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经济增速主要分析框架内容

经济增速主要分析框架内容

发布时间:2021-02-20 15:00:43

⑴ 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一般包括哪些账户

一、国民账户
(一)国民账户的基本内容
1.定义:国民账户全称为“国民收入与产品帐户”,用以衡量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宏观经济活动的总价值和本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体水平。
2.国民账户的三种统计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这三种方法分别对应了三种统计途径,即产品生产部门的产量(生产法)、提供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收入法)、为获得产品而获得的支出(支出法)。其中支出法是从需求面分析出发,体现了私人部门、公共部门等的收入去向,因而成为央行的主要分析工具。
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与结构比率 单位:亿元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存货增加
货物与服务净出口

82673.1
49722.7
39334.4
18147.6
30701.6
29475.5
1226.1
2248.8

89340.9
54600.9
42895.6
19196.9
32499.8
32623.8
-124.0
2240.2

98592.9
58927.4
45898.1
20307.4
37460.8
35813.3
647.5
2204.7

107897.6
62798.5
48881.6
21265.7
42304.9
41918.3
386.6
2794.2

121730.3
67493.5
52685.5
21819.3
51554.7
51303.9
250.8
2682.1

142394.2
75439.7
58994.5
23909.3
62875.3
62351.4
523.9
4079.2

最终消费率
居民消费比率
政府消费比率
资本形成率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比率
存货增加比率

60.1
79.1
20.9
37.1
96.0

4.0

61.1
78.6
21.4
36.4
100.4

-0.4

59.8
77.9
22.1
38.0
98.3

1.7

58.2
77.8
22.2
39.2
99.1

0.9

55.4
78.1
21.9
42.4
99.5

0.5

53.0
78.2
21.8
44.2
99.2

0.8

3.区别几个重要概念。支出发者重于研究总需求的形成及不同部门之间的需求结构,编制及分析时有必要明确如下概念:
1)经济体中的居民与非居民。一个经济体中的居民包括在本国领土内居住的个人、服务于个人的非盈利性机构、本国领土内的工商企业及各级政府。不符合上述条件者视为该经济体的非居民。
2)国内总量和国民总量。国内总量按国土原则衡量;国民总量按国民原则衡量国民产品总量=国内产品总量+净要素收入。
净要素收入=本国居民从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本国对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
3)流量与存量。存量是表示经济变量在某一时点的数量,计量时不具有时间下标;流量是指经济变量在一段时期发生的数量,计量时必须标有时间下标。国民收入与产品帐户记录一段时期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所以各变量指标均用流量核算。
4)名义值和实际值。名义值按现期价格计算。实际值是按基期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优点是免除了物价波动因素的干扰。名义值/实际值=平减指数,平减指数衡量了物价波动的综合情况。
(二)国民账户的分析框架
1)GDP、GNP和GDI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民可支配收入(GDI)三指标都可用来描述总产量,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GDP=C+I+(X-M) (8—1)
GNP=GDP+YF=C+I+(X-M+YF) (8—2)
GDI =GNP+TR=C+I+(X-M+YF+TR) (8—3)
其中,C=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消费支出;I=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投资支出(包括存货变化);X=商品和服务出口;M=商品和服务进口;YF=要素净收入;TR=净转移。
2)公式S-I=X-M+YF+TR的含义。
由于国民储蓄(S)等于国民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既S=GDI-C,所以公式8—3还可以表述为:S-I=X-M+YF+TR (8—4)
公式8—4表明:任何外部的不平衡都会反映在内部(国内)的不平衡上。
二、国际收支账户
(一)国际收支账户的基本内容
1)基本内容:①经常账户余额:反映本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商品、服务、收益及无偿转移的交易记录。②资本与金融帐户余额:反映本国居民的国外净资产变化及其他资本流动。③官方净储备:与国际储备和账户清算有关的官方储备账户的净额。④净误差和遗漏:为平衡国际收支账户的借方和贷方而单独设立的。
2)经常项目(CA)、资本和金融项目(F)和官方净储备(ΔR)的关系。
CA+F-ΔR=0 (8—5)
其中,CA=经常项目;F=资本和金融项目;ΔR=官方净储备。
3)理解国际收支帐户的基本内容可参见下表
表:中国2004年国际收支概览 USD(10000)

