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中美贸易格局分析

中美贸易格局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14 22:23:09

1.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贸易不平衡成为一种常态,各国能够做的只能是控制不平衡程度,实现相对平衡。目前中美贸易不平衡程度较高,基本特征是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逆差。在全球产业链和分工体系的快速变革中,虽然过时的国际货物贸易统计体系放大了中美货物贸易的不平衡程度,但仍然存在较严重的不平衡。实现中美双边贸易相对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促进货物、服务和投资的自由贸易。没有双边的自由贸易,就不可能实现双边贸易持续的相对平衡。

一、从全球化看中美贸易发展的现状

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从来就不是绝对平衡的,即使经济全球化对各国贸易流量分布有某种均衡效应,也不可能形成各国同时满意的绝对平衡格局,国际贸易不平衡是一种常态。从1985年到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货物进出口贸易增长5.8倍,各年逆差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总额从756.5亿美元增加到3600亿美元。这说明,全球化并没有停止国际贸易的不平衡趋势。

全球化既使货物贸易流量快速增长,也使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随着全球需求结构变化,在产业发展中,依赖土地、地矿和能源资源的农业和工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依赖知识、技能和其他劳动服务的比重逐渐提高。随着全球产业链和产业分工的重新调整,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资本流动由单向(发达国家的过剩资本流入到发展中国家)向双向(资本既从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又从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变化。在这种形势下,衡量各国之间的贸易是否平衡不能沿袭传统的贸易思维,不能只看货物贸易流量的变化,还要看服务和资本贸易流量的变化。

中国“入世”以来,中美之间的总体贸易格局一直表现为“交互逆差”或“交互顺差”。就是说,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既不是单纯的顺差,也不是单纯的逆差,而是既有顺差又有逆差。在货物贸易方面,中国是顺差,美国是逆差;在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方面,美国是顺差,中国是逆差。

去年,美国对华的货物贸易逆差按美方口径为2325亿美元。在这个数字中,实际上有大约60%是由美国公司或其他第三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加工出口的产品,这是在中国的美国资本获取利润的载体。如果将这部分剔除掉,那么美国对华货物贸易的实际逆差就只有1000多亿美元。如果将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考虑进来,近几年美国对华的“总体贸易逆差”实际上明显低于美国媒体宣传的数字。

随着“入世”过渡期结束,今年以来中国不仅扩大了工农业等实体性产业的市场开放,外商在这些领域的股权投资门槛大幅度降低,而且也加快了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公用事业和其他服务领域的市场开放,比如允许外商以QFII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增加包括吸收人民币存款在内的银行业务,允许外商投资交通设施和公用事业等等。预计今年美国对华的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的顺差将会显著增加,从而美国对华的“总体贸易逆差”也会明显减少。

二、中国贸易快速增长:谁是贡献者?谁是受益者?

中国近30年对外货物贸易增长经历了从逆差到顺差的周期性变化。从1978年到1988年的11年中共有408.5亿美元贸易逆差。这个阶段快速进行进口替代,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换取价格高昂的制造技术和设备。随着进口替代带来生产能力的提高,技术进步加快,进出口贸易结构逐步改善,贸易体制改革增加外贸活力,要素生产率提高,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被迫选择出口导向战略,促使进出口贸易出现了由逆差向顺差的转换。

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引擎。近5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8%,占世界贸易比重从3.6%提高到7.7%。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给世界市场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使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获得了类似于上个世纪60年代“高增长、低通胀”的成就。把工厂搬到中国的美国公司,利用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紧缺资源和巨大的需求市场,获得了巨额利润。而中国以宝贵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在全球产业链的加工、组装环节只是赚了一点加工费和劳务费,挣了一点辛苦钱。

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融入世界市场体系的过程中,中国不仅实现了出口货物贸易快速增长,而且也使进口货物贸易保持持续强劲增长的势头。从2001年到2006年,中国的货物进口额从2435.5亿美元增加到7916.1亿美元,5年增加2.25倍,年均递增27%;中国的货物进口额占世界货物进口总额的比重从3.35%提高到6.81%。在这个基础上,今年头4个月的进口增长速度仍然接近20%。可见,中国不仅为世界创造了价廉物美的供给市场,也为世界创造了容量巨大的需求市场,为美国和其他贸易伙伴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中国既是贡献者,也是受益者,而中国的贸易伙伴是更大的受益者。

但应当客观地看到,在劳动力供给处于高峰时期,中国这个巨大的进口市场需要有强劲的出口市场来支持。如果外部力量对其出口市场过分限制和打压,就有可能打破中国进口高速增长的惯性。其结果,既会损害中国的利益,也会损害中国贸易伙伴的利益。

三、中美货物贸易不平衡是多个原因造成的

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占全球货物贸易逆差的比重从8.83%提高到28.33%,而同期德国和日本的货物贸易顺差占全球比重从56.52%提高到76.75%。实际上,欧洲和中国以外的亚洲经济体是美国和世界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地。

