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转增股后股价要马上卖吗
你可以马上卖出,但是不是该马上卖出,就由你自已决定了.
⑵ 可转债券到底是溢价转换好还是折价转换好
通常转债的转股价高于正股价,此时就是溢价状态。
如果转股价低于正股价,溢价消失,就说明此时有套利机会。
要是你在折价状态买入转债,而且想持有到转股,那当然是溢价转股对你有利啦!
⑶ 转增股后股价怎么变化
股价会下降。
需要除权后,股票价格会有所下降,具体股价要根据转增数版目和所持股票数量,权转增前的股价等信息来计算。送转后,股东手中的股票数量虽然多了,但经除权后总的市值是不变的。
除权报价的计算是按照上市公司增资配股(或送配股)公告中的配股(或送配股)比例为依据的:配股除权报价XR(Ex-rights)=(除权前日收盘价+配股价格*配股率)/(1+配股率)。除权日的开盘价不一定等于除权价,除权价仅是除权日开盘价的一个参考价格。
(3)转股股价要折价扩展阅读
不论送红股还是转增股本,对于公司来说,总的股东权益都是不变的,股东非但没有得到任何额外的好处,甚至还需要缴纳红利税。高送转对公司的经营几乎没有影响,但是A股市场却往往解读为利好。
高送转多发生于庄股,因为庄家往往凭借高送转的消息,拉抬和出货,因此出高送转的消息后,往往会配合一波涨幅。此类的事情发生地多了,也就形成了思维定势。
⑷ 可转换债券进入转股期后.如果正股价明显低于转股价.转债市价与转换价哪个高.为什
如果正股价明显低于转股价,转股是不合适的,不如把转债卖了以后,拿现金直接在市场上买该股票。 怎样计算可转债的转股价值?(转载)
由于可转债和正股价格(可转债对应的股票价格)都存在波动,要确定将可转债转股是否有必要,就必须通过计算。一般而言,可转债的转股价值按下列公式计算:可转债的转股价值=可转债的正股价格÷可转债的转股价×100。例如:**转债的转股价为3.14元,其正股收盘价为3.69元,其转股价值即为3.69÷3.14×100=117.52元,高于**转债的收盘价117.12元。也可通过计算转债转股后的价值和转债的价值来进行比较,转股后的价值=转债张数×100÷转股价×股票价格,转债的价值= 转债价格×转债张数。如申请转股的转债20张,其转股后的价值即为20×100÷3.14×3.69=2350.32元,转债的价值即为117.12×20=2342.4元,可以看出**转债转股后的价值略大于持有转债的价值(注:以上计算未考虑卖出时的费用)。由于可转债和正股价格的波动性,投资者需谨慎选择是否转股。在可转债转股期,经常会出现转股后折价的情况,这时可转债投资者转股就无利可图,理性的投资者将会继续持有可转债,到期时要求公司还本付息。
⑸ 转增股后股价如何计算
除权价=股权登记日收盘价(1+0.5);
0.05是指每股可得的现金(税前);
1是指每一股股票;
0.5是指每一股股票可得的送,转赠股的数量;
⑹ 可转债转股后成本股价怎么计算
转股比例=可转债票面金额/转股价格
比如某可转债票面金额为100元,转股价格为20元,则转股比例为100/20=5
⑺ 转股期间 股价已经是转股价的近50% 为什么股价还要跌
答:1转股复价是可以通过股制东大会商议表决修改的
2没有庄家控盘的情况下个股走势与大势走势关联性密切与可转债关联性不大
3假如公司有钱占时无心放在自家二级市场的运作上,那么人家本来就打算用钱还债的。(到期回购就是了这根股票啥关系呢)
总结:你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股市的大势上及个股走势分析上,此刻不是预期可转债资金会套利的时候,2019年9月份你再研究这招就适用了即时点不对!!
⑻ 转股后股价怎样变化
转股前一般会拉升,转股后会有一段时间小幅下降。
⑼ 请问转债转股是怎样计算的。
你好,可转债的转股价值的计算方法
由于可转债和正股价格(可转债对应的股票价格)都存在波动,要确定将可转债转股是否有必要,就必须通过计算。
一般而言,可转债的转股价值按下列公式计算:可转债的转股价值=可转债的正股价格÷可转债的转股价×100。例如:**转债的转股价为3.14元,其正股收盘价为3.69元,其转股价值即为3.69÷3.14×100=117.52元,高于**转债的收盘价117.12元。
也可通过计算转债转股后的价值和转债的价值来进行比较,转股后的价值=转债张数×100÷转股价×股票价格,转债的价值= 转债价格×转债张数。如申请转股的转债20张,其转股后的价值即为
20×100÷3.14×3.69=2350.32元,转债的价值即为117.12×20=2342.4元,可以看出**转债转股后的价值略大于持有转债的价值(注:以上计算未考虑卖出时的费用)。
由于可转债和正股价格的波动性,投资者需谨慎选择是否转股。在可转债转股期,经常会出现转股后折价的情况,这时可转债投资者转股就无利可图,理性的投资者将会继续持有可转债,到期时要求公司还本付息。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