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经济非常发达,可为何在日本很少见到黑人的身影呢
这和日本的社会社会结构有莫大的关系,高度发达的日本不需要廉价劳动力。
社会层面——日本本土劳动力充足。
黑人们远离他乡,当然想要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地方,显然日本不是。
② 月薪一万很难吗
月收入一万有多难?有哪些月薪一万以上的工作?_******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大学生,我是在工作3年之后月收入才上万的,中途我并没有说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表现,就很普通的按时按量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说难吧,也难,始终自己的同学一毕业可能月薪就上万,而自己还是熬了一段时间.说不难吧,其实只要学历、经验摆在那里,上万是迟早的事,也不用焦虑.我自己做的是商业地产行业客户关系相关的工作,就是一入职就上万的.还有就是主管级别的工作岗位大多也是月薪上万的,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过去经验去选择.
月薪一万以上的工作有哪些?月薪一万以上的工作有哪些 ****** 一、奢侈品销售总监 不要以为高薪的职位都是给外国人准备的,其实,外国人比中国... 没有人知道她们到底有多少钱,媒体上只有她们的豪宅名车——但这里我要重复一句...
目前有哪些工作月薪1万以上的?_****** 看来你不是很了解情况,国营员工月薪达到一万不是普通员工.你问那些工作月薪达到一万,是问普遍职业岗位达到一万还是管理层岗位?可以很负责的讲:这些岗位的普遍收入都没有月薪一万.如果说有这样的一个行业能月薪达到一万的话,...
请问月收入在一万元左右的职业有哪些?****** 十大热门高薪职业简介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把握好时机、掌握好未来的方向,成为众多家长和考生关注的焦点.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专家对未来4年的职场新趋势作了预测,希望能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一、同声...
月薪一万的工资有哪些?月薪一万的工资有哪些 ****** 十大热门高薪职业简介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把握好时机、掌握好未来... 问这些没有用的问题???一万以上多了,什么职业都有一万以上的,只要你在这个...
月收入1万的工作有哪些 ****** 1、销售职业(根据提成定,平均月收入上万还是较多的) 2、IT职业 (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等) 3、技术职业(电子、机械、机电主要集中在外资工资高) 4、管理职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偏向于外资工资高) 如果具有较强的口才、人际关系及自信心,建议做销售. 如果具有专业技术资历多年、建议到外资深造,继续提高价值. 如果具有管理性质工作多年,建议到中小企业担任高管,发展机会大. 在中国,可以这样理解,能发给你的一万的工资,只有外资的技术、管理、IT人员,还有中小企业高管及高级技术人员.当然销售职业薪水是跟产品市场及个人能力是挂钩的.
有哪些工作月薪一万?_****** 月薪一万的工作:1 销售(顾问型销售) 不限 提名理由:在每一个发展正常的公司,销售人员开的车都比老总的好.千万别因为各个行业销售人才缺口的百万量级就一脚踏进来,专家们说,做到了顾问型销售的才是一流,并非人人都能练就九...
现在收入一个月收入1万多,算多还是算少_****** 现在的个人所得税申报起点是5000块钱.月入一万多自然属于两个所得税申报起点的人.这样看了月入10000多属于较高收入人群.
一个月一万多的工作有哪些****** 这个得分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了.一般来说脑力劳动比较多,像策划啊,搞建筑设计的,工程师啊,这些月薪都是上万的,体力劳动的话,只要你能吃苦耐劳,像泥瓦匠就可以达到一个月一万多.
