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最好吃的港式蛋挞,上海哪里港式蛋挞最好吃,上海
蛋挞是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之一。
蛋挞在台湾称为蛋塔,挞英文tart之音译,意指馅料外露的馅饼,蛋挞即以蛋浆为馅料的tart。烤出的蛋挞外层为松酥之挞皮,内则为香甜的黄色凝固蛋浆 。广式蛋挞大约出现于1920年的广州,香港大约自1940年有些饼店开始出售蛋挞,1950年逐渐在广式早茶中推出。
二、蛋挞的特点
蛋挞皮有两种:一种是酥皮,英文叫puff pastry,是一种一咬下去面渣四溅的蛋挞皮;另外一种便是牛油皮,英文叫shortcrust pastry,要加很多黄油,因此有一种曲奇的味道。一开始在香港只有酥皮,后来泰昌饼店(一家香港很有名的蛋挞店)用曲奇面团做蛋挞皮,大成功。现在香港做蛋挞做得好的,一家就是泰昌饼店,一家是檀岛饼店。泰昌主要做牛油皮,而檀岛主要做酥皮。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Chris Patten)特别青睐泰昌蛋挞,所以泰昌蛋挞又被叫做肥彭蛋挞。檀岛蛋挞皮有水皮和油皮之分:水皮以鸡蛋为主,油皮则以牛油和猪油为主,蛋挞皮用两层水皮包一层油皮呈一块三明治,这样烘焙起来更有层次。水皮油皮是香港人发明的。香港人做蛋挞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是只用中国蛋不用美国蛋,他们认为美国蛋没有中国蛋蛋味浓。
蛋挞作为一种休闲美食,已慢慢在大陆流行开来,去蛋挞店吃蛋挞已成为一种时尚。人们逛街的时候,往往首先会被蛋挞的诱人香浓气味所吸引过去。在第一次吃过蛋挞后会被它那外酥里嫩、丝滑可口、香甜浓郁的味道所征服,成为它的忠实拥护者。
三、蛋挞的营养和功效
蛋挞的热量非常高,一个蛋挞的热量相当于一碗饭。而且蛋挞口感又酥又软,很容易就会吃多。一个蛋挞的热量是300卡左右,一下子吃下两三个蛋挞,要慢跑一个小时才能把这些热量消耗掉。
蛋挞含有很多脂肪,而且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吃蛋挞你会吃进去非常多的油脂,不容易消耗,加上它不容易有饱感,一不小心就会吃多了。蛋挞所含的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占56%,根据有关研究表明,蛋挞的成分非常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所以,即使蛋挞再美味,吃蛋挞一定要有个度,不能经常吃,一次也不能吃太多。
B. 水皮是谁
是中华工商时报的副总编辑。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uipi
本名吕平波,著名财经评论家,中华工商时专报社副总编辑。1986年毕业于上属海复旦大学新闻系,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同年参与创办中华工商时报。现任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所著著作有《猴市》、《黑庄》、《搏傻》。
C. 上海人说"蛋挞"是什么意思
蛋挞
蛋挞,是欧洲传来的产品,英国人称之为“custard tart”,一直是欧洲普遍的家庭甜品之一,custard是鸡蛋、奶及糖混合制成的软冻,我们称之为“蛋”,tart则取其音叫“挞”。与菠萝油、鸡尾包等是香港茶餐厅的小吃,每天定时出炉,香港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非常爱吃。蛋挞还有另一个远房亲戚,就是在澳门流行的葡挞,也就是在原先蛋挞面层涂加一层焦糖,多了焦糖的香脆,另有滋味。
蛋挞,英文叫custard tart,custard是一种用牛奶鸡蛋和糖做成的冻,中国人称其为蛋,tart则取其音。所以往往误写做“塔”。
这种蛋挞早在中世纪就出现了,不过看上去跟现在的蛋挞会很不一样。按照现在的做法,皮会很软;中世纪做蛋挞是既没有蛋挞模又没有齿轮切割器,蛋挞皮要用手捏起来,所以蛋挞皮发得很硬,吃中世纪的蛋挞其实是在吃蛋汁而不是吃皮。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做蛋挞皮要放不少糖,中世纪糖很贵,所以有糖也只是加到蛋汁里,至于外面的壳则给穷人和乞丐吃或者扔掉。
