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宝能系采取哪些措施完成收购万科
1、三次举牌,撬动现金240亿元
截至8月26日,宝能系已连续三次举牌。从宝能系举牌的7月初到8月底,万科市值在1600亿(现在是1460亿元,影响并不大,之前买入时基本都是1600亿元。)左右浮动。这意味着,每购进万科5%的股份,需用资80亿元,宝能系累计举牌三次,动用资金约240亿元。
目前,宝能系累计持股15.04%,取代央企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打破了万科近15年的股权平衡。
这里需要说一说所谓“宝能系”的背景。
代表宝能系举牌的,有两个账号:前海人寿、钜盛华。
宝能系的实际控制人是潮汕籍老板姚振华,他通过宝能投资(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钜盛华99%的股份,再通过钜盛华持股前海人寿20%的股份。
宝能系旗下有6大板块--综合物业开发、现代物流、商业运营、金融业、文化旅游业、民生产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地产和金融。前海人寿是宝能系在金融板块的重要桩脚,钜盛华是姚振华在资本市场操作时的“常用马甲”。
2、加杠杆,实际耗资约130亿元
即便宝能系腰缠万贯,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凑足240亿元巨资,也并非易事,更何况它还在资本市场多线作战,同时买进南玻、华侨城等。
加杠杆是关键。在运用融资融券、收益互换等工具后,实际现金支出可能只有130亿元。
也许你要问,这笔账是怎么算的?以下是计算全过程:
7月11日,第一次举牌,前海人寿集中竞价买入万科5%的股份。若以当时披露的中间价14.375元/股粗略估算,动用资金约80亿元。(成交均价13.28~15.47元/股,成交股数552,716,065。)
7月25日,第二次举牌,前海人寿集中竞价买入万科0.93%的股份,若以当时披露的中间价14.375元/股粗略估算,动用资金约15亿元。
钜盛华集中竞价交易买入万科0.26%的股份。另外,钜盛华还以收益互换的形式持有3.81%的股份。若以当时披露的中间价14.635元/股计,直接买入耗资约4亿元,收益互换部分杠杆以1:4计,收益互换部分耗资12亿元。
(前海人寿买入成本13.28~15.47元/股,钜盛华买入成本13.28-15.99元/股。前海人寿买入102,945,738股,占比0.93%。钜盛华买入28,040,510股,占比0.26%;以收益互换持有421,574,550股,占比3.81%。)
8月26日,第三次举牌,前海人寿竞价交易买入万科0.73%股份,钜盛华通过杠杆工具买入4.31%。若以8月26日13.25的收盘价计算,前海人寿直接耗资约10.6亿元,钜盛华融资融券部分耗资0.6亿元,收益互换部分耗资12亿元。
(公告没有披露买入成本。前海人寿竞价交易买入万科0.73%的股份,钜盛华通过融资融券的方式买入0.08%的股份,以收益互换的形式持有4.23%的股份。)
此处简单介绍一下宝能系所使用的杠杆工具。
一是收益互换,类似于此前热炒的配资业务。
某券商人士介绍,在使用收益互换工具时,机构只能使用现金来撬动杠杆,目前行业内很少使用股权、资产等。这意味着,宝能系目前动用的很可能仍是真金白银,手中的股权、房产等并未派上用场。
能撬动多大的杠杆,主要由标的物和市场情况决定,一般为1:3。(以万科为例,标的较好,杠杆可以适当加大,上述计算成本时,假设是1:4。)
使用时,券商会做一定对冲来平衡风险,双方约定时限,期满,券商收取固定收益,一般是8%左右的利息,机构收取浮动收益,即价差。后两次举牌,宝能系均动用了收益互换工具,公告称,“在收益互换合约中,钜盛华将现金形式的合格履约保障品转入证券公司,证券公司按比例给予配资后买入股票,该股份收益权归钜盛华所有,钜盛华按期支付利息,合同到期后,钜盛华回购证券公司所持有股票或卖出股票获得现金。”
二是融资融券,利息一般为8%,配资比例是1:1。
3、资金来源,宝能系“叩门”成本不低
从上述计算我们可清楚看到,前海人寿持股比例为6.66%,现金支出约105.6亿元;钜盛华持股比例8.38%,现金支出约28.6亿元。
前海人寿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海利年年、聚富产品两款万能险。万科公布的8月21日股东名录显示,前海人寿通过上述两款保险产品持股4.75%。另外,自有资金持股1.38%,0.53%股份的资金来源暂时不明。
前海人寿的“子弹”虽然多来自险资,但成本并不低。最近两月前海人寿披露的产品利率在5%~6%左右,除此之外,还需算上推广、管理等费用。
钜盛华的部分资金或来源于股票套现以及股权质押。去年,该公司在宝诚股份上套现约3亿元。今年7月,该公司又将公司股权分别质押给华润(深圳)有限公司、江苏银行深圳分行。
综上所述,从上述资金来源不难发现,宝能系的资金成本不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险资增持,所以它进入万科的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与生命人寿控股金地时有很大不同。
加之高风险、高利息的杠杆,以及收益互换的时间限制,宝能系能否长期持有,值得观察。
