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植树造林的相关知识
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它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
植树造林的好处
折叠保持水土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折叠抵挡风沙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 ~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
折叠经济建设
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树林的用处真是大得很。
折叠编辑本段清除空气污染
据统计,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植树造林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一亩松柏林两昼夜能分泌2千克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
氧气制造厂
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700公斤。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氧气制造厂"。
折叠细菌的消毒站
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
折叠天然的消音器
绿化还能吸收声波,减低噪声。在人口集中,交通、工矿企业发展很快的城镇,噪声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资料记载,噪声在5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什么影响,当噪声达到70分贝,对人会有明显危害,如果噪声超过90分贝,人就无法持久工作了。在我国很多城市,噪声超过70分贝的环境很多,因此,噪声作为一种公害,已引起人类普遍重视,采取了各种减少噪声的措施,而绿化造林就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从科学试验中得知:公园成片林木可降低噪声5--40分贝,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量要多降低5--25分贝;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米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15分贝,比空旷地自然衰减量要多消减4分贝以上;在城市街道上种树,也可消减噪声7--10分贝,实践证明,在城市街道、空旷地以及房屋庭院种上绿树花草,能减轻噪声污染。
从林木防止噪声的效果来看,林带越宽越密越好。科学研究认为,在城市里,最少要有宽6米、高10米的林带,消减噪声效果比较明显,而且要求林带不宜离声源太远,一般在6--15米之间为好。 为了提高绿化消减噪声的常年效果,应尽量选用四季常绿树种,以乔木为主,灌木、花草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消声林带,效果会更佳。
折叠编辑本段植树造林树种
折叠泓森槐
泓森槐 ,属蝶形花科刺槐属的落叶乔木,其花、树皮、树叶均有广泛用途。它生长迅速,树干通直圆满,冠窄,托叶剌小而软,前2 年有剌,3 年以后剌基本脱落,叶色浓绿,花色白色,清香宜人。
2015年12月泓森槐通过了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良种认定,并建议在全境范围推广。目前在湖南、湖北、山东、河南等全国多省市及地区均有种植。
折叠南方红豆杉
南方红豆杉是中国亚热带至暖温带特有成分之一,在阔叶林中常有分布。耐荫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通常生长于山脚腹地较为潮湿处。自然生长在海拔1000米或1500米以下的山谷、溪边、缓坡腐殖质丰富的酸性土壤中,要求肥力较高的黄壤,黄棕壤,中性土、钙质土也能生长。耐干旱瘠薄,不耐低洼积水。对气候适应力较强,年均温11~16℃,最低极值可达-11℃。具有较强的萌芽能力,树干上多见萌芽小枝,但生长比较缓慢。很少有病虫害,寿命长。
折叠马尾松
马尾松阳性树种,不耐庇荫,喜光、喜温。适生于年均温13~22℃,年降水量800~1800mm,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0℃。根系发达,主根明显,有根菌。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涝,不耐盐碱,在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和阳坡的冲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
折叠编辑本段植树造林的意义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然而把12这个数字前后颠倒一下,就是国外一些国家的植树节。3月21日是世界林业节。这个节日是西班牙在欧洲农业联盟1971年召开的特内里弗岛大会倡议并得到会议一致通过的。同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予以确认,因而不少国家把这一天定为本国植树节或植树日。
国外曾有学者对树的生态价值进行过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累计创值约196000美元。这一计算是否精确姑且不论,就树木的实用价值而言,确是显而易见的。
一棵树可以生产200公斤纸浆,而这些纸浆如果要生产卫生纸,则至少有重为100克的卫生纸750卷。
在城市,一棵树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1公顷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夹竹桃、银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当城市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时,大气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中国植树节
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气湿度,一株成年树,一天可蒸发400公斤水,所以树林中的空气湿度明显上升。据计算,城市绿地面积每增加1%,当地夏季的气温可降低0.1℃。
城市林带、绿篱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宽30米的林带可降低噪音6~8分贝。
林区每立方米大气中有细菌3.5个,而人口稠密缺少绿化的城市可达到3.4万个。有树木的城市街道比没有树木的城市街道大气中含病菌量少80%左右。
