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约翰肯尼迪简介
肯尼迪(1917~1963)
Kennedy,John Fitzgerald
美国总统(1961~1963)。生于1917年5月29日,卒于1963年11月22日。毕业于哈佛大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指挥的鱼雷艇被日本海军击沉,身受重伤,逃上敌后荒岛,后来率领士兵归队。29岁竞选众议员获胜,连任3届(1947~1953)。在国会里,他对内重视社会救济和平民福利,对外反对共产主义,支持冷战。对于杜鲁门一度压蒋介石与中共联合的政策表示不满。1953年他进入参议院,正值麦卡锡反共运动盛行之时,大批联邦公务人员以同情共产党的罪名遭到清洗,肯尼迪对此并无异议。1956 年写成《勇敢者传略》一书出版,获得普利策奖。50年代后期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委员;力主扩大援助非洲和新独立国家。他的政治观点逐渐左移 ,在民主党内的声望也逐步提高。1958 年连任参议员,1960年1月宣布竞选总统,以微弱多数击败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也是第一位信奉天主教的总统。他执政1037天,任职开始就遇到美国入侵古巴遭受惨败的事件。1961年6月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谈 ,以强硬 态度对待苏联要与东德单独签订和约的威胁。1962年10月发现苏联在古巴设置导弹,他下令对古巴施行封锁,迫使苏联撤出导弹装置。10个月后,美、苏、英禁止核试验条约签字。肯尼迪组织拉丁美洲争取进步同盟与和平队。他提出的大量削减所得税的立法以及扩大人权的立法,却推迟到他死后才得以通过。1963 年11月,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于1917年出生在马萨诸塞州布鲁克莱恩城。他从1961年1月20日到1963年11月22日担任美国总统,1963年11月22日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被暗杀。我不打算对肯尼迪生平的大多其它方面的情况加以叙述,部分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广为人们所熟知,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肯尼迪大部分的个人和政治活动与他列入本册没有多大关系。
从现在起到未来的一千年内,和平工作团、美洲进步同盟或猪海湾事件①都不可能深刻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肯尼迪的税务政策和人权立法看来也不会很重要。把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列入本册的原因只有一个:他是制订阿波罗计划的主要负责人。如果今后人类不会被彻底毁灭的话,我们完全可以确信,我们的月球之行从现在起甚至到今后的5000年中仍被看作是一个真正的重大事件,人类史上伟大的里程碑之一。
我将对登月计划的重要性稍加进一步讨论。难道我们不应该把主要功绩归于尼尔·阿姆斯特朗或埃德温·奥尔德林这样在月球上第一次留下足迹的人吗?假如我们以留名千古为基础给人排名次的话,这样做可能是正确的,因为我确实认为从现在起到今后的5000年中,更可能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是尼尔·阿姆斯特朗而不是肯尼迪。但是从影响的角度来看,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是完全不重要的。假如这两个人在阿波罗2号发射二个月之前不幸死去,当时还有很多名训练有素、才能非凡的宇航员来取代他们。
那么我们应该把功绩归于沃纳·V·布朗或对航天科学有过重大贡献的某个其他科学家或工程师吗?当然沃纳·冯·布朗象康斯坦丁·茨欧尔考维斯基、罗伯特·H·戈达德和赫尔曼·欧伯斯这样重要的先辈一样,为探索空间做出的贡献超出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但是执行阿波罗计划的政治决定一旦做出,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或任何一个由十个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对其成功会起决定性的作用。登月旅行的决定性突破不是一个独特的科学进展,而是事先做出的给该项计划拨款240亿美元的政治决定。
那么这项政治决定是怎样做出的呢?即使没有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不是迟早也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吗?但是我坚信当然无法做出绝对的肯定——最终会有某个政府为载人到月球旅行而拨款。当然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并不是不顾公众的反对来强行实施阿波罗计划的。
但是也没有来自公众的巨大压力来支持这样的一项宏大计划。假设在1959年或196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制定阿波罗计划并为其拨款的议案,而随后又被艾森豪威尔总统否决了话,那么也许可以说肯尼迪只是顺应了公众舆论的潮流。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许多美国人希望有某种空间计划,但是公众当中支持一个真正庞大空间计划的呼声并不是很高。事实上甚至阿波罗2号成功之后,公众当中对该计划所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论。当然自从1966年以来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预算有了猛烈的下降。
因此不难看出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的领导才是使阿波罗计划开始实施的真正原因,是他在1961年5月使美国做出在“本年代结束以前”发射一架载人飞船登月的保证;是他从国会得到资金并且是在他的领导下制订出了计划。人们可能会相信登月计划迟早总会制订出来(这是不能完全肯定的),但是肯尼迪是实际上制订出了这一计划的人。
当然有些人仍会感到阿波罗计划只不过是一项耗资巨大、收效甚微的工程,实为无足轻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迹象表明会把1969年7月20日(实际在月球着陆的日子)的周年纪念日作为全国的节日。但是我们也许记得虽然在十六世纪并没有庆祝哥伦布的节日,但是在一个新时代开始的今天它却成了人们庆祝的节日。