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女士和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教授,对美国贸易逆差的解释比较符合现实。巴尔舍夫斯基女士指出,美国逆差“是多个原因造成的,并不仅仅由汇率决定”,“美国人消费欲望过于旺盛”,没有储蓄的习惯。罗奇教授也说:“美国贸易的真正的问题在于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失衡”,“进口飙升更多是美国所处在的国内消费过剩特殊时期的产物”。他们一致认为,美国人的过度消费和储蓄不足造成了过度进口和贸易逆差。

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相对于外因,内因起主导作用。这个内因,除了“过度消费引起过度进口”以外,还与“美国的市场不够开放和出口不足”有关。

第一,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美国没有主动调整过时的贸易战略和政策,而推行“出口保护主义”和“市场限制主义”,限制能源资源、高端技术和科技产品的出口,甚至对中国继续采取一些违背WTO精神的歧视性措施和禁售。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让那些政策弹性较大的国家如德国可以获得更多的对华出口,美国对华出口的一部分被德国等国家获得,这种“国家卖方竞争”无疑会对美国产生“挤出效应”,减少美国的出口机会。

第二,面对全球化浪潮,美国“害怕与贫穷国家竞争”,“提高准入标准进而提高外国企业的成本,以削弱外国企业的竞争力”。比如,在能源、航空、农业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美国对外国特别是中国资本的限制有增无减。这样做的结果是可出口商品减少,使得美国在全球出口总规模中的相对比重降低。

第三,美联储在较长时期内实行膨胀性货币政策,以低利率方式创造过剩的美元流动性,从而人为地造成美国资产升值和“财富效应”。在贷款利率很低的情况下,理性的美国人当然愿意大量刷卡消费;在财政债券融资利率很低的情况下,财政部会不加节制地发行公债以满足五角大楼的支出需要。在美国国内中低端产业出现空心化的背景下,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美国消费品和公共投资品需求无限制扩大,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要靠进口来满足。

第四,美国用超额发行的美元纸币大量购买并囤积石油和其他稀缺程度较高的物资,加剧了内外需失衡。近几年,美国和全球市场存在一个重要的循环:美国石油储备增加-全球石油涨价-美国囤积更多的石油……石油储备不断增加和油价上升,必然花费越来越多的美元,使美国进口额显著增加。

第五,无节制的对外战争和全球扩张使得美国政府的公共开支不断膨胀。2004财年联邦财政赤字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的4130亿美元,去年仍然高达2482亿美元。政府公共开支膨胀必然造成公共品需求膨胀,在国内一般公共品供给增长一定的条件下,只有靠进口来填补供求缺口,从而扩大对外贸易赤字。

在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时,中美双方都应当采取客观而又理性的态度,应当更多重视像巴尔舍夫斯基女士和罗奇教授这样的务实人士的看法,找到妥善解决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双赢的良好效果,并继续推动中美贸易健康快速增长。

四、解决中美贸易问题,美国和中国能够做什么?

美国如果把双边贸易不平衡的原因简单地推给对方,不重视自己的内因,不重视控制本国的过度消费和过度进口的欲望,不努力扩大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增加出口,不仅对对方不公平,而且也会使贸易不平衡问题更加严重。因此,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最好途径是双方共同致力于消除产生这些问题的因素,在双边市场共同促进自由贸易。

美国方面应该控制过度进口,实现自由出口。控制过度进口的首要措施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削减美元在全球的供应量和流动性;提高国民储蓄率,逐步扭转投资和储蓄失衡的格局,限制高负债下过度的私人消费;紧缩联邦政府开支,特别是通过改变全球扩张战略紧缩美国在全球的军费开支,国会应当停止不断放宽债务发行限额标准的做法,严格限制国债发行,减少政府在高负债下过度的公共消费。只要家庭赤字和政府赤字控制住了,促使家庭和政府均做到收支基本平衡,不断改善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就可以为解决贸易赤字问题提供基本保障。

为了扩大出口,美国需要调整与全球化和WTO规则不够和谐的贸易政策和体制,修改已经不合时宜的国内贸易法案,扩大产业和技术市场的对外开放。在中低端制造业和一般加工业不断向外转移的背景下,美国的优势产业越来越缩小在“产业宝塔”的尖端位置上,比如高端信息技术工业、现代军事工业、航天航空和铁路交通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环境保护以及金融和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等。如果美国全面开放这些产业和市场,并实现出口贸易的自由化,可望为解决美国贸易问题做出直接贡献。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在理论上可以缓解中美贸易问题,但实际效果甚微。从2005年7月21日到今年5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8%,但这期间中国对美顺差或美国对华逆差并没有减少,这说明汇率人民币升值和顺差减少并没有明显相对的关系。正如罗奇所说,汇率调整不可能解决中美和全球的贸易失衡问题,“汇率绝非当前全球失衡的‘灵丹妙药’”。

