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非洲整体来说很穷,那他们的基础建设是什么水平
非洲是全球最贫穷的一个大洲,他们很多人温饱都是个问题。说到非洲的基础建设水平,更是非常落后,惨不忍睹。非洲在交通建设、电力供应,通讯领域的基建,都非常差。如果不是国际大力对非洲进行援建,现在的非洲会更加惨淡和贫穷。
通讯领域,相对交通、电力等传统基建,非洲在新兴的通讯领域,做得也不好的。从固定电话、手机的百人平均拥有量来看,非洲和世界的平均水平,差距是非常大的。至于互联网(宽带)用户的数量,更加是少之又少,和其他发展中地区相比,远远的落后。
㈡ 非洲电力工程建设的市场前景
参考《2016-2021年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非洲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领域为能源和交通运输。根据非盟2012-2020年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的优先行动计划,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包括能源、交通运输、水资源、通讯,预计总投资规模达679亿美元,其中能源和交通运输的投资规模分别为403亿美元、254亿美元,占比分别达59.35%、37.4%。
能源方面,水电站和火电站是建设的重点,例如安哥拉整个电力电源结构中水电占据了70%。地区方面,东非与中非两个地区预计投资规模分别为233亿美元和215亿美元,占非洲大陆总预计投资规模的比重为34.31%、31.66%,为非洲大陆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地区。
电力方面,近两年来较大的项目有:2013年5月开工的由中国电建集团承建的尼日利亚宗格鲁水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为70万千瓦,合同总金额为12.94亿美元;2013年12月启用的由中国电建集团承建的赞比亚卡里巴北岸水电站扩机项目5号机组正式启用,包含两台18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中国进出口银行为其融资3.15亿美元;2013年12月竣工的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承建的加纳布维水电站项目,是加纳仅次于阿克松博电站的第二大水电站;2014年2月由中国电建集团承建的苏布雷水电站项目,是科特迪瓦最大的水电站工程,总装机容量27万千瓦。
㈢ 进出口银行对非基建贷款占贷款余额八成吗
2018年8月30日,银行业例行发布会称,作为中国对非洲地区的融资主渠道,中国进出口银行对非业务已覆盖45个国家,对非贷款余额中,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贷款占比超八成。
据介绍,在交通、能源等领域,进出口银行支持了一大批有利于非洲国家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例如,肯尼亚蒙内铁路开通一年多以来,拉动肯尼亚GDP增长1.5个百分点,创造了超过3万个工作岗位;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项目的建成,推动了喀麦隆海陆交通一体化和现代化,实现了喀麦隆拥有深水港的百年梦想。
与此同时,为推动中非双方合作实现互惠共赢,进出口银行积极支持中国企业拓展非洲市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进出口银行支持中资企业在非洲开展经贸合作和投资经营,累计带动中资企业签订商务合同金额超过2000亿美元。
进出口银行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崔艳梅表示,未来,进出口银行将继续加大对非洲农业、能源资源下游产业、加工制造业和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其经济多元化程度和自主发展能力,帮助非洲国家融入世界市场,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㈣ 基建可以拉动经济其它国家为什么不像中国大力发展基建
部分国家不能大力发展基建,影响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源回于各自国内对答基础设施的态度和政策;另一方面则是立项体制。
首先,在态度方面,部分国家的开发机构因过去的负担而承受痛苦。它们总是会评估潜在项目,以确保总体效益超过了经济意义上的成本,同时确保贷款会得到实际偿还。而事实上,很多基建项目属于公益性的,并非盈利性项目。
其次,是资金政策支持方面,部分国家或对方政府的年度预算里,根本没有安排庞大的基建项目开支。这既受有态度的影响,也有动用公共财政资金能力的影响。
其三,就是立项体制或程序的不同。国外受“负外部性”因素影响比较大,即它们的计算囊括了除财务意义上的成本之外的环境、安全、社会及其他方面的成本。我们更多地以其影响来评估项目,而不是以质疑项目的具体可行性来评估。而很多它国更关注对指定项目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后果的尽职调查,但这些保障措施让实施相关机构变得极为厌恶风险,以至于落实这些项目的成本和时间飙升。在程序方面,这些国家所谓民主保障程序缺乏弹性。如民间层面要关注反对声音,动用纳税人的资金,立项需要达成共识,而在国家层面,必须通过众议两院通过。
㈤ 中国银行业在非洲有哪些投资贷款项目
你是想非洲创业贷款吗?中非基金是专门的针对中国创业者的信贷基建。尤其是对农业项目和基建项目
㈥ 中国在哪些非洲国家有基础设施投资
你不应该问中国在哪些非洲国家有基础设施投资,而是应该问中国没有在哪些非洲国家有基回础设施投资!答