即使阿波罗计划后继无人,它也将永远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之一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但是我认为阿波罗事业终究会继往开来,遨游太空在将来所起的作用比过去要大得多。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会感到阿波罗2号之行会象哥伦布穿越大西洋一样,在人类史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①猪海湾事件(Bahia de los Cochinos):1961年4月17日由1200名反卡斯特罗的古巴流亡分子从古巴西南海岸发动的一次未遂入侵事件。因为这次入侵是由美国政府资助和指挥的,所以使已经敌对的美古关系进一步恶化,使国际冷战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
㈡ 什么是肯尼迪诅咒,这么恐怖
是指美国肯尼迪家族的一系列悲剧事件。由于这些事件与肯尼迪家族有高度关联,因而在民间有“肯尼迪诅咒”的说法。这种都市传说后来被各种媒体提及。肯尼迪家族曾遭遇了许多悲剧事件,被称为“肯尼迪诅咒”。其中包括罗斯玛丽·肯尼迪的前脑叶白质切除术、约翰·肯尼迪与罗伯特·肯尼迪的刺杀事件、备受争议的查帕奎迪克岛事件(Chappaquiddick incident)以及四次飞机失事(小约瑟夫·P·肯尼迪、凯瑟琳·卡文迪什、爱德华·肯尼迪、小约翰·F·肯尼迪,除爱德华外都因空难而丧生)等非正常死亡。肯尼迪家族成员非正常死亡如下:
1944年 小约瑟夫•肯尼迪
二战中死于飞机失事
1948年 凯瑟琳•肯尼迪
死于飞机失事
1963年 约翰•肯尼迪的第三个女儿阿拉贝拉•肯尼迪
出生两天后夭折
1963年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
遇刺身亡
1968年6月6日 美国总统候选人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
在竞选总统期间遇刺身亡,终年42岁
1984年 戴维•安东尼•肯尼迪
吸服用吸可卡因过量身亡,终年28岁
1997年 迈克尔•肯尼迪
滑雪时意外撞树导致死亡
1999年 小约翰•肯尼迪
死于飞机失事
2011年 卡拉•肯尼迪
运动后,心脏病发猝死,终年51岁
2012年 玛丽•肯尼迪
上吊自杀
肯尼迪诅咒是指肯尼迪家族各成员不幸的命运,这些不幸的命运好像诅咒般,让世人匪夷所思,也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家族历史。另有同名书籍《肯尼迪诅咒》。
㈢ 为什么说肯尼迪家族是美国唯一的皇族呢
肯尼迪家族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惟一的“皇族”。人们这样认为并不是由于肯尼迪家族的财富和政治地位,而是因为围绕在这个独特家族周围的高贵荣耀。从“二战”时的一个海军军官,到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5任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是这种荣耀的化身。
肯尼迪废止了种族隔离制度,建立了和平军队,并成功解决了古巴导弹危机。不幸的是,肯尼迪于1963年11月在达拉斯遇刺身亡。作为一个充满精力、富于吸引力的总统,他无疑是美国精髓的代表。
名言:“不要问你的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一问你为你的国家做了什么。”
肯尼迪家族是从爱尔兰来美国的移民后裔。1848年一个名叫帕特里克·肯尼迪的穷苦爱尔兰人乘船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波士顿,这年他才26岁。他很快在一个制桶厂找到了工作,挣了一些钱后就安顿下来娶妻生子。十年后因染上霍乱去世,照料家庭的责任由他的遗孀承担。过了一些年这个家庭中唯一的男孩子帕特里克·约瑟夫长大成人。为了急于挣钱养家,他退学去码头当了搬运工,干活积了点钱后开了一家啤酒馆当起小老板,做起了发家致富的美国梦。帕特里克·约瑟夫很会做生意,酒馆生意日渐兴隆。之后便开始涉足政治,竞选州议会议员成功后他又娶了富有的酒店老板的女儿玛丽为妻,生下了儿子约瑟夫·肯尼迪。帕特里克·约瑟夫很有远见,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他把儿子送进了哈佛大学。
一从哈佛大学毕业,约瑟夫·肯尼迪就下决心尽快挣钱,争取在30岁前成为百万富翁。到哪儿去挣钱?约瑟夫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想挣钱,你就必须弄清钱在哪里。”他选择了银行业作为生财的方向。在父亲的支持下他成为一家银行的董事长,并自称为是全美国最年轻的银行董事长。后来的一段历史是肯尼迪家族的发家史,约瑟夫从事各种投机买卖赚了不少钱。为了儿女们以后更容易进入社交界,他还把家迁到了纽约。
在积聚了几亿美元的资产后,约瑟夫开始留心政治活动,他特别关注着一个很有潜力的总统候选人。此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瑟夫以前就认识罗斯福,认定他就是国家所需要的领袖,而帮助他竞选也有助于自己进入政坛。于是约瑟夫开始帮助罗斯福筹集资金,还多次陪罗斯福去竞选旅行。不知什么原因在罗斯福当选总统后并没有委以他重任,只是任命他出任新成立的证券管理委员会主席,而约瑟夫看中的位子是财政部长。尽管如此约瑟夫忠心不减,1935年他“写”了一本关于竞选的书《我支持罗斯福》(实际是请一个记者执笔写成),然后再把书寄给罗斯福过目。罗斯福只回了一封短信:“书不错,我很高兴。”约瑟夫把这个只是张条子的回信当作至宝,装裱好挂在家中,一有客人来就夸耀一番。对约瑟夫的忠诚罗斯福给了他回报,1937年任命他出任驻英国大使。这对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徒的后裔来说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约瑟夫虽然精于赚钱,在政治上还很笨拙,当了不到三年外交官就被召回国,罗斯福没再任命他担任什么职务,他在政治上从此销声匿迹。但他并不甘心,他要让自己的四个儿子进入政界;在仕途上登上顶峰。
望子成龙
