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李红兵的个人简介
李红兵 导师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0/10 导师职称 副教授 招生-博士生 无 招生-硕士生 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1992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工程项目管理方向,获工学博士学位,为张寿荣院士指导的第一位博士。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在英国利兹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设项目管理系任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师从国际著名工程项目管理专家、利兹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设项目管理系主任N.J.Smith教授,并参与多项科研项目。 1992年至1999年,在中国五环化学工程总公司(原化工部第四设计院)、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从事结构设计及项目管理,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1999年至今在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6篇已被EI、ISTP检索。 研究领域 1.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融资 2.建设项目风险管理 3.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科研项目 1、湖北省建设厅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应用研究 2006.9-2008.9项目负责人 2、三峡建设总公司:三峡工程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2003.9-2007.3. 项目主要参加人 3、武汉市发改委项目:新江汉大学一期工程后评价,项目主要参加人 4、横向合同:工程咨询企业知识管理策略研究,2005.6-2007.12,项目主要参加人 5、校科研基金项目: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研究,2004.11-2007.2 项目负责人 6、国家建设部项目:钢结构住宅技术示范工程,项目主要参加人。
❷ j急需三峡工程项目融资案例分析题 我要交小组作业实在找不到答案大家帮忙
这个专业的东西很多哦,不好意思帮不了你了
❸ 至今,三峡工程总共投入了多少资金
1、根据报道,经来国家正式批准的自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静态总概算(1993年5月末价格,不包括物价上涨及施工期贷款利息)为900.9亿元。其中枢纽工程投资500.9亿元,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费用400亿元。三峡工程施工期长达17年,且其资金来源多元化,计入物价上涨及施工期贷款利息动态总投资,估算约为2039亿元。近年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物价稳定、利率下调,预测三峡工程总投资不会超过1800亿元。
2、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左岸12台,共表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包连续级船闸及早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❹ 三峡工程如何收回投资
“一江春水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水电站的主要收益就是“卖电”。杨亚说,三峡工程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集中体现于电力资产的价值。三峡电站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设计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加上已经投产发电的葛洲坝电站,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三峡水电站强大、清洁的可再生电能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电价输入华东、华中及广东电网,将产生稳定可靠的现金流。
截至今年4月底,三峡累计发电量超过1000亿度,国务院批准的三峡上网电价为每度0.25元,据此计算,发电总收入达250亿元。
三峡总公司的一份报告称,到2026年,三峡工程和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电站项目将全部竣工,三峡总公司水电装机容量将超过6360万千瓦,年发电量将超过3000亿度,仅水力发电业务年收入将超过600亿元。
三峡工程投资总额有望控制在1800亿元内,预计比概算2039亿元少用200多亿元。
国家宏观调控为三峡工程创造良好环境
三峡工程总投资概算为2039亿元,其中静态投资约为900.9亿元(包括水利枢纽工程概算500.9亿元和移民投资概算400亿元),建设期价差749亿元,贷款利息389亿元。
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认为,少用200多亿元客观上得益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近几年来物价、利率比较平稳,使动态投资减少。以建设期价差为例,当初进行动态投资测算时,预测每年的物价涨幅在5%-10%不等,但近年,物价持续走低,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大大低于预测的物价涨幅,这使三峡工程投资少用了140多亿元。同时,利率的持续下调,大幅降低了工程贷款利息,又节省了60亿元。
有关专家认为,三峡工程建设期间赶上有利的经济环境,证明国家决定兴建三峡工程的时机十分恰当,抓住了最佳的发展机遇。
曹广晶说,在大环境有利的情况下,三峡工程在10多年的建设过程中,精心施工,严把质量关,没有出现大的失误,这也是三峡工程少花钱的一个原因。
科学规范的管理守住静态投资“底线”