可是,宝能系此前的资本运作一向彪悍,比如抢夺深振业控股权时,将已买入股份全部质押继续增持。所以,我们认为,在姚振华还没有祭出“大招”之前,很难说他会不会继续买买买。
4、不动产,险资投资新兴趣
在业内看来,宝能系三次凶猛举牌万科,可谓孤注一掷。根据上述计算,前海人寿耗资近100多亿元。其中,约75亿是保险产品的资金,约22亿是自有资金,另有8亿资金来源暂不明。
土豪级别的保险公司到底多有钱?公开数据显示,保险行业去年全年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元,行业总资产已突破10万亿元。截至2014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高达9.3万亿元。
前海人寿2014年年报透露,报告期内,该公司总资产560亿元,其中涉及货币资金约43.8亿元,投资性房地产约25.5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约115.2亿元,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与长期股权投资三者总额近百亿元。
上述年报还提及,前海人寿截至去年底时旗下作为最大一笔负债项的“保户储金及投资款”约315.7亿元,负债总额约501亿元。
即使举牌生猛如前海人寿,但依上述众指标而论,前海人寿彼时资产负债率也已接近89.5%。
去年5月,中国保监会开始实施新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此前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险企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得以松绑,理论上,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比例提高至3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保监会所说的险资投资不动产,主要是指保险资金投资于土地、建筑物及其它附着于土地上的定着物。上述办法强调说,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不得使用各项准备金购置自用不动产或者从事对其他企业实现控股的股权投资。
也就是说,险资如果要控股一家企业,其资金来源中不得使用各项准备金,但并未提及使用其他资金。
上述通知也规定,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且重大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净资产。
来看看前海人寿。截至今年7月份,前海人寿披露信息,今年4月份其通过竞价交易系统购买中炬高新7250.5万股,占中炬高新总股本的9.1%,持有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约2.49亿股,占南玻集团总股本的12.01%。
此外,前海人寿参与了华侨城今年4月份的定增,该定增方案获批后将持股华侨城6.89%,拟参与南玻集团7月份定增1.12亿股,占南玻集团定增后总股本的4.99%。
具体落实到前海人寿,按照上述通知规定,经计算可知,其可供投资的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不得高于168亿元,且重大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应不超过大约59亿元。
这对前海人寿下一步举牌万科限制不小。增持至30%将是一个敏感点,按万科当前股价测算,继续增持5%需约65亿,10%需要约130亿,15%则近200亿。这对于已配资百亿增持万科的宝能系来说,压力山大。
总之,如果宝能系想要借第一大股东的身份控制万科,那么资金成本、杠杆时间以及账面资金,都将给它的目标带来阻碍。
❷ 姚振华到底质押了多少股权给金融机构
万科A13日稍晚发布公告称,钜盛华将万科3735.73万股无限售流通 A 股(约占总股本0.34%)通过质押式回购方式质押给了银河证券。今日稍早,中国南玻集团也发公告称,股东钜盛华将持有该集团无限售流通A股质押给银河证券,占南玻集团当前总股本的2.87%。
如果以南玻A在7月11日收盘股价(11.36元/股)以及四折的质押率测算,钜盛华此次质押股票给券商或可获得2.7亿元资金。但是公告没有提及钜盛华此次质押股票的用途和期限。
至于万科的股份,如果按照五折的质押率和7月11日的收盘价计算,此次质押约可获得3.4亿元。
宝能系通过这两轮股权质押,共补充了约6亿元资金。
股东股权质押的基本情况:
周三尾盘,万科A股突然发力,一改跌停颓势,一度拉涨1.88%,收涨1.1%。
近期,宝能系的融资活动多次受阻。宝能系旗下公司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笔26.2亿元的私募债临时取消发行,知情人士称,此事与交易所的审慎态度有关。
另外,安信基金于去年12月18日、今年7月7日先后备案“安信基金信心增持1号资产管理计划”和“安信基金信心增持2号资产管理计划”,托管行均为浦发银行深圳分行。后一个资管计划在投资范围中明确说明,主要投资于万科A二级市场流通的A股普通股。这被市场解读为,宝能系有弹药用于托市。
但是经过求证,由于浦发银行内部存在一定的疑虑,目前资管计划账户暂时不能交易。这也增加了宝能系资金链的不确定性。