肯尼迪家族有一个长久怀有的梦想:总统之梦,这个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为美国的总统。约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祷时就暗暗发誓:我已登上了财富的最高峰,我要让儿子登上权力的最高峰。他们夫妇有9个孩子,在政治上有潜力的自然是4个男孩。这4个男孩是大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二儿子约翰·肯尼迪、三儿子罗伯特·肯尼迪、四儿子爱德华·肯尼迪。根据他自己的经验,约瑟夫知道要让儿子有地位,必须先有钱,让他们永远不必为生活担忧。他设立了一些信托基金,提供给孩子们和妻子每人2000万美元。
在父亲的心目中,四个儿子中最有资格成为总统的是大儿子小约瑟夫。但无情的战争打碎了他的如意算盘。在对德战争中小约瑟夫参军成为飞行员,1944年奉命去炸毁纳粹德国的V-1飞弹发射架。在执行任务时,他驾驶的飞机因故障在英国上空爆炸,他和副驾驶被炸得粉身碎骨。这是以后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所遇到的第一个灾难。两个星期后又传来噩耗。二女儿凯瑟琳新婚不久的丈夫英国人哈廷顿勋爵在法国作战时遭德国枪手狙击中弹身亡。几年后孀居的凯瑟琳有了新的男友英国人菲茨威廉伯爵。1948年5月13日两人租用一架小飞机去法国度假,在山区遇大风双双坠机身亡。
在长子遇难后,家中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二儿子约翰·肯尼迪身上。按照约翰·肯尼迪后来的说法,“我的哥哥约瑟夫是一家中从政的当然人选。如果他活着,我会继续当作家。如果我死了,我弟弟会当参议员。如果他出事,我的另一个弟弟会为我们去竞选。”子承父业,弟承兄业,就像一幅前仆后继的从政序列图。 答案补充
约翰·肯尼迪政治上最大的成功是在1960年当选美国总统。他的父亲约瑟夫是实现总统梦的总策划、总导演,他拿出大量的金钱调动新闻界、出版界,狂轰滥炸般地宣传他的儿子。他儿子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在约翰·肯尼迪组阁时,老父亲让他把弟弟罗伯特安排到内阁中去,罗伯特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司法部长一职。这是肯尼迪家族政治上的巅峰时刻。
遇刺之谜
在当选总统没多久,杰奎琳为新总统生了个儿子,他就是这次遇难的小约翰·肯尼迪。肯尼迪总统在飞机上得到这个喜讯,一时沉浸在中年得子和入主白宫的双重喜悦之中。
时间过得真快,不到三年肯尼迪又要为竞选连任奔忙。1963年11月22日,他们夫妇到达拉斯城为连任拉选票。中午12点30分,从街旁一座大楼射出的子弹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打碎了他的脑壳,肯尼迪被刺身亡。三天后是小肯尼迪的三岁生日,人们不断祝福地:“生日快乐!”“长命百岁!”又有谁能预测到他会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死于非命。
答案补充
据说开枪打死肯尼迪的凶手是个叫奥斯瓦尔德的美国人,可是他在被审时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说:“我是替罪羊。”两天后在押解途中奥斯瓦尔德被一个名叫鲁比的夜总会老板开枪打死,鲁比被逮捕后在狱中又死于癌症。为调查这一谋杀事件,美国政府任命了一个调查委员会试图弄清真相。这个委员会的调查结论认为谋杀行为是奥斯瓦尔德一人所为,并没有其他特殊的背景。30多年来许多人不满意这一结论,对肯尼迪的死因作出种种猜测。有人认为在行刺时另有枪手埋伏在附近射击,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至于背后的操纵者,说法就更多了,有古巴流亡者、古巴特工人员、中央情报局、黑手党。苏联情报机构等各种说法。
灾难接踵而至肯尼迪总统遇刺后,担任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成了肯尼迪家族的当家人。他的妈妈轻声对他说;“孩子,现在轮到你了” 1968年罗伯特决定参加总统竞选,肯尼迪家族似乎有可能再产生一位总统。不幸的是在一次公众集会上,有个年轻人对他头部开枪,罗伯特死在医院中。凶手是个叫瑟汉的巴勒斯坦难民,他讨厌罗伯特强烈的亲犹倾向。
答案补充
三个哥哥死于非命,爱德华·肯尼迪颀果仅存,他也在努力向政治巅峰冲刺,1969年当选为参议院民主党副领袖,有希望成为1972年总统竞选的热门人物。但在1969年7月发生的一件意外事件断送了他的前程。一天晚上他开车带着漂亮的金发姑娘科佩克内小姐回旅馆,在过一座小桥时汽车冲入河中。爱德华逃生,姑娘却死在车中,而且爱德华报案还很不及时。这一事件损害了肯尼迪家族的名誉,也使得爱德华不得不放弃竞选总统。
在肯尼迪家族的下一代中情况也相当不妙,有好几个人是疯狂吸毒的“瘾君子”,罗伯特·肯尼迪的儿子博比1983年还因吸毒被判刑。他的弟弟戴维更糟糕,第二年因吸毒送命。
本来这个家族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小约翰·肯尼迪身上。他仪表堂堂,很有人缘,有在政治上振兴肯尼迪家族的实力。甚至有人估计,只要他宣布出山竞选,能与他抗衡的人不会多。可是这次的空难事故差不多是断绝了肯尼迪家族最后的指望。或许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要把重新崛起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
答案补充 肯尼迪家族成员
约瑟夫·P·肯尼迪 肯尼迪家族缔造者,波士顿银行总裁,老婆是波士顿市市长女儿
约翰·肯尼迪 美国第35任总统,曾先后任众议员和马萨诸塞州参议员
罗伯特·肯尼迪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1964年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
爱德华·肯尼迪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1962年当选为马萨诸塞州参议员
卡罗琳·肯尼迪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女儿,卡罗琳基金会创办人
玛丽亚·施莱佛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侄女,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的老婆
㈣ 肯尼迪家族怎样进行财富的传承和增值如何做资产配置
肯尼迪家族有自己的家族办公室,来统一管理家族财富、协调家族事务等,并设立了为数众多的家族信托,以家族信托的名义持有家族资产,并以家族成员为信托的受益人,从而既保证家族成员的生活、教育所需,也能够避免家族成员挥霍败家,从而早就了肯尼迪家族近百年来长盛不衰。具体是如何做资产配置的,恐怕外界很难知晓,因为家族信托具有非常强的私密性,除了信托的当事人和税务机关之外,无需向其他人或者就够披露。
但愿能对拟所有帮助
㈤ 肯尼迪的父母为孩子们打下了哪些经济基础