项目

余额

贷方

借方

一. 经常项目
A货物与服务
B收益
C经常转移
二. 资本和金融项目
A资本项目
B金融项目
三. 储备资产
1. 货币资产
2. 特别提款权
3.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4. 外汇储备
5. 其他债权
四.净误差与遗漏

6865916
4928364
-352267
2289819
11065976
-6935
11072910
-20636400

-16100
47800
-20668100

2704508

70069701
65582658
2054410
2432634
34335015

34335015
47800


47800


2704508

63203785
60654293
2406676
142815
23269040
6935
23262105
20684200

16100

20668100



(二)对外部门的分析框架
1)目的。央行分析国际收支帐户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判断经济是否春在对外失衡问题,并作出是否需要调整政策来纠正这种失衡的决策。
2)对外交易记录分类加工的基本方式。
由于国际收支帐户采用复式计帐法,因此为了判断是否对外失衡,必须对交易记录在进行分类加工,其基本方式是:不同对外贸易按项目加总、借代相抵后得出净额,以划分不同性质的对外交易项目各自的顺差或逆差,并将不同性质的交易划分为“线上”与“线下”两部分,作为判断国际收支状况的依据。线上部分净额在贷方为国际收支顺差,在借方则为国际收支逆差。
3)由于这种分类划线方法存在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因而实践中有多种差额概念,有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基本差额、总差额。
①贸易差额。当出口大于进口时,为贸易顺差,反之为贸易逆差。
②经常项目差额。它反映了一个经济体实际资源交易所引起的金融资产净变化。此差额的判断往往取决于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互补关系是否成立、是否体现国家经济决策的主体要求。
③基本差额。它是以交易的稳定性为依据划线的线上项目差额。但它稳定与不稳定的假设并非总是有效的。
④总差额。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国际收支差额,除官方储备资产外,其他项目的交易均划在线上。它亦称为“官方结算差额”。
三、财政账户
(一)财政账户的基本内容
财政账户体现着政府预算总量、预算资金的来源及去向。根据IMF的政府财政统计手册,我们将财政账户分为收入、支出和融资三大块。参见下表
①收入账户。财政收入包括所有的非偿还收入,分为经常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经常性收入又分为有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
②支出账户。财政收入包括所有的非偿还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③融资账户。政府融资为财政账户的线下项目,其净额等于收入与支出的差额。

表:国家财政收支平衡表

项 目

2003年

2004年

项 目

2003年

2004年

收入总计
(A)经常性收入
各项税收
非税收收入
(B)资本性收入
(G)融资收入总计
国内公债与国库券
向国外借债

支出总计
(C)经常性支出
(D)资本性支出
(E)融资支出总计
国内外债务还本付息
外债安排重点项目

(F)结转下年(动用结余)

(二)政府部门的分析框架
财政分析总是和预算平衡概念相联系的,财政收支是平衡还是盈余或赤字,使财政分析的基本内容。对财政账户的分析,依据IMF的政府财政统计手册中关于政府业务及其分类的三种基本规则,一般存在两种分析方法:总差额和经常性收支差额。总预算差额常作为对财政政策作总体衡量的指标:总赤字往往表明扩张性财政政策,总盈余则往往反映收缩性财政政策;而经常性收支差额一般可用来衡量政府部门的储蓄水平。
四、货币账户
(一)货币账户的基本内容
一国金融体系中的机构可分为货币当局、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三类,因而货币账户也可分为三个层次。
⑴第一层次是货币当局的账户。货币当局一般指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具有发行货币,掌管储备、代理国库和为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等职能。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能都集中体现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参考下表)
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资 产

负债和资本帐户

项 目

金 额

项 目

金 额

2003年

2004年

2003年

2004年

国外资产
对政府债权
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对特定存款机构债权
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
对非金融部门债权
其他资产
总资产