由于信息不透明,外界难以掌握宝能系资金杠杆的全貌。宝能系实际控制人姚振华此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宝能系的杠杆率不超过2倍。但是根据监管部门初步测算,其杠杆应在4倍左右。但随着宝能系继续发债和质押筹措资金,其杠杆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腾讯众创空间,一个去创业的平台
❸ 深铁成“白武士”后 什么才是万科股价“护城河”
因深铁受让恒大持有股份而短暂停牌后,万科A于6月12日复牌。
复牌当日,万科A股价持续上升,最高去到22.8元/股,随后逐步回调,当日收市价为21.7元/股,涨幅3.98%。6月13日,万科A股价继续保持小幅增长,涨幅1.38%,至22元/股。
复牌后的12、13日,万科A的换手率仅为0.97%、0.49%。从这一点来看,万科A的筹码非常集中且稳定。
宝能系最多可拥有两席董事会席位
一位投资者表示,万科股权争夺战进展至今,局势已经明朗。在第一股东地位旁落后,宝能系是继续留守还是禁售期一过即退出,值得关注。
据《证券法》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中,收购人持股在收购行为完成后12个月内不得转让。宝能系于2016年7月首次增持万科A,随后陆续买入,至25.4%。照此计算,在接下来的7、8、9三个月内,宝能系持有的大部分万科A股份将陆续解禁。
深铁还未成万科最后的“白武士”之前,宝能系曾有意谋得万科董事会席位,获得发言权。但今非昔比,目前深铁以总计持有万科A29.38%股份,跃至第一大股东。宝能系以合计持股25.4%,退居第二大股东。
按照万科有关章程,持股3%以上并连续持股180天以上的股东,可提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董事、监事候选人名单以提案的方式提请股东大会决议。目前具有提名资格的分别为深铁、宝能系、万科管理层、安邦。其中安邦很大可能不会提名。
资料显示,万科现有11名董事会成员,其中,万科与华润方各自分别有3个董事会席位。万科系为王石、郁亮和万科执行副总裁王文金,华润系的分别为华润集团首席战略官陈鹰、华润集团总会计师魏斌、华润集团董事总经理乔世波。另外5个董事会席位中,1名是来自平安集团的外部董事孙坚一,4位为独立董事。
一分析人士认为,万科董事会采取的是累计投票制,按目前宝能系持股25.4%、深铁持股29.38%股份计算,宝能系通过自身所持万科股份预计最多可以获得两席董事会席位。
另外,宝能系之前想控制万科,合并报表,这一目的现在看来也无法达成了。
2016年9月,安邦曾与万科联合发表声明,表达了支持万科发展,明确希望万科管理团队、经营风格保持稳定的想法,万科管理层更是对安邦表达了欢迎之意。这或许意味着,宝能系联手安邦的可能性并不大。
事实上,今年1月13日,宝能也发表声明称,“欢迎深铁投资万科,愿共同为深铁及万科发展而努力。宝能看好万科,作为财务投资者,支持万科健康稳定发展。”
过限售期卖是“大概率”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此种情况下,如果宝能系资金压力不大,可以继续持有万科股票,但眼下宝能系缺钱,过限售期卖出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有数据显示,加上H股部分,按历次买入价格区间测算,宝能系买入万科股票,总计投入资金约440亿元。按宝能系第5次举牌时,所持有的万科A27.59亿股股票计算,目前宝能系持有万科A股份账面市值近600亿元,浮盈约160亿元。
另值得补充的是,“宝能系”旗下钜盛华、前海人寿两家公司,分别持股万科18.74%、6.66%。其中,钜盛华直接持股8.39%,通过九个资管计划间接持股10.35%。
据万科2016年7月19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钜盛华九个资管计划的利率区间为6.5%~7.2%,宝能购入万科A股票的均价为18.89元/股,按平均利率以及已存续期8个月计算,考虑融资成本后的平均股价约19.83元/股。若按该持股成本计算,宝能系投资万科A的浮盈仅约50亿元。
万科曾在公告中指出,宝能系对购买的万科A股层层质押、高杠杆融资等手段带来的金融链风险不容小觑,特别是首次买入使用的万能险,具有层层循环、杠杆叠加,高成本、短期限等性质。
众所周知,股权质押是融资方式之一。通过质押做法来扩大融资、获取流动性资金,进而为企业自身的经营扩大资金补给。
宝能系有过多次将万科股权质押的记录,同时存在循环质押的情况。例如,2017年4月28日,宝能系旗下钜盛华将9100万股万科股票质押给中信信托,而这部分股票此前被质押给鹏华资产,4月26日才解除质押。
关键问题来了,宝能系未来如果寻求减持万科股份,接近28亿股流入市场,势必会对现有股价造成利空。以近期成交数据为例,万科A平均成交量仅为数十万股,换手率在1%上下浮动,持续处于较低流动性的状态中。
5月27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减持新规》,新规在保持现行持股锁定期、减持数量比例规范等相关制度规则不变的基础上,对现行减持制度做进一步完善,有效规范股东减持股份行为。宝能系若减持万科A股份,也受《减持新规》约束。
