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票外汇 > 达索公司股票

达索公司股票

发布时间:2021-07-14 23:31:05

Ⅰ 福布斯榜上的富豪,有几百亿人民币的人,他们的财富是怎样持有的,股票就占了很多吗

都是持有集团公司股份,股票占很大的比例

附:(注意后面的公司)

2008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前100名2008-03-09 21:15名 中文名 姓名 08年时年龄 资产净值(美元) 国籍 公司
1 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77岁 620亿 美国 波克夏·哈萨威公司
2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 Carlos Slim Helú 68岁 600亿 墨西哥 墨国电信公司
3 比尔·盖茨 Bill Gates 52岁 580亿 美国 微软
4 拉克希米·米塔尔 Lakshmi Mittal 57岁 450亿 印度/英国 米塔尔钢铁公司
5 穆克什·安巴尼 Mukesh Ambani 50岁 430亿 印度 信实工业
6 安尼尔·安巴尼 Anil Ambani 48岁 420亿 印度 安尼尔·德鲁拜·安巴尼集团
7 英瓦尔·坎普拉德家族 Ingvar Kamprad 81岁 310亿 瑞典/瑞士 宜家
8 辛哈 Kushal Pal Singh 76岁 300亿 印度 印度房地产开发商
9 奥列格·德里帕斯卡 Oleg Deripaska 40岁 280亿 俄罗斯 俄罗斯铝业公司(Rusal)
10 卡尔·阿尔布雷希特 Karl Albrecht 88岁 270亿 德国 南阿尔迪(ALDI)连锁超市
11 李嘉诚 李嘉诚 79岁 265亿 中国香港 长江实业,和记黄埔
12 谢尔登·阿德尔森 Sheldon Adelson 74岁 260亿 美国 拉斯维加斯金沙公司
13 贝尔纳·阿尔诺 Bernard Arnault 59岁 255亿 法国 路易威登
14 劳伦斯·埃里森 Lawrence Ellison 63岁 250亿 美国 甲骨文公司(Oracle)
15 罗曼·阿布拉莫维奇 Roman Abramovich 41岁 235亿 俄罗斯 西伯利亚石油公司
16 西奥·阿尔布雷希特 Theo Albrecht 85岁 230亿 德国 南阿尔迪(ALDI)连锁超市
17 利利雅娜·贝当古 Liliane Bettencourt 85岁 229亿 法国 欧莱雅(L'Oreal)
18 阿列克谢·莫尔达绍夫 Alexei Mordashov 42岁 212亿 俄罗斯 谢韦尔钢铁
19 阿勒瓦利德王子 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 Alsaud 51岁 210亿 沙特阿拉伯 王国控股公司,花旗集团
20 米哈伊尔·弗里德曼 Mikhail Fridman 43岁 208亿 俄罗斯 镍生产商Norilsk Nickel公司
21 弗拉吉米尔·拉辛 Vladimir Lisin 51岁 203亿 俄罗斯 新利佩茨克钢铁公司
22 安曼西奥·奥特加 Amancio Ortega 72岁 202亿 西班牙 服装零售商Inditex公司
23 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联 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联 57岁 199亿 中国香港 新鸿基地产
24 米哈伊尔·普罗霍罗夫 Mikhail Prokhorov 42岁 195亿 俄罗斯 镍生产商Norilsk Nickel公司
25 弗拉基米尔·波塔宁 Vladimir Potanin 47岁 195亿 俄罗斯 国家银行莫斯科Interros公司
26 克里斯蒂·沃尔顿家族 Christy Walton and family 53岁 192亿 美国 沃尔玛
27 吉姆·沃尔顿 Jim Walton 60岁 192亿 美国 沃尔玛
28 罗布森·沃尔顿 Robson Walton 64岁 192亿 美国 沃尔玛
29 李兆基 李兆基 80岁 170亿 中国香港 恒基兆业
30 爱丽丝·沃尔顿 Alice Walton 58岁 190亿 美国 沃尔玛
31 大卫·汤姆森家族 David Thomson 50岁 189亿 加拿大 汤姆森公司
32 谢尔盖·布林 Sergey Brin 34岁 187亿 美国 Google
33 拉里·佩奇 Larry Page 35岁 186亿 美国 Google
34 迈克尔·奥托家族 Michael Otto 64岁 182亿 德国 Otto邮购集团
35 史蒂芬·皮尔森 Stefan Persson 60岁 177亿 瑞典 服装连锁店H&M集团
36 苏莱曼·克里莫夫 Suleiman Kerimov 42岁 175亿 俄罗斯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37 查尔斯·科赫 Charles Koch 72岁 170亿 美国 科氏工业集团(Koch Instries)
38 戴维·科赫 David Koch 67岁 170亿 美国 科氏工业集团
39 弗朗索瓦·皮诺 Francois Pinault & family 71岁 169亿 法国 古驰集团(Gucci)
40 麦可·戴尔 Michael Dell 43岁 164亿 美国 戴尔
41 保罗·艾伦 Paul Allen 55岁 160亿 美国 微软
42 柯克·科克莱恩 Kirk Kerkorian 90岁 160亿 美国 米高梅、特瑞新达企业
43 史蒂夫·巴尔默 Steven Ballmer 52岁 150亿 美国 微软
44 阿比盖尔·约翰逊 Abigail Johnson 46岁 150亿 美国 共同基金管理公司富达
45 芮沙石 Shashi & Ravi Ruia NA 150亿 印度 爱沙(Essar)
46 纳赛尔·阿尔·卡拉菲家族 Nasser Al-Kharafi 64岁 140亿 科威特 M. A. Kharafi & Sons
47 格罗夫纳家族 Gerald Cavendish Grosvenor 56岁 140亿 英国 房地产公司格罗夫纳
48 卡尔·爱康 Carl Icahn 72岁 140亿 美国 XO通讯公司
49 小弗雷斯特·玛尔斯 Forrest Mars Jr 76岁 140亿 美国 玛氏巧克力
50 杰奎琳·玛尔斯 Jacqueline Mars 68岁 140亿 美国 玛氏
51 约翰·玛尔斯 John Mars 71岁 140亿 美国 玛氏
52 波奇特·罗辛家族 Birgit Rausing 84岁 140亿 瑞典/瑞士 利乐包装公司(Tetra Pak)
53 杰克·泰勒家族 Jack Taylor 85岁 140亿 美国 恩特租车公司
54 戈尔曼·罕 German Khan 46岁 139亿 俄罗斯 Alfa Group
55 苏珊娜·克拉滕 Susanne Klatten 45岁 132亿 德国 宝马
56 瓦吉特·阿莱克波罗夫 Vagit Alekperov 57岁 130亿 俄罗斯 俄国LUKoil石油公司
57 勃仁 Donald Bren 75岁 130亿 美国 尔湾公司
58 阿兰·维德摩尔和吉拉德·维德摩尔 Alain & Gerard Wertheimer 58岁 129亿 法国/美国 香奈儿
59 迪米特 Dmitry Rybolovlev 41岁 128亿 俄罗斯 BPC钾肥公司
60 阿齐姆·普莱姆基 Azim Premji 62岁 127亿 印度 印度软件集团Wipro
61 纳吉布·萨维雷斯 Naguib Sawiris 53岁 127亿 埃及 移动通讯公司Orascom Telecom
62 安妮·科克斯·钱伯斯 Anne Cox Chambers 88岁 126亿 美国 美国媒体考克斯公司
63 马克穆多夫 Iskander Makhmudov 44岁 119亿 俄罗斯 乌拉尔矿业金属集团(UGMK)
64 苏尼尔·米塔尔家族 Sunil Mittal 50岁 118亿 印度 巴帝电信Bharti集团
65 阿布拉莫夫 Alexander Abramov 49岁 115亿 俄罗斯 钢铁矿Evraz集团
66 迈克尔·布隆伯格 Michael Bloomberg 66岁 115亿 美国 彭博通讯社
67 维克多·维克塞尔伯格 Viktor Vekselberg 50岁 112亿 俄罗斯 西伯利亚乌拉尔铝业
68 米切尔·费雷罗家族 Michele Ferrero 81岁 110亿 意大利/摩纳哥 佛列罗
69 乔治·凯泽 George Kaiser 65岁 110亿 美国 石油、天然气、银行、房地产
70 拉特西斯家族 Spiro Latsis 61岁 110亿 希腊/瑞士 EFG私人银行
71 萨维雷斯 Nassef Sawiris 46岁 110亿 埃及 OCI公司
72 阿列克谢 Alexei Kuzmichev 45岁 108亿 俄罗斯 阿尔法集团
73 菲尔·奈特 Philip Knight 70岁 104亿 美国 耐克
74 维克多·拉什尼科夫 Viktor Rashnikov 59岁 104亿 俄罗斯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MMK)钢铁厂
75 埃纳斯特·拜塔勒利 Ernesto Bertarelli 42岁 103亿 瑞士 雪兰诺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76 库玛·贝拉 Kumar Birla 40岁 102亿 印度 贝拉集团
77 莱昂多·德维克 Leonardo Del Vecchio 72岁 100亿 意大利 光学制造厂商Luxottica集团
78 安东尼奥·阿韦里诺家族 Antonio Ermirio de Moraes 79岁 100亿 巴西 Votorantim集团
79 伊里斯家族 Iris Fontbona NA 100亿 智利 矿业
80 爱德华·约翰逊 Edward Johnson III 77岁 100亿 美国 富达基金
81 汉斯·雷辛 Hans Rausing 82岁 100亿 瑞典/英国 爱克林集团
82 弗拉基米尔·叶夫图申科夫 Vladimir Yevtushenkov 59岁 100亿 俄罗斯 俄罗斯系统公司
83 伊戈尔·久津 Igor Zyuzin 47岁 100亿 俄罗斯 车里雅宾斯克钢铁集团
84 塞日尔·达索家族 Serge Dassault 82岁 99亿 法国 Dassault航空集团
85 阿尔贝托家族 Alberto Bailleres 75岁 98亿 墨西哥 Penoles公司
86 拉米什·钱德拉 Ramesh Chandra 68岁 96亿 印度 印度房地产开发公司Unitech
87 查尔斯· 厄根 Charles Ergen 55岁 95亿 美国 EchoStar公司
88 约翰·克鲁吉 John Kluge 93岁 95亿 美国 美国媒体国际集团公司
89 罗纳德·佩拉尔曼 Ronald Perelman 65岁 95亿 美国 Revlon金融公司
90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家族 Silvio Berlusconi 71岁 94亿 意大利 费宁韦斯特集团,传媒和电讯业
91 阿达尼 Gautam Adani 45岁 93亿 印度 阿达尼集团
92 克纳 Petr Kellner 43岁 93亿 捷克 保险
93 乌斯马诺夫 Alisher Usmanov 54岁 93亿 俄罗斯 Gazmetall公司
94 阿道夫·默克尔 Adolf Merckle 73岁 92亿 德国 Phoenix Pharmahandel药品贸易股份公司
95 芬克 August von Finck 78岁 92亿 德国/瑞士 能源
96 萨维雷斯 Onsi Sawiris 78岁 91亿 埃及 移动通讯公司Orascom Telecom
97 穆罕默德·阿毛迪 Mohammed Al Amoudi 62岁 90亿 沙特阿拉伯 Corral Petroleum Holdings
98 郭鹤年 郭鹤年 84岁 90亿 马来西亚/中国香港 香格里拉酒店集团
99 乔治·索罗斯 George Soros 77岁 90亿 美国 量子基金
100 阿格艾尔家族 Abl Aziz Al Ghurair 54岁 89亿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马西瑞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Ⅱ 现在的世界首富

