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关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并扩展一下 由液氮冷却超导材料来达到悬浮的情况 我需要个2000字左右的论文
目前世界上有磁悬浮列车的有三个国家:德国、日本和中国。但是均为常导磁悬浮,不是超导磁悬浮。用超导材料实现超导磁悬浮目前很有很多技术上的困难。
㈡ 新材料规划将出 8股或成“黑马”
你这没写全啊。给你补全吧
◇八大重点公司亮点◇
中科三环:磁性材料龙头中邮证券研究员何阳阳指出,目前公司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而且随着稀土产业整合加剧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公司产业链还将得到进一步延伸。近几年公司毛利率一直维持20%以上,考虑到高端钕铁硼行业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日益高端化的产品结构,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以及在磁性材料领域的龙头地位,给予公司"谨慎推荐"评级。
安泰科技:业绩快速增长民族证券研究员关健鑫指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84,710.9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6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的净利润12,673.0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9.84%。公司各项业务稳步推进、产能逐渐释放是公司高速成长的主要驱动力,随着产能规模的释放,业绩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公司2011-2013年EPS分别为0.38元、0.57元和0.87元。
永太科技:拟收购萤石资源方正证券研究员张正华指出,萤石矿作为氟元素来源,是公司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此次收购如果能顺利完成,公司向上游进军就能掌握核心资源,有望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毛利率。此外随着产能不断释放和新产品推出,公司在未来几年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禾盛新材:产能扩张增长有保障湘财证券研究员刘飞烨指出,目前PCM CM产品在家电中的使用比例不足30%。随着消费升级,家电的家具属性逐渐增强,PCM CM产品具有较大增长空间。公司目前拥有苏州和合肥两大生产基地,预计理论产能今明两年将保持50%左右的扩张。
天富热电:碳化硅值得期待华泰证券研究员程鹏指出,碳化硅项目为公司与中科院物理所合作研发生产,是新材料的重要代表,广泛应用于航天军工、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LED、节能电器等方面,该技术国内唯一打破了美国GREE公司的技术垄断。考虑到公司较高的成长性以及碳化硅业务良好发展前景,给予"推荐"评级。
方大炭素:炭素产能大扩张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赵湘鄂指出,除公司本部、抚顺炭素、蓉光炭素、合肥炭素、成都炭素等五大生产基地外,公司拟设立葫芦岛炭素全资子公司。此外,公司还具备石墨电极产能20万吨、铁精粉100万吨、高纯石墨0.5万吨。公司目标锁定成为全球第一炭素生产企业。
佛山照明:碳酸锂项目放量在即华宝证券分析师陈亮和姬晶指出,佛照锂能源参股之蓝科锂业碳酸锂项目已步入量产前夕,该碳酸锂项目设计产能为10000吨,预计2011年将实现产能3000吨左右。蓝科锂业开发新型碳酸锂提纯技术,直接从浓缩氯化锂中提纯碳酸锂,而不需要经过烧结过程,从而减少了工艺步骤。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今年投产。
宝钛股份:钛行业进入新景气周期中投证券分析师杨国萍和张镭认为,本轮钛行业景气使整个产业链包括钛金属与钛白产业都出现了明显的提升,行业景气有望超过上一轮,并且由于需求的增长,资源主要供应方也逐步控制供给,导致钛产品价格上涨。公司产品具有显著技术优势和明显市场垄断优势,公司钛材价格向下游转移能力很强,产品盈利空间得到提升。
㈢ 磁悬浮列车耗电量大吗
磁悬浮专复家常文森坦承制,用于S1线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用电量要比普通轮轨高出16%。从环保节能的角度看,磁悬浮确实不如轮轨。
论坛里那些五毛们,说环保只知道说噪声小,对能耗问题始终不说一个字,可见他们对磁悬浮也不了解,就是想注册一堆ID,在论坛里起哄,给人印象貌似有很多人支持磁悬浮!这样的方式来推广磁悬浮,自然引发众人反感!