三峡总公司计划发展部负责人赵健强说,静态投资是一个“本”,控制不住就会使概算成倍增加。特别是三峡工程规模巨大、工期长达17年,如果不用科学的管理守住静态投资的“底线”,必然导致国家不断“调整概算”,极易陷入“投资无底洞”。
赵健强说,在实践中,三峡总公司探索出“一种模式、两套价格体系”为核心的科学管理体系,守住了水利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500.9亿元的“底线”,这是三峡工程省钱的重要原因。
“一种模式”即“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管理模式。三峡总公司根据国家核定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500.9亿元的额度,按照分标段项目的划分和总量控制、合理调整的原则,编制业主单项执行概算和业主总执行概算,作为对工程静态投资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的主要手段。同时,按照计划工程量,当年国家公布的物价、利率、汇率、税收等政策引起的造价变化,以及设计优化、修改或自然因素等引起的造价变化,分年度进行动态投资管理,以确保资金少投入、多产出,降低工程成本,从而达到控制总投资的目的。“两套价格体系”即在投资管理中建立合同和执行概算两个价格体系,以概算为“尺子”,控制项目成本。
赵健强说,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与原先的设计相比新增了很多子项目。三峡工程质量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又需多花钱,一些项目优化设计也要多花钱。但是,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三峡总公司消化了多达88亿元的新增项目,没有突破静态投资的“底线”。
优化融资结构降低项目成本
针对三峡工程不同阶段的特点,三峡总公司实施分阶段、多渠道的融资策略,优化融资结构降低项目成本。
在使用银行贷款中,三峡总公司通过借新还旧、蓄短还长,不仅降低了融资成本,也增加了资金调度的灵活性。从1999年起,为避免发债资金一次到位产生的资金闲置,公司开始使用短期临时搭桥贷款,每年使用搭桥贷款的规模都在20亿元至30亿元之间。同时,还在国内银行间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争取贷款利率优惠政策。
从三峡二期工程开始,三峡总公司把发行企业债券作为一种重要筹资手段,共发行七期总额220亿元的三峡债券。发行期限3年至30年,有固定利率,也有浮动利率,付息方式有分年付息,也有到期一次偿还。2005年三峡债券加权平均年利率为4.61%,比国内同期商业银行贷款低1.65个百分点,与银行贷款相比,三峡债券累计已降低利息支出约10亿元。
据统计,由于进行贷款利率的公开询价,发行三峡债券,调整债务结构,采用商业承兑汇票方式结算等措施,仅2002年,三峡总公司就节约利息支出3702万元。
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18日电(记者江时强、黄豁)“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是大型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但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中,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抓住近年来物价、利率比较平稳等有利条件,建立健全投资控制体系,在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的同时,使工程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三峡工程投资总额有望控制在1800亿元内,预计比概算2039亿元少用200多亿元。
国家宏观调控为三峡工程创造良好环境
三峡工程总投资概算为2039亿元,其中静态投资约为900.9亿元(包括水利枢纽工程概算500.9亿元和移民投资概算400亿元),建设期价差749亿元,贷款利息389亿元。
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认为,少用200多亿元客观上得益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近几年来物价、利率比较平稳,使动态投资减少。以建设期价差为例,当初进行动态投资测算时,预测每年的物价涨幅在5%-10%不等,但近年,物价持续走低,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大大低于预测的物价涨幅,这使三峡工程投资少用了140多亿元。同时,利率的持续下调,大幅降低了工程贷款利息,又节省了60亿元。
有关专家认为,三峡工程建设期间赶上有利的经济环境,证明国家决定兴建三峡工程的时机十分恰当,抓住了最佳的发展机遇。
曹广晶说,在大环境有利的情况下,三峡工程在10多年的建设过程中,精心施工,严把质量关,没有出现大的失误,这也是三峡工程少花钱的一个原因。
科学规范的管理守住静态投资“底线”
三峡总公司计划发展部负责人赵健强说,静态投资是一个“本”,控制不住就会使概算成倍增加。特别是三峡工程规模巨大、工期长达17年,如果不用科学的管理守住静态投资的“底线”,必然导致国家不断“调整概算”,极易陷入“投资无底洞”。
赵健强说,在实践中,三峡总公司探索出“一种模式、两套价格体系”为核心的科学管理体系,守住了水利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500.9亿元的“底线”,这是三峡工程省钱的重要原因。
“一种模式”即“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管理模式。三峡总公司根据国家核定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500.9亿元的额度,按照分标段项目的划分和总量控制、合理调整的原则,编制业主单项执行概算和业主总执行概算,作为对工程静态投资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的主要手段。同时,按照计划工程量,当年国家公布的物价、利率、汇率、税收等政策引起的造价变化,以及设计优化、修改或自然因素等引起的造价变化,分年度进行动态投资管理,以确保资金少投入、多产出,降低工程成本,从而达到控制总投资的目的。“两套价格体系”即在投资管理中建立合同和执行概算两个价格体系,以概算为“尺子”,控制项目成本。
赵健强说,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与原先的设计相比新增了很多子项目。三峡工程质量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又需多花钱,一些项目优化设计也要多花钱。但是,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三峡总公司消化了多达88亿元的新增项目,没有突破静态投资的“底线”。