2010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10日在纽约发布,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赫鲁成为全球首富,而比尔·盖茨则从榜首位置跌落到第二。这是近三年来世界首富的第三次易主。更是近16年来首次由非美国人占据该榜单榜首
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赫鲁拥有数家电信公司,由于其旗下公司的升值,赫鲁的身家水涨船高。在2010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赫鲁击败了美国的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等人,成为全球首富
卡洛斯·斯利姆是一名黎巴嫩移民的儿子,在上世纪90年代墨西哥国家电信公司私有化的过程中发迹,现在已经成为墨西哥电信业巨头。去年他的财富排名第三,今年登上榜首,每年净收益达185亿美元。近期他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将固话业务出售给拉美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AmericanMovil。此外,他还拥有一家大型建设公司,从事公路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他持有多家公司的股份,包括金融集团Inbursa、钻探公司BroncoDrilling、媒体集团Independent News &Media、第五大道精品百货店(Saks)、纽约时报公司等。三月初有消息称他将购买纽约时报公司的多数股份,使该公司股票大涨,但卡洛斯否认了这种说法。另外,他曾出资6600万美元,与美国亿万富翁慈善家埃利·布罗德(EliBroad)共同资助了一个基因药物研究项目
排名 姓名 净资产(亿美元) 国籍 所属地区 资产变化及上榜状态
1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Carlos Slim Helu 740 墨西哥 美洲 升
2 比尔·盖茨/Bill Gates 560 美国 美国 升
3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 500 美国 美国 升
4 伯纳德·阿诺特/Bernard Arnault 410 法国 欧洲 升
5 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 395 美国 美国 升
6 拉克希米·米塔尔/Lakshmi Mittal 311 印度 亚太地区 升
7 阿曼西奥·奥特加/Amancio Ortega 310 西班牙 欧洲 升
8 埃克·巴蒂斯塔/Eike Batista 300 巴西 美洲 升
9 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 270 印度 亚太地区 降
10 克里斯蒂·沃尔顿/Christy Walton 265 美国 美国 升
11 李嘉诚/Ka-shing Li 260 中国香港 亚太地区 升
12 卡尔·阿尔巴切特/Karl Albrecht 255 德国 欧洲 升
13 斯蒂芬·佩尔森/Stefan Persson 245 瑞典 欧洲 升
14 弗拉基米尔·利辛/Vladimir Lisin 240 俄罗斯 欧洲 升
15 利利安·贝滕科特/Liliane Bettencourt 235 法国 欧洲 升
16 谢尔登·埃德森/Sheldon Adelson 233 美国 美国 升
17 大卫·汤姆森/David Thomson 230 加拿大 美洲 升
18 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 220 美国 美国 升
18 大卫·科赫/David Koch 220 美国 美国 升
20 吉姆·沃尔顿/Jim Walton 213 美国 美国 升
21 艾丽斯·沃尔顿/Alice Walton 212 美国 美国 升
22 罗布森·沃尔顿/S. Robson Walton 210 美国 美国 升
23 郭炳江、郭炳联兄弟/Thomas & Raymond Kwok 200 中国香港 亚太地区 升
24 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 198 美国 美国 升
24 拉里·佩奇/Larry Page 198 美国 美国 升
26 阿苏德王子/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 Alsaud 196 沙特阿拉伯 中东地区及非洲 升
27 伊里斯·冯特博纳/Iris Fontbona 192 智利 美洲 升
28 李兆基/Shau Kee Lee 190 中国香港 亚太地区 升
29 阿列克谢·莫尔达索夫/Alexei Mordashov 185 俄罗斯 欧洲 升
30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 181 美国 美国 升
30 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 181 美国 美国 升
32 米歇尔·费雷罗/Michele Ferrero 180 意大利 欧洲 升
32 米哈伊尔·普罗霍罗夫/Mikhail Prokhorov 180 俄罗斯 欧洲 升
34 弗拉基米尔·波塔宁/Vladimir Potanin 178 俄罗斯 欧洲 升
35 阿利舍尔·乌斯马诺夫/Alisher Usmanov 177 俄罗斯 欧洲 升
36 奥列格·德里帕斯卡/Oleg Deripaska 168 俄罗斯 欧洲 升
36 阿齐姆·普莱姆基/Azim Premji 168 印度 亚太地区 降
38 迈克尔·奥托/Michael Otto 166 德国 欧洲 降
39 雷纳托·阿克梅托夫/Rinat Akhmetov 160 乌克兰 欧洲 升
39 格尔曼·拉利阿·莫塔·维拉斯科/German Larrea Mota Velasco 160 墨西哥 美洲 升
39 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 160 美国 美国 升
42 沙希·鲁雅、拉维·鲁雅兄弟/Shashi & Ravi Ruia 158 印度 亚太地区 升
43 米哈伊尔·弗里德曼/Mikhail Fridman 151 俄罗斯 欧洲 升
44 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 146 美国 美国 升
44 苏珊娜·克拉腾/Susanne Klatten 146 德国 欧洲 升
46 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 145 美国 美国 持平
46 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 145 美国 美国 升
48 贝特霍尔德·阿尔布莱希特、西奥·阿尔布莱希特/Berthold & Theo Jr. Albrecht 144 德国 欧洲 新上榜
49 波奇特·罗辛/Birgit Rausing 140 瑞典 欧洲 升
50 瓦吉特·阿列克佩罗夫/Vagit Alekperov 139 俄罗斯 欧洲 升
51 阿里科·丹格特/Aliko Dangote 138 尼日利亚 中东地区及非洲 升
52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135 美国 美国 升
53 罗曼·阿布拉莫维奇/Roman Abramovich 134 俄罗斯 欧洲 升
53 安妮·考克斯·钱伯斯/Anne Cox Chambers 134 美国 美国 升
55 豪尔赫·保罗·雷曼/Jorge Paulo Lemann 133 巴西 美洲 升
56 萨维特里·金达尔/Savitri Jindal 132 印度 亚太地区 升
57 保罗·艾伦/Paul Allen 130 美国 美国 降
57 杰拉尔德·卡文迪什·格罗夫纳/Gerald Cavendish Grosvenor 130 英国 欧洲 升
57 维克多·维克塞尔伯格/Viktor Vekselberg 130 俄罗斯 欧洲 升
60 菲尔·耐特/Phil Knight 127 美国 美国 升

Ⅲ 十大首富

这是最新的。。。

2008年03月25日 17:56:49 作者: !悠悠思恋!

