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经典理财案例有哪些
(招商银行)招商银行理财产品购买根据自身投资偏好、风险承受能力、资金流动性等综合考虑,您可以进入招行主页,点击“理财产品”-“个人理财产品”-“搜索”,分类您需要的产品信息。
如需相应的理财规划建议,请到招行网点或直接联系客户经理尝试了解。【温馨提示:购买之前请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❷ 个人理财案例分析
首先抛弃3年3%收益的外汇理财产品抄和2年收袭益4%的信托产品 这收入也太低了 还不如银行定期三年利息4.25%多 与其这样不如换成人民币购买保本还息的货币基金年化收益4.95% 买卖都没有手续费 浮动利率比定期存款多的多 而且灵活性很强2天就能取出来 或者购买银行推出的保本的理财产品 怎么也超过5% 根据两位薪水一个月的日常开销好像一分不剩啊 这很难省出钱来做别的 只能从你的存款进行调整 购买利润足够的投资产品 最重要的保本对吗 节流方面已经没有办法了 想扩大收入就要开源 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足够强可以分出一些钱蓝筹股 具体的家庭情况我也不了解 能调节的暂时只有这些
❸ 购买银行理财遭飞单 理财投资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一、将所有资产都用于投资理财
很多人认为储蓄是一种贬值的行为,就将所有资产都用于投资中。认为低风险的投资产品不会亏本。但实际上,无论你是买股票这种高风险产品,还是买基金这类低风险产品,都不能完全保证资金安全。
而理财应该是一个资金管理的过程,这就要求人们要学会通过产品配置来保证资金得到安全。任何时候,储蓄都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来说,家庭理财要建立四大账户:基本账户、保障账户、投资账户、养老传承账户。
二、盲目投资不合适的理财产品
很多人一味的依赖专家,不根据自身经济需求,盲目地将短期要用的钱投资于长期理财工具,或是买了自身风险能力无法承受的理财产品等。
对于专家,要学会有选择的听取专家提供的信息,理解其分析的逻辑,尤其要让专家解释清楚:风险在那里,什么情况下会有损失,损失有多大,流动性如何安排等。最好多请教几位专家,听一些不同意见,选择最适合自己资金和风格的投资方案。
三、预期收益等同于实际收益
人们总是把投资收益率视为选择投资产品的“刚性指标”,然而不同结构和不同投向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实现的几率往往存在很大差异。投资人一定要小心鉴别,了解各种名词的真正含义,以免掉进理财平台的陷阱。
如很多理财机构都使用“平均年化收益率”来代替产品收益预期。而“平均年化收益率”是依据产品多年来投资表现,以年化的方式计算出来的复合数据,但在较短的投资期限内,却往往会与实际年收益产生较大背离。
最后,笔者提醒大家,在选择理财机构时,尽量选择哪些口碑好,安全制度健全的机构:如 小 资 钱 包。
❹ p2p理财风险案例有哪些
1.借款人的还款风险
2.发生违约时的担保及兑付交割
3.出借人资金流动性的风险
4.信用风险
5.政策风险
6.不可抗风险
❺ p2p理财诈骗案例有哪些
骗子无处不在,手段越来越高明,要让骗子消失是不可能的。
但我们可以自我保护回,自我防范,不给骗子答创造机会。
首先,我们不要贪小便宜了,更不要做一夜暴富的美梦。
其次,一旦暴露了信息,对方以公安、法院等要求你汇款时,千万不要听他们吓唬,而给他们汇款。
骗子要的是财物,而不是其它。
❻ 第三方理财的理财案例
买房买车、子女教育、医疗开支、养老金筹划以至于困扰不少人的炒股还是炒房的两难选择……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和问题,自己寻找不到最佳答案时,不妨看看专家如何为我们指点迷津。
有个刚做爸爸的客户找到张旭,希望她帮忙规划一下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张旭先帮客户做了这样一个测算:按照北京市的平均支出,养育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应该在40万~50万元左右;单独的大学费用也要至少准备10万元,才能供孩子完成学业,假设以每年3%的通货膨胀率计算,18年后必须准备170243元。对于这笔必需储备,张旭建议客户先通过少儿教育金保险来解决基础教育基金,储蓄15年,折合每月600元,就可完成。用教育保险作基础教育金的优势是,如果家长在为孩子储备教育金的过程中不幸发生风险,孩子未来的教育依然不会受到影响,因为每年的储蓄将由保险公司垫交,可以说给了孩子确定的未来。