其中,新规明确:完善大宗交易制度,防范“过桥减持”;明确减持的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转让股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报告、备案、披露制度,防范和避免故意利用信息披露进行“精准式”减持等。
万科股价“护城河”
对宝能系而言,如果选择继续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坚守,万科A股价能否进一步上升是其所期待的。
“评价一家公司是否优秀和强大的指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股神巴菲特常说的护城河,它的深度到底有多深。”近期,一位基金经理谈及其选股标准时发表了该意见。就地产公司而言,土地储备和土地成本,以及持续创收的能力等是其“护城河”。
土储方面,兴业证券最新披露了万科五月份销售经营情况电话会议纪要,万科在回答“今年的拿地计划怎样”时表示,前5个月公司拿地相对于销售要保守一些,如果今年公司新增项目仍小于销售,土地储备进一步下降,对于未来的增长会有影响。考虑到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获取高地价项目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营压力,因此公司会根据市场情况去寻找能够达到收益要求的项目。
虽然万科的土地储备不一定比其他规模型开发商多,但土地结构很好。其通过收、并购获得的土地较多,相比单纯的从土地市场去拿地成本要低。
创收方面,调控加码背景下,刚过去的5月,万科录得今年以来月度最低销售额,为358.9亿元,同比减少1.35%,环比大跌14%,销售面积242万平方米。虽然万科5月销售额环比大跌,不过公司在2017年前5个月,累计销售金额2280.5亿元,同比增加54.43%,销售面积1520.1万平方米。
优秀的土储结构和良好的业绩,并未给万科股价加分,其股价表现一般。被宝能系举牌前,其股权一直较为分散,给资本进攻开了口子。因此,对于资本而言,不管是作为财务投资,还是谋得控股权,万科都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标的。市场甚至有观点认为,万科股价低是其管理层喜闻乐见的,这也算是对万科的另一种保护。
不过,上述基金经理也表示,“万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公司,但是若最好的成长期已经过了,可能就不见得是很好的投资品种了。”如此看来,万科股价能否进一步提升,还得看未来万科在销售、创新业务等方面是否能给市场更多的惊喜。
实际上,市场期待的是,相比做了万科15年大股东的华润,没有房企管理经验的深铁,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后,能给万科带来什么新鲜的血液。
目前来看,“轨道+物业”的发展模式有助于万科突破因为土地资源稀缺性而面临的增长瓶颈。这也是目前深万合作最大的亮点之一。
据悉,深圳地铁集团已完成深圳270公里地铁建设,目前在推进和筹备阶段的线路总长580公里。根据在开发项目规模估算,每1公里轨交建设约可带来1万平米土地资源。HBC 恒隆中心项目作为地铁集团与万科合作打造的第一个项目已经面世,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项目合作落地。
❹ 股市“杠杆”和“去杠杆”分别是怎么回事
股市“杠杆”和“去杠杆”分别是怎么回事?杠杆股票是以借款方式取得资金来购买的股票,特别是指利用保证金信用交易而购买的股票。股票去杠杆指的是监管部门为了更好的治理和管理这个行业做出的举动。
❺ 钜盛华质押8.39%万科股票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宝能系把8.39%的万科股票质押进行融资的意思。
13日,万科A发布公告称,截至 2016年7月12日,钜盛华通过普通证券账户直接持有公司股份92607047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39%,累计质押股数为92607046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39%。公告显示,万科接到公司股东钜盛华《告知函》,2016年7月12日,钜盛华将持有的万科37,357,300股无限售流通A股通过质押式回购方式质押给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并已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完成股权质押登记手续,该部分股权质押期限自2016年7月12日起至质押解除之日止。而这一质押意味着,“宝能系”的钜盛华从2015年10月15日至今,除10股外,已质押其所持所有股份。而质权人则分别为鹏华资产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和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❻ 建行与工商银行前海人寿保险一样吗
是一样的。
在各大银行出售的保险产品均不是银行的产品,银行只是保险的代理机构。各大保险公司可以与银行进行合作,在银行销售保险产品,然后按照一定的销售比例给予提成等。银行销售保险的人员是银行的员工,销售报销是可以拿到提成的。
