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年下半年中国将加息吗
11月29日,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博士(Robin Xing)现身北京,就中国最新经济走势进行了交流。他对华尔街见闻表示,非大宗商品价格为PPI通胀贡献更大比例,将温和传导至核心CPI。明年核心CPI将回升至2.5%的水平,将拉动总体CPI进入央行合意区间。
他预测,随着市场对资管新规冲击的消化、通胀回升等因素,中国央行可在明年下半年考虑加息。
政策走向“大有不同”
今年政策走向明显不同,去杠杆、去产能、防范风险力度加大。
邢自强指出,可从四大方面看出政策力度的不同:第一,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和PPP项目融资监管,包括交通少数城市的部分地铁项目、出台PPP监管新规;第二,出台监管新规更快地推进去杠杆防风险;第三,中央巡视组和地方官员共同监督,推进更严格的环保限产审查;第四,进一步打压房地产投资,包括加快租赁市场发展、以及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
他并称,通胀的传导已出现在下游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国从2012年-2016年连续输出通缩的场景,已切换为输出通胀,将对全球主要经济体有溢出效应。
明年下半年中国加息?
对于央行货币政策走向,邢自强预测,在通胀回升、资管新规冲击消化后,中国央行才可能考虑利率的提升,“预计中国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会各加一次。”
他还提到,从外部因素看,市场预期美联储从今年12月到2019年总计有6次加息,即加息150个基点。因此从利差角度考虑,中国央行也会在明年下半年考虑加息。
对于利率上升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他乐观地表示,实际利率水平依然会保持在地位,“2012年-2016年,中国处于通缩状态,名义利率不高,平均实际的贷款利率接近于8%。即使明年考虑两次加息后,实际贷款利率也只有1.8%。那么,对企业来说,下游产品涨价,利息小幅上升的话,实际融资条件也没有收紧那么多。”
今年6月份,邢自强曾接受华尔街见闻对话时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在2017年一季度已见顶,未来1-2年将是温和的软着陆。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产能投资并不依赖信贷,主要靠自身的资本留存和利润,对抵御信贷紧缩也有一定的帮助。
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结构,邢自强对华尔街见闻表示,逆周期政策促使经济减速,将减少对投资的依赖,特别是私人部门以及制造业投资将更具韧性。
他给出了如下预测数据:2018年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分别由今年的15.6%和7.0%下降到13%和5%,而明年制造业和私人部门投资增速将分别从今年4.3%和5.3%提升至4.5%和5.4%。
他并称,从更长远角度看,中国投资结构的优化将成为中国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动力,这体现在私人部门资本开支随着外需好转而复苏、设备更新带动投资回暖、中国企业IT投资增速高于美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激增且行业分布平均等因素。
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展望,邢自强预测中国将在202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届时人均GDP将达到1.4万美元,尤其是新经济助推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新消费将成为中国迈入高收入国家的新动力。
今年上半年,华尔街见闻曾报道邢自强撰写的《三四线城市将更大、更富、更敢花》的研报,其中指出,三四线城市将成为今后十年内消费增长热潮的主力,到2030年将贡献中国居民消费年增量的三分之二,这些城市居民将成为高达10万亿美元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2. 过去20年,国际金融市场"黑天鹅"事件频发,主要手段是
日本央行的状况:
华尔街见闻网站介绍过,最近日本央行短观报告和疲软的出口数据让人对安倍的经济复苏策略担忧。日本央行上周的短观调查显示,4月1日上调的销售税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超过了1997年那次上调销售税。安倍的经济策略致力于战胜日本20年来的通缩和经济增长停止,因此市场预期日本央行会在一季度推出更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但是它却没有。
