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些行业铜用量比较大
铜的消费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家电、建筑、汽车行业,而在这四个行版业中,以权电力行业用铜量为最大。
中国行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2-2013年中国铜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主要从国内外市场现状及我国铜行业发展背景、市场生产供需关系、竞争格局、品牌建设、渠道发展、价格战略等方面入手客观公正分析行业状况,通过科学的数理模型推测未来市场规模,对产品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给出行业发展的建议。本报告将展现给客户一副完整的铜行业全景图,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市场信息服务。
『贰』 铜矿产业的发展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 中国精铜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在铜价持续下跌的背景下,市场人士表示,许多铜矿企业未来业绩前景将受到不利冲击,有可能会被迫选择减产。多家海外投行还预计,目前价格远远不是铜价的底部,一些对冲基金开始加大做空铜的力度。
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交割的期铜价格大幅下跌5.74%至每吨5522美元,刷新自2009年7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今年以来累计下跌12.35%。
跌势仍未结束
多家投行指出,由于对全球经济成长的担忧以及原油等大宗商品下跌拖累等因素共同作用,铜价跌势或仍未结束。
世界银行13日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低于6月预测的3.4%;2016年全球GDP增长将达到3.3%,低于6月预测的3.5%;2017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3.2%。全球经济持续放缓预期对工业金属价格构成压力。
高盛集团指出,一季度LME铜库存增加的预期将继续打压价格,铜价仍有严重下行的风险,预计中国相关需求仍将持续疲软。德意志银行大宗商品研究部负责人里维斯表示,铜的空头仓位已升至数年来高位。铜依然是大宗商品类别中其最倾向于做空的品种。
减产将不可避免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铜价自去年7月以来已跌超近30%,已促使许多生产商大举缩减今年的勘探计划。如果铜价继续走软,大多数铜生产商可能需要严格控制资本支出,推出包括减产以及减少投资等措施。
当铜价处于每吨5000美元时,矿企会感到难忍的“切肤之痛”,那时全球将有四分之一铜生产商的现金流将受到严重影响,矿企将会明显减产。
力拓和必和必拓两大矿业巨头日前也表示,铜市场目前仍处于供应过剩状态,从2018年起供应才会趋紧,供需缺口将扩大。野村分析师帕特里克?琼斯表示,对必和必拓和力拓等大型矿企而言,鉴于铁矿石及煤炭等领域的投资似乎告一段落,铜矿就变得尤为重要。然而随着铜价持续下滑,加之铜矿项目的复杂性和高昂成本意味着大型矿企可能被迫减少铜产量。
分析人士指出,大型的多元化矿企都拥有规模可观的铜业务,目前即使排除铜价下滑因素,它们也面临各种难题。例如,随着必和必拓开采的矿石品位降低,世界产量第一的智利埃斯孔迪达铜矿在2016年将出现产量下降。力拓在美国犹他州的宾厄姆峡谷铜矿今年将因修复性工作而减产,力拓运营的另一座铜矿奥尤陶勒盖则由于纠纷,使得预期中的地下开采阶段全面推迟。
而获取开采许可非常费力以及矿场建设费用则更成为全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力拓等矿企为此已经放弃了一些项目,尽管这些项目涉及的铜资源十分可观。
『叁』 金田铜业在行业中有哪些优势呢
金田铜业在行业中是龙头企业,专注于铜加工行业,是国内集再生铜冶炼、铜内加工、铜深加工于一容体的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之一,铜加工产品品种丰富,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满足客户对棒、管、板带和线材等多个类别的铜加工产品一站式采购需求的企业之一。
『肆』 中国铜消费重点领域是中国铜工业的发展现状中国铜工业的重点企业有哪些
铜的消费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家电、建筑、汽车行业,而在这四个行业中,以电力行业用铜量为最大。
中国铜工业的重点企业: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铜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在中国现有124个产业中,有113个部门使用铜产品,占91%。铜工业和其他行业的关联程度也较高。
