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举例说明什么是融资融券
你好,融资融券是指投资者向具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上市证券或借入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
Ⅱ 商业信用融资
“信用”就是本钱,信用融资是无需支付利息的,如果运用得好,可以筹到一大笔资金。“借人家的鸡生蛋”。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商业社会利用商业使用融资已逐渐成为“小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一个重要方式。其形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赊购商品,延期付款。这是买卖双方发生商品交换时,购方拿货后不立即付款,而延期一定时间付款。
第二,推迟应计负债支付,是应付未付的欠债,如税收,工资和利息的推迟支付。
第三,采用商业汇票结算,商业汇票结算不需付现款,付款期可推迟几个月。
第四,予收货款,对紧俏商品可采用先收款再发货的形式,以使取得期货。
信用融资是一种短期筹资行为,超出使用期而不支付欠款要影响企业信用,所以不能滥用。
信用融资对资金实力浓厚的大公司容易。对资金实力薄弱的小公司比较难,对有长期供货关系的企业容易,对无长期稳固供货关系的企业比较难。
举个例子:
开一个工厂找到原料供应商购进一批原料,但与对方讲好20天后付款,你将这批材料制成商品卖出后,以货款去付原料款,你提供一项服务,向对方言明要予收50%货款,你将这笔货款去购买必要的设备、工具、材料,等全部交货,结算余下的50%货款。上面二种做法就叫商业信用融资。
Ⅲ 信用融资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融资融抄券的基本原理:
融资袭融券存在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是成熟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市场通常说的“融资融券”,是指券商为投资者提供融资和融券交易。简单地说,融资就是由券商或者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为投资者购买证券提供融资,即“买空”。而融券就是做空机制,客户可以从证券公司或者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借来证券卖出,在未来的某一时间再到市场上买回证券归还,即“卖空”。
融资融券在世界范围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是以欧美、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分散信用模式,由券商等金融机构独立向客户提供;
二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集中信用模式,成立专门的证券融资公司,向客户提供融资融券。融资融券包括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四种。
Ⅳ 信用的形式有哪些,请结合现实举例说明
现代信用形式以创造主体来划分,大致有以下四种:
(1)企业信用。企业信用是企业在资本运营、资金筹集及商品生产流通中所进行的信用活动。企业信用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商业信用;另一类是融资信用。商业信用的物质内容一般是商品的赊销,信用工具形式则是商业票据。
(2)银行信用。以货币资金借贷为运营内容和以银行及某些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为行为主体的信用关系可统称为银行信用。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和企业融资信用相比。具有以下差异:1)作为银行信用载体的货币,其自身没有质的差别,因此它的来源和运用没有方向限制;2)由于金融中介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因此银行信用较之企业信用更容易发展。
(3)政府信用。在信用经济的链条中,政府信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政府不仅运用信用手段筹集资金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承担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而且政府信用所创造的金融工具也为中央银行调节流通中货币供应量提供了操作基础。
(4)民间信用。这是指上述三种规范信用活动之外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及个人之间所发生的信用关系。民间信用的基本特征是没有正规的金融工具做交易媒体,在活动中带有自发性,利率较正规信用高,风险也非常大。一般情况下,民间信用的活跃程度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金融服务发达状况成反比。例如在中国,民间信用在农村比城市活跃、落后地区比发达地区活跃。
Ⅳ A股融资融券是怎么盈利的,举例如
你又100万市值。证券公司允许你再融100万。买进股票涨了10%。你就盈利20万。本金版100万赢利10万。融资权100万盈利10万。融券就是借给你100万市值的股票例10万股卖出。跌10%你买回10万股市值90万还上,差价10万就是你的盈利。
Ⅵ 什么是信用融资,有具体的介绍吗
听说骊驰
Ⅶ 什么是融资(能举例来说就更好理解了!)