肯尼迪兄妹9人从5岁起,每人每月领10美分的零用钱。每过一个生日长一次,到他们21岁生日时,每人都可以从父亲为他们建立的信托全中得到100万美元以上的收人,到45岁时,信托本金的一半将平均分给活着的孩子,他们每人可分得2000万美元。这样一笔财富使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去从事谋生以外的职业,但他们并没有多少选择生活和职业的余地,他们的父母已为他们选择好了生活的轨道,他们得用这些钱去实现父母的希望,达到他们的目的。
㈥ 肯尼迪家族的资料谁给我贴一个
肯尼迪家族是从爱尔兰来美国的移民后裔。1848年一个名叫帕特里克·肯尼迪的穷苦爱尔兰人乘船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波士顿,这年他才26岁。他很快在一个制桶厂找到了工作,挣了一些钱后就安顿下来娶妻生子。十年后因染上霍乱去世,照料家庭的责任由他的遗孀承担。过了一些年这个家庭中唯一的男孩子帕特里克·约瑟夫长大成人。为了急于挣钱养家,他退学去码头当了搬运工,干活积了点钱后开了一家啤酒馆当起小老板,做起了发家致富的美国梦。帕特里克·约瑟夫很会做生意,酒馆生意日渐兴隆。之后便开始涉足政治,竞选州议会议员成功后他又娶了富有的酒店老板的女儿玛丽为妻,生下了儿子约瑟夫·肯尼迪。帕特里克·约瑟夫很有远见,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他把儿子送进了哈佛大学。
一从哈佛大学毕业,约瑟夫·肯尼迪就下决心尽快挣钱,争取在30岁前成为百万富翁。到哪儿去挣钱?约瑟夫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想挣钱,你就必须弄清钱在哪里。”他选择了银行业作为生财的方向。在父亲的支持下他成为一家银行的董事长,并自称为是全美国最年轻的银行董事长。后来的一段历史是肯尼迪家族的发家史,约瑟夫从事各种投机买卖赚了不少钱。为了儿女们以后更容易进入社交界,他还把家迁到了纽约。
在积聚了几亿美元的资产后,约瑟夫开始留心政治活动,他特别关注着一个很有潜力的总统候选人。此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瑟夫以前就认识罗斯福,认定他就是国家所需要的领袖,而帮助他竞选也有助于自己进入政坛。于是约瑟夫开始帮助罗斯福筹集资金,还多次陪罗斯福去竞选旅行。不知什么原因在罗斯福当选总统后并没有委以他重任,只是任命他出任新成立的证券管理委员会主席,而约瑟夫看中的位子是财政部长。尽管如此约瑟夫忠心不减,1935年他“写”了一本关于竞选的书《我支持罗斯福》(实际是请一个记者执笔写成),然后再把书寄给罗斯福过目。罗斯福只回了一封短信:“书不错,我很高兴。”约瑟夫把这个只是张条子的回信当作至宝,装裱好挂在家中,一有客人来就夸耀一番。对约瑟夫的忠诚罗斯福给了他回报,1937年任命他出任驻英国大使。这对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徒的后裔来说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约瑟夫虽然精于赚钱,在政治上还很笨拙,当了不到三年外交官就被召回国,罗斯福没再任命他担任什么职务,他在政治上从此销声匿迹。但他并不甘心,他要让自己的四个儿子进入政界;在仕途上登上顶峰。
肯尼迪家族有一个长久怀有的梦想:总统之梦,这个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为美国的总统。约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祷时就暗暗发誓:我已登上了财富的最高峰,我要让儿子登上权力的最高峰。他们夫妇有9个孩子,在政治上有潜力的自然是4个男孩。这4个男孩是大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二儿子约翰·肯尼迪、三儿子罗伯特·肯尼迪、四儿子爱德华·肯尼迪。根据他自己的经验,约瑟夫知道要让儿子有地位,必须先有钱,让他们永远不必为生活担忧。他设立了一些信托基金,提供给孩子们和妻子每人2000万美元。
在父亲的心目中,四个儿子中最有资格成为总统的是大儿子小约瑟夫。但无情的战争打碎了他的如意算盘。在对德战争中小约瑟夫参军成为飞行员,1944年奉命去炸毁纳粹德国的V-1飞弹发射架。在执行任务时,他驾驶的飞机因故障在英国上空爆炸,他和副驾驶被炸得粉身碎骨。这是以后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所遇到的第一个灾难。两个星期后又传来噩耗。二女儿凯瑟琳新婚不久的丈夫英国人哈廷顿勋爵在法国作战时遭德国枪手狙击中弹身亡。几年后孀居的凯瑟琳有了新的男友英国人菲茨威廉伯爵。1948年5月13日两人租用一架小飞机去法国度假,在山区遇大风双双坠机身亡。
在长子遇难后,家中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二儿子约翰·肯尼迪身上。按照约翰·肯尼迪后来的说法,“我的哥哥约瑟夫是一家中从政的当然人选。如果他活着,我会继续当作家。如果我死了,我弟弟会当参议员。如果他出事,我的另一个弟弟会为我们去竞选。”子承父业,弟承兄业,就像一幅前仆后继的从政序列图。
约翰·肯尼迪政治上最大的成功是在1960年当选美国总统。他的父亲约瑟夫是实现总统梦的总策划、总导演,他拿出大量的金钱调动新闻界、出版界,狂轰滥炸般地宣传他的儿子。他儿子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在约翰·肯尼迪组阁时,老父亲让他把弟弟罗伯特安排到内阁中去,罗伯特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司法部长一职。这是肯尼迪家族政治上的巅峰时刻。
在当选总统没多久,杰奎琳为新总统生了个儿子,他就是这次遇难的小约翰·肯尼迪。肯尼迪总统在飞机上得到这个喜讯,一时沉浸在中年得子和入主白宫的双重喜悦之中。
时间过得真快,不到三年肯尼迪又要为竞选连任奔忙。1963年11月22日,他们夫妇到达拉斯城为连任拉选票。中午12点30分,从街旁一座大楼射出的子弹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打碎了他的脑壳,肯尼迪被刺身亡。三天后是小肯尼迪的三岁生日,人们不断祝福地:“生日快乐!”“长命百岁!”又有谁能预测到他会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死于非命。