中国方面应该从内外两方面采取措施。对内主要是:逐步调整国民财富分配的政策和制度,特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工资和农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改善消费与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逐步改变工资增长慢于利润增长、政府税收增长和GDP增长的现实状况,给中低收入者减税,逐步降低国民储蓄率,促使全社会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对外主要是:适当扩大进口,合理控制出口,促使人民币汇率水平渐进提高以实现其合理均衡。扩大进口的重点是增加政府采购,增加有利于缓解国内能源资源供求矛盾、改进经济结构、促进自主创新的资源和技术产品的进口。合理控制出口的重点是进一步调整出口导向政策,继续较大幅度降低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加强其出口资质管理,严格限制出口扩张势头。今年以来,为了实现“减顺差”目标,中国政府多次派采购团到美国直接采购商品和技术设备,增加即期进口;对农、林、畜牧、渔、煤炭开采等81个行业实现鼓励技术引进的政策,扩大长期进口;对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降低出口退税率或提高关税税率,限制过度出口。从煤炭进出口贸易最新变化情况来看,这些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出来。

随着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未来中国高端商品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金融、保险和信息等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节能环保产业的拓展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而美国在这些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可以搭上中国这辆“快车”,增加美国的对华出口。但要达此目的,美国应当更加开放对华出口市场,清除对华出口贸易的所有歧视性条款.特别是解除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等方面的限制。

2. 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历史及原因分析双边关系对国际营销影响

纵观30多年中美贸易的发展历程,中美贸易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是一波三折。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发达国家,既互为重要的贸易与投资伙伴,又对全球经济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中美贸易的迅速增长和贸易不平衡的加剧,中美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中美贸易的正常开展,并成为当前中国出口贸易中一个重要问题。鉴于中美贸易对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温并呈现出长期性,频繁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对中美贸易及其经济效应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并对促进中美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美国是我国最大贸易对象国,我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很高。中美贸易的发展和中美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对外贸易国际环境的基本动向。近年来,中美易摩擦不断升温,由于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日趋明显和美国对外贸易赤字规模不断扩大,美国不断对我国政府施压,要求我国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推动人民币升值;为抑制我国部分产品对其出口的快速增长,美国先后对彩电、纺织品、铸铁钢管、木制家具采取了设限和反倾销措施;另外还以我国履行“入世”承诺进展缓慢、保护知识产权不力等为理由,批评我国的贸易政策,要求我国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
正确地分析中美贸易关系发展和贸易摩擦的实质,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对我国合理制定对外开放政策和有效解决对外经济摩擦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美两国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贸易发展出现不平衡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既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本身经济的发展特点决定的,也是由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分工所决定的。由于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外在表现,是各国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重新配置方式,所以必须结合中美两国各自的整体经济状况以及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地位的动态变化来考察这种贸易不平衡关系。然而,美国却以种种借口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在反倾销、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反补贴、技术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等方面造成中美之间的严重分歧和贸易摩擦。
本文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系统阐述。首先通过中美贸易额的历年统计对目前中美贸易关系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进行分析,其中中美贸易严重不平衡问题成为焦点所在,进而总结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摩擦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反倾销,特保调查和“337条款”调查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几个方面,使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严重阻碍双方的贸易发展。而后对发生贸易摩擦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1)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带来的影响,2)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3)政治因素包括美国选举以及美国利益集团的压力,4)中国出口商品外贸依存度过大,5)中国企业对贸易摩擦的应对能力不强。在认识到贸易摩擦对中美两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的同时,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贸易摩擦,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1)积极的影响在于能够加速我国产品的结构升级,有利于培养我国的竞争优势产业,有利于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2)消极的影响在于破坏了中美双边的正常经贸关系,也扩大了美国的“中国经济威胁论”,使得中美贸易摩擦逐渐出现政治化倾向,同时美国要求对中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中国产品的出口不利。最后,文章对中国方面应对贸易摩擦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即应结合发挥政府、行业、企业三方的作用积极应对;政府方面要积极通过双边对话磋商解决,并培养贸易谈判专家,利用WTO规则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其与国际接轨,同时也要重视跨国公司的作用;行业方面也要不断完善相关行业标准以帮助国内企业减少发生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行业间也要加强自律互律制度的建设,并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和在海外建立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从而对贸易摩擦的预防以及尽早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企业也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品市场多样化,以实现生产国际化并拓展多元化市场,规避贸易壁垒给企业带来的损害,也减少我国外贸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从而减少美国对中国的约束力。
现在,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都深化了中美贸易摩擦。中美贸易摩擦无论对中国还是美国都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正确积极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基础上,通过对贸易结构的调整,和相关机制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们处理好中美贸易关系。同时也要加强中美两国政府及相关贸易部门的及时沟通协调,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尽可能降低两国贸易摩擦发生的频率,弱化贸易擦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两国经济贸易顺利健康的发展,进而改善两国双边贸易关系。

3. 中美贸易差额的研究和分析

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实现中美双边贸易相对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促进货物、服务和投资的自由贸易。没有双边的自由贸易,就不可能实现双边贸易持续的相对平衡

