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原因导致人民币汇率近期贬值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外汇研究员王有鑫日前表示,人民币汇率近期贬值有多方面原因。
一是本轮人民币贬值主要是被动式的,由美元指数强势上涨导致。
三是受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影响,我国贸易顺差收窄,经济增速下行担忧再起。今年前5个月,贸易顺差同比下降26.8%,第一季度经常账户甚至出现逆差,为近15年来首次。进入4月份、5月份以来,我国经济景气度有所回落,前5个月消费、投资增速分别比第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且投资创下2000年以来新低。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同样对人民币汇率走势不利。
② 2015 中美对外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 中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美国与中国进行宏观经济和结构方面的协商”最可行。 原因是: 1、中国实行出口限制的话,将使中国出口量减少,形成出口逆差,不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2、中国对美国众多行业进行大规模投资的话,象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美国众多行业大片急剧下滑,美元贬值、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会为美国行业损失买单。 3、让人民币升值,如果中国出口的产品不涨价的话,相同数量的美元会买到更多的东西,相当于中国出口产品的变相降价,对中国外贸企业造成不利。 4、所以,只有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只有进行谈判协商,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各自需要和利益。
③ 为什么人民币贬值
有兴趣的话读一下详细讲述了 建国以来的汇率变化和原因
经济的发展和汇率的变化并不存在确定的相关关系 汇率的变化主要影响到进出口以及对外贸易
人民币从1949年到1952年用浮动汇率制度。从1953年到1973年,以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金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但是在这时代中国大陆的外国贸易很少,所以人民币汇率意义不是很大。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为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l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9.2%,同期英镑汇率从 1英镑兑换5.9l元调至3.44元,英镑对人民币贬值41.6%。从1980年到1994年,中国大陆有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币官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3.3%。1985至1991年4月复归单一汇率制度。汇率继续向下调整,从 1984年7月的2.30下调到1985年1月的2.80,之后又多次下调。这阶段虽然恢复了单一的汇率制度,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随着留成外汇的增加,调剂外汇的交易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因此名义上是单一汇率,实际上又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为5.7和 8.7。可见,这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化与改革的特点是: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官方汇率逐渐向下调整。人民币在1994年起与美元非正式地挂钩,汇率只能在1美元兑8.27至8.28元人民币这非常窄的范围内浮动。
1971年以来历年美元兑人民币均价(1美元兑换)
年份 价格 年份 价格 年份 价格
1971年 2.462 1985年 2.937 1999年 8.278
1972年 2.245 1986年 3.453 2000年 8.279
1973年 1.989 1987年 3.722 2001年 8.277
1974年 1.961 1988年 3.722 2002年 8.277
1975年 1.859 1989年 3.765 2003年 8.277
1976年 1.941 1990年 4.783 2005年 8.0702
(年末价)
1977年 1.858 1991年 5.323 2006年 7.8087
(年末价)
1978年 1.684 1992年 5.516 2007年 —
1979年 1.555 1993年 5.762 2008年 —
1980年 1.498 1994年 8.619 2009年 —
1981年 1.705 1995年 8.351
2010年 —
1982年 1.893 1996年 8.314 2011年 —
1983年 1.976 1997年 8.290 2012年 —
1984年 2.320 1998年 8.279 2013年 —
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人民币汇率一篮子机制就是综合考虑在中国对外贸易、外债(付息)、外商直接投资(分红)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其在篮子中相应的权重。具体来说,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自然成为主要的篮子货币。此外,由于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与中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它们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也很重要。
2005年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扩大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从原来的上下1.5%扩大到上下3%。
2005年12月29日,外管局批准13家银行开展做市商服务,包括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交行、中信、招商、兴业4家股份制银行以及花旗、渣打、汇丰、荷银以及蒙特利尔5家外资行在内的总共13家银行获得了首批人民币做市商牌照。2006年1月4日,13家人民币做市商开始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同时保留撮合方式。[4]
2006年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6〕第1号)规定,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以下简称OTC方式),同时保留撮合方式;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