排名 姓 名 英文名 年龄 财富(美元) 国籍 公司
1 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77 620亿 美国 波克夏·哈萨威公司
2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 Carlos Slim Helú 68 600亿 墨西哥 墨国电信公司
3 比尔·盖茨 Bill Gates 52 580亿 美国 微软
4 拉克希米·米塔尔 Lakshmi Mittal 57 450亿 印度/英国 米塔尔钢铁公司
5 穆克什·安巴尼 Mukesh Ambani 50 430亿 印度 信实工业
6 安尼尔·安巴尼 Anil Ambani 48 420亿 印度 安尼尔·德鲁拜·安巴尼集团
7 英瓦尔·坎普拉德家族 Ingvar Kamprad 81 310亿 瑞典/瑞士 宜家
8 辛哈 Kushal Pal Singh 76 300亿 印度 印度房地产开发商
9 奥列格·德里帕斯卡 Oleg Deripaska 40 280亿 俄罗斯 俄罗斯铝业公司(Rusal)
10 卡尔·阿尔布雷希特 Karl Albrecht 88 270亿 德国 南阿尔迪(ALDI)连锁超市
11 李嘉诚 李嘉诚 79 265亿 中国香港 长江实业,和记黄埔
12 谢尔登·阿德尔森 Sheldon Adelson 74 260亿 美国 拉斯维加斯金沙公司
13 贝尔纳·阿尔诺 Bernard Arnault 59 255亿 法国 路易威登
14 劳伦斯·埃里森 Lawrence Ellison 63 250亿 美国 甲骨文公司(Oracle)
15 罗曼·阿布拉莫维奇 Roman Abramovich 41 235亿 俄罗斯 西伯利亚石油公司
16 西奥·阿尔布雷希特 Theo Albrecht 85 230亿 德国 南阿尔迪(ALDI)连锁超市
17 利利雅娜·贝当古 Liliane Bettencourt 85 229亿 法国 欧莱雅(L'Oreal)
18 阿列克谢·莫尔达绍夫 Alexei Mordashov 42 212亿 俄罗斯 谢韦尔钢铁
19 阿勒瓦利德王子 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 Alsaud 51 210亿 沙特阿拉伯 王国控股公司,花旗集团
20 米哈伊尔·弗里德曼 Mikhail Fridman 43 208亿 俄罗斯 镍生产商Norilsk Nickel公司
21 弗拉吉米尔·拉辛 Vladimir Lisin 51 203亿 俄罗斯 新利佩茨克钢铁公司
22 安曼西奥·奥特加 Amancio Ortega 72 202亿 西班牙 服装零售商Inditex公司
23 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联 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联 57 199亿 中国香港 新鸿基地产
24 米哈伊尔·普罗霍罗夫 Mikhail Prokhorov 42 195亿 俄罗斯 镍生产商Norilsk Nickel公司
25 弗拉基米尔·波塔宁 Vladimir Potanin 47 195亿 俄罗斯 国家银行莫斯科Interros公司
26 克里斯蒂·沃尔顿家族 Christy Walton and family 53 192亿 美国 沃尔玛
27 吉姆·沃尔顿 Jim Walton 60 192亿 美国 沃尔玛
28 罗布森·沃尔顿 Robson Walton 64 192亿 美国 沃尔玛
29 李兆基 李兆基 80 190亿 中国香港 恒基兆业
30 爱丽丝·沃尔顿 Alice Walton 58 190亿 美国 沃尔玛
31 大卫·汤姆森家族 David Thomson 50 189亿 加拿大 汤姆森公司
32 谢尔盖·布林 Sergey Brin 34 187亿 美国 Google
33 拉里·佩奇 Larry Page 35 186亿 美国 Google
34 迈克尔·奥托家族 Michael Otto 64 182亿 德国 Otto邮购集团
35 史蒂芬·皮尔森 Stefan Persson 60 177亿 瑞典 服装连锁店H&M集团
36 苏莱曼·克里莫夫 Suleiman Kerimov 42 175亿 俄罗斯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37 查尔斯·科赫 Charles Koch 72 170亿 美国 科氏工业集团(Koch Instries)
38 戴维·科赫 David Koch 67 170亿 美国 科氏工业集团(Koch Instries)
39 弗朗索瓦·皮诺 Francois Pinault & family 71 169亿 法国 古驰集团(Gucci)
40 麦可·戴尔 Michael 43 164亿 美国 戴尔
41 保罗·艾伦 Paul Allen 55 160亿 美国 微软
42 柯克·科克莱恩 Kirk Kerkorian 90 160亿 美国 米高梅、特瑞新达企业
43 史蒂夫·巴尔默 Steven Ballmer 52 150亿 美国 微软
44 阿比盖尔·约翰逊 Abigail Johnson 46 150亿 美国 共同基金管理公司富达
45 芮沙石 Shashi & Ravi Ruia NA 150亿 印度 爱沙(Essar)
46 纳赛尔·阿尔·卡拉菲家族 Nasser Al-Kharafi 64 140亿 科威特 M. A. Kharafi & Sons
47 格罗夫纳家族 Gerald Cavendish Grosvenor 56 140亿 英国 房地产公司格罗夫纳
48 卡尔·爱康 Carl Icahn 72 140亿 美国 XO通讯公司
49 小弗雷斯特·玛尔斯 Forrest Mars 76 140亿 美国 玛氏巧克力
50 杰奎琳·玛尔斯 Jacqueline Mars 68 140亿 美国 玛氏
51 约翰·玛尔斯 John Mars 71 140亿 美国 玛氏
52 波奇特·罗辛家族 Birgit Rausing 84 140亿 瑞典/瑞士 利乐包装公司(Tetra Pak)
53 杰克·泰勒家族 Jack Taylor 85 140亿 美国 恩特租车公司
54 戈尔曼·罕 German Khan 46 139亿 俄罗斯 Alfa Group
55 苏珊娜·克拉滕 Susanne Klatten 45 132亿 德国 宝马
56 瓦吉特·阿莱克波罗夫 Vagit Alekperov 57 130亿 俄罗斯 俄国LUKoil石油公司
57 勃仁 Donald Bren 75 130亿 美国 尔湾公司
58 阿兰·维德摩尔和吉拉德·维德摩尔 Alain & Gerard Wertheimer 58 129亿 法国/美国 香奈儿
59 迪米特 Dmitry Rybolovlev 41 128亿 俄罗斯 BPC钾肥公司
60 阿齐姆·普莱姆基 Azim Premji 62 127亿 印度 印度软件集团Wipro
61 纳吉布·萨维雷斯 Naguib Sawiris 53 127亿 埃及 移动通讯公司Orascom Telecom
62 安妮·科克斯·钱伯斯 Anne Cox Chambers 88 126亿 美国 美国媒体考克斯公司
63 马克穆多夫 Iskander Makhmudov 44 119亿 俄罗斯 乌拉尔矿业金属集团(UGMK)
64 苏尼尔·米塔尔家族 Sunil Mittal 50 118亿 印度 巴帝电信Bharti集团
65 阿布拉莫夫 Alexander Abramov 49 115亿 俄罗斯 钢铁矿Evraz集团
66 迈克尔·布隆伯格 Michael Bloomberg 66 115亿 美国 彭博通讯社
67 维克多·维克塞尔伯格 Viktor Vekselberg 50 112亿 俄罗斯 西伯利亚乌拉尔铝业
68 米切尔·费雷罗家族 Michele Ferrero 81 110亿 意大利/摩纳哥 佛列罗
69 乔治·凯泽 George Kaiser 65 110亿 美国 石油、天然气、银行、房地产
70 拉特西斯家族 Spiro Latsis 61 110亿 希腊/瑞士 EFG私人银行
71 萨维雷斯 Nassef Sawiris 46 110亿 埃及 OCI公司
72 阿列克谢 Alexei Kuzmichev 45 108亿 俄罗斯 阿尔法集团
73 菲尔·奈特 Philip Knight 70 104亿 美国 耐克
74 维克多·拉什尼科夫 Viktor Rashnikov 59 104亿 俄罗斯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MMK)钢铁厂
75 埃纳斯特·拜塔勒利 Ernesto Bertarelli 42 103亿 瑞士 雪兰诺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76 库玛·贝拉 Kumar Birla 40 102亿 印度 贝拉集团
77 莱昂多·德维克 Leonardo Del Vecchio 72 100亿 意大利 光学制造厂商Luxottica集团
78 安东尼奥·阿韦里诺家族 Antonio Ermirio de Moraes 79 100亿 巴西 Votorantim集团
79 伊里斯家族 Iris Fontbona NA 100亿 智利 矿业
80 爱德华·约翰逊 Edward Johnson III 77 100亿 美国 富达基金
81 汉斯·雷辛 Hans Rausing 82 100亿 瑞典/英国 爱克林集团
82 弗拉基米尔·叶夫图申科夫 Vladimir Yevtushenkov 59 100亿 俄罗斯 俄罗斯系统公司
83 伊戈尔·久津 Igor Zyuzin 47 100亿 俄罗斯 车里雅宾斯克钢铁集团
84 塞日尔·达索家族 Serge Dassault 82 99亿 法国 Dassault航空集团
85 阿尔贝托家族 Alberto Bailleres 75 98亿 墨西哥 Penoles公司
86 拉米什·钱德拉 Ramesh Chandra 68 96亿 印度 印度房地产开发公司Unitech
87 查尔斯· 厄根 Charles Ergen 55 95亿 美国 EchoStar公司
88 约翰·克鲁吉 John Kluge 93 95亿 美国 美国媒体国际集团公司
89 罗纳德·佩拉尔曼 Ronald Perelman 65 95亿 美国 Revlon金融公司
90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家族 Silvio Berlusconi 71 94亿 意大利 费宁韦斯特集团,传媒和电讯业
91 阿达尼 Gautam Adani 45 93亿 印度 阿达尼集团
92 克纳 Petr Kellner 43 93亿 捷克 保险
93 乌斯马诺夫 Alisher Usmanov 54 93亿 俄罗斯 Gazmetall公司
94 阿道夫·默克尔 Adolf Merckle 73 92亿 德国 Phoenix Pharmahandel药品贸易股份公司
95 芬克 August von Finck 78 92亿 德国/瑞士 能源
96 萨维雷斯 Onsi Sawiris 78 91亿 埃及 移动通讯公司Orascom Telecom
97 穆罕默德·阿毛迪 Mohammed Al Amoudi 62 90亿 沙特阿拉伯 Corral Petroleum Holdings
98 郭鹤年 郭鹤年 84 90亿 马来西亚/中国香港 香格里拉酒店集团
99 乔治·索罗斯 George Soros 77 90亿 美国 量子基金
100 阿格艾尔家族 Abl Aziz Al Ghurair 54 89亿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马西瑞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Ⅳ 什么是商业模式——魏炜朱武祥 详细

