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改革30年,上海的变化
楼主要得自然是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变化
衣
虽然改革开放后,没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经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百货大楼买衣服穿。但是店铺很少。一个城镇只有一两家百货大楼。可是现在的商店到处都是,还分出了品牌店,老年店,裤子专卖店等等80年代初,棉布衣已经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化纤面料:的确良(一种化纤面料),二合一,三合一。而如今,各种面料的衣服应有尽有,退了休的棉织衣料也成为最舒适的面料。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喇叭裤也因此流行一时。当然,那时候最普通的还是类似于中山装的的褂子。现在人们的衣服样式多了,挑选起来更自主了。当时,虽然是不愁吃不愁穿,但没有更多的钱花在衣服上,衣服的质量也不高,常常是开了线,撕裂了布,洗一洗,鲜艳的颜色也掉了下来。人们的生活好了,在衣服方面也就更不用愁了,甚至出现了衣服泛滥的情况,看看现在的孩子,哪一个不是一橱子衣服?
小结: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到了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记得在一个小品里,一位老爷爷向他的孙子讲述粮票的故事。可见粮票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粮票还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当然,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小结: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到了90年代,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住
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居。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但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的,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如今,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住,也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小结: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行
出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买东西,走亲戚,上学,上班等等,时常需要使用一种代步工具。从最早到的步行,到马车,牛车,再到汽车,火车,无不体现一种时代的进步。改革开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中国也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到了80年代末,中国人口众多,坐火车出现了“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并且,速度也非常慢,妈妈在上大学的时候,从济宁坐车到青岛,过了十几个小时才到。而现在,仅仅需要4至5个小时。于是,国家开始兴修铁路。1996年9月1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越来越多,于是开始修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现在我们看到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D字头列车,磁悬浮列车也研制出来了,正在普及中;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不仅如此,车多了起来,道路也更平坦更宽阔了。出行的方便快捷,只是旅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小结:随着生活的进步,人们的出行更为方便,虽然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但这一切,也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必经之路。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在我们眼中会越来越小,周游列国再也不是梦。
㈡ 上海浦东的变化(图)
请看下图:
㈢ 现在上海的发展与100年前的上海,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曾经的上海,还不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当时的东方明珠还未绽放它的光芒,这时候,上海还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城市,它的传说故事,还未开始书写。上海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岸,长江三角洲前缘,中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陆境海拔最高点。上海地跨长江口、淀山湖、黄浦江、吴淞江四大水系,境内江、河、湖、塘相间。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但是,金茂大厦实在是太高,东方之珠的光芒太过明亮,外滩的风太大,吹散了对上海的那一丝眷恋,所以,很多人放弃了这个城市,但是,这个城市的传奇仍在书写。来来去去形形色色的人,都想要为这座城市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却,轻轻的被吹散来过的痕迹。这座冰冷而又充满激情的城市,永远是很多人向往之处。
㈣ 体现上海变化的一张图片
亲如果满意,请及时选我为【满意答案】
答题不易,您的【采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㈤ 上海变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招聘信息,上海变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钉钉企典数据来源于企业征信机构,包含企业风险数据,公司官网版,公司简介,更多权公司招聘信息详询公司官网,更多公司电话地址企业邮箱可在钉钉企典进行查询
• 公司简介:
上海变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06-05,注册资本500.00万人民币元,法定代表人是侯建宇,公司地址是浦东新区航头镇沪南公路4989弄42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税号是91310115MA1HA26B2D,行业是其他未列明专业技术服务业,登记机关是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经营业务范围是从事汽车科技、电子科技、新能源科技、互联网科技、计算机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企业管理咨询,企业营销策划,电子商务(不得从事金融业务),汽车配件、机械设备、橡胶制品的销售,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机动车维修 。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上海变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工商注册号是310115003698788
• 分支机构:
• 对外投资:
• 股东:
• 高管人员:
㈥ 上海变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上海变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6-05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浦东新区航头镇沪南公路4989弄42号。
上海变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115MA1HA26B2D,企业法人侯建宇,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上海变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从事汽车科技、电子科技、新能源科技、互联网科技、计算机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企业管理咨询,企业营销策划,电子商务(不得从事金融业务),汽车配件、机械设备、橡胶制品的销售,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机动车维修 。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上海变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㈦ 上海的变化(英文),急求!!!