优化融资结构降低项目成本
针对三峡工程不同阶段的特点,三峡总公司实施分阶段、多渠道的融资策略,优化融资结构降低项目成本。
在使用银行贷款中,三峡总公司通过借新还旧、蓄短还长,不仅降低了融资成本,也增加了资金调度的灵活性。从1999年起,为避免发债资金一次到位产生的资金闲置,公司开始使用短期临时搭桥贷款,每年使用搭桥贷款的规模都在20亿元至30亿元之间。同时,还在国内银行间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争取贷款利率优惠政策。
从三峡二期工程开始,三峡总公司把发行企业债券作为一种重要筹资手段,共发行七期总额220亿元的三峡债券。发行期限3年至30年,有固定利率,也有浮动利率,付息方式有分年付息,也有到期一次偿还。2005年三峡债券加权平均年利率为4.61%,比国内同期商业银行贷款低1.65个百分点,与银行贷款相比,三峡债券累计已降低利息支出约10亿元。
据统计,由于进行贷款利率的公开询价,发行三峡债券,调整债务结构,采用商业承兑汇票方式结算等措施,仅2002年,三峡总公司就节约利息支出3702万元。
❺ 三峡工程总投资是多少钱
三峡工程的静态概算(1993年5月价格水平)为900.9亿元。预计到工程完工动态投资可控制在1800个亿元。比初期预测的2039亿少用200个亿。
❻ 三峡工程资金来源问题请教
各个地方都是不同的,你说的情况我都见过,基本上是以当地的经济实力做决定,后者居多
❼ 关于三峡综合效益和社会成本的论文,急急急
太多了,输入不下。我刚注册的网络,很想得到悬赏分呢,给我吧。我有知网的账号,可以借给你用;
三峡水利枢纽的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市上游40公里处,由拦江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等三部分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水电站为坝后式,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由升船机和双线五级船闸组成。
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在防洪方面,历史上长江洪灾频繁,荆江河段尤甚,“万里长江,险在荆江”。2000年以来,共发生过洪灾200多次,平均每十年一次。1870年的洪水,淹地 3万余平方公里,受灾人口近 200万,死亡 38万人。20世纪的1931年和1935年的洪水,均死亡14万多人。三峡工程建成后,可基本解除长江中下游的洪水威胁,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将由目前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洪水,配合临时分洪,可以避免毁灭性灾害的发生。
在发电方面,三峡水电站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其年发电量相当于目前全国总电量的 1/10,相当于 7座 240万千瓦的火电站和一个年产5 000万吨原煤的巨型煤矿及相应的铁路运煤能力。
在航运方面,可从根本上改善宜昌到重庆660公里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工程建成后,险滩淹没,航深增大,航道加宽,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将从目前的1000万吨增加到5 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左右。
总之,三峡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1992年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会议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决议同时要求,对已发现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妥善解决。目前,三峡工程建设的准备工作已经进行,进展情况如下:
一、组建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领导和执行机构
为了确保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1993年1月国务院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该委员会是三峡工程高层次的决策机构,由李鹏总理任主任委员,邹家华副总理、陈俊生国务委员及四川、湖北两省省长和有关同志任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钱正英副主席任顾问。
委员会成员包括: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水利部、电力部、民政部、中国科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局等20多个部门的负责同志。
委员会下设三个机构:一是办公室,负责三峡工程建设的日常工作;二是三峡工程移民开发局,负责三峡工程移民工作规划、计划的制定和监督实施;三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这是一个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这三个机构按照精干、高效、统一的原则已组建完毕,并已开展工作。
二、审查批准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枢纽工程)》,工程进入施工准备阶段
1993年7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十个专题组126位专家初审的基础上,审查批准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枢纽工程)》。这是三峡工程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与1991年批准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相比,有以下几项主要变化。