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赞比亚、俄罗斯和秘鲁等国。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铜金属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3。而在产量方面,智利是全球最大铜产国,2006年其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37%。在消费方面,2000年前在铜消费市场唱主角的是西方欧美国家,但在2000年后铜消费市场的主角换成了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
虽然铜的使用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但在近50年铜工业才得到发展。建国以来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中国铜工业取得辉煌成就,建成了比较完整的铜工业生产体系,步入世界上重要铜生产国行列。2008年前三季度,铜产量继续增长,铜原料进口继续增加,贸易逆差继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向矿山转移,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7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高速运行,推动国内铜市场快速发展。国内铜消费继续升温,新增资源强劲增长,出口贸易呈现下降,市场供求关系宽松,压力增大。受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及美国次级债、世界经济预期和国内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市场价格呈现高位宽幅振荡。
2007年铜消费在2006年的基础上稳步回升,铜市消费需求量增加。国内消费稳定增加主要得益于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行业的火暴及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1-8月铜消费达到330万吨,同比增长3.2%。2008年1-9月铜表观消费累计增长4.61%,远低于2007年同期的37.57%,增速放缓明显。从国内铜市场总体供求关系来看,尽管国内消费增速有所增加,但增长幅度是大大低于同期新增资源的增长幅度。因此,整体市场是处于供大于求的格局。
空调和电力是中国两大铜消费领域,随着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国内投资增速明显下降。从铜的微观消费层面来看,铜的消费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家电、建筑、汽车行业,而在这四个行业中,以电力行业用铜量为最大。
在“十一五”后期,城市及农村电网改造仍将使电力电缆较为快速增长,在未来两年,输变电设备的进一步升级换代、大容量输电线路建设改造、城乡电网进一步改造等仍将给中国的铜消费带来相当大的潜力。
未来中国铜工业将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加快重组步伐,建立大型铜业集团;加速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提高原料自给率;铜加工业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
中国投资资讯网 2009-2012年中国铜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伍』 关于铜在各行业的应用
铜在工业中的应用
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
(1)
铜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
电力输送
线电缆、汇流排、变压器、开关、接插元件和连接器等。
电机制造
定子、转子和轴头、中空导线等。
通讯电缆及住宅电气线路需使用大量的铜导线。
(2)
铜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电真空器件
高频和超高频发射管、渡导管、磁控管等,它们需要高纯度无氧铜和弥散强化无氧铜。
印刷电路
铜印刷电路需要大量的铜箔和铜基钎焊材料。
集成电路
以铜代替硅芯片中的铝作互连线和引线框架,可以获得
30
%的效能增益。
(3)
铜在能源及石化工业中的应用
能源工业
火力发电厂的主拎凝器管板和冷凝管均使用黄铜、青铜或白铜制造。每万千瓦装机容量需要
5t
冷凝管。太阳能加热器也常使用铜管制造。
石化工业
铜和许多铜合金,大量用于制造接触腐蚀性介质的各种容器、管道系统、过滤器、泵和阀门、各种蒸发器、热交换器和冷凝器等。
海洋工业
由于铜不但耐海水腐蚀,而且溶入水中的铜离子有杀菌作用,可以防止海洋生物污损,因此,铜及其铜合金是海洋工业中十分重要的材料,业已在海水淡化工厂、海洋采油采气平台以及其他海岸和海底设施中广泛应用。例如,海水淡化过程中使用的管路系统、泵和阀门以及采油采气平台上使用的设备,包括飞溅区和水下用的螺栓、抗生物污损包套、泵阀和管路系统等。
(4)
铜在交通工业中的应用
船舶
铜合金,包括铝青铜、锰青铜、铝黄铜、炮铜
(
锡锌青铜
)
,白铜以及镍铜合金
(
蒙乃尔合金
)
,是造船的标准材料之一。在军舰和商船的自重中铜和铜合金一般占
2
%~
3
%,如铝青铜螺旋浆、螺栓、铆钉、冷凝管、含铜包覆油漆等。
汽车