什么是商业模式? 什么是商业模式? ——魏炜 朱武祥/文 为什么没有读过书的人,好像更容易在商业上成功?那是因为他们能够很好地理解“ 为什么没有读过书的人,好像更容易在商业上成功?那是因为他们能够很好地理解“商业 模式” 虽然他们自己也常常说不清楚。那么,什么是商业模式?一句话,就是“ 模式”-虽然他们自己也常常说不清楚。那么,什么是商业模式?一句话,就是“利益相 关者的交易结构” 一是要思考谁是你的“利益相关者” :, 关者的交易结构” 一是要思考谁是你的“利益相关者” 二是要分析这些利益相关者有什 。么“价值”可以交换,三是设计一个共赢的“交易结构” 互联网革命,把我们带入一个商 价值”可以交换,三是设计一个共赢的“交易结构” 互联网革命, 业模式竞争的时代。而中国企业今天面临的困境,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的重构找到出路! 业模式竞争的时代。而中国企业今天面临的困境,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的重构找到出路! 我们在 2007 年 11 月号, 曾推出 《如何设计商业模式》 一文, “商业模式” 提出 的六个要素: 定位、盈利模式、业务系统、关键资源和能力、自由现金流结构,以及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这六个要素可以很好地帮你观察、分析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但对于那些想要“创造”商业 模式的企业家来说,则显得有些复杂。 什么才是思考问题的重点呢?能不能用一句话说清楚什么是 “商业模式” 呢?这就是这篇文 章的目的。 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 这是因为, “商业”体现为一系列的“交易” ,而“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所达成的“交 易结构” 。 商业模式自古即有,为什么在今天却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这是因为,商业的发展,使参与交易的主体越来越多,而互联网革命,大大降低了交易中的 信息成本,使原来相互隔离分散的资源可以有效结合,使更多“利益相关者”有机会超越地 域和文化限制,整合到一起。 这就带来“商业模式”的革命。在未来的竞争中,企业需要对它的商业模式进行持续重构, 才能焕发长久的生命力,甚至才能保持生存。 以下我们来看波音公司、 VISA 国际组织等案例,开始一次商业模式创新的思维之旅。 波音重构商业模式 波音为何要重构它的商业模式,要从它与空中客车的竞争说起。 “飞机制造公司”竞争的关 键,是如何从客户手里获得更多的订单,这也很大程度取决于如何开发新机型。 “空中客车”2000 年投资上百亿欧元、启动 A380 项目后,市场份额快速上升,2003 年, 在全球 100 座级以上民用客机市场,交付量占 54%,订单数量占 52%,均超过曾经是市场 老大的波音公司。 面对“空客 A380”对“波音 747”的挑战,波音 2003 年底决定采用碳纤维合成材料,开发 较小、较快、省油的远程民航飞机,就是被称作梦幻飞机的“波音 787” 。 然而,开发新飞机失败的可能性很大,意味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美国飞机制造商“洛克希德”的“三星客机”赔了 25 亿美元,几乎让该公司濒临破产,之 后便退出民航市场。另外,燃油价格上涨,甚至恐怖袭击,都会导致飞机订单大幅变动,增 加风险。 “研发成本的投入几乎像风险投资一样,让人害怕。 波音民用飞机业务前总裁艾伦·穆拉 ” 利说。 为此,波音采取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就是改变和 “利益相关者” (即供应商)之间的“交 易结构” ,不仅将开发和制造成本分摊给它在全球各地的供应商,同时这些供应商的深入参 与,也有利于波音在他们所在的国家和地区获得飞机订单。 一架波音飞机,有数百万个零件,由全球 5000 余家供应商提供。波音和他们是什么交易关 系呢? 过去,波音的做法是“集中控制”—用一整套“技术标准”和“供应链管理规则”与供应商 合作。 在这种模式下,波音告诉“供应商”该怎么做,给出条条框框。 为减少沟通环节上的误解,规则说明自然越清楚越好。比如“波音 777”给“电子部件供应 商”的规则说明书,就多达 2500 页,其中对每个部件,都给出了精确的要求和详细说明。 这时,供应商是被动的,他们没有参与早期“设计”和“预生产”环节,只是按规格设计、 生产,最后汇总到波音。波音则通过建造“木质飞机实装模型” ,检验零部件是否能有效组 装—假若有一个零部件出现不兼容问题,就必须重新设计生产。 这中间的反馈过程之长,足以错过任何商机,也增加了成本。 事实上, “供应商” 比波音更了解自己工厂如何生产最有效率,以及如何让自己生产的零部 件更好地支持波音的整机制造。 因此, “供应商”应该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现在, “波音公司” 设计一套全新的商业模式, 来开发 “波音 787” 就是让全球的 。 “供应商” 加入到开发过程中来,使最擅长做某一环节的公司负责该环节。 供应商参与飞机的设计 首先,波音不再把所有技术都当成“绝密文件” ,而是把“与供应商的协调合作”摆在第一 位。除了部分非常尖端的技术外,波音对合作伙伴开放所有技术资料和数据。 为了和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即时、有效地沟通,波音和“达索系统公司”共同创造了一个名 为“全球协作环境”的实时协作系统(该系统由波音负责维护) ,并要求所有合作伙伴都必 须使用这个在线系统和“达索”的应用软件 Catia。 通过这个系统,团队中的成员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对设计图进行访问、检阅和修订。 为确保交流畅通无阻,没有时间滞延,波音在华盛顿的埃弗雷特工厂建造了十间“多媒体工 作室” 。 “波音 787”的设计,由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和美国的“设计伙伴”共同完成。他们会得 到一份新机型的 “主设计图” 图上注明相关设计要求。 , 例如, 什么地方应该焊接着陆装置, 机翼“折叠”后有多大空间等。 在设计飞机之前, 波音还会邀请 “航空公司” 客户 (包括飞行员、 乘务员等) 提供相关数据, 整理后转交给“设计伙伴” 。 完工的设计,被保存在“达索系统公司”的另一系统—Enovia 上(这个系统也由波音负责维 护) 。 到了飞机部件生产之前,波音和合作伙伴们通过“全球协作环境”系统,能轻易地找到飞机 组件与零部件之间的“冲突” 。如 果发现两个零部件装在同一处,或零部件之间不匹配,电脑屏幕就会显示红色斑点,加以 警示。在进行大规模生产之前,波音可以很方便地解决兼容性问题。 这使波音制定的条条框框大幅简化。 “波音 787”给“电子部件供应商”的规则说明书只有 20 页,与“波音 777”的 2500 页说明书相比,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 供应商组装“模块” , 供应商组装“模块” 波音总装只需三天 过去,供应商将零部件运到工厂,由波音装配。 现在,波音要求它的一级供应商,从二级和三级供应商处取得零件,先通过一个“计算机模 型”进行“虚拟装配” ,最终再组装成“模块化”的机体部分。 按价值来算, “波音 787”的数百万个零部件中,波音自身只负责生产大约 10%—“尾翼” 和“最后组装” 。其余的生产,由全球的“合作伙伴”完成,涉及美国、日本、法国、英国、 意大利、瑞典、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 其中, “机翼”及部分“机身”在日本生产,占整机工作量的 35%,主要生产厂家有三菱重 工、川崎重工及富士重工等。 意大利“阿莱尼亚飞机公司”承担了“中央机身”和“水平安定面”等部件的制造任务(约占 14%) ,这也是意大利有史以来、工作份额最大的民用喷气机项目。 美国“沃特飞机工业公司”作为波音的长期合作伙伴,负责机身两大部分的制造,并与意大 利“阿莱尼亚飞机公司”合作,负责将自己和意大利生产的零部件加以组装。 法国供应商承担的制造任务,包括起落架结构、机载娱乐系统、电刹车、客舱门等。 中国供应商则负责方向舵、垂直尾翼前缘、翼身整流罩面板,垂直尾翼零部件生产。 为了运送这些 “模块化”的机体部分,波音改造了 3 架 747 客机, 使其能运送这些 “模块” 。 波音称之为“梦幻运输机” 。 最后,各个模块被装进“梦幻运输机” ,运送到波音在华盛顿的埃弗雷特工厂。在那里,波 音员工将完成最后一道工序—组装成总机。 采用“模块化生产”后,波音 787 的组装周期只有 3 天,比“波音 777”的 13 到 17 天,足 足缩短了两个星期。 供应商为什么愿意为波音承担风险? 供应商为什么愿意为波音承担风险? 担风险 “我们预先承担了许多一次性费用。 美国沃特飞机工业公司全球供应部门主任帕特· ” 拉塞 尔说。自 1968 年起, “沃特”就为波音供应民航客机部件,现在是波音在设计、建造、装配 方面的主要合作伙伴。 在接到波音的偿还之前, “沃特”已经为波音 787 投入了 5.33 亿美元。 尽管波音 787 的订购数量巨大, “沃特”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确定其盈利情况。这种情 况,在“波音 787”的合作伙伴中非常普遍。 “没有人敢担保,所有人都在埋怨。 ” 美国著名咨询公司 Bearing Point 高级航空业顾问吉 姆·沃杰赫斯基说。 但是,许多供应商最后接受了“波音 787”的商业模式,而不是错过这个重大项目。 “要进入这样一个项目,你只有这一扇窗户。 ”沃杰赫斯基说, “而在这样一个项目中,当你 签署了合同,你就是在进行一次豪赌。 ” 拉塞尔也说: “波音想要做的事,将给业界树立一个标准。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行事,技术 的变化很快,我们必须得更快地进入市场,否则,其他公司将会抢在我们前面。 ” 同时, “供应商”和“波音”都在努力掌握“波音 787 项目”所需要的合作方式。 在参与过去的波音项目时,沃特的工程师只在移交“设计图样”时,才与其他“供应商”的 工程师紧密合作。现在则必须在材料、设计、压力测试和其他流程等各方面紧密合作,提高 “沟通技巧”和建立“交际网”变得更加重要。 “我们已经不仅仅是在搞设计了。 ”拉塞尔说。 最新资料显示, “沃特”2008 年已从波音获得 1.2 亿美元补偿。 波音的角色转换 通过引入“供应商”介入“前期设计”和“预制造”环节,波音将大部分“协调合作”环节 放在“总机组装”之前,让“供应商”共担风险。 这样, “外部供应商”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介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 之间的“拟内部利益相关者” 。以前的“集中控制” ,现在变成“协调合作”和“松散管理” 。 “波音 787”项目的负责人迈克·拜尔(Mike Bair)说: “我们将要进行与以往不同的管理, 一旦开始一个计划,我们需要做的是寻找合作者,接着,真正的挑战是退居幕后,让每一个 人做他们自己的工作。 ” 效果很明显:2005 年,波音获得了 354 份订单。这也是 2000 年以来,波音首次在新飞机订 单上超过空中客车。 截至今年 7 月, 波音已收到 896 架 “波音 787” 飞机的订单, 而年初 “空客 A380”订单量还在 200 架次左右。 纵观波音公司的整个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重构的过程。 最开始,波音通过“垂直一体化”的方式生产飞机,从设计、零部件制造到总机组装,绝大 部分工作都由波音独立完成。 到了中期,波音开始把一些不重要、替代性强的零部件交给供应商去做。在这个阶段,波音 慢慢将自己局部解放出来,把更大的精力放在“整机设计”和“关键环节的控制”上,自己 担任一个“中央集权”的角色。 后期,波音将自己从“集权者”的角色中释放出来,让“供应商”在一个平台上相互交流和 协作,自己则承担起“平台的维护者、监督者、推动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假如用图形来表示其交易结构,第一阶段的波音是“线型结构” ;第二阶段是“星型结构” , 波音处于结构中心;第三个阶段,则是分布式交流协作的“网状结构” 。 大趋势就是“硬性控制力”越来越弱,但“软性控制力”越来越强,效率也越来越高。 维萨国际: 维萨国际:重构信用卡商业模式 开放式信用卡的商业模式, 曾经历过 “美国银行” 一次失败摸索, 之后建立了今天维萨 (VISA) 的商业模式。在 2007 年,维萨又成功从一个“非盈利信用卡组织” ,改组为公司,2008 年 初成功在纽约交易所上市。 VISA 的案例启发我们,可以用一种超越企业形式的思维,去创建全新的“商业模式” 。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信用卡典型的商业模式。 假如你是一家银行,要发信用卡,首先要向“足够多的消费者”发放信用卡,而消费者拿着 这个信用卡,可以在“足够多的商家”那里消费,然后再还钱给你。 所以,必须要有足够多的“消费者”和“商家”都愿意使用和接受你的“信用卡” ,这个“信 用卡系统” 才对双方都有吸引力。 而要实现这一点, 仅仅靠一家银行, 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果多家银行一起来做,参与其间的银行,可能要同时扮演两种角色:一是要向消费者发放 信用卡,这时是“发卡行” ;二是要和商家签约收单,被称作“收单行” 。 在一笔交易中,作为“发卡行” ,在消费者购物后,向消费者收取货款和利息;作为“收单 行” ,要替消费者付货款给商家(并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银行承担信用风险的收入) 。 然后“发卡行”向“收单行”付款清算,并按协议比例分享收入。 然而在发展初期,由于缺乏大型交易网络,如果“发卡行”和“收单行”不是同一家银行, 就会有银行之间清算的问题。 只有“发卡行” 和“收单行”能方便地清算,才能让不同“发卡机构的持卡人”和“收单机 构的签约商户”之间方便地进行交易。 这就需要一个大型的“银行间组织” 。 美国银行建立的信用卡模式 1966 年,当时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美国银行” ,在解决信用卡的问题上率先迈出一步。 “美国银行”使用“特许经营”的商业模式:向全国发放其信用卡品牌“美国银行卡” (BankAmericard)的“营业执照” 。 在它的授权下,有意发展信用卡业务的银行,可以使用其品牌发行信用卡。同时,各授约银 行的持卡人和签约商户互相承认。 这种模式,形成了第一个银行信用卡网络体系。 在这个模式中, “美国银行”是系统的支配者,拥有“信用卡系统的品牌”和“授权系统” 的所有权。同时,对卡片发行、商户服务以及各种信用卡业务运营制定规则。 “被授权银行”分为 A 类和 B 类。其中, 类银行”可以代表“美国银行” “A ,授约新的“B 类银行” 。 被授权的银行使用 “美国银行卡” 品牌, 发行自己的信用卡。 同时吸引商家购买其交易业务, 使他们加入到信用卡系统中。 当时,这种“特许经营”的商业模式,及时解决了全国性网络缺乏的问题。 很快, “美国银行卡系统”拥有了 200 家获得完整授权的“A 类银行” ,近 2500 家接受授权 的“B 类银行” 。 但很快问题就出现了。 首先,当时的大银行,如加州的“富国银行”和纽约的“大通曼哈顿银行”等,不愿意用“美 国银行”的品牌发行信用卡。但是,像“美国运通”一样发展“封闭式卡系统” ,又需要从 头开始签约商户和发卡,太消耗资源。 而且,在“美国银行”的信用卡模式里,它既是“品牌授权者” ,又是“市场竞争者” ,制定 规则时难免从自身出发,导致其他银行不愿意遵从或无法遵从其规则。这也使得“被授权银 行”不能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制定策略,不同银行间的信用卡同质化严重。 其次,当时的交易网络也比较原始,没有电子数据记录和电子清算系统。 “发卡行”和“收 单行” 之间以手工和邮政系统方式清算。 “美国银行” 而 又无法独力建立大型电子交易网络。 此外,由于“美国银行”的信用卡部门人力不足,不能很好地解决安全问题,伪卡、盗刷卡 现象很多。 上个世纪 60 年代,当时最大的两个信用卡联盟—“美国银行卡”和 MasterCharge(万事达 卡前身)总共贷出 26 亿美元,但由于操作失误、伪冒等带来的损失,高达几亿美元。 上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美国信用卡行业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维萨国际组织”诞生 维萨国际组织” 1968 年,在“美国银行”和“被授权银行”的一次会议上,来自“国家商业银行”的副总 裁迪·豪克认为, “支配-控制式业务系统”是产生问题和混乱的根源。 他提出对“美国银行卡”的业务系统进行重构,使用“分布式、自组织的业务系统”取代原 来的模式( “自组织”即系统默契地根据某种规则,自动、协调地形成有序结构) 。 最终,他说服了“美国银行”按全新的商业模式,重构原来的“美国银行卡系统” 。重构的 过程,中间经历了 1970 年成立的“国民美国银行卡公司” ,到 1976 年成立“维萨国际组织” (VISA) ,原来的“签约银行”则以会员制的方式加入“维萨” 。 新成立的“维萨国际组织” ,是一个非股份制、非盈利、由会员银行共同拥有的“会员制私 有公司” 。公司的所有权不能买卖、转让或被剥夺,是一个“竞争—合作式组织” 。 “维萨国际组织”内部没有控制中心,而是设立多重董事会。 董事会由来自不同区域“维萨组织”的董事组成,而“区域维萨组织”又由不同国家或团体 的董事组成,分别负责不同地区或不同事务。 不同的董事会之间, 没有等级高低之分。 经选举产生的董事, 大多是主要会员银行的领导人。 会员按承揽业务分为“发卡行”和“收单行” ,不过大多数会员银行兼具两种身份。 “维萨国际组织” 不直接涉及发卡或收单领域的业务, 这些业务完全由会员银行从事, 因此, 它和会员之间没有竞争关系。 此外, “维萨国际组织”拥有一个全球电子交易结算网络,它用一个精简的团队,只从事会 员银行同意合作的那部分有限业务,如负责运营银行卡授权和清算系统、品牌推广、研究和 开发等事项。 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也不向会员发放股利,而是将盈余全部投入网络建设、扩展和维护。 “维萨国际组织”将权 利和功能进行最大限度的分配,实行分布式管理,为的是推进会员合 作。 在这个业务系统中,各个区域性的公司具有高度自主权。 “维萨国际组织”允许会员银行开 发新产品和服务,并自行定价和促销。 各会员银行既是争夺客户的竞争者,同时,为了使系统正常运作并具有规模效应,他们之间 又必须合作。商家必须接受组织中任何一家银行或发卡商的卡。 这种业务系统使“竞争与合作”和谐统一,各会员银行以一种“自组织”的方式,共存于维 萨系统中。 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下, “维萨国际组织” 全力构建这种模式所需要的 “关键资源能力” : “参 与者”“交易网络”和“品牌” 、。 庞大的“持卡人”和“签约商户”数量,是“维萨国际组织”最大的吸引力。它在全球发行 了 12 亿张维萨卡,拥有 3000 多万“签约商户” 。新加入的成员马上就能分享这些资源。 经过 20 年的维护, “维萨国际组织”的 VISANet 已经成了上接人造卫星、下通海底光缆的全 球最大电子支付网络,能实现全天 24 小时实时。联网服务,每秒能处理 8000 宗交易,2 秒 钟内核准一宗普通交易。 由于会员共用一个专用的电子交易系统,维萨可集中资源建设该平台,大大提高了 VISANet 的安全性。 “维萨国际组织”还投入巨大资源进行“品牌”塑造。通过赞助奥运会、FIFA (国际足联) 等国际体育赛事,成功打造了世界驰名“支付通行证”的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 了“维萨卡” ,就拥有了最可靠,便利的消费保证。 多方共赢的交易结构 “维萨国际组织”的盈利来自两部分: “会员入会费”和“交易分成” 。 例如,一个拥有 8 万个帐户、45 亿美元资产的中等规模发卡机构,加入“维萨国际组织” 后,前 5 年内需要支付约 150 万美元的“会员费” 。 在每笔成功的交易中,整个信用卡系统收取 3%-5%的“交易费用” ,而维萨一般按 10%的 比例分享收入。 重构以后, “维萨国际组织”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每年以 20%-50%的年增长率迅速发展。 目前,它每年的全球交易总额已超过 4 万亿美元,占全球所有支付卡品牌交易总额的 60%。 在这一结构中,各“利益相关者”都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 有意从事信用卡业务的金融机构,只要加入维萨国际组织,就能立即分享全球数量巨大的 “ATM 自动提款机”“签约商户”和“持卡人” 、 ,迅速开展自己的信用卡业务。 “消费者”持有一张维萨信用卡,可在全球通行无阻地消费、贷款,还有更多的信用卡产品 可供选择。 “商家”和“维萨国际组织”授权的金融机构签约,就能接受全球 12 亿张维萨信用卡。 而原来的品牌授权者—美国银行,从这个扩大的市场中所获得的收益,远远超过之前的“授 权收入” 。 “维萨国际组织”从 2006 年开始进行全方位改组,重组成一个由“Visa 会员”所拥有的新 的股份制公司 Visa Inc.。各银行会员按各自的“业务量”进行折算,最终确定入股比例。 2008 年初,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金融界愁云惨淡。而在 3 月 19 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却见 证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 IPO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融资额达 179 亿美元, , 超过了 2008 年前 3 个月 133 家在美国进行 IPO 的公司融资总额(160 亿美元) ,几乎等于美国历史上最 大两笔 IPO(AT&T106 亿美元和卡夫食品 87 亿美元)规模之和。