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陈东琪

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贸易不平衡成为一种常态,各国能够做的只能是控制不平衡程度,实现相对平衡。目前中美贸易不平衡程度较高,基本特征是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逆差。在全球产业链和分工体系的快速变革中,虽然过时的国际货物贸易统计体系放大了中美货物贸易的不平衡程度,但仍然存在较严重的不平衡。实现中美双边贸易相对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促进货物、服务和投资的自由贸易。没有双边的自由贸易,就不可能实现双边贸易持续的相对平衡。

一、从全球化看中美贸易发展的现状

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从来就不是绝对平衡的,即使经济全球化对各国贸易流量分布有某种均衡效应,也不可能形成各国同时满意的绝对平衡格局,国际贸易不平衡是一种常态。从1985年到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货物进出口贸易增长5.8倍,各年逆差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总额从756.5亿美元增加到3600亿美元。这说明,全球化并没有停止国际贸易的不平衡趋势。

全球化既使货物贸易流量快速增长,也使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随着全球需求结构变化,在产业发展中,依赖土地、地矿和能源资源的农业和工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依赖知识、技能和其他劳动服务的比重逐渐提高。随着全球产业链和产业分工的重新调整,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资本流动由单向(发达国家的过剩资本流入到发展中国家)向双向(资本既从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又从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变化。在这种形势下,衡量各国之间的贸易是否平衡不能沿袭传统的贸易思维,不能只看货物贸易流量的变化,还要看服务和资本贸易流量的变化。

中国“入世”以来,中美之间的总体贸易格局一直表现为“交互逆差”或“交互顺差”。就是说,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既不是单纯的顺差,也不是单纯的逆差,而是既有顺差又有逆差。在货物贸易方面,中国是顺差,美国是逆差;在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方面,美国是顺差,中国是逆差。

去年,美国对华的货物贸易逆差按美方口径为2325亿美元。在这个数字中,实际上有大约60%是由美国公司或其他第三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加工出口的产品,这是在中国的美国资本获取利润的载体。如果将这部分剔除掉,那么美国对华货物贸易的实际逆差就只有1000多亿美元。如果将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考虑进来,近几年美国对华的“总体贸易逆差”实际上明显低于美国媒体宣传的数字。

随着“入世”过渡期结束,今年以来中国不仅扩大了工农业等实体性产业的市场开放,外商在这些领域的股权投资门槛大幅度降低,而且也加快了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公用事业(3757.711,-136.89,-3.51%)和其他服务领域的市场开放,比如允许外商以QFII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增加包括吸收人民币存款在内的银行业务,允许外商投资交通设施和公用事业等等。预计今年美国对华的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的顺差将会显著增加,从而美国对华的“总体贸易逆差”也会明显减少。

二、中国贸易快速增长:谁是贡献者?谁是受益者?

中国近30年对外货物贸易增长经历了从逆差到顺差的周期性变化。从1978年到1988年的11年中共有408.5亿美元贸易逆差。这个阶段快速进行进口替代,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换取价格高昂的制造技术和设备。随着进口替代带来生产能力的提高,技术进步加快,进出口贸易结构逐步改善,贸易体制改革增加外贸活力,要素生产率提高,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被迫选择出口导向战略,促使进出口贸易出现了由逆差向顺差的转换。

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引擎。近5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8%,占世界贸易比重从3.6%提高到7.7%。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给世界市场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使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获得了类似于上个世纪60年代“高增长、低通胀”的成就。把工厂搬到中国的美国公司,利用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紧缺资源和巨大的需求市场,获得了巨额利润。而中国以宝贵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在全球产业链的加工、组装环节只是赚了一点加工费和劳务费,挣了一点辛苦钱。

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融入世界市场体系的过程中,中国不仅实现了出口货物贸易快速增长,而且也使进口货物贸易保持持续强劲增长的势头。从2001年到2006年,中国的货物进口额从2435.5亿美元增加到7916.1亿美元,5年增加2.25倍,年均递增27%;中国的货物进口额占世界货物进口总额的比重从3.35%提高到6.81%。在这个基础上,今年头4个月的进口增长速度仍然接近20%。可见,中国不仅为世界创造了价廉物美的供给市场,也为世界创造了容量巨大的需求市场,为美国和其他贸易伙伴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中国既是贡献者,也是受益者,而中国的贸易伙伴是更大的受益者。

但应当客观地看到,在劳动力供给处于高峰时期,中国这个巨大的进口市场需要有强劲的出口市场来支持。如果外部力量对其出口市场过分限制和打压,就有可能打破中国进口高速增长的惯性。其结果,既会损害中国的利益,也会损害中国贸易伙伴的利益。

三、中美货物贸易不平衡是多个原因造成的

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占全球货物贸易逆差的比重从8.83%提高到28.33%,而同期德国和日本的货物贸易顺差占全球比重从56.52%提高到76.75%。实际上,欧洲和中国以外的亚洲经济体是美国和世界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地。

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女士和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教授,对美国贸易逆差的解释比较符合现实。巴尔舍夫斯基女士指出,美国逆差“是多个原因造成的,并不仅仅由汇率决定”,“美国人消费欲望过于旺盛”,没有储蓄的习惯。罗奇教授也说:“美国贸易的真正的问题在于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失衡”,“进口飙升更多是美国所处在的国内消费过剩特殊时期的产物”。他们一致认为,美国人的过度消费和储蓄不足造成了过度进口和贸易逆差。