铜和铜合金主要用于散热器、制动系统管路、液压装置、齿轮、轴承、刹车摩擦片、配电和电力系统、垫圈以及各种接头、配件和饰件等,每辆汽车用铜
10
~
20kg
,小轿车用铜约占自重的
6
%~
9
%。
铁路
列车上的电机、整流器以及控制、制动、电气和信号系统等都要依靠铜和铜合金来工作。此外,铁路的电气化对铜和铜合金的需要量很大,每公里的架空导线需用
2t
以上的异型铜线。
飞机
飞机中的配线、液压、冷却和气动系统需使用铜材,轴承保持器和起落架轴承采用铝青铜管材,导航仪表应用抗磁铜合金。
(5)
铜在机械和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机械工程
除了电机、电路、油压系统、气压系统和控制系统中大量用铜以外,各种传动件和固定件,如缸套、齿轮、蜗轮、蜗杆、连接件、紧固件、扭拧件、螺钉、螺母等,都需要以铜或铜合金减磨和润滑。
冶金设备
连续铸造技术中的关键部件??结晶器。大都采用铬铜、银铜等高强度和高导热性的铜合金制造,电冶金中的真空电弧炉和电渣炉水冷坩埚使用铜管材制造,各种感应加热的感应线圈都是用铜管或异型铜管绕制而成,内中通水冷却。
合金添加剂
铜是钢铁和铝等合金中的重要添加元素。少量铜(
0.2
%~
0.5
%)加入低合金结构用钢中,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及耐大气和海洋腐蚀性能。在耐蚀铸铁和不锈钢中加入铜,可以进一步提高它们的耐蚀性。含铜
30
%左右的高镍合金是著名的高强度耐蚀“蒙乃尔合金”,在核工业中广泛使用。
轻工业中,铜及铜合金可用于制造空调器的热交换器、钟表机芯、造纸机的网布、辊轮、印刷铜版、发酵罐内衬、蒸馏锅、建筑装饰构件等。
铜不但在传统工业中有广泛应用,而且在新兴产业以及高科技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超导合金的包套、超低温介质的容器与管路、火箭发动机的冷却内村、高能加速器的磁体绕组等。
从铜的总体应用来看,电气、机械工业和建筑业是铜的消费大户。据统计,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精铜消费中,电气工业占
47.8%
,机械制造业占
23
.
8
%,建筑业占
15.
8
%,运输业占
8
.8
%,其他占
8
%。
20
世纪
90
年代后,西方国家铜消费的行业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美国为例,
1998
年铜消费中,建筑业占
41.
4
%,电器电子产品占
26
.0
%,运输设备
12
.4
%,机械制造
11.
2
%,其他
9
.0
%。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电气行业与机械制造业消费的铜占总消费的比例偏高,而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消费铜相对较少。
2002
年,中国的铜消费量达到了
250
万吨,占全球铜消费量的
17
%,从而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
载自:中国有色金属商务网
知识栏目
『陆』 有人做过关于铜膏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分析吗
目前,在国外工业发达国家,铜膏行业普遍处于较先进水平,世界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同时,国外公司拥有较为成熟的设备,强大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也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外国公司相比,制造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发达国家的制造成本是一个劣势。随着中国铜膏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中国制造业的份额将不断增加,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将逐步提高。
预计铜膏的全球市场将从2018年的136.02百万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336.77百万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83%。铜膏市场是集中市场; 2017年十大制造商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50%。高端产品主要来自日本。
铜浆主要用于印刷电子,光伏产业,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然而,今天对太阳能的需求正在增长,作为可耗尽资源的替代品,以及解决和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太阳能发电设备的成本必须降低,以实现更广泛的太阳能采用及其自我维持的增长。制造商目前使用银(Ag)浆料在太阳能电池表面上形成电线和电极。含有90%以上银颗粒的银浆占这些电池材料成本的大约10%至30%。然而,白银的高成本及其不稳定的价格对于制造商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利的。
