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贸区涉及法律调整的政策有哪些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28日决定授权国务院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内暂时调整《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规定的有关行政审批,但是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除外。
据悉,此次调整涉及上述四部法律共计十二条规定。2013年,上海自贸区部分法律暂时调整时所涉及的条文为12条,此次增加了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设立审批的调增。上述行政审批的调整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并在3年内试行。
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基本法”, 《上海自贸试验区条例》集中反映了自贸试验区立法引领制度创新的全貌,投资开放、贸易便利、金融服务、综合监管和法治环境五方面的制度创新,谱写了上海 自贸试验区法治建设的崭新篇章,也让上海自贸试验区奏响了立法引领制度创新的最强音。
在投资开放领域,上海自贸试验区实现了由“正面清单”向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重大立法转变,对外商投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即在外资进入上海自贸试验区之前就对能够获得准入的领域与限制程度通过负面清单予以 明示,但凡没有在清单上列明的内容,都可以视为可以自由准入的投资领域。迄今为止,上海市政府已经先后发布了两次负面清单,并且清单中的限制投资领域不断 减少、投资限制措施逐渐开放。
在负面清单发布之后,这项重大立法转变也得到了众多外国投资者的一致认同,极大地推动了外资进入外资保险、外资银行等领域。而究其原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遵循的是“除非法律禁止的,否则就是法律允许的”解释逻辑,体现的是“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法律理念。
贸易便利化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任务,3年中,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既有立法的基础上,着力改革原有监管理念,采取“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 住,区内流通自由”的原则,保证了自贸试验区内各项贸易的高效流转。同时积极开展海关和检验检疫监管制度的改革,规定包括海关和检验检疫推出通关无纸化、 先报关后进港等改革措施。除此之外,上海自贸试验区还积极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形成了区内跨部门的贸易、运输、加工、仓储等业务的综合管理服务平 台,而企业可通过单一窗口一次性递交各管理部门要求的标准化电子信息,处理结果也可以通过单一窗口反馈。通过这三项主要措施,贸易企业的时间成本得到大幅 度减少,全面保证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的通关迅捷。
金融领域开放也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点睛之笔,按照国务院《总体方案》的设定 目标,《上海自贸试验区条例》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外汇管理改革等方面都进行了立法先行先试,一年多以来的实 践说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由于上海自贸试验区放松了对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的事前准入监管,所以为了防范相关风险产 生,监管体制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这一点上,上海自贸区专门加强了四大类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包括在自贸试验区内建立国家安全审查与反垄断审查机制;加强 区内信用管理,建立统一的监管信息平台,打击交易失信行为;将企业年检制改为年报制,同时建立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加大对不规范企业的事后监管;鼓励 社会力量加入市场监管,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等制定行业管理标准和行业公约,加强行业自律。具体监管措施的首创也充分体现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进一步 提升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而在践行透明度原则上,上海自贸试验区专门出台了包括规定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管理部门必须制定并公布政府的权利清单、在制定法规文件时必须向社会公众及厉害关系人公布草案并征求意见、建立行政异议制度和同一信息发布机制四项举措。
2. 9.中国(上海)自贸区对外资管理将实现由“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的转变。在负面清单上,国家明
简单来说,我国对外资的管理以前一直采用的是《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模式,目录中列出了我国鼓励、限制、禁止外商进入的行业。而负面清单是给不开放的行业和受限制的商业活动列一个清单,明确告诉对方哪些领域和行业是限制或禁止外商活动的。这样,只要未列入名单的就是法无禁止皆可为。
9月27日,国务院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根据方案,上海自贸区将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巴克莱中国经济学家常建表示:“外资企业将享有准入前国民待遇——与中国公司同等待遇。外商投资将通过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进行评估,负面清单管理是与正面清单管理想对应的。”
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negative list)又称消极清单、否定列表,是一个国家禁止外资进入或限定外资比例的行业清单(list of instries)。在这份清单上,国家明确开列不予外商投资准入或有限制要求的领域,清单以外领域则充分开放。
正面清单
与其相反的“正面清单”(positive list)自然就是国家明确开来允许外商投资准入或有限制要求的领域,清单以外领域一律不予开放。
准入前国民待遇
而上文提到的准入前国民待遇(pre-establishmentnational treatment)则指外国投资者在投资发生和建立前便开始享受与本国投资者相同的待遇。在传统的投资管理模式中,国民待遇通常在投资完全建立后才能开始享受。
专家之声
丁安华(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负面清单,是贸易谈判时发达国家忽悠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的用词。原意是法律没有明言禁止的,都是合法的。要求新兴市场国家建立“负面清单”,是要求对方除非被列入负面清单,否则都可以做。美国人的这招在中国通常没效,我们有“兜底条款”。这次采用负面清单这个词,用意是好,但在英文语义上有贬意。
吴必虎(北大教授):昨天公布的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中,与旅游娱乐业相关的大多数传统禁区仍无开放迹象:游艇业、高尔夫、主题公园、网络游戏、博彩、色情业???一个也没松动!新一轮全球化、城市化竞争,主要在服务业,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最大参与者,上述领域政策不开放,不仅无理,也很无知
