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闪送D1轮融资融了多少
同城1小时速递品牌闪送今日对外宣布,已完成6000万美元的D1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五岳资本、海松资本、源星资本联合领投,SIG海纳亚洲创投、顺为资本、华联长山兴、顺亮投资、赫斯特资本、光源资本跟投,光源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此次融资后,进一步巩固了闪送在同城1小时速递行业领军者地位。
本轮领投方五岳资本创始合伙人蒋毅威表示,“物流配送已经成为消费行业的基础设施,并且物流也是影响消费效率是否提升的重要因素。五岳资本在重点投资的整个消费大产业‘吃、住、穿’的同时,消费行业相关的基础设施领域也是重点关注之一。”蒋毅威继续说道,“闪送的团队整体综合实力突出,公司在目前物流市场尤其是1小时速达垂直领域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家喻户晓的消费者口碑。”
此前闪送已经完成了多轮融资,2014年闪送创立之初获得400万美元A轮融资,2015年获得B轮5000万美元融资。2017年上半年完成了C轮系列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
闪送之所以能够连续获得资本的青睐,得益于良好的运营模式和庞大的市场发展空间。2014年闪送业务上线,仅仅时隔两年,2016年就实现了盈利,之后保持了年300%的高速增长。闪送官方网站显示,目前平台业务已经覆盖了全国222座城市,平台每天活跃闪送员超过 48 万名。随着闪送的服务品质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闪送”已经成为极速送达模式的代名词。
闪送作为国内领先的同城1小时速递平台,自成立以来,一直聚焦在C端市场,满足大量离散性、即时性个人用户的需求。用户只需要在闪送微信公众号、App或官网下单,闪送员就会随时随地、随叫随到,平均60分钟送达全城。闪送的递送业务范围包括文件证件、生活用品、电子产品、鲜花、蛋糕等物品的递送服务,同时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代买代购服务。截止到目前闪送服务的客户累计超过1亿,超过300位明星体验并主动推荐闪送,包括吴秀波、刘昊然、刘涛、王宝强、郑恺、王凯等一线明星,他们通过主动发微博、录制视频等形式向用户推荐闪送APP。
在2017年第三方调研机构发布的行业调查中,闪送以9.74分的用户平均满意度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同城速递平台。基于良好的用户口碑,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与闪送合作,招商银行、华大基因、SKP、周大福、国美、便利蜂、新辣道、麻辣诱惑等企业均选择闪送为指定的同城速递服务合作方。
『贰』 从华大基因出来的人都去做什么了
不是华大人,但同华大合作期间在华大呆过。下面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作为一个对华大有一定了解的人,我有话要说,华大研究其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组织。华大(华盛顿大学)研究海龟的成立,为了给年轻人一个机会,是已知的,除了董事会经验丰富的首席执行官和哥哥,一组人员都比较年轻,有很多明星的生物信息,大学生,甚至高中生在工作人员的分析。
华大的科技服务最近完成了融资,但将有国有资产剥离的一些问题,个人认为不是很乐观。
『叁』 华大基因一年半估值缩水38亿是怎么回事
金陵晚报消息,作为基因领域的龙头企业,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大基因)的招股书于3月14日晚间更新,并再度叩关A股。从相关数据看,虽然这家公司一度被VC、PE挤破门槛,但在后起之秀的追赶下,所谓“神一般存在”的评价已大打折扣。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按照公司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华大基因目前总股本3.6亿股,公司拟募资17亿元,发行股票数量不低于4000万股。简单测算,公司IPO募资计划中的估值为42.5元/股,其目前总估值约为153亿元。相比一年半以前,估值缩水38亿元。
基因界的腾讯还是富士康?
