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突然想任性一把
往什么地方任性才是重点!方向对了,任性得才有意义!
Ⅱ 1.作为团队领导者,老刘的管理方式有什么问题
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管理者的“心”。不管你学历有多高,背景有多硬,你的“心”歪了,你的管理工作就要大打折扣。这个“心”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一颗公正的心,一颗无私的心,一颗同情的心。一颗公正的心,做领导的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处理事要公正合理,要让当事各方心服口服;一颗无私的心,当领导的不能自私自利,无数眼睛都在看着你,都在效仿你,上梁不正下梁歪;一颗同情心,同情心就是将心比心、以人为本。你的下属都是普通员工,不少员工的家庭都是有困难的,员工的困难一般不会轻易说出来,靠管理者从平时的交谈中了解。了解了员工的困难,就要根据员工不同的情况安排工作,员工的家庭困难的因素尽量照顾到(比如轮休)。
Ⅲ 傅首尔首谈和老刘的10年婚姻,为何有些人不够完美,可是却谁也替代不了
傅尔首谈自己和老刘的十年婚姻,他们的婚姻得到很多人的羡慕,也得到了很多人了祝福。其实有时候我,们心中有一个人,虽然他不够完美,但是谁也替代不了,就是这样的人能够陪伴我们的一生,也是这样的人,让我们的人生不会留下遗憾。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自己喜欢的人,这个人虽然不是完美,但是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最重要的。即便过去了很多年,这个人依旧留在我们的心中,当你遇到一个更好的人,你也不会接受对方,因为你心中永远留着一个最重要的人,就是因为这个重要的人,让你拒绝了所有。其实这个重要的人他并不是完美,但是在你的心中永远是最优秀,最完美的。因为这就是爱,爱的力量是非常的伟大。
好的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只有在经营中,双方的爱情才会长久,双方才会变得恩爱。
Ⅳ 我和她谈恋爱,平时在一起没有任何称呼,今天说叫我老刘行不行,她什么意思
可能就是因为你之前一直没有给对方起爱称,所以对方觉得你比较古板,就主动先开头给你起个昵称。顺便也带动你给她起一个昵称。
Ⅳ 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学习—论语
虽然《论语》有他的时代局限性,我高中的时候也觉得这就是糟粕,完全没有学的价值。但现在,随着我阅历日渐丰富,我越发觉得《论语》虽然有很强的时代局限性,但依然不能掩盖它的光芒,尤其是在为人处世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着《论语》里的“君子”靠拢,毕竟人性本恶,其善者为也,人生而不为“人”,“人”是要去努力靠近的概念。
就拿高中的十二章来说吧,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我们做到了吗?
“吾日三省吾身”,每晚想想自己的不足,复复盘,做到了吗?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我们呢?能清楚人生的每个阶段自己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题主思考的可能够多了,但学习的够多了吗?
我们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也”这样的心境吗?
我们能像对待浮云一样,对待“不义而富且贵”吗?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能从我们身边的人身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吗?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把握好自己的时间了吗?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我们能做到面对困难依然保持自己的志向,“立长志”吗?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呢?别说博览群书了,现代人的阅读量一年能有几本呢?
不要去看《论语》里如何为政,看《论语》里如何做人,再结合现代的价值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Ⅵ 老刘给予了傅首尔安全感,他到底有多爱她
老刘给予了傅首尔安全感,用傅首尔自己的一句话总结他们之间:“不说什么爱不爱的,你我一生,刎颈之交。”没有甜言蜜语,长伴即深情!