Ⅳ 美元做为世界货币,对美国来说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说美国经济霸权需要靠美元体系来维持

美元做为世界货币,对美国来说货币可以为经济服务,成为最大债务国还可以发行债券为经济服务.这次经济危机美国发行债券中国买单.
维持美元体系对与美国维持经济霸权有非常重要作用,目前来说可以缓解美国经济下滑,他国为美国经济危机买单!
本国货币为世界货币对本国来说在世界上有更多的话语权从而为本国经济服务!

美元贬值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美元贬值将直接促成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给全球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历史经验表明,原油价格和黄金(218.75,-0.73,-0.33%,吧)价格均与美元汇率逆向而动。由于美元仍然是国际石油交易中的垄断性计价货币,美元贬值导致了产油国的石油收入下降,这种情况下,产油国一方面在油价攀升的同时依然限产保价,从而进一步抬高石油价格;另一方面为推进投资多元化,抛售美元资产而置换其他资产,从而加剧了美元贬值。黄金历来是人们对抗通货膨胀和国际储备货币贬值的强有力工具。黄金价格飙升时期,往往是通胀压力加剧,或者美元大幅贬值时期。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会带动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比如,石油价格的上涨带来了各国开发生物燃料的热潮,随着玉米(1760,16.00,0.92%,吧)等作物被用于生产乙醇,玉米的价格不断提高,导致了靠以玉米为饲料的牲畜价格提高。大量耕地被用于种植玉米,使得种植其他农产物的耕地面积减少,于是推动了全球粮食价格的上涨。
美元贬值和汇率波动不利于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外汇交易、汇率形成、债券发行、金融资产定价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垄断地位。美元持续贬值、波动频繁,首先会直接导致外汇市场交易增加和各种货币之间汇率关系的频繁调整,加剧了外汇市场的动荡;其次,美元贬值会造成美元计价资产与其他币种计价资产相对价值的变化,投资者将因此对不同币种计价资产价值和收益率进行重估,并相应地调整金融资产投资组合,从而导致金融投机交易增加和资金的无序流动,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再次,为了应对次贷危机,美联储采取的降低利率和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做法使得全球市场上原本已经泛滥成灾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加,投机资本规模不减反增,全球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继续增加。
美元贬值对发达的经济体国家出口贸易有不利影响,可能触发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比如说,美元贬值意味着欧元对美元持续升值,欧元国家的商品出口竞争力将受到影响。欧洲两家主要航空航天制造集团,达索航空公司和EADS也因为美元贬值使得其以欧元结算的生产成本上升,以美元售出产品的价格下降而宣布将把旗下部分流水线迁至以美元为主要货币的地区进行生产,以削减劳资开支,缓解因欧元对美元升值带来的成本增长压力,从而改变美元不断贬值带来的不利境地。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也不无担心地认为,如果不采取措施解决美元贬值引起的汇率问题,可能引发“经济战”。特别是对美国国内市场依赖比较大的企业将面临沉重的打击,日本丰田汽车的股价在美元持续贬值的预期下曾跌到了14个月以来的最低价位。
美元贬值将给新兴经济体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首先,新兴经济体面临的损失就是外汇储备缩水。由于长期对美国贸易顺差,新兴经济体积累了大量的以美元资产为主的外汇储备。美元贬值就意味着它们财富的“蒸发”。其次,美元贬值也意味着新兴经济体长期依赖出口发展经济的模式不再可行。由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全球经济体都彼此联系在一起而无法“脱钩”。作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之一,美国消费需求的降低会使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减少、增长放缓。再次,美元贬值将使得大量的资金流向新兴经济体寻找投资洼地。大量的外资流入将推动新兴经济体国内资产价格的飙升,滋生经济泡沫。而当美国经济复苏,美元不断走强的时候,资金又会大量从新兴经济体撤出流入美国;由于新兴经济体缺少完善的金融监管系统,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较弱,当大量资金撤出时,便会导致经济泡沫破灭,引发金融危机。
美元贬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美元贬值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宏观调控的难度。尽管从2005年7月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累积幅度超过了10%。但是,由于美元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大幅度贬值,而人民币的汇率又主要是采取盯住美元的政策,所以相对于欧元、英镑等主要货币而言,人民币则出现了贬值。包括欧盟、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承担美元贬值带来的一些后果。近期人民币加快了升值步伐,美元贬值毫无疑问成了“重要的推手”。
其次,美联储下调联邦基金利率对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形成掣肘。一旦美国GDP骤然减速或者房地产市场加速下滑,那么美联储可能连续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这将造成大量短期资本流出美国,而中国正是这些资本的理想目的地。而中国当前处于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上涨的状况,理想的政策是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而一旦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利率,就会造成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息差进一步缩小或倒挂的局面,引来更多的资本流入。中美息差的缩小或倒挂也会给人民币汇率造成升值压力。
美元贬值将对中国的出口构成严峻的考验。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的加大,汇率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将逐渐显露。此外,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政策进行了积极调整,特别是从2007年7月起降低了很多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直接压缩了出口企业的盈利空间。最近两年,在广东等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导致劳动力成本不断增长。中国贸易顺差的持续增加,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在本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国2008年的出口前景不容乐观。考虑到2007年前三个季度中,净出口对中国GDP的贡献率约为40%。如果出口萎缩,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严重的影响。
从美国政策调整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来看,历史上,发达国家加息往往会造成国际资本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回流,从而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形成负面冲击。但是这一现象不会发生在目前的中国,当前大量“热钱”流入中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套取中美息差,而是冲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高收益率而来。因此中美息差的缩小或扩大并不会显著影响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格局。另一方面,如果美元大幅贬值,人民币大幅升值,由此引发的国际资本流动可能会推高中国资产价格,加剧资产价格的波动性。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股票市场价格上涨主要是内源性而非外生性的,流入中国的外资也大多是股权性的对冲基金,而非外债。因此无论是美元降息还是美元贬值都不会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内在周期。但这一切均是以中国仍然坚持严格的资本管制为前提的,如果贸然开放资本账户,使得投机资本可以自由进出,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国内资本市场上将立刻“草木皆兵”。
在美元贬值的外力下,人民币不断升值以及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改变中国经济内外失衡有积极作用。但是在短期内,由于中美贸易的互补性很强,中美贸易顺差的局面一时很难逆转,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存在。这需要两国高层不断加强谈判磋商。同时,尽管错过了人民币升值的最佳时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不能停下来。中国应该不断完善金融系统,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