知道上,月收入超过 1 万元的人士从事的是什么工作? 1)达到这个月薪需要多长的工作经验? 2)从****** 从93年月薪300元到2004年月薪1万2用了11年,从事玻璃深加工技术和企业管理
③ 非洲人的平均寿命
世卫组织信息复、证据和研究负责制人称,非洲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了9.4年,达到60岁。
主要是因为儿童存活率提高,控制疟疾有进展以及对艾滋病扩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不过其中有些国家因为爱滋病的影响,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比如莫桑比克。还有些土著部落三十都不到。而另外一些发达国家比如南非,平均寿命超过六十岁。
世卫组织报告称,非洲国家自2000年以来平均寿命的增加是最大的。
(3)非洲劳动力价格扩展阅读:
人民网5月20日讯 据美联社报道,世卫组织19日发布新的数据显示,在2000年到2015年间,全球平均寿命延长了5年,这是自1960年代以来的最快增幅。但是刚刚发布了其最新的世界卫生统计报告的世界卫生组织说,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仍有巨大差距。
世卫组织说,人们现在的平均寿命比世纪之交前增长了5年,但重大差距依然存在,这是通过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
12个发达国家的人可以活到82岁以上,相比之下,22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平均寿命不到60岁。瑞士、冰岛、澳大利亚、瑞典和以色列是人们出生时预期寿命最高的5个国家,而乍得、科特迪瓦、中非共和国、安哥拉和塞拉利昂则排名最低。
④ 什么是国际劳动力的管理
按照WTO的界定,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是服务贸易的四种交付方式之一,受《服务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GATS)及其附件的约束。GATS将国际间劳动力流动视作自然人移动。在GATS关于自然人的几种分类(公司内部调任人员,商务访客,合同服务提供者,独立专家)中,与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相关的主要是“合同服务提供者”(contractual service suppliers)。其在外期间的报酬由雇主支付,合同服务提供者应具有相关和相当的教育背景及专业资历。这种临时性服务的期限一般为1~3年。
由于自然人移动涉及到国家的出入境管理和移民问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自然人移动严格设限。进入21世纪后,随着服务贸易新一轮谈判的展开,自然人移动的自由化问题引起了各国的关注。由于发展中国家普遍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他们越来越认识到,自然人移动自由化不仅有助于提高本国的经济水平和贸易竞争力,缓解国内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并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普遍存在着劳工大量短缺和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一方面,人口下降和老龄化造成了劳工严重短缺;另一方面,许多社会地位低、工资少、耗体力的工作常常无人问津。因此,发达国家也逐渐认识到,劳动力流动自由化是一个双赢的问题。这一共识,为下一轮的服务贸易谈判和劳动力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奠定了基础。
当前国际间劳动力流动的区域特点
据国际劳工组织的预计,全世界约有1.4亿人在国外工作,每年全球劳动人口流动达6000万人,而且在不断增加。按照经济学原理,生产要素总是从报酬低的地区或行业流向报酬高的地区或行业,作为劳动力要素也不例外。当前,劳动力流动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于各个国家在全球劳动力流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所面临的形势、所采取的政策不同,各大洲的劳务市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欧美市场
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欧盟和美国的薪酬福利体系对外来劳动力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加上其存在大量劳工短缺和高失业率,开拓欧美国家的劳务市场显示出良好的前景。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欧美的劳动力市场只对东欧各国和部分非洲国家开放,而对中国的开放度很低。
美国:尽管美国诸多行业存在着大量的劳务需求,但其劳动力市场只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内部成员开放,主要从墨西哥引进劳务。在市场准入方面严格限制其他国家劳务的进入,政府基本上不批准中国中低级劳务的工作申请。同时,美国还存在着严重的资格歧视,不承认中国公民在中国国内拥有的教育学历和职业资格,限制了中国公民的市场进入机会;美国政府只承认墨西哥四年制高等教育学历,给予其受高等教育者合理的市场准入机会。
