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现在什么工作工资高学生的!
工资待遇如何就拿合肥这边来说吧 从专业的烹饪厨师出来的推荐的实习工资也在4000以上哦,内随着资历的成长容 ,年薪在8万元不成问题哦 再则 厨师的工资和资历是很大关系的哦 未来的工资只高不会低的 ,一级厨师的话 建议选择长期的行政总厨的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 此外一级厨师对学历还是有要求的哦,考证的话也会对资历有要求的,.从初级考到高级技师最起码也得5年,从厨师培训出来的一般是中级厨师,想要做到行政总厨或者月薪3~4W最起码也到40岁以上
② 康菲石油公司的简介
康菲石油公司是由美国康纳和石油公司(Conoco)和菲利普斯石油公司(Phillips)于2002年8月30日合并而成立。合并后的新公司承袭了原来两家公司在能源行业共200多年的丰富经验和在石油领域的优越技术,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杰出公司之一。
康菲石油公司在全球49个国家开展业务。康菲石油公司股票以“COP”为代码,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
康菲石油公司是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全球第五大能源公司,在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公司和投资。公司年销售额890亿美元,全球员工37000名。作为综合性能源公司,康菲石油在海洋钻井、勘探、提炼、制造等领域拥有崇高声誉,下游方面,康菲在全球拥有超过一万家加油站和著名的润滑油品牌,其中76、Conoco三段加氢合成润滑油更是排名美国第四的润滑油品牌,另外的两个润滑油品牌也在美国家喻户晓。
康菲石油于八十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在中国累计投入30多亿美金,成功开采了四个大型油田,是最成功的石油公司。2003年,康菲著名的高科技高端品牌Conoco(康龙科)进入中国,从此掀开了康菲在中国新的一页。采用先进的三段加氢技术生产,其各种性能堪与全合成油相媲美但价格更低,是溶剂精炼润滑油的替代品,我们称之为“21世纪的革新润滑油”。
2006年11月底,公司正式将中国营销中心设在西安,并成立西安康菲石化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康菲品牌在中国的运营与推广。
2008年,公司新推出了具有领先科技精制的全合成顶级驰霸系列汽油机油、超霸系列柴油机油和系列工业及工程机械用油,精品包装荣登市场。
康菲石油是一家全球著名的跨国能源公司,核心业务包括石油、天然气勘探、生产、加工和营销,以及化学品和塑料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康菲石油公司以拥有深海勘探与生产技术、油藏管理和开发、三维地震技术、高等级石油焦炭改进技术闻名与世。
③ 欲购买最有价值的美国股票.
埃克森美孚
④ 请问巴菲特有没有投资失败的经历
巴菲特犯下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纵横市场近四十年,战果辉煌的投资大师巴菲特,也曾遭遇难堪的挫败。根据纪录,
他历年来在柏克夏海瑟威公司股东会上总共承认做下六项错误的投资决策。不过尽管如此,他仍庆幸自己不曾犯下他最担心的错误
:声誉的受损。
巴菲特的六大错误投资是:一、投资不具长期持久性竞争优势的企业。一九六五年他买下柏克夏海瑟威纺织公司,
然而因为来自海外竞争压力庞大,他于二十年后关闭纺织工厂。
二、投资不景气的产业。巴菲特一九八九年以三亿五千八百万美元投资美国航空公司优先股,然而随着航空业景气一路下滑,
他的投资也告大减。他为此一投资懊恼不已。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发明飞机的怀特兄弟的看法,他回答应该有人把他们打下来。
三、以股票代替现金进行投资。一九九三年巴菲特以四亿二千万美元买下制鞋公司Dexter,不过他是以柏克夏海瑟威公司的股票来代替现金,
而随着该公司股价上涨,如今他购买这家制鞋公司的股票价值二十亿美元。
四、太快卖出。一九六四年巴菲特以一千三百万美元买下当时陷入丑闻的美国运通五%股权,后来以二千万美元卖出,若他肯坚持到今天,
他的美国运通股票价值高达二十亿美元。
五、虽然看到投资价值,却是没有行动。巴菲特承认他虽然看好零售业前景,但是却没有加码投资沃尔玛。
他此一错误使得柏克夏海瑟威公司的股东平均一年损失八十亿美元。