Ⅵ 特斯拉公司与奔驰公司市场价值区别在哪里

从去年四季度亏损8990万美元,到今年一季度盈利1125万美元;从四年前向官方申请贷款资助4.6亿美元,到日前提前9年一次性清偿所有负债,美国特斯拉公司(Tesla)接连不断的完美转身令人瞠目。更让投资者惊讶的是,特斯拉股价今年以来一路大涨,最终飞越每股100美元大关,市值膨胀至130余亿美元,以至人们甚至预判特斯拉将为“下一个苹果”。

特斯拉的惊天逆转,得益于其主打产品Model S电动汽车的超预期热销。据特斯拉最新财报,Model S今年首季销量达4900辆,不仅超过4500辆的预期目标,且销量力压奔驰S系、宝马7系、凌志LS和奥迪A8等市场劲旅,跃升为美国豪车市场之冠。
与传统汽车和一般电动车公司相比,坐落在硅谷的特斯拉是一家生产电动汽车的科技公司。特斯拉推出首部纯电动跑车Roadster,乃世上第一款由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的汽车,其电动机最大功率可达215千瓦,最大转速达每分钟6000转,百公里加速仅需4秒。非常关键的是,奉行新技术路线的特斯拉采用的是小电池包、多电池阵列的电池管理系统,Roadster和Model S能分别实现394.3公里和483公里的续航里程。而且特斯拉超级充电技术可支撑驾驶者在途中的超级充电站花1个小时就可将电充满。
除了破解电动汽车电池动力不足和持续性不强等重大技术瓶颈之外,特斯拉的商业模式也另辟蹊径:一开始就将电动车定位在了超级跑车上,力求给用户带来区别于传统汽车的颠覆性体验。对此,人们除了从售价高达10.9万美元的Roadster敞篷跑车以及标配7万美元的Model S的热卖中看到特斯拉市场火暴行情外,还能由谷歌的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eBay的杰夫﹒斯科尔,以及好莱坞的布拉德﹒皮特、乔治﹒布鲁尼和施瓦辛格等组成的浩大明星买方阵营中强烈感受到特斯拉首期营销战略的魔力。
按照既定的市场战略,特斯拉接下来将从高端领域延伸到次高端领域,开发价格接近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的电动轿车,然后再推出低成本经济型电动汽车。据悉,特斯拉计划在2016年前推出一款价格低于4万美元的电动汽车,销售目标为20万至30万辆。依巴克莱的预测,特斯拉进入大众市场的成功概率高达70%。摩根士丹利的研报称,若小众市场开发成功,以去年为基数,特斯拉的营收到2016年将增长10倍,到2020年将增长30倍,到2030年将增长60倍。
与商业模式自成体系一样,特斯拉还直接拥有销售网络,而且专卖店不开在传统汽车销售商云集的地方,而选择在大商场。一方面,商场吸引的客流使特斯拉向更多客户介绍新概念的车,同时也使得特斯拉的准车主们在等待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逛商场。另一方面,直销模式取消了分销商的环节,使利润最大限度地流向特斯拉,也使得价格更加透明。据悉,特斯拉将在2013年新开25家专卖店,比2012年的13家提升一倍。
特斯拉是自1956年福特汽车IPO以来第一家上市的美国汽车制造商,也是目前唯一在美国上市的纯电动汽车独立制造商。由于为股东提供了丰厚的回报,特斯拉不久前的市场再融资规模扩大了17%,从原来的8.30亿美元扩大至10.2亿美元。分析师的结论是,市场融资的乐观结果还将持续,这不仅降低了特斯拉的财务风险,而且为该公司未来两年中扩充100个超级充电站和实现从小众豪车到大众高档车的转向提供了厚实的铺垫。
如同苹果颠覆了手机行业一样,带着硅谷基因的特斯拉将颠覆汽车行业。除了电机由特拉斯自主研发外,据彭博汇总的资料,特斯拉共有14家供应商,分别来自于日本、美国、法国、瑞士、瑞典、韩国等地,其中包括横滨轮胎、 松下电器、瞻博网络、达索系统、博格华纳等厂家,这些供应商涵盖了轮胎、锂电池、软件开发和汽车变速器供应等多项领域。在特斯拉的供应商中,不乏多个行业中的优秀企业,松下是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锂电池生产商,达索系统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3D设计软件,瞻博网络则向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等公司提供服务。
“特斯拉蝴蝶”让世人清晰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美好愿景。麦肯锡近日发布一项研究称,美国最有可能成为带动电动汽车作为大众运输手段崛起的国家。另据权威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产量将达到1314万辆,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将会增长35倍达到140万辆。德国总理默克尔日前重申,德国的目标是在2020年使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中国科技部最新表态称,未来5至10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向新能源领域加速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对中国股市投资人来说,A股市场中的比亚迪、杉杉股份等“类特斯拉”和“亲特斯拉”股票今年以来屡创新高,已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特斯拉旋风”的威力