可以说中国在非洲大部分国家都有基础建设工程,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在非洲各国看到中铁,中水,中电这样的大型公司的工程车辆和施工人员。
另外还有很多有实力的私人公司企业,都在非洲大兴土木。
㈦ 请问中国的投资给非洲带来了什么
【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自独立以来,非洲一体化一直被视为加速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去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非洲经济发展报告》就分析了非洲一体化进程在提升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分析指出:在经济多元化、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非洲一体化无疑提升了非洲经济的生产力,壮大了经济规模,增强了经济竞争力,并且成为非洲经济更好参与全球经济的助推器。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2004年的报告指出: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要求非洲更快、更具战略性地推动一体化进程。非洲是否需要通过非洲内部经济一体化的方式来创造更具规模、更富竞争力的地区经济组织,从而占有更大的全球市场份额,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经济融合将解决长期困扰非洲多个国家经济的结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经济的脆弱性,抵消了消除贫困的努力。另一方面,非洲政治、经济、社会的内部问题也限制了一体化进程。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在非洲的基础建设投资对非洲一体化所发挥的作用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中国在非洲的基建投资被认为是西方发展模式的替代方式。德博拉最近在《外交事务》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对中国和西方在非洲的行为模式做了比较。该文指出
:西方通过推进贸易自由打开非洲市场;中国则通过建设经济特区吸引本国企业到非投资;西方支持政治治理和民主;中国修建公路和大坝。
西方推动的是非洲的民主、自由和一体化进程而中国推动的是基于资源的发展援助。例如,布劳蒂加姆指出70年代末中国曾借助其资源从日本吸引了100亿美元的贷款。
中国从日本得到了新的设施和技术,作为回报,日本得到了大量的石油和煤炭。
从80年开始日本投资于中国的六个主要铁路、港口和水电项目,许多日本公司参与建设中国的输电网络、煤矿和交通运输网。2004年以来,中国已与至少7个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达成了将近140亿美元的类似协议。
许多非洲的领导人对中国的发展模式表示认同,因为中国无疑为非洲提供了传统援助者之外的其他选择。不过西方一直对中国在非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示怀疑,他们尝试说服中国按照西方模式援助非洲的发展,注重民主、自由和非洲一体化。本文的关注点是地区一体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基建投资在非洲地区融合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从目前来看,非洲的一体化进程并不成功,对于一体化的制约因素众说纷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非盟提出能力与资源的缺乏限制了地区融合,并质疑国外直接投资和其它外国援助在地区融合中的作用。南非金山大学的吉尔伯特教授称之为外生的一体化。吉尔伯特对欧洲等所谓的第一代援助者推动的外生一体化与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PAD)进行的内生一体化进行了对比,并表示中国可以在第二代地区融合中发挥作用,淡化欧洲的影响。鉴于目前大家的关注点多集中于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双边关系,而往往忽略中国对于非洲一体化的支持。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支持非盟和其它次区域组织。例如,中国给予该地区组织以经济支持从而避免内部冲突以保持和平,刘贵今大使在沙姆沙伊赫的中非合作论坛上的发言也证实了这一点。中国企业在非洲基建方面的投资也被认为是促进了非洲的区域融合,特别是类似于坦赞铁路这样的基础建设。非洲脆弱的基础建设往往被认为是区域融合的制约因素,因此中国在提高当地基础建设水平的努力也被认为是促进了非洲区域融合和经济发展。虽然中国在该方面的投资方便了非洲国家之间的交往,但是却没有提升非洲国家促进一体化进程的内在需求。
一、没有经济多元化就没有经济一体化的需求
非洲是否存在一体化的内在动力?吉布指出由于市场没有互补性,非洲的一体化进程目前还没有真正开始。非洲经济依赖于原材料贸易,由于很少有非洲国家自身的生产能力能消化这些原材料,因此这种贸易并不是非洲内部的互补贸易。生产品种单一也限制了贸易品种的多元化。这就道出了非洲经济缺乏融合的原因。因此促进非洲经济多元化应是提升非洲经济的第一步,由此还可以促进地区基建的发展和一体化进程。没有一体化的内在动力,跨国境的基础建设只是为在非的国际企业提供了便利。相对于基础建设,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制造业对当地政府来说应该是更有裨益。