31141.85
2901.02
10619.47
1363.34
7255.95
206.25
8516.19
62004.06

46960.13
682.90
9376.35
1047.85
8865.09
136.25
9300.05
78655.33

储备货币
货币发行
发行债券
国外负债
政府存款
自有资金
其他负债
总负债

52841.36
21240.48
3031.55
482.58
4954.71
219.75
474.11
62004.06

58856.11
23104.00
11079.01
562.28
5832.22
219.75
2105.96
78655.33

⑵第二层次是将货币当局与存款货币银行的数据合并在货币概览之中,从而得到货币体系中的货币、信贷及对外净资产等金融要素的变动情况。存款货币银行只要指商业银行,也包括吸收活期存款并发放贷款的政策性银行。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与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合并后,即为货币概览。(见下表)
表:货币概览

资 产

负债和资本帐户

项 目

金 额

项 目

金 额

2003年

2004年

2003年

2004年

国外净资产
国内信贷
对政府债权(净)
对非金融部门债权
对特定存款机构债权
对其他金融部门债权货币与准货币

37990.93
201274.75
13131.47
158741.37
10039.02
19362.89
219226.81

55836.61
220018.66
15603.21
175459.73
13198.89
15760.83
250802.79

货币
准货币
外币存款
债券
央行债券
实收资本
其他(净)

84118.81
135108
11838.01
55.16
0.00
9502.06
-1356.35

95971.01
154831.78
12087.65
1630.21
0.00
10902.74
431.87

⑶第三层次是将其他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与货币概览并未一体,编制成金融概览。我国中央银行目前尚未将证券市场的业务数据归纳进去,因而只编制银行概览。见下表)
表:银行概览

资 产

负债和资本帐户

项 目

金 额

项 目

金 额

2003年

2004年

2003年

2004年

国外净资产
国内信贷
对政府债权(净)
对非金融部门债权
对其他金融部门债权
货币与准货币
货币
流通现金
活期存款

37732.92
206283.64
13178.51
172700.24
20404.89
221222.82
84118.57
19745.99
64372.58

55349.90
224419.11
15635.21
192000.86
16783.04
253207.70
95970.82
21468.30
74502.52

准货币
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
其他存款
外币存款
债券
央行债券
实收资本
其他(净)

137104.25
20940.39
103617.65
12546.21
11884.29
1.96
0.00
10949.09
-11693.61

157236.88
25382.15
119555.39
12299.34
12128.63
15203.49
0.00
12011.11
-12781.93

注:与上述的国民账户、财政账户和国际收支帐户不同,三个层次的货币账户均是存量账户,所登记的数据均为某一时点、通常是期末的资料。
(二)货币账户的分析框架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其业务对全国的金融事业施加影响,并经由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传导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之 中。因此,货币政策是扩张还是收缩的基本取向,可以从货币账户的分析中反映出来。上述三个层次的货币账户,就构成货币部门的分析框架。
1.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分为资产、负债与资本账户两栏,其资产方反映了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负债方则体现着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存量。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及时提供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供给的变动情况,因而显得特别重要。
2. 货币概览。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由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三部分构成,平衡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将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与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相应项目下的数据合并,既为货币概览。
3. 银行概览。将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与货币概览合并后,既为银行概览。我国的特定存款机构是指金融信托投资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这两家政策性银行。