1.枢纽工程总工期17年,第11年首批机组发电,比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前1年。工程分三期进行施工,第一期工程(包括施工准备阶段)5年,以大江截流为完成标志;第二期工程6年,以首批机组发电为完成标志;第三期工程6年,以26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为完成标志。工程建成后,为观察库尾泥沙淤积对重庆港的影响,还需经过3年的观测后才能确定蓄水位能否达到设计高程。
2.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由68万千瓦调整为70万千瓦,与此相应,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平均发电量均有所提高。
3.枢纽工程概算(按照1993年5月末价格水平)为500.9亿元,比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枢纽工程概算(按1990年价格水平)增加202.9亿元。经专家组分析,初步设计报告与可行性报告中的各项实物工程量基本上没有增加,概算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物价因素引起的。
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的技术设计工作,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已全面展开,8个重要工程的单项技术设计可于1994年年底以前审定完毕。
自1993年7月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被批准后,三峡工程正式进人施工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坝区的征地移民、坝区的四通一平(即通电、通水、通讯、通路和平整场地)、对外交通、建设沙石料供应系统、进行部分基础开挖工作。这些工作都是为工程进人正式施工阶段创造必要的条件。1993年和1994年,施工准备工作已经或计划完成土石方开挖5 113.9万立方米,填筑2 437.4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 31.36万立方米。1993年工程投资 20亿元,1994年计划安排投资50亿元。
1994年是三峡工程全面开展施工准备的一年,关系到能否如期实现1997年大江截流,施工任务十分繁重。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组织各施工单位按照李鹏同志提出的“三个第一流”(即第一流的现代化管理,第一流的文明施工,创造第一流的工程质量)的要求,夜以继日地搞好施工准备工作,为适时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创造条件。
三峡工程准备工作一开始,李鹏同志就明确要求,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组织三峡工程建设,决定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工程项目法人(业主)负责制。作为三峡工程的法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要全面负责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建成后的经营管理,在国家确定的政策和工程初步设计范围内,负责资金的运用和债务的偿还,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程的主要项目都要引进竞争机制,采用招标的方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标,以控制工期,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到1994年4月底为止,招标、议标共46个项目,总合同金额为40.6亿元。参与投标的涉及全国各类建设公司,有水电、铁道、交通、解放军、武警部队,还有各省市的建设公司,是一次全国建设行业的大竞争和大协作。各中标单位已陆续进驻施工地点,开始了大规模机械化土石方开挖。
三峡工程严格实行全面的工程监理制度,到1993年4月底为止,通过议标的形式选择的11个监理单位,都已进驻施工现场。业主。监理、承包三方各自独立,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是三峡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的重要保证措施。
三、三峡工程资金的筹措
按1993年5月末的价格水平,枢纽工程概算500.9亿元人民币。输变电工程概算和水库移民安置概算尚在编制之中。
三峡工程投资虽然很大,但由于建设周期长,年度投资额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不是很大。以1993年为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2 000多亿元,三峡工程准备工作投资20.2亿元,还不到。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02%;1994年计划投资50亿元,约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0.4%。
从整体上看,三峡工程的资金自筹能力是比较强的。在施工开始第11年首批机组发电后,工程即开始有收人。工程17年完工,之后还有3年观察期,共计20年。在这个期间所发电量(5 079亿千瓦时)的收人,除可以解决工程后期所需的资金外,有可能还清工程所有的贷款本息。但发电前11年是纯投人期,也是整个工程建设期内资金平衡的困难时期。
按照国家已确定的政策,国家对三峡工程的资金投人主要有两项:一是全国每度电加价4厘钱,作为三峡工程的资本金,平均每年有20亿元左右,随着发电量增加,这部分资金还会相应增加。这部分资金体现了全国人民对三峡工程的支持。二是三峡总公司所属葛洲坝电厂的发电纯收人不再上交,完全用于三峡工程。这两项资金前11年共约283亿元,占资金需求的大部分。对部分缺口资金,除利用一部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外,正在探讨利用外资、发行国外债券等筹资方式。已有多家国际金融组织开始参与三峡工程国际融资方案的研究,其中世界上著名的美国美林集团、摩根财团、所罗门兄弟公司和日本野村证券公司等都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利用外资也要引人竞争机制,有关部门将对各家的条件进行比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经国家批准后实施,力争以比较低的成本筹措到所需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