傅首尔曾说:“你就是我的顶配婚姻。”之所以能够在一起12年,因为老刘是她见过的最好的人之一,简单善良,温柔宽厚。她没有听他说过谁不是,也没有听过谁说老刘的坏话。傅首尔觉得自己聪明的点是能够发现别人的缺点,可是老刘智慧的点是活的云淡风轻,自在豁达。这是傅首尔没有的,老刘能够让她觉得安心。傅首尔说他们老夫老妻,也不说什么爱不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就是实实在在的感情,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对对方好。
Ⅶ 动物管理局的老刘为什么老是想死
老刘是水熊虫可以活1千年,但是五百年内相爱了好多个女人,都走了,他害怕失去,不敢在谈恋爱,他内心感到空虚也想跟她们一样去另一个世界,就是这样
Ⅷ 傅首尔和老刘的爱情,有哪些值得80和90后借鉴的
说到傅首尔,可能多数人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奇葩说》的选手,因为她节目中特别精彩的表现,收获了很多粉丝,有着很高的人气。慢慢地,她的婚姻生活也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大家都想知道她老公是个怎样的人,他们有什么相处之道。傅首尔老公老刘,平时负责主内,而傅首尔负责主外。其实,很多人是接受不了这种男主内女主外的模式,大家会觉得傅首尔这么优秀,她值得更好的人与之相配,最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在我看过《婚前21天》之后,我的想法开始改观,甚至开始羡慕起了他们的爱情。
第四、看了节目,我们会发现老刘其实特别聪明,懂得“认怂”,他不会真的跟傅首尔吵架生气。对喜欢的人认怂,并不是脆弱,也不是真的怂,而是深爱着对方,不是吗?世间夫妻的相处模式千千万万,幸福的夫妻相处模式也不尽相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好。最后,祝每个人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Ⅸ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通过这句话,你看出刘姥姥有怎样的特点
拥有“庄稼人”才有的憨厚朴实之性格,言谈举止与贾府贵族群体的文化圈氛围形成鲜明反差
Ⅹ 为什么亏钱者总是自己 四大理财误区需远离
近年来,随着人们投资理财意识越来越高,很多人有了钱不再存放在银行里,而是选择用钱进行投资理财。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部分市民的理财之路走得并不顺畅,股票被套、基金净值缩水、保险退保、银行理财纠纷等现象时有发生。那么,该如何恰当地投资理财?值此“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记者对天津市民理财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探寻市民在理财中容易出现的“雾区”,并邀请本市知名理财专家给出解决方案。
“雾区”一
股市盲目追涨杀跌难获利
“行情不好的时候亏钱,行情好的时候怎么还亏呢?”在记者的采访中,为数不少的股民在投资中有这样的疑惑,股民赵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案例:为什么亏损的总是我?
去年12月1日,由于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引发股市当日的“一日游”行情,当日上证指数[2455.80 0.86%]涨幅高达2.29%,赵先生看身边的朋友一天的时间便有了好几个点的收益,经受不住诱惑,便也跟风投入5万元到股市。让赵先生没想到的是,买入第二天股市便掉头向下,股指连续破位向下,短短10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便跌了200多点,赵先生所买的股票亏损也高达15%。“原以为能通过股市赚点钱,没想到入市便被套住。不过,整体市场不好,大家都亏钱,只能说自己入市的时间不对,算是花钱买个教训。”
初次入市便遭受大幅亏损,心灰意冷之下,赵先生选择了割肉出场。而到了今年,股市投资环境明显变好,看看屡屡上涨的股市,赵先生再次拿出5万元投入股市。“上次投资股市以失败告终,我觉得主要原因是自己的投资经验太少,这次我决定跟着有好几年股市投资经验的朋友去炒股。朋友告诉我,买股票要买强势股,快进快出,短期获取高收益的可能性很大。在朋友的建议下,春节过后,我分别投资过三只股票,行业跨度包括传媒股、消费股、房地产股,算得上都是近阶段的热门股票,但让我失望的是,忙碌一个多月,不仅没赚到钱,还有小幅亏损。”赵先生对此颇为不解,去年亏损情有可原,今年以来股市涨了好几百点,投资还出现亏损就让人难以接受了。
在与赵先生的交流中,记者发现赵先生投资无所收益最大的根源在于盲目追涨杀跌。以赵先生所投资的第三只股票粤宏远A为例,该股票今年以来走势跑赢了大盘,整体趋势向上,但区间震荡较大。而赵先生在该股票上的几次买卖均为“买在高位卖在低位”,股票涨了跟风补仓,股票回调便清仓,不仅错过了获利机会,还付出了不少的交易成本,投资想获取收益可谓难上加难。
对策:投资股市要有中期视野
(李会青,天津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