⑵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内容

早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储蓄率是外生的,Cass(1965年)和Koopmans(1965年)把Ramsey的消费者最优化分析引入到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因而提供了对储蓄率的一种内生决定:储蓄率取决于居民的消费选择或者说对现期消费和远期消费(储蓄)的偏好。
内生储蓄率意味着资本积累速度和资本供给的内生决定,从而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投入要素(资本)从数量上得以在模型内加以说明。然而,Ramsey-Cass-Koopmans模型对储蓄的内生性的技术处理并没有消除模型本身长期人均增长率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对外生技术进步的依赖。Ramsey模型暗示长期增长率被钉住在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值x上。一个更高的储蓄意愿或技术水平的增进在长期中体现为更高的资本或更有效的工人产出水平,但却不会引起人均增长率的变化。 新古典的另一个关键外生变量是人口增长率。更高的人口增长率降低了每个工人的资本和产出的稳态水平,因而趋于减少对于一个给定的人均产出初始水平而言的人均增长率。然而标准模型没有考虑人均收入及工资率对人口增长的影响——被Malthus所强调的那种影响——也没有把在养育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考虑在内。
内生增长理论的一条研究路线通过把迁移、生育选择和劳动/闲暇选择分析整合进新古典模型中来使人口增长内生化。首先,考虑针对经济机会的移入(immigration)和移出(emigration)。对于给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而言,这一过程改变了人口及劳动力;其次,引入有关出生率的选择。这是容许人口和劳动力的内生决定的另一条渠道;最后,另一条与在一个增长框架中劳动供给的内生性有关的研究思路则涉及迁移及劳动/闲暇的选择——劳动力与人口不再相等。
Becker,Murphy and Tamura(1990年), Ehrlich and Lui(1991年), Rosenzweig(1990年)讨论了劳动供给、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把技术变迁理论包括进新古典框架中是困难的,因为这样做的话标准的竞争性假设就不可能得到维持。技术进步涉及新观念的创造,而这是部分非竞争性的,具有公共品的特征。对于一种给定的技术,换言之,在给定有关如何生产的知识水平的情况下,假定在标准的竞争性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和土地中规模报酬不变是合理的,则以相同数量的劳动、资本和土地来复制一个企业从而得到二倍的产出是可能的。但是,如果生产要素中包括非竞争性的观念,那么规模报酬则趋于递增。而这些递增报酬与完全竞争相冲突。特别的,非竞争性的旧观念的报酬与其当前的边际生产成本(等于零)相一致,这将不能为体现于新观念创造之中的研究努力提供适当的奖励。
经济的长期增长必然离不开收益递增,新古典增长理论之所以不能很好地解释经济的持续增长,在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稳定均衡是以收益递减规律为基本前提的。内生增长理论在理论上的主要突破在于把技术进步引入到模型中来,其消除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报酬递减的途径有三种: :
考虑把物质和人力资本都包括在内的广义的资本概念(AK模型)
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函数是研究经济增长的关键。新古典增长理论假设总量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性质。内生增长理论的关键性质是资本报酬不再递减,其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关键修正在于将技术因子A看成是经济的内生变量。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框架中,因为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决定了资本的净增长上限必然为零,所以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决定了资本投入量的上限,从而使得均衡增长状态的效率人均资本的增长也等于零。如果能够避免资本边际生产力递减现象出现,则有可能使得均衡增长状态的效率人均资本能够持续增长。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下限不为零仅意味着,在一定的范围内,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现象的消失。一个不存在递减报酬的最简单的生产函数是AK函数。Jones,L. and Manuelli,R.(1990);Rebelo(1991)论证了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技术足以保证经济实现内生增长。
