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上海名特点集

上海名特点集

发布时间:2021-04-24 03:10:22

『壹』 上海有什么特色

小吃

吴江路的小杨生煎
粗粗地掰一掰手指头,上海滩的生煎馒头店少说也有几百家,比STARBUCKS的咖啡店要壮观多了。甚至听上海的朋友讲过这样一段话,“阿拉等情人超过五分钟,就要发几句牢骚了,但等生煎馒头就没问题。”可见这小小生煎对于上海人是怎样的重要。小杨生煎是家有着7年历史的生煎店,个大汤多是特色,每一只都像婴儿的小拳头那么大,金灿灿的,皮薄如纸,却薄而不破,互不粘连,肉馅是用剁碎的猪肉,加上酱油、葱姜末、花椒面、香油调制成的。
地址:吴江路54号、60号
避风塘的九肚鱼
避风塘做的是地道的港式点心,九肚鱼是一种海鱼,潮汕人称“豆腐鱼”,“造型”特别,像大个儿的泥鳅,肉质有点灰白色,而且绵软少骨,用筷子夹,就得小心了,稍一用力,可就“分尸”了。油炸时加上面粉拖,形状美观,色泽金黄,口味咸、鲜、香,口感外焦里嫩,夹起一块就往嘴里送,汤汁和肉质吸满油水,嫩滑得像豆腐。不过现在外面“大兴”的避风塘太多了,吃九肚鱼一定要认准正宗的6家。
地址:长乐路175号
打浦路1号金玉兰广场
南京西路1333号
张杨路501号第一八佰伴
海宁路358号国际商厦
吴中路1258号(合川路口)
四海游龙的锅贴
锅贴是四海游龙的特色,锅贴的样子也比较反传统,是条状的,长长扁扁的,乍一看有点像北京的褡裢火烧,又感觉更像日本蒸饺。吃这样的锅贴觉得比较特别,没有本地锅贴那么油腻,味道不错。
地址:龙川路121号
田林东路456号
茅台路670号
蟹壳黄
用发酵面加油酥制成皮加馅的酥饼。饼色与形状酷似煮熟的蟹壳。成品呈褐黄色,吃口酥、松、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楼、老虎灶(开水专营店)的店面处,大都设有一个立式烘缸和一个平底煎盘炉,边做边卖两件小点心——蟹壳黄和生煎馒头。
蟹壳黄香酥,生煎馒头鲜嫩,深受茶客喜爱。20世纪30年代后期,出现了单卖这两个品种的专业店,如黄家沙、大壶春、吴苑等,名噪一时。
枣泥酥饼
是用油酥面作皮,黑枣泥为馅,经油炸成熟的面食。其色泽金黄,小巧玲珑,外皮酥松,馅香甜可口,深受港澳同胞及日本旅游者欢迎。
生煎馒头
上海称包子为馒头,因此,生煎馒头实为生煎包子。用半发酵面包馅,排放平底锅内,用油煎,喷水若干次即熟。其底部色金黄、硬香带脆,馒身白色,软而松,肉馅鲜嫩稍带卤汁,咬嚼时还有芝麻或葱的香味。以出锅热吃为佳。
生煎馒头原为茶楼、老虎灶(开水店)兼营品种。馅心以鲜猪肉加皮冻为主。20世纪30年代后,上海饮食业有了生煎馒头的专业店,馅心花色也增加了鸡肉、虾仁等多种品种。
蒸拌冷面
是将面条先蒸后煮,再用冷风吹凉,加调味拌食的面食。上海饮食市场上,冷面一向是夏季旺销品种。1937年前后,制法都是将面条煮熟后,用冷水冲凉而成。1949年后,卫生部门因冷面用生水冲凉而予以禁售。
1952年,四如春点心店采取将面条先蒸后煮,再用冷风吹凉的办法加工冷面,获得成功。不仅符合卫生要求,且加工后的面条硬韧滑爽,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
阳春面
又称光面。民间习惯称阴历十月为小阳春,上海市井隐语以十为阳春。以前此面每碗售钱十文,故称阳春面。开洋葱油拌面又称海米葱油拌面。以熬香的葱油和烧透的海米(上海人称开洋),与煮熟的面条一起拌食。
面条韧糯滑爽,海米软而鲜美,葱油香郁四溢。1945年后,城隍庙有个姓陈的摊贩运用苏北家乡日常的方法熬制葱油,用来拌面。葱香浓郁与众不同,很受欢迎,流传至今。现为湖滨点心店的特点小吃。百果馅酒酿圆子
以果料为馅,滚包糯米粉的小圆子与酒酿同煮而成。酒酿味浓甜润,圆子较糯,馅甜香。
擂沙圆
糯米汤团煮熟后滚上一层擂制的干赤豆粉而成。清朝末年,上海城里三牌楼附近的雷妪以设摊卖汤团为生。为多做些生意,她想方设法弥补汤团存放和携带不便的缺陷。开始,她把汤团表面滚了一层糯米干粉,后又试制了各类干粉,结果采用赤豆粉效果甚佳,大受食客欢迎。
猪油百果松糕
用糯米、粳米掺和,磨成粉,加赤豆、果料等蒸制而成。为旧岁暮新春的时令米食。糕身松软香甜,糯而不粘,果仁口味多样。
油氽排骨年糕
猪大排肉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经油氽、烧煮而成。该小吃在上海有二种制法,分别以曙光饭店(原名小常州,号称排骨大王)和鲜得来点心店为代表,这两家都以经营排骨年糕而著名,但制作方法不同,口味迥异,各有特色,20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出名。
鲜肉猫耳朵
传统的猫耳朵是用凉水和面制成猫耳朵形疙瘩,用鸡丁、肉丁等作配料,带汤食用。上海乔家栅的猫耳朵独创一格,用手□面皮,包入肉馅或豆沙,油氽而成,风味特异。
糟田螺
选用中等大小的田螺,以调制过的陈糟为主要调料,烹煮而成。田螺肉鲜嫩劲韧,糟卤香味横溢,卤汁醇浓,肉卤同吃,更加鲜美。
高桥松饼
用精白粉、熟猪油、绵白糖、赤豆、桂花为原料,精细加工而成,滋味甜肥,松酥爽口,为高桥四大名点(松饼,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淮海中路瑞金路口的高桥食品厂门市部专营。
城隍庙梨膏糖
相传已有1300多年历史。100多前上海城隍庙开设了果膏糖店,由于业主善于经营,使城隍庙梨膏糖扬名中外。此糖分疗效梨膏糖和花色梨膏糖两类。疗效梨膏糖有止咳平喘、生津开胃之效用。
系采用杏仁、桔梗、茯苓、半夏、冬花、前胡、桔红等药材和白砂糖一起经煎熬精制而成。花色梨膏糖则用砂仁、山楂、丁香、佛手、木香等中草药加上白糖精熬而成。现由豫园商城上海梨膏糖商店专卖。
奶油五香豆
奶油五香豆以本地绿色蚕豆为原料,伴以茴香、桂皮、精盐、白糖、香精、奶油等佐料精制而成。其特点是微带甜味,清醇可口、色泽光洁,回味久长,又能生津开胃。
猴银鱼
枫泾丁蹄
十四种上海经典传统风味小吃
城隍庙梨膏糖
阳春面
蒸拌冷面
蟹壳黄
海棠糕
条头糕薄荷糕
开洋葱油拌面