对于赵先生在股市上的操作,天津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李会青认为他犯了股市上典型的“羊群效应”误区,那便是跟风炒股,不仅加大资本市场风险,而且极容易出现投资失误致使资金被套牢。李会青说,证券市场瞬息万变,具有很大的投资风险,投资切忌盲目,需要谨慎为之。“投资股市要有中长期视野,这是克服炒股误区的最有效方法。判断股市中长期走势,可从两个角度入手:美林时钟和宏观研判,有了理性的判断,股市一时涨跌便不会对你的投资策略带来过多影响。就目前来说,通胀下行,经济亦下行,用美林时钟理论来看,股市处于底部阶段,中期走势向上,但短期震荡难免;而从宏观研判来看,货币政策预调微调,房地产调控短期难以放松,消费升级处于起步阶段,股市缺乏牛市基础,但今年股市行情要好于去年,上证指数在2300点至3000点之间震荡向上的概率较大。”
“雾区”二
基金投资只看排名频踩雷
不管是在牛市还是在熊市中,基金业绩差别均相当大。由此,有些基民在买基金时便采取跟着排名走的策略,殊不知,去年“前十强”今年可能沦落为“后十弱”,从而导致基金投资屡屡受挫,难以获取投资收益。
案例:按排名买基金亏得更多
基民老刘选基金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按排名先后买基金,不是十强咱不碰。去年年初,老刘所持有的基金在上一年排名不太理想,自然要被一贯按排名买基金的老刘所淘汰,他重新买入当时排名第一的华商盛世成长。“基金排名靠前自然有其原因,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较高,买入这样的明星基金更让人放心,获取收益的可能性更大。”
老刘挑选基金重点考虑基金经理的业绩,却没有意识到排行榜说明的是过去的基金投资业绩,而基民所买的基金属于未来。基金走势虽然与基金经理的业务能力有着很大关系,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要看整体股市走势,要知道基金经理是在股票市场大环境下做交易。如果股票市场运行不利,基金业绩很难有大的突破,2011年的基金走势便是一个真实的例证。根据某基金统计,2011年,股票型基金无一录得正收益,平均跌幅为25.02%,跑输大盘3.3个百分点;指数型基金略好于股票型基金,下跌22.35%;混合型基金下跌21.95%。
在去年资本市场的弱势下,老刘所买的基金自然难以获得收益,更让老刘郁闷的是,他的按排名买基金的方法在去年也失灵了,让他遭受了更大幅度的亏损。“华商盛世成长在2010年排名第一,当时市场给予这只基金极高评价,基金经理孙建波也骤然成为明星投资家。因此,我对这只基金抱着很大的希望,尽管去年股市不断下挫,我依然坚定持有该基金,我觉得只要基金经理业务过硬,即使出现亏损,幅度也不会很大。”让老刘没想到的是,年终一盘点,该基金全年亏损了27.92%,不仅跑输大盘,连股票型基金平均业绩都没达到,排名也发生了大变脸,从2010年的冠军下滑到垫底的位置。“我看好的这只基金排名垫底了,而去年初赎回的那只基金排名却进入"前十强",亏损并不多。如果当时不是这么盲目相信排名,去年投资基金也不至于亏损这么多,真是让人后悔莫及。”
对策:基金投资要踏准节奏
(王俊岭,华泰证券天津营业部理财经理)
华泰证券天津营业部理财经理王俊岭分析认为,基金排名是基金过往业绩的体现,只代表历史,在挑选基金时绝不能只看排名,尤其不能只看周排名、月排名、季度排名等短期排名作为依据来选择基金。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一方面应综合考察其短期、中期和长期绩效,另一方面还应考虑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状况,也就是说,看其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业绩排名是否稳定,只有长期业绩稳定且回报可观的基金才是好的投资标的。同时,选择什么样的基金,一定要仔细分析比较,结合市场环境进行,而不能简单地以基金排名的高低作为选择标准,否则投资会有损失。此外,如果以炒股的心态来频繁买卖基金,投资者经常会面临“踏空”的危险,往往在赎回基金后发现基金净值仍在稳步持续攀升而后悔不迭。对于那些业绩优秀而稳定的基金,投资者应该坚定持有,大可不必做波段操作。“只买好的,不看排名”,这才是投资基金的正确思路。
“雾区”三
把保险当投资上错“花轿”
重投资轻保障,仅仅为了保险的投资功能而投保,却忽视了保险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财务保驾护航,部分市民投保时存在这样的误区。保险其本质功能是保障,化解未知风险是其主要功能,为了获取收益去投保,很大程度上是“上错花轿嫁错郎”。
案例:投保先问收益存在误区
“这款保险的分红怎么才144.20元呢?”建筑师余先生对保险可不在行。前年,余先生在银行理财专柜签下了一份年缴费1万元的分红险保单,宣传资料上五大特色的前三项令他记忆犹新,“固定回报”、“年年分红”、“复利累计”。“当时工作人员还给我看了往年收益率汇总表,几乎都在4%以上,我想这样的投资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不赔稳赚还能有保障,怎么去年的收益率只有1.4%了呢?看来保险还真是不靠谱。”
和余先生有着相同抱怨的人不在少数,如此看重保险的分红功能、分红多少的投保人其实陷入了保险的一大误区把保险当投资。容易让投保人产生这种理解偏差的是新型的人寿保险产品,包括分红险、投连险和万能险。这几类产品在寿险保障功能之外,还会给投保人带来一定的获利预期,但投保人不应颠倒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假如仅仅为了投资而投保这些产品,我们会发现这些产品的表现将无法满足预期,甚至让人很失望。