恒州博智发表Global Copper Paste Market Research Report 2018该报告提供了铜膏行业的基本概况,包括定义,分类,应用和产业链结构。讨论发展政策和计划以及制造流程和成本结构。
数据来源:QYResearch研究中心
『柒』 关于铜在各行业的应用
铜在工业中的应用
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
(1) 铜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
电力输送 线电缆、汇流排、变压器、开关、接插元件和连接器等。
电机制造 定子、转子和轴头、中空导线等。
通讯电缆及住宅电气线路需使用大量的铜导线。
(2) 铜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电真空器件 高频和超高频发射管、渡导管、磁控管等,它们需要高纯度无氧铜和弥散强化无氧铜。
印刷电路 铜印刷电路需要大量的铜箔和铜基钎焊材料。
集成电路 以铜代替硅芯片中的铝作互连线和引线框架,可以获得 30 %的效能增益。
(3) 铜在能源及石化工业中的应用
能源工业 火力发电厂的主拎凝器管板和冷凝管均使用黄铜、青铜或白铜制造。每万千瓦装机容量需要 5t 冷凝管。太阳能加热器也常使用铜管制造。
石化工业 铜和许多铜合金,大量用于制造接触腐蚀性介质的各种容器、管道系统、过滤器、泵和阀门、各种蒸发器、热交换器和冷凝器等。
海洋工业 由于铜不但耐海水腐蚀,而且溶入水中的铜离子有杀菌作用,可以防止海洋生物污损,因此,铜及其铜合金是海洋工业中十分重要的材料,业已在海水淡化工厂、海洋采油采气平台以及其他海岸和海底设施中广泛应用。例如,海水淡化过程中使用的管路系统、泵和阀门以及采油采气平台上使用的设备,包括飞溅区和水下用的螺栓、抗生物污损包套、泵阀和管路系统等。
(4) 铜在交通工业中的应用
船舶 铜合金,包括铝青铜、锰青铜、铝黄铜、炮铜 ( 锡锌青铜 ) ,白铜以及镍铜合金 ( 蒙乃尔合金 ) ,是造船的标准材料之一。在军舰和商船的自重中铜和铜合金一般占 2 %~ 3 %,如铝青铜螺旋浆、螺栓、铆钉、冷凝管、含铜包覆油漆等。
汽车 铜和铜合金主要用于散热器、制动系统管路、液压装置、齿轮、轴承、刹车摩擦片、配电和电力系统、垫圈以及各种接头、配件和饰件等,每辆汽车用铜 10 ~ 20kg ,小轿车用铜约占自重的 6 %~ 9 %。
铁路 列车上的电机、整流器以及控制、制动、电气和信号系统等都要依靠铜和铜合金来工作。此外,铁路的电气化对铜和铜合金的需要量很大,每公里的架空导线需用 2t 以上的异型铜线。
飞机 飞机中的配线、液压、冷却和气动系统需使用铜材,轴承保持器和起落架轴承采用铝青铜管材,导航仪表应用抗磁铜合金。
(5) 铜在机械和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机械工程 除了电机、电路、油压系统、气压系统和控制系统中大量用铜以外,各种传动件和固定件,如缸套、齿轮、蜗轮、蜗杆、连接件、紧固件、扭拧件、螺钉、螺母等,都需要以铜或铜合金减磨和润滑。
冶金设备 连续铸造技术中的关键部件??结晶器。大都采用铬铜、银铜等高强度和高导热性的铜合金制造,电冶金中的真空电弧炉和电渣炉水冷坩埚使用铜管材制造,各种感应加热的感应线圈都是用铜管或异型铜管绕制而成,内中通水冷却。
合金添加剂 铜是钢铁和铝等合金中的重要添加元素。少量铜( 0.2 %~ 0.5 %)加入低合金结构用钢中,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及耐大气和海洋腐蚀性能。在耐蚀铸铁和不锈钢中加入铜,可以进一步提高它们的耐蚀性。含铜 30 %左右的高镍合金是著名的高强度耐蚀“蒙乃尔合金”,在核工业中广泛使用。
轻工业中,铜及铜合金可用于制造空调器的热交换器、钟表机芯、造纸机的网布、辊轮、印刷铜版、发酵罐内衬、蒸馏锅、建筑装饰构件等。
铜不但在传统工业中有广泛应用,而且在新兴产业以及高科技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超导合金的包套、超低温介质的容器与管路、火箭发动机的冷却内村、高能加速器的磁体绕组等。
从铜的总体应用来看,电气、机械工业和建筑业是铜的消费大户。据统计,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精铜消费中,电气工业占 47.8% ,机械制造业占 23 . 8 %,建筑业占 15. 8 %,运输业占 8 .8 %,其他占 8 %。 20 世纪 90 年代后,西方国家铜消费的行业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美国为例, 1998 年铜消费中,建筑业占 41. 4 %,电器电子产品占 26 .0 %,运输设备 12 .4 %,机械制造 11. 2 %,其他 9 .0 %。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电气行业与机械制造业消费的铜占总消费的比例偏高,而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消费铜相对较少。 2002 年,中国的铜消费量达到了 250 万吨,占全球铜消费量的 17 %,从而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
载自:中国有色金属商务网 知识栏目
『捌』 单晶铜的行业前景