具有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单部门模型在某种意义上与AK模型是一致的。而为了区别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形成机制的差异,许多内生增长模型都假设经济是由两个部门组成的,资源需要在两个部门之间进行配置。Uzawa-Lucas模型是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的代表。 Arrow(1962)和Sheshinski(1967) 通过假设知识的创造是投资的一个副产品来消除掉报酬递减的趋势。Arrow指出,人们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知识的,技术进步是知识的产物、学习的结果,而学习又是经验的不断总结,经验的积累体现于技术进步之上。一方面一个增加了其物质资本的企业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有效率地生产,生产或投资的经验有助于生产率的提高——经验对生产率的这一正向影响被称为干中学(learning-by-doing)或边投资边学(learning-by-investing)。另一方面一个生产者的学习会通过一种知识的外溢过程传到另一个生产者,从而提高其他人的生产率。
一个经济范围内的更大的资本存量将提高对每一生产者而言的技术水平。这样,递减资本报酬在总量上不适用,而递增报酬则有可能。 干中学和外溢效应抵消了单个生产者所面临的递减报酬,但社会水平上报酬是不变的。社会资本报酬这种不变性将产生内生增长。
模型的关键在于:第一,干中学要靠每个企业的投资来获得。特别地,一个企业资本存量的增加导致其知识存量Ai同样增加。第二个关键假设是每一个企业的知识都是公共品,其他任何企业都能无成本地获得。换言之,知识一经发现就立刻外溢到整个经济范围内。这样一个瞬时扩散过程之所以在技术上可行,是因为知识是非竞争性的。Romer(1986)后来证明在这种情形下仍可以在竞争性框架中决定一个均衡的技术进步率,但是所造成的增长率将不再是帕累托最优。更一般而言,如果发明部分地依赖于有目的的R&D努力,而且如果一个人的创新只能逐步扩散给其他生产者,则竞争性框架 将崩溃。
在这样的现实构架中,一种方法是把不完全竞争整合到模型中去。另一种方法是假设所有的非竞争性研究——一种经典的公共品——都由政府通过非自愿的税收来予以融资。 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另一个途径是人力资本的积累。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劳动生产要素的引入,使得有关人力资本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研究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劳动投入是指一般的劳动投入,看不出不同质量或不同技术熟练程度的劳动的投入对于产量所起的作用大小的差异,需要对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行进一步的区分,以说明人力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Lucas(1988)引入了Schultz和Becker提出的人力资本概念,在借鉴Romer(1986)的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对Uzawa的技术方程作了修改,建立了一个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模型。
在Lucas(1988)中,企业能获得的知识的多少不依赖于总资本存量,而依赖于经济的人均资本。Lucas假设学习和外溢涉及人力资本,且每一个生产者都得益于人力资本的平均水平而非人力资本的总量。不再考虑其他生产者所积累的知识或经验,而是考虑从与掌握了平均水平的技能与知识的平常人的(自由)互动中得来的收益。 技术水平可以被诸如R&D支出之类的有目的的活动所推进,这样的内生技术进步将使得我们从总量水平上的递减报酬的束缚中摆脱出来,特别是如果技术上的进步能以一种非竞争的方式被所有生产者分享的话。对于知识进步,也就是对新思想而言,这一非竞争性是存在的。 将R&D理论与不完全竞争整合进增长框架中始于Romer(1987年;1990); Aghion and Howitt(1991);Grossman and Helpman(1991,chapter3, chapter4)。在这些模型中,技术是有目的的R&D活动的结果,而且这些活动获得了某种形式的事后垄断力量作为奖励。如果经济中不存在想法、观念耗竭的趋势,那么增长率在长期中可以保持为正。然而由于新产品及新生产方法的创造有关的扭曲的缘故,增长率和发明活动的基本数量趋于不再是帕累托最优。在这些框架中,长期增长率依赖于政府行动,诸如税收,法律和秩序的维护,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对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其他方面的管制。因而政府通过它对长期增长率的影响具有好或坏的巨大影响。
新的研究也包括了技术扩散的模型。虽然对新发现的分析与领先经济中的技术进步率有关,对扩散的研究却属于分析后进经济在这一进步过程中如何通过模仿来分享好处。既然模仿比创新要来得便宜,扩散模型预测了一种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预测类似的条件收敛形式

