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宏观经济形势背景
全球经济在新世纪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之后,遭遇百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年,全球经济在艰难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复苏尚不稳定、不平衡,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全球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双速”现象,传统发达国家或经济体经济增长疲软,并存在下行的风险,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欧美持续较高的失业率等加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强劲,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表现抢眼,经济发展保持较高的增速,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资源性产品需求在短期内由缓渐强,价格在震荡中不断爬升,部分矿产品的价格已经逼近甚至超过经济危机之前的最高水平,持续高涨的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也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世界经济发展加快复苏步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在亚洲经济体强劲表现以及其他地区出现稳定或适度复苏的带动下,全球经济似乎再次呈现扩张势头。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为5%(按市场汇率计算的世界增长率为3.9%),其中发达经济体为3.0%,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为7.1%。从国家或地区来看,美国增长2.8%,日本增长4.3%,欧元区增长1.8%,发展势头不错。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保持持续较高增长速度,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发展“引擎”的作用,中国增长10.3%,印度增长9.7%,巴西增长7.5%。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继续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多种措施“保增长、保稳定”,有力维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四万亿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取得良好效果,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平衡发展,实现了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9.8万亿元,同比增长10.3%,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显示出较强的抗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凸显了在当前世界经济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万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万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万亿元,增长9.5%。
消费平稳较快增长,通胀管理压力加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3%,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6%。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与国土资源有关的矿产品价格震荡上行,始终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贸易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务院及时出台和实施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实施多项拉动内需的激励政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工程等,拉动内需的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增速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万亿元,同比增长24.5%,回落5.9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7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回落7.6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1.4%,中部地区增长26.2%,西部地区增长24.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增长33.2%。
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9653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整体投资增速远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平均水平。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3770亿元,同比增长23.3%,增幅比上年降低2.6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2893亿元,同比增长3.6%,增幅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1066亿元,同比增长26.4%,增幅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1010亿元,同比增长21.7%,增幅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非金属矿采选业投资880亿元,同比增长49.5%,增幅比上年降低9.3个百分点(图1)。从全年变化情况来看,除了1~2月份增幅较低外,其他月份变化不大。
在冶炼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3465亿元,增长6.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2924亿元,增长35.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7556亿元,增长28.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2076亿元,增长12.9%。从全年的变化趋势看,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又出现加快趋势。
地质勘查业有关产业(包括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固定资产投资1288亿元,同比增长18.8 %。
图 1 2010年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变化情况
总体上看,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是矿业周期长、对经济复苏反映滞后的表现,从矿业的上游、中游、下游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看,下游的冶炼加工业部分行业投资增长又出现增速加快的趋势(图2),如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地质勘查业固定资产投资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长速度,都是比较少而慢的。
图 3 2010年房地产业投资与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变化情况