景点
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是-个现代化,但又拥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海派文化城市。上海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迷人的城市风貌、繁华的商业街市、欢乐的节庆活动和脍炙人口的各邦菜肴。近几年来,上海相继竣工的重点工程更是展示了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风采:如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博物馆新馆、人民广场、上海图书馆新馆、上海体育场、上海大剧院、金贸大厦、浦东滨江大道、陆家嘴高楼群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游览上海,不仅能体验到大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氛围,还能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人流熙攘、灯火璀璨的活力。
自然景点

大境关帝庙

大境关帝庙位于南市区大境路。原本是上海城墙西门北城箭台,明朝万历年间建庙以供关帝,后几经重修。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交通:公交线路11、42、64、66、126、926等

东淮候鸟保护区

崇明岛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位于崇明岛的东部,野生鸟类丰富。候鸟迁徙时常中途栖息于东滩,并常有丹顶鹤等珍稀鸟类歇足。1983年在北京签定的《中,日保护候鸟》中载明列入保护之列的我国227种候鸟中,崇明岛就有绿鹭,中白鹭,天鹅等132种。

凤凰山

位于松江县城北11.5公里,是九峰中位置最东者,故古人认为此山如“延颈舒翼宛若凤翥”,故称之为凤凰山。旧时山下有小镇,名曰凤凰镇。山间曾有凤凰泉,陆宝泉,南村居,三星阁,来仪堂,且止园,梅花楼,东海亭,山月轩,锦溪桥,芙蓉庄诸景致。

金鳌山

崇明本无山,山体是人为。相传始筑于宋代,清总兵张大治和知县范国泰分别予以重修,增没桥、亭、台、楼、榭、月圃诸胜,刻八景诗于碑,时金鳌山为崇明一胜地。其后金鳌山建筑逐渐衰废,后因历史的原因又几经荣败。 1982年起,开始重修金鳌山。至1995年底,已完成围墙、山门、大有亭、玉莲池、镇海塔、清凉洞、得月桥、水香榭、仿草亭、登山石阶等项目。1998年3月,又修复了金鳌山塔和抗倭殉职的崇明知县唐一岑墓。 在风和日丽时,游客登上山巅,观浩瀚江面,如一面巨大铜镜,十分壮观。览区范围约1600亩,中间横贯一条青商公路,将游览区分隔成东西两部分。

小昆山

在横云山西南1.5公里,位于县城西北12.5公里,周围12里许,是西晋大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的故居。在山之阳曾有二陆故居,现已无迹可寻。其西北半山腰原有二陆读书台,婉娈草台,白驹泉。山之巅旧有泗州塔院,三圣阁。近年在山腰壁间发现“夕阳在山”四字摩崖石刻,为宋代大文豪苏轼书迹。

人文景观

东方明珠

在外滩对面的黄浦江边,矗立起一座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广播电视塔(高468米),她犹如一串从天而降的明珠,散落在上海浦东这块尚待雕琢的玉盘之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人的光芒,成为上海新的标志性建筑。

多伦路文化街

拥有一大批如鲁迅等文化名人的旧址遗迹,如:川北公寓、白公馆、汤公馆、左联会址及纪念馆、景云里、夕拾钟楼等,同时还保留了鲜明上海特征的街坊、石库门建筑及风格迥异的小“万国建筑群”。

老城隍庙

位于豫园商城内。城隍庙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位于方浜中路,东至安仁街,北通福佑路,西至旧校场路。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知县张守约将金山神庙改建而成。前殿供奉的是汉代朝博陆侯霍光大将军,后殿供奉的才是城隍神秦裕伯。历史上的城隍庙屡毁屡建,今天的城隍庙建筑为1926年重建。

李鸿章私邸(丁香花园)

李鸿章私邸为英国砖木式结构建筑,坐落在丁香花园内,洋务派人士李鸿章任江苏巡抚时为宠妾丁香所建。园内琉璃瓦蜿蜒曲折,中国传统与欧式建筑相配,别具一格。

奥丽安娜号游轮

奥丽安娜号是一艘英国皇家退役游轮,也是目前世界唯一的大型游轮博物馆,现已成为上海黄浦江畔最具特色的新旅游景点。“奥丽安娜”号贵为世界四大名船,26年平安航程650万公里,服务各国高尚游客40余万人次,访问全球108个著名港口。在首期开放的近3万平方米展区内,从外观到内饰均体现出华丽精美的英伦风情,遍及全船的58处特设景区,众多的人文景观,极具观赏价值。

沉香阁
沉香阁又名慈云禅院,位于上海旧城厢北部沉香阁路29号,为尼僧道场。该院创建于明代,沪上信士潘允端迎奉沉香木雕观音大士始建阁,额题南海飞渡沉香大士宝阁,二层前出抱厦,犹存精致洗练的明代建筑风格。
人民广场
上海大剧院
上海博物馆
外滩
豫园
南浦大桥
东方明珠
滨江大道
金茂大厦
国际会议中心
静安寺
龙华寺
大观园
上海动物园
淀山湖
佘山
当然,还少不了淮海路
城皇庙:25元

