不选准行业,会让投资变得盲目,所以我们应该选择一些诸如高科技行业、新能源行业、互联网行业、环保行业和传媒行业等等的优质个股。
4、看上市公司的核心技术,如果一个公司在所处的领域或产业链内具有核心的技术和明显的核心竞争力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必然具有长期的投资价值。
5、在选择长期投资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并购和重组股,如果企业能够通过并购和重组,能够巩固在行业内的核心地位的股票,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因为这种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6、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还要注意国家在一段时期内的大战略。如果我们的想法和上层的思维和战略一致的话,那么一定能够赚钱的。
很多公司从持久来看,盈利与股票价钱上涨之间存在着一个近乎逐一对应的关系。若是盈利每年增添15%,那么股票价钱也很可能按照接近15%年增添率上涨。 (制订15%的方针主若是为了战胜通货膨胀+无风险利率,以抵偿你持有股票而不是固定收益的额外风险)
我们在炒股的时候不能够只看眼前,需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有的股票和公司现在看起来不太好,可能长远下来价值会上涨也是说不定的。

⑧ 台积电总裁鼓励员工休假,股价跌超4%,芯片行业未来的前景怎么样

我觉得芯片行业未来前景并不是非常好,毕竟当前芯片行业已经开始陷入了乱局,全世界各地区的芯片行业都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芯片是当前世界非常重要的科技产品,但是要想真正独立自主建造高性能芯片,对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以及科学技术要求有着很高的标准。因此一直以来,我国在芯片方面的研究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一方面是起步时间晚,另一方面是因为相关技术步骤受到了欧美国家的限制而导致的。

台积电总裁鼓励员工休假,股价跌超4%。

台积电是全球非常著名的芯片制造公司,每年都能够向全世界各个地区提供大量的独立自主建造的芯片。但是随着全球芯片格局的改变,我们也可以发现台积电的情况并不是很好。所以近期曝光了一则新闻,台积电的总裁鼓励员工进行休假,此消息一经流出之后,直接导致了台积电的股价下跌幅度超过了4%。可以说台积电此次遭受到了无妄之灾,因为一句话却损失了大量的资金。

⑨ 对芯片行业前景的看法

光模块行业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新易盛(300502)、中际旭创(300308)、特发信息(000070)、博创科技(300548)、光迅科技(002281)、九联科技(688609)、华工科技(000988)、亨通光电(600487)、中天科技(600522)、剑桥科技(603083)。

本文核心数据:光通信器件成本结构、高端光芯片产品研发情况等。

光芯片是光器件的核心零部件

光芯片主要用于光电信号转换,,遵循“Chip-OSA-Transceiver”的封装顺序,激光器芯片(Chip)通过传统的TO封装或新兴的多模COB封装形式制成光模块(Transceiver)。在光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核心光芯片主要包括DFB、EML、VCSEL 三种类型,分别应用于不同传输距离和成本敏感度的应用场景。

光通信器件根据其物理形态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芯片、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光模块与子系统这四大类,其中,光芯片为光器件(光有源器件和光无源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光器件是光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芯片的生产流程基本可以分为芯片设计、基板制造、磊晶成长和晶粒制造四个流程,可见其技术壁垒较高,其生产流程具体如下:

国内高速光芯片国产化率低

根据我国光芯片研发能力和出货能力,目前我国光芯片供应商共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主要为华为海思、光迅科技和敏芯半导体等,具有一定研发高端光芯片的能力;第二梯队中,海信宽带、中科光芯和陕西源杰等企业对中低端光芯片有较好的出货能力;第三梯队则为其他低速光芯片厂商。

目前,高速光芯片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美日厂商手中。2018年1月,工信部颁布《光器件产业发展路线图(2018-2022年)》,将光芯片国产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中美贸易摩擦与中兴禁售事件或将促使中国加大力度扶持高速光芯片,国产化进程有望进一步提速。

目前中国核心光芯片及电芯片国内外产品化能力对比如下:

国内高端光芯片多在研发阶段

目前,我国高端光模块上游光芯片仍然受限于海外领先企业,以100Gb/s 10/40km光模块核心光芯片53G Baud为例,目前我国大部分头部企业仍在研发阶段,而以SEDI等为代表的国际领先厂家已经基本度过样品阶段实现了规模化量产。

光芯片发展趋势

从中国光芯片的发展趋势以及历年光芯片市场规模变化情况来看,未来五年中国光芯片产业仍将快速发展。尽管低端光芯片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但行业前景较好,政策支持力度强,未来仍将有大量企业入局,随着光模块行业龙头效应愈加明显,我国高端光芯片国产替代率也将稳步提升。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光模块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阅读全文

与4g芯片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青岛外汇交易培训 浏览:699
黄金价格4月3日 浏览:735
什么贷款软件可以当天放款 浏览:748
汇添富科创解冻资金好久到账 浏览:546
股票知识知乎 浏览:813
北京专业珠宝翡翠小企业贷款2016 浏览:935
富国中证指数分级基金净值 浏览:196
通过c轮融资 浏览:700
哪些基金收益高稳健 浏览:286
融资平台融资模式 浏览:321
中国黄金集团投资公司 浏览:937
如何把握股票时间和价格关系 浏览:459
燃油价格和PTA有关联吗 浏览:958
银融国际融资公司 浏览:966
2019年5月22日纸黄金价格 浏览:478
后门融资假说 浏览:367
中国银行理财很低 浏览:872
私募基金持股合伙企业 浏览:683
金易国际期货平台 浏览:397
做医药理财 浏览: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