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扩建工程
2014年11月30日,上海虹桥机场将于今年底启动T1航站楼改造工程。通过3年改造,这座有近百年通航历史的机场将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并与现代化的T2航站楼相互辉映,更好地提升上海航空枢纽的硬件设施和服务品质。
据悉,虹桥机场T1航站楼改造,是东片区综合改造的核心工程和率先启动项目。在A楼改造完成后再改造B楼,全部改造工程计划用时3年。与T1改造同步,将在T1航站楼东侧新建地下二层的交通中心,并同步实施东片区综合改造的6条地面道路的新建改建,以及其他市政配套一期工程项目。改造期间将会给旅客出行顺畅带来较长一个时期的影响。
虹桥机场T1航站楼,及其所在的东片区,已显露出功能上的欠缺和与周边区域发展规划上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航站楼流程和设施布局不适应旅客和航空公司发展需求,且设施老旧。东片区与现代航空服务业集聚的区域发展定位不匹配。东片区市政基础设施老化且长期超负荷运转。T1航站楼改造将折除T1航站楼A、B楼部分建筑,新建、改造航站楼及安装配套设施设备;改造登机桥固定端、活动端和服务车道,以及楼前机坪翻新和改造机坪照明、消防设施;延长出发层车道边长度,提高出发层车道边的容纳能力。
在T1航站楼东侧将建设交通中心项目,改造楼前进场道路和楼前地面道路,新建地面、地下换乘大厅和通道,新建地下一、二层车库。
东片区综合改造市政配套还将优化路网结构,完善现状基础设施,主要是新建迎宾五路、出租车地下通道、人行地下通道,改建迎宾一路、东航路、空港一路、空港三路、空港八路、出租车蓄车场,形成进出T1航站楼的快速道路系统,方便旅客进出机场。
改造后,以虹桥T1航站楼为重心的整个东片区的风格重塑,面貌提升。虹桥T1航站楼将实现与高架的对接。交通将实现与地铁、公交、出租等交通枢纽的进一步整合,方便旅客自主选择地面交通方式。崭新的出发厅,室内空间高度抬高,将提升旅客空间舒适感。
T1的功能定位仍然是国际航班备降和为两国(日本、韩国包机)三地(港澳台)航班及低成本航空公司航班运行提供保障。T1改造后,总体上不增加年旅客吞吐量设计能力。通过改造,设施设备的保障能力应该可以超过1000万旅客吞吐量,为今后发展实际上还是会留有一定的潜力。
此次改造,不涉及T1航站楼的功能定位调整。改造后的虹桥T1航站楼将实现与高架的对接,进出航站楼将更为顺畅;实现与地铁、公交、出租等交通枢纽的进一步整合,方便旅客自主选择地面交通方式。同时,航站楼还将拥有崭新的出发厅,机场方面会增加旅客休息区域、餐饮、商业等服务设施。
上海机场集团表示,这项工程将耗时3年,规模前所未有,难度比新建一座航站楼还大。 工程亮点
根据上海航空枢纽这一国家战略,上海两个机场作为一个整体来构建上海航空枢纽,以浦东机场为主构建“国际门户枢纽机场”,以虹桥机场为辅构建“国内枢纽机场”。在虹桥机场扩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始终遵循“节能、环保、绿色、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1、枢纽布局节地增效。根据两场分工和定位,2005年虹桥机场总体规划修编将1993年规划的1700米间距的远距离跑道改为国内首个365米间距的近距离跑道,在原机场发展控制用地中释放出约7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航站楼内生产办公用房采用了集中式的布置,减少用地近1平方公里;航站楼主楼内80个办票柜台采用前列式布局,旅客使用面积控制在25万平方米内,有效控制建设规模;在国内机场首次将灯光站和消防站合建,减小占地约15亩;其它交通功能设施也统筹规划,大大节省了用地。
2、绿色机场节能环保。在“节地”的同时,上海机场建设指挥部提出“节能、节水、节材”的科技创新理念,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打造“绿色机场”。2号航站楼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10项节能技术,将“耗能大户”变为“节能大户”;采用雨水回收利用技术,将杂用水和优质杂排水回收处理后用于卫生扫除、绿化浇洒用水等,将“用水大户”变成“节水大户”;还有采用水蓄冷罐和冷水直供,既节电又省运行成本;建筑物外墙采用清水混凝土屋面的设计,节约了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