经济学家们认为,日本央行低估了上调销售税带来的负面影响,私人消费将在四月之后开始下滑,并且下滑会持续数月。零售商对经济前景尤其不乐观,瑞信的日本经济学家们担心日本二季度的家庭消费可能会下降超过8.5%,出现消费回撤的显现。在销售税上调前的2月,受需求回暖刺激,零售商们上调了价格,日本的通胀率也由去年同期的-3%上升至了1.3%。瑞信也认为,销售税上调将使价格回落。
4月8号的新闻发布会上,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再次重申没有考虑进一步宽松。美国财经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认为,如果日本证券市场形式不妙的话,日本央行可能还是要被迫出手,同时政治上可能也存在让日本央行出手的需求。据《华尔街日报》,黑田东彦和安倍本月将会面商讨货币政策事宜。
耶伦的炸弹:
被市场对自己3月19日讲话的反应吓了一跳的耶伦似乎很快又扮回了鸽派的角色,努力打消那次讲话带来的影响。当时耶伦称可能在购债项目结束6个月以后开始加息,美股旋即大跌,标普500指数一度跌破1850点,道琼斯指数跌幅也一度达到200点。当天5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19个基点,而且自那天以后各类国债价格全线下挫。不过瑞信固定收益的全球研究战略分析师们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美国经济数据仍然能够支撑美联储采取更为鸽派的货币政策。
但是瑞信预期美国经济将在下半年进一步好转,届时国债价格将会再次下跌。具体触发国债价格下跌的事件包括:
失业率降至6%,通胀开始回升,产出和零售数据显示经济好转。
瑞信称,这些条件在今年末和明年初将会相继被满足。不过瑞信投资委员会4月10日发布的报告表示,瑞信认为美联储不会在2015年前加息。
中国铜的难题:
尽管年初以来铜价就出现了松动,但是真正的大跌却出现在3月。从3月5日到3月20日,铜价由7053美元/吨跌至了6430美元/吨,跌幅达9%。铜价下跌的部分原因是非精炼铜供应增加导致了“稀缺性溢价”减少,市场对中国信用环境的担忧则是另一个主要原因。此前华尔街见闻网站介绍过,铜在中国被广泛地用于抵押融资。“超日债”违约事件影响发酵,铜遭到了抛售,因为市场担心更多的债务违约会令被用作抵押的、巨量的铜回流工业金属市场。但是瑞信大宗商品分析团队认为,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很小。
3. 中国“股灾”历年救市争议有哪些
从周末的双降,到万亿养老金,到官媒安抚……再到昨晚的“三道金牌”。中国政府为了救市可谓不遗余力。但回顾历史,中国股市从来就不缺少各种政策托市、行政干预。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陆一指出,无论是1994年的“三大政策”救市、1999年的“跨世纪行情”、2007年的“股改行情”,还是2014年11月至今的“国家牛市”,政府对于股市的干预,无一不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而中国“政策市”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5年前。陆一撰文详细介绍了1990年深圳股市从诞生到疯狂,再到政府出手干预的全过程。华尔街见闻摘取其中的一段:
1990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处级以上党政干部不得买卖股票。11月20日,深圳党政干部响应红头文件的规定,纷纷踏入股市开始抛股。
鉴于上述种种措施,持续上涨半年的深圳股市从12月8日开始掉头向下,自此开始了长达9个月的下跌,其间,深市总市值蒸发近八个亿,市场一片恐慌。
在这样的下跌中,1991年4月22日,刚刚拿到人总行同意成立批文的深交所出现了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零成交记录。
深圳市政府面对连续9个月市场持续下跌的严峻局势,不得不在1991年8月19日召开有企业家参加的“救市”会议,动员机构入市,加强市场的支撑力。然而在这次会议上,所有到会的企业家们,没有一个出面应声。此后直到1991年9月2日,深圳市政府连续召开五次“救市”会议,但仍未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
9月2日晚,深交所向市委书记李灏要求依靠政府财力救市。李灏问:“需要多少钱? ”深交所负责人说:“我们不要多,你给2个亿,把股票价格托起来,把股民的信心恢复起来! ”“我同意! ”李灏回答很干脆。市长郑良玉要求一定要绝对保密,遵循证券市场规则,巧妙自然地将股价托起来,唤起广大股民的信心,变熊市为牛市。