Shanghai's changes
㈧ 上海变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招聘信息,上海变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钉钉企典 数据来源:以下信息来自企业征信机构,更多详回细企业风险数据,公司官网,答公司简介,可在上面进行查询,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详询公司官网。
• 公司简介:
上海变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06-05,注册资本null,法定代表人是侯建宇,公司地址是浦东新区航头镇沪南公路4989弄42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税号是91310115MA1HA26B2D,行业是其他未列明专业技术服务业,登记机关是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经营业务范围是从事汽车科技、电子科技、新能源科技、互联网科技、计算机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企业管理咨询,企业营销策划,电子商务(不得从事金融业务),汽车配件、机械设备、橡胶制品的销售,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机动车维修 。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上海变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工商注册号是310115003698788
• 分支机构:
• 对外投资:
• 股东:
• 高管人员:
㈨ 上海变化有哪些
上海的浦东最能代表上海的变化,以前的农田和破旧房屋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摩登大楼,高档豪华的公寓住宅和漂亮的街心花园。南京路是上海的商业中心,入晚,满街流淌着五彩的令人眩目的灯光,晚风轻吹,真愿在步行街的椅子上坐到天明,好像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成千上万的人每天还在向上海涌来,坐着车行驶在高架路上,内环,外环,杨浦卢浦徐浦地绕,看着窗外拔地而起的栋栋高楼,那样式,那色彩,那高度,那气派。夜晚,乘船在黄浦江漫游,满江的流光溢彩和着半月型江岸边的异国建筑的灯光,不禁让人要说一句:这就是上海拉。楼主要得自然是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变化
衣
虽然改革开放后,没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经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百货大楼买衣服穿。但是店铺很少。一个城镇只有一两家百货大楼。可是现在的商店到处都是,还分出了品牌店,老年店,裤子专卖店等等80年代初,棉布衣已经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化纤面料:的确良(一种化纤面料),二合一,三合一。而如今,各种面料的衣服应有尽有,退了休的棉织衣料也成为最舒适的面料。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喇叭裤也因此流行一时。当然,那时候最普通的还是类似于中山装的的褂子。现在人们的衣服样式多了,挑选起来更自主了。当时,虽然是不愁吃不愁穿,但没有更多的钱花在衣服上,衣服的质量也不高,常常是开了线,撕裂了布,洗一洗,鲜艳的颜色也掉了下来。人们的生活好了,在衣服方面也就更不用愁了,甚至出现了衣服泛滥的情况,看看现在的孩子,哪一个不是一橱子衣服?
小结: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到了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记得在一个小品里,一位老爷爷向他的孙子讲述粮票的故事。可见粮票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粮票还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当然,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小结: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到了90年代,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住
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居。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但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的,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如今,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住,也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小结: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行
出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买东西,走亲戚,上学,上班等等,时常需要使用一种代步工具。从最早到的步行,到马车,牛车,再到汽车,火车,无不体现一种时代的进步。改革开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中国也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到了80年代末,中国人口众多,坐火车出现了“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并且,速度也非常慢,妈妈在上大学的时候,从济宁坐车到青岛,过了十几个小时才到。而现在,仅仅需要4至5个小时。于是,国家开始兴修铁路。1996年9月1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越来越多,于是开始修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现在我们看到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D字头列车,磁悬浮列车也研制出来了,正在普及中;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不仅如此,车多了起来,道路也更平坦更宽阔了。出行的方便快捷,只是旅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小结:随着生活的进步,人们的出行更为方便,虽然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但这一切,也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必经之路。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在我们眼中会越来越小,周游列国再也不是梦。