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相对于外因,内因起主导作用。这个内因,除了“过度消费引起过度进口”以外,还与“美国的市场不够开放和出口不足”有关。

第一,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美国没有主动调整过时的贸易战略和政策,而推行“出口保护主义”和“市场限制主义”,限制能源资源、高端技术和科技产品的出口,甚至对中国继续采取一些违背WTO精神的歧视性措施和禁售。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让那些政策弹性较大的国家如德国可以获得更多的对华出口,美国对华出口的一部分被德国等国家获得,这种“国家卖方竞争”无疑会对美国产生“挤出效应”,减少美国的出口机会。

第二,面对全球化浪潮,美国“害怕与贫穷国家竞争”,“提高准入标准进而提高外国企业的成本,以削弱外国企业的竞争力”。比如,在能源、航空、农业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美国对外国特别是中国资本的限制有增无减。这样做的结果是可出口商品减少,使得美国在全球出口总规模中的相对比重降低。

第三,美联储在较长时期内实行膨胀性货币政策,以低利率方式创造过剩的美元流动性,从而人为地造成美国资产升值和“财富效应”。在贷款利率很低的情况下,理性的美国人当然愿意大量刷卡消费;在财政债券融资利率很低的情况下,财政部会不加节制地发行公债以满足五角大楼的支出需要。在美国国内中低端产业出现空心化的背景下,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美国消费品和公共投资品需求无限制扩大,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要靠进口来满足。

第四,美国用超额发行的美元纸币大量购买并囤积石油和其他稀缺程度较高的物资,加剧了内外需失衡。近几年,美国和全球市场存在一个重要的循环:美国石油储备增加-全球石油涨价-美国囤积更多的石油……石油储备不断增加和油价上升,必然花费越来越多的美元,使美国进口额显著增加。

第五,无节制的对外战争和全球扩张使得美国政府的公共开支不断膨胀。2004财年联邦财政赤字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的4130亿美元,去年仍然高达2482亿美元。政府公共开支膨胀必然造成公共品需求膨胀,在国内一般公共品供给增长一定的条件下,只有靠进口来填补供求缺口,从而扩大对外贸易赤字。

在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时,中美双方都应当采取客观而又理性的态度,应当更多重视像巴尔舍夫斯基女士和罗奇教授这样的务实人士的看法,找到妥善解决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双赢的良好效果,并继续推动中美贸易健康快速增长。

四、解决中美贸易问题,美国和中国能够做什么?

美国如果把双边贸易不平衡的原因简单地推给对方,不重视自己的内因,不重视控制本国的过度消费和过度进口的欲望,不努力扩大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增加出口,不仅对对方不公平,而且也会使贸易不平衡问题更加严重。因此,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最好途径是双方共同致力于消除产生这些问题的因素,在双边市场共同促进自由贸易。

美国方面应该控制过度进口,实现自由出口。控制过度进口的首要措施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削减美元在全球的供应量和流动性;提高国民储蓄率,逐步扭转投资和储蓄失衡的格局,限制高负债下过度的私人消费;紧缩联邦政府开支,特别是通过改变全球扩张战略紧缩美国在全球的军费开支,国会应当停止不断放宽债务发行限额标准的做法,严格限制国债发行,减少政府在高负债下过度的公共消费。只要家庭赤字和政府赤字控制住了,促使家庭和政府均做到收支基本平衡,不断改善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就可以为解决贸易赤字问题提供基本保障。

为了扩大出口,美国需要调整与全球化和WTO规则不够和谐的贸易政策和体制,修改已经不合时宜的国内贸易法案,扩大产业和技术市场的对外开放。在中低端制造业和一般加工业不断向外转移的背景下,美国的优势产业越来越缩小在“产业宝塔”的尖端位置上,比如高端信息技术工业、现代军事工业、航天航空和铁路交通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环境保护以及金融和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等。如果美国全面开放这些产业和市场,并实现出口贸易的自由化,可望为解决美国贸易问题做出直接贡献。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在理论上可以缓解中美贸易问题,但实际效果甚微。从2005年7月21日到今年5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8%,但这期间中国对美顺差或美国对华逆差并没有减少,这说明汇率人民币升值和顺差减少并没有明显相对的关系。正如罗奇所说,汇率调整不可能解决中美和全球的贸易失衡问题,“汇率绝非当前全球失衡的‘灵丹妙药’”。