磁悬浮列车,作为科技发展的一个新成果,我们应当以客观的科学态度来看待,不要因为它具有某些优势就突出一点不顾其余的宣传它,也不能因为它存在的不足或缺点就一棍子打死。
㈣ 专利号:01139208.8200410053375.0是什么专利
名称: 纳米催化远红外线辐射材料的制造工艺及元件
申请(专利)号: CN01139208.8 申请日: 2001.12.25
公开(公告)号: CN1356290 公开(公告)日: 2002.07.03
主分类号: C04B35/16 范畴分类: 20A
分类号: C04B35/16;C04B35/622;C04B35/632;C04B35/64
申请(专利权)人: 庄国明
地址: 51810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20区碧涛居2栋308房
国省代码: 广东;44
发明(设计)人: 庄国明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东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罗习群
摘要:
本发明用Fe2O3、NiO、TiO2等超细微米粉(3-100nm),掺入硅酸锆超微纳米粉的混合物中,经球磨混匀,粒度不大于2μm,球磨时间不低于72小时,再经成型工艺、烧成工艺,制成远红外线辐射材料,其中:硅酸锆超微纳米粉的混合物配方是:硅酸锆51%,粘土22.6%,滑石2.5%,氧化镍3.0%,氧化钴2.5%,氧化亚铁5.4%,氧化钛3.5%,氧化锌6.5%,二氧化锰3.0%,;经成型工艺的干压、热铸,和烧成工艺的干压、热注铸工艺,制成远红外线辐射材料,可用于工业动力装置和汽车的节油环保,以及加速酒的陈化,消毒、净化饮用水等。
纳米远红外超导材料
申请号:200410053375.0 申请日:2004-08-03
摘 要 本发明是将重量为100的远红外辐射材料,加入8%焦木梢及0.3%的油酸,用热石腊注浆法,排腊后烧成,制成多孔陶瓷体,再研磨到1μm以下;再以前述三种材料为100加入纳米铊T1.5%、纳米银Ag2%、纳米富勒烯族C60-C901.5%,混合后研磨到100nm以下,制成纳米远红外超导材料;远红外辐射材料由硅酸锆、二硫化钼、粘土、滑石、氧化钴、氧化镍、氧化钛、四氧化三铁、硫化锌、三氧化二铬组成,用本发明制成多种制品,可以保健、净化空气、消毒、杀菌、节能和环保以及增加电池寿命。
申请人 庄国明
地址 510407广东省广州市西槎路明兴街63号C1002房
发明(设计)人 庄国明
主分类号 C04B35/16
分类号 C04B35/16 C04B35/18 C04B35/622 C04B38/00
㈤ 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史:
2007年 交通大学抄开始展开二袭代高温超导带材研发 2010年 赣商集团投资并与交通大学联合推进超导材料和应用的研发和产业化 2011年 研发取得巨大突破,制备出我国首根百米级二代超导带材,超导电流中科院鉴定为193A 2011年 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3.1亿人民币,同年溢价增资至4.1亿人民币 2012年 上海超导公司完成基于自主基带的超导带材制备工艺,并布局自主装备 2013年 上海交大超导联合研究院成立,上海超导公司装配了部分自主装备的公里级超导带材生产线投产
㈥ 600363联创光电是什么板块
电子元器件、军工航天、节能环保,绿色照明、超导概念
㈦ 超导体研究,应用的历史和最新进展
1,超导现象
随着低温技术的进步,为超导现象的发现提供了条件.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和他的助手在测量汞的低温电阻时发现:当温度降到-269 ℃左右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也就是电阻变为零,以后还发现某材料,当温度降到某一温度时,电阻也会变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超导体.通常把开始进入超导状态的温度称为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用Tc表示,当物质的温度低于Tc时具有超导性,高于Tc时失去超导性.
2,超导进展
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期望有一天能够得到在室温下就能工作的超导材料,世界各国都掀起了研究新超导材料的高潮,直到1986年4月发现钡一镧氧化物制成的陶瓷材料具有35 K的转变温度,使超导体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紧接着:
1986年12月23日日本宣布研制出37.5 K的超导材料;
1986年12月25号美国贝尔实验室获得40 K的超导材料;
1986年12月26号中国科学院获得48.6 K的超导材料;
1987年2月16号休斯顿大学美籍华人朱经武获得98 K的超导材料;
1987年2月14号中国物理学家赵忠贤获得110 K的超导材料;
1987年3月9号,日本宣布获得175 K的超导材料;
1987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获得215 K的超导材料.
另一方面,自1987年4月开始,超导体研究的重心转向超导体机制的理论探索和应用技术的开发,1990年4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成功制成了2 T(特拉斯)强磁场下,临界电流密度2.38×104 A/cm2;7月上海冶金所采用熔融结构法制成钇钡铜氧块状超导材料,在77 K,2.5 T磁场下电流密度超过4×104 A/cm2,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美国贝尔实验室采用快中子辐射氧化钇钡铜单晶体,使临界电流密度提高了100倍,达6×105 A/cm2,美国马萨诸萨理工学院用在超导材料中掺入银等加热处理的方法,解决了材料的脆弱问题,使强度比超导陶瓷提高了10倍,适用于作输电线.我国则早已制成零电阻为83.7 K的超导材料和零电阻为77 K的超导薄膜.
3,超导体的物理特性
①零电阻是超导体的一个重要特性,实验表明:超导状态中零电阻现象不仅与超导体温度有关,还与外磁场强度和通过超导体的电流有关,这意味着存在临界电流,超过临界电流就会出现电阻.
②迈斯纳效应——完全抗磁性
这种性质是1993年迈斯纳研究超导态的磁性时发现的,即不管超导体内原来有无磁场,一旦进入超导态,超导体内的磁场一定等于零,即具有安全抗磁性,超导体的完全抗磁性会产生磁悬浮现象,磁悬浮现象在工程技术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如用来制造磁悬浮列车和超导无摩擦轴承等.