㈩ 上海、中国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如今上海也在变化,除了发达的物资商贸方面她仍然是中国的领头羊外,许多意识也在悄悄变化。变得叫人认同,不那么高高在上;变得包容,不那么促喀地拒绝着外地人,去掉了鄙视乡下人式的眼光,让人易于接近感到些许温暖。改变了做作的做派,让人感到亲切。上海变得更现代美丽了,也变得更有人情味了,开始有了海纳百川的气度,让人高兴亲近和认同。
上海的浦东最能代表上海的变化,以前的农田和破旧房屋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摩登大楼高档豪华的公寓住宅和漂亮的街心花园。南京路是上海的商业中心,入晚,满街流淌着五彩的令人眩目的灯光,晚风轻吹,真愿在步行街的椅子上坐到天明,好象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成千上万的人每天还在向上海涌来,坐着车行驶在高架路上,内环外环,杨浦卢浦徐浦地绕,看着窗外拔地而起的栋栋高楼,那样式,那色彩,那高度,那气派。夜晚,乘船在黄浦江漫游,满江的流光溢彩和着半月型江岸边的异国建筑的灯光,不禁让人要说一句:这就是上海拉。上海的磁悬浮,上海的博物馆,上海的科技馆,上海的张江高科技,上海的国际电影节。嗨!有那么多国际的中国的明星露脸,看把那些个年轻人激动的!当然还有老外喜欢转悠老半天的热闹、拥挤不堪但有着浓郁的东方味道的城隍庙,还有众多的上海美味小吃,时刻提醒着人们这就是上海!独一无二中评社香港12月13日电/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发表题为“中国急剧变化的五年”的社论,指出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中国和外部世界都有一种期盼与怀疑交织的复杂心情。既有向往和憧憬,又有焦虑和不安。在所有世贸成员当中,恐怕只有中国的入世才使得这种矛盾心理显得格外强烈。
社论指出,五年时间瞬间即逝,中国与世贸之间的关系早已跨越了当初的起点。回首既往,目睹当下,相信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基本认识: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中国入世都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性事件。这不只是因为全球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突然加入了汹涌澎湃的13亿人口,而且更因为中国和世界都因此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而这种变化将贯穿于整个二十一世纪。
作为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后来者”,中国加入世贸之后却迅速地后来居上。在短短五年时间里,中国经济和市场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不仅使世界为之瞩目和震惊,而且还对当今和未来的全球秩序发挥着重要影响。
社论表示,就在入世后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规模接连超越了多个老牌工业国,包括意大利、加拿大、法国和英国。目前中国仅居德国、日本和美国之后,其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目标,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由此开始,由七大工业国一直唱主角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这是人们在五年前所没有料到的。
社论指出,当然还远远不止于此。在入世之初,中国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贸易国,但今天却已经变成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体之一;当初,其外汇储备只相当于新加坡或台湾,但今天却超越了曾经一直名列前茅的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当初,其货币还不受重视,甚至受到歧视,但今天人民币却在国际贸易和外汇市场上变得炙手可热。所有这些,似乎都在瞬间发生。
然而,中国入世五年来最深刻的变化,还在于整个社会的变迁。
社论称,在主观上,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参与乌拉圭回合的谈判进程,到后来决意“叩关”和入世,其初衷都是为了发展经济,尽快与世界接轨,以便与先进国家分享发展经验和机会。但从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趋势来看,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大大促进了它在价值观上与外部世界相融合的进程。
不论在政治、外交上,还是在公民的权利意识上,中国社会内部的变迁也是有目共睹。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中国看待外部世界的新思维和新角度,中国公民对自身以及对外部世界的重新发现,就是最具根本意义的变化。虽然幷非在一夜之间发生,但入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激发因素。无论对中国自身还是世界,其积极意义都比经济发展更为深远。
因此,五年之后再看当初的入世,特别是中国几代领导人为把国家带入世界先进潮流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人们自然会心生感慨。从更高的层次来说,对过去五年的回顾,应该能促使中国社会以更加客观和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未来,看待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包括以何种形态来对待世界上的先进思想和社会形态。
社论表示,就外部世界而言,从中国入世五年来的变迁中,可以更深入地看出中国崛起的意义和影响,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正确的对应措施。新加坡作为东亚地区的一员,就更有必要这么做。而前天在南大成立的中资企业研究中心,就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最新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