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做胃镜时为何要染色
一般概念胃镜检查中,染色法可被用以将某些染料通过口服、胃镜下喷洒,静脉或动脉注射使胃粘膜染色,然后再作胃镜检查观察其着色图象,以利于诊断早期胃癌,特别是直径6~10mm的小胃癌和直径小于5mm的微小胃癌和不典型胃癌,并与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以及良性溃疡作鉴别。染色原理对比原理:一些染料不能使胃粘膜着色,而是沉积于胃小凹内,与桔红色胃粘膜形成明显的对比,从而在胃镜下可看清胃粘膜的微细凹凸变化,这就是对比原理。所用的染料即对比染色剂,有靛胭脂和伊文思蓝。
Ⅱ 如何早期发现消化道癌症
目前,消化内镜检查(胃镜、肠镜)是消化道检查的首选方法。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胃镜、肠镜设备,不仅仅可以完成普通内镜检查,还具有放大、染色功能,再配合卢戈氏液、靛胭脂等染色剂,对于早期肿瘤的发现和诊断十分准确。超声内镜是在传统的内镜前端加上一个超声探头,不仅能对病变表面进行观察,还能观察癌肿浸润的深度和有无淋巴结的转移。从而区分能否进行内镜下治疗。而且还可以采用无痛内镜技术,麻醉师对患者使用丙泊酚,使患者可以在睡梦中完成整个内镜检查过程,完全没有痛苦。
消化道肿瘤患者大多数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一般出现症状后再检查几乎都是中晚期,因而体检特别是高危人群查胃肠镜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中年人,有肿瘤家族史;前一次做胃镜有慢性胃炎,中度不典型增生,胃出血、肠出血;胃、大肠有息肉,大便出现过黏液便、血便等,都需要重视胃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