欧盟:多数欧洲国家不对我国开放劳务市场,而只对欧盟成员开放市场;只有在欧盟成员不能满足国内劳务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才允许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引进劳务。欧盟除对中国公民进行资格歧视外,还在出入境管理方面实行差异待遇。在多数欧洲国家的海关和边防管理口岸,通常对欧盟国家以外的公民单设通道,严格审查。不过,近来西班牙对非法劳工的“大赦”和英国对中国开放医护市场显示出其引进外籍劳工的灵活性。
二、亚洲市场
亚洲市场是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主要市场,一方面,亚洲各国对外来劳务的限制较少,另一方面,由于亚洲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国家,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文化背景都与中国相近。2005年,我国劳务输出在亚洲市场的营业额占行业总额的54.3%,其中,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的业务创造了40%的营业收入。
亚洲开发银行的发展报告表明,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其他地区,未来3年的GDP增长率将介于6.5%~6.9%,这一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伴随着GDP的高速发展,亚洲各国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出现劳动力短缺,尤其是技术劳务和管理人员的缺乏。
日本:目前,日本只对拥有专门技术、技能和知识的外国人发放就业签证,限制其他外国人参与就业,中国对日本的劳务输出主要通过派遣研修生及技能实习生的渠道。近年来,日本人才派遣公司通过中介机构和日资企业在华招聘电脑软件人员、机械设计等专门技术人才等,派往日本企业从事技术工作,据日本科技省预计,日本工程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301万人。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全面开放国内劳务市场指日可待。
韩国: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内就业观念的变化,韩国普遍存在着劳动力短缺问题,缺口为55万左右,其中,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水产业和农畜业劳动力缺乏尤为严重。目前,韩国主要通过产业研修制、雇佣许可制和访问就业制从亚洲各国引进劳动力。由于中韩两国政府尚未签定《劳动力派遣与谅解备忘录》,中国公民还不能通过雇佣许可制进入韩国。
新加坡:新加坡是中国对外输出劳务的第二大市场,中新劳务合作十分密切。中国在新劳务人员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制造业、海事,以及空乘、医护、幼师、餐饮等行业。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相同,加上中国工人技术好、效率高,在新加坡外劳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颇受雇主欢迎。近年来,新加坡政府一方面严格加强对外国工人的管理,一方面逐步放宽各产业引进外国工人的配额限制,同时通过调节劳工税来控制引进外国工人数量,使外国工人流向那些真正需要的产业和企业。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由劳务输出国转为劳务输入国的,从长期的发展趋势看,不同行业引进外籍劳工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建筑业和制造业对国外劳动力的需求在逐步减少,服务业和种植业的劳工需求呈上升趋势。此外,船运与再保险业、旅游业、教育与保健服务业、码头与航空业也都需要一定数量的外来劳工。目前,马来西亚并未对中国开放劳务市场,因此,中国在马的劳务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
三、非洲市场
近日,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先后发表报告,对非洲经济发展前景进行预测:2010年前,非洲经济将以年均超过3.7%的速度增长,人均国民收入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21世纪前25年,多数非洲国家的年经济增长率有望保持4%~5%的水平。联合国《2006年世界经济展望》说,2006年非洲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增长率可望达到5.5%。良好的经济增长前景对非洲引进外籍劳务将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非洲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加更是为中国的劳务输出提供便利条件,中国在非洲的建筑劳务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2005年,已达到8.2万人,占同年中国在外总人数的14.5%。但是,许多非洲国家政局不稳,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工资待遇较低,制约了中国对非洲劳务输出的进一步发展。
四、拉美市场