中国人知道蛋挞这个东西是在香港被割让后,英国人的蛋挞传到了香港,香港人便开始仿制,甚至比英国人做得更好。蛋挞店除了蛋挞外还卖另外两样东西:奶茶和咖啡。那时候的蛋挞要比现在的蛋挞大两三倍,甚至有一段时间,一个大蛋挞一杯咖啡或奶茶成了香港人标准早餐。六十年代香港逐渐富裕起来,香港人开始在蛋挞里加燕窝鲍鱼之类,“大补”;但过了几年这种蛋挞又没有了。有人说蛋挞可以反映香港的经济。按照英国传统做法,蛋挞皮和蛋汁里都要加肉蔻,但香港人似乎不大喜欢吃这种有点辛辣味的蛋挞,所以现在香港茶楼里蛋挞都比较清淡。
蛋挞皮有两种:一种是酥皮,英文叫puff pastry,是一种一咬下去面渣四溅的蛋挞皮;另外一种便是牛油皮(也叫饼皮),英文叫short crust pastry,要加很多黄油(即牛油),因此有一种曲奇的味道。一开始在香港只有酥皮,后来泰昌饼店(一家香港很有名的蛋挞店)用曲奇面团做蛋挞皮,大成功。现在香港做蛋挞做得好的,一家就是泰昌饼店,一家是檀岛冰室。泰昌主要做牛油皮,而檀岛主要做酥皮。香港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特别青睐泰昌蛋挞,所以泰昌蛋挞又被叫做肥彭蛋挞。檀岛蛋挞皮有水皮和油皮之分:水皮以鸡蛋为主,油皮则以牛油和猪油为主,蛋挞皮用两层水皮包一层油皮呈一块三明治,这样烘焙起来更有层次。水皮油皮是香港人发明的。香港人做蛋挞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是只用中国蛋不用美国蛋,他们认为美国蛋没有中国蛋蛋味浓。
做法如下:
1、 材料:
A.塔皮材料:
低筋面粉270克,高筋面粉30克,酥油45克,片状马琪琳(包入用,就是植物黄油)250克,水150克左右(根据面团的软硬程度逐渐添加,不要一下子都倒进去)。
B.蛋塔水材料:
鲜奶油210克,牛奶165克,低筋面粉15克,细砂糖63克,蛋黄4个,炼乳15克(可根据口味决定放还是不放。放了炼乳之后,蛋塔水的奶味会更香浓。)
2、高粉和低粉、酥油、水混合,拌成面团。水不要一下子全倒进去,要逐渐添加,并用水调节面团的软硬程度,揉至面团表面光滑均匀即可。用保鲜膜包起面团,松弛20分钟。
3、将片状马琪琳用塑料膜包严,用走棰(French Pin)敲打,把马琪琳打薄一点。这样马琪琳就有了良好的延展性。不要把塑料膜打开,用压面棍把马琪琳擀薄。擀薄后的马琪琳软硬程度应该和面团硬度基本一致。取出马琪琳待用。
4、用走棰敲打。
5、擀薄的马琪琳。
6、案板上施薄粉,将松弛好的面团用压面棍擀成长方形。擀的时候四个角向外擀,这样容易把形状擀得比较均匀。擀好的面片,其宽度应与马琪琳的宽度一致,长度是马琪琳长度的三倍。
7、把马琪琳放在面片中间。
8、将两侧的面片折过来包住马琪琳。然后将一端捏死。
9、从捏死的这一端用手掌由上至下按压面片。按压到下面的一头时,将这一头也捏死。将面片擀长,象叠被子那样四折,用压面棍轻轻敲打面片表面,再擀长。这是第一次四折。
10、将四折好的面片开口朝外(如上图的方向),再次用压面棍轻轻敲打面片表面,擀开成长方形,然后再次四折。这是第二次四折。四折之后,用保鲜膜把面片包严,松弛20分钟。
11、把三折好的面片再擀开,擀成厚度为0.6CM、宽度为20CM、长度为35-40CM的面片。用壁纸刀切掉多余的边缘进行整型。
12、将面片从较长的这一边开始卷起来。
13、将卷好的面卷包上保鲜膜,放在冰箱里冷蔵30分钟,进行松弛。
14、松弛好的面卷用刀切成厚度1CM左右的片。
15、放在面粉中沾一下,然后沾有面粉的一面朝上,放在未涂油的塔模里。用两个大拇指将其捏成塔模形状。
16、装模。
17、蛋塔水的做法:1.将鲜奶油、牛奶和炼乳、砂糖放在小锅里,用小火加热,边加热边搅拌,至砂糖溶化时离火,略放凉;然后加入蛋黄,搅拌均匀。
18、烤制。
D. 水皮什么意思
姓名:水皮
原名:吕平波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学历:研究生
专业领域:新闻
毕业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
供职机构:中华工商时报
职务:副总编辑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水皮,原名吕平波,1964年生,《华夏时报》总编辑。中国著名财经评论家,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特约评论员。 18岁时水皮以“苏州高考状元”的佳绩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86年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深造;1989年与中国知名报人丁望先生一起创办《中华工商时报》。随后负责主编领当时风气之先的《中华工商时报·新周刊》,拉开财经报纸进军“厚报时代”的序幕。