据说开枪打死肯尼迪的凶手是个叫奥斯瓦尔德的美国人,可是他在被审时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说:“我是替罪羊。”两天后在押解途中奥斯瓦尔德被一个名叫鲁比的夜总会老板开枪打死,鲁比被逮捕后在狱中又死于癌症。为调查这一谋杀事件,美国政府任命了一个调查委员会试图弄清真相。这个委员会的调查结论认为谋杀行为是奥斯瓦尔德一人所为,并没有其他特殊的背景。30多年来许多人不满意这一结论,对肯尼迪的死因作出种种猜测。有人认为在行刺时另有枪手埋伏在附近射击,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至于背后的操纵者,说法就更多了,有古巴流亡者、古巴特工人员、中央情报局、黑手党。苏联情报机构等各种说法。好莱坞的大导演奥利弗·斯通1993年还拍了部叫《肯尼迪》的电影,暗示是美国政府内部的权力人物策划了这一阴谋。这部电影居然还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奖。看起来肯尼迪被刺的谜团短时期内还理不出个头绪。
肯尼迪总统遇刺后,担任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成了肯尼迪家族的当家人。他的妈妈轻声对他说;“孩子,现在轮到你了” 1968年罗伯特决定参加总统竞选,肯尼迪家族似乎有可能再产生一位总统。不幸的是在一次公众集会上,有个年轻人对他头部开枪,罗伯特死在医院中。凶手是个叫瑟汉的巴勒斯坦难民,他讨厌罗伯特强烈的亲犹倾向。
三个哥哥死于非命,爱德华·肯尼迪颀果仅存,他也在努力向政治巅峰冲刺,1969年当选为参议院民主党副领袖,有希望成为1972年总统竞选的热门人物。但在1969年7月发生的一件意外事件断送了他的前程。一天晚上他开车带着漂亮的金发姑娘科佩克内小姐回旅馆,在过一座小桥时汽车冲入河中。爱德华逃生,姑娘却死在车中,而且爱德华报案还很不及时。这一事件损害了肯尼迪家族的名誉,也使得爱德华不得不放弃竞选总统。
在肯尼迪家族的下一代中情况也相当不妙,有好几个人是疯狂吸毒的“瘾君子”,罗伯特·肯尼迪的儿子博比1983年还因吸毒被判刑。他的弟弟戴维更糟糕,第二年因吸毒送命。
本来这个家族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小约翰·肯尼迪身上。他仪表堂堂,很有人缘,有在政治上振兴肯尼迪家族的实力。甚至有人估计,只要他宣布出山竞选,能与他抗衡的人不会多。可是这次的空难事故差不多是断绝了肯尼迪家族最后的指望。或许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要把重新崛起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
㈦ 肯尼迪家族到底有什么秘密
肯尼迪家族当中的约翰肯尼迪作为美国总统,最后被刺杀,但是却找不到真正的凶手。一直以来,人们对这件事有诸多猜测,甚至有人怀疑约翰肯尼迪的间谍情妇是幕后黑手。
约翰肯尼迪的几个兄弟也是英年早逝,甚至有人传言肯尼迪家族受到了诅咒,这让肯尼迪家族的命运被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面纱。肯尼迪家族一定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没有遗忘,他们的故事依然被世界津津乐道。
㈧ 肯尼迪是如何在电台节目上回击杜鲁门的质疑的
1960年7月4日,肯尼迪请求并获准在电视节目时间安排了他的答辩。他轻松而又有信心地驳斥了杜鲁门的其他论点之后。重点驳斥了杜鲁门关于年龄问题的观点。他提出自己为国家效力18年的经历,表示愿意“让我们党和国家作为我的工作经验与能力的鉴定者,如果认为(通过选举)担任了14年重要职务还算经验不足的话,那么杜鲁门提出的10个姓名中只有3个,而全部美国总统中也只有少数几个人可算是经验丰富的,而20世纪的全部美国总统—包括威尔逊、罗斯福和杜鲁门在内,则都是经验不足的了,如果把44岁以下的人都排除在受人信托和负责指挥的职位之外,那就是说杰斐逊不应写《独立宣言》,华盛顿不应该指挥大陆军,麦迪逊不应该制定美国宪法”。他还说,在我们这样一个年轻的国家里,国会和各州首府都有年轻人任职,选民们有权要求有同样精力和活力的人在白宫任职,“因为有一个新世纪要去争取……一个和平友好的世界,一个充满希望和富饶丰裕的世界,我要美国带头走向这个世界。杜鲁门先生问我是否认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这使我想起100年前的亚伯拉罕·林肯。他那时还未当总统,在他受到老政客们的围攻以后,写下了这样的话:‘我看到暴风雨来了,我知道这是上帝的旨意,要是上帝指定一个位置,一份工作给我,我相信我已经准备好了。’今天,我对你说,假如这个国家的人民挑选我当他们的总统,我相信我已经准备好了。”
㈨ 我想了解一些信托责任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谢谢!
郎咸平演讲:信托责任与企业文化
2004年8月在上海炮轰格林柯尔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成为2004年度国内最富争议和最吸引眼球的经济学家。他在近期举行的“中国企业文化国际论坛”上进行的“信托责任与企业文化”的演讲引起了与会者强烈的反响。特在此实录郎咸平的现场演讲,以飨读者(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中国:信托责任缺失的企业文化
今天要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企业文化的问题。我们从英国讲起,为什么英国可以提私有化,中国为什么不可以。今天,在这个场合,我要告诉各位,这和企业文化有关。
在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有严格的奖惩措施,做得好的奖励,做得不好的严格查办。等到把国有企业的绩效做上去了,再把它拿到股票市场上去,转让给社会大众,中小股民。这是什么道理?这是藏富于民的道理。这是对国家民族的信托责任。因为国家的财富是由全体国民来分享的,而不是由一两个少数人来分享的。这样一个私有化的过程,是不会造成社会不安的,也没有造成政治动荡。从1533年,支撑整个英国的是拥有高度信托责任的企业文化。
再看我们的产权改革。当初,因为我们的国企的经营无效率,我们的政府要进行产权改革,国企的包袱过大,比如说,国企里有医院,有餐厅等等。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包袱,企业要发展是何等的艰难。而在我们的企业文化中,缺少信托责任的概念。
我常说的保姆理论,就是,我们家很脏,请个保姆来打扫,打扫干净了,漂亮了,家就变成她的了。保姆说:我每个月的工资400块,我对你家有功劳,我要买断你的股权。虽然我们家值100万,但由保姆来定价,保姆定价只是2000元,每个月出200块,10个月,保姆买断了我家的全部股权。这是为什么?因为保姆没有信托责任。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研究中国企业最感到痛心的地方(掌声)。
我们改革开放20年,20年以前是一个什么时代,是一个压抑创造力的时代。在开放20年后的今天,我们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但我发现,我们缺少一样东西。我们缺少法定的游戏规则。有人说,郎咸平这个教授特别推崇国有企业,可是,看到国有企业这样被践踏,我感到很痛心。