2005年,拉美地区的GDP总额为23000亿美元左右,2006—2010年是拉美地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年经济增长率将为达到3%~4%,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无疑将为对拉美地区的劳务输出创造了条件。然而,不少拉美国家主要依赖原材料出口,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就业机会不多,新增就业岗位劳动条件差,收入不稳定,缺乏社会保障;许多国家对外来劳动力实行用工人数、工资额度以及工作签证等方面的限制,加上拉美路途遥远和文化差异,使得中国对拉美的劳务输出主要集中在工程承包领域,纯劳务输出较少。
五、大洋洲市场
根据澳洲联储发布的数据,预计截止2007年底,澳洲GDP增长都将维持在3%~3.5%,这一数字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2.4%的年均增长速度。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澳洲就业形势空前看好,同时,澳国内也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劳工短缺问题,引发对外籍劳工需求增加。一方面,建筑业、畜牧业、渔业和种植业等行业需要大量季节工,另一方面,厨师、电焊工、电工、机械、管道工和护工等专门技能人才奇缺。中国在这方面具有人才优势,但语言需要培训。从长远看,澳洲市场经济效益较好、相对稳定、值得开拓。
国际间劳动力流动的发展趋势
纵观世界各国劳动力的供求变化和流动情况,不难看出,国际间劳动力流动主要呈现出以下趋向:
一、劳动力流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劳务合作空间广阔
从存量上看,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活跃在各国的外籍劳工达8090万;从流量上看,目前全球每年流动劳务约3000~3500万人,比20世纪80年代初的2000万人增加了50%以上;从劳务政策上看,由于许多发达国家受人口增长率低和劳动力成本高的影响,需要外来的低成本劳动力,因此,各国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会逐步放松。
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依存度的增加和交通运输的改善,也加速了国际间劳动力的流动。
二、国际劳动力流动方向呈现多样化
一般来讲,国际劳动力的流动方向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在这一总趋势不变的前提下,近年来,随着产业的转移,发达国家的技术管理人员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在不断增加,甚至在发展中国家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和劳动力结构的差异,不同质的劳动力对流现象也十分普遍。可以预见,今后国际劳动力的流动将呈现多样化趋势,传统的劳务输出国和劳务输入国概念将失去严格意义。
三、普通型劳动力的流动趋缓,技术型劳务限制放宽
一些国家和地区奉行保护主义政策,主要是针对普通劳务人员入境设限,从发展趋势看,这种状况不会有太大改观,技术型劳务会日益成为国际劳务市场发展的主力。由于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球范围内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普遍短缺,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短缺的现象更为严重。
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引进的外籍劳务中,60%以上是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德国这一比例达到70%。另据经合组织(OECD)报告,OECD国家引入的外籍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外籍工人比例都超过了60%,而受过初级教育的外籍工人比例仅为10%左右。
四、服务业劳务需求明显增长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社区及公共服务行业的劳动力出现短缺。例如,韩国的餐饮、宾馆清洁、社会福利和家政服务等行业缺员达50%;英国、香港短缺家政服务人员和厨师等;金融、保险、广告、旅游和咨询服务等也是需求旺盛的行业。因此,今后外籍劳务在服务业中的就业机会将会增加。
同时,由于低生育率和健康长寿,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更为严重,老龄人口的比例迅速增长,为老人服务的医疗保健事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医护人员的短缺也会越来越严重。美国2003年护士空缺达到15%,沙特雇佣了近10万名外籍医护人员。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开放了外籍医护人员市场。
各国经济的增长和引进劳务政策的放宽,为国际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务输出提供了机遇。