Ⅶ 军火商的军火商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总裁 史蒂文斯
2006年8月的一天,美国马里兰州以生产宇航和高技术武器装备为主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下简称洛·马)总部内,罗伯特·J·史蒂文斯凭窗眺望着西方。这位董事长兼总裁的眼神中,透出情不自禁的得意。此时,他的心早已飞到了遥远的西太平洋。
8月3日,在洛·马位于佐治亚州的F一22A“猛禽”战斗机组装厂内,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赫斯特上将宣布,太平洋空军的第一支F一22A战斗机中队,将于2008年1月在阿拉斯加的埃尔门多夫窄军基地组建,从2008年年中开始定期飞赴关岛,进行轮换部署,每次部署“猛禽”的数量为8~12架。
韩国联合通讯社和一些日本媒体已道破天机:美军在关岛部署F一22A战斗机,主要是为了遏制“中国军力的扩张”。关岛距离中国东海岸仅约2800公里,F一22A从关岛起飞,只需1个多小时就可抵达中国东南沿海。此外,F一22A还具有极强的隐身作战能力,可深入中国内地的腹地实施“精确打击”。因此,在关岛部署F一22A战斗机,“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种威慑”。
波音公司综合防务系统集团总裁 阿尔鲍
第一眼看到吉姆·阿尔鲍,很多人都会看走眼。56岁的他西装笔挺,神情谦和。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那层绅士风度的背后,是一个城府颇深、手腕老辣的国际军火巨头。
这些年来,在阿尔鲍的指挥下,波音公司将F/A一18战斗攻击机、 “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鱼叉”反舰导弹、“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源源不断地送往美国在世界各地的驻军,以及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有人说,美国军火巨头的一大发财手段是:制造紧张气氛,进而从中渔利。
阿尔鲍也深谙此道,他对美国国防部《中国军力报告》的“干预”,就是最好的例证。2005年的《中国军力报告》,五角大楼原计划于当年6月份推出,后一再修改,直到一个多月后才予以公布。后来,五角大楼有人透露,原稿竟然是在阿尔鲍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高层的影响下写成的。报告原稿大肆渲染“为反制中国的崛起,美国必须发展哪些性能的武器”;鼓吹打压中国;制造“中国对美国构成严最威胁”和“台湾军队不堪一击”等舆论,来推动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部署和台湾对美军购。
伴随着阿尔鲍不断抛出“中国威胁论”,其公司频频在台湾采取秘密行动。2002年1月间,波音为争取台湾“当局”购买其“阿帕奇”攻击直升机,首次在台湾设立常设机构一一“波音工业合作及技术服务办公室”。这个办公室的最主要任务是向台湾“当局”推销军事设备。因此,它成立伊始就不断出击,对台湾“当局”高层官员展开大规模的游说和贿赂活动。
雷神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斯旺森
在美国国防工业领域,雷神与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诺思罗普·格鲁曼并称“四大金刚”,声名显赫。该公司创立于1922年,3年后改名为雷神(Raytheon,原意是“众神之光”),总部位于马塞诸塞州波士顿市郊,以生产雷达、导弹、软件系统等电子产品见长,拥有8万名员工,2005年排名全球第5大防务供应商。日前执掌“雷神”的就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威廉·斯旺森。
“有学问”的领导都爱写书,荣誉博士斯旺森也有此好。几年前,他写了一本薄薄的小书,名叫《不成文管理准则》。在书中列举了33条他自己的“成功秘诀”,诸如准则第32条:“永远不要丢掉你的幽默感”等等。据说这本书出版后“大获成功”,雷神公司连夜印刷了25万册,所有的员工人手一册;著名“股神”沃伦·巴菲特闻讯也打电话给斯旺森,一口气要了几十本!事后《纽约时报》调侃说,众所周知,巴菲特靠投资军火商的股票赚了大钱,因此,才会用如此廉价的方式来安慰替他挣钱的人。
自从国民党政权退据台湾以来,雷神公司从台湾赚了大笔的钱。因此经常主动上门支招献策, “提醒”台湾“当局”——“又该买军火了!”台湾“当局”耗费巨资,从雷神公司购买了“爱国者”2型防空导弹后,斯旺森的脑子便时时惦记着台湾。随后,“雷神”又让担任雷神国际公司总裁的陶克尔·派特森,亲赴台湾游说。派特森在台湾工作过好几年,在岛内“人脉深厚”,一到台湾,就找到陈水扁的“绯闻”女秘书萧淑琴,一起吃“工作午餐”,强力推销军火。
通用动力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查布拉加
一提起“通用”,大部分中国人都能想到满大街跑的“上海通用”,想到美式“别克”,想到商界传奇人物韦尔奇。但很少人会想到另一个“通用”——军火巨头通用动力公司(简称GD)。这家总部设在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郊的综合防务集团公司,拥有7.2万名职工,2005年总收入212亿美元,号称全球第6大军火商,它的老板就是尼古拉斯·查布拉加。
查布拉加说话轻声细语,为人十分低调。他自称做每一个决定之前都要想清楚:“这么干能挣到钱吗?”通用动力公司有四个分部和两家子公司,但比起排在前而的军火界“四大金刚”,通用动力仍然显得有点单薄。因此,查布拉加挣钱的欲望,‘也比前面的几位更加迫切。但偏偏他的东西不那么好卖,这查布拉加有点急火攻心。
查布拉加早就看中台湾这块“大肥肉”,但他却不容易下口。他手里的核潜艇美国政府不让卖,他就老琢磨着要把“宙斯盾”和M1坦克卖出去。台湾“当局”的高官到美国参加美台军购会议,他马上授意手下,把台军将领请上“宙斯盾”军舰参观,私下里“沟通”,台湾“当局”就开始嚷嚷要买“宙斯盾”战舰,还鼓动岛内的媒体大肆叫嚷,买“宙斯盾”有多少多少好处,“可以在海上压倒大陆”云云。
通用动力的M1A2主战坦克个头庞大,原本就不适合在台湾这样的地形中使用,但查布拉加声称近年来大陆主战坦克进步神速,已经一举进入世界前五名的行列,必须用M1A2才能“反制”。台军连忙提出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军购申请,指名要买通用动力的M1A2坦克。岛内军事媒体听说后惊讶不已,连说台军高官真是脑筋出了毛病。如果M1A2这种“巨无霸”坦克上了岛,恐怕除了几条高速公路能上之外,别的地方都去不了。
5.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休格 旗下拥有12万名员工的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是美国军火界的巨头之一,它的老板就是号称“引领军火工业攀登未来科技高峰的旗手”——59岁的罗奈尔得·休格。
在美国的军火工业圈子里,中国终是个热门话题。军火商们每次凑到一一起,总会流传出一些有关中国的话题,而这些话题往往围绕一个主题——就是“威胁”。作为美国军火工业圈里的“军火大鳄”之一 ,罗奈尔得·休格也有一张复杂的关系网。他与许多政界军方的高层人士关系密切,同时在许多智囊机构里也有朋友。
2006年6月,台湾从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订购买的2架最新型E一2T“鹰眼2000”预警机投入使用。台湾媒体称,美军以封锁中国内地的“第一岛链预警带”已经具备了对中国内地全天候早期预警能力。台军的预警机部队是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装备起来的。
更重要的是,升级后的2架“鹰眼2000”预警机,均保留了美军现役的“link16”等资料链传输能力,能够与台军的“博胜计化”整合,即时将最新空情传输给升空作战的F—16战斗机。 在美国把F一16战斗机卖给台湾之前,法国达索公司的“幻影”一2000是台湾空军最先进的战斗机。最恶劣的是,达索公司向台湾“当局”出售“幻影”战斗机,开了大国向台湾出售先进战机的先例。那么,到底是谁让达索公司开此恶劣先河,此人就是该公司现任掌门人罗朗·达索。
罗朗·达索的办公室里摆着很多照片,运动的,会谈的,和家人、政要、名流合影的,记录着他丰富的生活。“祖父是我的偶像!他曾告诉我,要好好工作,也要好好事享受生活。人是用头脑而非身体工作,多体验生活,多参加运动和娱乐,才能让头脑更加敏锐。”罗朗·达索自称受祖父影响很深。
为了不使家族企业陷入“第三代危机”,罗朗·达索想了很多办法,高招之一是对台军售。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国际政治势力干扰”,台湾“当局”以极其隐蔽的方式,与法国政要和达索公司进行了接触。据透露,台“当局”与达索公司的代表进行了数十次正式及非正式会面,其间多次出现谍报电影情节一般的交涉场面,过程十分惊险。而这一切,都是在罗朗·达索的直接导演下进行的。
1992年2月下旬,台“当局”的代表假扮成军火商,借参加新加坡航空展的名义,与达索公司高层会面接触并达成了初步协定。又经过长达一年的谈判.双方正式签约。但是,台“当局”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达索公司购买的60架“幻影”一2000战机,耗资300多亿法郎,打破了当时单项战机交易的世界纪录。 2006去年2月16日,日本三菱重工株式会社长崎造船厂来了几位不寻常的客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高级官员。迎接他们的是三菱重工的社长佃和夫。主客双方来到造船厂的码头,在庄严的仪式中交换了一份合同文本。此后,一艘装备一新的军舰升起了日本自卫队的旗帜,缓缓驶离码头头。 三菱重工与日本自卫队完成了又一项交易——“高波”级驱逐舰“涟”号的交接仪式。
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亦军亦民的防务产品承包商。它是日本首屈一指的船舶、火箭制造商和石油、天然气、火电、核电工厂开发商以及重型机械生产商。同时,它还是日本最大的军火商,承包生产了日本防卫产品的30%。2000年,在世界军工企业100强中,三菱重工排名第13位。
有人很形象地这样形容佃和夫的“军事力量”——如果佃和夫愿意,他自己就能装备一支陆海空俱全的部队。日本陆上自卫队的装甲战斗车辆,包括90式坦克、89式步兵战车等,主要是由三菱重工生产的。日本海上自卫队一半的潜艇、1/3的驱逐舰,都是由三菱重工生产的。三菱重工除了生产F一2、F一15J等型战斗机外,还生产“爱国者”导弹、ASM一2型空舰导弹、SSM一1型舰对舰导弹等。
令人担忧的还有, 佃和夫与日本右翼势力纠缠在一起”。据日本媒体报导,对日本政坛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佃和夫,为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的出版和发行,给予了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尽管三菱重工公司曾发表声明“辟谣”,但“佃和夫”这个名字还是出现在“支持(右翼教科书)者”的名单上。
(来源:《军事文摘》杂志)

Ⅷ 股票:成飞集团

每只股都涨的希望。只是看某些人愿不愿意

Ⅸ 外汇交易什么货币对最小 什么货币对点差最大

交易量大的货币对 点差相对比较低 比如 欧美 美日,交叉盘的点差比较高 比如镑日

阅读全文

与达索公司股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普顿外汇要跑吗 浏览:846
投资有风险什么需谨慎 浏览:790
德国dax30股指基金 浏览:494
期货高点试空 浏览:470
烟台活期投资理财平台推荐 浏览:175
融资中介服务机构 浏览:941
理财单页模板 浏览:750
股票异动公告 浏览:927
一千三百欧元兑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391
破净值股票 浏览:63
信托50 浏览:589
5月9曰原油价格 浏览:267
投资类企业分类 浏览:543
阿状理财 浏览:414
如何用股价指数进行投资 浏览:984
投资哪个网贷平台返利高 浏览:231
青岛外汇交易培训 浏览:699
黄金价格4月3日 浏览:735
什么贷款软件可以当天放款 浏览:748
汇添富科创解冻资金好久到账 浏览:546