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④ 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所贬值,引起人民币贬值的原因
去年人民币贬值的原因就是美元走强,美元对多数货币都是升值的
同样人民币也升值,它只对美元贬值了,所以分析原因应该从美元走强来看,去年投资回流美国的经济还是比较好的
⑤ 人民币为什么会那么快就贬值了2019年8月5日,美元兑换人民币7.03,破7.00元
最近发生了两件事,一件事是美元减息,带来的是全球的减息,从而可能专形成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属。另一件事就是美对中的商品增加税收,同时带动了全球多个国家也对中产品增加税收,中国的外汇收入减少了。这是两个外因。加上中国一直在增发货币,导致的人民币贬值到了7,在此之前,人民币就一直在破7附近徘徊。但是由于美元那时候是加息的,对中国的关税一直处于谈判阶段中,特朗普还释放信号说有的谈,结果现在就是特朗普出尔反尔,明确的给中国加了税,再加上一些国家效仿美国给中国产品加税,结果就是中国产品不好卖了。这两个事情都是最近才爆发的,人民币破7并不意外,乃是意料之中。未来还可能破7.5,破8,甚至破9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国家强行干预,控制在7以内是可以的。但是目前看来维持汇率没有什么价值,所以国家这次没有干预,索性防守任由汇率破7。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对中国来说是利好,因为中国是美国的债权国,美元减息贬值,意味着美国要还给中国的钱变少了。反之,人民币贬值,美国要还给中国的钱变多了。人民币贬值的时机恰逢特朗普对中国态度转变,很难不让人遐想两者的因果。
2019对中国来说是史无前例精彩的一年,且看中国如何破局。
⑥ 什么原因会造成货币贬值
一国的货币贬值是因流通泛滥才会造成一国的货币贬值,本币贬值一般会导致该国央行利率的调控。不然就会造成本国劳动力成本低下和生产力的低下,这样会出现出口贸易的顺差和贸易中的摩擦。
货币长期贬值也势必会造成房地产的急剧升温和房价的畸高,使人们买不起房,最终导致经济结构的不稳定。同时对出口收入有影响:一国货币贬值通过降低本国商品相对外国商品的价值,使国外人们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本国居民减少对外国产品的需求,从而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减少进口。
在国际贸易和借贷活动中,收进贬值货币的一方会遭受损失,而要付出贬值货币的一方将从中获利。主要工业国的汇率变化还会引起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主要货币的汇率不稳定还会给国家储备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影响。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是这次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储蓄一直处于低位,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占GDP总额达到6%的水平,且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
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6)贸易摩擦下人民币为何贬值扩展阅读:
一般的情况,出现货币贬值,这个国家的央行会采取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比如:提高存贷款利率,发行央行票据,提高银行的存贷准备金等各种手段来调控货币的流通量。假如调控不力,就会出现投资过热和贸易出口的增长,贸易出口长期顺差会导致贸易摩擦,贸易摩擦最终导致贸易的萎缩。
⑦ 为什么人民币贬值为什么人民币汇率
中美贸易摩擦爆发、经济增速趋缓、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等等,这些变化肯定会影响人民币汇率预期。而经常项目的转差和资本外流的加剧也会对人民币施加更大的贬值压力。
⑧ 贸易顺差为什么会令人民币升值
1、贸易顺差: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 出超 ”.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贸易顺差对汇率影响:
贸易顺差使得国内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供给大于外币需求,必然产生外币贬值的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因此,贸易顺差产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贸易顺差越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加大了外资流入和贸易顺差的扩大,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贸易顺差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中国贸易顺差增加,就意味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国家有逆差,逆差国就会利用WTO的规则,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保护该国产业。在加入WTO后,由于中国与美国贸易顺差比较大,使用反倾销最多的是美国,中国是被反倾销最多的,居WTO成员方第一位,并且中国被反倾销案例的数量在逐年增长。
⑨ 人民币为何又即将贬值
我们尽管知道人民币增值对改善我们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必要性,但中国政府并没有屈服于内外的压力,在一开始就迅速大幅度的调整汇率或在当前流动性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的严峻时刻还继续单边升值,而是和前期出口退税强化政策一起,又迅速开始向下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世界其他货币也在对美元大幅贬值,如英镑、欧元和除日元之外的亚洲各国货币等)。其最根本的理由是:对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汇率制度的选择及其调整,并不是为了只解决国际收支的失衡问题以缓解贸易摩擦和前一阶段货币流动性的冲击问题。
事实上,我们的政府至少要关注两个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的指标:一是经济增长。因为有了它,就能解决就业,就能保证人民的生活。尤其在我国贫富分化、区域差别、劳动力过剩和政府资源再分配能力有限的现状下,任何引起经济增长迅速下滑的要素都会导致社会不和谐的问题发生,从而不得不引起政府高度的关注。在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的金融危机,进而渗透到实体经济这样的困难时期,政府的立足点更会考虑到“保增长”的目标上来。