中国方面应该从内外两方面采取措施。对内主要是:逐步调整国民财富分配的政策和制度,特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工资和农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改善消费与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逐步改变工资增长慢于利润增长、政府税收增长和GDP增长的现实状况,给中低收入者减税,逐步降低国民储蓄率,促使全社会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对外主要是:适当扩大进口,合理控制出口,促使人民币汇率水平渐进提高以实现其合理均衡。扩大进口的重点是增加政府采购,增加有利于缓解国内能源资源供求矛盾、改进经济结构、促进自主创新的资源和技术产品的进口。合理控制出口的重点是进一步调整出口导向政策,继续较大幅度降低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加强其出口资质管理,严格限制出口扩张势头。今年以来,为了实现“减顺差”目标,中国政府多次派采购团到美国直接采购商品和技术设备,增加即期进口;对农、林、畜牧、渔、煤炭开采等81个行业实现鼓励技术引进的政策,扩大长期进口;对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降低出口退税率或提高关税税率,限制过度出口。从煤炭进出口贸易最新变化情况来看,这些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出来。

随着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未来中国高端商品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金融、保险和信息等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节能环保产业的拓展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而美国在这些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可以搭上中国这辆“快车”,增加美国的对华出口。但要达此目的,美国应当更加开放对华出口市场,清除对华出口贸易的所有歧视性条款.特别是解除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等方面的限制。

中美建交以来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现在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则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按照美方的统计,2003年中国向美国出口达1632.5亿美元;按照中方的统计,这一数据也达924.7亿美元,而2004年前9个月便为885.1亿美元。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03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为1241亿美元,占美国对外贸易赤字总额的25%左右;据中方统计,美国对中国贸易赤字也占美国对外贸易赤字总额的20%左右,而且这一比例近年来基本维持不变。
中美贸易不平衡状况将长期存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国储蓄率的差异。一般来说,如果一国的储蓄大于投资,则表现为该国净出口为正或贸易顺差;如果一国的储蓄小于投资,则表现为该国的净出口为负或贸易逆差。中国国内的高储蓄率导致较高的贸易顺差;而美国之所以存在大量的贸易逆差主要是其储蓄率偏低,以及因庞大的军费开支、政府的减税计划、低利率政策所导致的高涨的国内投资缺口。
二、收入水平差异而导致的两国消费需求的不对称性。一般来说,人们的消费选择与其收入水平密切相关,随着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会随之逐渐升级和转换。在收入水平较低时,人们的绝大多数支出都集中在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上,此时的恩格尔系数非常高;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较高时,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还可以购买高端产品来提高福利水平。显然,无论人们的收入水平高低,生活必需品都是必须购买的。中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而且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这就导致了美国必然大量进口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生产的高技术产品属于高档产品,由于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对美国生产的高端产品的需求也就非常低。这种因为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而导致的两国对贸易产品需求的不对称性是造成两国贸易不平衡的长期因素。
三、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的限制。中美两国经济互补,美国的比较优势在高科技、知识密集型设备与产品,中国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对华技术出口控制趋于严厉,美国公司对华技术出口申请获准率下降,抑制了美国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进一步加大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四、国际分工格局的重组。中国劳动力素质好,工资低廉,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工业发达经济体纷纷将工厂迁移到中国生产,依旧利用原来的贸易渠道销往美国,增加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实际上,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整个东亚地区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即东亚各国对中国的产业转移也将东亚各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转移到了中国。因此,这种由东亚经济结构转换而产生的中美贸易差额短时期内是不可能消失的。
五、原产地规则的差异。由于原产地规则的差异导致许多产品被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增加了中国的顺差数字。著名经济研究机构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说过,从1994年至2003年中,中国的出口从1210亿美元发展到3654亿美元,其中外国投资公司或合资公司贡献了出口增长的65%。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经济国界日渐模糊,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使国际贸易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的以国界划分的模式,以往的统计方法不能客观地反映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因此,不能简单地以所谓贸易顺差或逆差来判断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大小。
六、美国出口统计的不精确。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由于出口统计的不精确,每年约有10%的出口商品没有向商务部报告,而商务部对进口的审计工作做得很好,致使政府统计的外贸逆差过高。以Microsoft公司为例,其向全世界销售了近千亿美元软件产品,但它不是按照传统的货物商品的出口方式,在美国生产光盘,贴上标签后在世界各地销售,而是在销售地生产,将销售收入送回国内或在互联网上发售产品,以电子方式收取货款。这些销售收入则不计入传统国际收支中的出口所得。
可见,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两国经济发展阶段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美国贸易战略造成的;从理性的经济学角度来考虑,中美贸易不平衡不是大问题。但为什么中美贸易不平衡又确实是长期以来造成双方政治经济摩擦的主要原因呢?
一、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国贸易顺差越大,对本国国民收入增加的作用越大,解决失业和危机问题的作用越大;贸易逆差越大,往往伴随着出现的是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从这一基本理论出发,美国决策者非常关注双边贸易差额问题,中国作为美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必然首当其冲。
二、从美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统计,1990—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20%功归于出口的增加,而且通常认为,美国每出现1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就相当于损失2000个就业机会。按照美国官方公布的数字,2003年对中国逆差达1348亿美元,相当于损失27.4万个就业机会,因而美国将失业等国内问题归罪于中国的贸易逆差就相当自然了。
三、美国具有全球最强的政治经济能力和谈判能力,以贸易逆差为借口引起中美贸易摩擦是美国实现"经济霸权"和"政治霸权"的重要手段。
实际上,美国通过巨额贸易逆差,不但成功地实施了其全球化战略,获取全球利益,而且将全球经济的波动紧密地与美国拴在一起,使世界经济越来越难以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美国的"经济霸权"与"政治霸权"得以相互促进,短期内其他国家难以有有效的抵制对策。......