这固然与投资机构起初的盲目乐观有关,但从财务数据看,华大基因的业绩也并非外界想象中那么光鲜。
招股说明书显示,华大基因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32亿元、13.19亿元以及17.11亿元,净利润分别达到5852.98万元、27205.52万元和35001.75万元。公司2015年净利增长3.6倍,这是因为公司前身华大医学于2014年12月启动与华大科技的重组,华大控股、华大三生园将其持有的华大科技合计57.6225%的股权评估作价对华大医学进行增资。
而根据此前公司披露的资料,2012-2014年,华大基因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95亿元、10.47亿元、11.32亿元,同期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8173万元、1.36亿元、2812万元,其中2014年净利润较上年下滑79.3%。对于如此大的业绩波动,华大基因此前并未在招股书中解释详细原因。而在这次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中,2014年的净利润变成了5852.98万元。
前述投资界人士推测,可能华大基因独立发展的业绩表现跟不上公司一路飙升的估值,控股股东才启动了2014年底的重组。
追溯过往,2010年,华大从美国基因测序仪器公司illumina购入128台高通量测序仪,使其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2013年,华大完成对美国测序仪生产商CG的收购,从而具备二代基因测序仪的生产能力。
这也导致市场上一直有两种声音:一说华大基因是“腾讯”,有着强大的生物学领域创新技术;一说华大基因是“基因界的富士康”,一家基因测序的来料加工企业而已。
竞争对手正在谋求上市
近些年,基因市场被投资界热捧,竞争程度也在加剧。
招股说明书显示,在华大基因2016年销售额排名前五的大客户中,美年大健康位列第二大客户,采购额5739.55万元,占比3.35%。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体检机构之一,美年大健康对基因检测服务有旺盛需求。然而,《金证券》记者注意到,美年大健康旗下已经自设基因检测服务公司美因基因,并且已经在2016年11月顺利融资1.67亿元。
此外,华大基因收入来源最高的是生育健康类服务,2016年该板块收入达9.29亿元,占比54.62%。而在生育健康类基因检测服务中,贝瑞和康一直被视为华大基因有力的竞争对手。巧合的是,贝瑞和康也在谋求上市。据上市公司*ST天仪(原天兴仪表)2017年3月9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贝瑞和康2014年、2015年、201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34亿元、4.46亿元、9.22亿元;2014年、2015年、2016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0.36亿元、0.37亿元、1.42亿元。
可见,贝瑞和康2016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比2015年增长285.63%。另外,在主要的生育健康类基因检测服务方面,贝瑞和康9.22亿元的营收已经接近华大基因的9.2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证监会就华大基因《招股说明书》发出《问询函》,总共提出了59个疑问要求华大基因解释。证监会表示,华大基因历史上重组较多,主要通过收购股权和资产的方式,将华大控股下属一些板块纳入发行人体系。因此,证监会要求华大基因说明:是否在资产、人员、机构、财务、业务等方面是否均独立于关联方。
对于外界疑问,《金证券》记者曾多次致电公司披露的公开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截至发稿,记者传送给公司邮箱的采访提纲也无人回复。
『肆』 现在投资哪类比较好基因链大家关注过吗
华大基因顶着“基因界腾讯”光环上市,谁能想到才一年多时间,就从资本追捧的独角兽沦为口诛笔伐的“毒角兽”,人们的信心是如何丧失的?
好事不会接二连三发生,坏事总会接踵而来!华大基因近段时间流年不利,各种负面消息缠身,股价从最高点261.99元跌到57元左右,这期间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而资本、研究机构力挺的力度越来越弱,究其原因的明星光环褪色,越来越多的人用别样地目光审视华大基因!