孙立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负面清单仅仅给予海外的投资者便利性,但是如果这种便利性喧宾夺主,把原本自贸区主打的服务贸易和高劳工标准、高环保标准的投资先进领域搞成赌场,色情场所,就会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并且诱导资金走向了非常不正当的道路,所以今天一定要把可能产生的负面的冲击控制在一个最小的范围内。
具体文件
29日,根据外商投资法律法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负面清单共计190条管理措施。
作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最具亮点的一项,负面清单被外界寄予厚望。在9月29日下午举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情况说明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表示,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负面清单共涉及18个门类,89个大类,419个中类,1069个小类,共190条管理措施,“相对于1069个产业小类来讲,大概有17.8%,有特别的管理措施。”
这份长达十页的清单限制或者禁止外商投资一系列行业,其中包括金融、媒体、娱乐、公共事业、房地产和制造业。该清单有效期截止于2013年底,明年将适时进行调整。
该清单称,对银行、金融企业和信托公司的投资将受到限制,但未给出更多细节信息。
外方对保险公司的参股比例不得超过50%,证券公司的外方参股比例不得超过49%。
外商对宾馆、写字楼、国际会展中心等高档物业的投资也将受到限制。
对电信、广播电视传播服务的投资将受限,传媒和出版、网络游戏服务或者新闻网站完全禁止外商投资。对影院建设、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的投资也归为“受限”行列。
外商可以投资医疗机构,但投资总额不得低于人民币2,000万元(合330万美元)。
公共事业投资也受到限制,电网建设、经营的投资范围有限,而且核电站也必须由中方控股。
在油气、汽车零部件和飞机维修等行业仅允许合资经营。
铁路建设和经营必须合资,干?和地铁服务必须由中方控股。
禁止投资高尔夫球场、网吧、博彩和色情业。限制投资主题公园。
禁止投资义务教育,以及军事、警察、政治、宗教等特殊领域教育机构。
禁止投资文物拍卖。限制投资金银等贵金属的开采。
禁止投资转基因作物技术。
武器、 弹药和传统中国茶加工工艺等其他一系列细分行业也禁止外商投资。
3.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商务部22日表示,国务院已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各方普遍认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聚焦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既靠“对外开放”,又靠“对内放开”。正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激发了中国经济的活力,自贸试验区建设也将促进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市场经济大发展。
政府放权大大提升企业投资自由度
商务部表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草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投资管理模式等。
此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指出,所谓“负面清单管理”是指,针对与外商投资相关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简言之,现行的“正面清单管理”是规定企业“只能做什么”,而“负面清单管理”是仅限定企业“不能做什么”,并以“清单”方式进行列示,体现了“放权”的改革思路。
从现实情况看,对企业管制过多,大大限制了其经营活力。“我们不能再靠优惠政策来改善营商环境,而是通过高效透明的行政服务来吸引投资。”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说。
专家认为,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以政府放权为标志的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原先受到较多管制的创新类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和医药医疗护理业等,将获得很大的发展机会。
扩大开放服务业迎来机遇和挑战
根据商务部的表态,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也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内容。
本世纪初,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制造业对外开放。在与强大对手的过招中,中国制造业实现了竞争力的迅速提升。如果说WTO重在货物贸易,自由贸易试验区重在服务贸易,服务业将同时迎来机遇和挑战。
在服务业的开放中,金融业首当其冲。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陈波表示,在国内的各类服务业中,金融业国有资产比重最大,受保护的力度也是最强的。一些金融机构依靠简单的利息差,“躺”在那里赚钱,这种情况既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今年以来,中国的金融改革处于提速过程中。在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后,利率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如果放行国际金融资本进入国内市场,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再次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
复制推广让全国享受制度“红利”
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28.78平方公里。从面积上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并不大,但它的辐射作用却将超出很多人的想像。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包含的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分别是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和第一个保税港区。在长期发展中,已形成了“立足上海、服务全国”的模式。
国内最大的有色金属贸易商——迈科金属国际集团,一直期待试验区获批后,在洋山保税港区建设国内首个LME(伦敦金属交易所)交割库。迈科集团总裁何金碧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金属消费国,随着大宗商品供应过剩,很多资源会选择运往试验区内的LME仓库。当国内供应不足时,可以就近进货,降低国内企业的交易成本。”
比辐射更重要的,是复制推广。国务院明确要求,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隆国强说:“为什么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因为试验区要着眼于全国发展和新一轮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