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分寻找一篇关于股市历年规律的文章。
兄弟 你要的应该是这个吧
《16年K线揭示中国牛熊规律》
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截止2007年5月14日,中国股市创下4081点的历史最高记录。其间,中国股市已经历了四轮半牛熊交替。16年的历史,16年的轨迹,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不可忽视的“中国特色”。
16年历史经验总结起来看,中国股市牛熊交替的基本规则大体如斯:如果涨得快,一定跌得更快;如果涨得陡,一定跌得更陡;如果涨得猛,一定跌得更猛;如果一波三折地涨,它就会一波三折地跌。
16年来上证综指日K线图全景
本文划分每一轮牛熊周期的标志:熊市的底部目标一般都会跌去牛市峰值的50%以上,否则,本文不算入一个牛熊轮回。
1.第一轮牛熊更替:100点——1429点——400点(跌幅超过50%)
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2.第二轮牛熊更替:400点——1536点——333点(跌幅超过50%)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3.第三轮牛熊更替:333点——1053点——512点(跌幅超过50%)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4.第四轮牛熊更替:512点——2245点——998点(跌幅超过50%)
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持续5年之久的此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在第四轮大牛市的上升通道中,它所表现出来的“一波三折”行情,极好地化解了股市阶段性暴涨过程中所聚集的泡沫,这极有利于牛市行情的延长:512点(2006年1月)——1510点(1997年5月)——1047点(1999年5月)——1756点(1999年6月)——1361点(2000年1月)——2245点(2001年6月)。
请注意:由于处在大牛市上升通道中的每一次“回调”,其跌幅均未超过前期上涨的最高点的1/2,因此,笔者才将它视为一种“回调”,而不是一轮独立的“熊市”行情。
第四轮牛熊更替与前三轮牛熊更替的主要区别在于:第四轮行情是一轮“慢牛”行情,它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上涨,同时也对称地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下跌:2245点——1500点——1200点——1000点。正是牛市“一波三折”地曲折上涨,才有后来“一波三折”地曲折下跌。也正是这样,这一轮牛熊行情才能持久,前后持续9年的时间。
5.第五轮牛熊更替:998点——4081点——?(跌幅超过50%)
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幅超过50%,故标志着此轮熊市目标位的正式确立。
正常的技术性反转,再加上“股改”的东风,2005年5月,管理层启动股改试点,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1000点附近再次启动,2006年5月9日,上证指数终于再次站上1500点。
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站上2000点。2006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首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收于2249.11点。8个交易日后,2006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首次冲上2500点关口。
2007年2月26日,大盘首次站上3000点大关。
2007年5月9日,大盘首次站上4000点大关。
2007年5月14日,大盘再次创下至今的历史最高记录4081点。