9月7日,正是龙头股跌得最惨的一天。深发展当天的开市价仅为每股13.70元,最低时跌到了13.40元。深圳救市基金以每天5000手(一手=10股)频率吃进,稳住龙头股,保持在每股13.7元。到9月29日,深发展股价已经恢复到每股14.95元。
10月3日,深发展一开市,就挂出了14.95元/股的价格。许多先前对证券市场丧失信心的股民们,又一次杀回了证券市场。 9月29日至10月3日,短短的几天,深圳证券市场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10月3日当天,深发展股价曾经冲到16.10元/股。随后,10月4日深发展的开市价曾达到15.85元/股。
10月上旬,深圳证券市场冲出谷底,股价上升幅度:深发展为50.68%,万科为74.47%,金田在此荣登榜首,创下了101.55%的最高记录。安达与宝安也都分别达到了67.09%和63.38%。
到11月14日,深证指数创下收报136.9点的当年最高记录,日成交金额也于11月13日达到1.1亿元的新记录。
陆一不无感慨地评论称:“25年前中国股市这第一个涨落,勾勒出一抹惊艳的深V,也奠定了中国股市最富特色的监管调控底蕴——以意识形态判断股市涨跌的背景;实施涨跌停板;加诸印花税;党政干部不能买卖股票;暂停IPO;国有股限制流通;党报评论员(内参)成为市场调控风向标;开创了政府动用资金打指标股托市的首个案例。”
在此之后,中国股市历次涨跌背后都不乏政府“有形之手”的参与。《环球人物》杂志曾在文章《朱镕基与中国股市:创办上交所,3次救市》中,详细介绍了朱镕基对于稳定中国股市起到的作用。文章指出,从朱镕基1991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到2003年卸去国务院总理之职,12年间,有3次比较明显的股市波动,都在他的努力下回归平稳,没有引发大的震荡。
1992年,中国股市从5月的1429点一路跌向11月的386点。朱镕基果断要求政府出手,稳住了股市,据《环球人物》:
在去英国访问前,他还给证监会和上交所的领导打电话,要他们一定稳住股市,不能再跌了。证监会和上交所有关同志很快布置救市,提出让二纺机等所有上市公司拿出募得资金的10%,买回自己的股票,回购托市。此外,他们还组织本地和外地券商入市,让杨怀定等股市名人带头买股票,又鼓励深圳股民在上海买股票,并放慢新股上市速度。多管齐下,让1992年的股市下跌势头得到遏制。
1993年,中国经济冲向新一轮高峰,全国基建投资猛升,货币投放增发同比高达34%,同时社会总需求强力扩张,拉动了通货膨胀。到了春夏之交,金融混乱达到顶点。朱镕基接连出手,稳住市场:
当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颁发了轰动全国的“十六条”,整治金融乱象。同时,中央任命朱镕基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他约法三章:一、清理违章拆借;二、不得竞相提高利率、不得收取贷款回扣;三、银行不得向自办实体注资,自办实体和银行脱钩。此外,他还采取铁腕手段,命令属下的行长们在40天内收回计划外的全部贷款和拆借资金。“逾期收不回来,就要公布姓名,仍然收不回来,就要严惩不贷。”在如此严厉的措施下,到7月底,拆借的资金收回来332亿元,还增加了405亿元的储蓄,一片混乱的股市回归平稳。然而,第二年7月,上证指数又出现了暴跌。朱镕基接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报告后,立即布置救市,采取了“半年之内不发新股,对信用良好的机构给以银行融资,组织养老基金入市”三大措施。同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相继成立。这些银行由政府投资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对于股市稳定起到积极作用。这一轮股市波动就此止住。
1997年夏天,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亚洲经济出现危机。自1997年5月到1999年3月,沪深股市都是弱势调整,股指越走越低,金融机构和散户们经历了难熬的“熊市”。朱镕基采取了基金入市,降低印花税等措施,再次激活股市。:
1999年4月,朱镕基在美国纽约访问期间,特地参观了纳斯达克证交所,并为当天的股市开盘。回国后,朱镕基就股市的发展提出了8点意见,其中包括要求基金入市,降低印花税,允许商业银行为证券融资等。此外,他还指示尽快制订和颁布上市公司管理条例。5月18日,证监会向八大证券公司传达了朱镕基的8点意见,研究了落实政策。第二天,中国股市立即上涨。6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标题为 《坚定信心,规范发展》,指出“调整两年之久的中国股市开始出现了较大的上升行情……近期股市反映了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市场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正常的恢复性上升。”文章还强调,证券市场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各方面都要倍加珍惜。此文发表后,股市再次出现大涨,从6月15日的1387点激活,6月30日最高达到1756点。