到银行存钱,银行工作人员只能够按照存款人的意愿办理,对于办理业务的员工来说是没有额外提成的。但是如果销售出一份保险,那么就可以根据金额多少获得提成收入了。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现在银行的利息在不断的下降,使到银行存款获得的利息还没有通货膨胀来得快,所以把钱放在银行是在不断贬值的。这个道理谁都知道,银行为了拉拢客户就会开展多项业务来吸引客户前来。保险业务就是其中的一项。
❼ 借助金融杠杆 宝能系300亿围猎万科
姚振华
在1994年那场A股市场里程碑式的“君万之争”中,万科就和“野蛮人”君安证券有过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而11年后,这位“野蛮人”却悄悄变成了颇具神秘色彩的“宝能系”。
“宝能系”从深圳的一家小公司起家,在“掌舵者”姚振华的带领下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而在这场吸引整个市场瞩目的万科股权争夺战中,宝能系利用旗下的主要平台钜盛华多次举牌万科,其筹资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展现出一个资本玩家的身手。
蔬菜实业起家的“商业帝国”
宝能系虽然近两年频繁出现在资本市场的舞台,并构筑了一个集地产、保险、物流、医疗、农业等众多产业的庞大商业帝国,但其走向前台的进程并非像其他集团阵营一样让人娓娓道来,反倒有些神秘的色彩。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能集团”),是“宝能系”的核心公司。而根据工商部门的公开资料,宝能集团为姚振华独有,而他也是“宝能系”背后的掌舵者。
宝能集团官网显示,集团旗下包括综合物业开发、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民生产业等五大板块,下辖宝能地产、前海人寿、钜盛华、广东云信资信评估、粤商小额贷款、深圳宝时惠电子商务、深圳民鲜农产品等多家子公司。
根据万科发布的权益变动报告书,除了上述宝能集团旗下子公司外,“宝能系”的资产还包括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邦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以深业物流为例,该公司成立于1983年,当时由国资背景的深业集团与宝能集团合资运作。这也反映了宝能系的一个特点,即宝能系在发展过程中,与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打过交道”。
目前,深业物流股东为创邦集团与钜盛华,属宝能系全资所有。深业物流的法定代表人,为姚振华的弟弟姚建辉。
近年屡屡参股上市公司
在夺得万科大股东之前,宝能系早已“捕猎”过多家上市公司,总投入超过500亿。
2014年以来,利用钜盛华、前海人寿两大核心平台,宝能系通过举牌或参与定增入股的上市公司包括华侨城、中炬高新、韶能股份、明星电力、南宁百货、合肥百货、南玻A等。
除了万科,宝能系举牌耗资最多的是南玻A。公开信息显示,自去年12月开始,前海人寿、钜盛华等通过二级市场及定增,到今年12月初,累计买入南玻A股5.29亿股,B股3554万股,持股比例达到25.05%,成为大股东。保守估计,前海人寿、钜盛华买入南玻A,累计动用资金已达50亿元以上。
同样,前海人寿还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的方式连续三次举牌韶能股份,共买入1.62亿股,前后耗资约达14亿元。
此外,从今年4月到9月底,前海人寿还累计买入中炬高新1.6亿股,持股比例20.11%,动用资金23亿元左右。
公开信息显示,前海人寿还分别持有明星电力、南宁百货、合肥百货三家公司1625万股、5244万股、5451万股。据买入价格区间大致计算,前海人寿增持上述公司,合计动用资金约10亿元。
祭“高杠杆”围猎万科
根据万科披露的权益变动报告,从2015年7月至12月,包括钜盛华、前海人寿在内的“宝能系”曾先后四次举牌万科,并借此超越华润,坐上万科的第一大股东之位。举牌所耗资金超过300亿元。
万科12月披露的一份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钜盛华总资产为283.13亿元,总负债达到96.3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4%,全年净利润仅为2.62亿元。这样的数据,显然很难与争夺万科股权的角色相匹配。
如此庞大的资金究竟何来。据新京报记者统计发现,在这轮耗资300亿元的举牌中,宝能系的资金来源除了自有资金及前海人寿的保险资金外,钜盛华还动用了融资融券及收益互换等杠杆工具。
12月10日,深交所发出关注函,向钜盛华询问资金来源等9个问题。钜盛华在15日表明,在最近的一次举牌中,通过7个资管计划购入万科4.97%股份,共费资约96.52亿元,其实际出资额为32.17亿元。如此一来,这7个资管计划的总资金杠杆达到3倍。
除了上述的资管计划,钜盛华筹资的方式还有融资融券、收益互换和股权质押等。其中,万科11月11日的公告表明,钜盛华已经将其持有的7.28亿股质押给了鹏华资产,该部分股权占万科总股本的6.59%。
而另一份发于11月20日的权益变动公告显示,钜盛华在7月和8月通过融资融券的方式买入了万科0.34%股权,通过收益互换的方式买入了8.04%股权,其中通过收益互换买入的部分是通过华泰、银河、中信和国信4家券商完成。