4. 中美贸易战使你对于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有怎样的看法

1、所谓正确历史观,抄就是不仅要看现在袭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

2、所谓正确大局观,就是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怎么样,而且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

3、所谓正确角色观,就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

(4)中美贸易格局分析扩展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这一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重要战略遵循,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

经过70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当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因素”正成为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核心变量,中国的国际角色和作用备受关注。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一定位恰如其分地把握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也是科学制定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

5. 求近几年来中美贸易数据!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与美国的经济与贸易关系取得长足的进展。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提供的数据,1979年中美贸易额为24.5亿美元,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在中美贸易中,1979-1982年美国为顺差,1983年开始出现逆差,1996年贸易逆差达395亿美元。中国方面的统计则表明,在1979-1992年的14年里,中方一直为逆差,自1993年转为顺差,1996年顺差为105亿美元。显然,中美两国关于双边贸易平衡状况的统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中美贸易逆差的实际规模究竟有多大?
美方统计方法高估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美国把中国香港转口贸易额笼统地计算在中美贸易之中,但它实际上有很大比例应归于中国之外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香港的贸易转口;另一方面,它在计算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时,出口金额按离岸价格计算,进口金额按到岸价格计算,从而将装卸、运输和保险等费用的双倍数额计入中美贸易逆差。中美双方在最近5年的官方统计数字如表1所示,它表明双方计算的贸易逆差的偏差虽有逐年减少之势,但仍然很大,美国现有的统计方法严重高估了中美贸易逆差的实际数额。
即使考虑到统计方法的差异而对中美贸易逆差进行修正(介于二者之间,但更接近于中国官方数字),经过调整的贸易逆差数额仍然远远高于其真实值,其主要原因在于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贸易模式。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由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而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逐渐向中国转移,它一方面将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对美贸易顺差转移到中国;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加工贸易占总贸易额的5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由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的。加工贸易模式属于两头在外的生产与贸易方式,即原材料依赖进口、最终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并且,由于劳动成本低、对外资企业的税收等优惠措施大,大部分附加值进入了外商的口袋,中国政府和中国员工的所得非常有限。
从美国贸易逆差的地区结构看,欧盟和中东等地区所占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作为整体的东南亚地区对美逆差则呈下降趋势;美国对于中国的贸易逆差,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将制造业转移到中国而把它们对美贸易顺差转移到了中国。由于中国劳动工资较低、对外资存在税收优惠,这种产业转移和贸易顺差的转移的大部分利益由外商及其母国获得,但在国际收支中则表现为中国顺差的上升。
从中美经济发展水平和中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中美之间存在很强的经济互补性: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按照国际贸易的正常模式,中美双方各自集中于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并通过贸易互通有无,可以极大地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美国政府通过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向中国的出口,造成了中美合理国际分工的人为扭曲;同时,由于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的加工贸易模式,使得中国尚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快速上升,事实上超过80%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由两头在外的外资企业进行的。
因此,中美巨额贸易逆差的形成,主要由于三方面的原因:美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中美贸易不平衡,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加工贸易模式实质上扩大了中美贸易逆差的数额,而美方的统计方法则进一步严重高估了中美贸易逆差的规模。
二、美国得自中美贸易的巨大利益
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经济规律的作用,美国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和制造业在GDP和就业方面的比重日趋下降,美国经济正进入信息化和服务化的后工业时代。在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中,美国通过进口廉价的日常消费用品、出口附加值较高的高新技术产品,享受到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同时,美国经济和美元的霸权地位,不仅使美国能够充分享受这种利益,而且可以获取巨额的“铸币税”收益。
根据国际贸易利得理论,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美国不仅享受到了国际分工的好处,还获得了参加国际贸易后的利得分配。首先分析中美贸易中美国所获得的交换利得。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成本低,但资金短缺,科技相对落后。美国是经济发达国家,资本充足,科技发达,但劳动成本高。中国主要向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鞋、玩具、家用电器和旅行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主要向中国出口飞机、动力设备、机械设备、电子器件、通信设备和化工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粮食、棉花等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和互利性,有力地推动了两国贸易的发展。
中国向美国市场提供的价廉物美的商品,不仅可以满足美国广大消费者的需要,而且可以为美国经济带来两大利益:其一,美国可以将大量的资源转向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并维持其国际领先地位;其二,这些价廉物美的中国出口商品有助于维持美国的物价稳定,使得美国政府可以在运用低税率、高财政赤字、低利率等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维持巨额军费开支的同时,不必担心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冲击。
仅就贸易本身而言,尽管中美贸易的快速增长能够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但从中获得最多利益的则是美国企业。中国进出口超过50%属于以外资为主的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在中美贸易中的比例更是接近70%。由于税收减免和土地优惠,中国政府从外资企业那里得到的利益低于国内企业,而中国员工则由于较低的工资、较长的工作时间,以及相对滞后于国内企业的社会福利措施,其得到的利益要低于人们通常的预期。相反,外商则通过全球范围的转移定价、利润分享和股利分配,享受到了远超过会计账面上的利益。当然,以上对美国得自中美贸易的利益的分析,还没有包括中国产品出口对美国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保险和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就业和产出的贡献。
根据国际贸易基本原理,美国贸易逆差意味着美元的流出,即美国人要为过多地消费进口商品付钱,他们用什么支付呢?其窍门就在于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账户。美国人为商品进口付钱的途径有三个:一是开动印钞机印刷美元钞票,其成本远远小于美元代表的价值,差额就是铸币税,美元的霸权地位和此种付账方式意味着美国在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征税;二是发行国债供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其实质是以低利率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借钱;三是出口商品进行交换。至于贸易逆差部分,实质上就是前两种途径的某一种:或者通过输出美元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征税,或者通过让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美国债券,以低利率向国外借钱。
美国出现巨额外贸逆差原因之一是由其基本经济和制度因素的作用决定的。美国产业结构调整主要表现在: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引发的世界产业发展史中第三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美国跨国公司利用其拥有的多种垄断优势,在发展中国家大量投资,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和能源消耗型及污染大的行业和低附加值的加工行业和工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国内集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美国的这种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其进口步伐。同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进一步利用其科技优势、生产优势等塑造出对美国最有利的国际分工格局。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以及国外的产业内贸易成为美国贸易赤字剧增的主要原因。美国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有大量子公司。把原本本国生产或出口的大量商品及服务转化为海外子公司的巨额生产与出口,并相应地增加美国公司从海外子公司对美国的进口,从而扩大了美国的“外贸逆差”。
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利于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美国利用对中国的贸易,可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海外,国内的需要依靠进口满足,有利于美国集中资金和劳动力,转向以知识为基础的新技术工业和服务行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从近年来中美贸易的主要商品结构来看,双方贸易不平衡基本上属于中国与美国之间合理的国际分工,并由中国发挥两个比较优势-产业之间的比较优势与产业内部的比较优势所导致的结果。2002年中国对美出口排在前5项的商品分别是杂项制品(18.44%)、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11.7%)、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10.74%)、鞋靴(8.7%)、电力机械器具(8.09%)。单从以上数据来看,中国近年来对美出口以纺织服装为主的经贸格局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计算机通信类产品的出口份额在上升。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流仍然是加工贸易方式,具体说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额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89.65%,因此中国对美出口实质上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1997-2001年美国对华出口的20种主要产品中,出口额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飞机、通信设备、显像管、含油种,以及自动数据处理机器。美对华产品出口明显属于高新技术设计与营销为主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但是由于美国一直对华实行严厉的高技术出口管制,使美对华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双方产品的优势互补也难以充分体现出来,这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最根本原因。