六、现金太多。巴菲特的错误都是来自有太多现金。而要克服此一问题,巴菲特认为必须耐心等待绝佳的投资机会。
巴菲特表示自这六项错误的投资行动中学得不少教训。然而他也指出,这些还不是最严重的错误。他最怕的是会犯下损及他声誉的错误。
巴菲特2008年对康菲石油公司股票的投资就是对价值投资理念的最大背叛。巴菲特所说的最大的错误,指的就是他在油价接近历史最高位的时候,大量增持了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康菲石油公司股票。2007年底,伯克希尔•哈萨韦公司持有1750万股康菲石油公司股票,而截止去年年底,伯克希尔•哈萨韦公司持有的康菲股票达到了8490万股。这导致伯克希尔•哈萨韦公司损失了数十亿美元。
⑤ 最近巴菲特买了什么股
正在买 天业节水 (HK.00840)
⑥ 美国康菲国际石油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成立于2001年,总部设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Houston)。是一家全球著名的国际一体化能源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生产、加工和营销,以及化工和塑料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康菲石油是全美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财富》500强最新排名第7位。 康菲石油 (ConocoPhillips)是由美国康纳和石油公司(Conoco)和菲利普斯石油公司(Phillips)于2002年8月30日合并而成立。公司2010年营收1955.22亿美元,净利润为113.58亿美元。2011年7月14日,公司宣布董事会批准拆分炼油与销售部门(Refining & Marketing)以及勘探与生产部门(Exploration & Proction),通过向COP股东进行炼油与销售部门的免税剥离,两者将成为独立的公开上市公司。拆分预计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 2007年8月美国康菲国际石油有限公司新疆、山东、陕西、贵州、四川等地服务中心陆续成立。公司在中国设有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公司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COP。
⑦ 巴菲特午餐为何不是万能智慧
有时候思想负担太重反而不利于看。5767
⑧ 巴菲特的投资失败为什么和石油有关系
给你巴抄菲特本人的解释,应该没有比这更准确的了。
2月28号,有“股神”之称的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给他所领导的公司的股东们发去了一年一度的信件。
巴菲特在这封信中承认,他在去年国际油价接近最高点时大量买进美国康菲石油公司股票,是一次明显的投资失败。
这封公开信是巴菲特当天写给其经营的伯克希尔·哈萨韦公司股东的。巴菲特在信中说,他大量增持康菲石油公司股票,是去年投资的“最大错误”。
2007年底,伯克希尔·哈萨韦公司持有康菲石油公司的股票数量为1750万股。进入2008年后,巴菲特看好国际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景而大量增持康菲石油公司股票,截止当年年底,伯克希尔·哈萨韦公司持有的康菲石油公司股票达到了8490万股。
巴菲特承认,他去年没有预料到国际油价会出现大幅暴跌,这导致伯克希尔·哈萨韦公司损失了数十亿美元。巴菲特在信中说,2008年公司净利润比前一年下降了62%,因此,他把2008年称为自己经营伯克希尔·哈萨韦公司“最差的一年”。
⑨ 巴菲特和索罗斯你更欣赏哪一位大师
对于投资大师的一些想法,我们需要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巴菲特和索罗斯们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新的感悟。
1、投资大师的共同点:活的很长
下面这张图非常经典,里面涵盖了一些比较重要投资大师的长期回报收益率。里面涵盖了巴菲特基本面选股,宏观对冲,量化,交易等不同风格的投资大师。但是我们看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活的很长。
我们看到基本上平均可追溯业绩在30年左右,最少的也有10年以上的可追溯业绩,最长的就是我们的巴菲特,超过了55年的可追溯业绩。这一点是最近思考中给我启发最大的。无论什么投资风格,方法,甚至性格,能够成为真正影响到后人的投资大师必须有一个特点;活得足够长。