玉佛寺:15元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50元

金茂大厦:50元

青浦大观园:30元

上海动物园:10元

外滩观关隧道:单向20元双向30元

龙华寺:10元

大世界:25元

鲁迅公园:5元

上海博物馆:20元

上海大剧院:40元

上海美术馆:20元

奥丽安娜号游览船票:旺100元淡45元

商场

上海商城是一个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建筑群,拥有豪华公寓、国际水准的办公大楼、世界知名品牌的购物商场、五星级酒店以及其它各种设施。在这个"城中城"里,人们可以很方便地享受各种各样的达到国际标准的服务。

『贰』 上海的特点

一、文化特点:

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它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文化)的基础上,与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欧美文化等融合而逐步形成,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时尚,区别于中国其他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举办过多次大型文化活动,并建造了多所全国一流的文化设施,包括了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影城等。每年上海还举办艺术节、电影节等文化活动。

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有19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6项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4座上海市级历史文化名镇。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旧时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现已修复。

1949年以前,上海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地方。当时的“百乐门”(Paramont)舞厅素有“远东第一乐府”美誉,“大世界”则是当时中国最富盛名的娱乐中心。顶级影院和酒店亦是荟萃上海。

二、地理环境特点

1、方位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1′-122°12′,北纬30°40′-31°53′,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

陆地地势总趋势是由东向西低微倾斜。以西部淀山湖一带的淀泖洼地为最低,海拔仅2米~3米,在泗泾、亭林、金卫一线以东的黄浦江两岸地区,为碟缘高地,海拔4米左右,浦东钦公塘以东地区为滨海平原,海拔4米~5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8.2米。

2、气候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6年平均气温18.4℃,日照1638.2小时,降水量1042.6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

三、人口结构特点
2007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931人,为我国内地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全市常住人口185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来沪流动人口660万人。全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3.04‰,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0.10‰,上海是中国第一个出现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的省级行政区,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1.08岁;妇女总和生育率0.95;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86.83万人,占户籍人口20.80%。上海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中国居第一位。

四、宗教特点
上海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已正式开放宗教活动场所262所,信教群众约70多万人,教职人员1487人。

上海人特点:

上海人本性刁钻,习性奸猾。自视为傲然一切,鄙视一切。好于钻营取巧,包囊私欲。言谈尖刻,不留情面。性吝啬,好占小便宜。排外而自不量力。男人不像男人,倒有女人的脂粉相;女人倒像女人,但过多有风月相。

上海女人举止得体,装束淡雅,言谈柔和,很有女人味,但却没有那种为了爱不顾一切的"烈女"。上海女人不会嫁给外地人的,女孩子哈日哈韩,嫁给日本人是很多人的理想。上海男人小气自私,斤斤计较,街头吵架经常半个钟头,胆子小怕老婆,甚至帮老婆洗内裤,常被丑化为"小男人"(近几年终于出了两个伟大的男人:姚明、刘翔,他俩的形象只能用来代言中国男人,上海男人不配拿来自比。毕竟有钱就能培养出精英的,他俩的成功跟上海男人这个群体没有关系)。其实,从另个角度来说也体现出上海男人很懂得尊重女士,体贴妻子。

上海人私交比较理智,你可以找到精神上的知音,却别指望两肋插刀的哥们。所以出了不少银行家、商人和学者,却难出诗人、武将和侠客。上海商人都是精明的行家里手,既识货又明理,善于据理力争。上海人的钱不好挣。上海人很有品位,小资盛行,对生活很讲究,也很守信用,遵纪守法,做事精致,上海的产品质量全国第一。上海人不占别人的便宜,这倒很适合做朋友,不过首先得让他瞧的起你。中国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也算不错了。

『叁』 上海特点概括

城 市 规 模

----上海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人口1600余万.港区面积3600多平方公里,货物吞吐量近二亿吨,占全国比重18%以上;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突破1200亿美元,占全国比重23%以上;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51亿元人民币,同比实现连续十二年的两位数增长,人均达到4500美元,居全国之首。

城 市 特 色

工业:

----上海除了港口城市的特点外,还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追溯历史,上海的工业生产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其品种门类齐全。近几年来,上海工业生产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形成了汽车制造业、通信信息设备制造业、电站成套设备及大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加工业、钢铁制造业、生物医药业等六大支柱产业。跨入21世纪后的上海工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002年上海工业将继续发展以电子通讯业、生物工程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东部的电子信息基地、西部的汽车基地、南部的上海化工区、北部的精品钢材基地的投资力度,为顺利实施上海工业"十五"计划打下坚实基础。

商业:

----上海素有购物天堂之美称。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商业发展迅速,在原有的南京路、淮海路商业街和豫园商城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改造,进而又建成了新客站、徐家汇、浦东张扬路、人民广场地下商场等商业网点。另外,上海的各种大小连锁超市遍布全市,其中有德国的麦德龙、法国的家乐福、泰国的莲花、日本的罗森等外商投资企业。

金融:

----上海是一个金融发达的城市。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已是远东的金融中心。近几年来,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中外金融机构相互并存、共同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在上海形成。值得一提的是,已有诸多的外国银行在上海设立了分行和办事机构,这些外国银行机构的建立,在上海的金融业中越来越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际服务贸易:

----近几年,上海的国际服务贸易伴随着上海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和外资大量涌入而得到迅猛发展。
上海已成为全国少数几个会展业发达的中心城市之一,新型的全球采购交易平台已初步形成并呈高速发展之势。上海浦东新区新国际博览中心的竣工投入使用,上海展馆总面积已达14.5万平方米,比上世纪80年代初增长8.5倍。以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为代表的高层次大型展会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上海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中心城市的地位,并为国内外参展商和采购商提供更专业的环境和更紧凑的时间,大大提高交易效率和交易质量,并对展会经济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近几年上海的其他涉外服务业,尤其在人力资源、咨询参谋、经济交流服务等方面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上海东浩国际服务贸易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启动经营,标志着上海的国际服务贸易已步入全新的、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之中的发展阶段,为外商驻沪机构、投资企业及往来客商的综合服务提供了更为便利和规范的服务。