而客户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希望能给孩子创造出国深造的机会或者选修艺术、导演等花费较高的专业,因此,张旭认为仅有基础教育金是不够的,还需准备品质教育金,这部分的需求要尽量能在风险适度的情况下稳健增值。考虑到客户家庭建立时间较短,没有太多积蓄,所以她建议客户每月拿出500元来定投基金和投保投资型保险。 除了目标明确的需求,还有很多左右为难的问题,比如理财工具的取舍问题,困扰着我们。
刘海媛的一位客户遇到了在房产投资和其他财务目标间取舍的问题。客户家庭年收入22.1万元,有10万元活期存款,年日常支出4.8万元,房贷支出约5万元。家庭主要资产为两套房产:价值50万元的自住房(房贷余额10万元),和一价值90万元的投资房(房贷余额40万元),每月租金2500元。客户的财务目标是10年后为女儿积累40万元教育金,20年后为自己存满200万元退休金。刘海媛分析客户家庭情况后发现,客户家庭没有任何保险,而且较高的房贷额度导致客户还款压力偏大。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投资成本高及流动性差的房产已不适合普通百姓。因此她建议客户每年拿出收入的10%购买人寿、医疗保险,并调整房产投资:以50万元卖出自住房,拿出40万元还贷。这样做虽然要减少租金收入,但每月还款额会降低很多,家庭每月现金流和结余状况更好。而结余的20万元,拿出5万元做备用金后,可按照存款30%、债券15%、基金30%、股票25%的比例投资,预期年收益率8%。而且还能在不影响家庭现金流的情况下,每年追加一定的资金到各投资品种中,较轻松地完成财务目标。
要注意,理财顾问所给出的建议应该是在了解我们的家庭资产情况、风险偏好情况的前提下做出的,要有可行性。比如在张旭的案例里,客户家庭现有积蓄不多,就不能推荐客户去投资门槛比较高的理财产品,而应该小笔、多期投入。
案例3
2010年10月,余先生经营着一家工程公司,因为公司应收的工程款无法如期到账,急需资金200万垫还银行贷款。
五色土立即对借款人进行尽职调查,余先生的两套住房,总价值评定为1000万,银行的抵押贷款分别为300万和200万。尽职调查后,于先生的该笔贷款评定为AAA级,随后五色土联络到投资人王先生,王先生非常乐意投资这笔AAA级贷款。
五色土安排借贷双方到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了抵押登记,合同约定:“期限一年,年息15%,按季还息,到期还本”。两套房产第二次抵押登记在王先生名下(银行为第一顺位抵押权人,王先生为第二顺位抵押权人)。
2011年4月,余先生提前半年归还了全部本息,王先生半年收回了15万的利息,随后王先生又将215万资金借给了新借款人。
一面是有闲钱的放贷人,苦于寻不到投资渠道,一面是迫切需要资金的借款人,又无法解决一时之需,两者之间似乎有一条无形的鸿沟,由于没有一个联接的桥梁终难成“眷属”。五色土向市民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理财途径。
❼ 投资理财案例以故事方法讲述
从前,有一个很有钱的富翁,他准备了一大袋的黄金放在床头,这样他每天睡觉时就能看到黄金,摸到黄金。
但是有一天,他开始担心这袋黄金随时会被歹徒偷走,于是就跑到森林里,在一块大石头底下挖了一个大洞,把这袋黄金埋在洞里面。隔三差五地,这个富翁就会到森林里埋黄金的地方,看一看、摸一摸他心爱的这袋黄金。
有一天,一位歹徒尾随这位富翁,发现了这颗大石头底下的黄金,第二天就把这袋黄金给偷走了。富翁发觉自己埋藏已久的黄金被人偷走之后,非常伤心,正巧森林里有一位长者经过此地,他问了富翁伤心欲绝的原因之后,就对这位富翁说:“我有办法帮你把黄金找回来!”话一说完,这位森林长者立刻拿起金色的油漆,把埋藏黄金的这颗大石头涂成黄金色,然后在上面写下了“一千两黄金”的字样。写完之后,森林长者告诉这位富翁:“从今天起,你又可以天天来这里看你的黄金了,而且再也不必担心这块大黄金被人偷走。”富翁看了眼前的场景,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别以为这个森林长者的脑袋有问题,因为在森林长者的眼里,如果金银财宝没有拿出来使用,那么藏在洞穴里的一千两黄金,与涂成黄金样的大石头就没什么两样。如果你对守财奴、或是只知道死守着钱在银行、不肯善于利用的人,讲了一大堆投资理财的观念还是没用时,不妨换个方法,讲个这样的故事给他听,一定会立刻见效!