新京报记者 陈鹏 罗超
■ 人物
宝能系“掌门”姚振华:低调的“92派”
作为宝能系“掌门人”,潮汕商人姚振华始终保持着低调与神秘。“江湖”上关于他的传说却寥寥无几。
公开信息显示,姚振华1988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在学校期间,姚振华就比别人更加努力。当时,华南理工大学开设了第二专业,姚振华成为最早选择攻读第二专业的学生之一,同时进修工业工程管理和食品工程专业,这让他不得不比别人多修30多门课程,也比别人面对了更大的压力。
1992年,姚振华完成了学业。这一年正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吹起改革春风的一年,刚走出校园的姚振华响应号召来到深圳,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成为“92派”企业家中的一员。
1997年,姚振华成立了深圳市新保康蔬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后来,新保康成为了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市场因此有传言称姚振华是靠“卖蔬菜”起家。
时至今日,随着宝能集团业务范围的壮大,姚振华的地位也逐渐树立起来,他还担任过广东潮联会名誉会长、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等多个职位。
新京报记者 罗超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5-12-19,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全面及时的楼盘信息,点击查看
❽ 万科A创出历史天量的背后,究竟有何看点
万科与宝能的股权之争事件,当属最近一段时期的热门话题。然而,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这一股权之争,却给市场带来了不少的看点。
2016年7月4日,停牌时间长达6个多月的万科A,终于迎来了复牌的时间点。正如市场预期一样,万科A股在复牌后两个交易日内均出现了接连跌停的表现,而后在7月6日即复牌后的第三个交易日内,出现了巨幅波动的走势,收盘时以微涨1分钱报收。
不过,在万科A复牌后这短短的三个交易日中,万科A的交易数据却出乎了市场的意料。
其中,在复牌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内,万科A全天换手率仅有0.04%,而全天成交金额仅有9382万元,而当天万科A股票的跌停封单就达到了777万手。而后在7月5日,即万科A复牌的第二个交易日中,虽然股价继续呈现出一字跌停板的走势,但全天换手率却增加至2.05%,而全天成交金额也提升至39.4亿元,至于全天跌停封单则缩小至507万手。不过,在7月5日尾盘的交易时间段内,万科A的表现却出现明显的异动表现,而尾盘跌停封单的快速缩减,这也为7月6日的股价异动表现,带来了不少的看点。
7月6日,即万科A复牌后的第三个交易日,万科A终于打开了跌停板,且盘中震荡幅度巨大,但在这一个交易日内,万科A的市场数据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收盘时万科A股全天换手率达到10.6%,全天成交金额更是创出了单日201亿元的历史天量水平。
面对这一历史天量,确实引发了市场的深思。但是,对于近期万科A交易数据的异动表现,市场却把更多的眼光关注到宝能系的身上。
在万科股权之争事件中,宝能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其资金来源,杠杆率比例以及入驻万科A股票的主因至今仍然受到市场的纷纷热议。但是,对于复牌前后万科A股价的异动表现,却离不开宝能系资金的身影。
其中,截至7月5日晚间的数据显示,当天宝能系购入万科A股达到14.9亿元,而这一进驻比例达到了万科A股票总股本的0.682%,而钜盛华以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万科股份达到24.972%。与此同时,从7月6日晚间的数据显示,宝能系合计持股比例已经增至25%,但晚间公告强调了此次权益变动不触及要约收购,且未导致公司第一大股东发生变化的情况。
显然,对于宝能系的强势介入,确实引起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然而,面对复牌之后宝能系继续大举增持的举措,也足以引起市场的思考。不过,时至今日,市场讨论最为激烈的还是有这几个观点。
其一、因存在沉重的杠杆资金压力,万科A股票复牌之后,宝能系却接连出现大举增持的行为,是否存在自救的嫌疑。
确实,对于宝能系疑似高杠杆收购的行为,早已引起市场的质疑,而复牌之后的万科A股票,若继续任由其走出接连跌停的走势,或将逐步逼近宝能系的平均持仓成本,甚至还可能会威胁到宝能系资金的平仓风险。但是,衡量其是否属于自救行为,还得观察其真实的持仓成本、潜在的资金规模以及杠杆比例等因素。换一种角度来看,如果宝能系可动用的资金比较庞大,则宝能系可承受风险的能力就大大增强,则其自救的论点也就显得不那么充分。
其二、宝能系大举增持万科A股票,是否志在长远?或许市场轻视了宝能系的真实意图?