交通住宿: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世界著名的航空港。现已有通往世界60余个城市的国际航空线,并拥有两个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为1640万人次。待浦东国际机场四条跑道全部建成,年客运量将达1亿人次。
上海又是中国东部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南接港澳,北连俄欧,西达中亚。
上海已拥有星级宾馆200多家,年接待各国旅游及客商近200万人次。

重要旅游景点:

----新外滩、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浦江双桥、世纪公园、上海科技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南京路步行街、中共"一大"会址、孙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豫园、大世界游乐中心、龙华寺塔、玉佛寺、徐家汇天主教堂、佘山、古漪园、朱家角古镇等

『肆』 想知道: 上海的特点

去旧城区走走。。。就会觉得。。。繁华之下是虚掩的恶臭。。。

『伍』 关于上海的特点

特产很多,上海南汇水蜜桃、上海梨膏糖、凤尾鱼罐头、上海浦东鸡、银鱼、上海木雕、嘉定竹、上海面塑、上海牙雕、上海绒绣、上海丝绸、嘉定黄草编、松江鲈鱼、城隍庙梨膏糖、上海漆器、上海玉雕、上海砚刻、上海集云阁篆刻、上海曹素功墨、城隍庙五香豆、嘉定白蒜香、粳稻、香芋、芦笋、上海高桥松饼、金泽状元糕、“五芳斋”糕团 、上海绢花、凤尾鱼、叶榭软糕、上海龙虾片、崇明酱包瓜、龙凤酸梅汤、南翔小笼等。

小吃集中地:吴江路,云南南路,城隍庙。有哪些吃的话可以去大众点评察看,一目了然

特色餐馆:指本帮菜馆,上海人称的本帮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风味的菜肴,特色可有用浓油赤酱(油多味浓、糖重、色艳)概括。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品味咸中带甜,油而不腻。 个人推荐 苏浙汇

『陆』 上海的特点有哪些

一、文化特点:

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它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文化)的基础上,与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欧美文化等融合而逐步形成,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时尚,区别于中国其他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举办过多次大型文化活动,并建造了多所全国一流的文化设施,包括了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影城等。每年上海还举办艺术节、电影节等文化活动。

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有19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6项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4座上海市级历史文化名镇。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旧时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现已修复。

1949年以前,上海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地方。当时的“百乐门”(Paramont)舞厅素有“远东第一乐府”美誉,“大世界”则是当时中国最富盛名的娱乐中心。顶级影院和酒店亦是荟萃上海。

『柒』 上海特点有哪些

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呀。。

『捌』 上海有什么特色

上海特色菜:上海人称的本帮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风味的菜肴,特色可有用浓油赤酱(油多味浓、糖重、色艳)概括。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品味咸中带甜,油而不腻。

本帮炒菜中,荤菜中特色菜有响油鳝糊、油爆河虾、油酱毛蟹、锅烧河鳗、红烧圈子、佛手肚膛、红烧回鱼、黄焖栗子鸡等,真正体现本帮菜浓油赤酱的特点。上海蔬菜按季节不同有各种时令菜。

马兰头、荠菜、鸡毛菜、上海小油菜等都非常清爽。市民早点——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腐浆。

(8)上海名特点集扩展阅读:

上海被GaWC发布的2018年世界城市体系排名评为“世界一线城市”。上海在科尔尼发布的2019年全球城市综合排名中排名世界第19位,中国第3位。

在2019年全球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暨百强城市排行榜中,上海排名世界第48位,中国第4位。2019年10月31日,上海入选首批5G商用城市名单。

『玖』 上海话的特点!!!

上海话的历史只有七百多年,比苏州话和松江话的历史要短得多,但是上海话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方言,这是由上海独特点地理环境和历史的独特机遇所决定的。原来上海处于长江三角洲的滩头,所谓“上海滩”是对它的最合适当称呼,它是远离府治的乡村僻地,处于经济发达地域的边缘。历史上苏州府和嘉兴府是两个大府,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松江府却比较落后,而上海地区又是在近海滩,所以就整个松江地域的方言来说在太湖片里发展是很缓慢地,上海方言更为古老。它保留着许多松江方言留给它的很古老的语音和词语。然而,上海又面临东海,碰上了特殊的机遇,1843年上海被迫开埠以后,成为一个自由发展的租界,有相当长时间的市民自治,使上海迅速变成一个国际大都市、金融中心,庞大移民和高速经济的冲刷,使上海话一跃成为太湖片吴语区发展最快的语言。近一百五十年来,上海话和上海这个城市一样突飞猛进,上海话中的一些要素在短短的两三代人里就可以看到较重大的变化轨迹,这在国内的近代语言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点。