3、空地换乘高效便捷。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与交通中心一体化设计,交通中心内设置了虹桥和浦东机场办票柜台各两组,为旅客提供了浦东机场国际航班远程值机的城市航站楼功能和轨、路、空的便捷换乘。
4、乘机流程方便顺畅。2号航站楼设有80个值机柜台、47条安检通道,大大节省旅客排队时间。针对国内航站楼运行特点,确定了主楼办票柜台前列式的排列方案,使航站楼主楼净深仅为108米,旅客从安检口到最远登机口步行距离不到300米,最大限度减少了旅客步行距离。2号航站楼设有45座登机桥,是1号航站楼的3倍,近机位比例超过70%,其中8个机位可以同时停靠3种机型组合的混合式桥位,大大提高了飞机靠桥率、使用效率和灵活性。
5、服务设施人性化。推出了一系列的服务新举措,如推出电瓶车6辆,为旅客提供代步服务;推出婴儿车20辆,免费供带小孩旅客使用;推出母婴室35间,为带婴儿的母亲提供方便;出发层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在候机区域还配备了12个有线上网区,为旅客提供温馨舒适的候机服务。2号航站楼为残障旅客设置了48间卫生间、16台升降电梯、4个问讯柜台等无障碍设施,凡是旅客乘机主流程中有落差的通道处均设置了无障碍坡道。
运营准备
目前,虹桥机场扩建工程的投入运营准备已经全部就绪。各类设施、设备、系统已经完成最终调试进入运行状态,机场和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已经完成培训全部就位,针对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和突发情况已经制定了完善的应急预案并组织了反复的演练。今年1月底以来,2号航站楼已先后组织了4次不等规模的模拟运行,通过演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月6日刚刚顺利完成了满负荷运行状态下的大规模模拟运行演练,共有4000名模拟旅客参加了演练,从各项演练结果显示,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各项系统运行稳定,设备设施运行正常,服务流程便捷顺畅,将以良好的运行状态迎接3月16日的顺利开航。
为确保转场安全有序,机场方面已就转场过程中旅客及行李的到港离场方式、航班上旅客的提前告知、航空器拖曳安排、保障和突发情况处置预案的对接、现场统一指挥、极端情况下转场中止的处理等问题与航空公司作了仔细的沟通和确认。
公务机基地
虹桥机场公务机基地由上海机场集团投资兴建,于2008年12月5日开工,2010年1月28日通过竣工验收,3月17日通过民航行业验收。虹桥机场公务机基地拥有1座3100平方米的公务机候机楼,1座4500平方米、可停放4至5架中型公务机的机库,1座近2000平方米的附楼,以及3个专用的公务机上下客停机位,能够满足年起降6000架次公务机的地面保障,未来将逐步利用机库和附楼开展公务机的维修维护业务。根据上海机场集团和霍克太平洋公司达成的合作协议,双方合资组建上海霍克太平洋公务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以整体租赁方式负责运营和管理虹桥机场公务机基地。
建设
虹桥机场东西飞行区的地下深处,先后有三条隧道在掘进穿越。地铁2号线和10号线先后穿越东飞行区运营中的停机坪、滑行道和东跑道,随后穿越建设中的西跑道和新建停机坪,最后穿越新建的西航站楼到达虹桥地铁东站。由于机场飞行区跑道对震动、沉降等都有着特殊要求,地下如此大面积掘进、多线路并进的不停航施工,在国内乃至世界机场建设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Ⅱ 虹桥机场的主基地是哪个航空公司
虹桥机场的主基地是哪个航空公司
是上海东方航空公司
简称东航
承担国内,国际航班
是中国吞吐量最大的机场
Ⅲ 上海虹桥机场何时搬扦
虹桥机场 想搬迁??再等 三十年之后再谈吧!