❽ 个人理财的案例分析题
理财失误的原因有投资期望收益过高,同时资金过于集中到单一的理财方内式中。从而在投资失败之后容,对个人影响过高。
此案例对投资人来说,需要注意个人之后对资金的规划问题。毕竟对于个人来说,生活中并不仅限于自己也有他人,从而需要合理的分配资金。
对于张先生的理财规划,需要考虑其支出与收入总数大概在什么范围,其每年总支出在32400+20000+10000=62400。这是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需要支出的费用。而其家庭每年的总收入则是96000+18000+3600=117600。按照收入与支出,可计算出每年剩余资金有55200.从而对于其家庭来说来说,每月可剩余资金有4600元左右。而其每月的剩余资金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投资、保险以及存储。例如按照2:4:4的比例进行分配,20%的灵活使用资金,40%的保险,40%的投资。而同时资金的存储达到2W元或者当地医疗大额额度后,即可不继续积累,然后将资金分配到购买保险或投资中。
❾ 投资理财成功案例
可以考虑现在的黄金白银市场。。。。。。。。。。。
❿ 飞单的深圳案例
深圳市民邓先生是银行分行的一名长期客户,因此很早就与投诉的副行长相识。邓先他在深圳葵冲开工厂做生意,2007年就认识了时任葵冲支行理财经理,并在其推荐下多次购买理财产品。2011年,调到坑梓支行担任副行长,与邓先生等原来的一些老客户联系,希望他们帮忙把部分资金拨到新的支行,并承诺会给予更高的回报率。在其动员下,邓先生专门到坑梓支行开户,并购买了部分理财产品。
邓先生回忆,2012年1月中旬向他打来电话,推介一款收益不错的理财产品,并强调“保本保利”,告诉邓先生,因为自己以前推荐的几款基金产品都出现了亏损也有些不好意思,因此特地向他推荐保本的安全产品。“我们是长期合作的关系,一直以来对他都很信任,而且他已经是副行长,因此没有丝毫的怀疑。”邓先生向记者出示了当时签订的协议书,表示协议书的内容也都是帮助填写,而自己只是在最后签了字。邓先生认购了500万元的金额,随后带他到网点柜台,向“北京中鼎迅捷投资中心”转了500万元。
这款产品与上海某银行飞单风波中的产品属于同一款。根据协议内容,认购金额在50万至100万元之间的年化收益率为11%,而300万以上则为13%。对于如此之高的收益率,邓先生承认自己当时也有些忐忑,为此特地询问,解释说,普通理财产品的投入少收益也低,而这款产品只有VIP客户才能优先购买,所以才会有高收益。一个星期后,再次打电话通知他正版担保函已经从北京寄来,邓先生前去领取时强调,这款产品筹集的资金用于投资河南的实体项目,担保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具有一定的实力,不会有什么问题。
邓先生说,实际上他购买的这款产品属于“拼单”,其中有400万元是他自己出资,而剩余的100万元来自另一个朋友,而这100万元也是由十余人合资。邓先生事后回想,整个过程中丝毫没有提及这款产品根本就不是理财产品,而是他个人的私售。“如果我知道实情,无论如何也不会购买的。” 由于该产品的期限为一年,此后邓先生也没有过多留意。直到2012年12月31日,打电话表示有事情要“进行汇报”。当天晚上带了一名律师与他见面,透露这款产品有可能“出事”了,还特意找了派出所和律师咨询自己会承担什么责任。尽管表示会继续跟踪,并帮忙追回本金,但邓先生感觉有很大的问题,回家后马上查询,这才发现上海某银行的同一款产品风波早已爆发多时。
随后邓先生联系上了北京、天津等地购买了同样产品的投资者,并于2013年1月初集体来到北京,前往中发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追讨,但担保公司多日没有人出面。邓先生等人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在警方的帮助下这批投资者与担保公司负责人见了面。中发担保负责人称,邓先生是在银行购买产品,应找银行讨要。
2013年2月初邓先生回到深圳,与所属的银行深圳东部支行沟通,行长回复称他们此前已经展开了内部调查,证实的确是的行为,但还需进一步调查。3月4日邓先生再次来到深圳分行,法务部人员建议邓先生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无奈之下,邓先生2013年3月13日再次前往北京与担保公司沟通,但担保公司明确表示拒绝给予任何偿付,表示公司当前已经没有资产,仅剩下电脑、桌椅等设备,邓先生愿意拿就自己拿走作抵。他已经是第三次前往北京,但担保公司已关门多时,没有任何人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