广东省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成功的地区,也是国际化的前沿。我们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你们会发现竞争越来越激烈。你的竞争对手不只是国内的企业,而是全球的优秀企业,比如说,通用电气等等。而我们的企业一定会进入职业经理人的时代,来和世界500强接轨。可是,如果人人都只是想着自己的好处,没有信托责任,谁敢把企业交给他?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现象,包括民工荒等等问题,其实,是我们的企业文化中,信托责任缺失的表现。
美国:信托责任生于严刑峻法
英国人的信托责任,创建了世界上最好的股票市场。在18世纪,大量的英国人移居到了美国,什么人去了美国?在英国混得不好的人,下层人士。这些人愿意放弃过去所有的一切,与过去的文化、家庭、朋友割断关系,远赴重洋,到另一片土地,过一种极端个人主义的生活。但是,这些人带不走英国的社会信托责任。
1929年前的美国,和今天的中国极为类似。怎么类似,我只要举出股票市场的例子。
美国证券交易法的第二章,对于1929年前的美国股市,做了相当清楚的描述。在这里,我给各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929年前的美国股市,由于这些极端个人主义的参与,有着大量的不正当交易,违规操作,向银行贷款炒股票等等,登峰造极的时候,造成了美国股市的大崩盘,美国经济大恐慌。因为,英国的信托责任并没有复制到美国。
但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转机。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他组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强权的政府,挽救美国的经济。有一个人,叫道格拉斯,他告诉罗斯福,挽救美国经济,重树美国的信托责任,只有靠严刑峻法,加强监管。这个话讲出来以后,舆论哗然。
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有他超人的第六感。罗斯福的第六感告诉他,严刑峻法才是振兴美国股市之道。所以,他接受了道格拉斯的建议。在1932年,罗斯福推出了两个在座的各位都非常熟悉的法案:证券法、交易法。这两个法案都要通过美国参议院的审核。第一个法案,证券法顺利通过。第二个法案交易法,打死通不过,
为什么?因为美国的华尔街群起而攻之,反对交易法。经过几次否决,相持不下。
罗斯福总统和华尔街代表举行谈判,“你们到底要求我做什么?你们才会允许交易法的通过。”华尔街的代表说,我们不喜欢监管。当时,美国公平交易委员会的首领叫兰德斯,华尔街非常不喜欢这个人。华尔街建议,成立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由华尔街指派人做证监会主席。最后,SET成立。第一任主席叫做肯尼迪,他的儿子是大大有名的约翰·肯尼迪,美国前总统。当时肯尼迪是美国最大的庄家,最大的幕后交易者,最大的股票操纵者。华尔街想,让这种人做主席,我们所有的庄家都可以放心了。我相信,当时罗斯福总统是含着眼泪签字的。因为他也许会想到,美国百年强大的基业可能就此会毁在他的手上。
但是,天佑美国。大家做梦也想不到,肯尼迪在当选了第一届美国证监会主席后,会翻脸不认人。他马上指派两个证监会副主席,第一副主席是道格拉斯,第二副主席是兰德斯。而在接下来的日子中,道格拉斯成为第二任主席,兰德斯是第三任主席。经过三届主席的努力,建立了美国严厉的监管制度。而这个制度之严厉,是你不可想像的,美国百年富强的基础就从此开始。你不是没有信托责任吗?我们就用法制培养你的信托责任。良心是不可靠的,只有靠严刑峻法,才有信托责任。
美国证监会的司法权利不是联邦法案赋予的,而是美国的宪法赋予的,任何对美国证监会的挑战都是对美国宪法的挑战。而且,美国证监会可以发传票,它的调查权利是无限制的。为什么?就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弱势团体,就是为了保护美国的中小股民。各位,知不知道,还有一个法案,叫反托拉斯法。托拉斯是什么,托拉斯就是信托基金,为什么要反信托基金,因为当时美国的信托基金都是美国的大家族垄断控制的,所以反托拉斯法就是反大家族法。透过美国的法制,藏富于民。
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复制了美国所有的制度,但是没有得到它梦想中的强盛,这个国家就是菲律宾。为什么?菲律宾复制了美国所有的制度,惟独没有复制美国的法律。
安然事件之后,在美国的晚间电视上,重复播出,犯罪的董事长、总经理被铐在一起游街示众。这样让美国的小孩子都知道,没有信托责任的严重后果,让每一个公民都知道信托责任的可贵。所以,正是这种信托责任,欧洲人、亚洲人都愿意把自己的家当放在美国股市。由严刑峻法产生的信托责任下,美国股市从1940年到1990年,50年间,它的回报率是每年7.6%加上银行的利息。
当你在美国,与保险公司业务员谈话的时候,他一定会告诉你,你在此投保100元,30年以后,你将获得年7.5%的回报。这是比对美国股市的回报,它可以长期担保你年年有这样一个回报。在一个有信托责任的股市你才能这么做。
我的亲身经历,1997年前,每个香港中文大学的首席教授,他的退休年金是2000万港元。1997年之后,三年之内,因为股票市场大跌,退休基金完全破产。所以,我如果现在退休的话,拿25块。这是一个活生生发生在香港的例子。为什么美国的退休基金可以保障美国的老年人,因为它有每一年都稳定的回报率。美国政府不遗余力的治理股市,是因为它是美国社会稳定的根基。如果美国的股市崩溃,美国的保险、退休基金马上联动崩溃。美国政府对证券市场监管如此之严厉,就是知道,如果美国的经济命脉被少数不法分子所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1997年12月28日,有一个香港人,姓廖,获知美国一只股票在元月2日要发布重大利好,他就坐飞机到美国。买了很多。而后,利好出来,股票大涨,他马上抛出,几天的时间,赚了几千万。在美国,股票卖掉要冻结一个星期。卖掉股票的第三天,调查人员敲门,就是这么快。廖先生马上跑到他的律师那里说,我赶巧了,随便买了一只股票,它就涨了。他的律师和他讲:廖先生,您错了。在美国,你现在要证明的是你不知道这个股票的内幕消息。可是,我问各位,你怎么证明?证明你“不知道”。证明不了吧。在美国就是这样,当你证明不了,你就是有罪。这和刑法不一样,刑法是假设清白,除非证明你有罪。而美国的证券交易法是,假设有罪,除非证明你的清白。我问在座的各位,请你证明上个礼拜看过电影。这个容易,你有人证,是吧?有票根。但是,你给我证明一下,上个礼拜你没有看过电影?你怎么证明?