目前,中国的政府和企业正在投资非洲的制造业,根据萨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古京博士的研究,中国民间资本越来越关注非洲的制造业。中国在加纳的340个项目中有超过100个都是与制造业相关的项目,而在埃塞俄比亚,66%的中国企业投资于制造业。目前世界银行正与中国政府合作发展非洲的制造业以促进非洲的产业转型,及从最基础的制造业开始逐渐转向有附加值的产业链。中国政府经常谈论中国投资给非洲带来的工业革命,其战略就是鼓励中国企业将部分生产线转往非洲。
中国的私营企业家也乐意将部分或者全部业务移往非洲,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促使中国企业放眼海外寻求机遇。中国政府正在通过资金支持和简化海外投资程序等方式鼓励中国企业开拓非洲市场。另外欧洲与非洲之间的优惠协议以及能源优势都吸引中国企业在非洲设厂。到目前为止在非投资的产业都属于低端制造业,例如玩具、制鞋等,因为中国国内也正试图进行产业升级。但是这些产业多集中于非洲的经济特区,因为非洲基础建设水平落后,而特区往往濒临港口或者有较好的基础设施。
中国在非洲的制造业投资是否能够提升所在国的产业多元化?非洲的基础建设是否仅仅为国外企业提供便利?抑或是特区的周边地区也将受益于当地的基础建设?这听起来似乎不太可能。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政府在短期内确实实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转型,中国的官员明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实现重大转变是有可能的,这种发展模式不同于西方,因为中国没有经历工业革命。因此中国的发展战略值得深入探讨。
二、中国发展模式的经验
在前几十年中国一直在吸引境外直接投资,国外企业在中国的运营受到严格限制,开设公司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合资企业,且中方合资人必须拥有超过50%的股权。这样的措施主要是为了促进技术的转移从而推动经济发展。非洲模仿中国的发展模式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但是中非之间又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有强大的政府执行力,但是非洲国家间却存在多种领导模式。如果某个非洲国家准备限制国外投资,只允许他们开设合资企业,那么这些企业可能很快就会转往其它限制较少且拥有同样丰富资源的非洲国家,直接投资的缺乏一定程度上迫使非洲政府坚持目前的经济政策,因此政治一体化并形成统一的针对国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对非洲国家来讲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所有的非洲国家能就境外直接投资达成一致协议并都遵照严格执行,无疑将提高对非洲的技术转移,促进经济多样化,而这又会增强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动力。
非洲的政治一体化应先于经济一体化,以创造更强大的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动力。因此,如果说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促进了地区融合,那么其中发挥作用的并不是中国在非的基建投资。正如前文所言,如果非洲没有一体化的内在动力,那么基础建设只是为境外企业提供了便利。如果中非之间就中国应为非洲融合提供帮助这一点达成共识的话,那么中国就应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办工厂从而促进非洲经济多元化。从另一方面来讲,与其等待中国给予此方面的协助,不如从现在开始非洲国家就通过制定统一的外资政策,以从目前的在非中资企业获取发展的利益。通过这种模式中国也可以在非洲的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毕竟,相较于欧洲,非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当年的中国更相似。这也是为什么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组织为非洲一体化所提出的建议往往没有效果的原因,因为这些建议多基于欧洲一体化的经验。如果中国真的愿意在非洲的第二代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就应该协助非洲发展制造业,其中技术转移以及当地企业的参与程度都尤显重要。非洲应该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学习经验,思考强大的政府执行力和统一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另外,相对于个体机遇,非洲国家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最符合非洲现实情况的,什么是最符合本国国情的。【作者系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㈧ 我公司想在非洲建一个年产10-20万吨的小型水泥厂,不知道要投资多少资金,有人知道吗
看你投资在非洲哪个国家了? 是水泥加工 ( 来水泥熟料后加工) ,还是当地从石灰石开始到生产出水泥熟料到最后磨细,加入石膏和石灰石成为水泥.?
如果从厂房基建开始,没有上千万rmb,就不要考虑了。
㈨ 为啥中国巨有钱了每个地方都有几万亿搞基建投资
朋友,房价贵,不光是中国,世界任何一个经济发展的国家,房价都在发展。回随着城市化发展,答房价还会越来越高。这是趋势,在国外买套房,也是很费劲的事情。国家投资4万亿,建保障性住房,房价还在涨。如果不投那不更涨的厉害了么?同一个问题,看他的角度不同,观点也会不一样。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