表1 中美贸易逆差的规模:美国口径与中国口径 单位:亿美元
项目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美国官方数字(1) 686.77 838.33 830.96 1030.65 1240.68 1619.78
中国官方数字(2) 224.69 297.36 280.80 427.08 586.01 802
(1—2)/2 205.7% 181.9% 195.9% 141.3% 111.7% 102.0%

6. 学者如何解析中美贸易战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又会在哪些方面重创世界经济?28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110期 “经济每月谈”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对中美贸易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她认为,贸易讹诈式的战争是不可持续的,从历史的长周期看,时间在中国一边;从秉持的理念来看,道德道义在中国一边;从两国未来的发展潜力来看,成功在中国一边。

陈文玲认为,贸易摩擦会给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同时,美元霸权以及美元的调整,汇率的调整,也会对世界的金融体-系带来很大的影响。

另外,贸易摩擦对世界制造业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在全球的产业已经形成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格局下,有很多高端的核心零部件在美国,美国切断之后不是切断和单一企业的联系,而是一个整个的产业链。

最后,美国贸易战贸易讹诈不可持续。“从历史的长周期看,时间在中国一边;从秉持的理念来看,道德道义在中国一边;从两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潜力来看,成功在中国一边。”陈文玲说道。

孰是孰非,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消息来自网易新闻。

阅读全文

与中美贸易格局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盈凯外汇怎么样 浏览:710
期货带实盘 浏览:374
赤峰兴锐投资 浏览:930
大沥期货公司 浏览:475
普联基金 浏览:589
人民币兑换美元4月26日 浏览:117
贵金属加工产业发展 浏览:519
房地产贷款自有资金比例 浏览:165
华大基因资金行情财经 浏览:15
昭通市投融资 浏览:80
新朋股份宋琳投资风格 浏览:982
别人用我的信用卡贷款怎么办 浏览:116
3千人民币兑换日元多少人民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220
杭州睿弘融资 浏览:308
雅迪上市股票价格 浏览:286
新美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737
徽商外汇 浏览:697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外汇市场 浏览:714
股票选股黄金通道怎么按装 浏览:996
浙商基金专户 浏览: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