所以美国的机构投资人为什么不敢操纵股价?因为当他卖出一只股票的时候,股价大幅上升,调查人员如果找他,他马上会拿给你看,厚厚的研究报告,我们做了哪些研究,这只股票是被低估的等等。而且,就算你买了,你要卖掉,还要等很长一段时间,逼得那些机构投资人,不得不做长期投资,这你们理解了吗?绝对不是因为他有良心,去年,香港股市,中国电信的股价被操纵,中国联通的股价被操纵,这是谁干的?这都是美国的机构投资人干的。为什么他们敢这么做?因为,香港没有像美国那样严厉的证券交易法。我不需要写一份报告。我爱怎么操纵就怎么操纵。
伟大的企业家造就有信托责任的企业文化
在这里,谈到企业文化问题,我要强调的是,企业文化必须要符合经济规律,一个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企业文化是走不长远的。我举个例子,很多人都说,德隆是我骂倒的。其实不是,你知道,德隆是什么企业文化吗?“产业整合,把握机遇,建成中国第一大民企。”像德隆这样的企业它所经营的是一个大型的多元化企业,业务互补,风险分担,才能创造一个稳定的现金流。而如果你的企业文化是要把握机遇,乘胜追击,就不能创造一个稳定的现金流。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对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把握机遇,积极进取”是不符合一个多元化的企业文化的。当你把一个企业做到多元化的时候,你所能喊出的企业文化的什么,只能是“稳定中求进取”(掌声)。
我用一个案例来说明。有一家摩托车厂,把所有的摩托车配件都交给二十几家配件厂去做,它只做组装的工作,到后来,这些小的厂家觉得有利可图,也都学会了,就找更小的配件厂帮自己做配件,也开始生产摩托车,并且以更低的价格出售。我们中国企业最喜欢降价,就是这样,把自己做死的。
所以我说这个企业文化不是创造出来的,不是我来听听课,回去我们就有企业文化了。一个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中,长期磨合出来的。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来比较德隆和美国通用的投资组合,美国通用的投资组合,是长短期随时互补,无国界人才的理念。这种企业文化才是有利于企业,有利于社会大众的企业文化。
伟大的企业家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在这次产权改革的大讨论中,我变成了“右派”,这真是好笑。我从小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接受资本主义的教育,怎么会是这样?难道郎咸平是个猪不成(笑声)。虽然我是有一点胖,为了保持身段是该减肥了。好,转回我们的话题。我不是一个大政府主义者。但我认为,法制的建设必须在政府的领导之下。大家知道,第一部大陆法案是谁创造的,是法国的拿破仑;日本最强盛的时候,它的法律是谁创造出来的,是日本的明治天皇。为什么?因为法制化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己在全世界跑了这么多个国家,我认为,亚洲只有两个国家是有决心要建立法制化国家的,一个是新加坡,一个是中国。有寻求法制的决心是重要的,有正确的思维更重要。当政府创建法制化之后,规范每一个个体的行为,我们每一个个体才能受到法制的保护。在中国目前的阶段,必须是政府主导的法制化建设。在这样的规范之下,每个个体尽情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造财富,我们集体的财富、国家的财富就会被创造出来。在这样的法制下面,才会出现韦尔奇这样的企业家。因为他会知道是谁给他的机会。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信托责任的灵魂。在普通法系的国家,在英国,在美国,它们的法律是看不见的,是没有法条的国家。你每赚的一百块,你该给谁给谁。而建立一个公正的游戏规则,是一个企业建立信托责任的基础。
有朋友问我说:有的企业家抱怨,把企业做好了还遭非议,这是为什么(掌声)?我说,你把企业做好了还遭非议,你不该检讨吗?(笑声,掌声),会问这句话,还是缺少信托责任,你对你的职工尽到了信托责任了吗?你把企业做好是应该的。问题是,你把企业做好的时候,你的信托责任做好了吗?
最后,我衷心的希望天佑中国,祖国昌盛(掌声)。
把分给我吧,求你了111!!!!!!!
㈩ 介绍一下肯尼迪家族!!!
肯尼迪家族是从爱尔兰来美国的移民后裔。1848年一个名叫帕特里克·肯尼迪的穷苦爱尔兰人乘船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波士顿,这年他才26岁。他很快在一个制桶厂找到了工作,挣了一些钱后就安顿下来娶妻生子。十年后因染上霍乱去世,照料家庭的责任由他的遗孀承担。过了一些年这个家庭中唯一的男孩子帕特里克·约瑟夫长大成人。为了急于挣钱养家,他退学去码头当了搬运工,干活积了点钱后开了一家啤酒馆当起小老板,做起了发家致富的美国梦。帕特里克·约瑟夫很会做生意,酒馆生意日渐兴隆。之后便开始涉足政治,竞选州议会议员成功后他又娶了富有的酒店老板的女儿玛丽为妻,生下了儿子约瑟夫·肯尼迪。帕特里克·约瑟夫很有远见,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他把儿子送进了哈佛大学。
一从哈佛大学毕业,约瑟夫·肯尼迪就下决心尽快挣钱,争取在30岁前成为百万富翁。到哪儿去挣钱?约瑟夫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想挣钱,你就必须弄清钱在哪里。”他选择了银行业作为生财的方向。在父亲的支持下他成为一家银行的董事长,并自称为是全美国最年轻的银行董事长。后来的一段历史是肯尼迪家族的发家史,约瑟夫从事各种投机买卖赚了不少钱。为了儿女们以后更容易进入社交界,他还把家迁到了纽约。