4,超导技术的应用
超导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输电,电机,交通运输,微电子和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医疗,军事等领域,这种新技术军民兼用,可研制出"双重"产品,将获得极大的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
①在电力工程方面的应用
超导输电在原则上可以做到没有焦耳热的损耗,因而可节省大量能源;用超导线圈储存能量在军事上有重大应用,超导线圈用于发电机和电动机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损耗,从而导致电工领域的重大变革.
②超导技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
动用超导体产生的强磁场可以研制成磁悬浮列车,车辆不受地面阻力的影响,可高速运行,车速达500 km/h以上,若让超导磁悬浮列车在真空中运行,车速可达1 600 km/h,利用超导体制成无摩擦轴承,用于发射火箭,可将发射速度提高3倍以上.
③超导技术在电子工程方面的应用
用超导技术制成各种仪器,具有灵敏度高,噪声低,反应快,损耗小等特点,如用超导量子干涉仪可确定地热,石油,各种矿藏的位置和储量,并可用于地震预报.
应用超导体制成计算机元件,开关速度可达到10-12 s,比半导体快1 000倍左右,而功耗仅为微瓦级,体积比半导体元件小1 000倍.用超导芯片制成超级计算机速度快,容量大,体积小,功耗低,美国IBM公司研制的一台运速为8 000万次的超导计算机,体积只有电话机那么大.
④超导技术在生物医疗方面的应用
超导磁体在医学上的重要应用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分辨早期肿瘤癌细胞等,还可做心电图,脑磁图,肺磁图,研究气功原理等.
⑤超导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超导储能装置在定向武器上的应用使定向武器发生飞跃的发展.超导发电机,推进器在飞机上的应用可大大提高飞机的生存能力,在航海中的应用,可大大减小甚至没有噪音,推进速度快,可大大提高舰艇的生存,作战能力,超导计算机应用于C3I指挥系统,可使作战指挥能力迅速改善提高等等.
随着超导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温氧化物超导材料和有机物超导材料将不断问世,目前超导还只应用在科学实验和高技术中,例如中国科学院合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采用超导技术建成托卡马克实验装置(磁约束装置),放电300 ms,电流I=150 kA,使我国核聚变研究能力向前跨进一大步.
㈧ 上海磁悬浮列车是超导的吗
是的。是高温超导技术。
偶就住在上海,可惜没乘过。
前两天还着火了说
给你介绍一下超导吧。
超导
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卡茂林-昂尼斯意外地发现,将汞冷却到-268.98°C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汞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由于它的特殊导电性能,卡茂林-昂尼斯称之为超导态。卡茂林由于他的这一发现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奖。 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震动。在他之后,人们开始把处于超导状态的导体称之为“超导体”。超导体的直流电阻率在一定的低温下突然消失,被称作零电阻效应。导体没有了电阻,电流流经超导体时就不发生热损耗,电流可以毫无阻力地在导线中流大的电流,从而产生超强磁场。
1933年,荷兰的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质,当金属处在超导状态时,这一超导体内的磁感兴强度为零,却把原来存在于体内的磁场排挤出去。对单晶锡球进行实验发现:锡球过渡到超导态时,锡球周围的磁场突然发生变化,磁力线似乎一下子被排斥到超导体之外去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迈斯纳效应”。
后来人们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浅平的锡盘中,放入一个体积很小但磁性很强的永久磁体,然后把温度降低,使锡盘出现超导性,这时可以看到,小磁铁竟然离开锡盘表面,慢慢地飘起,悬空不动。
迈斯纳效应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用来判别物质是否具有超性。
为了使超导材料有实用性,人们开始了探索高温超导的历程,从1911年至1986年,超导温度由水银的4.2K提高到23.22K(OK=-273°C)。86年1月发现钡镧铜氧化物超导温度是30K,12月30日,又将这一纪录刷新为40.2K,87年1月升至43K,不久又升至46K和53K,2月15日发现了98K超导体,很快又发现了14°C下存在超导迹象,高温超导体取得了巨大突破,使超导技术走向大规模应用。
超导材料和超导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超导现象中的迈斯纳效应使人们可以到用此原理制造超导列车和超导船,由于这些交通工具将在无磨擦状态下运行,这将大大提高它们的速度和安静性能。超导列车已于70年代成功地进行了载人可行性试验,1987年开始,日本国开始试运行,但经常出现失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高速行驶产生的颠簸造成的。超导船已于1992年1月27日下水试航,目前尚未进入实用化阶段。利用超导材料制造交通工具在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它势必会引发交通工具革命的一次浪潮。
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可以用来输电和制造大型磁体。超高压输电会有很大的损耗,而利用超导体则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损耗,但由于临界温度较高的超导体还未进入实用阶段,从而限制了超导输电的采用。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超导材料的不断涌现,超导输电的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
现有的高温超导体还处于必须用液态氮来冷却的状态,但它仍旧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