500
1/说好的高大上其实入行门槛低
华大基因的第一大股东是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原来的华大控股),这是一个业务庞大的公司,涉及基因、医学、农业、制造、健康等多个领域,上市的是比较赚钱的基因测序业务——基因测序是一个朝阳行业,天风证券医药研究团队认为2020年全球基因测序行业规模将超过120亿美元,而中国基因测序市场2020年将突破百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20~25%。
这么看华大基因不是符合高大上的人设吗?事情没这么简单!锌刻度(ID:beefix)调查发现基因产业链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是核心物料,由基因测序仪、特殊试剂、专利技术构成,中游是测序分析,用基因测序仪、特殊制试剂等分析采集的基因获得最终数据,下游是医院、第三方机构等渠道,它们负责提供用户的基因,很明显基因产业链含金量最高的是上游,其次是下游,中游最低,很明显华大基因处于行业的中游。
500
图/财富证券
换个角度看,基因产业链上游可类比英特尔、高通等芯片巨头,基因产业链下游可类比戴尔、联想、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知名电脑品牌、手机品牌,而基因产业链中游可类比的就是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2018年华大基因销售费用远远大于研发费用(销售费用为3.39亿元、研发费用为1.61亿元)、无形资产中的专利权金额(2.07亿元)一直没有增加,恰好印证了其“代工厂”的形象。
其实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也涉足了基因产业链上游,只不过这部分业务在非上市的华大智造公司中。2013年美国基因测序公司因业绩不佳被华大控股收购,后借助美国基因测序公司的资源成立了华大智造公司,陆续发展获得了自主生产国产基因测序仪的能力,可以说华大智造才是集团的“护城河”。
500
图/上市招股说明书
多家专业财经媒体证实华大控股正在为华大智造融资,估值为50亿美元约等于人民币345亿元,对标公司是上游龙头公司Illumina,后者股价约为328.1美元、市值约为482.31亿美元,净利润约为6.79亿美元。再看看华大基因,市值约为232.1亿人民币,还没有华大智造的估值高!如果有一天华大智造登录A股,投资者才会幡然醒悟之前自己买的不是“基因界腾讯”,而是“基因界富士康”,割韭菜也要讲基本法呀!
『伍』 有哪些靠谱的基因检测公司
目前国内有上千家基因检测企业,但是检测手法就五花八门啦。在肿瘤相关的基因检测发展好快,目前还没有进入医院系统,建议选择一些知名的企业像华大、基石生命、燃石等。
『陆』 a股中有和华大基因一样的股票吗
道富投资为您解答:
没有!
据公司人士介绍,华大基因现具备每秒运行157万亿次的超级计回算能力,数据存答储量达12.6PB,基因测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公司旗下子公司华大医学、华大健康开展了两轮融资,引来上百家机构的追捧。不过,对于何时上市的细节问题,华大基因方面委婉表示“目前不方便回应”。
据悉,华大基因旗下拥有科技、健康、农业、信息四大块资产,计划上市募集4亿美元,但目前尚未确定哪些资产将纳入上市公司。在健康方面,华大基因的基因测序产品为产前检测、宫颈癌筛查等健康服务。截至2013年3月初,华大完成近10万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柒』 基因检测十大公司排名有哪些
国内基因检测十大公司排名分别有华大基因BGI、贝瑞和康、药明康德、博奥生物、达安基因、华因康HYK、碳云iCarbonX、西比曼CBMG、中源协和、安诺优达ANOROAD,以下是较好的公司介绍:
1、华大基因BGI
华大基因属于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基因检测机构,成立于1999年从事高端仪器研发和制造以及基因组研发等领域在国内基因检测十大公司排名第一主要应用于资源保存以及医学健康等多个领域造福于广大市民。
是专门从事生命科学的科技前沿机构。以学、研、用为主的科研方式。涉及人类、医学、濒危动物保护等分子遗传层面的科技研究。
3、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属于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公司是成立于2000年主要以生物技术和制药以及医疗器材为一体的研发技术平台公司主要业务有生物分析、基因组服务、生物制剂生产、药物代谢等多个领域的研发与服务。
4、博奥生物