4. 渣打银行名称由来
渣打银行名称由来:
渣打银行英语是Standard Chartered Bank,由汉语直译就是渣打银行。
渣打银行是一家建于1853年,总部在伦敦的英国银行。
渣打银行1858年在上海设立首家分行。2007年4月,上海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本地法人银行之一。渣打是一家领先的国际银行,为遍布亚洲、非洲和中东市场的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他们进行投资、开展贸易。
渣打集团在伦敦证交所、香港证交所,以及印度的孟买及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它的业务遍及许多国家,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在英国的客户却非常少,2004年其利润的30%来自于香港地区。
(4)华尔街见闻融资扩展阅读:
渣打是一家领先的国际银行,业务网络遍及全球60个最有活力的市场,为来自145个市场的客户提供服务。
渣打网络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重合度达到近70%。渣打的使命是利用其独特的多样性促进商业繁荣和增进人类福祉。渣打的文化传承和企业价值都在其品牌承诺 “一心做好,始终如一(Here for good)”中得到充分体现。
渣打集团有限公司除在伦敦及香港的交易所上市外,还在印度的孟买以及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上市。
作为扎根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外资银行之一,渣打银行从1858年在上海设立首家分行开始,在华业务从未间断。2007年4月,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本地法人银行之一。目前,渣打中国的营业网点已覆盖近30个沿海和内陆城市,充分显示了渣打对中国市场的长远承诺。
2018年,渣打银行赢得众多权威行业机构和媒体颁发的奖项和荣誉,包括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最佳外币对做市奖。
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金定价市场特别贡献奖,《第一财经》年度创新外资法人银行,《财资》最佳移动支付用户体验,《亚洲货币》“一带一路”最佳国际银行,《Global RMB》最佳离岸人民币债券机构,《贸易金融》最佳跨境金融服务银行。
《华尔街见闻》年度卓越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银行,《上海证券报》银行财富管理品牌卓越奖,渣打财富管理APP被《财经》评为最具品牌价值金融APP,猎聘网年度多元非凡雇主,陆家嘴年度公益榜资教赋能实践奖等。
5. 2018考研金融专硕热点论述题怎么答
热点一定要与知识点结合;学会区分金融热点
去哪儿关注热点?华尔街见闻、FT中文网、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四三幺
需要关注哪些热点?1.宏观经济形势及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探讨2.开放经济探讨: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国际化3.金融监管:现有监管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改革政策4.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融资偏好5.利率市场化改革6.互联网金融7.金融危机十周年:后危机时代
关于金融热点,怎样用金融学原理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及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探讨
1.GDP增速(6.9%超预期)
2.CPI:总体稳定
3.国际收支情况
怎样得高分:
1.运用 IS-LM模型应用,画图作答,答题思路清晰
2.非常规货币政策(麻辣粉,酸辣粉)
(思考:什么是非常规货币政策?)
3.供给侧改革
二、开放经济探讨: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国际化(重点)
国际金融:1.2017年上半年出现了双顺差?—>人民币升值
关于人民币升值会考到:1、原因2、影响(好的+不好的)3.对策
(思考)资本账户顺差原因?