融资融券,是指客户向券商借款购买证券或借进证券出售的一种交易行为。
投资者在开立证券信用交易账户时,须存入初始保证金,融资的初始保证金要有一定的比例。例如在我国香港,初始保证金比例为10%,融资可购买股票为初始保证金的10倍。
融资融券并不是国内资本市场新生事物。早在1993年、1994年,券商就开始为客户提供"透支"服务,即客户向营业部借钱买股票或借股票来卖。
在当时机构自我约束力和金融监管能力不足的背景下,券商违规融资、挪用资金、重仓庄股,客户不顾风险借国债之名炒股等,最终导致庄股崩盘,参与者血本无归,众多券商身陷亏损黑洞。1996年,证监会明令禁止融资融券业务。
Ⅷ 可以讲几个金融方面有关信用的案例吗
案例一
[提要]2002年初,拥有2000多员工的中石化广州分公司,帐目上逾期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高达2300多万元。
沉重的清欠负担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费用开支、资金占用、坏账损失等等,大大增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和坏账成本,使企业巨额效益白白流失。是继续在"不赊销等死,赊销等于找死"怪圈中徘徊,还是跳出怪圈理智地分析和另辟蹊境?公司选择了后者。
在深刻总结以往盲目赊销的教训后,公司认识到: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随着中国加入W TO,成品油的终端零售、批发市场逐渐开放,赊销已成为所有成品油供应商扩大市场份额的现实选择。在这种选择中,企业必须不断地扩展信用销售,即"理性赊销"。同时,企业防范信用交易风险不能只寄希望于客户,而更应该引入"信用管理"理念,控制交易环节的信用风险,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赊销程序,以增强企业防御风险能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减少企业呆坏账损失,在扩大销售与控制风险之间求得最佳平衡和实现盈利最大化。
2002年下半年开始营运的一家巴士公司,难以确定信用额度,但考虑到能取得公交营运必具相当资质,公司就以交纳押金进行记账加油、加油量满2万元即付款的办法,经过两个月交易考察后,始给予对方10万元、45天的信用额度。
随着销量的扩增,至2003年2月末,公司应收账款总额已达2.02亿,比实施信用管理前增长了51.86%,但其中3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总额的88%,比实施前上升了17个百分点;其中1个月以内的占了80%,二三个月应收账款占了8.15%。实施后,平均每月发生的清欠款只有3万元,比2002年实施前降低了50%。
在取得信用管理效果的同时,公司的总销量由实施前的月均9万多吨逐月上升,到今年一季度月均达13万吨左右。实施后公司的赊销量占总销量比例为73%,比实施前还增加了28%,真正实现了有效销售的扩张。
事实证明,信用管理使公司正常周转的应收账款不断增加,风险控制明显好转。扩大、理性、有效的信用销售呈现良性循环。
案例二
上海大众受困"本土化"赊销挽救20亿库存
迫于1.8万辆、超过20亿元库存的压力,上海大众今年采取了从未使用过的压库存手段。据《财经时报》了解,不仅上海大众与其参股子公司、一级经销商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销)之间有赊销协议,上汽销与代理商之间也有赊销协议。
新车就着上海大众规定的"任务量",已经陆续派往上海大众在全国的400多家经销商。按照"任务量"计算,一些经销商分得新车已超过100辆。对于经销商来说,虽然销售压力大,但丰厚的利润回报实在难以拒绝。
因为,上海大众的促销政策是,如果经销商到年底达到规定的销量,可以获得返利。返利高者可至建设成本的95%。这意味着,在上海,一个建设成本在1000万至1500万之间的4S店,只要能完成今年的销量,就可获得950万至1400万真金白银。
上汽大众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内赊销,外降价,通过这两种见效最快的手段,上海大众正努力在年底前把库存数目压到最小。业内人士分析说,至少在账面上,赊销可以做成应收账款,使库存量大大减少。
案例三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取得了一块民用建筑用地的开发权,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的综合造价和费用,是三千元,每平方米平均销售价格是4500元,需要总投资为3亿元,总收入为4.5亿元,净收入是1.5亿元。但是这个房地产公司开工的时候,手里只有1500万元,他们选用了延期付款与预收账款的融资技术,完成了这个房地产的开发项目,赚了1.5亿元。
案例四
四川某企业的厂长王某在1995年与协作厂签订合同购买了4000吨钢材。钢材入库后按理他应马上付款,但在此时市场上冰箱畅销,如果他推迟付款,就可以将这笔资金用来购买冰箱外壳,组装后售出可获取较大利益。于是他与协作厂签订商业信用合同,延期付款,同时补偿对方7万元的占用资金费,这样把资金运作开,多获取了100万元的利润,除去给协作厂的7万元,还剩93万元。
合理利用商业信用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可是如果使用不当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