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有谁知道2006年上海企业1000强的企业名单啊
我去帮你找找看!~名次 企业名称
1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2 百联集团有限公司
3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4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5 中国联通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6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7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8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9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10 上海埃力生(集团)有限公司
11 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
12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3 上海铁路局
14 上海农工商(集团)有限公司
15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
16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17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
18 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19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
20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1 永乐(中国)电器销售有限公司
22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23 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24 上海华冶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25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6 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
27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8 上海城建(集团)公司
29 申能(集团)有限公司
30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1 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32 上海兰生(集团)有限公司
33 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
34 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35 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36 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37 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8 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
39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40 上海永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1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2 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
43 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44 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45 上海新世界(集团)有限公司
46 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
47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48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49 大华(集团)有限公司
50 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
51 上海城建(集团)公司
52 英业达(上海)有限公司
53 上海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54 申能(集团)有限公司
55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56 上海紫燕合金应用科技有限公司
57 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58 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
59 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60 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61 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
62 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63 上海兰生(集团)有限公司
64 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5 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良友集团
66 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7 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68 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69 申能股份有限公司
70 上海德福光电技术公司
71 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72 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3 上海蜂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74 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
75 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
76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77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78 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79 上海永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0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1 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
82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83 飞利浦电子显示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84 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5 上海电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86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87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88 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89 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90 上海申达(集团)有限公司
91 上海新世界(集团)有限公司
92 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土地储备中心
93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94 东方国际集团上海市对外贸易有限公司
95 上海东软时代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96 上海常华光纤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97 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
98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99 上海光通信公司
100 浙江中油华电能源有限公司
2. 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市场简介
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是上海市政府“菜篮子”重点工程,是上海市最大的综合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市场总规划占地面积27公顷,其中已经运营的市场一期占地面积8.5公顷,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市场二期已经启动。
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于1998年1月投入运营,2002年1月由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吉农投资有限公司控股。
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是农业部定点市场,是商务部等13部委认证的全国四大绿色样板市场之一,是中国商业联合会确定的中国商业信用企业。
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是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示范市场。2003年8月获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市场与全国名特优农副产品基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农副产品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平均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6年实现交易量105万吨、交易额35亿元。
市场农副产品类别齐全。设有肉类交易区、蔬菜交易区、水果交易区、粮油交易区以及水产、南北干货交易区。
市场交通便利。市场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位于沪南路、中环线的交叉口。距外环线约2公里,距浦东国际机场约22公里。沪南路、中环线和外环线与徐浦、杨浦、南浦、卢浦大桥相连,贯通了上海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市场物流设备设施齐全。拥有高低温仓储、停车场等物流设备设施。
市场服务周到。设有客商服务中心、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和电子化代理结算中心,昼夜24小时为客商提供服务。
为适应上海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要求,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全国高级的、现代化的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生鲜农产品物流平台,辐射华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促进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和农业的产业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食用农产品消费的需要。
3. 国内最大的粮食集团:一年进账近5千亿,27年跻身世界500强
民以食为天,在我们的生活中,粮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早些时候,中国农科院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国的粮食产量预计可以达到6.7亿吨,高于去年的6.6亿吨。其实,早在去年,我国的农业发展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粮食5年登上6.5亿吨的台阶。
即便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高达6亿多吨,但是,随着国内需求量的不断增长,粮食的进口也早已成为常态。以大豆为例,由于国内对于油脂和饲料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大豆的大量进口。当然,大豆进口也成为我国粮食进口量不断增加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其实,在全球粮油市场,经过多年的行业发展,诞生了不少的粮食巨头企业: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作为业内的四大粮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球粮食的运输和销售。以美国ADM为例,在财富杂志发布的最新世界500强榜单中,这家企业排在了第168名,虽然较上一年的排名有所下滑,但是这个粮食企业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提起ADM,可能我们并不是非常熟悉,然而,这家世界500强企业,早已发展了上百个年头,业务遍及面粉工业、食品加工业、饲料业、特殊食品业、可可业以及营养品工业等多个领域。在全球四大粮商中,ADM以研发著称。ADM不仅和宝洁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它也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研究来使得自己的业务不断壮大。例如,几乎在生物燃料出现之初,ADM就迅速成为美国最大的生物乙醇生产商。
其实,除了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这四大粮商外,我国在粮食市场也有着一些著名企业,中粮集团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财富杂志发布的2020“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粮集团以4984亿元的营业收入和126亿的利润总额排在了第136位。自从1994年以来,中粮集团便连续27年入驻世界500强榜单。其在今年的名次超过了美国ADM,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国内最大的粮食集团,并不为过。