巴菲特
巴菲特是真正践行“活得足够长”这个真理的。一方面,他自己本人的寿命,身体状况也非常好。在接近90岁的高龄依然思维活跃,亲力亲为做投资。而巴菲特的个人财富,也通过时间的玫瑰发扬光大。在他30岁之前,他的财富“只有”100万美元。越到后期,他财富的积累就越惊人。
活得足够长,是我过去半年对于投资大师最深刻的启发。表面上,这是一句废话,但背后却是所有伟大的投资者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我们不会记得那些一两年做的很优秀的人,甚至彼得林奇接班人比尔米勒也逐渐被大家遗忘,因为他在金融危机中的滑铁卢。无论你是什么投资风格,什么投资理念,最核心和共同的一点就是要在市场中活得足够长。
2、活得长靠什么?对于风险的剥离
过去我们一直拘泥于去对比索罗斯和巴菲特。这两位投资大师年龄一样,投资方法完全不同,的确有许多可以对比的地方:巴菲特出生国会议员之家,索罗斯是为了躲避战争去的美国。巴菲特生活朴素,甚至抠门,索罗斯喜欢捐款,致力于开放社会的伟大目标。巴菲特依靠股票投资赚钱,索罗斯擅长外汇期货。但其实我们忽视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在投资中其实他们都是很“胆小”的,做的都是确定性投资。
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大家对于索罗斯津津乐道的就是阻击英格兰银行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其实背后的逻辑都是基于定价机制的非市场化。索罗斯相信的是market economy,当他看到planned economy和market economy发生冲突的时候,市场经济最终会大概率取胜。而且他熟读历史和哲学,从历史,哲学,人性的角度看,最终都会按照市场经济的方向去走。本质上索罗斯做的是一种低风险投资。像当年英镑和泰铢的贬值,连其央行内部的成员都承认自己货币会贬值。索罗斯让人敬佩的是,在低风险投资的时候他敢重仓出击。
我们再看看巴菲特。关于巴菲特的投资案例非常非常多,其本质也是低风险投资,或者我们说的,去获取剥离风险后的收益。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巴菲特说了一句话:Buy AmeriCAn, I am。那我们看看巴菲特买了什么?那时候巴菲特重仓了高盛,他曾经说过,如果美国最终只有一家投资银行活下来,那必然是高盛。但是我们看,巴菲特买的其实是高盛的优先股,而不是正股。如果看过《大而不倒》就能理解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即使在金融危机这种大甩卖的时候,他做的也是低风险投资。不追求最大的回报,而是确保守住本金的前提下能有收益。
3、对冲基金的发展史,就是寻找“风险剥离后的收益”
我们再回到《富可敌国》这本书,从第一章的对冲基金创始人A.W.Jones,到后面的James Simons,其演变就是不断寻找风险剥离后的收益。A.W. Jones是对冲基金模式的创始人,虽然不是他开创了做空和杠杆,但却是最早运营这种对冲基金模式的。而这两个工具正是在纯多头思维的市场,有效剥离了部分风险,获取收益。
书中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假设两个投资者都从10000美元开始做。一个运用做空和杠杆工具。那么首先,他的杠杆就让他拥有20000美元的投资。他做多美元,放空70000美元。这样他暴露在市场的风险只有60000美元。而另一位投资做多80000美元,保留20000现金,在市场也暴露80000美元的风险。假设市场上涨20%,由于他们的选股能力一样强,看多的股票涨了30%,跑赢大市,而另一个做空的股票也只下跌了10%。那么运用杠杆的投资者的利润就是32000美元,而且市场风险还小。而普通投资者的利润只有24000美元,而且暴露了更多风险在市场上。
加杠杆不是赌博,核心逻辑也是基于更小风险暴露的投资,放大收益率。
在此之后,我们看到每一位投资大师都在通过研究方法,投资工具的创新,来获取剥离风险后的收益。比如第二章的Michael Steinhardt,其最核心的赚钱方法是通过大众交易来持续拿到打折的股票。因为大家都不懂怎么做大宗交易,应该给多少的折价。Steinhardt从中赚取了巨额的,没有风险的利润!再比如后面的老虎基金罗伯逊,他最初的成功也是来自于对于小市值股票的基本面挖掘。因为大部分券商那时候主要覆盖大市值,流动性好的股票。小市值股票本来估值就折价,风险很低。而一旦挖掘到好公司,收益率就会很高。再到最后的James Simons,通过程序化交易,量化模式来剥离风险,获得真正的alpha.