本轮行情的主要特点是:来势凶猛、涨得快、涨得陡,除1500——1750点区域作过较为充分的整理外,其他点位区间几乎拒绝了一切调整,尤其是自2000点以来,股市更是拒绝了任何调整的要求和机会,它在向3000点和4000点进发的途中几乎是毫不喘息、不知疲倦地往前冲,它似乎要将前四年的下跌在一夜之间报复性地补偿回来。
因此,自2000点以来,中国股市开始不断地加重泡沫化的成份和比重,“凡新必炒”、“必跌必抢”,进而演变为“凡买必涨”、“凡买必赚”。由于股市的极度疯狂以及“天上掉馅饼”的财富效应,在2006年底和2007年初,大批新股民抢入股市,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上课时间炒股成风,上班一族请假在家专心炒股,更有职员炒掉老板炒股票,当然,也有一些公司老板关掉自己的企业专心炒股,也有人高利贷炒股,或是卖房炒股,以及借用房贷名义炒股,甚至出现盗用银行公款炒股,至此,“全民谈股”与“全民炒股”的格局业已形成。当大盘累计上涨300%之后,沪深A股已有超过80%的股票的市盈率超过了50倍。
目前的股市,是上?是下?仍是一个谜。然而,无论大盘走多远、涨多高,熊牛交替仍是股市永恒不变的法则,“大牛”后的“大熊”终将再次考验中国股市投资理性之所在。笔者曾经预言,若有朝一日,中国股市能真正站稳1500点之上,而不再重返1500点之下,只有到那时,中国股市才叫“长大”、“成器”。
❷ 股票涨跌有木有规律
尽量不抄去猜测大盘袭的走势,
很少人能猜得准大盘走势。
随指标而动减少情绪干扰。
大盘日线MACD金叉买入,
死叉卖出操作,既可避免
大跌,也可避免大的踏空。
大盘日线MACD金叉买入,
大盘日线MACD死叉卖出。
中途若大盘日线KDJ死叉,
可先减少仓位,等再金叉
之时加仓回来,但MACD
死叉之时 ,全部都要清仓。
大跌超 2%可先出来观望。
(MACD中线指标较稳健。)
(KDJ短线指标较为激进。)
❸ 什么是股票的涨跌规律
这个要分开去理解您说的涨跌是哪种涨跌,有当天盘中股价波动的不同时段的专涨跌,有一个阶段属股价的涨跌,不管哪种涨跌,都有其内在规律,也就是按照价值或者消息面与股价目前所处位置的关系导致资金买入还是卖出决策,从而导致股价在一天内或者一个阶段股价涨跌波动的根本(再简单点就是上涨动力与下跌动力,买的多就涨,卖的多就跌,但为什么买的多,其实就是我前面说的这个,低估且有价值的东西自然会不断被不同的资金发现的过程,其过程就是大家说的击鼓传花,那么往往最后一棒的人就是输家了,越早发现一个股票阶段性价值并介入并且一直持有到相对泡沫区或者动态合理价值卖出的则是大赢家。反正无价值了且高溢价了
❹ 股票的涨跌是按照什么规律的
什么规律都没有
中国法律太不规范,对幕后交易的惩罚太松,对信息版披露监管也是极其不到权位
所以,在中国股票如果想赚钱,刨去运气因素,想要赚钱只有两种途径,一个是知道内幕消息,一个就是坐庄炒作
什么价值因素在中国是完全行不通的,政府已经丧失信誉了,基本上很难计算折现率,进而无法估算股票价值
而庄家炒作的手法很多,比如去制造一些技术指标,在舆论上散步小道消息,人为的培养一些所谓的"名嘴",让他们帮助鼓动散户,然后他们在低价买入高价卖出,所获得的利润都是惊人的,我所知道的比较有名的就是贵州茅台,已经是想鸡一样,被人做好多遍了
上市公司上市的股份.....应该是流通的股份吧
假设一个公司有5000万资产,1股1元钱的话,那么就是5000万股,如果它像上市融资2000万,那么它的资产就是7000万了,那么新增加的2000万股就是流通股,原来的就是非流通股
这是股权分制改革之前
改革之后国家准备进入全流通时代
❺ 股票涨跌规律
股票的涨跌与买卖的人数和买卖量有关,与股票的质地好坏有关.当然还与人为的因素及炒作有关系.有的股票质量不是很好但他照样涨.一般来讲股票涨是买的人多,量大而且卖的人少也就是说:求大于供.反之股票跌是:供大于求.
买的多的原因可能是这个股的质地好,也可能是炒股的人增加也包含庄家的炒作.当然股市也是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的是动态的,是波动的,是有一定节奏的.没有只涨不跌也没有只跌不涨的.作为炒股者在股票的总趋势上涨时在每一个技术上的低点都是进的机会,若在阶段高点及时走掉当然收益最大.在股票的大趋势下跌时每一个阶段高点则是走掉的机会,而在其低点进风险较大则有可能被套.若想在股市上有一席之地,在形成上升趋势的低位看日线进在周线的高点处出.周线的下跌趋势中最好不要参与也就是说要打大波段,对于没有没有专业技术的人来讲是比较稳当的.
祝你成功!!!