概括地说,上海话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 新旧交杂语言跨越度远
上海虽然只有七百年的历史,但是松江地区的人类活动却又六千多年的历史,上海的初民从松江移来,加上上海地区历史上语言发展缓慢,原江南地区语言中不少古老的语音、词语一直保留至今。比如上海话里“锯子”读如“盖子”、“五虚六肿”中的“虚”读如“嗨”,这都是中古早期江东方言在今江南的遗留。上海话里的“角落”就是“角”、,“鸡壳落”中的“壳落”就是“壳”,为什么会有两种说法呢?这是上古汉语存在复辅音的证明,即[kl]这个复辅音现还遗留于上海话里,有时读[klo?],有时分成两个音节读作[ko?lo?],有时单辅音化读为[ko?]。上古有[kl]这个复辅音还可在汉字的形声字里找到证据。如“格、胳”的声母现读[k],“络、洛”的声母现读[l]。在老年人的老派语音中,“帮”、“端”的声母不是读[p]、[t]的,而是读一种伴有浓重鼻音的缩气浊音[’b]、[’d],这种缩气音现在浙南庆元、仙居等山区才有,在壮侗语里还有这种音。壮族、侗族人都是古越人即古代百越民族的后裔,百越语音的缩气音作为一种语言底层还长久保留在上海话的主要声母中。这些例子说明上海语音里还保留着很古老的因素。近一点的例子,比如上海话里“龟、贵、鬼”白读都读[ʨy],读如“举”,不读“桂”;“亏”[ʨhy](吃亏)读如“区”,又读如“奎”;“柜(柜台)、跪”[ʥy]都读如“距”;“围(围巾)”[y]读如“雨”,“喂(喂饭)、圩[y]”读如“迂”,不读如“为”、“委”。在乡村有的地方,“归去”(回去)还读如“居去”,“鲑鱼”还读如“举五”,“钟馗”读如“钟具”,这最后几个读音在太湖片吴语区里是保留最老的发音了。但是,语音的快速合并,上海话又是跑在最前面的,如“碗”“暗”不分,“官”、“干”不分;“圆”、“雨”不分,“权”、“具”不分,“出书”与“拆尿”不分,“石头”与“舌头”不分,这些都是上海话里首先发生的,走在其他吴语方言的前头。上海话的入声韵是吴语中保留最全的。在乡下老年人中,“客[kh??k]”、“掐[khæ?]”、“刻[kh∧k]”、“渴[khœ?]”、“磕[khe?]”、“壳[khɔk]”、“哭[khok]”都不同音,即有七个基本韵,发展到现在城区的青少年,合并到只余下二个了,“客=掐=刻=渴=磕[khɐ?]、壳=哭[kho?]”。上海话的韵母从19世纪中叶开埠时的62个,归并到20世纪末新派只有32个,就在四代人中完成,这种语音上的跨度也是其他方言中没有发生过的。上海城里语音的内部差异很大,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说着不同发展层次口音颇不相同的上海话,彼此常常觉察到差异,但也没感到有什么交际障碍。偶然发生理解错误也是有的。如有一个老上海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一篇文章批评公共汽车上青年售票员把“乌鲁木齐路”叫成“麦琪路”,因为“麦琪路”是原来殖民主义者取的旧路名。其实是他听错了,该售票员叫的是简称“木齐路”(双音节化倾向),那是新派语音[A]、[o]开始接近,[ʑ]向[ʥ](“齐”的声母)合并对结果(齐=琪)。又有一次有人在报上批评越剧青年名演员赵志刚在领奖时说“今天我捞到奖了”,言语不够文明。其实赵志刚是说“我拿到了奖”,“拿”字的读音在年轻人口中已从[nE]演变为[nɔ],与“捞”字音[lɔ]相近。那位长者是听错了。现在[nɔ]倒是恢复了上海话的旧音,1862年麦高温记“拿”的音就是[nɔ]。老派、新派不管哪一派,在上海都没法成为权威左右别人的说话了。

二 南北融会语言宽容度高
上海成为商埠之后,全国各地的移民汇集上海,他们的语言势必对上海话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江浙人多,语言也和上海话相近,对上海话的影响最大。南北语言在上海交汇,在自由的交际中,不少词语在上海生根,融入上海话,使上海话里的同义词特别多。比如表示“合在一起”的副词有“一共、一总、总共、共总、统总、拢共、一共拢总、一齐、一齐辣海、一齐拢总、一齐拉起、一齐勒化、一塌括子、亨八冷打、国落三姆”等,其中“一共”、“总共”来自北方话共同语;“一齐、一齐辣海、一齐拉起、一齐勒化”则出自本土,现在在上海农村还在用,城里多已不说。“拢总、拢共”等多用于浙江籍人;“亨八冷打”来自闽粤语,“国落三姆”来自宁波腔的洋泾浜英语“all sum”,最初的读法是“和路三姆”;“一共拢总”曾在40-60年代的上海很常用,现在说“一共、共总、一共辣海、一塌括子”比较多。
常用词的多样化是上海话宽容度高的一种表现,它使生活在上海的外地人容易听懂近于家乡话的上海话。再举几个例子:在上海话里,“一定”有“一定、肯定、准定、一准、板、板定、定计、定规”等同义词;“大约”有“大约、大概、作兴、大约莫、大约莫作、大约光景、约莫光景”等;“忽然”有“忽然、突然、突然间、突然之间、忽声能、着生头、着末生头、着生头里、辣末生头”等。又如方位词“后头”有“后头、后底头、后底、后面、后面头、后头起、背后头、屁股头”;“外头”有“外势、外首、外头、外面、外面头、外底头”等。“慢慢地”有“慢慢叫、慢慢能、慢慢介、慢慢能介、慢慢能个”。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话渐渐放弃不少自己方言中较土气的常用词,一些吴语中的通用形式取胜,如放弃“户荡”、“场化”而通用“地方”。
上海方言词中可以包容不少别的方言的用词。比如山东人来上海卖“大饼”,上海话词汇中就加上一个叫“大饼”的词,而且“大”不读“度”音而读如近山东音的“da”。又如苏北人在上海卖“油馓子”,上海人就在自己的语言里加了个“馓”字,读如“散”,苏北人把上海人叫“绞捩棒”的食物称为“脆麻花”,上海人也叫它“脆麻花”,就连“麻花”读音也跟作“mahua”,不读“moho”;广东人卖“鱼生粥”、“云吞面”,“鱼生”一词上海人叫“生鱼”的,原不读正偏式的“鱼生”,“云吞”与“馄饨”本是各地读音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写法,上海人都把它们照搬来用;在上海的宁波人把“百叶”叫“千张”;把“干菜”叫“菜干”,上海人也拿来就用。上海话可以吸收其他方言的第一级的常用词使用或取代自己的常用词,如吸收宁波话的“阿拉”替代了老上海话的第一人称复数“我伲”,“高头”、“窗门”也大有取代“浪向”、“窗”之势,“老头”、“老太”的连读声调也用了宁波音。不是歧视或排斥、而是可以较随意地吸收来沪移民的生活用语,以至改造自己,这也充分说明上海人说话海纳百川的气魄。