⑵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根据官方发布的主要宏观抄数据得出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还是比较好的。
结论依据来源下面是数据分析得出:
1、2015年1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 7%
2、2015年1-7月份消费物价指数(CPI) 1.3%
3、2015年一季失业率 5.1%
4、2015年1-7月份零售销售 1.0%
5、2015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 储备资产减少802亿美金
6、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图解
⑶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发生哪些重大变化,为什么
一、今年以来经济形势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1、经济复苏速度出乎意料。
首先,GDP的加速增长。中国GDP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一。
其次,工业止跌回升态势明朗。受去库存化影响,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并未随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而快速升温,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较低区间运行。但是从发展趋势看,工业增长振荡向上的趋势明显。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创去年10 月以来增速新高。
工业景气止跌回升态势还得到了以下二方面的证据支持:一是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连续6个月升至50 上方,显示了制造业已处于景气扩张轨道。二是作为经济“风向标”的发电量连续3个月增长,6月份同比增长了5.2%,7月份增速略有回落,但增幅仍达到4.8%,8月增长9.3%。
第三,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今年前8个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增幅高出去年同期5.6个百分点,按不变价计算高出幅度则应该在15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30%以上的增速。其中,6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43.2%,更是达到了改革以来历史高位。
为了落实4万亿投资计划,各地开工项目快速增长。新开工项目234906个,同比增加69223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6739亿元,同比增长81.7%。这为固定资本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消费加速增长,农村消费增长罕见地快于城市消费。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呈现平稳加速增长态势。前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5%,同比加快3个百分点。 这一增速是1986年至今23年来的同期新高。8月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935亿元,增长15.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181亿元,增长15.5%。农村消费连续7个月快于城镇。
第五,两大市场出现意外回升。从汽车市场来看,汽车增长逐月加速,连续6月超过100万辆,连续8月新车销售世界第一。上半年,我国汽车销售608.8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66%;7月份,我国汽车销售108.56万辆,增长63.57%;8月全国汽车销113.85万辆,同比增长81.2%。按此态势,2009 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过1200 万辆几无悬念。
从房地产市场看,1-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2.9%,与1-7月相比加速6.2个百分点,与1-6月相比加快5.4个百分点。3-8月价格环比上涨0.2%、0.4%、0.6%、0.8%、0.9%和0.9%。
2、经济复苏严重依赖于政策效应
从投资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48729亿元,增长39.9%,高出整体增长6.9个百分点;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82.7%,国内贷款增长47.4%,自筹资金增长33.3%,利用外资下降12.1%。
从消费看,全社会零售总额中增长最快的政府消费和企业、居民消费明显慢于总体水平;农村消费加快主要是“家电下乡、电脑下乡”等一系列政策所致;汽车销售加速主要是政府对节能、低排放汽车进行补贴所致;房地产则是超宽松的信贷环境所致。
3、经济复苏速度呈现前快后慢格局
来自政府投资项目节奏和银行信贷的变化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房地产、股市走势带来相应影响。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月78098亿元,增长33.6%;7-8月增长31.7%;幅速放慢了近2个百分点;社会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在7月份达到今年以来最高点17.3%,8月为16.8%,回落0.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今年第一季度增长5.1%,第二季度为9.1%,加速4个百分点;7、8月在6月份10.7%的基础上分别加速0.1和1.6个百分点。GDP: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加速增长1.3个百分点;预计三季度9%,四季度10%,全年8.4%左右,均加速增长1个百分点。
⑷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总体形式分析
本报告采取了国际前沿、国内较为独特的基于准结构模型的情境分析(alternative scenario analyses)和政策模拟(policy simulations)方法,在对统计数据和经济信息充分收集和科学鉴别校正的基础上,对中国宏观经济最新形势进行严谨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客观预测,并提供各种政策情景模拟结果供决策参考。
一、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即期特征与主要风险
中国宏观经济下一步发展面临的内部主要不确定性
1.不确定性指数不断攀升,投资和消费增速下滑
在Baker等利用《南华早报》编撰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之后,Davis等基于《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选取中文关键词再次编制了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来说,该指数搜索的关键词包括“财政”、“货币”、“证监会”、“银监会”、“人民银行”、“发改委”等,寻找到报纸中包含至少一个分类中的经济政策不确定关键词的文章,然后计算这些文章的数量,最后将其与该月两个刊物上所有文章数量相除得到该月份政策不确定性的具体数值,并将1995年1月的数值作为基准数据,最终计算出中国经济不确定性。该指数同时涵盖中央政府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而且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和时变性,能够较为准确的衡量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中短期变动。同样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中使用了这两本新闻刊物中包括“进口关税”、“进口税”、“WTO”、“贸易壁垒”等关键词的文章做月度统计,用以衡量外部贸易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