⑶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如何写包含哪些内容

通常是针对宏观经济或者某个行业来写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而不是针对具体企业运营。这种报告需要很多统计数据作为支持,你可以从统计局网站或者各行业协会网站获取相关数据。具体写法,给你一个参考吧。。

11月份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物价涨幅明显增大贷款增速得到控制11月份,我国物价总水平的涨幅明显增大,与此同时,部分生产资料短缺的局面有所加剧,在电力供应不足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柴油、煤炭供应紧张的现象。这些现象通常是经济过热的重要特征,但贷款增速持续减缓表明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措施已开始见效,因此我国经济虽然有过热的风险,但仍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物价总水平的涨幅增大

11月份,受市场粮食、肉、蛋和鲜菜等农产品价格上扬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3%。与上年同月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涨幅比上月增大1.2个百分点,创出了1997年4月份以来的新高。在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8个项目中,明显上涨的仅有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1%和3.1%。

11月份,工业品价格涨势有所加快,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9%,涨幅分别比10月份增大0.7和1.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比10月份增加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3%,降幅比10月份缩小0.8个百分点。

一些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1 钢材价格大幅上涨,11月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同比上涨30.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3.4%,涨幅比10月份扩大1.4个百分点。2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9.4%,涨幅较上月上升3.8个百分点。3 水泥价格自上月出现本年度以来的首次上涨之后,本月上涨幅度继续加大,回转窑普通硅酸盐水泥上涨6.2%,回转窑矿渣硅酸盐水泥上涨1.8%。

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据对全国200个农产品主产县集贸市场农产品价格调查,11月,小麦价格同比上涨20.2%,大豆价格上涨38.4%,籽棉价格上涨52.7%,油料价格上涨40%,食用油价格上涨30%,猪肉价格上涨26.3%,蔬菜和水果的同比涨幅也普遍较大。

导致价格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如因需求增加或产出减少而导致的供求失衡、原材料成本推动、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等等。除这些通常原因外,有两个比较特殊的因素应引起注意,一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向通货膨胀压力转化,主要途径是:1 导致出口过快增长,从而影响国内的供应;2 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和阻碍进口,如日元升值导致日本对我国出口的钢材价格大涨;3 导致外汇储备过快增长,进而带动国内货币供应。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于跟随美元贬值而贬值,这种因人民币大幅贬值而导致的通货膨胀是造成1994年和1995年物价涨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二是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这种预期会使价格上涨变得更加容易,并且会导致囤积行为。

对于价格水平的未来变动趋势,估计在短期内还会进一步上升,因为价格上涨有一个逐步扩散的过程。考虑到央行已采取强有力的调控措施,因此通货膨胀失控的可能性不大。

贷款增长速度持续下降

11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6%,增幅在最近3个月中持续回落,与8月末相比已回落了1.3个百分点。虽然贷款增速的回落幅度不大,但新增贷款收缩力度相当大,11月份的贷款增加额比上年同月减少514亿元。尽管外汇占款的大幅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贷款收缩的效果,当月外汇占款增加1177亿元,比上年同月多增646亿元,超过了新增贷款的减少额,但央行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开始采取抵冲的措施。

随着贷款收缩力度的加大,企业存款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已受到一定的影响。11月末,金融机构中的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2.4%,增幅已比年内的最高点回落了2.2个百分点,当月企业存款增加额比上年同月缩小582亿元。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20.4%,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8.9%,虽然两者的增速仍在高位基本保持稳定,但去年以来的上升趋势已得到遏制。

工业产出增长速度加快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增速在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又提高了0.7个百分点,创出了今年以来增长速度的新高。轻工业增长速度加快是带动工业增长速度进一步走高的主要原因。11月份,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增速在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又提高了1.4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8.6%,增速仅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稳定

1-11月份,规模以上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6%,虽然增幅比1-10月份降低0.6个百分点,但考虑到投资增速在近几年均有年末回落现象,因此仍可看作基本稳定。

进口增长速度回落

11月份,进口总额同比增长28.5%,增速大幅回落,比上月降低11.2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增长33.8%,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当月贸易顺差48.7亿美元,同比增加24亿美元。由于出口退税政策在明年将进行调整,并且该项调整对今年出口有刺激作用,因此出口增速的未来走势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回落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7%,增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2%,增幅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由于目前价格上涨的主要是需求弹性很低的食品价格,因此消费品销售额增速在价格明显上升的情况下回落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分析的现象。

数据库:中国经济主要指标的变动情况

注:工业增加值的季度和月度数为国有工业和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其他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季度和月度数不包括房地产以外的集体和个体;农村居民收入的季度数为现金收入;部分当月指标为估算数。作者:国民经济研究所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⑷ 经济学分析框架