公司以生物芯片为核心技术平台,拥有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全国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所服务为一体的大医学完整产业链,并响应国家关于“预防为主”的健康方针,将现代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紧密结合,打造出集健康产品、健康管理和医疗康复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版块。
迄今,博奥生物在国内已经形成了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大型产业化基地,并形成了以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核心的产业化平台。
5、达安基因
达安基因属于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集临床检验试剂和仪器研发销售的一个生物医药公司。2004年在上海上市在国内基因检测十大公司排名第五拥有大量的医学专家以及专业的技术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
『捌』 为什么微软压赌自己的未来在人工智能
五年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或许还列属专业词汇。但五年后的今天,个性化信息推送,人脸识别,语音操控等,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入侵’到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并决定性地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BBC预测,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1190亿元人民币。此外,由AI带动的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产业的迭代与发展规模更是不可估量。
走在互联网最前端的BAT自然不会错过此等机遇。为此,笔者筹划三期特别报道,全面解析BAT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版图与最新进展。
今天,从已经通过微信、QQ等产品‘绑架’数亿用户的腾讯帝国说起。
在BAT中,腾讯的AI布局相对较晚,更多的是业务驱动,随后逐渐加大投入、全面开花,主要围绕三条路径展开:
...五年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或许还列属专业词汇。但五年后的今天,个性化信息推送,人脸识别,语音操控等,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入侵’到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并决定性地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BBC预测,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1190亿元人民币。此外,由AI带动的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产业的迭代与发展规模更是不可估量。
走在互联网最前端的BAT自然不会错过此等机遇。为此,笔者筹划三期特别报道,全面解析BAT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版图与最新进展。
今天,从已经通过微信、QQ等产品‘绑架’数亿用户的腾讯帝国说起。
在BAT中,腾讯的AI布局相对较晚,更多的是业务驱动,随后逐渐加大投入、全面开花,主要围绕三条路径展开:
1、基于腾讯的核心产品和技术优势,形成不同的业务体系在人工智能方面突破。
2、秘密组建专注于底层基础的研究团队与实验室,做长线技术积累。
3、闷声收购和投资一批优秀公司的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公司。
一、出钱圈地:偏向海外
在腾讯庞大的投资并购单中,多以泛文娱、医疗健康、游戏、汽车交通为主,针对AI类初创属于较小篇幅,但与主体领域交叉较密切。投资项目偏向海外地区,投资轮次多以天使、A轮早期为主。
近两年,腾讯披露的AI领域投资项目如下:
1)Diffbot
Diffbot是一家位于湾区的数据公司,成立于2012年,主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机器’抓取网页关键内容,并输出软件可以直接识别的结构化数据。今年,腾讯与硅谷风投机构Felicis Ventures领头了Diffbot 1000万美元的A轮。
2)iCarbonX
