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被称为中国的硅谷和药谷的是上海的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一直被国际同行称为“在中国硅谷和药谷”而享誉世界,经过近二十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生物医药创新链,集成电路产业链和软件产业链的框架.
故选:A.
B. 谁是中国科创第一城谁相当于中国的硅谷
看从什么方面了
C. 上海美兰湖硅谷中心什么情况
宝山区的美兰湖景区,树林密布,环境清幽,远离市区的喧嚣与繁杂,上置名人天地就是一个位于这里的商办别墅项目.
交通:距离7号线罗南新村地铁站1.9km,美兰湖地铁站2km,以居住的角度来考虑,这是一个适中的距离,作为一个别墅项目,如果距离地铁太近会造成居住周边人流密度大的影响.如果是自驾,通过沪太路1.6km到达上海绕城高速,可以方便进入市区.
教育:教育配套比较完善成熟,美兰湖小学、美兰湖中学、美兰湖幼儿园都在3km的辐射范围内,提供了健全的教育资源.
医疗:基础医疗主要依赖于社区小的卫生中心,距离最近的大型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7km.
商业:最近的大型的商业广场是美兰湖奥特莱斯,距离项目2km.
总体来说,由于位于上海著名的美兰湖别墅区,周边各种高端住宅林立,是一个适合改善养老,追求生活品质客群的别墅项目.
D. 中国硅谷在哪里
“中关村”名称由来的谜底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IT。提起中关村,人们立刻会联想到高科技,然而几十年前这里却还是一片荒凉的坟场,大多是太监的坟墓。明朝时,太监们就开始在中关村一带购买“义地”,形成了太监自己的墓葬地,年老出宫的孤苦太监就寄居在这里,他们生活上依靠富裕大太监的捐赠,平时则给埋葬在这里的太监扫墓上坟,烧香祈福。因明清时期称太监为“中官”,所以这里被叫做“中官坟”。[编辑本段]中关村科技园区简介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现已形成一区八园的发展格局,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石景山园、德胜园和健翔园,其中海淀园的主要功能是高新技术成果的研发、辐射、孵化和商贸中心,其他六园主要功能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地。海淀园位于海淀区,规划占地面积217平方公里;丰台园位于南郊的丰台区,昌平园位于北郊的昌平区,作为高科技产业基地,两园面积各占地5平方公里;亦庄科技园位于北京东南郊京津唐高速公路起点,面积7平方公里;电子城科技园位于首都东北郊酒仙桥,面积10.5平方公里;德胜科技园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区,规划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健翔园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面积约4.2平方公里,石景山园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中部,是最新建造的科技园。八个科技园共同构成了沿京城五环路布局的颇具特色和充满活力的高科技产业带。
近几年来,留学人员创业企业累计达到2500多家,从业留学人员近6000人。
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各类孵化器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摇篮。目前,园区内拥有中关村国际孵化器、丰台科技创业中心(设有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IBI)、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清华科技园等各类孵化器39家。
中关村科技园区重视发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利用国际各类资本发展高科技产业。至2004年底,园区拥有三资企业1600多家,约占企业总量的11.4%。[编辑本段]中关村早期变迁
“中关村”的真正得名与定名,与中科院的“入住”和随之而起的“科学城”有关。成立于1949年的中科院,是以前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原有机构为主要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主要分布在上海和南京,北平研究院的多数研究机构集中在北京的东皇城根和三贝子花园(今动物园),院本部机关则自1950年6月起设在北海西沿附近的文津街3号(静生生物调查所旧址)。1950年5月,中国科学院确定研究所组建方案之后,有些南方的研究所须迁进北京,在京各研究所也都要扩充实验室和办公室,摆在当时院领导们面前最紧迫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在北京选择一个能有较大发展空间的科研基地,时称“永久院址”。
在建国之初,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邀请专家讨论未来北京的建设规划时,已大致形成了将高等学校比较集中地安排在西北郊的共识。
相关网站:
中关村在线
(
http://www.zol.com.cn
)
E. 中创汇文创硅谷是干什么的
中创汇·科创硅谷是广州市天河区龙洞街道重点升级创新产业园区。园区位于龙洞社区龙眼洞森林旁,毗邻华南植物园天然大氧吧,在天河区教育院校汇聚之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配套齐全,未来将被打造成龙洞社区乃至天河区的大学生双创基地及创新孵化发展的产业聚集园区。
中创汇·科创硅谷距离广州6号线龙洞站及植物园站仅5-10分钟路程、距离广州天河汽车客运站仅15分钟路程,公共交通便利。
05
服务站特色
中创汇·科创硅谷充分发挥高科技园区的综合优势,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文化与高科技密切结合,以中小型科技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和市场推广等多方面孵化扶持,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培育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对接第三方服务机构,搭建完善孵化服务体系,打造技术服务平台、导师辅导平台、人才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产学研协同平台、投融资平台等;通过一对一走访,深挖中小企业服务需求,提供从初创到项目成熟阶段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如技术对接、人才对接、市场对接、投融资等,实现服务精准对接。周期性开展企业税务筹划交流会、人力资源:打造高绩效团队、知识产权主题沙龙、项目路演融资对接活动、普惠性金融项目宣讲会、政策项目申报知多少、法律知识讲座、创业指导互动等特色品牌活动。
06
服务成效
截至目前,园区共有在孵企业17家,毕业企业1家。本孵化器不断提高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企业孵化服务水平,深化市场化运行机制的改革,逐步实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F. 上海是如何定位世界科创版图新坐标的
这是属于上海科技的高光时刻:第一架国产大飞机,第一台出口欧美的大型医疗设备,第一款用于智能手机的人工智能芯片。
这是考验上海创新智慧的果敢探索:科技创新板正式开板,数据无条件按序向社会开放,首提“用人主体自主权”,在制度上开辟通道。
奋楫争先,时不我待。上海,正以科创中心建设为载体,努力成为全球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全球创新人才交融、成果交易、信息交换的重要枢纽地;创新资本、创新机构、创新平台的重要集聚地,走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
知变、应变,激发制度创新“满盘皆活”
被认为是规则、秩序和法制意识最强的城市之一,这些会不会成为创新的障碍?央企、地方国企、外企比重过高,会不会是科创的掣肘?成本高企如何吸引创新企业?
