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西亚信托公司吗
那篇文章我看了,是典型的“高尚的洋大人”系列公知伪造文章。
姑且不谈这篇文章的来源(它没头没脑突然就跳出来了。出自于哪本书、哪本杂志、哪篇新闻都不知道),单纯从“价值50亿马克的一颗红宝石”这个细节来证实或者证伪吧。
文中所述,这颗红宝石是二战前存入的,价值50亿马克。1936~1938,1马克大约等于0.4美元,也即这颗红宝石等于当时的20亿美元。
当时的美元是金本位制。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金价,固定为35美元/盎司。用这个价格作参考,那么这颗红宝石当时大约价值20亿美元,等同于黄金57142857盎司。
1盎司=28.35克,那么这颗红宝石等于1619吨黄金。而现在中国公开的国库黄金储备约为1800吨,也就是说,这一颗红宝石的价格就接近于中国国库黄金储备了。
1970年代以后,美元脱离了金本位制。现在,黄金价格约为:1322美元/盎司。也即以黄金价作基准,那颗红宝石的现价,应该为755亿美元、4900亿人民币。
自己想一想,这可能吗?
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如果真有这事,西方不早就把它搬上银幕、写成书籍、吹到天上去了吗?
其实,要谈诚信,中国历史上的实例很多,尾生抱柱、一诺千金,有必要非得伪托“洋大人”的虚假事迹。来“教育”国人?
㈡ 信托不断“暴雷”,该如何挑选信托产品呢
雪松开了220亿的空头支票?
9月22日,雪松控股针对当日网上流传的528亿债务压顶等新闻,在其官网上正式发布了澄清公告,公告中对公司的债务等情况做出了详细阐述。
据公开报道,已有数位国内顶级富豪将资产转移至离岸信托,其中包括京东的刘强东、阿里巴巴的马云、小米的雷军、融创的孙宏斌以及移民新加坡的海底捞创始人张勇。
而大佬们所选择的海外信托则侧重于传承,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和保护,目的是保障家族资产的世代传承。
相比于大佬们所选择的海外信托,国内的信托更加偏向于一种金融产品,通过信托公司发行金融产品及募资。简单来说,信托公司将具有融资需求的项目方包装成一个信托产品,进而卖给投资人,项目需求方在获得资金的同时亦需还本付息。
当然,既然是投资、是项目,承担风险便不可避免。因此,考验普通投资者的不仅仅是投资理念,还有心脏够不够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