国内最大的粮食集团:一年进账近5000亿,连续27年跻身世界500强。作为国内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同时也是国内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从田间到餐桌的粮油食品全产业链条中,我们都可以看见中粮集团的身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进军全球化市场,成为很多国内企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当然,中粮集团也不例外。早些时候,中粮集团曾收购了全球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Nidera51%的股权,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中粮集团从国内央企向着全球粮油市场骨干力量发展转变的步伐。
数据显示,经过多年的行业深耕,中粮集团已经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布局,业务涵盖油脂、酒业、巧克力、面粉、饮料、包装、酒店、地产、金融、土畜等多种产业。在蒙牛乳业、现代牧业、福田实业、酒鬼酒等多家上市公司背后,中粮集团都是其投资控股企业。
在早些时候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中,中粮集团位列第212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粮集团在全球粮食市场已经拥有了较为雄厚的影响力。据悉,中粮集团的产品年经营量已经达到了1.6亿吨,而其营收的50%以上更是来自海外业务,在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资源方面,中粮集团已经拥有了全球配置能力。
时代在发展,经济在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粮集团一定会不断创造出辉煌的成绩!让我们拭目以待!
4. 食用油上市公司有哪些生产食用油的上市公司一览
西王食品(000639):中国最大的玉米胚芽油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销售西王牌玉米胚芽油。
东凌国际():国内唯一一家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油脂加工企业,主业为大豆加工,主要产品包括大豆油、豆粕和大豆分离磷脂。
金健米业(600127):主营业务为优质粮油、新型健康食品和药品开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大米、面粉、面条、植物油、牛奶、休闲食品。据中国食用油上市公司排名数据统计分析,中国食用油上市公司排名分别是金龙鱼、鲁花、福临门、多力MIGHTY、胡姬花、盛洲、海狮、长寿花、西王食品、刀唛Knife。以下是中国食用油上市公司排名前十详细名单。
国食用油上市公司排名前十:金龙鱼
上榜理由:益海嘉里食品营销有限公司,始于1991年,食用油十大品牌,丰益国际旗下著名粮油品牌,世界知名的小包装油生产商和供应商。
中国食用油上市公司排名前十:鲁花
上榜理由: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花生油压榨专家,以花生油为主导,兼顾压榨葵花仁油/菜籽油/玉米油/芝麻香油等品类发展的食用油产业。
中国食用油上市公司排名前十:福临门
上榜理由: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旗下,食用油行业影响力品牌,先后上市调味酱/大米/白糖/杂粮/酱醋等系列厨房食品,其安全家常食用油较为有名。
中国食用油上市公司排名前十:多力MIGHTY
上榜理由:佳格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始于1986年,隶属于佳格集团旗下公司,食用油十大品牌,致力于营养健康食品研发生产,上海佳格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食用油上市公司排名前十:胡姬花
上榜理由:益海嘉里食品营销有限公司,花生油十大品牌,以经典木榨工艺著称,益海嘉里集团与青岛植物油厂合资兴建的中国大型植物油加工企业,嘉里粮油(青岛)有限公司。
中国食用油上市公司排名前十:盛洲
上榜理由:厦门中盛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始于1993年,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名牌,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大型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
中国食用油上市公司排名前十:海狮
上榜理由:上海良友海狮油脂实业有限公司,食用油十大品牌,上海著名商标,旗下有海狮/金海狮/乐惠/友益/玉兰等食用油品牌,专门从事食用植物油生产/销售/储运/内外贸为一体的大中型国有企业。
中国食用油上市公司排名前十:长寿花
上榜理由:山东三星玉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始于1997年,山东省著名商标,国内规模较大的专业生产和出口玉米油的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食用油上市公司排名前十:西王食品
上榜理由:西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始于1986年,国内较大的玉米胚芽油生产基地,专业从事玉米油等食用油的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山东西王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食用油上市公司排名前十:刀唛Knife
上榜理由:南顺﹝香港﹞有限公司,始于1963年,食用油十大品牌,行业标准参编起草单位,主要从事食油/食米/干椰贸易的知名企业,深圳南顺油脂有限公司。
5. 上海北京和天津比谁比较大
上海---中国最大的城市,象磁石一样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人们被她的文化、历史、人文以及所有这个城市在成为世界级大都市中所表现出来的冲劲与活力所吸引。象西太平洋海岸的一颗明珠,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以及旅游胜地。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最大的港口城市,轿车产量、钢和钢材产量等居全国第一位。商品、金属、粮油、航运、证券等各类交易所、外汇交易中心、外国银行、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纷纷“抢滩”,上海已成为中国内外资金融机构种类、数量最多的城市。上海作为新世纪国际经济、航运、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地位已初步确立。新世纪的上海是现代化、国际化、时尚化的标本。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国第二大城市。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内国际交往中心,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北京同时也是闻名全国的文化中心、科技中心、教育中心。有数十所大学、几百所中学,还有中国科学院等科学研究机构和全国藏书最多的北京图书馆。是我国最大的科学研究和文化中心。北京经济发展迅速。工业门类齐全,主要工业部门有冶金、煤炭、机械、石油、化工、电力、仪表、汽车、纺织、轻工、建材等。有机化工、文教艺术用品、电子、纺织、工业设备制造、日用电器、工艺美术等生产位居全国前列。北京是我国主要交通枢纽之一,铁路、民用航空联系全国各地,并有国际列车、国际航空线通往国外。公路通达各区、县。还有市郊铁路。以天津为通往海洋的门户。2008年奥委会将在北京举行。
天津相对来说小些.
6. ABCD四大粮商是怎样控制中国粮食市场的
这是中国经营报上的文章 很能说明问题。 随着2008年中国关于限制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的世贸组织过渡期已结束,已经牢牢掌控了中国的大豆定价权的外资粮商,又把目光急切地投向了中国的粮食产业,现在,他们决定从中储粮开始突破。