外汇储备:增加(想得高分就要用数据说话)
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涉及人民币国际化会考到:1.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是什么?2.需要具备什么条件?3.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4.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的影响
结合三元悖论(倒三角)——作图描述
6. 华尔街见闻pro和华尔街见闻的区别
一 、使用版本不同:
1、华尔街见闻pro和免费版本完全一样。pro收费版不稳定了,闪退。
2、华尔街见闻免费版用得好,不会收费也不会闪退;
二、界面不同:
1、华尔街见闻pro界面干净整洁,无广告等多余内容弹出;
2、华尔街见闻版界面相对不舒适,会有多余广告等内容弹出;
三、华尔街见闻在中国首创“实时新闻”模式,通过同名App、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为投资者提供服务,7*24小时全年不间断。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资讯,华尔街见闻App分秒必争,力求第一时间推送,速度常领先于国内外同行。
(6)华尔街见闻融资扩展阅读:
基础功能
金融资讯、实时新闻、国内外市场行情。
进阶功能
问答社区、名家视频直播、财经日历、基金购买。
2014年,华尔街见闻推出手机客户端后,在苹果App Store稳居财经新闻类前列。
人民网2014评选的“最具影响力财经微信公众号”活动中,华尔街见闻位列第一。
在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15新闻资讯APP排行》中,华尔街见闻位列财经新闻类第一。
2016年,华尔街见闻完成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领投。
7. 普华永道招聘实习生,这个要求全英简历么
网上段子手说“四大审计忙成狗,税务准时下班”,审计跟税务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先来看看小伙伴的回答。
而真实在四大里面,审计跟税务工作时间真的跟网上传的一样吗?进入四大该如何准备?审计跟税务未来有哪些职业发展方向?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普华永道税务及商务咨询部经理(多次校招superday面试官),来跟大家揭开答案。
给大家推荐一个已经考过ACCA的学姐,关于ACCA任何不懂的事情都可以咨询她。不仅能解决ACCA考试问题,还有电子版ACCA试题和备考资料:微信ID:ACCAmengyue
主持人: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审计每天做到死,税务基本可以准时下班;审计小朋友每天底稿做到死,税务的整天就是看报告”,所以税务部门跟审计部门工作内容上最主要的差别是在哪里?税务部门真的可以经常准时下班吗?
1、工作内容上:
审计的工作流程相对来说比较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相对来说有据可循,尤其是对于老客户比较容易把握。所以对学生来说,如果你是比较仔细,喜欢流程化工作的同学,审计对你可能比较好。
而税务大部分的业务需要一定灵活性,服务过程中出现难以预见到的因素也相对更多一些。另外,税务分很多组,原因是组和组之间的工作内容差异比较大,各自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背景会差异很大;审计分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团队太大了,不好管理,所以进行分组。
2、工作时间上:
前面提到,审计的工作相对比较容易计划,比如现在12月,我可能已经预见到接下来的两三个月,会有什么样的工作了,都是别人已经帮你安排好了。
审计有比较明显的淡忙季,忙季基本上平均每年有四到六个月,经理及以下的员工,绝大部分人会有三个月的时间基本上是在没有周末的情况下,每天平均工作10-12小时甚至更多。所以去审计的同学,可能需要提前做好这个心理准备。
税务的时间就没有那么固定,因为税务的工作节奏不像审计那样容易预见和计划。而且税务部上级在分配工作时会征求下级的意见,理论上,下级“可以”拒绝这个工作;同时上级也会尽量把项目安排给比较能干的下级,导致忙的人长期很忙,空的人长期很空,当然时间长了,能力的差异也会很大。
主持人:那你或者你下面的小朋友典型的一天的工作场景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其实每个项目会不同(无论是服务内容、方式和节奏都会不同,所以需要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心)。从一个典型的服务流程来说,会有这么几个阶段:一开始是根据与客户的沟通写写服务建议书(一般会让下面的小朋友先起草,senior会给他一个参考案例),并跟他讲清楚具体要求,起草的版本,会在经过各级修改后给客户确认,根据这个服务建议书会签订一个正式的合同,这个时候服务就正式开始了。
比如常见的税务咨询,一般最后需要交付一份书面咨询报告。在起草报告的时候,需要跟客户沟通,需要自己去搜索资料,有的资料你可以自己去网上查,有的需要去向税务机关确认,最后经过分析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报告。
此外,还有一大类税务合规性服务,包括报税服务和协助审计符合审计底稿中与税务相关的事项。
进入普华你需要具备的能力
主持人:你们在招聘的时候会不会看专业?对于一些没有任何财会背景的同学想进四大,他们前期有一些什么样的准备比较好?
不太看专业,我觉得你在面试的时候能够说服面试官,你想来四大不是出于一时兴起,而是真正有长期深思熟虑过的就可以。如果你之前有过一些实际行动,就有助于说服面试官,比如说你有一些相关的实习经历,或者参加过一些例如CPA的专业资格考试等等。
主持人:哪些实习算是相关的实习?