城市防护林具有减缓风速的作用,其有效范围在树高40倍以内,其中在10~20倍范围内效果最好,可降低风速50%。
在农田林网内通常可减缓风速30%~40%,提高相对湿度5%~15%,增加土壤含水量10%~20%。据测定,林冠可截留降水20%左右,大大削弱了雨滴的冲击力;地表只要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叶,就可以把地表径流量减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减少到裸地7%以下。
一公顷林地与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蓄水量达100万立方米的水库,而建造这样一个水库需要投资千余万元。
有专家预测,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约有450万个生物物种将不复存在,陆地上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人类面临严重水荒。森林的丧失使许多地区风速增加60%~80%,因风灾而丧生的人就会上亿……(周宏)
为了确保植树成活,林业和园林绿化专家细化植树要领,提出植树的要诀――"一垫二提三埋四踩":一垫是在挖好的树坑...已累计造林17万公顷。村村绿色环绕,植树造"绿色村庄" [03月15日] ·山东胶南植树造林。\
折叠编辑本段百万森林
百万森林项目是气候组织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目标是种植百万沙棘树,以每个贫困农户家庭5亩 (每亩400块)的援助标准, 帮助中国西部气候贫困地区人口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收入。农户是沙棘树的所有者,通过将沙棘果以市场收购价格卖给当地的榨汁工厂,获得收入。
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表示,百万森林是气候组织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个针对公众的活动,"我们项目刚刚启动不久就有像李冰冰这样公众人物的鼎力支持,使得我们对百万森林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每个人都是二氧化碳的制造者,恰恰也是减排二氧化碳的希望所在。"
"百万森林"活动获得了众多知名企业的参与和支持,3A环保漆与该项目签署了认购三十多万棵沙棘树的合作协议,成为"百万森林"活动的"爱心合作伙伴",并且将在全球推出"爱宝贝"产品、启动"1桶漆 1棵树:爱心成就梦想之林"的大型环保公益活动,2013年又在此基础上发布"绿沙棘行动";全球抗过敏药物中处方量排名第一的开瑞坦、中粮集团旗下企业雪莲羊绒、深圳发展银行、网络等知名企业也都是该计划的重要参与者,共同推广"百万森林"活动。
Ⅱ 中国在植树造林方面的主要成就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推动了中国生态状况的改善。这个运动启动之前的1981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7.29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02.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2%。
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国森林面积已达到26.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
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森林植被状况的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
(2)植富造林理财扩展阅读:
1、保持水土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
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
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抵挡风沙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
3、经济建设
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树林的用处真是大得很。
Ⅲ 三明洪田村四次林改山绿村富,植树造林对于民众有什么好处
金山银山都换不来大自然的绿水青山,通俗易懂,意简言赅,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脱贫攻坚,林改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点,也有一个说法,“温饱靠耕地, 致富靠林地”,这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万事开头难,三明市林改工作在永安市洪田村启动 。
Ⅳ 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
植树造林的好处:
1.保持水土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
2.抵挡风沙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 ~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
3.经济建设
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树林的用处真是大得很。
(4)植富造林理财扩展阅读
植树造林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
1.森林有很好的蓄水作用
树林对缓解全球变暖有很好的作用,并且具有阻挡风沙、保持水土、改变低空气流的功能。我们可以把树林当做是一个小型的蓄水池,它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扮演这重要的角色。
2.树林可以有效地调节气候
树林之所以可以调节气候,是因为树木的树冠在太阳光照射的时候当掉一部分光源,从而降低地表的温度,减少水分流失。
3.为生物创造栖息地
树林是动物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还有人们的过度砍伐,都使动物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这也会使许多物种濒临灭绝,从而这也使全球气候变暖变得更加严重。因此,植树造林可以为动物提供新的家园,并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Ⅳ 植树造林富国民打一句成语
绿林好汉
lùlínhǎohàn