或许,对于市场而言,面对宝能系的强势介入,其目的或在于加强财务投资,以满足更好的资产保值增值需求。但是,从最近一两年时间内,宝能系的接连增持行为,似乎已有充分的准备。或许,站在宝能系的角度来看,其并不在于阶段性的套利行为,而是看中了万科A股票的长期股权投资魅力,而后通过获得控制权等方式来寻求更进一步的布局目标。但,就目前而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随着万科股权之争的持续深入,估计其真相或将很快浮出水面。
除此以外,对于市场而言,更关注的问题,还是在于宝能系会否触发要约收购的事宜。
实际上,截至目前,宝能系合计持股比例已经增至25%,已经涉及到举牌线的位置。由此一来,因相关规则的约束,短期宝能系的增持速度或有所影响。但是,如果在随后的交易时间段内,宝能系持有万科A股票的股份比例达到或超过30%,仍将可能会触发要约收购的问题。
或许,站在宝能系的角度来思考,可能会有几种选择。
其中,在规定约束下,宝能系或巧妙规避要约收购红线,尽量保持在可控的持股比例范围之内。不过,有规则强调,即使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30%,但只要每年增持不超过2%,也可以满足其自由增持股份的需求,而这一种模式也被市场称为“爬行条款”,但按照这一规则要求,宝能系要达到更高的持股比例,或许有比较漫长的时间,以及受到的约束限制还是相对较多的。
退一步来说,假如宝能系在未来的时间里,真的触发到要约收购的红线,其既可以采取每年增持不超过2%的股份给予回避要约收购的风险,也可以发起要约收购,但继续增持股份,也可以分别采取全面要约或者是部分要约的策略。不过,就目前而言,仍存在不少的变数,我们暂且边走边看。
但是,笔者认为,从这一次闹得沸沸扬扬的万科股权之争事件中,却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思考。
很显然,对于企业而言,上市无疑就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追高融资效果、追求扩张能力无可厚非,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更需要注重控制权的把控,且时刻具有反收购的意识。退一步来说,即使企业自身的管理团队非常优秀,但缺乏对企业控制权的牢牢把控,则在外部力量强势介入之际,将会给整个企业的发展构成致命性的冲击,至于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会由此受到影响。
由此可见,对于上市企业,尤其是那些大股东长期持股很低,且属于典型大众持股模式的上市企业来说,确实需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不能轻易把企业控制权、主导权拱手相让,而这也是值得上市企业深刻反思的重要问题之一。
❾ 宝能系为什么要买万科,宝能系的资金是哪里来的
这是一场正发生的激战,评判并不容易。市场上的声音也大相径庭,支持万科的人说,宝能就是门口的野蛮人,恶意杠杆收购,不是没有问题,只是问题还没有被暴露而已。支持宝能的人说,我们按市场规则办事,谈情怀还得按市场规则办事。
本专题从多个角度为读者提供这场正在进行的“激战”各种信息和分析,其中市场关注的焦点是宝能的资金来源,本专题有翔实的调查。再就是对双方下一棋落地的空间分析。但是,我们更应看到,这个事件并非个案,险资在二级市场上越来越凶悍,在政策层面的分析本专题同样有多篇分析报道。“除了这7个资管计划,宝能系在上周末还获得数笔带有杠杆的资管计划融资批复。”自6月至今,平安银行为宝能系旗下企业深业物流、钜盛华提供了约27亿元贷款。
万科、宝能公告互相指责“口水战”背后,是已准备“上膛”的资金。
除银行信贷、债券、股权质押等传统资金来源,宝能系近期通过资管计划以1∶2杠杆融资,成为其“狙击”万科资金的主要来源。
在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钜盛华”)12月15日回复深交所关注函披露,以自有资金认购资管计划劣后级后,其优先级资金来源备受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钜盛华为增持万科所设立的7个资管计划中,优先级资金较大概率来自银行理财资金。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为上述7个资管计划的托管银行。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发现,一款南方资本广钜2号资产管理计划于2015年12月14日完成备案,该资管计划初始规模30亿元。其在投资者数量、管理人、托管人、投资范围等项目上,均与此前的南方资本广钜1号资产管理计划相同。
深圳一位银行业内人士透露,除已披露的7个资管计划,宝能系在12月12日左右还获得数笔带有杠杆的资管计划融资批复。8u4法律法规网
杠杆资金或来自理财新资管计划已成立
截至12月11日,宝能系合计持有万科24.81亿股,占万科总股本的22.45%。
万科15日公告,钜盛华就其11月27日至12月4日通过7个资管计划购入万科A股4.97%股份做了披露。
公告显示,钜盛华是通过南方资本、泰信基金、西部利得3家公司的7个资管计划合计买入万科A股5.49亿股。备案信息显示,7个资管计划规模总计在187.5亿。
通过7个带杠杆的资管计划,钜盛华完成对万科的增持,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举牌资金来源,谁为钜盛华提供了优先级资金?钜盛华在答复深交所关注函中表示,增持万科所耗费的96.5亿资金中,钜盛华直接出资32亿元,优先级委托人出资64亿元。资管计划杠杆为1∶2,钜盛华认购劣后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认为,“认购资管计划优先级资金的,很可能来自于银行理财资金;一方面,银行理财急于寻找资产,另一方面,从融资角度看,银行理财成本相对较低,对于融资方而言,成本在7%左右”。根据上述7个资管计划的备案信息,南方资本旗下为安盛1号、安盛2号、安盛3号、广钜1号;西部利得旗下宝禄1号、金裕1号;泰信基金旗下为泰信1号资管计划。其中,存续期两年的安盛1号、2号、3号资管计划规模均为15亿元,由平安银行托管,均为分层交易结构,于11月24日报备;广钜1号存续期两年,规模30亿元,由广发银行托管,于11月26日报备;宝禄1号、金裕1号存续期3年,分三层交易结构,于12月2日报备,规模分别为30亿元、45亿元,均由建设银行深圳分行托管;泰信1号存续期2年,分两层交易结构,规模37.5亿元,于11月30日报备,托管行为民生银行。“一般而言,优先级资金认购行会要求资管计划托管在本行。”前述资管业内人士称。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子公司人士透露,平安银行此前与南方资本协商相关配资业务协议,以南方资本为通道,该业务在深圳分行落地,涉及资金逾50亿元。接近于平安银行的人士确认了上述信息,但对具体数额未做回应。根据回复函,钜盛华确认了最后一次举牌动用了3倍杠杆资金,而由平安银行托管的安盛1、2、3号资管计划总规模为45亿元,相应优先级资金则为30亿元。“除了这7个资管计划,宝能系上周末还获得数笔带有杠杆的资管计划融资批复。”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资管人士称,但该人士拒绝透露涉及机构及资金规模。基金业协会报备信息显示,12月14日,南方资本旗下30亿元的广钜2号资管计划获批,托管银行为广发银行,期限2年并由两级分层机构。