现在上海正在考虑 在金山 或 南汇 建第三个机场……
Ⅳ 东航主要基地有哪些呀
基地机场: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南昌昌北国际机场、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常州奔牛国际机场。
枢纽机场: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拓展资料: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是我国三大国有骨干航空运输集团之一,前身可追溯到1957年1月原民航上海管理处成立的第一支飞行中队。经过持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整合,现已成为以航空运输及物流产业为核心,航空地产、航空金融、传媒免税、配餐饮食、贸易流通、实业发展、通用航空和产业投资等九大板块协同发展的大型航空产业集团。
作为集团核心主业的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成为首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国航企。目前,东航运营的逾600架客货运飞机组成的现代化机队,主力机型平均机龄不到5.5年,是全球规模航企中最年轻的机队之一。作为天合联盟成员,东航年旅客运输量超过1亿人次,位列全球第七;航线网络通达全球177个国家、1062个目的地,“东方万里行”常旅客可享受天合联盟20家航空公司的会员权益及全球672间机场贵宾室。
东航集团始终坚持服务国计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改革开放,追求“国家利益、经济效益、社会公益”的协调发展。2011年,提出了“推进客货运转型、打造现代航空服务集成商”的发展方针;2012年,在中国梦的感召下,提出了“东航梦”,即实现“打造世界一流、建设幸福东航”的两大战略目标。
2009年以来,东航品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继荣膺“中国民航飞行安全五星奖”之后,还荣登《财富》杂志(中文版)“最具创新力中国公司25强”、企业社会责任排行榜十强,并连续多年被国际品牌机构WPP评为“中国最具价值品牌30强”,净资产回报率位列央企前列。
面对未来,东航致力于打造“员工热爱、顾客首选、股东满意、社会信任”的世界一流航企,以精准、精致、精细的服务为全球旅客不断创造精彩体验。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Ⅳ 上海虹桥和浦东两个机场的面积分别是多大
截至2017年,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总面积51万平方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总面积82.4万平方米。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始建于1921年,于1950年重建;1971年由军民合用改为民航专用;2010年启用2号航站楼及第二跑道;2014年底启动1号航站楼改造及东交通中心工程。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于1999年建成,1999年9月16日一期工程建成通航,2005年3月17日第二跑道正式启用,2008年3月26日第二航站楼及第三跑道正式通航启用,2015年3月28日第四跑道正式启用。
(5)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东航基地扩展阅读
截至2017年1月,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有中国东方航空、上海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基地航空公司。截至2016年底,上海两座机场定期航班通航49个国际和地区的280个航点。其中,国内航点156个(包括港澳台航点6个),国际航点124个。
截至2016年底,浦东机场有中国东方航空、上海航空、吉祥航空、春秋航空等基地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中国国际航空等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截至2016年底,上海两座机场定期航班通航49个国际和地区的280个航点。其中,国内航点156个(包括港澳台航点6个),国际航点124个。截至2016年底,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已通航全球250个城市
Ⅵ 上海机场的扩建工程
包括第二航站楼、第三条跑道和西货运区在内的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浦东国际机场年旅客保障能力达到6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能力420万吨。
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于2005年12月全面开工。作为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第二航站楼风格主题被命名为“地”,与第一航站楼的“天”形成鲜明的对比。所谓“地”,就是要让旅客踏进T2航站楼,就感受到大地的平凡、质朴和无比浑厚。这一切的变化来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第二航站楼等扩建工程的设计建设中,无论是在流程设计、设施布局、环境,甚至地面交通的换乘等诸方面,都要充分体现枢纽运营的需要和人性化的要求。
旅客中转过境快速便捷
T2航站楼采用三层式航站楼结构,方便旅客中转。T2航站楼自上而下分为国际出发层(13.6M)、国际到达层(8.4M)和国内出发到达混流层(4.2M)等三个旅客活动层。
这种“三层式航站楼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航空公司的中枢运作;能够更好地适应上海国际与国内间中转旅客比例较大的特点以及国际国内航班波在时间上错开的特点,最好地利用可转换机位,最大限度地提高近机位的使用效率。在T2中运行的航空公司的各种中转、过境旅客均在航站楼的中央部位完成,非常便捷。T2航站楼首次设计了国内出发到达“混流层”(4.2M),使得国内出发与到达旅客在同一层面上,方便了旅客的中转,有利于国内枢纽的形成。