[释义] 绿林:古代山名;在今湖北省大洪山一带。原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语出] 《后汉书·刘玄传》:“王莽未;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夺。新市人王匡、王凤为平理诤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母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减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
[正音] 绿;不能读作“lǜ”;好;不能读作“hào”。
[辨形] 绿;不能写作“碌”或“禄”。
[近义] 杀富济贫
[反义] 打家劫舍
[用法] 多用来指起义者。含褒义。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国富民强
guófùmínqiáng
[释义] 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语出] 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正音] 国;不能读作“ɡuǒ”;强;不能读作“jiànɡ”。
[辨形] 富;不能写作“付”。
[近义] 国泰民安 国富兵强
[反义] 民困国穷 国贫民弱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联合式。
Ⅵ 网上怎样举报蜀桑源非法集资
一、向蜀桑源当地公安举报:
1、网络搜索内江市公安局,并点击进入官方网站。
Ⅶ 最近发现了一个很火的理财产品植富造林,听说收益很高,我想知道这个
不靠谱,出现过这样的平台,最后跑路了。现在理财的平台雷区很多
Ⅷ 植树造林的公益用语
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多棵树,多个家(鸟窝)。多片林,多个世界。创造新世界,你我同行。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你的一颗爱心,世界一座森林。
造林即造福,栽树即栽富。
眼前富,挑粪土;长远富,多栽树。
要得聚宝盆,荒山变绿林。
保树盖荒山,不愁吃和穿。
穷山恶水,青山绿水。
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若要地增产,山山撑绿伞。
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
村有千棵杨,不用打柴郎。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村上无树锅不开。 四方绿化沙不来。 多植树,广造林、现在人养树,日后树养人。
我只知道这些,楼主随便挑一个。望采纳!
Ⅸ 上坤集团的植树造林有什么积极影响啊
不说上坤集团的植树造林,随便什么公司、个人、或者国家,植树造林都对我们的未来有着积极的影响,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像上坤集团一样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Ⅹ 植树造林的感人小故事
1、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一位保护森林重要意义的宣传者和植树造林大力倡导者。他留美回国时,特意从檀香山带回一棵酸豆树亲手栽在庭院里。1893年,他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须“急兴家学、讲求树艺”。
辛亥革命爆发后,为表彰“3·29”广州起义牺牲烈士的浩然正气,他亲自在白云山南麓的黄花岗烈士墓前种下4棵马尾松。1915年,孙中山提议以每年的清明节为植树节,当时的北洋政府接受了建议,正式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强调:“多种森林,是防水灾、旱灾的根本方法,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1925 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应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并将中山先生逝世的日子,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示纪念。
2、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十分重视国家的植树造林。他认为,森林是很宝贵的资源,没有林,也不成其为世界,我们这个国家没有多少树,应当发起植树运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号召“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1956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12年绿化运动”。
3、1966年,毛泽东又指出:一切能够植树造林的地方都要努力植树造林,逐步绿化我们的国家,美化我国人民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毛泽东还以诗人的情怀高吟“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毛泽东主席看来,青山绿水才是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
4、周恩来也非常重视植树,不仅亲身参加植树造林的义务劳动,而且在许多重要场合强调“植树造林是百年大计”、“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是林业建设的重要思想。他指出,森林植被的破坏和减少,不仅造成许多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而且也是造成土地沙化的根源。
1954年,他视察北戴河,经过秦皇岛山东堡至赤土山那段沿海沙土路时,看到遍地是光秃秃的沙丘,海风吹起满天飞沙景象,不禁发问:“这里为什么不种上树木和庄稼?”
在总理过问下,当地干群找到了沙地植树的好办法,开始年年植树。如今这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成为北戴河畔一道迷人的风景。
5、邓小平历来关心植树造林工作。他于1981年倡导了全民义务植树造林运动,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都要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并且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
他还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坚持100年,坚持1000年,要一代代地永远干下去。”1982年的植树节那天,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
现在,伟人倡导的植树造林已成为国民的应尽义务。“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已融入国人的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