因其擅长“以新闻手法解读经济方略,以专家视角点评财经事件”而开办财经评论专栏“水皮杂谈”,于是世人皆晓水皮,而不知吕君。
[编辑本段]
作品
主要著作有《猴市》、《黑庄》、《搏傻》、《解套》、《僵持》、《试错》、《政策市》、《谁在左右中国股市》、《谁在鱼肉中国股市》、《斗牛》等。
[编辑本段]
评价
“水皮杂谈”文风犀利幽默、观察细致入微、评论入木三分,其系列杂谈“中国股市的十万个为什么”,堪称“中国股市现实版《呐喊》”,被誉为“股市鲁迅”。
2005年底,在股市陷于长期低迷的情况下,水皮因准确作出“股指2006年底冲破2500 点”预言,赢得“中国股市第一牛人”称号。
[编辑本段]
精彩语录
1.2500点
2006年初,上证指数在1350点徘徊;水皮在做客上海东方卫视《头脑风暴》栏目时预言,年内指数将突破2500点。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周,上证指数突破2500点,报收2670点。
2.3500点
2007年初,水皮在东方卫视《头脑风暴》中再次预言:2007年6月上证指数将会在3500 点左右。“5.30”之后,上证指数2次探底3500点。
3.6000点满仓等待最后一次暴跌
2007年7月初,上证指数在3500点上下,市场弥漫悲观气息。水皮主持《华夏时报》改版 “新主流财经媒体”,报纸在改版第二期头版头条刊发“2007年被压抑的牛市猜想:5000点或6000”一文,并提出“满仓等待最后一次暴跌”。10月 16日,上证指数突破6000点,摸高6124点。
4.战略上看空,战术上做多
2007年从头到尾,水皮都坚持3500点以上是泡沫制造阶段性的判断,提出“战略上看空,战术上做多”,更指出下半年随着大批蓝筹回归,指数泡沫必然加大,而70%的股票将出现调整,甚至下跌;并提出“大跌大买,小跌小买,大涨大卖”的操作思路。
5.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中石油
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挂牌,开盘价48.60元。水皮在11月3日发表《中石油是陷进还是馅饼》一文,指出,中石油开盘价50元附近将是历史天价,投资者要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中石油。
[编辑本段]
粤语含义
“水皮”: 意思是差劲 (没本事、没出息)
“志水皮”: 意思是非常差劲。“志” =“至”。
“水皮”来源:
“水皮” =“好苴”
“水皮”其实是“苴皮”的误读
“苴”: 粤语除读za2外还读zeoi2
“苴”字意思为:“粗劣,粗恶”和“枯草”。
E. 水皮的国籍
江苏省 作者简来介水皮,本名吕源平波,1964年6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82年以高考状元身份进入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著名财经评论家,中华工商时报社副总编辑。198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同年参与创办中华工商时报。
F. 上海人最喜欢吃那几种点心
蟹肉小笼
原料:猪夹心肉、蟹粉共1000克,精制粉、低筋粉、加拿大面粉共1000克。
调料:精盐,味精,白糖,葱姜,黄酒,鸡汤,蛋清。
制作:夹心肉斩成末,加精盐、味精、黄酒、白糖、葱姜末、鸡汤拌上劲。蟹粉煸炒后放入夹心肉拌匀。将3种面粉混合加水成面团,放入压面机反复滚压,使面团细腻光洁。然后挫条摘坯,擀皮包馅成形。上笼旺火蒸熟即可。
生煎包
原料:猪肉500克,肉皮冻300克。
调料:面粉,盐,味精,糖,胡椒粉,鸡粉,麻油适量。
制作:先把平底锅上火烧热,放入生煎,放油,底煎黄后再加水,加盖煎6~7分钟,撒上葱、黑芝麻,装盆即可。
特点:外皮膨松、柔软,包底香松、酥脆,馅心鲜香,卤汁香浓可口。
蟹粉灌汤包
原料:蟹粉150克,皮冻250克,肉酱250克。
调料:猪油,精盐,味精,黄酒,酱油,葱,姜。