由于主楼集中在北区,楼与楼间距不超过500米,旅客办票和行李处理设施集中,便于航空公司分配和灵活使用。考虑到实际运行中基地航空公司及其联盟一般都集中在同一楼内开展中枢运作,因此,大部分旅客的中转时间将大大小于中枢运作最短时间要求。
交通中心凸显一体化理念
按照形成“一体化航站楼”的理念,在T1和T2两个航站楼之间建设了一个“一体化交通中心”。中心内设置了轨道交通、磁浮、长途汽车、公交车、出租车站点,以及停车库、候车室等交通功能,还设计了大量的无行李值机柜台以及商业设施。
一体化交通中心的设计很好地避免了集中式航站楼所带来的陆侧车道边不够的问题,通过将所有到达社会车辆的车道边移至停车库内,将所有公共交通设计在轨道交通车站的两侧,将出租车、大客车、贵宾车设计在紧靠航站楼的到达车道边上,将所有出发层的公交车、出租车设计在出发车道边,方便旅客换乘。
另外,设计者将通常安排在零米层的到达层放在了6M层。这样,旅客可以平缓地进入一体化交通中心,然后进入各人应去的车道边,实现人车分流。第二航站楼
位于第一航站楼东侧,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化了“满足基地航空公司及其联盟中枢运作的需要”和“以人为本,最大限度方便旅客”的设计理念。
第三跑道
位于第一跑道西侧,长3400米、宽60米,4F级,可满足A380等未来大型飞机的起降要求。
西货运区
西货运区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建成后将与其周边16.8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一并成为基地航空公司以及国际物流巨头的转运中心。届时将与洋山深水港遥相呼应,形成与世界各地相连接的海陆空物流联运通道。
五大中心
根据浦东机场多跑道、多航站楼的运行新模式,从管理世界级枢纽机场的目标出发,将对扩建后的浦东机场按照功能、范围、地域及专业进行集中监控和统一协调,形成机场运行中心(AOC)、航站楼运行中心(TOC)、交通管理中心(TMC)、市政设施管理中心(UMC)和公安指挥中心(PCC)五个运行管理中心,将有效提升浦东机场的管理效率和资源效用,确保枢纽运营。
Ⅶ 虹桥机场改扩建工程完工没有
虹桥机场改扩建工程是否完工 ,你自己去看看就可以了啊,或者问当地的朋友,要他们去帮你看下。
Ⅷ 上海虹桥机场什么时候建立
上海虹桥机场始建于1921年,于1950年重建。
据2017年9月综合信息显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航站楼面积44.46万平方米,拥有跑道两条,分别长3400米、3300米;停机坪约48.6万平米,共有89个机位。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面积为36.26万平方米,2号航站楼设有80个值机柜台、47条安检通道,主楼办票柜台为前列式排列,使航站楼主楼净深仅为108米;2号航站楼有89个机位,45座登机桥,近机位比例超过70%,其中8个机位可以同时停靠3种机型组合的混合式桥位;设有母婴室35间,为残障旅客设置了48间卫生间、16台升降电梯、4个问讯柜台等无障碍设施。
(8)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东航基地扩展阅读:
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建成之前,虹桥机场一直是中国大陆最繁忙的机场。机场扩建前,拥有跑道和滑行道各一条,跑道(现第一跑道)长3400米、宽57.6米,停机坪约48.6万平米,共有66个机位,候机楼占地8.2万平方米,拥有15个候机大厅、18个贵宾室和15条行李传输系统。
扩建后,第二跑道于2010年3月11日、第二航站楼于同年3月16日建成启用[8],但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航站楼之间不直接连通,乘客在两个航站楼间往返需要借助短驳车,地铁10号线或其他公交线路。
2014年11月6日起,虹桥国际机场一号航站楼进行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造。2017年3月26日一号航站楼A楼及交通中心正式启用后,B楼随之进行封闭改造。1号航站楼所有改造工程于2018年10月15日完成。
Ⅸ 上海虹桥机场现在是不是在扩建当中啊
虹桥机场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日前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虹桥机场将新建一条长3300米的跑道和一座面积25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大约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后,虹桥机场将变成一个拥有两条跑道、两座航站楼的机常
目前上海虹桥机场是中国枢纽机场之一,东航、上航和春秋航空等数家航空公司都在虹桥机场设有基地。历经多次改造,眼下的虹桥机场拥有一条长3400米的跑道,航站楼面积8.16万平方米,设计能力为年旅客吞吐量960万人次。
但近年来,机场各项设备的超负荷运转情况日益突出。根据民航空管部门的统计,现在虹桥机场不到两分钟就有一个航班起降,航班密度非常大。如果说旅客吞吐量,真是让人吓一大跳:设计能力每年“吐纳”960万人次的虹桥机场,去年运送旅客达到1900万人次,“超标”近一倍。
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信息,扩建工程将按照满足2015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设计,新建一条长3300米的跑道和25万平方米新航站楼以及公用设施等,项目总投资153亿元。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未来虹桥和浦东两大机场将根据各自定位,在上海航空枢纽港建设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虹桥机场将以“点对点”国内地区航线为主,并承担公务机、专机、通用飞机等的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