集成电路时信息产品的发展基础,信息产品是集成电路的应用和发展的动力。伴随着集成电路制造业和封装业的兴起,必然将带动相关产业,特别是上游基础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半导体封装的四大基础材料之一的键合金丝,多年来虽然是芯片与框架之间的内引线,是集成电路封装的专用材料,但是随着微电子工业的蓬勃发展,集成电路电子封装业正快速的向体积小,高性能,高密集,多芯片方向推进,从而对集成电路封装引线材料的要求特细(¢0.016mm),而超细的键合金丝在键合工艺中已不能胜任窄间距、长距离键合技术指标的要求。在超细间距球形键合工艺中,由于封装引脚数的增多,引脚间距的减小,超细的键合金丝在键合过程中常常造成键合引线的摆动、键合断裂和踏丝现象;对器件包封密度的强度也越来越差;成弧能力的稳定性也随之下降,从而加大了操作难度。另外,近几年来,黄金市值一路飚升,十年时间黄金价格增长了200%多,给使用键合金丝的厂家,增加了沉重的原材料成本,同事也加大了生产及流动成本,生产厂商的毛利润由20%降到了6%,从而导致了资金周转缓慢,制约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提升及规模发展。由此表明,传统的键合金丝根据自身的特点已经达到了其能力极限,再也不能满足细线径、高强度、低弧度、长弧形、并保持良好导电性的要求。因此,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产业的发展,键合金丝无论从质量上、数量上和成本上都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发展要求。特别是低弧度超细金丝,大部份主要依赖于进口,占总进口量的45%以上。所以国家在新的五年计划期间,提出把提高新型电子器件创新技术和工艺研发水平纳入国家专项实施重点规划项目来抓,大力开发高科技、高尖端、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型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新材料。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其应用基础与核心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集成电路和甚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特征间距尺寸已走过了0.18µm、0.13µm、0.10µm 的路程,直至当今的0.07µm生产水平。其集成度也达到数千万只晶体管至数亿只晶体管,布线层数由几层发展至10层,布线总长度可高达1.4Km。这样一来,硅芯片上原由铝布线实现多层互连,由于铝的高电阻率制约,显然难以得到发挥。所以在芯片特征间距尺寸达到0.18µm或更小时,根据研究我们采用了电阻率低、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俱佳,以及价格低廉的单晶铜丝进行了多次的键合试验,结果解决了多层布线多年要解决的难题。同样情况,由于芯片输入已高达数千输入引脚的大量增加,使原来的金、铝键合丝的数量及长度也大大增加,致使引线电感、电阻很高,从而也难以适应高频高速性能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同样采取了性价比都优于金丝的单晶铜(ф0.018mm)进行了引线键合,值得可贺的是键合后结果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成功。从此改变了传统键合金丝的市场垄断,实现了单晶铜丝键合引线在中国集成电路微电子封装产业系统中的应用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时也填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节省货币金属黄金消耗,增加了中国黄金战略储备具有一定重大的意义。
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过对单晶铜布线及其引线键合的多年研发工艺,技术已日渐成熟,近几年少数高校及科研院所(如哈工大)和该公司一样未雨绸缪,开展了对单晶铜引线可靠性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近几年来,根据国内外集成电路封装业大踏步的快速发展,该公司紧跟这一发展趋势,在全国率先研发生产出单晶铜键合丝,其直径规格最小为ф0.016mm,可达到或超过传统键合金丝引线ф0.025mm和缉拿和硅铝丝ф0.040mm质量水平。为促进技术成果尽快向产业化转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一直期待着能早日为集成电路封装业高尖端技术的应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特别令我们高兴的是,这种期待与渴望,在“2007年中国半导体封装测试技术与市场研讨会”上,我们公司的单晶铜键合引线新产品被行业协会的专家“发现”,并立即得到大会主席及封装分会理事长毕克允教授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从此我们将在分会的领导下,将这一新兴的单晶铜键合丝新产品尽早做强做大,走在全国的前列并瞄准国际市场,以满足即将到来的单晶铜键合引线的大量需求。
为此,我们起草了“高技术、高附加值、国家重点推广项目——IC封装单晶铜键合引线项目分析书”,帮助相关投资者对该项目进行实地市场了解、分析,并给予投资者一定的风险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