制作:将蟹拆成蟹肉,用猪油放葱、姜煸炒成蟹粉。肉皮用碱水洗净,然后放葱、姜、黄酒,将肉皮煮烂,用筛子把肉皮筛掉,把煮下来的水冷却后即成皮冻。将蟹粉、皮冻、肉酱放入味精、酱油、葱、姜、盐一起拌匀成汤包馅心。用冷水面团做成皮子,放入馅心,包成包子。上笼蒸7分钟左右,成熟即可。
特点:皮薄、汁多、味鲜。
鲜虾海棠饺
原料:澄面10克,虾仁50克,话梅肉50克,胡萝卜50克,冬笋50克。
调料:盐,味精,黄油。
制作:将澄面入沸水制成水晶面,虾仁、话梅肉、胡萝卜、冬笋切碎制成馅。用水晶皮包入馅料制成海棠花形状,上笼蒸熟便成。
鲜肉月饼
原料:面粉,猪油,麦芽糖,夹心猪肉末。
调料:盐,味精,酱油,糖,高粱酒,姜末,胡椒粉,麻油,清水。
制作:将一部分面粉与猪油和成油酥,再把另外的面粉加入麦芽糖、猪油与开水和成水油面待用。把夹心猪肉末放入盆内,加入上述调味品拌制成馅心。先将水油面包入油酥,用擀棒擀开,折叠后再擀开成长方形,然后卷起下剂子,把剂子按扁包入馅心,再轻轻按成圆饼状,即成生胚。将平底锅烧热,将生胚收口朝下,逐个放入,用火烘烤(中间将月饼翻个身)直至成熟。
特点:口味咸鲜,略带甜味,皮酥肉嫩,呈金黄色。
水晶麻球
原料:糯米粉200克,板油25克,葱花少许,芝麻30克。
调料:盐,糖粉。
制作:将糯米粉用水放入调味调开,和成面团,将面团制成胚皮,中间放入板油、葱花,外层滚上芝麻,下油锅炸熟。
虾仁小馄饨
原料:面粉500克,虾仁50克,鲜肉30克,鸡蛋1只。
调料:精盐,味精,上汤。
制作:先将面粉用冷水和好,再制成馄饨皮,将制好的馅心包入皮子内,用上汤做汤料,即成。
特点:色泽透明,味鲜,馅嫩,汤清。
G. 上海最好吃的酥皮蛋挞,上海哪里酥皮蛋挞最好吃,上海
蛋挞是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之一。
蛋挞在台湾称为蛋塔,挞英文tart之音译,意指馅料外露的馅饼,蛋挞即以蛋浆为馅料的tart。烤出的蛋挞外层为松酥之挞皮,内则为香甜的黄色凝固蛋浆 。广式蛋挞大约出现于1920年的广州,香港大约自1940年有些饼店开始出售蛋挞,1950年逐渐在广式早茶中推出。
二、蛋挞的特点
蛋挞皮有两种:一种是酥皮,英文叫puff pastry,是一种一咬下去面渣四溅的蛋挞皮;另外一种便是牛油皮,英文叫shortcrust pastry,要加很多黄油,因此有一种曲奇的味道。一开始在香港只有酥皮,后来泰昌饼店(一家香港很有名的蛋挞店)用曲奇面团做蛋挞皮,大成功。现在香港做蛋挞做得好的,一家就是泰昌饼店,一家是檀岛饼店。泰昌主要做牛油皮,而檀岛主要做酥皮。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Chris Patten)特别青睐泰昌蛋挞,所以泰昌蛋挞又被叫做肥彭蛋挞。檀岛蛋挞皮有水皮和油皮之分:水皮以鸡蛋为主,油皮则以牛油和猪油为主,蛋挞皮用两层水皮包一层油皮呈一块三明治,这样烘焙起来更有层次。水皮油皮是香港人发明的。香港人做蛋挞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是只用中国蛋不用美国蛋,他们认为美国蛋没有中国蛋蛋味浓。
蛋挞作为一种休闲美食,已慢慢在大陆流行开来,去蛋挞店吃蛋挞已成为一种时尚。人们逛街的时候,往往首先会被蛋挞的诱人香浓气味所吸引过去。在第一次吃过蛋挞后会被它那外酥里嫩、丝滑可口、香甜浓郁的味道所征服,成为它的忠实拥护者。
三、蛋挞的营养和功效
蛋挞的热量非常高,一个蛋挞的热量相当于一碗饭。而且蛋挞口感又酥又软,很容易就会吃多。一个蛋挞的热量是300卡左右,一下子吃下两三个蛋挞,要慢跑一个小时才能把这些热量消耗掉。
蛋挞含有很多脂肪,而且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吃蛋挞你会吃进去非常多的油脂,不容易消耗,加上它不容易有饱感,一不小心就会吃多了。蛋挞所含的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占56%,根据有关研究表明,蛋挞的成分非常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所以,即使蛋挞再美味,吃蛋挞一定要有个度,不能经常吃,一次也不能吃太多。
H. 水皮、牛刀何许人也
水皮:
原名吕平波,著名财经评论家,曾任中华工商时报社副总编辑,现任华夏时专报总编辑。1986年毕业于上属海复旦大学新闻系,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同年参与创办中华工商时报。“水皮杂谈”以文风犀利幽默,观察细致入微,评论入木三分而著称,专栏散见于全国各大财经类报刊和都市报,在业内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并为管理层所重视。 现任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所著著作有《猴市》、《黑庄》、《搏傻》。
牛刀:
中国房地产最具影响力的独立评论家,中国地产营销实战派,中国博客营销理论首创者,游历广泛,著述颇丰,成功案例比比皆是。任职过大报版面主编,深圳晚报副总经理,深圳特区报地产主编,分众传媒副总经理,TIPTOP传媒CEO,自创牛刀工作室,投身地产策划,网络营销,图书出版等,业余时间写小说,现居住深圳。
I. 水皮的主要成就
l 2000年,出版中国股市政治批判系列丛书《猴市》、《黑庄》;
l 2000年,出版中国股市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
l 2003年,出版中国股市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搏傻》;
l 2004年,出版中国股市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解套》;
l 2005年,出版中国股市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僵持》
《谁在左右中国股市》、《谁在鱼肉中国股市》、《政策市》;
l 2006年,出版中国股市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试错》;
l 2007年,出版中国股市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斗牛》
l 2009年,出版《金口直断》、《冲动的资本:关于股市的周期、估值和预测》;
l 2015年,出版《御风而行 》水皮才智启示录。 1.2500点
2006年初,上证指数在1350点徘徊;水皮在做客上海东方卫视《头脑风暴》栏目时预言,年内指数将突破2500点。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周,上证指数突破2500点,报收2670点。
2.3500点
2007年初,水皮在东方卫视《头脑风暴》中再次预言:2007年6月上证指数将会在3500点左右。“5.30”之后,上证指数2次探底3500点。
3.6000点满仓等待最后一次暴跌
2007年7月初,上证指数在3500点上下,市场弥漫悲观气息。水皮主持《华夏时报》改版“新主流财经媒体”,报纸在改版第二期头版头条刊发“2007年被压抑的牛市猜想:5000点或6000”一文,并提出“满仓等待最后一次暴跌”。10月16日,上证指数突破6000点,摸高6124点。
4.战略上看空,战术上做多
2007年从头到尾,水皮都坚持3500点以上是泡沫制造阶段性的判断,提出“战略上看空,战术上做多”,更指出下半年随着大批蓝筹回归,指数泡沫必然加大,而70%的股票将出现调整,甚至下跌;并提出“大跌大买,小跌小买,大涨大卖”的操作思路。
5.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中石油
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挂牌,开盘价48.60元。水皮在11月3日发表《中石油是馅饼还是陷阱?》一文,指出,中石油开盘价50元附近将是历史天价,投资者要像远离毒品一样远离中石油。
2015年10月23日,在2015中国经济媒体领袖秋季峰会上,水皮称传统金融体系难支撑新兴产业。
J. 股评家水皮有什么背景
水皮
介绍:本名吕平波,著名财经评论家,华夏时报总编辑。1986年毕业于上内海复旦大学容新闻系,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同年参与创办中华工商时报。“水皮杂谈”以文风犀利幽默,观察细致入微,评论入木三分而著称,专栏散见于全国各大财经类报刊和都市报,在业内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并为管理层所重视。现任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所著著作有《猴市》、《黑庄》、《搏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