在积聚了几亿美元的资产后,约瑟夫开始留心政治活动,他特别关注着一个很有潜力的总统候选人。此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瑟夫以前就认识罗斯福,认定他就是国家所需要的领袖,而帮助他竞选也有助于自己进入政坛。于是约瑟夫开始帮助罗斯福筹集资金,还多次陪罗斯福去竞选旅行。不知什么原因在罗斯福当选总统后并没有委以他重任,只是任命他出任新成立的证券管理委员会主席,而约瑟夫看中的位子是财政部长。尽管如此约瑟夫忠心不减,1935年他“写”了一本关于竞选的书《我支持罗斯福》(实际是请一个记者执笔写成),然后再把书寄给罗斯福过目。罗斯福只回了一封短信:“书不错,我很高兴。”约瑟夫把这个只是张条子的回信当作至宝,装裱好挂在家中,一有客人来就夸耀一番。对约瑟夫的忠诚罗斯福给了他回报,1937年任命他出任驻英国大使。这对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徒的后裔来说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约瑟夫虽然精于赚钱,在政治上还很笨拙,当了不到三年外交官就被召回国,罗斯福没再任命他担任什么职务,他在政治上从此销声匿迹。但他并不甘心,他要让自己的四个儿子进入政界;在仕途上登上顶峰。
肯尼迪家族有一个长久怀有的梦想:总统之梦,这个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为美国的总统。约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祷时就暗暗发誓:我已登上了财富的最高峰,我要让儿子登上权力的最高峰。他们夫妇有9个孩子,在政治上有潜力的自然是4个男孩。这4个男孩是大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二儿子约翰·肯尼迪、三儿子罗伯特·肯尼迪、四儿子爱德华·肯尼迪。根据他自己的经验,约瑟夫知道要让儿子有地位,必须先有钱,让他们永远不必为生活担忧。他设立了一些信托基金,提供给孩子们和妻子每人2000万美元。
在父亲的心目中,四个儿子中最有资格成为总统的是大儿子小约瑟夫。但无情的战争打碎了他的如意算盘。在对德战争中小约瑟夫参军成为飞行员,1944年奉命去炸毁纳粹德国的V-1飞弹发射架。在执行任务时,他驾驶的飞机因故障在英国上空爆炸,他和副驾驶被炸得粉身碎骨。这是以后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所遇到的第一个灾难。两个星期后又传来噩耗。二女儿凯瑟琳新婚不久的丈夫英国人哈廷顿勋爵在法国作战时遭德国枪手狙击中弹身亡。几年后孀居的凯瑟琳有了新的男友英国人菲茨威廉伯爵。1948年5月13日两人租用一架小飞机去法国度假,在山区遇大风双双坠机身亡。
在长子遇难后,家中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二儿子约翰·肯尼迪身上。按照约翰·肯尼迪后来的说法,“我的哥哥约瑟夫是一家中从政的当然人选。如果他活着,我会继续当作家。如果我死了,我弟弟会当参议员。如果他出事,我的另一个弟弟会为我们去竞选。”子承父业,弟承兄业,就像一幅前仆后继的从政序列图。
约翰·肯尼迪政治上最大的成功是在1960年当选美国总统。他的父亲约瑟夫是实现总统梦的总策划、总导演,他拿出大量的金钱调动新闻界、出版界,狂轰滥炸般地宣传他的儿子。他儿子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在约翰·肯尼迪组阁时,老父亲让他把弟弟罗伯特安排到内阁中去,罗伯特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司法部长一职。这是肯尼迪家族政治上的巅峰时刻。
在当选总统没多久,杰奎琳为新总统生了个儿子,他就是这次遇难的小约翰·肯尼迪。肯尼迪总统在飞机上得到这个喜讯,一时沉浸在中年得子和入主白宫的双重喜悦之中。
时间过得真快,不到三年肯尼迪又要为竞选连任奔忙。1963年11月22日,他们夫妇到达拉斯城为连任拉选票。中午12点30分,从街旁一座大楼射出的子弹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打碎了他的脑壳,肯尼迪被刺身亡。三天后是小肯尼迪的三岁生日,人们不断祝福地:“生日快乐!”“长命百岁!”又有谁能预测到他会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死于非命。
据说开枪打死肯尼迪的凶手是个叫奥斯瓦尔德的美国人,可是他在被审时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说:“我是替罪羊。”两天后在押解途中奥斯瓦尔德被一个名叫鲁比的夜总会老板开枪打死,鲁比被逮捕后在狱中又死于癌症。为调查这一谋杀事件,美国政府任命了一个调查委员会试图弄清真相。这个委员会的调查结论认为谋杀行为是奥斯瓦尔德一人所为,并没有其他特殊的背景。30多年来许多人不满意这一结论,对肯尼迪的死因作出种种猜测。有人认为在行刺时另有枪手埋伏在附近射击,击中了肯尼迪的头部。至于背后的操纵者,说法就更多了,有古巴流亡者、古巴特工人员、中央情报局、黑手党。苏联情报机构等各种说法。好莱坞的大导演奥利弗·斯通1993年还拍了部叫《肯尼迪》的电影,暗示是美国政府内部的权力人物策划了这一阴谋。这部电影居然还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奖。看起来肯尼迪被刺的谜团短时期内还理不出个头绪。
肯尼迪总统遇刺后,担任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成了肯尼迪家族的当家人。他的妈妈轻声对他说;“孩子,现在轮到你了” 1968年罗伯特决定参加总统竞选,肯尼迪家族似乎有可能再产生一位总统。不幸的是在一次公众集会上,有个年轻人对他头部开枪,罗伯特死在医院中。凶手是个叫瑟汉的巴勒斯坦难民,他讨厌罗伯特强烈的亲犹倾向。
三个哥哥死于非命,爱德华·肯尼迪颀果仅存,他也在努力向政治巅峰冲刺,1969年当选为参议院民主党副领袖,有希望成为1972年总统竞选的热门人物。但在1969年7月发生的一件意外事件断送了他的前程。一天晚上他开车带着漂亮的金发姑娘科佩克内小姐回旅馆,在过一座小桥时汽车冲入河中。爱德华逃生,姑娘却死在车中,而且爱德华报案还很不及时。这一事件损害了肯尼迪家族的名誉,也使得爱德华不得不放弃竞选总统。
在肯尼迪家族的下一代中情况也相当不妙,有好几个人是疯狂吸毒的“瘾君子”,罗伯特·肯尼迪的儿子博比1983年还因吸毒被判刑。他的弟弟戴维更糟糕,第二年因吸毒送命。
本来这个家族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小约翰·肯尼迪身上。他仪表堂堂,很有人缘,有在政治上振兴肯尼迪家族的实力。甚至有人估计,只要他宣布出山竞选,能与他抗衡的人不会多。可是这次的空难事故差不多是断绝了肯尼迪家族最后的指望。或许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要把重新崛起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