总之,国际间的劳动力流动具有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经济学意义,但受到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影响,更受制于各国的出入境管理政策,任何主权国家都不会轻易放弃对劳动力出入境的管制,因此,国际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各成员国协商谈判的方向。提高劳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对外劳务合作经营公司的管理水平,才是拓展业务空间的根本。
⑤ 去非洲工作的中国劳工,月薪大约多少
去非洲工作的中国劳工,月薪最低7000左右吧,主要还是看岗位经验。
首先回非洲很大答,发展不平衡的。工资话看自己公司和自身在国内待遇结合而来。并且国企和私企差异很大。国企在非洲,不论是生活条件、劳动保护还是安全保障,都相对完善一些,并且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比如突发战乱、疫情等,在非国企都是第一时间掌握中国使馆发布的消息并且第一时间组织撤离。但是私企的水平就参差不齐了,如果碰到刻意压榨的,薪资就相对少一些。
⑥ 非洲猪政府处理后欠劳工费不给怎么办
可以打市长热线,或者去政府部门反应情况。
⑦ 为什么外企不愿意雇佣非洲劳动力
非洲劳动力大多都有懒惰的基因
而且脾气暴躁,
不是特别容易管教
当然这只是说的一部分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⑧ 哪一历史事件曾使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
黑奴贸易
欧洲新兴的资产者为了从殖民地获得更多的财富,除了加紧对海外洗劫、掠夺外,又着手经营殖民地。他们在北美种植园里种植烟草和棉花,在西印度群岛种甘蔗,在中美洲、南美洲开发金、银矿藏,在印度种植茶树等等。初期在种植园和矿山劳动的多数是白人契约工,他们是欧洲各国横渡大西洋而来的贫苦移民,这些人在原居住地与种植园主或海外劳务公司签订契约,到美洲后用几年劳动来偿付为他们垫付的旅费,契约到期后,便成为自由民。白人契约工大多不适应美洲酷热的天气和繁重的劳动。随着种植园的发展,劳动力严重不足,于是欧洲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劳动力来源,非洲的黑人便成了他们猎取劳动力的主要对象。在种植园或矿山使用奴隶劳动要比使用白人契约工便宜得多,又便于管理。所以奴隶贸易逐渐成为一桩赚钱的买卖兴隆起来。
最先从事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其后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都先后卷入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活动中。在奴隶贸易的初期,殖民者曾组织所谓的“捕猎队”亲自掠奴,偷袭黑人村庄,烧毁房屋,把黑人捆绑着押往停泊在岸边的贩奴船,往往一夜之间把和平宁静的黑人村庄踏为荒无人烟的废墟。殖民者的野蛮暴行,遭到了非洲人民的反击。后来殖民者改变了方式,采取以枪枝、火药诱骗某些沿海地带的部落酋长,唆使他们向内地袭击,挑动部落之间的战争,以便在交战中俘虏对方部落的人,出卖给欧洲的奴隶贩子。由于欧洲殖民者的挑动,这种部落间的“猎奴战争”,在400年的奴隶贸易过程中,始终没有停止过,造成非洲黑人的大量死亡。
殖民者在长期贩卖黑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一本万利的“奴隶贸易制度”。他们贩运奴隶一般都采取“主角航程”;贩奴船满载着“交换”奴隶用的枪枝弹药和廉价消费品,从欧洲港口出发,航行到西非海岸,称为出程;在西非海岸用货品交换大批奴隶,然后横渡大西洋,驶往美洲,称为中程;在美洲用奴隶换取殖民地的原料和金银,运回欧洲,称为归程。一次三角航程需要6个月,奴隶贩子可以做三笔买卖,获得100%到1000%的利润。
在西非各港口,殖民者用木枷和锁链锁住抢来的奴隶,奴隶都被剥去了衣服,供奴隶贩子象挑选牲口一样挑选,被选中的奴隶就被火红的烙铁在身体上烙上标志,然后装上贩奴船。贩奴船的舱板之间的高度不到半米,奴隶们只能席“地”而坐。奴隶贩子为了多赚钱,总是超额一倍,甚至更多倍载运奴隶,把奴隶塞进船舱,使他们象“汤匙”一样卷曲着身体,人挨人地挤在一块。由于船舱拥挤、潮湿,空气污浊,经常出现传染病。患传染病的奴隶往往被投入海里,活活淹死。1874年“戎号”贩奴船一次就把132个患病的奴隶抛入大海。如果航行途中遇到风暴等恶劣天气,延误航期,致使船上淡水、食物不够时,奴隶贩子也会把部分奴隶抛入大海。
运到美洲的黑奴,在种植园主或矿山主的非人待遇下,有1/3的黑人在移居的头三年死去,大多数人活不到15年。每运到美洲1个奴隶,要有5个奴隶死在追捕和贩运途中。在长达400年奴隶贸易中,估计从非洲运到美洲的奴隶大约为1200万—3000万。整个非洲大陆因奴隶贸易损失的人口至少有1亿多,相当于1800年非洲的人口总数。奴隶贸易使非洲大部分地方呈现一片荒凉景色,而欧洲奴隶贩子却从中赚了大量钱财,这客观上加快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的经济繁荣,大批的黑人奴隶为美洲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⑨ 从劳动力和技术来分析凯里斯农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农业相比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凯里斯农场:使抄用劳动力少袭,农业生产依靠高度机械化;农业科技水平高,农产品产量高,品质好,大量出口;
撒哈拉以南非洲:劳动力丰富,农业生产依靠人力劳动,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凭传统经验,科技水平低,农产品单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