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R: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500
应收利息 50
投资收益 30
CR:银行存款 2580
2、 DR:银内行存款 50
CR:应收利息 50
3、DR:交易性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80
CR: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0
4、DR:应收利息 100
CR:投资收益 100
5、 DR: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
CR: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
㈡ 1.2015月至5月,甲上市公司发生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如下:(1)3月2日,以银行存款购入A上市
(1)
借:交易性抄金融资产800
投资收益袭 2
贷:银行存款 802
(2)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30
(3)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4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
(4)
借:银行存款825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810
投资收益 15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
贷:投资收益 10
㈢ 根据2015年新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是不是不计入资本公积了,都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吗
是的,改其他综合收益了
㈣ 2、2015年6月至8月,甲上市公司发生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如下: (1)6月1日,向D证券公司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800
投资收益内 2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容 802
借:银行存款 198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98
3.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
4.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0
5. 借:银行存款 825
投资收益 15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800
-公允价值变动 4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0
贷:投资收益 40
㈤ 为什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最后一步,要把原计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懂的朋友,帮忙举例说明一下
因为,在持有期复间的投制资收益没有确认,你在处置的时候,只是按照当时的收入和账面价值,计算出的是处置时点的投资收益,没有包含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
举例:2014年1月1日,花费100万银行存款,购入一项股票100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6月30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2万元/股。2014年12月31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1万元/股。2015年1月5日,出售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得到银行存款115万。
2015年1月5日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115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
——公允价值变动 10
投资收益 5
如果你不把原计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等于你只有5万的投资收益。但是,实际上你从取得到出售,一共有多少投资收益?(115-100=15万)
所以,需要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贷:投资收益 10
能明白吗?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可以再细问
㈥ 2015注册会计师《会计》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对出现问题、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贷款,明明预计无法收到利息,
这里是计算摊余成本的需要,这里不是说预计以后收不回利息,而是难以按时收回利息。
㈦ 中级财务会计 金融资产转为长期股权投资并且按成本法核算, 初始投资成本=原持有的公允价值计量的账
注:本章考题中涉及的部分综合题在财务报告章节予以统计。知识内点:长期股权投资容的范围(一)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
㈧ 有谁知道这个金融资产的会计题怎么做
答:2015年1月1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0 应收股利50 投资收益10 贷:银行存款1060
2015年1月6日
借:银行存款50 贷:应收股利50
2015年12月31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2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20
2016年6月6日
借:银行存款12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20 投资收益8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20 贷:投资收益120
㈨ 2015年金融投资理财骗局有哪些
举个例子:上海犹森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设下的骗局为:该网站修改客户的银专行卡号后不给属客户提款,理由就说:客户的银行卡号错误,如果要修改必须再次投入三倍的原投资额。客户当然不愿意继续被骗,该网站就冻结客户的帐户并且封号,客户连登陆帐户的权利也被剥夺了。所以,投入的资金全部被该网站成员瓜分了。试想,有多少客户投入资金后,因为不愿意继续被骗而被该网站封号,并且声称客户不是他们网站会员而被封号。
㈩ 某企业2015年年末的经营资产为1000万元,经营负债为300万元,金融资产为50万元,金融负债为
股权现金流量=股利分配-股利资本发行+股份回购
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利润-经营净投资
留存收益肯定不能算进去
你去看看财务成本管理企业价值那章的现金流量折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