iCarbonX中文名为碳云智能,由前华大基因董事合伙人王俊创立,其业务领域延续了华大基因的健康医疗,定位于生命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创建的数字生命生态系统的研究。
今天4月,碳云智能完成近10亿元的A轮融资,腾讯、中源协和及天府集团为主要投资方。
3)CloudMedx
CloudMedX是一家医疗健康数据收集和分析服务提供商,从众多医院实时收集不同病患的数据,经处理分析后向医疗机构提供符合 HIPAA(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的健康预测和分析。CloudMedx 将原始病患数据经过分析后可以反映一些病症的发展趋势、发生模式、偏差以及预测可能性结果,从而为临床治疗和早期检测诊断提供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参考。
2015年5月,腾讯向CloudMedx注入630万美元天使轮投资。
4)Skymind
Skymind 是由Adam Gibson于2014年6月份创建,主要业务为开源项目DeepLearning4j。Skymind公司主要是为那些使用 DeepLearning4j的公司提供支持服务,同时将深度学习整合到Hadoop系统,用户存储、处理、以及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
2015年 4月,腾讯向Skymind注入数百万美元天使轮投资。
5)ScaledInference
Scaled Inference成立于2014年,由两位前谷歌工程师创立。是一家面向所有个人的云计算服务。开发类似Google等公司内部使用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并把它发展成一种任何人都可使用的云计算服务。
2014年7月,腾讯投资Scaled Inference。
6)搜狗
这一桩投资案可追溯到2013年。腾讯以4.48亿美元战略入股搜狗,并将旗下的搜索和QQ输入法并入搜狗现有的业务中,新搜狗将继续作为搜狐的子公司独立运营。
腾讯当时的投资更像是3Q大战的延续,以及基于自家搜搜业务不见起色的背景。但在随后几年的发展中,搜狗也逐步由搜索和输入法的产品公司,衍生为语音智能和大数据公司。
此外,腾讯高级副总裁姚星曾对外表示,他和腾讯的投资并购部已经达成共识,开始大量考察美国的机器学习平台类创业公司。一则中国这类技术公司不多;二则收购这种公司可以快速补足腾讯在算法领域的不足。
二、基础研究:分散各地
在基础研究领域,腾讯结合微信、QQ、金融等主要业务优势与领域方向,配设了不同的实验室与业务团队。在服务自家业务的同时,还推出了相关领域的行业产品。
1)香港:WHAT LAB
相比北京、杭州云集的高校资源,更为年轻的深圳稍显单薄。在去年底,腾讯跨海牵手港科大,低调地成立了‘微信-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英文简称WHAT LAB。以人工智能为主要研究方向,旨在改善用户的生活服务体验,借助大数据拓展机器学习的边界。
此外,腾讯基金会捐赠了1000万元在推进香港科技大学科研创新,并透过双方的深入合作搭建产学研沟通互动的有效平台,共同推进应用成果转化。
2)上海&合肥:优图实验室
腾讯优图隶属于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2012年逐步成立,分设在上海与合肥两地。专注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业务落地。
经过数年发展,腾讯优图逐步积累了人脸检测、五官配准、特征提取比对及活体检测等世界顶级的人脸技术。结合语音、唇语及面部表情,‘优图人脸识别’可对照片、视频及人头模型等攻击进行立体化防范。
6月,在国际权威人脸识别数据库LFW上,优图以99.65%的成绩刷新纪录,超过Linkface、Face++、Facebook及Google等顶尖团队。
上海团队已为腾讯超过五十个业务提供图像技术支持,技术主要服务QQ空间、水印相机、天天P图等产品落地。合肥团队的相关技术则主要为天天P图、魅拍等产品中服务,擅长图片美化、人像美容美妆、图像识别和各种滤镜技术。
3)北京:微信模式识别中心
在推动微信新技术和功能研发的核心团队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位于北京的研发团队,其源于原腾讯研究院,腾讯研究院解散之后,一部分人归入到微信部门。外界的认知是这是一个做‘模式识别’研究的团队,最早于2010年9月成立,现在叫微信北京研发中心。
团队研究方向有语音识别、图像分析、语义理解、微信大数据挖掘等,其研发成果广泛应用于微信和腾讯其他产品中。对外提供的服务有微信语音识别、图像分析、音频指纹、微信语义客服机器人等,日服务量达到数千万。目前致力于创建微信对话机器人的平台,更智能连接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