现代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类似于人们处理个人、家庭、经济、政治、社会各类事务时所采用的方式。大家知道,要做好一件事情,与人打交道,首先要了解国情和民风,也就是要知道现实环境和所要打交道人的品行和性格;在此基础上,决定相应的待人处事规则,从而在权衡利弊后作出激励反应,争取达到尽可能最佳的结果;最后对所选择的结果及所采用的规则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估比较。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完全是按照这种方式来研究经济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这种分析框架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它首先给出想要研究的问题,或想要解释的某种经济现象,即经济学家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目标,然后试图回答所要研究或所要解释的问题。比如,下列问题是现代经济学直到现在仍在试图研究或回答的一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周期和经济衰退?面对经济周期和经济衰退,政府应采用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一些国家非常富裕,同时另外一些国家却非常贫穷,而不是整个世界同时富裕起来?人们生活在其中的市场制度安排是如何运作的,它有什么样的优越性?市场在什么时候会失灵,如何解决?如何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是通过政府干预,通过明晰产权的办法来解决,还是通过其它办法来解决?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解决经济人的激励问题?中国经济学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经济制度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如何改革金融体系和国有企业,如何解决经济效率与公平的两难,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看起来非常不一样,但研究这些问题的基本分析框架却可以是一样的。一个规范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基本上由以下五个部分或步骤组成:(1) 界定经济环境;(2) 设定行为假设,(3) 给出制度安排;(4) 选择均衡结果;及(5)进行评估比较。可以这样认为,任何一篇逻辑清楚、层次分明、论证合理的经济学论文,无论结论如何或是否作者意识到,都基本上由这五部分组成,特别是前四部份。可以说,写经济学方面的论文,就是对这些部分进行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填空式写作。掌握了这些组成部分,就掌握了现代经济学论文的基本写作方式,更容易学习和研究现代经济学。
在对这5个部分逐一进行讨论之前,先对制度(institution)这一术语进行界定。制度通常被定义为一组行事规则的集合,这些规则与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有关,支配和约束社会各阶层的行为(Schultz,1968;Ruttan,1978;North,1990)。由于人们在考虑问题时,总是把一部分因素作为外生变量或参数给定,另外一部分则作为内生变量或因变量,这些内生变量是由外生变量所导致的,从而是这些外生变量的函数。于是,按照Davis-North( 1971,pp6-7) 的划分方法,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又可以将制度划分成两个范畴:制度环境(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和制度安排(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制度环境是一系列基本的经济、政治、社会及法律规则的集合,它是制定生产、交换以及分配规则的基础。在这些规则中,支配经济活动、产权和合约权利的基本法则和政策构成了经济制度环境。制度安排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和竞争的规则的集合。制度安排可以理解为人们通常所说的游戏规则,不同的游戏规则导致人们不同的激励反应。尽管从长远看,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会互相影响和发生变化,但如Davis-North明确指出的那样,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通常将经济制度环境作为外生变量给定,而经济制度安排(如市场制度安排) 则根据所要研究或讨论的问题,可以看成外生给定也可内生决定。

⑸ 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新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与学说》是著者用基于交换基础的“宏观国民版经济阵相组合运行图”权,使用计算的方法,高度模拟真实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构建的一部新的宏观经济学著作。其中的货币理论、经济增长理论都是紧密结合实践、结合书中模型创立的新理论。全书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力求在方法上实现创新,在理论上有新的发明或发现,国内外未见同类型的著作。全书共12编41章,所有的内容都依托于一个模型计算论证完成,在理论上自成体系。相当于另创立了一套新理论,另开辟了一个新视角观察宏观经济问题。

⑹ 经济学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属于,经济学更偏重于理论,且经济类专业的课程实用性都比较强。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很好,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其他的主干学科:经济学。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毕业实习,一般安排12周。学年:4年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备注:相近专业:财政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国民经济管理 贸易经济 保险 金融工程 税务 信用管理 网络经济学 体育经济 投资学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房地产经营与估计业务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毕业生能力相关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2.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3.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4.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5.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国民经济管理 贸易经济 保险 环境经济 金融工程 税务 信用管理 网络经济学 体育经济 投资学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海洋经济学 国际文化贸易