二是维持物价的稳定。不管价格的上涨是由成本推动的,或流动性泛滥所造成的,还是由旺盛的需求所拉动(事实上这两者有时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只要严重损害了大众的购买力,尤其在中国经济发展失衡的环境下,都有可能因为高通胀的问题而严重破坏社会的和谐的生态环境。去年下半年,由于工业生产要素的价格高腾和农产品进口价格的攀升,我们就遇到了这样的挑战。不过今天,我们倒要注意另外一个价格稳定问题——即像韩国那样,外资大撤离造成的本币泛滥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为此,央行主动向下调整汇率,增加游资换汇的成本,从而保证中国市场的价格稳定。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这两大目标实际上很难兼顾,尤其中国目前对外经济依存度很高,汇率水平调整的“艺术性”不强,就会凸现这两大目标之间的冲突。比如,人民币迅速增值,虽然能够挤出靠恶性价格竞争的劣质企业,同时也能缓解资本的大量流入,但它可能会影响在华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影响中国经增长的一大支柱——出口产业,从而影响增长,影响就业。相反,如果我们一味坚持汇率的稳定,那么,贸易摩擦的成本就会加大,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也会提升。尽管当前通缩问题是全球共同担心的问题,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为救市而投入的过多流动性和庞大的国际收支顺差一起(因为今天在人们更看重价格的萧条经济时代,中国的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有竞争力的汇率水平保证下会更充分地体现,贸易拉动增长的引擎还会势不可挡),还会对我们的物价稳定构成不可小视的威胁。因此,政府就是在利用资本账户管制,人民币外汇市场干预效果较为明显的环境下,通过主动的汇率“调整”方式来努力平衡上述的两大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的调整在短期内不一定是直接盯住国际收支的平衡,而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汇率调整这一手段来使上述两大政策目标“兼顾”的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
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各国的企业倒闭、劳动失业等问题会日益显现,而且变得越来越严峻,于是,贸易和汇率上的“自我保护”,有可能会演变成各国之间一种“过度价格竞争”的态势,这对到目前为止不断推进的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冲击效果。尤其是对中国政府汇改节奏的控制更加带来意想不到的“遏制作用”。
基于以上的事实,我们认为:要彻底摆脱各国之间“价格竞争”的博弈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首先还是要不断加大力度改善民生刺激消费,以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收入再分配的政策,以提高我国内需水平和全社会抵御汇率政策变动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比如,对龙头产业和新兴产业在促使其向高附加价值产业链转移的同时,要对其环境成本、研发成本、人力成本给予必要、适度的“援助”(有力的减税和财政补贴政策等)。
同时,要对产业结构转变所释放的失业人群给予妥善的安排。并尽快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消化就业市场不断上升的压力(比如,农村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就业机会等)。而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才能扩大可持续的内需水平,才能保持至关重要的社会和谐。否则,目前外需的急速和大幅的收缩,会让政府今后付出更大的管理代价。
另一方面,这场危机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外汇资产的运作方式和结构优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固然主权基金的海外运作和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优化必不可少,但是操作成本受到外部“警戒心”的强化和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过度反应而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政府在这轮联合救市的过程中,在不断强化自己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话语权”的基础上,应该要加强我国稀缺资源和技术产品的进口,建立必要的战略储备和促进自身产业的升级,而同时要为民间企业的海外资产运作提供制度上的方便和信息利用上的便利。
再者,政府更要投入必要的人力资本,进一步吸引一批有所建树的海外人才,提高我国整体海外市场运作的质量。当然,企业的商业行为也会要求企业自发的进行“学习”。但是趋利的行为往往会让企业陷入短视的境地,造成人力资本投资不足,质量下降。
最后,从宏观层面上,政府要十分清醒,不能让人民币价格过度过多的调整,否则,不仅会引起目前更多的、来自各方面的国际摩擦而影响我们正常的出口,而且,我们企业控制汇率风险的努力也会松懈下来。为此,短期内中国政府可以加强有效的资本管理(虽然成本越来越大)以防治大规模资本移动对我国汇率水平产生的波动压力。否则,人民币汇改的节奏可能因此出现失控。
总之,动用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工具,短期看上去确实能够缓解就业压力,最快地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复苏,但中长期来看,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也会在策略上“尾随”我们,再加上中国企业的汇率风控能力意识和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样,最终依然使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从而影响中国企业的经营绩效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近我们有不少企业和机构在这轮“美元独大”的格局中,产生了不可小视的汇兑损失,这就是一个最迫切需要应对的危机预警信号!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央行积极的汇率调整主要是为“刺激内需”和“结构调整”的宏观经济政策逐步发挥作用赢得宝贵的时间(否则,经济一旦出现“硬着陆”,就会破坏中国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单纯地向市场释放出中国政府今后将不断采用主动型的汇率贬值来促进出口,保证就业这样的政策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