三 领导标新语言自由度强
上海市民领导标新的市民意识,造就了充满活力的上海话。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些年代里,上海经济飞速发展,从国外来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当时简直是一个出新事物,上海人就造它一个新名词,如“马路、洋房、书局、报馆、影戏院、卡车、三轮车、足球、高尔夫球、俱乐部、博物馆、幼稚园、自来水、雪花膏、橡皮筋、拍纸薄”等等。随着书局报馆的兴起,很多音译或意译的外来词如“沙发、咖啡、啤酒、幽默、细胞”等也都通过在上海创办的书报杂志传播到全国各地进入共同语。民间用语也常常赶时髦,如上海最早通电车,有了“电车”一词,当时都是有轨道,紧接着上海人就把人脸部额上的皱纹叫“电车路”,又把步行称作“十一路电车”。上海自从有了交易所后,从“算盘”上引申扩用开来“开盘”和“收盘”两个词用于交易,定价格就成了定“盘子”、即有“明盘”、“暗盘”之别,于是欺生加码的客盘(对客边人即外地人)和“洋盘”(对外国人)应运而生。再发展,化了冤枉钱的外国人被称为“洋盘”,后来干脆把“外行不识货”、“上当不察觉”的“阿木灵”都叫成“洋盘”。这种灵活造词和用词的发散性思维,不能不说是在上海这个海派社会的氛围里造就的。
上海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面向海外,中西合璧,兼收并蓄。上海话对于外来词是积极引进的。在20世纪初曾领风气之先,引进了大量的日语词语,又造出了一大批音译词,以至有的类后缀也自外语中来,如“瘪三、红头阿三”的“三”,“小刁码子、三光码子”的“码子(moulds)”。又如称某人“老克拉”,“克拉”是“经典classics”中来的,称“办法、窍门”的“挖而势”是“ways”,还一度产生了闻名全球队“洋泾浜语”。现在在青年中说上海话时夹杂洋话词语的现象也时而可见。这种“拿来主义”的习惯使上海话总是走在新潮里,利于推动社会现代化。
上海市民使用语词还表现出其不同使用对象的层次性,在同义的词语或语句面前,各说各话而互不干涉,在老百姓中,说话是平等的,没有什么权威的用法,不讲究规范性。有说新的“飞机浪吊大闸蟹——悬空八只脚”,也有说旧的“四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有说“酷”的,也有说“嗲”说“灵”的,传统和新潮并举,俚俗和正规同行。
中国南北方言在语法上也有许多分歧,这里用那里不用的,在上海话里却可以和平共处。如可以用点头或摇头代替答问道“是非问句”,在汉语里大致有四种形式:1,V吗;2,V不V;3,V不;4,可V(“V”为动词)。在许多比较单纯的方言中,往往只用其中一种来提问。如苏州话只用“可V”式,杭州话、绍兴话只用“V不V”式,宜兴话只用“V不”式,嘉兴话只用“V吗”式。但是,在上海方言中,这四种形式及其混合式都可以自由说。如“侬是学生伐?”“侬是勿是学生?”“侬阿是学生?”“侬是学生勿啦?”及“侬阿是学生伐?”“侬是学生阿是伐?”“侬是学生,是勿是?”甚至英语的反意问句的形式如“侬勿是学生,是伐?”上海人也用。所以到上海来的外地人,不论他是何地人,问的话是哪种形式,在上海都能交际,上海人都听得懂。于是,正像人们在上海搞经济活动很润滑那样,问话也很自由,上海话也在此种纷繁交际的环境下养成了宽大的自由度。
汉语中一种常用的带兼语形式的“V1+人+物+V2”句子,其语序原来在上海话里只有一至两种表达形式。后来,在各地移民方言的影响下,也变得很自由,只要在语义上不造成歧义,下面六种说法都可以:“买好小菜拨伊吃”、“买拨伊吃好小菜”、“买拨伊好小菜吃”、“买好小菜伊吃”、“好小菜买拨伊吃”、“好小菜买伊吃”。由此可见在上海话中语言的组装能力之强和上海话容纳各地说话习惯的灵活性。

四 统散并举语言变通度大

许多上海人现在都会操双语,如又会说上海话,又会所其原家乡话。像有些原籍苏北的上海人在自己的社区里说苏北话,而与别的人或在比较正式的交际场合说上海话。如今,多少上海人都会说普通话。这种根据说话的不同场合或不同对象,可以不断地转换双语或多语的现象,在上海社会交际中已司空见惯。这就为不同语言间的杂交和互相吸收长处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环境。上海的语言环境能分能合,人们在不同场合中组装着不同层面的上海话。跟祖父母说老派的,跟老朋友说俚俗的,跟年轻新朋友说新潮的,跟老师同事说“正宗规范”的,在会议上说书面化的,跟白领说带洋词语的,跟股民说带行情流行语的,在正式场合、媒体话筒前就说普通话。久住上海的不少上海人说带有许多上海话词语或语音特点的“上海普通话”,如“这部片子好看得来”、“我弄不来的”、“你去不啦”、“这里有个洞洞眼”、“他不大开心,我倒老笃定的”,连公共汽车的报站器中把“车儿拐弯了,请拉住扶手”说成“车辆要转弯,扶手请拉好”。还有什么“体育场调头”、“开门请当心”等都是普通话的上海变体,更别说“zh、ch、sh、r”和“z、c、s、l”不分了;不久前才来上海的外地人又说着刚学到不多的带上海词语的“普通上海话”,如“赶明儿咱们去南京路白相!”但大家都可以听懂可以交流。上海话就在此开放的环境中变革着,变得更有生气,在必要处更简化更公约数化,在一些特别场合又更有区别更细腻,有统一,有分散,形成了一种有丰富层次的社会方言。