实际上,这个团队所做的事情,大部分微信用户都用到过,比如微信里面的语音转文字、声纹识别、电视节目中的摇一摇等。
‘虽然这些新功能看似比较简单,但背后的技术沉积需要挺长的时间’,一位前腾讯员工称,‘底层技术要沉寂几年的时间,应用层的实现则会短很多。’
4)智能计算与搜索实验室
腾讯智能计算与搜索实验室成立于2015年,据介绍,专注于搜索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四大研究领域。
实验室主要组织了技术与工程事业群里有学术志向的员工参与研究工作,同时与哈工大,中科大等高校展开合作,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微信、QQ、QQ音乐、QQ视频等产品中。搜索部门主要关注自然语言识别。通过腾讯云,该实验室的两大产品云搜和文智已经开放给行业使用。不过,近期该试验室对外披露的项目与进展较少,官方网页无法打开。
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腾讯人工智能研究院将于近期成立。
三、落地业务:自家产品与行业用户
BAT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更多以商业需求驱动,腾讯也不例外,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漫无目的研究和不必要的失败,但其技术与产品也难以实现较大程度的创新和突破。
1) 微信:前封杀‘小冰’ 后推出‘小微’
微信事业群主要围绕人机互动领域的拓展,同时也植入了图像和语音识别等技术。
一年前,微信上曾因‘泄露隐私、诱导用户拉群、注册垃圾账号’等为由封杀微软小冰聊天机器人。微软写过多封公开信表示强烈不满。双方剑拔弩张,一度还传出了‘微软要在平台上封杀QQ’的谣言,但是最后事情不了了之。
一年后,微软‘小冰’回归了微信平台。此外,微信也推出了智能机器人‘小微’,用户可以用自然语言与之沟通,解决此前语音助手智能机械应答的短板。
据官方介绍,与普通语音助手相比,‘小微’与用户沟通不再是一问一答形式。借助微信平台近6亿的日活跃用户资料,‘小微’可以结合用户个人特点和社交好友及日常习惯来给出更贴近用户的结果。
此外,小微还和微信支付功能‘牵手’,试图将微信平台上的购物、支付、打车等服务全部牵连在一起形成一个O2O的闭环商业体系。
当然,微信中语音转译文字,翻译等功能的实现也不乏背后语音智能技术的支撑。
2)云搜和文智
云搜和文智是前文提及,腾讯智能计算与搜索实验室的两块主要B端产品。
云搜可对公司内部各大垂直搜索业务进行高度抽象和整合,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定制服务。同时,它还具有联想词推荐、高级纠错、人工干预、按域检索、个性化分词等附件组建功能。
文智中文语义平台,则拥有较强的中文语义分析功能。基于它提供的API,用户可进行搜索、推荐、舆情、挖掘等语义分析应用,也能定制具有产品特色的语义分析解决方案。
3)其他业务
此外,优图人脸识别已应用至金融、安防与身份识别等领域。其中,在腾讯征信、微众银行、财付通的应用,让它可以结合消费、社交等情况对用户进行信用评估,加固身份验证的安全防线。这一技术甚至得到了官方认可,优图已牵手公安部所属的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开展下一步布局。
四、硬件平台:合作为主
在硬件的产品布局中,腾讯则主要通过自身平台的用户与流量优势,吸引合作为主,主要包括QQ物联、微信智能硬件、TOS+战略等三个平台。
1)QQ物联
如果说微信、QQ等产品旨在连接人,那基于设备端的QQ物联则是腾讯在连接‘物’上的努力与布局。
QQ物联是一个硬件的SDK,通过SDK或芯片模组,可实现设备的快速联网。2015年,QQ物联启动了‘亿联计划’将投入20亿的资源,在资金、流量、服务、培训、营销等方面针对合作对象进行扶持。利用腾讯全国20个创业基地和成熟完善的OPEN创业服务体系,通过免费接入、免费推广、免分成、云成本减免、QQ物联硬创投资基金等方式。
此前,QQ物联已与英特尔开展合作,联合发布了智慧居家养老照护平台,改变着传统养老医疗模式。今年初,与李宁、达芙妮推出了儿童蓝牙定位跑鞋。
2)微信硬件平台
实际上,早在2014年,微信就小试牛刀,试验过接入可穿戴设备。2015年8月,微信正式推出了空调、玩具、路由器、家居、电视、充值、健康、穿戴等八大行业的‘微信硬件行业解决方案’。
硬件厂商通过微信扫码即可连接设备,而用户通过微信服务号就能实现对设备的管理。目前,微信硬件平台已接入2400多个硬件厂商,设备激活量达到2500万。
3)‘TOS+’战略
TOS+战略由腾讯在2015年提出,分为‘TOS’和‘+’两个部分,TOS其实就是个基于Android,腾讯出品的手机ROM。
关于TOS已经不是新鲜新闻,早在2015年1月份,腾讯就已经开始邀请用户内侧这个ROM;据说3月份的版本仍然是基于Android 4.3开发。
而关于腾讯做手机ROM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2010年,几经辗转徘徊,中间经历了MIUI的兴起、也经历了点心OS这些玩家的陨落,用一位网友的话说这次腾讯再次操刀做TOS的原因只有四个字‘我不心’。
