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中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上海中晋电子抄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04月16日,主要经营范围为(电子产品、电子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电脑及配件、电信设备、通讯器材、照相器材、办公设备、数码产品的销售等。
法定代表人:魏宇晴
成立时间:2007-04-16
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23000028979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崇明县港沿镇港沿公路1700号5幢1208室(上海港沿经济小区)
Ⅱ 上海中晋合伙人是私募基金组织
中晋合伙人:PE的黄金十年
过去的十年是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十年。在全球经历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仍然超过了7%。经济走向常态化,为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不仅有鼎晖、凯雷等海外PE投资机构,中国本土的复星、弘毅和中晋等优秀的PE机构也加入了投资浪潮中,不仅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也成为支持中小民企发展的重要力量,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投资额和投资案例数:近年来投资热度不减,但逐渐趋于理性
近三年金融领域掀起了PE热,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较之前成倍增长。2011年,总体投资额达到16,950.25百万美元,较2010年增长近9倍,投资案例数达到672例,较2010年增长4.5倍。尽管在2012年项目退出数量及回报水平的走低使得PE投资热稍有降温,但之后IPO的重启逐渐使行业又重现积极态势,并且呈更加理性的发展状态。2013年的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额和总体数量回到了2011年的峰值水平。预计PE行业的黄金周期还将持续5-10年。首先,资金的长期性、运作的灵活性使得PE投资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里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次,PE多是在企业处于发展拐点之际进入企业,为企业带来资本支持、管理及各种增值服务,与企业共担风险、共同成长,并且在企业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Ⅲ 中晋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品牌简介
中晋品牌是中晋财务、中晋基金、中晋资产、中晋全球的市场品牌,应用于四内个子品牌及附属产容品。2012年12月26日,由上海中晋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2012年12月28日在上海重要商业中心发布了品牌广告。经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徐汇分局(沪户外广登(徐)第20120400328号)批准。在肇嘉浜路1018号汇金百货楼顶发布高4米,宽22米的霓虹灯广告一件。内容为中晋财务咨询.基金管理。
Ⅳ 上海中晋案2019年查询
中晋问题请国家把这事抓紧办妥啊!
必经这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
这事应该把潘晓婷和相约星期六的电视台叫他们重罚,由于名人做的广告我们放心才会上挡。
Ⅳ 中晋黄金饰品(上海)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中晋黄金饰品(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01月12日,主要经营范围为黄金饰品、工艺美术品、金银饰品、珠宝玉器、钻石(除裸钻)的销售(生产加工限分支机构经营),从事货物与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物业管理等。
法定代表人:高聪
成立时间:2015-01-12
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0100066436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389号1层A103-107单元
Ⅵ 上海中晋理财产品有做过的吗靠谱吗
最好别去,我有2个同事就是中晋辞职来的我们公司。有次和他聊天问为什么不在那里做了,,他告诉我说害怕。自融+高收益+盘子太大。担心会崩了。他们内部问题很严重,混乱。
Ⅶ 上海中晋有没有因的消息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Ⅷ 中晋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涉嫌违法
2016年4月6日,中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接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通知,中晋资产因在经营过程中涉嫌违法犯罪而被立案侦查。
集资规模超过300亿元的上海理财产品平台“中晋资产管理” 被警方查封并立案调查,因这一事件受害的投资者超过13万。
2016年4月6日,中晋上海所有营业部都遭查封,20多名核心成员被抓归案。这是怎样一家理财平台?在上海最顶级地段的最顶级写字楼租下整层整栋的办公室,黄金地段都能看到它的广告,还请来“九球天后”潘晓婷代言,甚至冠名当地知名的相亲节目“相约星期六”,美女员工更是开着法拉利、抱着数万现金高调炫富。
中晋资产在2014年底曾推出了一款年化收益率40%的理财产品,特点是:不能赎回本金,但是每年能获得40%的收益。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有星说,这明摆着是你想赚的是利息,他们盯上的却是你的本金。“最后只能用后面人的钱作为回报,给前面的人。亏空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就没法支撑,资金链就断裂了。”
上海警方表示,自2012年7月起,中晋资产先后投资注册50多家空壳公司,并控制100多家有限合伙企业,租赁高档商务楼和雇佣大量业务员,通过“网上宣传、线下推广”等方式,利用虚假业务、虚增业绩等手段,承诺高额年化收益,向公众大肆非法吸收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