自Baker等公布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以来,已有大量文章研究不确定性与公司决策、货币政策有效性、金融市场行为等,其在多个维度上都表现出与宏观变量的相关性和一定的预测能力。课题组利用新发布的以中文关键词为基础的中国经济不确定性指数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发现其与投资增速和消费增速之间在2018年以来都存在负的相关性。进入2018年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不断攀升新高,由2017年的平均207点上升到2018年的平均278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由2017年的平均290点上升2018年的平均513点。2019年二季度以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在3月份高达411点,并在4月份回落到319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在3月份达到905点,4月份回落到392点。伴随着不确定性指数的增长态势,中国宏观经济同期出现反向的向下趋势,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经课题组计算发现,若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的不确定性指数与同期的名义投资增速做相关性分析,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私营企业投资增速2018年以来相关性为-0.31,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私营企业投资增速相关性为-0.21,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速的相关性为-0.35,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速相关性达到-0.39,表明近年来不确定指数的攀升确实负面影响了企业的投资。
⑸ 如何看待一季度的经济开局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报告认为,今年1季度中国经济将继续保回持企稳回升的态答势,预计GDP增长6.8%,消费物价指数上涨1.4%。 为何预期有6.8%的增长?在3月29日下午举行的宏观经济形势季度分析会上,财经院综合经济战略研究部副主任汪红驹研究员从多方面分析了原因,工业生产略有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民间投资增速略有提高,基建投资增速高于去年同期;中上游行业继续去产能,部分行业在前期去库存之后补库存。 报告预计,二季度工业生产继续温和增长,投资增速略微下降,消费平稳增长,出口改善难度较大。PPI同比增速回落,CPI温和回升。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要抑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升级地产限购限贷政策,同时要有效改善供给。总体来看,预计2017年上半年GDP增长6.7%左右,完成全年增长6.5%的目标不成问题。
⑹ 当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一、经济增长持续回升,经济主体信心日益加强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季回升1.0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增长7.7%,比上半年高0.6个百分点。季节调整①后,GDP环比折年率为8.7%,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经济增长的持续回升,伴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人民银行景气调查显示,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75.4%,比上季高7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最低值(60.9%)回升14.5个百分点;银行家信心指数为55.4%,较上季大幅回升15.4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增速快速提升,制造业景气指数稳步上行
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比一季度5.1%和二季度9.1%的增速分别提高7.3和3.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3.9%。剔除季节因素后,工业增加值季环比增速为3.7%,高于上年四季度-1.3%的环比增速,增长态势强劲。
反映工业生产活跃程度的发电量和用电量增长加快。9月份,发电量当月同比增长9.6%,较去年同月高6.2个百分点,这是自去年6月份发电量增长下滑以来,当月同比增长率连续两月超过去年同期水平。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0.1%,增长率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首次达到两位数。
重工业生产增长超过轻工业的差距扩大,预示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提升。重工业增加值增速从今年6月开始超过轻工业,7-9月,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于轻工业2.1、3.4和3个百分点。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回升。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3%,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PMI在2008年11月探底后一路回升,目前已连续回升了10个月,并且连续7个月运行在50%以上。
三、国内需求稳步走高,进出口持续改善
投资高位运行。三季度当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2%,实际增长41.4%,比上年同期高22.9个百分点。剔除季节因素后,三季度投资季环比增长率为3.9%,增速比上季有所降低。
1-9月,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83%,增幅比1-8月高1.3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4.9%,增速比1-8月加快0.7个百分点。
消费继续稳步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5.1%,比去年同期回落6.9个百分点;实际增长17.0%,比去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速为17.7%,比去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季节调整后环比增速为4.2%,比上季提高1.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5.0个百分点。
出口环比转正,进口环比高位回落。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20.3%,增速比上季回升3.1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11.9%,增速比上季回升8.6个百分点,当季贸易顺差392.8亿美元,比上季增加45.1亿美元。季节调整后,三季度出口和进口季环比分别为1.5%和9.7%,出口环比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进口环比保持增长。
从商品结构看,劳动密集型产品②出口增速明显高于总体出口增速。9月份,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5.8%,分别比上月高7.7和10.1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增速比总体出口增速高8.9个百分点比。
四、物价同比降幅触底回升,环比上涨
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1.3%,较上季收窄0.2个百分点,环比与上季持平,其中,9月当月CPI同比下降0.8%,环比上升0.4%。二季度成为CPI本轮下行走势的底部。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降幅为7.7%,比二季度加深0.5个百分点,据人民银行测算,环比上涨1.9%,其中,9月份同比下降0.7%,环比上涨0.6%,三季度成为PPI本轮下行走势的底部。