敢于在制度“放活”上先行先试,让有为政府激活有效市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上海要打造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高“创新浓度”,提升创新的“便利性、宽松性和包容性”,形成创新的“场效应”。
既管得好,又减少行政干预,创新的节奏就会加快。降低创新创业门槛,选择116项行政许可事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提高政府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将19项财政科技专项优化整合为四类;增强科研单位经费使用自主权,把科研计划项目劳务费资助总额由20%提高至30%。
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科研运营高级物流经理谭嵘说,过去进口一只小白鼠,要三级审批,拿证就要一个月,进口活体动物还需隔离检疫30天不能做实验。现在这周申请、下周就能拿到,不会与全球研发脱节。
拥有80条GMP生产线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正在浦东加紧建设。天慈国际董事长李函璞说,制药创新共享平台一期工程将于2018年完工,全球科学家“一起来造药”的创新共享模式将率先在上海成为可能。
资源开放,增加托底服务,创新的活力才会持久。上海市政协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在上海、北京、浙江、广东、贵州等有开放数据平台的省市中,上海不仅开放的数据最多,而且下载量最大。
“数据是未来最重要的资源,而最大的拥有者是政府。”商汤首席执行官徐立说,政府数据无条件按序开放,研究数据负面清单管理,对于科创型企业是重大利好。
在秩序中创新,在规则中突破,这是上海独有的气场。上海要将资源禀赋发挥到极致,将制度空间利用到极致。复旦大学教授朱春奎认为,上海已经到了创新与扩散并重的阶段,将逐步过渡到以扩散为主的阶段,“只有这样,才会辐射周围强大的经济圈”。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陆军荣认为,既不是德国模式,也不是硅谷模式,上海走的是将技术与模式创新结合、本地和开放创新结合、产品和市场创新结合、主体和平台创新结合的一条新路。
聚才、用才,增强人才高峰“磁场引力”
全球科创中心怎么建,并无既定范本可循,抓住“人”这个核心是根本。上海力求不断完善政策环境,为各类创新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
为配套科创中心建设,上海出台“人才20条”并持续完善“人才30条”,首次提出“用人主体自主权”,将科研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下放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公安部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出入境政策10条措施已正式实施,使上海引进海内外人才更加便捷。
向“外脑”引智,凸显上海的“国际范”。近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东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伯纳德·费林加走进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办理了永久居留身份证申请手续。不久,他将与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库尔特·维特里希一起,成为首批来沪工作并拥有“中国绿卡”的诺奖得主。
依托重大项目引智,凸显上海的“辐射力”。今年6月,上海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为规划在青浦投资建设新的研发中心及配套人才公寓,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加强技术研发、示范应用、融合创新。
以机制“引智”,凸显上海的“溢出性”。2016年度业绩考核中,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成为首批受益者,将人才引进的费用,等同于利润“抵扣”了125万元。变成本为利润的“巧算法”,缓解转制院所人才引进的成本压力。
既要有领军者,又要有满天星。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说,下一步上海将加快建设科创中心构架体系,进一步增强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全力落实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各类资源更好地向创新集聚、在创新上发力。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上海正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
G. 上海的科创板能不能在中国复制出 “硅谷 华尔街”的资本市场模式分析题
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 7月22日,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 8月8日,第二批科创板公司挂牌上市。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提升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能力、增强市场包容性、强化市场功能的一项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举措。
H. 全球五大信息科技中心和世界十大硅谷
五大信息科技中心是:德国法兰克福,中国香港,日本东京,英国伦敦,美国纽约。
世界十大硅谷是:德州首府奥斯汀,印度的班加罗尔,美国麻州的波士顿,英国剑桥,芬兰首都赫尔辛,美国犹他州的盐湖城,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新加坡,法国的苏菲亚高科技园区,以色列的特拉维夫。
(8)上海科创硅谷扩展阅读:
深圳创新高地、颇具“中国硅谷”气质的南山区在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站稳中国百强区之首后,正举全区之力,在科创、产业、交通三大领域发力,谋求核心引擎升级,飞速驶向世界级湾区。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的目标就是紧盯基础研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源头创新引擎。该片区科研资源富集,结合南山蓬勃的产业创新活力,将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的科创提供更多“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