❻ 股市在一年当中板块的轮涨顺序有规律吗
关注板块轮动:每天开盘和收盘时把涨幅局前的和跌幅局前的板块记录下来,并把里面前5名和倒数5名股票涨跌幅,股价都记录下来以便后期跟踪分析。一个板块热点上涨几天后一般会调整几天,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追高,容易被套。往往资金主力就好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一起转向其他板块,这个热点可以关注资金流向,资金流入的板块一般会涨幅惊人,如航空股票:海南航空、中国国航、南方航空等,钢铁板块的:宝钢、武钢等,一定要紧跟一个强势板块涨幅前5位,一般第一天涨停的话不要担心被套,往往会涨了再涨,强势特征明显,第二天、第三天仍会有不错的涨幅。
某一板块启动的信号主要有三点:
1、看涨幅榜,如果在涨幅榜前20名中,某一板块的个股占据了1\3以上时,并且连续一段时期都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可初步断定该板块在启动了。
2、看成交量,如果在成交量中前20名中,某一板块的股票个数占据了1\3以上,并且连续一段时间都出现这样的情况,证明该板块有主力资金在活动,继续上涨的可能性极大。
3、看走势,从高价股、中价股、低价中各选出5—8个有代表性的个股,从中比较他们的走势强弱,如果某一板块走势的个股数量比其他两个板块走势强的个股数量要多,那么这个板块就是我们要找的启动板块。
而某一板块衰落的标志则有以下几点:
1、看涨幅,如果在涨幅榜前20名中,某一板块的个股已不足总数的1\4,并且呈现递减的趋势,这时就要警惕该板块上涨空间已经很少,或者已经涨到位了;
2、看成交量,如果在成交量前20名,某一板块的个股已不足总数的1\4,并且出现递减的趋势,这可证明该板块即将进入整理状态;
3、看上升空间,一般来说,主力从建仓到派发,至少要有50%的上升空间,如果在一个级别较大的多头行情中,某一板块启动后,涨幅不不足50%,可视为低风险投资区;涨幅在50-80%之间可视为风险投资区;涨幅超过80%,可视为高风险投机区,当某一板块股价进入风险投资区、高风险投机区时,就要警惕该板块上升动力已经不足,如果出现滞涨就应该意识到该板块已经涨到位了。
必须知道的A股市场六大定律
1、惯性定律
和牛顿的惯性定律原理是一样的,物体保持运动状态和方向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表现在股市中,股价是上涨的,那么如果不出现大的变动,股价会继续往上走;股价是下跌的,那么如果不出现大的变动,股价会继续往下走。这是因为股价趋势向上走的时候,大多数人看好后市,所以买了的人不舍得卖,没买的人则抢着买入,这就使得股票供不应求,自然应该涨了;相反,趋势向下的时候,大多数人不看好后市,所以买了的人抢着卖出,没买的人也不太敢买,这就使得股票供过于求,自然就要继续下跌了。
2、物极必反
涨得多了,自然要跌;跌得多了,自然要涨。这跟《三国演义》开篇词说的是一个道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相信大家都知道KDJ指标的用法,KDJ指标中,有一个功能非常重要,就是超买和超卖。超买,表示当时人气非常旺盛,是不是表示可以买呢?当然不是,超买,往往都是该卖的时候了;相反,超卖,往往是该买的时候。股市中一个现象也充分体现了这个原理——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
3、风水轮流
我们不敢肯定说A股市场以外的境外股市是不是这样的,但可以肯定的是,A股市场始终都是风水轮流转的。一波大行情往往有四个阶段,分别是:(1)小部分板块或个股启动;(2)行情进入普涨;(3)尚未涨的股票开始普涨;(4)前期龙头板块或个股开始调整;(5)行情进入普跌;(6)剩下的股票全部步入跌途。所以,在A股市场做股票,没能先知先觉抓到龙头,能做到后知后觉抓住补涨股,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不能急,一急,往往使得自己去追买已经大幅上涨并即将下跌的龙头股,而错过后面整装待发的补涨股。按照教徒的话来说:上帝是公平的。
4、违逆大众
善于观察的老股民都知道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当市场大多数人都看好的时候,市场未必会涨;
相反,当市场大多数人都看淡的时候,市场未必会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技术分析爱好者一直宣称,市场永远是对的;基本面分析爱好者一直认为,市场永远都是错的;证券组合理论爱好者则认为,市场有时是对的,有时是错的。同样是分析股市,就有三种完全不同的结论,这充分证明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5、周期共振