『拾』 上海有什么特色

小吃

吴江路的小杨生煎
粗粗地掰一掰手指头,上海滩的生煎馒头店少说也有几百家,比STARBUCKS的咖啡店要壮观多了。甚至听上海的朋友讲过这样一段话,“阿拉等情人超过五分钟,就要发几句牢骚了,但等生煎馒头就没问题。”可见这小小生煎对于上海人是怎样的重要。小杨生煎是家有着7年历史的生煎店,个大汤多是特色,每一只都像婴儿的小拳头那么大,金灿灿的,皮薄如纸,却薄而不破,互不粘连,肉馅是用剁碎的猪肉,加上酱油、葱姜末、花椒面、香油调制成的。
地址:吴江路54号、60号
避风塘的九肚鱼
避风塘做的是地道的港式点心,九肚鱼是一种海鱼,潮汕人称“豆腐鱼”,“造型”特别,像大个儿的泥鳅,肉质有点灰白色,而且绵软少骨,用筷子夹,就得小心了,稍一用力,可就“分尸”了。油炸时加上面粉拖,形状美观,色泽金黄,口味咸、鲜、香,口感外焦里嫩,夹起一块就往嘴里送,汤汁和肉质吸满油水,嫩滑得像豆腐。不过现在外面“大兴”的避风塘太多了,吃九肚鱼一定要认准正宗的6家。
地址:长乐路175号
打浦路1号金玉兰广场
南京西路1333号
张杨路501号第一八佰伴
海宁路358号国际商厦
吴中路1258号(合川路口)
四海游龙的锅贴
锅贴是四海游龙的特色,锅贴的样子也比较反传统,是条状的,长长扁扁的,乍一看有点像北京的褡裢火烧,又感觉更像日本蒸饺。吃这样的锅贴觉得比较特别,没有本地锅贴那么油腻,味道不错。
地址:龙川路121号
田林东路456号
茅台路670号
蟹壳黄
用发酵面加油酥制成皮加馅的酥饼。饼色与形状酷似煮熟的蟹壳。成品呈褐黄色,吃口酥、松、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楼、老虎灶(开水专营店)的店面处,大都设有一个立式烘缸和一个平底煎盘炉,边做边卖两件小点心——蟹壳黄和生煎馒头。
蟹壳黄香酥,生煎馒头鲜嫩,深受茶客喜爱。20世纪30年代后期,出现了单卖这两个品种的专业店,如黄家沙、大壶春、吴苑等,名噪一时。
枣泥酥饼
是用油酥面作皮,黑枣泥为馅,经油炸成熟的面食。其色泽金黄,小巧玲珑,外皮酥松,馅香甜可口,深受港澳同胞及日本旅游者欢迎。
生煎馒头
上海称包子为馒头,因此,生煎馒头实为生煎包子。用半发酵面包馅,排放平底锅内,用油煎,喷水若干次即熟。其底部色金黄、硬香带脆,馒身白色,软而松,肉馅鲜嫩稍带卤汁,咬嚼时还有芝麻或葱的香味。以出锅热吃为佳。
生煎馒头原为茶楼、老虎灶(开水店)兼营品种。馅心以鲜猪肉加皮冻为主。20世纪30年代后,上海饮食业有了生煎馒头的专业店,馅心花色也增加了鸡肉、虾仁等多种品种。
蒸拌冷面
是将面条先蒸后煮,再用冷风吹凉,加调味拌食的面食。上海饮食市场上,冷面一向是夏季旺销品种。1937年前后,制法都是将面条煮熟后,用冷水冲凉而成。1949年后,卫生部门因冷面用生水冲凉而予以禁售。
1952年,四如春点心店采取将面条先蒸后煮,再用冷风吹凉的办法加工冷面,获得成功。不仅符合卫生要求,且加工后的面条硬韧滑爽,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
阳春面
又称光面。民间习惯称阴历十月为小阳春,上海市井隐语以十为阳春。以前此面每碗售钱十文,故称阳春面。开洋葱油拌面又称海米葱油拌面。以熬香的葱油和烧透的海米(上海人称开洋),与煮熟的面条一起拌食。
面条韧糯滑爽,海米软而鲜美,葱油香郁四溢。1945年后,城隍庙有个姓陈的摊贩运用苏北家乡日常的方法熬制葱油,用来拌面。葱香浓郁与众不同,很受欢迎,流传至今。现为湖滨点心店的特点小吃。百果馅酒酿圆子
以果料为馅,滚包糯米粉的小圆子与酒酿同煮而成。酒酿味浓甜润,圆子较糯,馅甜香。
擂沙圆
糯米汤团煮熟后滚上一层擂制的干赤豆粉而成。清朝末年,上海城里三牌楼附近的雷妪以设摊卖汤团为生。为多做些生意,她想方设法弥补汤团存放和携带不便的缺陷。开始,她把汤团表面滚了一层糯米干粉,后又试制了各类干粉,结果采用赤豆粉效果甚佳,大受食客欢迎。
猪油百果松糕
用糯米、粳米掺和,磨成粉,加赤豆、果料等蒸制而成。为旧岁暮新春的时令米食。糕身松软香甜,糯而不粘,果仁口味多样。
油氽排骨年糕
猪大排肉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经油氽、烧煮而成。该小吃在上海有二种制法,分别以曙光饭店(原名小常州,号称排骨大王)和鲜得来点心店为代表,这两家都以经营排骨年糕而著名,但制作方法不同,口味迥异,各有特色,20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出名。
鲜肉猫耳朵
传统的猫耳朵是用凉水和面制成猫耳朵形疙瘩,用鸡丁、肉丁等作配料,带汤食用。上海乔家栅的猫耳朵独创一格,用手□面皮,包入肉馅或豆沙,油氽而成,风味特异。
糟田螺
选用中等大小的田螺,以调制过的陈糟为主要调料,烹煮而成。田螺肉鲜嫩劲韧,糟卤香味横溢,卤汁醇浓,肉卤同吃,更加鲜美。
高桥松饼
用精白粉、熟猪油、绵白糖、赤豆、桂花为原料,精细加工而成,滋味甜肥,松酥爽口,为高桥四大名点(松饼,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淮海中路瑞金路口的高桥食品厂门市部专营。
城隍庙梨膏糖
相传已有1300多年历史。100多前上海城隍庙开设了果膏糖店,由于业主善于经营,使城隍庙梨膏糖扬名中外。此糖分疗效梨膏糖和花色梨膏糖两类。疗效梨膏糖有止咳平喘、生津开胃之效用。
系采用杏仁、桔梗、茯苓、半夏、冬花、前胡、桔红等药材和白砂糖一起经煎熬精制而成。花色梨膏糖则用砂仁、山楂、丁香、佛手、木香等中草药加上白糖精熬而成。现由豫园商城上海梨膏糖商店专卖。
奶油五香豆
奶油五香豆以本地绿色蚕豆为原料,伴以茴香、桂皮、精盐、白糖、香精、奶油等佐料精制而成。其特点是微带甜味,清醇可口、色泽光洁,回味久长,又能生津开胃。
猴银鱼
枫泾丁蹄
十四种上海经典传统风味小吃
城隍庙梨膏糖
阳春面
蒸拌冷面
蟹壳黄
海棠糕
条头糕薄荷糕
开洋葱油拌面