大奖章基金的数学模型主要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找出金融产品价格、宏观经济、市场指标、技术指标等各种指标间变化的数学关系,发现市场目前存在的微小获利机会,并通过杠杆比率进行快速而大规模的交易获利。
4、滚雪球的最核心要素:低风险投资
以前看巴菲特的滚雪球,仅仅理解表面因素,要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事实上,巴菲特能够滚雪球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低风险投资。
今天如果我随便买入一个股票,其上涨和下跌的概率可能都是50%。很多时候高收益伴随着的就是高风险。一个股票有上涨100%的可能,往往也会有下跌50%的可能。许多人在做投资时,就是不断追求高风险回报。比如去赌短期催化剂,去押宝某条赛道,或者去获取别人不知道的信息。这些方式都伴随着极大不确定性,最后逐渐会回归到50%的抛硬币概率,甚至很多时候因为人性的弱点,概率连50%也不到。那么长期来看,收益率就是均值回归。而巴菲特就是找到一种能够持续低风险,可持续的投资模式。
所以这么多年,其实巴菲特真正买入过的十倍股不是那么多,他也从来不推崇tenbegGEr.他的核心模式就是不断获取风险剥离后的收益,每年哪怕就那么一点点,但是这种模式可以持续,可以滚很多年。那么时间越长,巴菲特的雪球就越大。
以前有个朋友跟我说过一句话:坚信长期的力量。我认为背后也是这种思路,寻找长期可持续的模式,让时间成为我们的朋友。时间越长,大家看到的差距越大。
5、可持续性,是所有投资方法最重要的一条
在看了那么多书,学习了那么多投资大师的理念后,我开始真正意识到:
个方法可能短期无法抓住最牛的股票,但是能够长期带来回报,而且是有效的。
最近债券市场波动很大,有人说了一句很深刻的话:做投资一年三倍不难,但是三年一倍却很难。背后也是反映了投资的可持续性有多么不容易。短期决定投资回报的是技能和运气,如果有足够的运气,一年要翻倍甚至几倍都是可能的。每一年,我们都能找到这样的人(抛硬币大赛冠军)。但是长期,决定投资回报的就是一个因素:技能。这个技能包括自身能力,包括投资方法的进化等。
巴菲特和索罗斯本质上在做同样的事情,低风险,可持续的投资。而且巴菲特一直强调一件事情“保住你的本金”。而索罗斯是基于人性的不变,从boom to burst,人性的贪婪和欲望是永远可持续的弱点。他在外汇市场的交易也是不断抓住高胜算,低风险的投资机会。
世界是不可预测的,而要相信我们个人能持续预测未来的可能性是很低很低的。所以许多人的错误来自于对自己过于自信,认为自己有持续预知未来的水晶球。这一点也是过去半年我自己进化的认知。过去我一直认为,挖掘牛股的核心能力是看到未来。但今天,我越来越发现世界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应该基于未知的世界,做风险剥离后的收益。
写在最后:我对奥马哈朝圣的一些感悟
每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都是全球投资者的一次奥马哈朝圣。可惜由于各种原因,我一次也没去过。好在巴菲特是十分开明的人,每一个他的智慧都会展现在其致股东的信件中,他在奥马哈年会的发言也都会有公开的纪录。这些年也通过读书,学习他的投资理念,对于巴菲特,甚至对于许多海外投资大师的方法有了更加深一层次的理解。
投资越是到最后,对于风险的敬畏之心就越强。那些伟大投资者在每做一次投资的时候都会思考风险在哪里,巴菲特是最厌恶风险的。他总是希望能够不断获得剥离风险之后的收益。对于风险的厌恶,并不等于巴菲特不出手,而是耐心寻找最确定,风险最低的时候,再运用金融工具,做低风险确定性投资。他的搭档芒格说过,人一辈子不能富有两次。真正能够滚雪球的就是可持续的,剥离风险之后的收益。这些收益通过时间积累后,就变成了大雪球。时间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既然时间对于长期投资那么重要,这也是伟大投资者都在坚持的追求长期正确价值观。
来源:财经记者圈作者:朱昂,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