记者了解到,分红险的收益并不保证,保险公司宣传资料上只会印有“预期收益”,合同中也不可能找到有关保底收益率的条款。红利从保险公司利差中产生,主要是死差异、利差异和费差异。如果这三部分没有产生获利,那么保险公司将会实行零分红,投保人也就没有收益了。其次是市场上曾一度热卖的投连险,其风险是最高的,不仅没有保底收益,甚至连本金都无法保证。投保人缴纳的保费会先被扣除一定比例的初始费用,余下的部分才进入投资账户,这无形中压缩了投资本金,就好像申购基金被收取高额手续费一样。2009年上半年,不少投连险账户表现不错,产生50%至70%的收益,不过这只是针对投资账户中的部分,而非全部保费。而在股市下跌时,想要退保的投保人还会遇到另一个麻烦,不仅账户亏损、初始费用无法拿回,而且要被收取退保手续费,真可说是雪上加霜了。所以,投保投连险不能忽视其保障功能,对投资的风险性也要有个清楚认识,最好能长期坚持。万能险虽然设有保底收益率,不同产品给出的下限标准不同,一般为1.5%、2%或2.5%,但如果只是为了这保底收益率而购买万能险就显得不怎么划算了,其收益能超过银行一年期定存已是理想状态,忽视万能险的保障功能同样会进入投保误区。
对策:投保应先看保障再看收益
(李健,聚川理财注册金融理财师)
聚川理财注册理财师李健表示,保险和投资不能混为一谈,在考虑是否投保时,我们应该先看重保障功能本身,其次再对投资部分予以关心。分红险、投连险和万能险的保费一般比较昂贵,对事业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并不合适,在金融环境动荡时,更可能出现保费断供的危机,而相同保费下,如果选择消费型即保费不返还的产品,保障金额会更高,保障也能更到位。当然,如果你已经对分红、投连及万能产品的功能认识清楚,找到了保障与投资之间的平衡点,并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特性来为自己所用,相信产品最终会令你达到满意的保险和理财目的。
“雾区”四
买银行理财产品只看预期收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市民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把收益率作为了唯一的“刚性指标”,只选预期收益率高的产品,根本不在意产品的风险几何,也不管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究竟有没有可能实现,使得理财纠纷频频出现。
案例:预期收益到期大幅下滑
“这款产品的收益率如何?”在选择投资理财产品时,这是绝大部分投资者必问的一个问题,很多时候这也是他们最为重视的一个问题。尽管这几年来随着理财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过去一些机构以“预期收益率”吸引投资者眼球的做法,已经被明令禁止。但是很多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仍然习惯于把“收益率”当作选择产品时的唯一标准,投资只看收益率,由此带来的理财不当也不在少数。
去年3月,曾先生就购买了一款挂钩型的理财产品。“当时看重这款产品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最高预期收益率可以达到8%左右。”曾先生觉得,在股市低迷的环境中有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能够达到8%,已经是让人满意的收益率了。然而让曾先生不解的是,产品运行了不足5个月的时间,就由于挂钩股票跌破了预先设置的最低价格,产品自动终止。除了没能获得预期的8%的收益外,曾先生的本金也亏损了10%。
曾先生这才想起仔细研究自己的产品说明书,原来预期8%的收益率只是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才可实现的最高收益,由于曾先生投资的时期正值欧债危机加剧,挂钩股票跌破了产品设置的最低价格,也就触发了产品自动终止的条款。由于是一款部分保本产品,最终曾先生获得了90%的本金。事实上,如何看待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已经不算是个新鲜的问题了。预期收益率的依据,是理财产品设计部门在相关数据的预期和趋势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种“预测”,最高预期收益率也仅在最理想情况下才能够实现。当趋势判断错误,或是预期未实现时,投资者实际获得的收益就可能远远低于理想的水平。因此,就和它的名字一样,预期收益率是一种“预期”,未必是它实际可以获得的收益,投资者不能将预期收益作为挑选理财产品的唯一指标,应综合考虑理财产品的设计、投资方向等再做出选择较为理性。
对策:别被“预期收益率”误导
(陈哲,兴业银行理财经理)
兴业银行理财经理陈哲表示,市民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首先应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明白自己处于何种阶段,提前做好财务规划。其次,市民从收益率来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可以理解,但必须清楚收益背后蕴含的风险,要了解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是投资大宗商品还是债券,或者是其他类别。再次,市民购买理财产品前,应先看清楚合同约定的内容,口头宣传再怎么美好,最后还是要归结到合同的约定上来。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收益率的误读中,也有一种现象越来越典型,那就是使用“年化收益率”来代替对产品的收益预期。所谓年化收益率,一般是在较长的投资期限内才能实现,短期一般会出现偏离。再则,年化收益率对应一个年度的收益情况,并非短期便可获得本金相应百分比的收益。比如,年化收益率12%的产品,如果投资期限为一个月,即使达到12%的年化收益率,其最终收益也只相当于本金1%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