景点
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是-个现代化,但又拥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海派文化城市。上海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迷人的城市风貌、繁华的商业街市、欢乐的节庆活动和脍炙人口的各邦菜肴。近几年来,上海相继竣工的重点工程更是展示了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风采:如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博物馆新馆、人民广场、上海图书馆新馆、上海体育场、上海大剧院、金贸大厦、浦东滨江大道、陆家嘴高楼群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游览上海,不仅能体验到大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氛围,还能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人流熙攘、灯火璀璨的活力。
自然景点

大境关帝庙

大境关帝庙位于南市区大境路。原本是上海城墙西门北城箭台,明朝万历年间建庙以供关帝,后几经重修。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交通:公交线路11、42、64、66、126、926等

东淮候鸟保护区

崇明岛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位于崇明岛的东部,野生鸟类丰富。候鸟迁徙时常中途栖息于东滩,并常有丹顶鹤等珍稀鸟类歇足。1983年在北京签定的《中,日保护候鸟》中载明列入保护之列的我国227种候鸟中,崇明岛就有绿鹭,中白鹭,天鹅等132种。

凤凰山

位于松江县城北11.5公里,是九峰中位置最东者,故古人认为此山如“延颈舒翼宛若凤翥”,故称之为凤凰山。旧时山下有小镇,名曰凤凰镇。山间曾有凤凰泉,陆宝泉,南村居,三星阁,来仪堂,且止园,梅花楼,东海亭,山月轩,锦溪桥,芙蓉庄诸景致。

金鳌山

崇明本无山,山体是人为。相传始筑于宋代,清总兵张大治和知县范国泰分别予以重修,增没桥、亭、台、楼、榭、月圃诸胜,刻八景诗于碑,时金鳌山为崇明一胜地。其后金鳌山建筑逐渐衰废,后因历史的原因又几经荣败。 1982年起,开始重修金鳌山。至1995年底,已完成围墙、山门、大有亭、玉莲池、镇海塔、清凉洞、得月桥、水香榭、仿草亭、登山石阶等项目。1998年3月,又修复了金鳌山塔和抗倭殉职的崇明知县唐一岑墓。 在风和日丽时,游客登上山巅,观浩瀚江面,如一面巨大铜镜,十分壮观。览区范围约1600亩,中间横贯一条青商公路,将游览区分隔成东西两部分。

小昆山

在横云山西南1.5公里,位于县城西北12.5公里,周围12里许,是西晋大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的故居。在山之阳曾有二陆故居,现已无迹可寻。其西北半山腰原有二陆读书台,婉娈草台,白驹泉。山之巅旧有泗州塔院,三圣阁。近年在山腰壁间发现“夕阳在山”四字摩崖石刻,为宋代大文豪苏轼书迹。

人文景观

东方明珠

在外滩对面的黄浦江边,矗立起一座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广播电视塔(高468米),她犹如一串从天而降的明珠,散落在上海浦东这块尚待雕琢的玉盘之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人的光芒,成为上海新的标志性建筑。

多伦路文化街

拥有一大批如鲁迅等文化名人的旧址遗迹,如:川北公寓、白公馆、汤公馆、左联会址及纪念馆、景云里、夕拾钟楼等,同时还保留了鲜明上海特征的街坊、石库门建筑及风格迥异的小“万国建筑群”。

老城隍庙

位于豫园商城内。城隍庙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位于方浜中路,东至安仁街,北通福佑路,西至旧校场路。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知县张守约将金山神庙改建而成。前殿供奉的是汉代朝博陆侯霍光大将军,后殿供奉的才是城隍神秦裕伯。历史上的城隍庙屡毁屡建,今天的城隍庙建筑为1926年重建。

李鸿章私邸(丁香花园)

李鸿章私邸为英国砖木式结构建筑,坐落在丁香花园内,洋务派人士李鸿章任江苏巡抚时为宠妾丁香所建。园内琉璃瓦蜿蜒曲折,中国传统与欧式建筑相配,别具一格。

奥丽安娜号游轮

奥丽安娜号是一艘英国皇家退役游轮,也是目前世界唯一的大型游轮博物馆,现已成为上海黄浦江畔最具特色的新旅游景点。“奥丽安娜”号贵为世界四大名船,26年平安航程650万公里,服务各国高尚游客40余万人次,访问全球108个著名港口。在首期开放的近3万平方米展区内,从外观到内饰均体现出华丽精美的英伦风情,遍及全船的58处特设景区,众多的人文景观,极具观赏价值。

沉香阁
沉香阁又名慈云禅院,位于上海旧城厢北部沉香阁路29号,为尼僧道场。该院创建于明代,沪上信士潘允端迎奉沉香木雕观音大士始建阁,额题南海飞渡沉香大士宝阁,二层前出抱厦,犹存精致洗练的明代建筑风格。
人民广场
上海大剧院
上海博物馆
外滩
豫园
南浦大桥
东方明珠
滨江大道
金茂大厦
国际会议中心
静安寺
龙华寺
大观园
上海动物园
淀山湖
佘山
当然,还少不了淮海路
城皇庙:25元

玉佛寺:15元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50元

金茂大厦:50元

青浦大观园:30元

上海动物园:10元

外滩观关隧道:单向20元双向30元

龙华寺:10元

大世界:25元

鲁迅公园:5元

上海博物馆:20元

上海大剧院:40元

上海美术馆:20元

奥丽安娜号游览船票:旺100元淡45元

商场

上海商城是一个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建筑群,拥有豪华公寓、国际水准的办公大楼、世界知名品牌的购物商场、五星级酒店以及其它各种设施。在这个"城中城"里,人们可以很方便地享受各种各样的达到国际标准的服务。

阅读全文

与上海名特点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陕煤融资待遇 浏览:391
期货理财大师下载 浏览:351
苏宁易购理财被套 浏览:502
理财栏目锦鲤 浏览:836
理财经理个人经验分享 浏览:486
创业板股票怎么买不了 浏览:85
工行保理融资 浏览:500
小白理财课程 浏览:634
华夏最新理财产品 浏览:318
融资租赁大连 浏览:908
信托电子书 浏览:302
信托要交税吗 浏览:36
纸质黄金价格走势根据什么 浏览:534
68加信托 浏览:639
人民币可以直接炒外汇吗 浏览:485
信托行业整顿 浏览:711
沥青期货暴涨 浏览:706
上海先锋融资租赁 浏览:973
自行车信托 浏览:340
股权回购信托 浏览: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