⑺ 简述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主要内容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又称新剑桥增长模型,neo Cambridge growth model),它是现代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是由英国的琼·罗宾逊,卡尔多和意大利的帕森奈蒂提出来的。
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有:①资本―产量比率保持不变,即常数;②均衡条件为I=S;③社会成员分为工资收入者(工人)和利润收入者(资本家),两者的储蓄率都是固定的,而且利润收入者的储蓄率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
以P代表资本利润,W代表工资,Y代表国民收入,则:
Y=P+W 或
W=Y-P
以sp代表利润收入者的储蓄率,sw代表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s代表总储蓄率,则有:
s=P/Y・sp+W/Y・sw =P/Y・sp+(1-P/Y)・sw =P/Y・sp+sw-P/Y・sw =P/Y(sp-sw)+sw (1)
k=K/Y (2)
将式(1),(2)代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得到:
G=[P/Y(sp-sw)+sw]・1/k =P/K(sp-sw)+sw/k (3)
P/K即是利润率,以π为代表,则:
G=π(sp-sw)+sw/k (4)
上式即是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的含义是: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经济增长率 决定于利润率的高低以及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的储蓄倾向。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模型是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延伸,和后者一样,其基本观点是增长率决定于储蓄率或投资率,而资本―产出比例是固定不变的。
第二,模型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结合起来,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以及收入分配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三,模型认为:在社会分化为两个阶级“资本家和工人”的条件下,经济增长加剧了收入分配比例失调,收入分配比例失调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增长。要解决这一问题,重要的不是简单地谋求经济快速增长而是消除收入分配比例失调的状况。
第四,模型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思路,即持续稳定增长取决于投入要素比例的变化和技术进步,而认为要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必须靠国家政策对分配比例失调进行干预。
新剑桥增长模型旨在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症结在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失衡,因而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途径不在于加速经济增长,而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均等化,这种改良主义的观点和主张,使其博得“凯恩斯左派”的称号。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的、收入分配的结构分析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其分配理论是经济增长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动态分析方式,力图以劳动价值论的为理论基础,抛弃了新古典学派的在分配理论上的辩护性,不回避分配问题上所蕴藏的阶级结构。它无非是用数学语言说出马克思早已道出的一个历史现象,即利润收入者所得恰好是工资收入者所失。

⑻ 简述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框架与主要研究内容。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版值如何决定的经济权学说;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有效的。

⑼ 宏观经济形势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运行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二是总量平衡。经济回增长是经济运行答的结果;经济总量的平衡,也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互为条件、互相适应、互相决定的连续运行的基本表现形式。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就是通过分析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是决定经济运行特点的主导,因此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对社会总需求变化特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总供给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分析方面。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基本框架是:通过一系列经济指标判断经济总量的平衡状态,从而对宏观经济运行所处的状态作出准确的判断,并结合微观经济指标的分析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和质量进行评价,即围绕社会供求总量的平衡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价。

⑽ 如何从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供求入手分析问题。

唉。。。。。推荐你一本书 曼昆的 《经济学原理》
先把最基本的东西看懂

阅读全文

与经济增速主要分析框架内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黑角现货交易 浏览:730
乐投天下投资 浏览:638
社保基金怎么进了盐湖股份 浏览:567
560002基金发行价 浏览:241
贵金属深加工流程 浏览:395
债券价格表 浏览:309
炒外汇图片 浏览:222
德州线下贷款 浏览:725
后市融资 浏览:735
一块钱人民币等于多少比索 浏览:362
欧元汇率人民币最高多少 浏览:487
呼和浩特股票配资 浏览:333
银行黑名单怎么贷款买车 浏览:764
中小型融资担保企业法务怎么样 浏览:790
人民币的汇率牌价在哪查询 浏览:848
价格调整计算公式 浏览:930
美原油今天开盘价格 浏览:364
今天人民币对缅甸汇率多少人民币 浏览:222
指数基金对比混合基金 浏览:116
科创板募集基金 浏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