这个规律很有意思。当日线趋势向上的时候,如果周线也是趋势向上,那么短期的走势会颇为强劲;当日线趋势向上,周线趋势向下,那么市场只会是一个小的反弹。这是什么原理呢?这是因为,当周线趋势向上的时候,大盘或个股已经聚集了相当高的人气,市场的供求关系是供不应求,所以日线的上涨会比较轻松;相反,如果周线趋势向下,意味着从中长期趋势来看人气惨淡,那么,即使短期有人抢着买入使得短期走势较为强劲,但如果无法改变中长期的供求关系,市场还是会继续向下走。按照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得出日线趋势向下、周线趋势向上和日线趋势向下、周线趋势向上。总结来看,我们可以关注的有以下两个:第一,日线向上,周线向上;第二,日线向下,周线向上。我们应该抛弃的形态也有两种:第一,日线向上,周线向下;第二,日线向下,周线向下。
6、静动相交
没有一直上涨的股票,也没有一直下跌的股票。一只股票上涨一定的时间之后,总要花一点时间来调整一下,以便将意志不坚定的散户洗出去,也让自己有足够多的时间调整仓位;一只股票下跌一定的时间之后,总要花一点时间来横盘一下,以便让贪心的散户来给自己接盘。这其实跟我们跑步一样,一直不停的跑,跑到最后是直接跑进棺材;而跑一跑,停一停,只要有吃,有睡,有地方解决内急,那跑遍全球也不是没有可能。股市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同经济周期对板块轮动的影响
在经济复苏阶段,表现较好的是能源、金融、可选消费;表现较差的是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公用事业。科技类的电信服务和信息技术板块在复苏阶段并没有很好的表现,这和我国科技类板块代表性偏弱,电子类企业更多地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依靠订单生产,而非设计研发环节有关。
在扩张阶段,表现较好的是能源、材料、金融;表现较差的是信息技术、公用事业、电信服务。
金融板块在扩张阶段仍表现较好,但在两次扩张期中金融板块的表现是矛盾的,2002年到2004年的第一次扩张期,金融类的表现排在最后一位,而2006年到2007年的第二次扩张,金融类表现最好,且涨幅巨大,对最后表现有很大的拉动作用。金融板块的表现规律需要更多周期的检验。
在滞胀阶段,表现较好的是电信服务、日常消费、医疗保健;表现较差的是信息技术、能源、金融。
而在收缩阶段,表现较好的是医疗保健、公用事业、日常消费;表现较差的是能源、金融、材料。
❼ 炒股的季节性规律
宇宙万物皆有周期,有生有死,有发展壮大,有衰退消亡,这是一个根本的自然周期规律。作为反映经济与政策晴雨表的股市也有周期,而每一轮行情也都会经历萧条、复苏、繁荣、衰退这四个基本阶段,正如自然四季的春夏秋冬一样,涨跌成“春木、夏火、秋金、冬水”不同的形态波段。周期的变化就是规律的最佳表现。
股市也有四季,春夏秋冬轮回,阴阳涨跌不息,循环往复无穷。因此,做为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就要象田野农夫一样,在股市中“春耕,夏锄,秋收,冬藏”,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收获,牛市里,买就赚,因为大趋势在上行,想不赚都难;熊市里,十买九亏,那是因为趋势已经进入衰退期,只能当少亏即赚。所以在股市里,择时往往比选股重要反季节、反时令、反趋势播种、耕耘有可能会颗粒无收。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需要对股市当前所处的季节有充分的认识。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股市四季的变化规律:
1.春季(2-4月)
主力活跃,市场由于中央开2会和公布年报,利好预期多,机会也多,主要表现在重组股和业绩白马股。需要回避业绩差的地雷股。春天的策略:选好跟踪标的股票,提早撒下种子,等待后面的收成。
2.夏季(5-7月)
由于政策效力开始显现,行业内发生变化催生热点,个股也成出现,所以该年度政策对市场影响巨大。热点一般为科技股和题材股。夏天的策略:由于热点的发酵,行情加速进入加速阶段,一切以持股为主,波段操作为主。
3.秋季(8-10月)
投机炒作开始活跃,市场机会增多,但是一般不会出现大的行情,所以仍然要短线对待,保持冷静,此时应该参加业绩好的白马股,不要参加短线投机,否则容易被套。秋天的策略:行情已发展一定阶段出现回落,此时要注意及时的收割。
4.冬季(11-1月)
一般业绩差的股开始大幅炒作,此时应该关注超跌板块。最后的暴利时间,但价值投资者则不要太。冬天的策略:个股进入下跌通道,在股市熊市里尽量少操作,要持币观望,多看少动。
❽ 股市的规律是什么
没有规律的 请用逻辑思维想一下 如果真的有 请问 还有人亏吗?就是因为没有规律才有人看涨有人看跌 股市才能存在 所谓的规律 就是自己分析后自圆其说的一种主观判断 如果结果说中了 就似乎摸到了规律
❾ 股票涨跌是否有规律
您好,股票的涨跌是没有什么大的规律的,因为股票价格的波动一般都是根据供需之间的关系来影响的。
无门槛万一全包的开户流程可以发送给您,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