该资管计划在起始规模、投资者数量、管理人、托管人、投资范围等项目上均与此前的南方资本广钜1号相同。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无法核实该资管计划是否投资于万科A股。
一位华南城商行人士表示,投资标的为万科的股票,2∶1的杠杆比例符合市场行情,同时也有私募人士分析称,优先级资金可能来自其他保险公司,即另有险资搭上钜盛华的顺风车入股万科,但目前没有证据指向任何一家具体的保险公司。8u4法律法规网
银行信贷资金驰援去年资产规模突涨数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自6月至今,平安银行为宝能系旗下企业深业物流、钜盛华提供了约27亿元贷款。
另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两份宝能系公司交易所公司债申报稿显示,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钜盛华在各类金融机构获得总授信85亿元,其中已提用67.76亿元,未提用金额17.23亿元。截至2015年5月末,对钜盛华发放贷款最多的是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分别提供贷款21.54亿元、10.5亿元、7亿元、6亿元。渤海信托也向钜盛华融资15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份金融机构尽职调查报告显示,宝能系的另一重要平台——宝能控股(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能控股”)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金融机构借款余额194.97亿元。在宝能控股2015年获得的5笔贷款当中,仅两笔来自银行,其余则来自信托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其中来自平安信托的资金高达34.97亿,利率12.5%。来自长城资产和浙江工商信托的资金分别为18亿和9亿,成本趋近平安信托。其余两笔贷款来自平安银行和民生银行,数量分别为10亿和3.7亿。
与宝能系获得银行贷款的同时,是其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大。
以2014年观察,钜盛华、宝能控股资产规模迅速膨胀,且存货金额都非常之大,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庞大数量,导致了宝能系资产规模的迅速膨胀。8u4法律法规网
“资产规模的增长,有利于宝能系获得更多银行贷款。”有当地金融界人士这样评价。
以钜盛华为例,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钜盛华总资产359.47亿,合并报表口径资产负债率41.57%。而2012、2013、2014年,钜盛华资产规模分别为85.96亿、87.43亿、283.13亿。在2014年,钜盛华实业“膨胀”了3倍多。
钜盛华资产负债表显示,投资性房地产高达172亿元,长期股权投资22.58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1.49亿元。资料中表述,受存货转入投资性房地产影响,投资性房地产金额较高,2015年二季度末,钜盛华存货周转率为0.01,降至历年来最低水平。
钜盛华2012年、2013年、2014年及201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93亿元、2.07亿元、2.92亿和6.22亿元。净利润主要来源于现代物流收入、金融投资收益等,即深业物流和前海人寿。
宝能控股存货占比亦非常之高。截至2015年5月末,宝能控股存货高达261亿。投资性房地191亿。其他应收账款101.5亿。8u4法律法规网
截至2015年5月末,宝能控股未经审计的资产总额达到706.21亿元,其中存货335.30亿元(含预付账款),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47.48%。总负债569.00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负债224.92亿元。净资产137.2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0.57%,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2.26%。
宝能控股201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3.58亿元(与2013年度基本持平),利润总额16.27亿元,净利润7.53亿元,主要系2014年起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火爆,宝能控股旗下的投资性房地产溢价较多所致。宝能控股过去三年(2012年到2014年)的总资产分别为246.42亿元、342.32亿元及578.48亿元。同样在2014年,宝能控股的资产规模膨胀了近1倍。
但进行尽调的金融机构认为这是宝能系优势所在,其认为: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占据了宝能控股资产的最大部分,超过75%,这符合宝能控股作为一家集物业开发与物业综合运营于一体的房地产业务集大成者的特点。相对于一般的房地产企业集团,在深圳市拥有大量自持物业的宝能控股,其资产配置及质量无疑更为优质。
此外,宝能系还通过发债获得资金“弹药”补充。
9月14日,保监会官网显示,同意前海人寿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58亿元。前海人寿已于9月29日、11月17日和12月17日分三期用完该额度,每期发行规模分别为25亿元、18亿元和15亿元,债券票息均为6.25%。
与此同时,宝能系还将“输血”通道对准了交易所公司债。21世纪经济报道获得的两份宝能系公司交易所公司债申报稿显示,钜盛华和宝能地产已分别于今年11月3日和10月20日向交易所提交“小公募”债发行申请,总额度为60亿元。但截至发稿,交易所网站上尚未有这两只债券的受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