面对拿着“彩礼”上门“提亲”的外国粮商,中储粮并不急于做出决定,已经学会吸取大豆教训的他们,要看一看,“洋人”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而国家发改委则对此保持着高度警惕,毕竟向中储粮提亲的外资粮商,都以控制整条粮食产业链条而著称于世。
被政府赋予平抑粮油价格的中储粮,正处在事件的中心,地位微妙。
外资粮商“提亲”
“他们确实一直想和我们合作。”中储粮新闻发言人魏强告诉记者。
他说的“他们”包括世界四大粮商之一的嘉吉公司,中国总部上海,他们的工作人员对于“中储粮”几个字并不陌生,“我们经常有一些传真件往来”,不过,她拒绝透露这些传真涉及的内容。
嘉吉是一家掌控全球粮食输出和交易业务的企业,在交易规模上已居全球之首。从食品的生产、包装,到市场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一手包办。公司业务横跨五大洲及66个国家,嘉吉现在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开发第三世界的潜在市场。
此时此刻,外资四大粮商在占领了中国大豆行业后,谋局中国粮食行业的步伐已渐行渐快,除了嘉吉,还有ADM、路易·达孚以及邦基。此前中储粮某高层透露:四大粮商均在与中储粮接洽,商谈合作事宜。
他们频繁示好的中储粮,实际上是中国政府控制的一家粮食购销机构,主要作用为平抑粮食及农产品价格,彼时,为了使其拥有更多的资源完成这项职能,政府赋予了中储粮进出口农产品的权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储粮并未完成企业化改造,投资主体依旧为单一的中央政府。按照政府的安排,中储粮直接管理着中央在地方的粮库,负责收购粮食,并以最低收购价以及适时调整价格的方式,影响与控制粮食在流通领域中的价格。其拥有的粮食购销渠道,在中国境内只有中粮(中国粮食集团)可以比肩,而这显然是外资看中中储粮的原因所在。
此时,天时又站在了外资四大粮商的一方。
根据中国签订的WTO协议,2008年,中国对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行将结束,中国政府将不能再对粮食流通领域的外资介入问题进行限制,外资四大粮商显然是看中了这个机会,方才频繁示好中储粮,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进入一直受到政府控制的粮食购销领域。
现在,布局的还不止是嘉吉。据业内人士介绍,隶属世界四大粮商之一ADM公司的益海嘉里集团,已经在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湖南等粮食主产区建立或并购粮食加工企业,并在江苏等省准备建立粮食收储企业。
产业链利益的觊觎
“最危险的是,外资四大粮商都是一条龙的集团化运作,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己的运输通道等流通环节,掌控了整个链条。”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刘登高说。
显然,中储粮只是这些外资的切入点,他们觊觎的是整条粮食产业链的利益,记者了解到,在向中储粮频繁示好的同时,嘉吉已在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这正是粮食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
根据嘉吉方面的公开资料,嘉吉在华有27个独资和合资公司,但在这个资料中,嘉吉对他们在中国化肥领域的投资只字不提。
而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嘉吉在华已经建立了全资的山东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资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除了种植领域外,嘉吉在华的链条基本搭建完成。
“如果控制了化肥等农资,就很容易控制粮价。”刘登高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2006年以来的中国粮价上涨,农资涨价是重要因素。
在这之前,益海嘉里已经做到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头把交椅,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60%~70%。
“益海嘉里集团的下一个目标是粮食。”刘登高表示,该集团已在山东兖州建立一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一期年加工能力为30万吨。另据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调查,这个集团在河南周口、河北石家庄也正准备建设面粉加工企业;不仅涉足粮食加工行业,在江苏射阳,益海嘉里集团已进行了考察,准备在射阳沿海建立大型粮食收储加工基地,进入粮食收储领域。
发改委的戒心
大豆河山的全面沦陷让政府早已产生了戒心, “几年前的教训触目惊心,粮食肯定不会重走老路。”中储粮的上级主管单位——发改委农经司官员告诉记者。
他表示:“我们的国有粮库不可能让外商染指。即便是合作,也仅仅限于一些小的加工厂之类,小公司我们不管,国有粮库,不可能。”
魏强也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和四大粮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合作。”2007年,四大粮商之一的路易·达孚有意和中储粮合作建立一家榨油企业,“最后不了了之了。”
“染指中储粮,没戏。”上述发改委官员说,“中储粮并非企业,主要任务不是创造商业利润,不会为了商业利益放弃宏观调控职能。”
大豆行业的全线崩溃显然是长鸣警钟。大豆市场放开仅几年,定价权已经完全旁落。此后,中储粮在食用油方面的调控能力日显苍白。最有名的例子是,2007年的食用油涨价潮中,中储粮抛出20万吨食用油平抑油价,市场上却波澜不起。随后的调查显示,70%的食用油都进入了益海嘉里的仓库。
国内一家大型油脂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抱怨说,“20万吨太少了。”不过,魏强认为,“关键不是太少,是四大粮商实力太强大了,我们太弱小,就是再多投也没用。”
“我们已经改变了方式,比如从抛售改为定点销售,效果好了很多。”魏强说,“不过在油料市场上,失去的旧河山,再难收复。”政府显然不希望大豆的悲剧在更重要的粮食领域重演。
不过,在商务部外资研究部主任、《中国WTO年度报告》主编马宇看来,这一切根本不用过于担心:“引进竞争是好的,反垄断法也已生效,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遏止他们的垄断行为。”他说。
中储粮的忧虑
然而,尽管如此,上述外资粮商的来势汹汹仍然让魏强很担忧,“比起四大粮商,中国的几大粮食集团势力太弱小了,四大粮商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我们却没有一家企业在国内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
目前,中储粮作为全国最大的粮源控制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但却没有粮食加工业务;中粮集团有加工业务,却不能掌控粮源,销售网络也不够;华粮集团虽然在全国属于比较大的企业,但实力与跨国公司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另一点让魏强担忧的是,同时负责平抑油价的中储粮,以前曾有过粮食的进出口权,不过,现在粮食的进出口权基本上被中粮垄断。这一弊端在中储粮的食用油和大豆等轮换时暴露无疑,“有时我们需要轮换,但是国内的供给跟不上,我们又没有进口配额,这样一来,就滞后很多。”
不过,外资四大粮商在中国粮食流通领域市场放开后的一系列动作,正在加剧这种担忧,“不是说我们完全封闭,我们不和他们合作,我们国家粮食就安全了。”魏强说。承担平抑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中储粮,多少有些进退两难。
事实上,在四大粮商已经掌握了中国植物油销售的终端渠道后,通过建立或收购面粉、大米加工厂,通过植物油的渠道销售进入粮食消费市场并不难,“因为在我国,粮油完全是一个销售渠道,这就给我国粮食流通带来极大风险。”
“而且,外资四大粮商布局销售网点比我们要强很多,可行的路径就是,必须有大型的粮食企业与之抗衡。”魏强透露说,下一步,中储粮会加快粮食加工领域的业务开发,不过,具体的时间表仍然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