8、9月份人民银行监测的企业商品价格(CGPI)降幅持续收窄。9月份CGPI价格同比下降5.9%,降幅较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其中,投资品和消费品价格同比分别下降7.6%和1.9%,环比分别上涨0.12%和0.14%。三季度CGPI同比下降7.0%,降幅较上季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3%。
五、企业利润状况持续改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降幅持续收窄。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现利润16747亿元,同比增长-10.61%,较去年同期19.39%的增速低30个百分点,但较今年前2和5个月的增速分别高26.66和12.24个百分点。
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三季度企业盈利指数为53.8%,在上季回升5.2百分点后再次上升3个百分点;同时,企业家预计四季度企业盈利指数为54.7%,较上季回升1.7个百分点。
9月份,由于税收收入的大幅增长及非税收入的继续较快增长,促使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3.0%,增速比上月降低3.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1-8月累计同比增速30.4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32.9%,增速比上月提高15.5个百分点。1-9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0.5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4.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收支相抵,1-9月全国财政收大于支6316.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202.6亿元,财政收支压力未得到明显缓解。
六、货币供应量继续保持高位增长,信贷投放总体宽松
9月末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增速分别为29.5%和29.3%,分别比上月末高1.8和0.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上升20.4和11.5个百分点。目前,M1和M2已经分别连续3个月和7个月在25%增速以上运行。值得关注的是,9月份M1增速高出M2约0.2个百分点,为2008年5月份以来首次。
消除季节因素后,9月份M1和M2环比折年率分别为8.3%和22.7%,M1比上月末下降17个百分点,M2比上月末上升17.2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增速加快的态势尤为明显。
今年以来,贷款持续大量投放。前9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67万亿元,同比多增5.19万亿元,其中9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5167亿元。9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34.2%,增速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三季度当季新增贷款1.30万亿元。
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与预测
(一)经济增长趋势
未来经济增长将继续朝着企稳向好的方向发展。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监测的经济景气指数表明,目前工业增加值的一致合成指数、先行合成指数都已经触底回升。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也显示,三季度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9.9%,较上季上升5.3个百分点,是自今年一季度达到谷底后连续第二个季度回升;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42.6%,较上季上升4.4个百分点。三季度企业经营景气指数比上季上升2.1个百分点至58.1%,是自去年三季度以来连续第二个季度上升。
投资方面,企业投资意愿继续上升。三季度企业固定资产、设备和土建投资指数分别为50.4%、49.8%和47.7%,比上季回升2.1、2和1.4个百分点。
消费方面,三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消费意愿略有增长,居民投资意愿不断攀升,储蓄意愿有所回落。居民储蓄动机以预防性为主。
外贸方面,三季度进出口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企业进出口状况回升,企业未来信心继续增强。
预计,2009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将继续回升,GDP全年增速将超过8%。
(二)物价变动趋势
从物价景气指数看,人民银行测算的CPI一致合成指数仍处于下降阶段,但降幅趋缓,呈现出触底迹象;从先行合成指数看,未来CPI价格将在今年底触底后开始回升。
2009年三季度人民银行监测的5000户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景气指数继续上升,从二季度的45.6%上升至48.8%;人民银行三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当季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66.7%,已经连续第三个季度上升,居民通胀预期持续加强。
(三)货币信贷变动趋势
从信贷投放趋势看,由于前期已经开工的项目仍需较大规模的信贷资金维持,加之房地产投资升温,贷款需求仍将保持平稳。结构上,中长期贷款会继续明显多增,票据融资将继续减少,中小企业贷款和"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户)贷款将延续三季度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增长。
⑺ 如何看待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人民日报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目前国民生产总值已经占据世界第二的位置,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密切相关,同时也得益于国家的正确宏观调控政策。然而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试阐述现阶段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发展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发展形势 调控
分析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判断未来经济发展走向,对政府的调控政策有着重要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正确原则,会导致在判断宏观经济时出现分歧,从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充满随意性、盲目性,无法为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来说,相关部门要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判断,准确把握未来经济形势,促进个人或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让政府部门经济调控更具有效性。
一、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来讲,一方面是仍然存在着中部、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慢于东部地区的情况;另一方面是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发展成绩显著,并且农村公共设施、住房条件和人均收入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提升,但是目前仍然难以跟随城市发展步伐。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