如果你有机会来四大,直接在四大实习是最好的,除此以外,在一些比较一线的会计事务所实习,或者是在一些大型企业的财务实习,这些我觉得都是比较会有些帮助的。但是如果你在面试的时候表现得很好,没有相关经历也不太会影响到录取。
主持人:我有个大学同学之前就是,不是相关专业也没有相关实习经历,但最后进了普华。
对,所以我说是有帮助,PwC是一整天的面试,在一对一之前,负责跟你一对一的老板已经看过你前面的表现了,也就是看到你的能力,而能力其实跟你的专业没有太大关系。
后面一对一面试的时候,你把你的意愿阐述清楚就可以,比如为什么你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你要来四大,每个人放弃原来的专业背景,投入到一个新的这个东西,都是一个很重大的决策,那么这个决策如果没有让面试官感觉你是深思熟虑的话,别人会觉得你的这个选择可能不是很稳定。
主持人:想在税务部门做好工作,需要具备一些什么样的能力?大学生该如何去培养?
无论你在哪个细分领域,沟通能力都非常重要,你是不是能够理解别人的意思和背后的考虑,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准确、高效地传达给别人?这些能力对很多行业都是很基本的。
对于税务的工作来说,可能还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和决断力。比如很简单一件跑腿的工作。我让他去税务局帮我办一件事情,如果当中遇到了问题,灵活性和决断力比较高的同学就会知道,出现什么情况需要跟我请示,什么情况他可以自己做主处理掉。
再要求高一点的,如果他能站在上级的角度考虑问题,能通盘考虑整个项目的背景和目的就更好了。就是你要思考上级为什么叫你做这个事情,他的指示背后的意图是什么?
如何去培养,我觉得还是因人而异。但首先,你不要抵触和别人的社交和沟通,平时多找机会锻炼;另外,要拓宽一下自己的视野,对自己知识领域之外的东西勇于尝试和学习。拓宽视野可以是你参加相关的实习,也可以关注一些财经类的知识和话题,这都会有利于自己长期的职业发展。
主持人:你自己会常常关注哪些网站或者杂志呢?
平时关注一些外媒和财经类专业媒体比较多,比如FT、华尔街见闻等。每个人当然情况不一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来看。
主持人:很多同学觉得税务比审计少招很多人,他们就觉得税务的门槛会比审计稍微高一点,是这样子么?
我觉得从应聘的激烈程度,获得offer的难度,其实并没有高出很多,整体竞争激烈程度应该差不多。
公司培训和职业发展
主持人:普华的客户遍布全球,工作中会不会涉及不同国家的税务处理?如果会,刚毕业的学生,大部分不具备这样的知识储备,PwC是如何处理或者如果跟员工培训的?
如果是涉及到海外税收,这个要求会很高,一般除了美国税有专门的团队,其他大陆的服务团队一般不会正式出具关于境外国家、地区的税务意见。
如果中国客户的需求涉及到其他国税的税务问题,我们会联系当地的普华团队提供协助。例如一个中国企业到巴西去收矿,这种情况下客户如果需要对他们的投资计划从税务角度提出建议,巴西的普华永道团队会从巴西税角度提出意见,中国团队则负责其中的沟通协调,给客户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所以,你需要的是比较强的沟通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主持人:四大里面关于这种能力的培训会有以一种怎样的形式来培养呢?
四大的培训其实最主要的是项目上的培训,就是说我们所谓的on job training。虽然有持续不断的课堂式的讲座培训,但是大家未必会很仔细听,那么可能效果不是特别好。
真正有很大提高的,还是通过自己的亲手实践,上级通过项目来给你很多的指导。四大的机制决定了,下级的工作能力提供能让上级的工作效率提升,所以上级很愿意指导下级。
主持人:有同学说,觉得税务部门的发展比较窄,你认同吗?
如果你到达一定的级别,且你的综合能力比较好的话,不管是审计还是税务,发展路径都会比较宽,因为你到了那个级别,更看中的是你的综合能力,而你仅仅是你的专业知识能力。
一般来说,审计可以往财务分析、企业投融资、内审等方向发展,税务可以往企业的税务经理或税务总监方向发展。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前段时间,我们身边的一个高级税务经理,跳出去后做了悟空找房的CFO。
四大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培养你能力的地方,但不仅仅是你的专业能力,还有你的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职场核心能力,未来可以选择的方向也不一定仅仅是财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