从2010年到2015年,腾讯先后推出过QQ Service手机、TITA手机系统,一直没有做起来。
TOS+中的‘+’正是让手机与智能硬件底层打通的一个延展OS,其关注的领域包括智能手表、微游戏机、虚拟现实产品三个领域。
TOS+的野心更像是做‘连接器’,而像血压仪、体脂仪以及智能家居的一些长尾产品已经分别由‘微信智能硬件’和‘QQ物联’这两个平台完成连接,只要打通标准,根本不需要腾讯再定义解决方案规则。
一方面,TOS+与二者共同构成了腾讯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布局,另一方面,它将改变不同智能硬件设备之间,因缺乏底层连接而相互独立的局面。QQ物联与微信硬件也将被整合在一起,走并行发展的道路。
五、结语
从公开的数据看,微信目前有超过6亿的活跃用户,每天还在产生大量的数据,转化为搜索和电商的用户,同时与用户行为匹配,庞大的用户基数与数据资料让腾讯成为一个具有极大的需求和可开发的AI‘金矿’。
通过不断发展自身业务、进行底层研发储备推进学研合一,让技术与数据快速得到验证,产生经济价值,同时通过加快对优秀公司的收购和合作步伐补足自身短板,快速进入赛道。
通过与网络、阿里的对比,腾讯的在人工智能的布局与技术优势仍缺乏较高的护城河,基于社交和通讯的生命线,在微信上的数据挖掘以及技术落地或许是腾讯的有利机会。
所以总的来看,腾讯在人工智能方面所干的事,还是辅助现在的产品和业务,比如在微信、移动支付等功能上加入人工智能的元素;基于人工智能本身憋一个大招的产品,还没有这样的典型产品,对腾讯来说,人工智能技术是润物细无声的产品体验进化推力。
『玖』 华大基因检测到底是不是骗人的
不是骗人的。
华大基因是一个专门从事生命科学的科技前沿机构。以学、研、用为主的科研方式。涉及人类、医学、农业、畜牧、濒危动物保护等分子遗传层面的科技研究。
2015年12月18日,证监会公布华大基因拟创业板上市《申报稿》,该公司上市保荐券商为中信证券(600030)。
(9)华大基因融资扩展阅读:
华大基因学院
华大基因学院致力于国际化开放办学,建立“以项目带学科 、带产业、带人才”、在实战中培养人才的新型教育培养体系,与多家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本、硕、博联合培养计划,涵盖非学历教育和公共教育,培养生物领域科研和产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机构愿景:打造跨领域教学平台,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生物科学和产业人才,建立适应新生命科学以及未来生物产业和生物经济发展的创新教育体系。
华大基因学院已和包括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在内的1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采用”2.5+1.5+X”或“3+1+X”的模式开展本、硕博联合培养,同时还与香港中文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奥胡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硕、博联合培养计划,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拾』 从华大基因出来的人都去做什么了
不是华大人,但是同华大合作期间在华大呆过。简单说说楼主关心的这些问题:
华大由一批在Wash U(华盛顿大学)留学过的海龟创办,以敢于给年轻人机会著称,除了董事会大佬年长有经验,CEO和一批高管都比较年轻,还有一批本科生、甚至高中生学历的明星生物信息分析人员。
待遇算生物行业里很好的,但和IT行业比就差的比较多了。扩张到3000人规模后,底层员工感觉升职难度比较大,个别表现优异当然还是有机会的。行业竞争比较激烈,离职率一直很高。
食堂以前是免费的自助,现在是刷卡制,分了多个食堂,但也还有按人头的自助餐,比较实在,但是口味和质量不用期待太高。
华大和深圳市政府关系十分好,大部分人员的深圳户口都可以解决。
深圳气候算是有一点海洋气候吧,夏天中午热早晚凉快,冬天比较暖和,唯一的缺点是春天太潮湿。
华大提供员工住宿,自己租房/买房,单位会给住房补贴,级别越高补贴越多。
技术部门的人际关系感觉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行政部门等等免不了勾心斗角,大企业嘛,呵呵。
华大的培训基本算是行业内最好的,这也是很多毕业生第一份工作选择华大,但是2-3年后会选择跳槽。
华大的科技服务最近完成了一次融资,但是上市的话会有一些国有资产剥离的问题,个人认为不是很乐观。
希望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